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46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这一战收获颇丰,犹以李通为最,一口气斩杀了刘繇、赖恭、士徽、士匡四人,痛快淋漓。痛快是痛快,却不能说没有瑕玼,杀士徽、士匡便显得有些不够冷静。杀了这两人,以后再想劝降士燮兄弟的难度就大了,当时如果只是俘虏,而不是一时手快,或许结果更完美。
不过事已至此,后悔无益,李通还是很满意。他知道诸葛亮作为军师,对孙翊调他参战肯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之前与甘宁发生冲突时,就是诸葛亮居中调解,后来他调任荆南督,也与诸葛亮相处甚好,这次又欠了诸葛亮的人情,自然对诸葛亮充满感激。
接下来的战事很多,他还想再立新功呢。
……
十一月末,孙策返回建业,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母亲吴太后。
吴太后心情不错,摆了一案的水果,拉着孙策说话,谈笑风生。好事接二连三的传来,尤其是孙尚香、孙翊先后建功,分别出任左右都护,成了孙策的左膀右臂,让她格外兴奋。
“尚香是你一手教导出来的,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不意外。倒是叔弼,他从小可是顽劣得很,能改节读书,谦恭待人,大出我的意外。”
孙策也很满意。“阿母说得是,我也是这么觉得。能征善战不出奇,出奇的是能够顾全大局,这一点令人满意。阿母,你可能还不知道,叔弼调李通参战,连我都没想到呢,接到捷报时,整个军师处都傻了。”
吴太后也很意外,催孙策说得详细一点。见母亲难得这么开心,他便绘声绘色的把经过说了一遍。开战之初,军事处也进行了形势推演,都认为孙翊会独揽其功,最多出于拉拢零陵人的目的,给黄盖一点机会——就算他不想给,零陵人也会想方设法为黄盖争取——但他们都没想到孙翊会调李通参战。毕竟以孙翊的兵力,只要能诱刘繇离开灵关,取胜并没有什么悬念。
可是调李通参战的影响很好。李通是江夏平春人,平春与汝南交界,李通与汝南人多有来往,也被归于汝颍一系。汝颍不缺名士,名将却不多,李通、陈到是有限的几个。李通调任荆南督原本就有平衡的意义,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如今有了实打实的战功撑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半年之内,陈到在塞北立功,李通在江南立功,汝颍人说话的声音都响了很多,心理也平衡了,对孙翊多有佳评,说他虽然年轻,却有大将风度。
吴太后听说那么多汝颍名士夸孙翊,欢喜得合不拢嘴。开心之余,她又有些遗憾,小心翼翼地对孙策说道:“伯符啊,对这几个弟妹,你是真的用心。说起来,我也时常后悔,当初若是听你的劝,不让仲谋去交州,或许更好一些。”
孙策知道母亲想说什么。他也听说了,孙权这一年在富春很安份,每天读书习字,修心养性,连以前最喜欢的打猎都没去。
“阿母,仲谋最近可曾有书信来?”
“有的,是一些读书心得,我也看不太懂,正想派人送给你,让你看看,又怕你忙,没时间看。”
“我就是再忙,仲谋的书信也是要看的。”
吴太后听了,连忙命人取来一些书信,交给孙策。孙策接过,略翻了翻,便收了起来。孙权写这些读书心得自然不是给母亲看的,而是给他看的,只是一时抹不开脸,借着母亲的手转一下,免得被他拒绝。说到底,这小子还是没修炼到家,离历史上那个脸皮超厚、身段超软的东吴大帝有些距离。
“阿母,朝中正在准备登基的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富春孙氏的大事,季佐、尚香都会赶回来。兄弟姊妹都到了,仲谋也不能缺席。我想着,如果阿母不反对,就让他和叔父一起来吧,路上也有个照应。早点来,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这次正好有机会,多聚一聚。”
吴太后正中下怀,连声答应。
第2392章 隐忧
孙策陪着吴夫人说了半天话,又一起吃了晚餐,袁衡还陪吴夫人玩了几把六博,看着天色不早,这才起身,牵着袁衡的手,一路走回自己的小院。
汤山静谧,温暖如春,偶尔还能听到几声虫鸣。
“还是汤山暖和。”袁衡感慨道。
孙策笑笑,没说话。汤山是暖和,可是暖和的背后是地下滚烫的岩浆和遍布的裂缝。这倒和眼前的形势相似,看起来蒸蒸日上,危机却在不断的酝酿,矛盾冲突无时不在,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爆发。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设置一些减压阀,让压力缓慢释放,不至于造成重大危机。
回到小苑,袁衡去安排人准备洗漱用品,准备泡一下温泉再睡。借着这个空闲,孙策在一侧的书房里坐下,将孙权的书信摊在案上,一封封的细读。
