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803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一言既出,堂上热闹的气氛立刻冷了。尤其是崔钧,眉心皱成了疙瘩。他早就听人说关羽桀骜不驯,无君臣之礼,对天子想笼络关羽不以为然,现在亲眼看到关羽放肆,又添了三分恶感,对大宛马的事绝口不提,连看都不想看关羽一眼。
刘备阴着脸,垂着眼皮,一言不发。
关羽也觉得尴尬,拱拱手,借口不胜酒力,不等刘备应允,顾自起身离席,扬长而去。他出了中庭,刚想叫上亲卫离开,却发现周仓不在,一问才知道,周仓听说天子使者带来了一匹大宛宝马,是赐给关羽的,心里痒痒,先去马厩看了。
正说着,周仓回来了,满脸喜色,手舞足蹈地向关羽描绘了一下那匹大宛马的模样。那匹大宛马身材高大,肩高近七尺,头小颈长,身体强壮,比凉州马还要高大,正适合关羽这种体型。有了这匹马,配合偃月刀,关羽天下无敌矣。
关羽一时心动,可是想到刚才堂上刘备的神情,又不禁一声长叹,什么也没说,翻身上马,急驰而去。周仓见情况不对,也没敢多说什么,带着其他卫士,追赶关羽去了。
……
不知是不是崔钧等人的到来让刘备有了新的希望,他的伤口复原得很快,十天之后,他已经能坐起,甚至能慢慢地走路了。
这一日,他坐在堂上,看着庭中那匹像神兽一般的大宛马,很是纠结。
传说中的天马啊,千金难求。天子将这样的宝马赏赐关羽,让他很是为难。马厩里的人说,关羽身边的周仓已经知道了这匹马的存在,也知道是天子赏赐关羽的,不给关羽,关羽势必记恨在心。给关羽,也是天子的恩情,与他无关,如今他和关羽有了嫌隙,万一关羽离他而去,他也无法阻止。
有了这匹马,关羽一直以来最大的软肋就算解决了,以后还有谁是他的对手?这要是成了敌人,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刘备本想冷静几天,找个机会缓和一下关系,然后再将马给关羽,没想到关羽一直没来。关羽这几天闭门不出,谁也不见,就连张飞去找他都吃了闭门羹。他这是干什么?身为前军主将,出了这么大的失误,他难道没有责任,不应该主动请罪吗?
刘备气愤难平,记忆像潮水一般涌来,让他更觉委屈。他对关羽已经够宽容的了,但关羽却一点没有改变,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二十几岁一样冲动固执。孙策没有挽留他,不会就是因为他的性格,担心用不了,索性送到幽州来吧?
忽然之间,刘备愣住了,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孙策的阴险他是领教过的,当初建议他回幽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可不是什么好心,而是让他来牵制公孙瓒,只是他没想到公孙瓒会与刘和同归于尽。后来见他有可能独得幽州,立刻派太史慈随公孙续回幽州,甚至亲自出战,抢占了辽东。
既然孙策对他防范这么严,让关羽来幽州搅局,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刘备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益德,云长说那句话,会不会有离我而去的打算?”
第2100章 货币危机
“这孟建深得你的真传啊,这一计用得好,装进去不少人,最妙的是不露痕迹。”
孙策合上刚刚收到的捷报,放在案上,笑眯眯地看了郭嘉一眼。收到太史慈的捷报,得知孟建设计伏击了刘备,郭嘉第一时间赶来报喜。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依附刘备的鲜卑人、乌桓人不敢南下,青州、兖州的压力大减,顺手在关羽、刘备心里扎了一根刺。
至于公孙范阵亡,那不过是顺手牵羊的附带收益。公孙范战死,公孙续成了公孙瓒的唯一继承人,势单力孤,被太史慈收服是迟早的事。不过从孟建的初衷来说,他最希望临阵战死的人应该是公孙续,说不定还对甲骑暗授机宜,在关键时候放水,只是公孙范谨慎,不让公孙续冒险,自己成了替死鬼。
“大王,公孙范战死,辽东属国可以取消了。”
孙策点点头。取消了辽东属国,太史慈能直接控制的人力、物力又多了不少。辽东属国囊括了渝水、辽水下游,不仅土地肥活,适合农耕,而且是海路贸易的集散地,当初也不知道朝廷的那些官员是怎么想的,将这么好的地方划给胡人居住。割肉饲虎就能求得平安?多么天真的想法。那些儒生对胡族行馁靖之策,却对黄巾军残酷镇压,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取消辽东属国只是第一步,重整辽东防务才是关键。鲜卑人虽然受了重创,但根本未伤,当小心应付,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备边重在选将,有太史慈在,辽东暂时无恙。不过,辽东安危系于一身也不是长久之计。臣以为,当在辽东设立讲武堂,偏重骑战,多培养一些骑将。另外,对骑兵的装备也要加以改进,马镫的秘密保守不了太久,我们能倚仗的还是更多人的智慧。”
“话是这么说,可这都需要钱啊。”孙策苦笑道:“马上就到年底了,五年计划完成了多少,很快就在公诸于众,说实话,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不过,相比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绩单,我更担心第二个五年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奉孝,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我们需要更多的钱。黄金和铜料的缺口都很大。”
