策行三国 第636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什么下策?”郭嘉走了进来,见舱中热闹,不禁问了一句。还没等到回答,一眼看到了案上的书法,顿时眼前一亮,一个箭步抢了上去,伸手将张承拨开,抢占了最好的位置。“好书法!如龙腾四海,凤舞九天,有君临天下的气势。这必是君侯所书,我……”
“祭酒辛苦,一旁歇着。”麋竺眼疾手快,将题字收起,又道:“诸位,祭酒回来,必有要事商量,你们就不要在这里打扰了,都散了吧。”
“喏。”陆议等人轰然应喏,将案上写好的几幅字卷起,作鸟兽散。
郭嘉惊讶莫名,回头看看孙策。孙策也很无语,摊摊手,苦笑道:“你不在,我被他们联手算计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郭嘉跺足道,眼睛一瞟,看到案上的笔墨,又换了一副笑脸,挤挤眼睛。“君侯,今天怎么有如此兴致?要不……”
“等我歇会儿。”孙策摆摆手,示意郭嘉入座。“麋竺刚刚来报税,猜猜他这几年赚了多少?”
“纯利还是毛利?”
“纯利。”
郭嘉想了想。“我估计在三千万到五千万之间。”
孙策歪了歪嘴。“你少算了一点。”
“六七千万?”
“不,是一亿三千万。”
郭嘉倒吸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麋家赚了这么多钱?”
“我也没想到。我们之前只估算了他卖往中原和江东的货物,没算他卖往益州、并州和冀州的。”
孙策咂了咂嘴。别说郭嘉惊讶,直到现在,他还觉得不可思议。他一直以为天下大乱,战事不断,经济崩溃,生意不好做,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局面,益州、冀州的交易比他想象的要火爆得多,就连并州、兖州的交易额都比他估计的要好。后来麋竺一解释,他才算明白了。麋竺做的大多是奢侈品生意,比如从幽州购进的人参、鹿茸、貂皮,从交州购进的是宝石、珍珠、象牙,从益州进的是高档漆器、蜀锦,这些东西只有富贵之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是没机会买的。他治下的民生最好,但普通百姓只是温饱有余,还没富到购买这些奢侈品的地步,所以生意反而不如其他几个州。
郭嘉很快冷静下来。“看来麋竺比蔡瑁聪明。”
“的确如此。”孙策点点头。麋竺向他交待了最近几年麋家的生意,巨细靡遗,数量惊人,然后又主动要求交重税,愿为天下商家做榜样。他还提出了一个分不同档次收不同比例税收的建议,最高的收五成,按照这个制度,他要交五千多万的商税。收到钱,孙策当然很开心,麋竺识趣,他更开心,但让他最开心的却是麋竺收提出的建议,这已经和后世的分级税收制度很接近,的确是防止商人坐大的一个好办法。
听麋竺说出这个建议的那一刻,孙策这些天来一直比较沉重的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比以后的人笨,只要条件适合,他们完全可能创造历史。他做一个引路人就可以了,不必事必躬亲。
听完孙策的叙述,郭嘉也非常满意。“难怪君侯兴致这么高,的确是个好消息。”他顿了顿,又道:“麋竺固然胜过蔡瑁一成,麋夫人也有功。君侯,姻亲的作用正在于此,如果当初你纳蔡家女子为妾,蔡瑁也未必会颟顸若是,这个税制也许早就可以推行了,你也不至于这般囊中羞涩。”
孙策知道郭嘉的意思。他是指蔡珂。对郭嘉来说,同时纳蔡珂和黄月英为妾并不是什么问题。蔡珂虽然不如蔡珏,却比蔡讽、蔡瑁聪明多了。如果蔡家能像麋家这么知趣,主动提出交重税,这个税制至少可以提前两年面世,他也能多收不少税,欠债也不会欠这么多,更不会出现与蔡家翻脸的事。
严格来说,这是他的失误,如果当时郭嘉已经入幕,一定会提醒他,而且会强烈建议,绝不会让蔡珂嫁给孙辅。
“耿苞怎么说?”孙策岔开了话题。
“嘿嘿,冀州暗流涌动,袁谭日子不好过。”郭嘉收起玩笑的心思。“不过田丰主内,沮授主外,汝颍系全面溃败,形势倒是比袁绍在世时要好一些。”
“慢慢说。”孙策招呼道。
郭嘉把他从耿苞那儿探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虽说耿苞很警惕,说的话真真假假,可是在他面前,耿苞没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冀州实力雄厚,户口殷实,只要冀州世家支持袁谭,袁谭就有足够的力量击败刘备,刘备虽勇悍,但无远虑,又不得幽州世家支持,纵使一时得胜也难以维持,一旦大败就会前功尽弃。如果考虑到关羽这个不稳定因素,这几乎是必然结局。以沮授的心机,绝不会放过这个破绽。”
孙策点点头,示意郭嘉继续。
“冀州系虽然得势,但汝颍系衰而不亡,他们并不放心,又担心袁谭控制了幽州之后会引幽州世家入局,尤其担心幽州世家与汝颍系联手。眼下派出去联络的使者有大半是汝颍人,以我从叔和许攸为主,但袁谭手里没什么钱,谈得不顺利。冀州人也要争取这个机会,听耿苞那口气,似乎正在接洽,只是幽州世家胃口很大,冀州世家之前损失也大,暂时拿不出那么多利益分给他们,所以还没最后确定。耿苞来买纸是为了印书,他说是为郑玄印书,但我估计不止于此,还有拉拢卢植后人的意思。卢植曾为袁绍军师,又曾隐居军都山,建精舍,收弟子,他的弟子大多是幽州世家子弟,如果袁谭为卢植印行遗著,幽州人自然会领情。冀州人想把这个机会抓在手里,向幽州人示好,拉拢幽州世家,占据主动权。”
孙策琢磨了片刻。“你可有应对之策?”