他原本只是随便看看。他的经学水平一般,未必看得懂孙权在说什么,也没兴趣看。不管孙权是不是真心悔过,都不会改变他的计划,用肯定是要用的,自家兄弟,总不能太刻薄了,但兵权想都别想,不管是能力还是心态,孙权都不适宜接触兵权。
可是看着看着,他看出点名堂来了。这十几封书信间隔的时间很短,几乎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写成的,平均两到三天一封,极有规律。可是这些信的内容却很博杂,不仅有经有史,还有一些兵书战纪。就算孙权闲得无聊,两到三天就能完成一篇,这速度也够快的。
如果再认真考据一下,孙权开始写第一封的时候大概就是他决定接受君臣劝进,正式将建业作为都城,筹备登基大典的消息传到富春的时候。孙策完全有理由相信,孙权是知道他将登基,孙氏宗族、富春父老贤达都要到建业参加大典,他如果不低头,很可能会一个人留在富春守墓,不得不俯首称臣,免得难堪。
说白了,嘴上认怂,心里还是不服啊。
“大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袁衡走了过来。她已经换上了沐浴用的纱衣,曼妙的身材若隐若现。见孙策看她,脸上泛起羞赧的云霞,掩住衣襟。虽然成亲多年,在外人面前落落大方,不失王后风范,在他面前,她还是不失羞怯,和新婚的少妇没什么区别。
孙策笑笑,将孙权的书信归拢在一起,起身拥着袁衡的纤腰,向隔壁的温泉走去。“管他什么,也没你好看。阿衡,你得加把劲了,我大吴帝国都快要呱呱落地了,你也要为我生个嫡子啊。要不然,我哪天才能退休?”
“臣妾一定努力。”袁衡掩着嘴,轻笑道:“大王也要多给臣妾一点机会。明年又有人要进宫,臣妾能分到的恩宠就更少了。”
“一定,一定。”孙策大笑。连袁衡都抛下了世家的矜持,知道调笑了,真是一大进步。他弯下腰,将袁衡横抱而起,大步向温泉走去。袁衡惊叫着,一手抱紧孙策的脖子,一手抵住孙策的胸膛,感受着单薄的衣衫下强劲有力的肌肉,脸色更红。
两个侍女紧紧的跟着,互相看了一眼,也红了脸,低下了头。
“你们别进来了,在外面候着。”孙策进了温泉,踢上了门,将两个侍女羞涩而好奇的目光扫在门外。
……
荀彧站在岸边,看着远处越来越清晰的帆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钟繇回来了,他将担任御史大夫,成为大吴帝国的三公之一。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时候,很多汝颍人松了一口气,汝颍人终于在三公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可是荀彧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压力。
与张纮、虞翻不同,钟繇不是吴王孙策最初的班底,甚至算不上心腹,他是个降臣,也没有在州郡任刺史、郡监的经历,突然提升为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很多人是不服的。最合适的人选是杜畿,高柔、满宠也行,唯独不应该是钟繇。
这是孙策对汝颍系的安抚。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孙策对汝颍系的戒心从来没有消除,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调整,一边将年轻人外放,一边将年纪偏大的人内调,控制着汝颍系在朝堂上的比重。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很多汝颍人还是对钟繇出任御史大夫很兴奋,觉得这才与汝颍系的实力相匹配。
就连他的女婿陈群都这么想。
“父亲,钟公的船马上就靠岸了。”荀俣提着衣摆奔了上来,气喘吁吁的说道,小脸红扑扑的。
荀彧打量了荀俣一眼,微微蹙眉。为了迎接钟繇,他没有穿平时常穿的窄袖贴身的武士服,穿上了宽衣大袖的儒衣,这让他的行动变得极其不便,甚至有些别扭,不伦不类。
“阿童,穿儒衫就要有儒生的样子,不可奔跑,失了仪礼。”
“哦。”荀俣停住,有些胆怯地看着荀彧。他不像兄弟荀恽和姊姊荀文倩,还没有顶撞父亲的勇气。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起步下了台阶,双手拱在胸前,迈着方步向前走去。荀俣看在眼里,有样学样,也拱起手,迈起了方步。只是他很不习惯这种走路方式,看起来不太自然。远处的郭奕看见,快步追了上来,嘎嘎的大笑,让荀俣更加窘迫。荀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低声说道:“左都护回来了。”
“在哪?”郭奕脸色大变,顾不上笑话荀俣,左顾右盼。等他发现上了荀俣当,转身打算找荀俣算帐时,荀俣已经走得远了。他气得挥了挥拳头,又有些沮丧。虽然孙尚香还没回来,但她迟早要回来的,这个新年不好过啊。
楼船靠了岸,船上放下跳板,荀彧拾级而上,钟繇在舷边相候,拱手施礼。
“钟相,一路辛苦。”
“文若,你我之间需要如此吗?别人不清楚,你还能不清楚,寻我开心,岂是知交所当为?”