郭嘉也有些挠头。钱荒的问题一直存在,却从来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振兴工商,发展经济,经济总量的迅猛提升加剧了钱荒,市场上没有足够的钱流通,物价受到抑制,很多大宗货物只能以物易物,严重影响了交易的进行。
即使得到了汉水沙金的补充,发行国债又代替了一部分资金流通,孙策还是缺钱,缺很多钱,可以想象,随着工商的进一步发展,货币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通货紧缩难以避免。他最近一直在考虑派蔡瑁出海寻找黄金。海船有了,更有效的推进方式也有了,沿途的水文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尤其是保险的出现,出海远航的条件基本具备,该鼓励一些人出海冒险了。
他现在很后悔,当初读史书的时候对技术史留意不够,只关注文臣武将的风采,对历史背后的细节关注不够。其实史书也提及钱荒,比如五铢钱严重匮乏,董卓发行小钱,后来更是从长安运铜料,汉代巨量黄金消失更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之迷,如果能加以深入,对货币史、贵金属冶炼史有一定的了解,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他现在能想到的黄金都和墓有关,梁孝王的墓,海昏侯的墓,都藏着不少黄金。曹操在兖州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设立摸金校尉,我是不是该补上这个缺口?不过仔细想想,即使挖了这两个墓也是杯水车薪,他现在的货币缺口是以十亿为单位,挖一两个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非他把所有的汉代大墓都挖了。
相比之下,辽东的防务交给太史慈操心就行了。太史慈为人稳重,又有孟建、诸葛瑾出谋划策,不像甘宁那么莽撞,做事不谨慎,立功的同时总能惹出一堆破事,因为一个何夔遭到半个军谋处反对,甚至连沈友、徐琨都打算上书弹劾,亏得被庞统拦住了。为了安抚汝颍系的情绪,他不得不再外放几个人。
这账回头再和甘宁算。
孙策和郭嘉讨论了一下河北形势。太史慈牵制住刘备,袁谭没有骑兵增援,止步于平原,沈友、徐琨、甘宁三人清洗兖州世家得以顺利进行,最多半年时间,青州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现在就等纪灵完成对新兵的集训,展开兖州攻势,完成对冀州的包围。
但冀州怎么打,眼下还没有做好确切的方案,至少要等全取兖州之后才能定。冀州的实力绝非兖州、青州可比,又是主动进攻,围城战在所难免,初步估计要动用十万人,九督中至少一半要参战。人多了,矛盾也多,仅是协调关系就让人头疼。
太多的事缠杂在一起,让孙策觉得脑子不够用,只恨以前读书少,知识体系不全面,尤其是经济、金融理论近乎空白,只能泛泛而谈,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郭嘉刚出去,虞翻快步走了进来,上殿入座,将几页纸推到孙策面前,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孙策瞅了他一眼,忍着笑。年终岁底,又是五年计划的最终审核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完成征税,以便让数据好看一些。但海商的税不是好收的,要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才行,尤其是货币紧缺,货币不足引起的通缩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润。虞翻为此已经和他们吵了好几天。
“吵完了?”
“哪能这么快就结束,我是中途离席,晾他们一阵子。大王,这是今年的上计结果,开支很大啊,入不敷出。一旦发布,我估计反响会很大。”虞翻看着孙策,忧心忡忡。“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会有人跳出来反战,尤其是周公瑾那一路,三万大军,万里远征,一年三十亿,却看不到什么实际收益,弄不好就成了穷兵黩武。即使是冀州,也要让出相当的利益才行。”
“说自由他们说,决定还是我来做,作战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操心了?”孙策皱起了眉,有些担心地看着虞翻。“仲翔,你是不是被他们带偏了?”
虞翻苦笑道:“大王,臣不设身处地,如何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如何能有的放矢,说服他们?就事论事,现在几路征伐的开支的确太大,钱粮都难以支撑,税赋不足,只能向他们借钱。如今物价这么低,借钱是按钱算还是按粮算,这里面差异很大,别说他们是锱铢必较的商人,就连臣也觉得棘手。”
虞翻又喝了一口水。“大王,臣接到消息,南阳出现了新钱,有人在利用我们缺钱的麻烦割我们的肉。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我们就是白辛苦,为人做嫁衣。”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五铢钱,摆在孙策的面前。孙策取过新钱,入手很轻,一看就知道份量不足,面值五铢,重量最多三铢。聪明人什么时候都不缺,汉人重利,盗铸钱币的花样翻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么大的破绽露在他们面前,他们不下手才怪。从长远而言,这会将更多的钱吸引过来,但从短期看,却绝对是亏本生意。