郭嘉不假思索。“扶植汝颍系,让他们继续斗。”
第1736章 术业有专攻
孙策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推到郭嘉面前。“继续。”
郭嘉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姜片,喝了一大口。茶水有些烫,他咂了咂嘴,接着说道:“世家为生存多方下注,自然有牺牲的准备,但血脉相连,终究不能无动于衷,如果有机会,自然要倾力相救。纵使君侯不允,私下里的接触也在所难免,君侯就算派人去查也很难查得清楚,只会虚耗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且法不责众,疏不间亲,处罚得轻了无异于纵容,处罚得重了会伤人心。与其如此,不如派人主持监管,置于掌控之中。此其一也。”
孙策不置可否,十指交叉,静静地看着郭嘉。
“随袁绍到冀州的汝颍人所剩无几,荀彧去了长安,辛评去了益州,荀谌、辛毗已经是君侯之臣,其他陆续返乡者不下二三十人,如今还留在冀州的就是我从叔和荀衍数人。他们没有产业,之前依靠袁绍,开设纸坊,还能勉强生存,如今袁绍已死,袁谭初掌冀州,依赖冀州世家,汝颍人势弱,连纸坊之类的产业都守不住了。袁谭坐吃山空,也无力贴补,汝颍人的生活必然陷入困顿。这时候君侯施以援手,他们自然感激,或有思归之心。袁谭不能坐视他们归乡,必然要施恩惠,不让君侯专美。如此,君侯施一钱之惠,袁谭必施十钱以补之,孰能长久,一目了然。此其二也。”
“冀州是大州,户口堪与豫州相当,且钱粮部曲大多在世家之手,若无汝颍系掣肘,冀州世家全力支撑袁谭,袁谭兵力不少于十万。贾诩待价而沽,一心守并州,不会轻易出兵。张燕自守奴耳,怀观望之意,若田丰派人联络,张燕很可能按兵不动,如果条件合适,臣服也不是不可能。如此,袁谭夺取幽州易如反掌,将军未必有机会分一杯羹。此其三也。有此三者,君侯是以轻驭重,以小博大,还是坐视袁谭吞并幽州,岂不一目了然?”
孙策反复权衡了一番,觉得郭嘉或许有私心,但理由是成立的。如果能花小钱扶植汝颍系,给袁谭找点麻烦,让他不能顺利夺取幽州,自己的确可以更从容些。
“你估计要花多少钱?”
“不需要花钱,只是会少赚一些钱。”郭嘉说道:“君侯治下诸工坊的产品在冀州都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能让汝颍系的人经销,或者在进货时给一些优惠,让汝颍人能够压制住冀州人就行。琉璃之类有可能因为冀州人的抵制卖不动,但纸却无法抵制,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让冀州纸坊全部停产,经销我们的纸。其他诸如车马、农具之类,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处理。麋竺最清楚这些事,君侯不妨征询于他。”
孙策点点头。郭嘉很识相,只提建议,不参与操作。这件事是不是由麋竺来处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由汝颍系直接操作,否则就谈不上控制了。
孙策随即派人请来了麋竺。麋竺也觉得可行,这其实也是倾销产品的一种方式,挤垮冀州本地产业就是摧毁冀州世家,就是动摇袁谭的根基。汝颍人没钱没田,有用的只是才智,袁绍能掌握冀州时,他们的才智才有发挥的机会,现在袁谭控制不住冀州人,反被冀州人控制,他们就是无根浮萍,不足为患。冀州人拥有钱粮,又有户口,这才是袁谭真正的倚仗。如果他们垮了,袁谭不败而败。
至于由谁来主持,麋竺反复思考了一番,建议孙策与曹昂联络,由兖州过一道手。豫州与冀州的贸易往来大多都要经过兖州,如果兖州不能从中得利,曹昂没有动力去监管。如果让曹昂从中分一杯羹,曹昂就会主动监视豫州商人,不让他们私自贩运,否则就是损害他的利益。至于曹昂得到的那些利润,最后落在冀州人头上就是了。
孙策哑然失笑。果然术业有专攻,揣摩人心,郭嘉是专业的,做生意,麋竺是专业的。他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懂得分利与人。肯把利益分给别人,他才能朋友遍天下,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在这一点上,他超越蔡瑁至少一个身位。
“行,就这么办。”孙策拍板决定,让郭嘉安排军谋处研究细节,方案确定之后,派人与曹昂联络。军谋处有不少人是汝颍系,恐怕早就等着这个决定,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不少人都悄悄的吐了一口气,立刻投入工作。
第二天一早,孙策收到了一份详细的草案。按照军谋处的惯例,一部分人拟方案,一部分人负责挑毛病,互相辩难,以免出现盲点,造成重大失误。方案是汝颍人拟定的,挑毛病的任务就落在了诸葛亮、杨仪等人的肩上。军谋处的人都知道这两人的手段,不敢有丝毫大意,准备得非常充分。
即使如此,辩难的过程也充满了争吵和口水,看得来观摩的刘和、马云禄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方案确定以后,孙策命孟建去兖州与曹昂进行磋商,自己扬帆起程,赶往青州。
……
昌邑,刺史府。
陈宫靠在栏杆上,闭着眼睛养神,一个相貌清秀的婢女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本诗集正在诵读,声音抑扬顿挫,轻脆悦耳,宛若玉磬。另一个侍女手执纨扇轻轻的扇着,将一阵阵带着体香的微风扇向陈宫。走廊尽处,一个小童正在准备酒菜,以供陈宫享受。他轻手轻脚,竟可能不发出一点声音,以免影响了陈宫听人吟诗。