荀彧微微一笑。“钟相怡然自得,可看不出一点勉强呢。”
钟繇深深地看了荀彧一眼,拍拍荀彧的手,低声说道:“我非不知其不可为,乃不得不为。既然不得不为,总不能垂泪饮泣,只好强作欢笑。文若当知我心。”
荀彧没有再说。钟夫人走了过来,向钟繇祝贺,寒喧了几句,又有其他人陆续上前,围着钟繇说话。这些人大多是汝颍人,在朝中为官,今天有的休沐,有的则是请假出来的。钟繇回朝任御史大夫,是整个汝颍人的荣耀。
在人群中,钟繇看到了陈逸的身影,连忙上前寒喧。陈逸年纪不小了,按照吴国不成文的规定,他已经过了任职年限,不可能出任实职,出现在这里只有一种可能:作为特邀宾客,参加登基大典。
钟繇一问,果不其然,陈逸是收到吴王邀请,前来参加大典的,与他一起的还有不少人,钟繇认识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老一代党人代表张俭。据说在南阳鹿门山隐居的何颙也接受了邀请,正在赶来的路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前朝老臣,包括伏完和他的夫人。
钟繇暗自赞叹,孙策这一招干得漂亮。这些人名望高,影响很大,但年龄都大了,不可能产生直接的干扰,给他一个出席的机会,却能表现新王朝的宽容大度,表示与汉王朝的不同,有利于聚拢人心。
这里面很可能有荀彧的功劳。
众人簇拥着钟繇上了岸,直接往秦淮水边的西域酒肆走去,荀彧等人在这里设宴为钟繇接风。吴王有诏,钟繇不必急着觐见,可以稍作休息,了解一下民间的声音,做些准备。
酒肆是一家主打海鲜、葡萄酒的酒肆,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海腥味。钟繇举目四顾,见厅堂四周都是高大的琉璃水槽,里面有清澈的海水,无数长得奇形怪状的鱼在里面缓缓游动,水槽的底部有洁白的砂石,飘动的水草,还有不少大得出奇的贝类,正缓缓歙张,在灯光的照耀下,宛如仙境。
“这是……”
“回大人,这是海鲜。”一个眉目如画的女子走了过来。她身材高挑,步伐轻快,未语先笑,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些都是东海运来的海水,食材都是活的,现做现吃,味道最佳。”
“海水?”钟繇吃了一惊,回头看着荀彧。“文若,这……太破费了吧?”
荀彧笑笑,却不说话。那女子面带微笑,又道:“大人节俭,真是令人敬佩。不过本肆虽然用心,却不敢以奢靡自夸。平日里,往来的大半是建业普通百姓,今日有所不同者不过是为了让大人宽座,撤掉了一些坐席而已。”
钟繇更加吃惊。“普通百姓也能常来这样的酒肆?”
荀彧点点头。“虽不是寻常百姓,却也不是豪奢之家。这家酒肆走的就是中高档的路子,普通人若是有事宴请,偶尔为之,还是能消费得起的。正常情况下,如果不需要硬撑脸面,故意点一些贵的酒菜,每人百钱就够了。今天要为你接风,庆贺你升任三公,所以标准高一些,每人两百钱,你可不要嫌菲啊。”
“每人百钱,就能在这样的酒肆用餐?”钟繇不敢相信,本能地觉得荀彧在骗他。
荀彧也不说话,对那女子颌首示意。女子笑道:“后厨正在准备,还有些空闲,不妨由妾为大人介绍一下本肆的特色?”
钟繇欣然同意,随着女子走向一旁的琉璃水槽。
第2393章 汝颍系的危机
钟繇看了一圈,见每样食材都有标价,也有上千的昂贵食材,但大半多在百钱以下,便宜的甚至只有十余钱。若是三五好友用餐,点上一两样好菜,再点上三五样普通的茶,人均百钱的费用还是足够的。
最让钟繇惊讶的是酒水的丰富,不仅有主打的葡萄酒,还有各地酒水、饮料,其中不乏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本地名酒。钟繇暗想,军师处天天喊着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粮食,建业的酒肆却有这么多酒供应,不知是不是登基大典将至,要维护建业城的稳定,体现与民同乐的盛世气象。
钟繇没有多说什么,以闲聊的口吻问起酒肆的主人、食材的来源,以及女子的家乡。女子倒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地回答钟繇的问题。这家酒肆是中山商人苏双所有,她姓鲜于,单名一个华字,是古中山国后裔,苏双的家奴,受苏双委任,负责这个酒肆的经营,酒肆里的食材来自东海,由甄家的海船捕捞,正常情况下两天送一趟货,以保证新鲜。