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货币短缺的问题来得太快太凶猛,远远超出他的预期,必须尽快解决,就算是冒点风险也是值的,总不能看着别人来割肉。
孙策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仲翔,我有一个设想,或许能解决这个麻烦。”
虞翻的眼睛顿时亮了。“大王,你有什么妙计?”他在孙策面前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孙策能有好办法。常规的办法他已经都考虑过了,无解,只能指望孙策出奇制胜。
“造一批合金币,用于大宗交易。”
“如何防伪?”虞翻应声问道。不管是金币还是铜币,只要面值超过实际价值,必然会有伪造的问题出现,如何防伪就成了关键。大面值的金币是实际价值的十倍甚至百倍,足以让人为之疯狂,哪怕是抓住就杀也制止不住。
“利用黄大匠最近研究出来的合金工艺,造一批短期内无法仿制的合金币,暂解燃眉之急。可以参考国债,对每一枚合金币都进行登记,每次更换持有者,都需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备案。一旦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立刻可以判断为假币。这样的话,面值也可以做得大一些。”
“有这样的工艺?”虞翻表示怀疑。
孙策勾了勾手指。甄像走了过来,将一枚锦盒放在案上。孙策打开锦盒,从里面取出一枚合金片,递给虞翻。虞翻接过,反复看了看。合金片并不算大,只是比五铢钱大一圈,颜色也不是纯正的金色,偏白,有点像银币或者铁币,表面平滑,光可鉴人,一面有一个浴火凤凰的纹样,一面是个吴字,正是黄承彦主持的吴国铁官的独门标志,不少精工制作的兵器上都有。兵器上有了这样的标志,就说明这件兵器是黄承彦亲手督造,得之者无不奉为家宝。
虞翻本人就有一柄这样的长剑。
“这能防伪?”虞翻还是觉得不太靠谱。这币面是光滑,字和凤纹也很清晰,仿制有一些难度,但绝非不可能。
“这也是我要和你商量的原因。仲翔,你让人拿着这件样品去找人仿制,看看有没有人能仿得出来。如果有,我们就另想办法。如果没有,我们就用这个解燃眉之急。”
第2101章 这锅我不背
虞翻心生疑惑。虽然还没有验证,可是他相信孙策。用于大宗交易的货币面值不会低,动辙千金百金,而手中这枚合金币就算全是黄金,最多也不过一两左右,何况还不是黄金。其面值和价格相差超过万倍,暴利之下,仿制的人肯定趋之若鹜,尤其是那些别有用心者。如果没点把握,孙策不会这么做。
可是为什么孙策现在才拿出来?如果早点使用这种货币,他也不至于和海商代表们吵得嗓子都哑了。
虞翻将手中的合金币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没忍住。“大王,这种合金币完成很久了吧?”
“这其实不是货币,是合金样品,是铁官送给我做纪念的。”孙策一边翻看五年计划的统计表,一边说道。黄承彦苦心研究合金数年,花了不知多少钱,如今总算有一种可以正式量产的合金。这种合金坚硬耐磨,虽然是钢铁为主,却不易生锈,最大的特点是配合精铸工艺,可以铸造出精细入微的花纹,目前现有的材料和铸造工艺根本无法仿制。
这种材料和工艺最适合铸币,所以他一开始就要求黄承彦保密,包括他自己在内,掌握具体配方和工艺的人不超过五人。只不过真正下决心用这种材料铸造高面值的货币还是刚刚的决定,谨慎固然可取,但让别人割肉却不行,总不能自己勒紧裤腰带,抓革命,促生产,以身作则,励行节俭,却喂肥了对手。
几乎不用想,他都敢确定,那些铸小钱的人背后肯定有刘巴的影子。此人擅长经济,这类金融手段对他来讲没有任何难度,何况之前有无数人已经干过类似的事情。
“大王何不早下决定?”虞翻忍不住,单刀直入。
孙策放下手中的计划,手指轻叩了两下,眼皮微挑。“仲翔,你对王莽新政有研究,应该知道王莽后期的大泉和金错刀,你觉得这种合金币和那些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虞翻略作思索,摇摇头。“大王深谋远虑,防微杜渐,的确令臣钦佩,但世上金铜有限,总有一天会不敷使用,使用其他材质为币是必然的事,如今钱币紧张,已然影响到经济民生,岂能因噎废食,不敢越雷池一步?”
孙策笑了笑,有些无奈。虞翻意气风发,眼光也很敏锐,他亲眼见证了重视技术、振兴工商对财富增长的巨大作用,也意识到了货币紧缺将是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并因此预见使用黄金和铜以外的材质作为货币是必然趋势,但他却低估了人心的贪婪。
一旦掌握了铸币权,没有人能一直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超发货币几乎是必然结果,而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也是水到渠成,谁都挡不住。二十一世纪那么多精通经济、金融的人都拦不住,就凭现在的经济、金融水平和政治观念,超发货币和作死差不多。
王莽就是典型的例子,从货币改革到经济崩溃没超过十年。
“仲翔,过犹不及,与其过,宁不及。如今黄金紧缺,出海找黄金有利可图,正是激励臣民出海探险的好机会。如果过早地依赖这种手段,不仅是饮鸩止渴,还浪费了一个走出去的好机会。你仔细想想,然后再做决定,这合金币就算要造,也一定要控制数量,只能救急,不能舍本逐末。”
虞翻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孙策的担心。大量发行货币就是掠夺民财,孙策能控制住自己的贪婪,不代表别人就能答应,尤其是那些渴望建功的将领。这件事的确该谨慎些才好。