陈宫很惬意,嘴角不时微挑,对诗句做一些点评。
春末夏初,正是最好的时光,陈宫对此很满意。至少当下如此。
楼梯一阵轻响,一个少年出现在楼梯口,见此情景,连忙停住脚步。读诗的婢女看见,停顿了一下。陈宫眉头轻挑,睁开了眼睛,见是丁仪,便挥了挥手,示意婢女们退下。丁仪是丁冲之子,丁夫人的族人,今年刚到曹昂身边做事,为人聪颖,很得曹昂欢喜。
“先生。”丁仪未语先笑,恭敬地向陈宫行礼。
“什么事?”陈宫微微颌首。“又有什么礼仪上的事?”曹昂正准备迎娶孙尚英,情况特殊,曹操不在身边,他有很多事都不懂,一有问题就要来请教陈宫。
“不是,是吴侯的使者来了,使君请先生过去议事。”
听说是孙策的使者,陈宫不敢大意,连忙起身,随着丁仪下楼。他一边走一边问,丁仪说使者是一个年轻人,叫孟建,字公威,汝南人,据他自己说是军谋处的,奉孙策之命从东海赶来,有要事和曹昂商量,还特地声明要陈宫在场,说这是孙策交待的。
陈宫颇有几分自得,看来孙策也知道他对曹昂的影响力。他脚下快了三分,随着丁仪来到正堂。曹昂正与孟建说话,见陈宫进来,两人同时起身相迎。陈宫很客气,和孟建寒喧了几句。曹昂递过来一封信,陈宫接过,一边入座一边展开阅读,只看了不到一页,他就惊讶地抬起头,直勾勾地盯着孟建。
“此事当真?”
孟建含笑欠身。“千真万确。”
陈宫喜形于色,却没有急着发表意见。他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清楚孙策有多精明,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他们好处,如果一时情急,说错了话,对名声不利。他刚刚将书信看完,曹昂又递过来一卷更厚的,陈宫接过一看,原本是实施方案细节,不禁赞了一声。
“早就听说君侯有军谋处襄助,做事细致入微,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份方案中想必也有公威的心血吧,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二?”
“敢不从命。”孟建很客气地行了一礼,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孙策巡行到东海,袁谭的主簿耿苞以经商的身份求见,想要代理荆州的纸,用于印书,郭嘉与他见面之后,了解到冀州的情况,决定将计就计,救助汝颍系,并将这个机会让给曹昂,以便曹昂能从这些生意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孟建就是汝南人,虽然没有直系亲属在冀州,却有故旧。他说的话天然就有说服力,况且他也没有掩饰之意,如实道来,合情合理,只有智力正常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件对曹昂有利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孙策给曹昂这个准妹夫的好处,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孟建说完,卫臻、鲍勋等人就喜笑颜开。
兖州荒残,曹昂养兵的费用都捉襟见肘,正在为钱发愁。卫臻不久前去见孙策,得知孙策裁减州境驻军,曹昂已经松了一口气,现在又给曹昂一个挣钱的机会,真是没话说。这件事如果真谈成了,不仅曹昂得利,兖州世家也能得利,他们这些官员也能多发一点奖金,可谓是人人受益。
陈宫毕竟老成些,他没有急着发表意见,只是建议曹昂请毛玠、王彧等人来商量。他们负责具体事务,更清楚其中的利弊。事是好事,但能不能做好却很难说,涉及到利益的事最容易出问题,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太多了。汝颍人根基深厚,就算是孙策也没能将他们连根拔起,曹昂就更没这把握了。
时间不长,毛玠、王彧等人先后来到,认真研究了方案之后,认为这个计划很周密,虽然执行起来的确有一些难度,利益却是很明显的,没有道理不接受。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陈宫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没发现什么问题,建议曹昂接受这个建议。
第1737章 两座高山
曹昂欣然同意。
他主政兖州这么久,议事时意见如此统一的机会不多。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孙策的这个提议有利可图之外,孟建的解释也有很大的作用。孟建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在陈宫、毛玠等人面前都是后生,但他不卑不亢,既不因为是后生而怯懦,也不因为是吴侯使者而傲慢,说话又极有条理,应对如流,解释清晰而真诚,让人天然有一种信任感。
曹昂很羡慕孙策麾下有这样的人才,也对孙策的军谋处非常好奇。他也招集了一些年轻才俊,由陈宫负责,但他们议事时就是提不出如此周密的方案,还是自说自话的多,看起来很热闹,却很难有一个便于招待的方案,即使能够执行,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还是陈宫一个人拿主意。
曹昂宴请孟建,向孟建请教,内容很广,包括孙策行军作战、治理民政的方方面面,求知之心甚诚。如果孟建不是孙策麾下的谋士,他说不定就要出口挽留了。