钟繇倒是知道甄家出海捕鱼的事,军中所用口粮就有不少是海鱼所制,却不知道甄家还供应酒肆食材。两天送一趟货,这个频率够快的,他粗粗估计了一下,一船的利润大概在百金左右,一个月就有一千五百金,一年有近两万金的利润,实在太惊人了。
怪不得这酒肆里的婢女、酒佣都穿得这么整齐。
钟繇回座,向荀彧求证虚实。荀彧听了,一点也不惊讶,指指陈逸。“出海捕鱼的事,你问问陈公吧,他很清楚有利几何。”
钟繇很意外,难道陈家也做这生意了。陈家与许家差不多,都是官宦世家,怎么会自降身份,赚这种钱?面对钟繇的疑惑,陈逸却很从容,抚着胡须笑了。“文若,莫要寻我开心,我陈家那点小生意哪能和甄家相提并论。在出海捕鱼这一行,甄家是首屈一指,无人可及。”
钟繇听了,更加好奇,追问其中详情。陈逸便为他解说了一番。陈家做这生意的时间也不长,也就是上个月的事,说起来,还是甄家松了口,才给他们机会。在此之前,出海捕鱼几乎是被甄家独占的,利润的确丰厚得让人眼红,很多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却无法进入。
甄家之所以松口,倒不是因为甄家大度,而是因为甄家的生意规模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他们需要交纳高额商税,比例高达五成。甄家算来算去,觉得自己不可能独吞这门生意,再扩大规模也是白忙,白白引人仇视,这才松了口,同意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
当然,这一行的利润也没有钟繇算的这么多。一船的利润在百金上下,但这只是毛利,还要除去风险——海上捕鱼的风险很大,一旦遇到飓风,几乎就是船毁人亡,所以要从利润里取一成作为保险,万一出事,可以得到赔偿。除此之外,海鲜讲究时间,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在路上耽搁了,海鲜臭了,这一趟就白忙了。综合算下来,一船的利润大概有五十金左右,甄家具体的利润不清楚,一年五千金肯定是有的。
“我陈家生意小,只租了两条船,估计一年也就是挣个二三百金,勉强生活。”
钟繇看着得意洋洋的陈逸,强忍着没啐他。名列三君的陈蕃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儿子?这老东西,真是越老越不要脸,一年二三百金还勉强生活,你是活得多奢侈啊?
说到甄家,气氛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说起了甄俨即将入朝的事,据说一时半会不会授实职,可能做个散骑侍郎,或者谏议大夫之类的闲职。散骑侍郎、谏议大夫都是闲职,没什么具体的规定,可以担任具体的事务,也可以不担任,只在必要的时候出席一下,是一种荣誉身份。如果不担任具体的事务,没有职务津贴,俸禄会少大半。不过甄家那么有钱,也不在乎这一个月几千钱的俸禄。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又有人说,甄家当然不在乎这点小钱,据说甄夫人都不从宫里领俸禄,她在袁夫人主持的商行里有股份,每年领的钱花不完,都积聚起来做事,据说打算承包今年的鸿陂疏浚工程,却被吴房伍氏截了胡。为此告到吴王面前,吴王特地命人到汝南,找汝南太守王朗查证,结果是伍氏出价更低,汝南太守府并无徇私,这才罢休。
说到得意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轰笑,随即便有人说,据计相府传出的消息,明年茶叶将实行配额制,新增并州商路。据说计相府还派人入蜀调研,准备和蜀王争夺凉州的茶生意,从经济上打垮蜀国。
听众人说得开心,钟繇暗自嘀咕。在座的大多是汝颍俊杰,不少人还是官身,在军师处任职的就有好几个,怎么说起生意来一个个头头是道,兴致勃勃?
荀彧在一旁看得清楚,低声说道:“大王有言,治国就是一门大生意,不懂经济的人是不能胜任的。行军作战更是如此,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亏本的生意不能做。”
钟繇斜睨荀彧。“那见利忘义的事情也能做吗?”