“这些支出皆因战事而起,要向天下人说清楚,我们不能背锅。”孙策收回话题,指着案上的统计报告说道。如果按照实际结果,五年计划可以说是失败了。生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消耗却远远超出了当初的估计,仅今年一年,军费支出就超过两百亿,不仅将今年的收入消耗殆尽,还吃掉不少老本。如果不是这几年发展得还算不错,他又一直比较克制,不敢太浪,宫里也尽可能的节俭,攒了一些家底,今年的这几场大战就能让他破产。
战争不是他主动引起的,是曹操、袁谭发起进攻,后来天子又跳出来惹事,他不得不应战。当初这么做是为了省钱,毕竟进攻太烧钱,防守能省不少,现在却成了理由,将五年计划没能实现的责任推到天子、曹操、袁谭等人身上,合情合理,一点也没冤枉他们。
如果不是他们惹事,五年计划是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的,农工商的发展都很迅速,比他预期的还要好。这当然是因为拟定计划的时候比较保守——那也只是他自己认为,张纮等人可没这么认为,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也和这几年一直没有发动大的战事有关。基础越扎实,发展后劲越足,这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也正因为看到了前几年的上计结果,今年才有底气全面开花,只是没想到这一浪就浪过了头,超支了。
这个超支也是相对于他而言,其他人未必这么想,觉得吴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完全可以再征二十万大军,直接碾平冀州、打进关中的大有人在。这么做也不是不可能,却不是他的理想。又不是生死存亡,为什么要和对手拼得两败俱伤?我完全可以再发展几年,然后轻松的碾死他们,连汗都不流一滴,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啊,谁愿意和这些人街头混混一般的撕打,丢身份。
虞翻对孙策的心思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大王言之有理,我这就让他们将军费开支单列出来,重新整理一份。”
孙策目送虞翻离开,随即让人叫来了路粹。五年计划的最终结果发布还有几个月,现在就要开始舆论铺垫,先让百姓知道谁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谁不想让他们幸福地生活。这种活交给路粹干最合适不过,此人就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保证字字诛心,笔笔见血。
又有新任务,路粹热血沸腾,雄赳赳、气昂昂,像一支出征的公鸡,大步流星地走了。
第2102章 山花烂漫
汤山精舍。
虽然已经是寒冬腊月,院子里却温暖如春,不用穿厚重的冬衣,一件春衫足矣。院子一角,用玻璃罩起的花房温室里,鲜花争相怒放,宛如阳春三月,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
孙策背着手,站在一株叫不出名字的花前,揉了揉鼻子,有点无奈。对花鸟虫鱼这些雅致的玩意儿,他一向不怎么在行,眼前这个长着七片叶子,中间一朵花的东西,他面生得很,旁边那个长着椭圆叶子,颜色浅绿,如同翡翠的也不认识。
“阿翁,这是……什么新品种?”
“我也不知道。”黄彦直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正和黄月英窃窃私语的蔡珏,低声说道:“都是她张罗来的。大王小心,别踩坏了。这里面有些花草是从深山里采来的,稀罕得很,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孙策连连点头,脚下更加小心。为了和黄承彦商量铸币的事,他特地和黄月英一起省亲,来到黄承彦与蔡珏在汤山的住处。蔡珏看到女儿很开心,拉着她小花房里赏花,孙策也跟着来了,却发现自己成了野蛮人,一窍不通。
“那件事……阿楚和大王说了?”
“哪件事?”孙策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不久前,黄月英怀孕了,说起一件事,蔡珏有个心病,觉得自己没能为黄承彦生个儿子,性格又太强势,不准黄承彦纳妾,绝了黄承彦的嗣。她希望黄月英将来生的孩子中能一个姓黄,继承黄承彦的爵位。孙策对此非常理解,况且他正愁儿子多,养不起呢,当时就答应了。“哦,说了,不过我可不敢保证这一胎就是儿子。”
“这个倒无所谓,其实我们对儿子还是女儿不怎么在意的。如果不是遇到大王,阿楚一样能继承。我倒是觉得我这个女儿比很多男子强。”黄承彦抚着胡须,掩饰不住得意。
“那是,阿楚是人中龙凤,能比她强的男子屈指可数,最多二三人。”
“我也这么觉得。”黄承彦表示赞同。
“其中就包括你们二位,对吧?”蔡珏在远处直起腰来,回头看了一眼,板着脸,却藏不住眼角的笑意。黄月英站在她身后,偷偷的做了个鬼脸,向孙策表功。看得出来,她将蔡珏哄得很开心。蔡珏扬扬手。“你们也看不懂,就别勉强了。夫君,你陪大王去喝茶吧,床头的冰柜里还有几罐夷茶、槐花蜜,你煮点山泉水,陪大王一起品品。”
黄承彦很诧异。“你不是说夷茶送人了么?”
“送什么人?这建业城里谁敢收我的礼?你随便请人喝,都浪费了,我就藏起来了。”
黄承彦转过头,嘴唇翕动,却什么声音也没有。孙策看在眼里,暗自发笑,这两口子还真是有意思,人到中年,却还是和初恋一般。他跟着黄承彦出了花房,来到正堂,黄承彦安排侍女煮水,自己进了卧室,捣鼓了一顿,过了一会儿,抱着两个罐子出来了。一只毛竹做的罐子,一只却是玻璃罐,里面放着满满一罐金黄透明的液体。黄承彦将罐子放下,取过两只杯子,一边洗一边笑道:“今天请大王喝点新鲜的,蜜茶。这蜜是阿楚的母亲自己种的槐花,专门请来的蜂匠酿的槐花蜜,加一点在夷茶中解苦,味道更醇厚。”
“阿母还养蜜蜂?”