孟建倒也不藏拙,以这个方案的形成过程为例,大致讲解了一下军谋处的工作流程,只是隐去了细节。毕竟曹昂只是孙策的盟友,不是孙策的部下,这个方案的出发点还是自利,兖州是被利用的对象,所谓的利益也只是诱饵罢了。如果不是豫州直接控制的难度太大,这个机会绝不会落到曹昂的手中。
曹昂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感慨。孙策这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年轻人,一个比一个优秀。不得不说,这是天赋,别人学不来,就像他纳的几个妾一样,要么聪明,要么绝色,要么贤惠,任何一个都是可以做正妻的,却都成了他的妾。袁谭就曾经说过,孙策看人的眼光很准,胜过许劭百倍。如果早生三十年,凭此天赋,他足以和李膺、郭泰等人齐名。
与这样的人共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孟建除了传达使命,他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查看曹昂婚礼的准备情况。孙策已经北上,孙坚也在筹备南下交州的事,婚礼必须在这几个月内完成,时间比较紧,又不能将就,孙策担心曹昂准备不足,派孟建来看一看,尤其是看看曹昂有没有什么姬妾,倒不是不能有,只是不能有恃宠而娇,想压正妻孙尚英一头的痴心妄想之辈。孙策没有说如果有应该怎么办,孟建听那意思是想办法摆平,摆不平赶走,赶不走就弄死,总之孙尚英不能受委屈。
孟建对此多少有些腹诽,但好在这个事并不难,曹昂没有姬妾,一个也没有。
从这一点来看,曹昂一点不像是曹操的儿子。孟建在军谋处供职,太清楚曹操在益州干的那些破事了。不过孟建不是多嘴的人,他一个字也没对曹昂提,丁夫人是知情的,曹昂自己也不傻,他和曹操之间有联络,不可能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用不着他孟建来拨弄是非,自辱清誉。
孟建在昌邑住了两天,起程赶往青州。
……
成山角,孙策与沈友并肩坐在飞庐上,凭栏而望。
楼船破浪而行,左边是青州海岸,右边是一望无垠的碧海蓝天,青山隐隐若丝,白云朵朵如帛,不时有海鸟从头顶飞过,有时候还能看到北飞的雁群。海风轻拂,初夏的阳光照在雪白的浪花上,银光闪闪。
沈友放下手中的海图,感慨的叹息道:“百川归海,臣虽生长于吴郡,又在青州驻守一年有余,却是第一次见识到海之辽阔,真是惭愧。”
孙策没有在不其登陆,他只在不其停靠了一下,视察了不其港口,然后邀来迎接的沈友上船,继续沿着海岸线东行,打算绕过成山角,将这条海路走一遍。沈友驻守青州一年多也没有走过这条路,对海路的利弊并无直观的感受,知道孙策此举是委婉的表示不满,多少有些尴尬,便加倍努力来弥补。这些天,他几乎翻烂了海图,白天看地形,熟悉气象,晚上看星星,跟着甘宁学习观星导航,有时间就和水师将士聊天,了解他们海上生活的苦与乐。
孙策敞着怀,躺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神情轻松,就像前世在海边晒日光浴。“你太急于把事情做好了,所以一心扑在公务上,没有余暇抬头看看天地。子正,我最近有些心得,愿与你分享。”
“求之不得。”沈友拱拱手,笑道:“久不与主公相见,颇有自得之心,自以为一日千里,今非昔比,一见主公,方知卑鄙,正当向主公请教,以有进益。”
孙策笑道:“子正也不必自谦,年未弱冠而能治理一州,率两万之师争胜于疆场,你就算不是江东第一人,也可以立足于士林,便是与周公瑾并坐也可毫无愧色。”
沈友大笑,眼中神采熠熠。他自负天资,以三妙而名闻吴郡,得孙策赏识,十八岁统兵镇丹徒、曲阿,十九岁率师出征,半年而取青州大半,这样的成绩不论什么时候都足以自傲,偏偏在他面前有两座高山,将他压得死死的。一是孙策,十七岁便统兵征战,一战全歼两万西凉精锐,这样的战绩他望尘莫及,大概只有霍去病能够相提并论;一是周瑜,同样是十七岁掌兵,先掌南阳,后取江夏、南郡,又势如破竹,兵不血刃而取江南四郡,如今主政荆州,堪称孙策之下一人。
他不敢和孙策相提并论,但他希望自己能与周瑜比肩,所以这一年多他非常努力,军事、政务一把抓,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青州情况大有好转,却还是无法和荆州相提并论,这让他多少有些焦虑。青州不如荆州当然有很多客观理由,但他却不肯放松,不给自己原谅自己的借口,如今听到孙策这句评语,他觉得这一年多的辛苦都是值了,又多少有些惭愧。
不管有多少理由,青州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而他也无法像周瑜一样能让孙策放心的将幽州战事托付给他。若非如此,孙策也不必千里迢迢的赶到青州来。周瑜要攻益州,孙策可是放心得很。
“子正,人力有时而穷。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但完美从来就不存在,所以圣人只在传说之中,越是久远越是完美无瑕,眼前却只有营营苟苟的普通人。你如果用圣人为目标来勉励自己上进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你真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你只会有一个下场:你累,别人更累。”
沈友皱皱眉。“主公,难道我该效仿那些名士不理政务,坐而论道吗?”