“见利忘义,得的是小利、眼前利,落了下成。见利不忘义,得的是大利,千秋利,方是大贾所为。”
钟繇抚须而笑。“这倒有些道理,颇合陶朱公、端木赐故事。大王虽不读书,却能融汇贯勇,取其精要,亦是天授之人。”
荀彧垂下眼皮,笑容有些落寞。钟繇曾是长安旧臣,深得天子信任,现在却弃旧朝如敝履,他代表汝颍人居高位,对汝颍士风不知是好是坏。
……
接风宴快结束的时候,郭嘉才匆匆赶来,陪着钟繇乘船游览秦淮夜景。他先告诉钟繇、荀彧一件事:刚刚收到消息,孙翊诱敌深入,斩杀了刘繇、士徽等人,大获全胜。许劭提前告别刘繇,安然无恙,现在正在赶往建业的路上,同行的还有刘先及其外甥——神童周不疑。
钟繇吃了一惊,又有些遗憾。这么大的战功,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刘先更过份,居然不肯早点投效,非要等他走了再接受孙翊的辟除。不过他不能摆在脸上,发了些感慨。
“许子将能及时抽身,也是幸事。”
荀彧沉默不语。郭嘉说道:“虽说不死,却也和死差不多。”他呷了一口茶,又道:“游学十年,如今学成归来,总要交几篇心得的。”
不过事已至此,后悔无益,李通还是很满意。他知道诸葛亮作为军师,对孙翊调他参战肯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之前与甘宁发生冲突时,就是诸葛亮居中调解,后来他调任荆南督,也与诸葛亮相处甚好,这次又欠了诸葛亮的人情,自然对诸葛亮充满感激。
接下来的战事很多,他还想再立新功呢。
……
十一月末,孙策返回建业,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母亲吴太后。
吴太后心情不错,摆了一案的水果,拉着孙策说话,谈笑风生。好事接二连三的传来,尤其是孙尚香、孙翊先后建功,分别出任左右都护,成了孙策的左膀右臂,让她格外兴奋。
“尚香是你一手教导出来的,能有今天的成就,我不意外。倒是叔弼,他从小可是顽劣得很,能改节读书,谦恭待人,大出我的意外。”
孙策也很满意。“阿母说得是,我也是这么觉得。能征善战不出奇,出奇的是能够顾全大局,这一点令人满意。阿母,你可能还不知道,叔弼调李通参战,连我都没想到呢,接到捷报时,整个军师处都傻了。”
吴太后也很意外,催孙策说得详细一点。见母亲难得这么开心,他便绘声绘色的把经过说了一遍。开战之初,军事处也进行了形势推演,都认为孙翊会独揽其功,最多出于拉拢零陵人的目的,给黄盖一点机会——就算他不想给,零陵人也会想方设法为黄盖争取——但他们都没想到孙翊会调李通参战。毕竟以孙翊的兵力,只要能诱刘繇离开灵关,取胜并没有什么悬念。
可是调李通参战的影响很好。李通是江夏平春人,平春与汝南交界,李通与汝南人多有来往,也被归于汝颍一系。汝颍不缺名士,名将却不多,李通、陈到是有限的几个。李通调任荆南督原本就有平衡的意义,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如今有了实打实的战功撑腰,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半年之内,陈到在塞北立功,李通在江南立功,汝颍人说话的声音都响了很多,心理也平衡了,对孙翊多有佳评,说他虽然年轻,却有大将风度。
吴太后听说那么多汝颍名士夸孙翊,欢喜得合不拢嘴。开心之余,她又有些遗憾,小心翼翼地对孙策说道:“伯符啊,对这几个弟妹,你是真的用心。说起来,我也时常后悔,当初若是听你的劝,不让仲谋去交州,或许更好一些。”
孙策知道母亲想说什么。他也听说了,孙权这一年在富春很安份,每天读书习字,修心养性,连以前最喜欢的打猎都没去。
“阿母,仲谋最近可曾有书信来?”
“有的,是一些读书心得,我也看不太懂,正想派人送给你,让你看看,又怕你忙,没时间看。”
“我就是再忙,仲谋的书信也是要看的。”
吴太后听了,连忙命人取来一些书信,交给孙策。孙策接过,略翻了翻,便收了起来。孙权写这些读书心得自然不是给母亲看的,而是给他看的,只是一时抹不开脸,借着母亲的手转一下,免得被他拒绝。说到底,这小子还是没修炼到家,离历史上那个脸皮超厚、身段超软的东吴大帝有些距离。
“阿母,朝中正在准备登基的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富春孙氏的大事,季佐、尚香都会赶回来。兄弟姊妹都到了,仲谋也不能缺席。我想着,如果阿母不反对,就让他和叔父一起来吧,路上也有个照应。早点来,我们一家人聚少离多,这次正好有机会,多聚一聚。”
吴太后正中下怀,连声答应。
第2392章 隐忧
孙策陪着吴夫人说了半天话,又一起吃了晚餐,袁衡还陪吴夫人玩了几把六博,看着天色不早,这才起身,牵着袁衡的手,一路走回自己的小院。
汤山静谧,温暖如春,偶尔还能听到几声虫鸣。
“还是汤山暖和。”袁衡感慨道。
孙策笑笑,没说话。汤山是暖和,可是暖和的背后是地下滚烫的岩浆和遍布的裂缝。这倒和眼前的形势相似,看起来蒸蒸日上,危机却在不断的酝酿,矛盾冲突无时不在,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爆发。他能做的就是尽量设置一些减压阀,让压力缓慢释放,不至于造成重大危机。
回到小苑,袁衡去安排人准备洗漱用品,准备泡一下温泉再睡。借着这个空闲,孙策在一侧的书房里坐下,将孙权的书信摊在案上,一封封的细读。
他原本只是随便看看。他的经学水平一般,未必看得懂孙权在说什么,也没兴趣看。不管孙权是不是真心悔过,都不会改变他的计划,用肯定是要用的,自家兄弟,总不能太刻薄了,但兵权想都别想,不管是能力还是心态,孙权都不适宜接触兵权。
可是看着看着,他看出点名堂来了。这十几封书信间隔的时间很短,几乎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写成的,平均两到三天一封,极有规律。可是这些信的内容却很博杂,不仅有经有史,还有一些兵书战纪。就算孙权闲得无聊,两到三天就能完成一篇,这速度也够快的。
如果再认真考据一下,孙权开始写第一封的时候大概就是他决定接受君臣劝进,正式将建业作为都城,筹备登基大典的消息传到富春的时候。孙策完全有理由相信,孙权是知道他将登基,孙氏宗族、富春父老贤达都要到建业参加大典,他如果不低头,很可能会一个人留在富春守墓,不得不俯首称臣,免得难堪。
说白了,嘴上认怂,心里还是不服啊。
“大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袁衡走了过来。她已经换上了沐浴用的纱衣,曼妙的身材若隐若现。见孙策看她,脸上泛起羞赧的云霞,掩住衣襟。虽然成亲多年,在外人面前落落大方,不失王后风范,在他面前,她还是不失羞怯,和新婚的少妇没什么区别。
孙策笑笑,将孙权的书信归拢在一起,起身拥着袁衡的纤腰,向隔壁的温泉走去。“管他什么,也没你好看。阿衡,你得加把劲了,我大吴帝国都快要呱呱落地了,你也要为我生个嫡子啊。要不然,我哪天才能退休?”