“她有的是时间,尽钻研些稀奇东西,尤其是花草,家里这些花都是她弄的。哦,对了,有言在先,以她蔡家那小气劲儿,茶不是白喝的,待会儿还有事要找大王帮忙。”
“能为阿母效劳,求之不得。”孙策笑着应道。他知道蔡珏不是蔡瑁、蔡珂,对财富没什么兴趣,不会是找他要好处。“究竟是什么事?阿翁说说,我也好有个准备。”
刘备阴着脸,垂着眼皮,一言不发。
关羽也觉得尴尬,拱拱手,借口不胜酒力,不等刘备应允,顾自起身离席,扬长而去。他出了中庭,刚想叫上亲卫离开,却发现周仓不在,一问才知道,周仓听说天子使者带来了一匹大宛宝马,是赐给关羽的,心里痒痒,先去马厩看了。
正说着,周仓回来了,满脸喜色,手舞足蹈地向关羽描绘了一下那匹大宛马的模样。那匹大宛马身材高大,肩高近七尺,头小颈长,身体强壮,比凉州马还要高大,正适合关羽这种体型。有了这匹马,配合偃月刀,关羽天下无敌矣。
关羽一时心动,可是想到刚才堂上刘备的神情,又不禁一声长叹,什么也没说,翻身上马,急驰而去。周仓见情况不对,也没敢多说什么,带着其他卫士,追赶关羽去了。
……
不知是不是崔钧等人的到来让刘备有了新的希望,他的伤口复原得很快,十天之后,他已经能坐起,甚至能慢慢地走路了。
这一日,他坐在堂上,看着庭中那匹像神兽一般的大宛马,很是纠结。
传说中的天马啊,千金难求。天子将这样的宝马赏赐关羽,让他很是为难。马厩里的人说,关羽身边的周仓已经知道了这匹马的存在,也知道是天子赏赐关羽的,不给关羽,关羽势必记恨在心。给关羽,也是天子的恩情,与他无关,如今他和关羽有了嫌隙,万一关羽离他而去,他也无法阻止。
有了这匹马,关羽一直以来最大的软肋就算解决了,以后还有谁是他的对手?这要是成了敌人,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刘备本想冷静几天,找个机会缓和一下关系,然后再将马给关羽,没想到关羽一直没来。关羽这几天闭门不出,谁也不见,就连张飞去找他都吃了闭门羹。他这是干什么?身为前军主将,出了这么大的失误,他难道没有责任,不应该主动请罪吗?
刘备气愤难平,记忆像潮水一般涌来,让他更觉委屈。他对关羽已经够宽容的了,但关羽却一点没有改变,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二十几岁一样冲动固执。孙策没有挽留他,不会就是因为他的性格,担心用不了,索性送到幽州来吧?
忽然之间,刘备愣住了,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孙策的阴险他是领教过的,当初建议他回幽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可不是什么好心,而是让他来牵制公孙瓒,只是他没想到公孙瓒会与刘和同归于尽。后来见他有可能独得幽州,立刻派太史慈随公孙续回幽州,甚至亲自出战,抢占了辽东。
既然孙策对他防范这么严,让关羽来幽州搅局,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刘备轻轻的吁了一口气。“益德,云长说那句话,会不会有离我而去的打算?”
第2100章 货币危机
“这孟建深得你的真传啊,这一计用得好,装进去不少人,最妙的是不露痕迹。”
孙策合上刚刚收到的捷报,放在案上,笑眯眯地看了郭嘉一眼。收到太史慈的捷报,得知孟建设计伏击了刘备,郭嘉第一时间赶来报喜。太史慈、公孙度扫荡草原,依附刘备的鲜卑人、乌桓人不敢南下,青州、兖州的压力大减,顺手在关羽、刘备心里扎了一根刺。
至于公孙范阵亡,那不过是顺手牵羊的附带收益。公孙范战死,公孙续成了公孙瓒的唯一继承人,势单力孤,被太史慈收服是迟早的事。不过从孟建的初衷来说,他最希望临阵战死的人应该是公孙续,说不定还对甲骑暗授机宜,在关键时候放水,只是公孙范谨慎,不让公孙续冒险,自己成了替死鬼。
“大王,公孙范战死,辽东属国可以取消了。”
孙策点点头。取消了辽东属国,太史慈能直接控制的人力、物力又多了不少。辽东属国囊括了渝水、辽水下游,不仅土地肥活,适合农耕,而且是海路贸易的集散地,当初也不知道朝廷的那些官员是怎么想的,将这么好的地方划给胡人居住。割肉饲虎就能求得平安?多么天真的想法。那些儒生对胡族行馁靖之策,却对黄巾军残酷镇压,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取消辽东属国只是第一步,重整辽东防务才是关键。鲜卑人虽然受了重创,但根本未伤,当小心应付,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备边重在选将,有太史慈在,辽东暂时无恙。不过,辽东安危系于一身也不是长久之计。臣以为,当在辽东设立讲武堂,偏重骑战,多培养一些骑将。另外,对骑兵的装备也要加以改进,马镫的秘密保守不了太久,我们能倚仗的还是更多人的智慧。”
“话是这么说,可这都需要钱啊。”孙策苦笑道:“马上就到年底了,五年计划完成了多少,很快就在公诸于众,说实话,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不过,相比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绩单,我更担心第二个五年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奉孝,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我们需要更多的钱。黄金和铜料的缺口都很大。”
郭嘉也有些挠头。钱荒的问题一直存在,却从来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振兴工商,发展经济,经济总量的迅猛提升加剧了钱荒,市场上没有足够的钱流通,物价受到抑制,很多大宗货物只能以物易物,严重影响了交易的进行。