“不,我只是希望你适可而止,不要急于求成。有些事需要时间,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祭酒辛苦,一旁歇着。”麋竺眼疾手快,将题字收起,又道:“诸位,祭酒回来,必有要事商量,你们就不要在这里打扰了,都散了吧。”
“喏。”陆议等人轰然应喏,将案上写好的几幅字卷起,作鸟兽散。
郭嘉惊讶莫名,回头看看孙策。孙策也很无语,摊摊手,苦笑道:“你不在,我被他们联手算计了。”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郭嘉跺足道,眼睛一瞟,看到案上的笔墨,又换了一副笑脸,挤挤眼睛。“君侯,今天怎么有如此兴致?要不……”
“等我歇会儿。”孙策摆摆手,示意郭嘉入座。“麋竺刚刚来报税,猜猜他这几年赚了多少?”
“纯利还是毛利?”
“纯利。”
郭嘉想了想。“我估计在三千万到五千万之间。”
孙策歪了歪嘴。“你少算了一点。”
“六七千万?”
“不,是一亿三千万。”
郭嘉倒吸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麋家赚了这么多钱?”
“我也没想到。我们之前只估算了他卖往中原和江东的货物,没算他卖往益州、并州和冀州的。”
孙策咂了咂嘴。别说郭嘉惊讶,直到现在,他还觉得不可思议。他一直以为天下大乱,战事不断,经济崩溃,生意不好做,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局面,益州、冀州的交易比他想象的要火爆得多,就连并州、兖州的交易额都比他估计的要好。后来麋竺一解释,他才算明白了。麋竺做的大多是奢侈品生意,比如从幽州购进的人参、鹿茸、貂皮,从交州购进的是宝石、珍珠、象牙,从益州进的是高档漆器、蜀锦,这些东西只有富贵之家才用得起,普通百姓是没机会买的。他治下的民生最好,但普通百姓只是温饱有余,还没富到购买这些奢侈品的地步,所以生意反而不如其他几个州。
郭嘉很快冷静下来。“看来麋竺比蔡瑁聪明。”
“的确如此。”孙策点点头。麋竺向他交待了最近几年麋家的生意,巨细靡遗,数量惊人,然后又主动要求交重税,愿为天下商家做榜样。他还提出了一个分不同档次收不同比例税收的建议,最高的收五成,按照这个制度,他要交五千多万的商税。收到钱,孙策当然很开心,麋竺识趣,他更开心,但让他最开心的却是麋竺收提出的建议,这已经和后世的分级税收制度很接近,的确是防止商人坐大的一个好办法。
听麋竺说出这个建议的那一刻,孙策这些天来一直比较沉重的心情突然轻松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比以后的人笨,只要条件适合,他们完全可能创造历史。他做一个引路人就可以了,不必事必躬亲。
听完孙策的叙述,郭嘉也非常满意。“难怪君侯兴致这么高,的确是个好消息。”他顿了顿,又道:“麋竺固然胜过蔡瑁一成,麋夫人也有功。君侯,姻亲的作用正在于此,如果当初你纳蔡家女子为妾,蔡瑁也未必会颟顸若是,这个税制也许早就可以推行了,你也不至于这般囊中羞涩。”
孙策知道郭嘉的意思。他是指蔡珂。对郭嘉来说,同时纳蔡珂和黄月英为妾并不是什么问题。蔡珂虽然不如蔡珏,却比蔡讽、蔡瑁聪明多了。如果蔡家能像麋家这么知趣,主动提出交重税,这个税制至少可以提前两年面世,他也能多收不少税,欠债也不会欠这么多,更不会出现与蔡家翻脸的事。
严格来说,这是他的失误,如果当时郭嘉已经入幕,一定会提醒他,而且会强烈建议,绝不会让蔡珂嫁给孙辅。
“耿苞怎么说?”孙策岔开了话题。
“嘿嘿,冀州暗流涌动,袁谭日子不好过。”郭嘉收起玩笑的心思。“不过田丰主内,沮授主外,汝颍系全面溃败,形势倒是比袁绍在世时要好一些。”
“慢慢说。”孙策招呼道。
郭嘉把他从耿苞那儿探听来的消息说了一遍。虽说耿苞很警惕,说的话真真假假,可是在他面前,耿苞没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冀州实力雄厚,户口殷实,只要冀州世家支持袁谭,袁谭就有足够的力量击败刘备,刘备虽勇悍,但无远虑,又不得幽州世家支持,纵使一时得胜也难以维持,一旦大败就会前功尽弃。如果考虑到关羽这个不稳定因素,这几乎是必然结局。以沮授的心机,绝不会放过这个破绽。”
孙策点点头,示意郭嘉继续。
“冀州系虽然得势,但汝颍系衰而不亡,他们并不放心,又担心袁谭控制了幽州之后会引幽州世家入局,尤其担心幽州世家与汝颍系联手。眼下派出去联络的使者有大半是汝颍人,以我从叔和许攸为主,但袁谭手里没什么钱,谈得不顺利。冀州人也要争取这个机会,听耿苞那口气,似乎正在接洽,只是幽州世家胃口很大,冀州世家之前损失也大,暂时拿不出那么多利益分给他们,所以还没最后确定。耿苞来买纸是为了印书,他说是为郑玄印书,但我估计不止于此,还有拉拢卢植后人的意思。卢植曾为袁绍军师,又曾隐居军都山,建精舍,收弟子,他的弟子大多是幽州世家子弟,如果袁谭为卢植印行遗著,幽州人自然会领情。冀州人想把这个机会抓在手里,向幽州人示好,拉拢幽州世家,占据主动权。”
孙策琢磨了片刻。“你可有应对之策?”