“臣妾一定努力。”袁衡掩着嘴,轻笑道:“大王也要多给臣妾一点机会。明年又有人要进宫,臣妾能分到的恩宠就更少了。”
“一定,一定。”孙策大笑。连袁衡都抛下了世家的矜持,知道调笑了,真是一大进步。他弯下腰,将袁衡横抱而起,大步向温泉走去。袁衡惊叫着,一手抱紧孙策的脖子,一手抵住孙策的胸膛,感受着单薄的衣衫下强劲有力的肌肉,脸色更红。
两个侍女紧紧的跟着,互相看了一眼,也红了脸,低下了头。
“你们别进来了,在外面候着。”孙策进了温泉,踢上了门,将两个侍女羞涩而好奇的目光扫在门外。
……
荀彧站在岸边,看着远处越来越清晰的帆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钟繇回来了,他将担任御史大夫,成为大吴帝国的三公之一。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时候,很多汝颍人松了一口气,汝颍人终于在三公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可是荀彧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压力。
与张纮、虞翻不同,钟繇不是吴王孙策最初的班底,甚至算不上心腹,他是个降臣,也没有在州郡任刺史、郡监的经历,突然提升为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很多人是不服的。最合适的人选是杜畿,高柔、满宠也行,唯独不应该是钟繇。
这是孙策对汝颍系的安抚。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孙策对汝颍系的戒心从来没有消除,他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调整,一边将年轻人外放,一边将年纪偏大的人内调,控制着汝颍系在朝堂上的比重。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很多汝颍人还是对钟繇出任御史大夫很兴奋,觉得这才与汝颍系的实力相匹配。
就连他的女婿陈群都这么想。
“父亲,钟公的船马上就靠岸了。”荀俣提着衣摆奔了上来,气喘吁吁的说道,小脸红扑扑的。
荀彧打量了荀俣一眼,微微蹙眉。为了迎接钟繇,他没有穿平时常穿的窄袖贴身的武士服,穿上了宽衣大袖的儒衣,这让他的行动变得极其不便,甚至有些别扭,不伦不类。
“阿童,穿儒衫就要有儒生的样子,不可奔跑,失了仪礼。”
“哦。”荀俣停住,有些胆怯地看着荀彧。他不像兄弟荀恽和姊姊荀文倩,还没有顶撞父亲的勇气。
荀彧没有再说什么,起步下了台阶,双手拱在胸前,迈着方步向前走去。荀俣看在眼里,有样学样,也拱起手,迈起了方步。只是他很不习惯这种走路方式,看起来不太自然。远处的郭奕看见,快步追了上来,嘎嘎的大笑,让荀俣更加窘迫。荀俣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低声说道:“左都护回来了。”
“在哪?”郭奕脸色大变,顾不上笑话荀俣,左顾右盼。等他发现上了荀俣当,转身打算找荀俣算帐时,荀俣已经走得远了。他气得挥了挥拳头,又有些沮丧。虽然孙尚香还没回来,但她迟早要回来的,这个新年不好过啊。
楼船靠了岸,船上放下跳板,荀彧拾级而上,钟繇在舷边相候,拱手施礼。
“钟相,一路辛苦。”
“文若,你我之间需要如此吗?别人不清楚,你还能不清楚,寻我开心,岂是知交所当为?”