即使得到了汉水沙金的补充,发行国债又代替了一部分资金流通,孙策还是缺钱,缺很多钱,可以想象,随着工商的进一步发展,货币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通货紧缩难以避免。他最近一直在考虑派蔡瑁出海寻找黄金。海船有了,更有效的推进方式也有了,沿途的水文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尤其是保险的出现,出海远航的条件基本具备,该鼓励一些人出海冒险了。
他现在很后悔,当初读史书的时候对技术史留意不够,只关注文臣武将的风采,对历史背后的细节关注不够。其实史书也提及钱荒,比如五铢钱严重匮乏,董卓发行小钱,后来更是从长安运铜料,汉代巨量黄金消失更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之迷,如果能加以深入,对货币史、贵金属冶炼史有一定的了解,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他现在能想到的黄金都和墓有关,梁孝王的墓,海昏侯的墓,都藏着不少黄金。曹操在兖州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设立摸金校尉,我是不是该补上这个缺口?不过仔细想想,即使挖了这两个墓也是杯水车薪,他现在的货币缺口是以十亿为单位,挖一两个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除非他把所有的汉代大墓都挖了。
相比之下,辽东的防务交给太史慈操心就行了。太史慈为人稳重,又有孟建、诸葛瑾出谋划策,不像甘宁那么莽撞,做事不谨慎,立功的同时总能惹出一堆破事,因为一个何夔遭到半个军谋处反对,甚至连沈友、徐琨都打算上书弹劾,亏得被庞统拦住了。为了安抚汝颍系的情绪,他不得不再外放几个人。
这账回头再和甘宁算。
孙策和郭嘉讨论了一下河北形势。太史慈牵制住刘备,袁谭没有骑兵增援,止步于平原,沈友、徐琨、甘宁三人清洗兖州世家得以顺利进行,最多半年时间,青州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在手中。现在就等纪灵完成对新兵的集训,展开兖州攻势,完成对冀州的包围。
但冀州怎么打,眼下还没有做好确切的方案,至少要等全取兖州之后才能定。冀州的实力绝非兖州、青州可比,又是主动进攻,围城战在所难免,初步估计要动用十万人,九督中至少一半要参战。人多了,矛盾也多,仅是协调关系就让人头疼。
太多的事缠杂在一起,让孙策觉得脑子不够用,只恨以前读书少,知识体系不全面,尤其是经济、金融理论近乎空白,只能泛泛而谈,无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郭嘉刚出去,虞翻快步走了进来,上殿入座,将几页纸推到孙策面前,自己倒了一杯水,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孙策瞅了他一眼,忍着笑。年终岁底,又是五年计划的最终审核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完成征税,以便让数据好看一些。但海商的税不是好收的,要为他们解决很多问题才行,尤其是货币紧缺,货币不足引起的通缩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利润。虞翻为此已经和他们吵了好几天。
“吵完了?”
“哪能这么快就结束,我是中途离席,晾他们一阵子。大王,这是今年的上计结果,开支很大啊,入不敷出。一旦发布,我估计反响会很大。”虞翻看着孙策,忧心忡忡。“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会有人跳出来反战,尤其是周公瑾那一路,三万大军,万里远征,一年三十亿,却看不到什么实际收益,弄不好就成了穷兵黩武。即使是冀州,也要让出相当的利益才行。”
“说自由他们说,决定还是我来做,作战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操心了?”孙策皱起了眉,有些担心地看着虞翻。“仲翔,你是不是被他们带偏了?”
虞翻苦笑道:“大王,臣不设身处地,如何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如何能有的放矢,说服他们?就事论事,现在几路征伐的开支的确太大,钱粮都难以支撑,税赋不足,只能向他们借钱。如今物价这么低,借钱是按钱算还是按粮算,这里面差异很大,别说他们是锱铢必较的商人,就连臣也觉得棘手。”
虞翻又喝了一口水。“大王,臣接到消息,南阳出现了新钱,有人在利用我们缺钱的麻烦割我们的肉。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我们就是白辛苦,为人做嫁衣。”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五铢钱,摆在孙策的面前。孙策取过新钱,入手很轻,一看就知道份量不足,面值五铢,重量最多三铢。聪明人什么时候都不缺,汉人重利,盗铸钱币的花样翻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么大的破绽露在他们面前,他们不下手才怪。从长远而言,这会将更多的钱吸引过来,但从短期看,却绝对是亏本生意。
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货币短缺的问题来得太快太凶猛,远远超出他的预期,必须尽快解决,就算是冒点风险也是值的,总不能看着别人来割肉。
孙策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仲翔,我有一个设想,或许能解决这个麻烦。”
虞翻的眼睛顿时亮了。“大王,你有什么妙计?”他在孙策面前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孙策能有好办法。常规的办法他已经都考虑过了,无解,只能指望孙策出奇制胜。