郭嘉不假思索。“扶植汝颍系,让他们继续斗。”
第1736章 术业有专攻
孙策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推到郭嘉面前。“继续。”
郭嘉端起茶杯,吹了吹漂浮的姜片,喝了一大口。茶水有些烫,他咂了咂嘴,接着说道:“世家为生存多方下注,自然有牺牲的准备,但血脉相连,终究不能无动于衷,如果有机会,自然要倾力相救。纵使君侯不允,私下里的接触也在所难免,君侯就算派人去查也很难查得清楚,只会虚耗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且法不责众,疏不间亲,处罚得轻了无异于纵容,处罚得重了会伤人心。与其如此,不如派人主持监管,置于掌控之中。此其一也。”
孙策不置可否,十指交叉,静静地看着郭嘉。
“随袁绍到冀州的汝颍人所剩无几,荀彧去了长安,辛评去了益州,荀谌、辛毗已经是君侯之臣,其他陆续返乡者不下二三十人,如今还留在冀州的就是我从叔和荀衍数人。他们没有产业,之前依靠袁绍,开设纸坊,还能勉强生存,如今袁绍已死,袁谭初掌冀州,依赖冀州世家,汝颍人势弱,连纸坊之类的产业都守不住了。袁谭坐吃山空,也无力贴补,汝颍人的生活必然陷入困顿。这时候君侯施以援手,他们自然感激,或有思归之心。袁谭不能坐视他们归乡,必然要施恩惠,不让君侯专美。如此,君侯施一钱之惠,袁谭必施十钱以补之,孰能长久,一目了然。此其二也。”
“冀州是大州,户口堪与豫州相当,且钱粮部曲大多在世家之手,若无汝颍系掣肘,冀州世家全力支撑袁谭,袁谭兵力不少于十万。贾诩待价而沽,一心守并州,不会轻易出兵。张燕自守奴耳,怀观望之意,若田丰派人联络,张燕很可能按兵不动,如果条件合适,臣服也不是不可能。如此,袁谭夺取幽州易如反掌,将军未必有机会分一杯羹。此其三也。有此三者,君侯是以轻驭重,以小博大,还是坐视袁谭吞并幽州,岂不一目了然?”
孙策反复权衡了一番,觉得郭嘉或许有私心,但理由是成立的。如果能花小钱扶植汝颍系,给袁谭找点麻烦,让他不能顺利夺取幽州,自己的确可以更从容些。
“你估计要花多少钱?”
“不需要花钱,只是会少赚一些钱。”郭嘉说道:“君侯治下诸工坊的产品在冀州都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能让汝颍系的人经销,或者在进货时给一些优惠,让汝颍人能够压制住冀州人就行。琉璃之类有可能因为冀州人的抵制卖不动,但纸却无法抵制,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让冀州纸坊全部停产,经销我们的纸。其他诸如车马、农具之类,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处理。麋竺最清楚这些事,君侯不妨征询于他。”
孙策点点头。郭嘉很识相,只提建议,不参与操作。这件事是不是由麋竺来处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由汝颍系直接操作,否则就谈不上控制了。
孙策随即派人请来了麋竺。麋竺也觉得可行,这其实也是倾销产品的一种方式,挤垮冀州本地产业就是摧毁冀州世家,就是动摇袁谭的根基。汝颍人没钱没田,有用的只是才智,袁绍能掌握冀州时,他们的才智才有发挥的机会,现在袁谭控制不住冀州人,反被冀州人控制,他们就是无根浮萍,不足为患。冀州人拥有钱粮,又有户口,这才是袁谭真正的倚仗。如果他们垮了,袁谭不败而败。
至于由谁来主持,麋竺反复思考了一番,建议孙策与曹昂联络,由兖州过一道手。豫州与冀州的贸易往来大多都要经过兖州,如果兖州不能从中得利,曹昂没有动力去监管。如果让曹昂从中分一杯羹,曹昂就会主动监视豫州商人,不让他们私自贩运,否则就是损害他的利益。至于曹昂得到的那些利润,最后落在冀州人头上就是了。
孙策哑然失笑。果然术业有专攻,揣摩人心,郭嘉是专业的,做生意,麋竺是专业的。他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懂得分利与人。肯把利益分给别人,他才能朋友遍天下,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大。在这一点上,他超越蔡瑁至少一个身位。
“行,就这么办。”孙策拍板决定,让郭嘉安排军谋处研究细节,方案确定之后,派人与曹昂联络。军谋处有不少人是汝颍系,恐怕早就等着这个决定,接到任务的那一刻,不少人都悄悄的吐了一口气,立刻投入工作。
第二天一早,孙策收到了一份详细的草案。按照军谋处的惯例,一部分人拟方案,一部分人负责挑毛病,互相辩难,以免出现盲点,造成重大失误。方案是汝颍人拟定的,挑毛病的任务就落在了诸葛亮、杨仪等人的肩上。军谋处的人都知道这两人的手段,不敢有丝毫大意,准备得非常充分。
即使如此,辩难的过程也充满了争吵和口水,看得来观摩的刘和、马云禄目瞪口呆,大开眼界。
方案确定以后,孙策命孟建去兖州与曹昂进行磋商,自己扬帆起程,赶往青州。
……
昌邑,刺史府。
陈宫靠在栏杆上,闭着眼睛养神,一个相貌清秀的婢女站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本诗集正在诵读,声音抑扬顿挫,轻脆悦耳,宛若玉磬。另一个侍女手执纨扇轻轻的扇着,将一阵阵带着体香的微风扇向陈宫。走廊尽处,一个小童正在准备酒菜,以供陈宫享受。他轻手轻脚,竟可能不发出一点声音,以免影响了陈宫听人吟诗。
陈宫很惬意,嘴角不时微挑,对诗句做一些点评。