荀彧微微一笑。“钟相怡然自得,可看不出一点勉强呢。”
钟繇深深地看了荀彧一眼,拍拍荀彧的手,低声说道:“我非不知其不可为,乃不得不为。既然不得不为,总不能垂泪饮泣,只好强作欢笑。文若当知我心。”
荀彧没有再说。钟夫人走了过来,向钟繇祝贺,寒喧了几句,又有其他人陆续上前,围着钟繇说话。这些人大多是汝颍人,在朝中为官,今天有的休沐,有的则是请假出来的。钟繇回朝任御史大夫,是整个汝颍人的荣耀。
在人群中,钟繇看到了陈逸的身影,连忙上前寒喧。陈逸年纪不小了,按照吴国不成文的规定,他已经过了任职年限,不可能出任实职,出现在这里只有一种可能:作为特邀宾客,参加登基大典。
钟繇一问,果不其然,陈逸是收到吴王邀请,前来参加大典的,与他一起的还有不少人,钟繇认识的就有好几个,比如老一代党人代表张俭。据说在南阳鹿门山隐居的何颙也接受了邀请,正在赶来的路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前朝老臣,包括伏完和他的夫人。
钟繇暗自赞叹,孙策这一招干得漂亮。这些人名望高,影响很大,但年龄都大了,不可能产生直接的干扰,给他一个出席的机会,却能表现新王朝的宽容大度,表示与汉王朝的不同,有利于聚拢人心。
这里面很可能有荀彧的功劳。
众人簇拥着钟繇上了岸,直接往秦淮水边的西域酒肆走去,荀彧等人在这里设宴为钟繇接风。吴王有诏,钟繇不必急着觐见,可以稍作休息,了解一下民间的声音,做些准备。
酒肆是一家主打海鲜、葡萄酒的酒肆,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海腥味。钟繇举目四顾,见厅堂四周都是高大的琉璃水槽,里面有清澈的海水,无数长得奇形怪状的鱼在里面缓缓游动,水槽的底部有洁白的砂石,飘动的水草,还有不少大得出奇的贝类,正缓缓歙张,在灯光的照耀下,宛如仙境。
“这是……”
“回大人,这是海鲜。”一个眉目如画的女子走了过来。她身材高挑,步伐轻快,未语先笑,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些都是东海运来的海水,食材都是活的,现做现吃,味道最佳。”
“海水?”钟繇吃了一惊,回头看着荀彧。“文若,这……太破费了吧?”
荀彧笑笑,却不说话。那女子面带微笑,又道:“大人节俭,真是令人敬佩。不过本肆虽然用心,却不敢以奢靡自夸。平日里,往来的大半是建业普通百姓,今日有所不同者不过是为了让大人宽座,撤掉了一些坐席而已。”
钟繇更加吃惊。“普通百姓也能常来这样的酒肆?”
荀彧点点头。“虽不是寻常百姓,却也不是豪奢之家。这家酒肆走的就是中高档的路子,普通人若是有事宴请,偶尔为之,还是能消费得起的。正常情况下,如果不需要硬撑脸面,故意点一些贵的酒菜,每人百钱就够了。今天要为你接风,庆贺你升任三公,所以标准高一些,每人两百钱,你可不要嫌菲啊。”
“每人百钱,就能在这样的酒肆用餐?”钟繇不敢相信,本能地觉得荀彧在骗他。
荀彧也不说话,对那女子颌首示意。女子笑道:“后厨正在准备,还有些空闲,不妨由妾为大人介绍一下本肆的特色?”
钟繇欣然同意,随着女子走向一旁的琉璃水槽。
第2393章 汝颍系的危机
钟繇看了一圈,见每样食材都有标价,也有上千的昂贵食材,但大半多在百钱以下,便宜的甚至只有十余钱。若是三五好友用餐,点上一两样好菜,再点上三五样普通的茶,人均百钱的费用还是足够的。
最让钟繇惊讶的是酒水的丰富,不仅有主打的葡萄酒,还有各地酒水、饮料,其中不乏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本地名酒。钟繇暗想,军师处天天喊着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粮食,建业的酒肆却有这么多酒供应,不知是不是登基大典将至,要维护建业城的稳定,体现与民同乐的盛世气象。
钟繇没有多说什么,以闲聊的口吻问起酒肆的主人、食材的来源,以及女子的家乡。女子倒也不怯场,落落大方地回答钟繇的问题。这家酒肆是中山商人苏双所有,她姓鲜于,单名一个华字,是古中山国后裔,苏双的家奴,受苏双委任,负责这个酒肆的经营,酒肆里的食材来自东海,由甄家的海船捕捞,正常情况下两天送一趟货,以保证新鲜。
钟繇倒是知道甄家出海捕鱼的事,军中所用口粮就有不少是海鱼所制,却不知道甄家还供应酒肆食材。两天送一趟货,这个频率够快的,他粗粗估计了一下,一船的利润大概在百金左右,一个月就有一千五百金,一年有近两万金的利润,实在太惊人了。
怪不得这酒肆里的婢女、酒佣都穿得这么整齐。
钟繇回座,向荀彧求证虚实。荀彧听了,一点也不惊讶,指指陈逸。“出海捕鱼的事,你问问陈公吧,他很清楚有利几何。”
钟繇很意外,难道陈家也做这生意了。陈家与许家差不多,都是官宦世家,怎么会自降身份,赚这种钱?面对钟繇的疑惑,陈逸却很从容,抚着胡须笑了。“文若,莫要寻我开心,我陈家那点小生意哪能和甄家相提并论。在出海捕鱼这一行,甄家是首屈一指,无人可及。”