“造一批合金币,用于大宗交易。”
“如何防伪?”虞翻应声问道。不管是金币还是铜币,只要面值超过实际价值,必然会有伪造的问题出现,如何防伪就成了关键。大面值的金币是实际价值的十倍甚至百倍,足以让人为之疯狂,哪怕是抓住就杀也制止不住。
“利用黄大匠最近研究出来的合金工艺,造一批短期内无法仿制的合金币,暂解燃眉之急。可以参考国债,对每一枚合金币都进行登记,每次更换持有者,都需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备案。一旦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立刻可以判断为假币。这样的话,面值也可以做得大一些。”
“有这样的工艺?”虞翻表示怀疑。
孙策勾了勾手指。甄像走了过来,将一枚锦盒放在案上。孙策打开锦盒,从里面取出一枚合金片,递给虞翻。虞翻接过,反复看了看。合金片并不算大,只是比五铢钱大一圈,颜色也不是纯正的金色,偏白,有点像银币或者铁币,表面平滑,光可鉴人,一面有一个浴火凤凰的纹样,一面是个吴字,正是黄承彦主持的吴国铁官的独门标志,不少精工制作的兵器上都有。兵器上有了这样的标志,就说明这件兵器是黄承彦亲手督造,得之者无不奉为家宝。
虞翻本人就有一柄这样的长剑。
“这能防伪?”虞翻还是觉得不太靠谱。这币面是光滑,字和凤纹也很清晰,仿制有一些难度,但绝非不可能。
“这也是我要和你商量的原因。仲翔,你让人拿着这件样品去找人仿制,看看有没有人能仿得出来。如果有,我们就另想办法。如果没有,我们就用这个解燃眉之急。”
第2101章 这锅我不背
虞翻心生疑惑。虽然还没有验证,可是他相信孙策。用于大宗交易的货币面值不会低,动辙千金百金,而手中这枚合金币就算全是黄金,最多也不过一两左右,何况还不是黄金。其面值和价格相差超过万倍,暴利之下,仿制的人肯定趋之若鹜,尤其是那些别有用心者。如果没点把握,孙策不会这么做。
可是为什么孙策现在才拿出来?如果早点使用这种货币,他也不至于和海商代表们吵得嗓子都哑了。
虞翻将手中的合金币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没忍住。“大王,这种合金币完成很久了吧?”
“这其实不是货币,是合金样品,是铁官送给我做纪念的。”孙策一边翻看五年计划的统计表,一边说道。黄承彦苦心研究合金数年,花了不知多少钱,如今总算有一种可以正式量产的合金。这种合金坚硬耐磨,虽然是钢铁为主,却不易生锈,最大的特点是配合精铸工艺,可以铸造出精细入微的花纹,目前现有的材料和铸造工艺根本无法仿制。
这种材料和工艺最适合铸币,所以他一开始就要求黄承彦保密,包括他自己在内,掌握具体配方和工艺的人不超过五人。只不过真正下决心用这种材料铸造高面值的货币还是刚刚的决定,谨慎固然可取,但让别人割肉却不行,总不能自己勒紧裤腰带,抓革命,促生产,以身作则,励行节俭,却喂肥了对手。
几乎不用想,他都敢确定,那些铸小钱的人背后肯定有刘巴的影子。此人擅长经济,这类金融手段对他来讲没有任何难度,何况之前有无数人已经干过类似的事情。
“大王何不早下决定?”虞翻忍不住,单刀直入。
孙策放下手中的计划,手指轻叩了两下,眼皮微挑。“仲翔,你对王莽新政有研究,应该知道王莽后期的大泉和金错刀,你觉得这种合金币和那些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虞翻略作思索,摇摇头。“大王深谋远虑,防微杜渐,的确令臣钦佩,但世上金铜有限,总有一天会不敷使用,使用其他材质为币是必然的事,如今钱币紧张,已然影响到经济民生,岂能因噎废食,不敢越雷池一步?”
孙策笑了笑,有些无奈。虞翻意气风发,眼光也很敏锐,他亲眼见证了重视技术、振兴工商对财富增长的巨大作用,也意识到了货币紧缺将是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并因此预见使用黄金和铜以外的材质作为货币是必然趋势,但他却低估了人心的贪婪。
一旦掌握了铸币权,没有人能一直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超发货币几乎是必然结果,而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也是水到渠成,谁都挡不住。二十一世纪那么多精通经济、金融的人都拦不住,就凭现在的经济、金融水平和政治观念,超发货币和作死差不多。
王莽就是典型的例子,从货币改革到经济崩溃没超过十年。
“仲翔,过犹不及,与其过,宁不及。如今黄金紧缺,出海找黄金有利可图,正是激励臣民出海探险的好机会。如果过早地依赖这种手段,不仅是饮鸩止渴,还浪费了一个走出去的好机会。你仔细想想,然后再做决定,这合金币就算要造,也一定要控制数量,只能救急,不能舍本逐末。”
虞翻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孙策的担心。大量发行货币就是掠夺民财,孙策能控制住自己的贪婪,不代表别人就能答应,尤其是那些渴望建功的将领。这件事的确该谨慎些才好。
“这些支出皆因战事而起,要向天下人说清楚,我们不能背锅。”孙策收回话题,指着案上的统计报告说道。如果按照实际结果,五年计划可以说是失败了。生产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消耗却远远超出了当初的估计,仅今年一年,军费支出就超过两百亿,不仅将今年的收入消耗殆尽,还吃掉不少老本。如果不是这几年发展得还算不错,他又一直比较克制,不敢太浪,宫里也尽可能的节俭,攒了一些家底,今年的这几场大战就能让他破产。
战争不是他主动引起的,是曹操、袁谭发起进攻,后来天子又跳出来惹事,他不得不应战。当初这么做是为了省钱,毕竟进攻太烧钱,防守能省不少,现在却成了理由,将五年计划没能实现的责任推到天子、曹操、袁谭等人身上,合情合理,一点也没冤枉他们。
