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古礼筵席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你们是游客?”警察明显职业问话,估计他已经从其他村民那里听到了这两人的来历。在一个熟人化的乡村社会,来了两个外地口音谁也不认识的人,警察的直觉是:得查。
“我们本来是在山那边的农家乐吃饭的,一路转过来,碰到这喜事,凑个热闹。”孙总刚解释完,边上一老乡赶快帮忙解释到:“人家远方来的客,沾我们喜气,不行啊?”
警察笑着摆了摆手,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过一会那边传来声音,警察背过身捂着嘴说了几句后,将手里的电话递给了孙总:“那边老板要你接电话。”
孙总接过电话,在这喧闹的场面,冬子听不到话筒里说什么,但听得见孙总说话。
“对对对,你给他们说,我跟小陈,晚餐就不回去吃了。我们在这边吃喜酒,我们自己回来,不需要接。”
当他把电话递给警察时,警察对电话大声喊到:“没事,放心,我负责送。”
他挂上电话,转头过来对孙总满脸堆笑。“孙总,对不起啊,我这是职业习惯。这样,晚上你多喝点,喝完了,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孙总摆摆手要推辞,此时身边一老乡又赶话:“走什么走,都得喝酒,胡警官不喝酒想跑?我们这村里,专门的房间都留着呢,你们金贵,睡不着?”
“不是不是,我晚上还要回所里值班,可不是开玩笑的。”
孙总也赶快说到:“我们晚上回去还有活动,那边等着呢。”
那位说话的老乡再客气地挽留了几句,最后看劝不动,才离开,溜到一边去了。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他带着村支书过来了。
“胡警官,你是咱自己人,先不给你客气,我先给远方的贵客说两句。”支书得到警官的点头同意后,来到孙总与小陈的身边,分别给两位作了揖,吓得两人赶紧站起来还礼。
“两位贵客,你们今天不是来沾喜,你们是带喜来了。远方的贵客哪里请得到,你们来了,咱二蛋就回来了。你们说,这是不是缘分?”
没办法,两人只好点点头。
“人生一百年,缘分头一转。你们是远方的大人物,我们是山里的老农民,如果你们看得起,今晚就留在这里。一来为我们增光,二来为我们贺喜。咱们桌子高板凳低,菜少盘子稀,烟茶不高档,酒酸不成席。如果不喜欢,你们可以走,我们送到大路口。如果觉得老哥哥心诚,就委屈委屈,晚上我们拉拉话。我是个农民,你们大城市的人,怕是不喜欢跟我们打堆呢。”
这一套子客气话,搞得人很不好意思。你都没有推脱的理由,因为面子薄。这样一个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把话说到如此谦卑的份上,哪里能够拒绝呢?
孙总看了看冬子,冬子无奈地笑了笑。孙总只好一拍大腿,说到:“老人家讲礼性,咱们也就不走了。”
“好,果然是大地方来的人,说话咋就这么大气,咱农民,这回也脸上有光了。”他转过头,对胡警官说到:“我给你所长打了电话了,说咱把你扣下了。今晚这么多人,不考虑治安问题啊?”
“你这个老无赖,要把我捆上吗?”胡警官开上了玩笑,也是答应了的意思。
冬子想起一件事,悄悄问了问身边一位年轻人。“兄弟,你家有红纸吗?”
那位年轻人,就是刚才放鞭炮的家伙,从穿着上看,也像是在城里打过工的,这夏天的牛仔裤与t恤衫,配得还比较协调。
“你想要干啥?”
“我们既然来沾喜气,红包还是要给的。”
“不用,你们远方的客人,来了就是道喜了。”
“这是我老家的规矩,不包不行,你们客气,我也要做人的,对不对?”
年轻人笑了笑,对冬子说到:“你跟我来。”
冬子起身,随他出了院门,来到隔壁一个院子,这就是他家了。冬子在门口等,那年轻人邀请冬子进去喝茶,冬子谢绝了。过了一会,那年轻小伙出来,左手递给冬子一瓶饮料,冬子想要谢绝,但对方硬塞进冬子的怀里:“不进门,水都不喝?”冬子只好接住,一看,是一瓶脉动,果然中国的现代青年,爱好都是一样的。
他递给了冬子两个红包,就是街上专门卖的那种,封口还有不干胶,这就很专业了。
冬子身上的现金并不多,但是,两三千元还是有的。他给两个红包里,各塞进了一千元钱,随着年轻人,重回到二蛋家院子,悄悄将其中一个红包,递给了孙总。
冬子悄悄问了这位年轻人,该什么时候送红包。年轻人说,大概晚宴时,二蛋要出来进酒认亲的时候,就是大家给红包的时候。冬子问:“是给二蛋本人,还是给他父母?”
“那就随意,他们是一家人嘛。”
当几人决定留下来后,分别给各自的人打了电话,孙总也给他们那一帮子朋友说过了。而他们就被安排在最上席,也就是院子里面最中间的那张桌子上,那是贵客的位置。村支书也将坐在那里,而除了他们三人外,还有几个年纪最大的老爷爷,不怎么说话,但都热情地,给冬子他们抓桌上的瓜子和糖之类的东西。而给冬子红包那个年轻人,提着个茶壶,穿梭于人群之间,主要是给这个主桌的人,倒茶。
应老人们的要求,胡警官介绍了二蛋这些年在外漂泊的情况,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冬子亲耳听到,还不太相信,今天的中国,还有如此事件的发生。
那个抱走二蛋的中年妇女,是个人贩子,其实不是本地人,但喜欢在外地集镇上,找那种落单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用糕点或者糖果吸引孩子,然后抱走他。
过去的人,重男轻女,男孩子的价格比女孩子高好几倍。他们专找不足五岁的,没什么记忆力的男孩子。因为这种孩子到了新家,好养活,也天然地把新父母当成自己亲生的。
有个老汉问:“怎么那快?刚抱走几分钟,就找不见人了?这是在我们乡上,所有人都在找,她怎么跑掉的呢?”