春末夏初,正是最好的时光,陈宫对此很满意。至少当下如此。
楼梯一阵轻响,一个少年出现在楼梯口,见此情景,连忙停住脚步。读诗的婢女看见,停顿了一下。陈宫眉头轻挑,睁开了眼睛,见是丁仪,便挥了挥手,示意婢女们退下。丁仪是丁冲之子,丁夫人的族人,今年刚到曹昂身边做事,为人聪颖,很得曹昂欢喜。
“先生。”丁仪未语先笑,恭敬地向陈宫行礼。
“什么事?”陈宫微微颌首。“又有什么礼仪上的事?”曹昂正准备迎娶孙尚英,情况特殊,曹操不在身边,他有很多事都不懂,一有问题就要来请教陈宫。
“不是,是吴侯的使者来了,使君请先生过去议事。”
听说是孙策的使者,陈宫不敢大意,连忙起身,随着丁仪下楼。他一边走一边问,丁仪说使者是一个年轻人,叫孟建,字公威,汝南人,据他自己说是军谋处的,奉孙策之命从东海赶来,有要事和曹昂商量,还特地声明要陈宫在场,说这是孙策交待的。
陈宫颇有几分自得,看来孙策也知道他对曹昂的影响力。他脚下快了三分,随着丁仪来到正堂。曹昂正与孟建说话,见陈宫进来,两人同时起身相迎。陈宫很客气,和孟建寒喧了几句。曹昂递过来一封信,陈宫接过,一边入座一边展开阅读,只看了不到一页,他就惊讶地抬起头,直勾勾地盯着孟建。
“此事当真?”
孟建含笑欠身。“千真万确。”
陈宫喜形于色,却没有急着发表意见。他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清楚孙策有多精明,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他们好处,如果一时情急,说错了话,对名声不利。他刚刚将书信看完,曹昂又递过来一卷更厚的,陈宫接过一看,原本是实施方案细节,不禁赞了一声。
“早就听说君侯有军谋处襄助,做事细致入微,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份方案中想必也有公威的心血吧,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二?”
“敢不从命。”孟建很客气地行了一礼,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孙策巡行到东海,袁谭的主簿耿苞以经商的身份求见,想要代理荆州的纸,用于印书,郭嘉与他见面之后,了解到冀州的情况,决定将计就计,救助汝颍系,并将这个机会让给曹昂,以便曹昂能从这些生意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孟建就是汝南人,虽然没有直系亲属在冀州,却有故旧。他说的话天然就有说服力,况且他也没有掩饰之意,如实道来,合情合理,只有智力正常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件对曹昂有利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孙策给曹昂这个准妹夫的好处,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孟建说完,卫臻、鲍勋等人就喜笑颜开。
兖州荒残,曹昂养兵的费用都捉襟见肘,正在为钱发愁。卫臻不久前去见孙策,得知孙策裁减州境驻军,曹昂已经松了一口气,现在又给曹昂一个挣钱的机会,真是没话说。这件事如果真谈成了,不仅曹昂得利,兖州世家也能得利,他们这些官员也能多发一点奖金,可谓是人人受益。
陈宫毕竟老成些,他没有急着发表意见,只是建议曹昂请毛玠、王彧等人来商量。他们负责具体事务,更清楚其中的利弊。事是好事,但能不能做好却很难说,涉及到利益的事最容易出问题,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的人太多了。汝颍人根基深厚,就算是孙策也没能将他们连根拔起,曹昂就更没这把握了。
时间不长,毛玠、王彧等人先后来到,认真研究了方案之后,认为这个计划很周密,虽然执行起来的确有一些难度,利益却是很明显的,没有道理不接受。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陈宫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没发现什么问题,建议曹昂接受这个建议。
第1737章 两座高山
曹昂欣然同意。
他主政兖州这么久,议事时意见如此统一的机会不多。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孙策的这个提议有利可图之外,孟建的解释也有很大的作用。孟建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在陈宫、毛玠等人面前都是后生,但他不卑不亢,既不因为是后生而怯懦,也不因为是吴侯使者而傲慢,说话又极有条理,应对如流,解释清晰而真诚,让人天然有一种信任感。
曹昂很羡慕孙策麾下有这样的人才,也对孙策的军谋处非常好奇。他也招集了一些年轻才俊,由陈宫负责,但他们议事时就是提不出如此周密的方案,还是自说自话的多,看起来很热闹,却很难有一个便于招待的方案,即使能够执行,效果也不甚理想,最后还是陈宫一个人拿主意。
曹昂宴请孟建,向孟建请教,内容很广,包括孙策行军作战、治理民政的方方面面,求知之心甚诚。如果孟建不是孙策麾下的谋士,他说不定就要出口挽留了。