钟繇听了,更加好奇,追问其中详情。陈逸便为他解说了一番。陈家做这生意的时间也不长,也就是上个月的事,说起来,还是甄家松了口,才给他们机会。在此之前,出海捕鱼几乎是被甄家独占的,利润的确丰厚得让人眼红,很多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却无法进入。
甄家之所以松口,倒不是因为甄家大度,而是因为甄家的生意规模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他们需要交纳高额商税,比例高达五成。甄家算来算去,觉得自己不可能独吞这门生意,再扩大规模也是白忙,白白引人仇视,这才松了口,同意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
当然,这一行的利润也没有钟繇算的这么多。一船的利润在百金上下,但这只是毛利,还要除去风险——海上捕鱼的风险很大,一旦遇到飓风,几乎就是船毁人亡,所以要从利润里取一成作为保险,万一出事,可以得到赔偿。除此之外,海鲜讲究时间,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在路上耽搁了,海鲜臭了,这一趟就白忙了。综合算下来,一船的利润大概有五十金左右,甄家具体的利润不清楚,一年五千金肯定是有的。
“我陈家生意小,只租了两条船,估计一年也就是挣个二三百金,勉强生活。”
钟繇看着得意洋洋的陈逸,强忍着没啐他。名列三君的陈蕃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儿子?这老东西,真是越老越不要脸,一年二三百金还勉强生活,你是活得多奢侈啊?
说到甄家,气氛顿时热闹起来。有人说起了甄俨即将入朝的事,据说一时半会不会授实职,可能做个散骑侍郎,或者谏议大夫之类的闲职。散骑侍郎、谏议大夫都是闲职,没什么具体的规定,可以担任具体的事务,也可以不担任,只在必要的时候出席一下,是一种荣誉身份。如果不担任具体的事务,没有职务津贴,俸禄会少大半。不过甄家那么有钱,也不在乎这一个月几千钱的俸禄。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又有人说,甄家当然不在乎这点小钱,据说甄夫人都不从宫里领俸禄,她在袁夫人主持的商行里有股份,每年领的钱花不完,都积聚起来做事,据说打算承包今年的鸿陂疏浚工程,却被吴房伍氏截了胡。为此告到吴王面前,吴王特地命人到汝南,找汝南太守王朗查证,结果是伍氏出价更低,汝南太守府并无徇私,这才罢休。
说到得意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轰笑,随即便有人说,据计相府传出的消息,明年茶叶将实行配额制,新增并州商路。据说计相府还派人入蜀调研,准备和蜀王争夺凉州的茶生意,从经济上打垮蜀国。
听众人说得开心,钟繇暗自嘀咕。在座的大多是汝颍俊杰,不少人还是官身,在军师处任职的就有好几个,怎么说起生意来一个个头头是道,兴致勃勃?
荀彧在一旁看得清楚,低声说道:“大王有言,治国就是一门大生意,不懂经济的人是不能胜任的。行军作战更是如此,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亏本的生意不能做。”
钟繇斜睨荀彧。“那见利忘义的事情也能做吗?”
“见利忘义,得的是小利、眼前利,落了下成。见利不忘义,得的是大利,千秋利,方是大贾所为。”
钟繇抚须而笑。“这倒有些道理,颇合陶朱公、端木赐故事。大王虽不读书,却能融汇贯勇,取其精要,亦是天授之人。”
荀彧垂下眼皮,笑容有些落寞。钟繇曾是长安旧臣,深得天子信任,现在却弃旧朝如敝履,他代表汝颍人居高位,对汝颍士风不知是好是坏。
……
接风宴快结束的时候,郭嘉才匆匆赶来,陪着钟繇乘船游览秦淮夜景。他先告诉钟繇、荀彧一件事:刚刚收到消息,孙翊诱敌深入,斩杀了刘繇、士徽等人,大获全胜。许劭提前告别刘繇,安然无恙,现在正在赶往建业的路上,同行的还有刘先及其外甥——神童周不疑。
钟繇吃了一惊,又有些遗憾。这么大的战功,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刘先更过份,居然不肯早点投效,非要等他走了再接受孙翊的辟除。不过他不能摆在脸上,发了些感慨。
“许子将能及时抽身,也是幸事。”
荀彧沉默不语。郭嘉说道:“虽说不死,却也和死差不多。”他呷了一口茶,又道:“游学十年,如今学成归来,总要交几篇心得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0995/19956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