如果不是他们惹事,五年计划是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的,农工商的发展都很迅速,比他预期的还要好。这当然是因为拟定计划的时候比较保守——那也只是他自己认为,张纮等人可没这么认为,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也和这几年一直没有发动大的战事有关。基础越扎实,发展后劲越足,这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也正因为看到了前几年的上计结果,今年才有底气全面开花,只是没想到这一浪就浪过了头,超支了。
这个超支也是相对于他而言,其他人未必这么想,觉得吴国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完全可以再征二十万大军,直接碾平冀州、打进关中的大有人在。这么做也不是不可能,却不是他的理想。又不是生死存亡,为什么要和对手拼得两败俱伤?我完全可以再发展几年,然后轻松的碾死他们,连汗都不流一滴,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文明,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啊,谁愿意和这些人街头混混一般的撕打,丢身份。
虞翻对孙策的心思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大王言之有理,我这就让他们将军费开支单列出来,重新整理一份。”
孙策目送虞翻离开,随即让人叫来了路粹。五年计划的最终结果发布还有几个月,现在就要开始舆论铺垫,先让百姓知道谁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谁不想让他们幸福地生活。这种活交给路粹干最合适不过,此人就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保证字字诛心,笔笔见血。
又有新任务,路粹热血沸腾,雄赳赳、气昂昂,像一支出征的公鸡,大步流星地走了。
第2102章 山花烂漫
汤山精舍。
虽然已经是寒冬腊月,院子里却温暖如春,不用穿厚重的冬衣,一件春衫足矣。院子一角,用玻璃罩起的花房温室里,鲜花争相怒放,宛如阳春三月,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
孙策背着手,站在一株叫不出名字的花前,揉了揉鼻子,有点无奈。对花鸟虫鱼这些雅致的玩意儿,他一向不怎么在行,眼前这个长着七片叶子,中间一朵花的东西,他面生得很,旁边那个长着椭圆叶子,颜色浅绿,如同翡翠的也不认识。
“阿翁,这是……什么新品种?”
“我也不知道。”黄彦直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正和黄月英窃窃私语的蔡珏,低声说道:“都是她张罗来的。大王小心,别踩坏了。这里面有些花草是从深山里采来的,稀罕得很,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孙策连连点头,脚下更加小心。为了和黄承彦商量铸币的事,他特地和黄月英一起省亲,来到黄承彦与蔡珏在汤山的住处。蔡珏看到女儿很开心,拉着她小花房里赏花,孙策也跟着来了,却发现自己成了野蛮人,一窍不通。
“那件事……阿楚和大王说了?”
“哪件事?”孙策一时没反应过来,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不久前,黄月英怀孕了,说起一件事,蔡珏有个心病,觉得自己没能为黄承彦生个儿子,性格又太强势,不准黄承彦纳妾,绝了黄承彦的嗣。她希望黄月英将来生的孩子中能一个姓黄,继承黄承彦的爵位。孙策对此非常理解,况且他正愁儿子多,养不起呢,当时就答应了。“哦,说了,不过我可不敢保证这一胎就是儿子。”
“这个倒无所谓,其实我们对儿子还是女儿不怎么在意的。如果不是遇到大王,阿楚一样能继承。我倒是觉得我这个女儿比很多男子强。”黄承彦抚着胡须,掩饰不住得意。
“那是,阿楚是人中龙凤,能比她强的男子屈指可数,最多二三人。”
“我也这么觉得。”黄承彦表示赞同。
“其中就包括你们二位,对吧?”蔡珏在远处直起腰来,回头看了一眼,板着脸,却藏不住眼角的笑意。黄月英站在她身后,偷偷的做了个鬼脸,向孙策表功。看得出来,她将蔡珏哄得很开心。蔡珏扬扬手。“你们也看不懂,就别勉强了。夫君,你陪大王去喝茶吧,床头的冰柜里还有几罐夷茶、槐花蜜,你煮点山泉水,陪大王一起品品。”
黄承彦很诧异。“你不是说夷茶送人了么?”
“送什么人?这建业城里谁敢收我的礼?你随便请人喝,都浪费了,我就藏起来了。”
黄承彦转过头,嘴唇翕动,却什么声音也没有。孙策看在眼里,暗自发笑,这两口子还真是有意思,人到中年,却还是和初恋一般。他跟着黄承彦出了花房,来到正堂,黄承彦安排侍女煮水,自己进了卧室,捣鼓了一顿,过了一会儿,抱着两个罐子出来了。一只毛竹做的罐子,一只却是玻璃罐,里面放着满满一罐金黄透明的液体。黄承彦将罐子放下,取过两只杯子,一边洗一边笑道:“今天请大王喝点新鲜的,蜜茶。这蜜是阿楚的母亲自己种的槐花,专门请来的蜂匠酿的槐花蜜,加一点在夷茶中解苦,味道更醇厚。”
“阿母还养蜜蜂?”
“她有的是时间,尽钻研些稀奇东西,尤其是花草,家里这些花都是她弄的。哦,对了,有言在先,以她蔡家那小气劲儿,茶不是白喝的,待会儿还有事要找大王帮忙。”
“能为阿母效劳,求之不得。”孙策笑着应道。他知道蔡珏不是蔡瑁、蔡珂,对财富没什么兴趣,不会是找他要好处。“究竟是什么事?阿翁说说,我也好有个准备。”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0995/19949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