孟建倒也不藏拙,以这个方案的形成过程为例,大致讲解了一下军谋处的工作流程,只是隐去了细节。毕竟曹昂只是孙策的盟友,不是孙策的部下,这个方案的出发点还是自利,兖州是被利用的对象,所谓的利益也只是诱饵罢了。如果不是豫州直接控制的难度太大,这个机会绝不会落到曹昂的手中。
曹昂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感慨。孙策这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年轻人,一个比一个优秀。不得不说,这是天赋,别人学不来,就像他纳的几个妾一样,要么聪明,要么绝色,要么贤惠,任何一个都是可以做正妻的,却都成了他的妾。袁谭就曾经说过,孙策看人的眼光很准,胜过许劭百倍。如果早生三十年,凭此天赋,他足以和李膺、郭泰等人齐名。
与这样的人共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孟建除了传达使命,他还有其他的任务,比如查看曹昂婚礼的准备情况。孙策已经北上,孙坚也在筹备南下交州的事,婚礼必须在这几个月内完成,时间比较紧,又不能将就,孙策担心曹昂准备不足,派孟建来看一看,尤其是看看曹昂有没有什么姬妾,倒不是不能有,只是不能有恃宠而娇,想压正妻孙尚英一头的痴心妄想之辈。孙策没有说如果有应该怎么办,孟建听那意思是想办法摆平,摆不平赶走,赶不走就弄死,总之孙尚英不能受委屈。
孟建对此多少有些腹诽,但好在这个事并不难,曹昂没有姬妾,一个也没有。
从这一点来看,曹昂一点不像是曹操的儿子。孟建在军谋处供职,太清楚曹操在益州干的那些破事了。不过孟建不是多嘴的人,他一个字也没对曹昂提,丁夫人是知情的,曹昂自己也不傻,他和曹操之间有联络,不可能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用不着他孟建来拨弄是非,自辱清誉。
孟建在昌邑住了两天,起程赶往青州。
……
成山角,孙策与沈友并肩坐在飞庐上,凭栏而望。
楼船破浪而行,左边是青州海岸,右边是一望无垠的碧海蓝天,青山隐隐若丝,白云朵朵如帛,不时有海鸟从头顶飞过,有时候还能看到北飞的雁群。海风轻拂,初夏的阳光照在雪白的浪花上,银光闪闪。
沈友放下手中的海图,感慨的叹息道:“百川归海,臣虽生长于吴郡,又在青州驻守一年有余,却是第一次见识到海之辽阔,真是惭愧。”
孙策没有在不其登陆,他只在不其停靠了一下,视察了不其港口,然后邀来迎接的沈友上船,继续沿着海岸线东行,打算绕过成山角,将这条海路走一遍。沈友驻守青州一年多也没有走过这条路,对海路的利弊并无直观的感受,知道孙策此举是委婉的表示不满,多少有些尴尬,便加倍努力来弥补。这些天,他几乎翻烂了海图,白天看地形,熟悉气象,晚上看星星,跟着甘宁学习观星导航,有时间就和水师将士聊天,了解他们海上生活的苦与乐。
孙策敞着怀,躺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神情轻松,就像前世在海边晒日光浴。“你太急于把事情做好了,所以一心扑在公务上,没有余暇抬头看看天地。子正,我最近有些心得,愿与你分享。”
“求之不得。”沈友拱拱手,笑道:“久不与主公相见,颇有自得之心,自以为一日千里,今非昔比,一见主公,方知卑鄙,正当向主公请教,以有进益。”
孙策笑道:“子正也不必自谦,年未弱冠而能治理一州,率两万之师争胜于疆场,你就算不是江东第一人,也可以立足于士林,便是与周公瑾并坐也可毫无愧色。”
沈友大笑,眼中神采熠熠。他自负天资,以三妙而名闻吴郡,得孙策赏识,十八岁统兵镇丹徒、曲阿,十九岁率师出征,半年而取青州大半,这样的成绩不论什么时候都足以自傲,偏偏在他面前有两座高山,将他压得死死的。一是孙策,十七岁便统兵征战,一战全歼两万西凉精锐,这样的战绩他望尘莫及,大概只有霍去病能够相提并论;一是周瑜,同样是十七岁掌兵,先掌南阳,后取江夏、南郡,又势如破竹,兵不血刃而取江南四郡,如今主政荆州,堪称孙策之下一人。
他不敢和孙策相提并论,但他希望自己能与周瑜比肩,所以这一年多他非常努力,军事、政务一把抓,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青州情况大有好转,却还是无法和荆州相提并论,这让他多少有些焦虑。青州不如荆州当然有很多客观理由,但他却不肯放松,不给自己原谅自己的借口,如今听到孙策这句评语,他觉得这一年多的辛苦都是值了,又多少有些惭愧。
不管有多少理由,青州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而他也无法像周瑜一样能让孙策放心的将幽州战事托付给他。若非如此,孙策也不必千里迢迢的赶到青州来。周瑜要攻益州,孙策可是放心得很。
“子正,人力有时而穷。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但完美从来就不存在,所以圣人只在传说之中,越是久远越是完美无瑕,眼前却只有营营苟苟的普通人。你如果用圣人为目标来勉励自己上进自然是好事,可是如果你真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你只会有一个下场:你累,别人更累。”
沈友皱皱眉。“主公,难道我该效仿那些名士不理政务,坐而论道吗?”
“不,我只是希望你适可而止,不要急于求成。有些事需要时间,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0995/19941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