“人已经抓了,过程我们也知道了。她不是一个人作案,在场口的拐角处,停着一辆破面的,就是她的同伙。把孩子抱上车,直接开走,你怎么找?”
“真是可恶,把人家家拆散了,靠这样赚钱,不昧良心,晚上睡得着?”
“坏人是多,但是,好人更多。恶有恶报,时候没到。这不?二十年了,他们也进牢房了。他们当时以为孩子养家了,就不会有二心了。谁知道,今天有dna鉴定呢?有宝贝回家网站呢?”
老汉们当然不懂这些,但胡警官身后倒茶水的年轻人却感兴趣。“dna啊,那比指纹还要准,科学,骗不得人的。宝贝回家网站,我也上过。刘强不就是这个网站的自愿者吗?他原来帮别人找,结果,今天找到了小舅子。这是不是善有善报?”
胡警官只是笑,免去了他过多的解释。一个老汉假装愠怒到:“大人说话,后生莫插嘴!”
“是咧,爷爷。”后生笑着离开,冬子这才知道,身边这位胡子花白的老汉,是那年轻人的爷爷。据这位老爷爷说,他孙子,就是刚才倒水的后生,跟二蛋是老庚,也就是同年生的,两人小时候,还一起玩耍。这次,他本来在西安工作,听说二蛋回来了,专门请假回老家的。此时冬子才明白,这位后生,为什么这么热心了。邻居加发小,还是老庚,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胡警官介绍了二蛋被卖后的情况。最开始,是卖到河北的,但人家给人贩子开头开的价钱是五千,但人带到后,人家觉得,给高了,只给三千元,人贩子觉得划不来,就重新找买家,折腾了一个把月,在河南找到买家,结果,卖了六千元。因为那一家,二蛋的养父母太喜欢这孩子了,就给了高价。人家养父母还真把二蛋当亲生的,疼爱得不得了,没少一点任何东西。
胡警官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那家养父母,是好人还是坏人?”
“也算得上是好人,毕竟娃没吃到苦。”有人这样说。
“肯定是坏人噻。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的,自己没十月怀胎,夺人子女,这是丧天良的事,怎么可以说是好人?”有人不服气。
“所以啊,社会是复杂的。”胡警官喝了一口茶,随即,背后掺水的,马上就把茶水续上了。那位年轻人,看样子,很喜欢听警察讲故事。
“二蛋的命还算好的。毕竟,养父母没亏待他。虽然走得早,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也吃过几年苦,但毕竟,他长大了,上过学。有些人被卖了,原来主家没有孩子,谁知道后来又有了亲生的,这买来的,就被虐待了,天天挨饿挨打的,那才叫惨。”
听到这里,下面就有人骂声不绝。在冬子听来,这简直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境况,这是他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而他看了看孙总的表情,好像并无多大波澜。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警察继续说到:“最坏的情况,我们当警察的,也接触过。有人被卖了,养到十六七岁,没上户口,赶他到黑煤窑打黑工,最后出事故死了,也不知道是事故还是被人害了,反正,养父母过去找矿上要赔偿,矿上怕事闹大,也被迫给了。这就属于杀人了,恶性刑事案件,山西前几年就有,咱们陕北也发生过。”
这就完全颠覆冬子的三观了,他不敢相信,这些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中国。
“其实,要说人啊,一死百了,就怕活受罪。”胡警官说到这里时,对面老汉说话了。“对啊,二蛋的父母,就是活受罪,他爹在外面打工,几十岁的人了干年轻人的体力活,为啥?不就为了找儿子嘛。他娘,一天哭一回,没断过,我们本村的,哪个不伤心呢?大翠,守着个糖葫芦摊子,要不是刘强撑着,怕是要疯了。”
“这是一方面,我说的是娃娃本人。有的人贩子,专门捡那些有先天疾病,父母遗弃的孩子,到手后,卖给乞讨团伙,把人家的手弄断、腿弄断,在街上乞讨,每天不讨到多少钱,回来就挨打,那才叫惨!”说到这里,见惯了社会阴暗面的警察,都摆了摆手,低下了头,说不下去了。
而冬子看到,听众们的眼神中,包括孙总,都有一丝悲愤的神色。
村支书站在门口,突然声音大了起来,冬子听不清楚他此时快速的当地口音,但知道意思,大意是,请来帮忙的妇女们小子们,赶快清理桌面,摆上餐具,准备上菜了。
如果你要真了解传统文化,仅在西安看文物是不行的,你得到农村,参加他们的宴席。
孔子说,当礼崩乐坏时,要寻找传统的礼,可以求诸于野。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的,而山区农村,受现代化影响比较小的地方,往往保留着最原始的礼节。而所谓原始,其实是经典,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当妇女后生们清理桌面摆放餐具时,冬子要站起来让位,被孙总示意坐下。原来,这些座位上的人,都没有起身的意思。这是一种派头,也是一种待遇。这个四方桌,已经坐了六个人,一方两位,除了胡警官与冬子孙总,还有三位老汉,是当地年岁与辈份最长的人。最靠里的那一方,两个人的空位,估计有一个是村支书的。
此时,村支书从屋内挽出一个人来,这是个中年人,穿着正规的中式服装,看样子,也是新的。当他被支书拉到坐位时,冬子看到,三位老汉都站起来,给他作揖,而胡警官虽然没作揖,但也与孙总一样站了起来,而冬子也立即起身,估计是大人物来了。
等坐下才听支书对孙总介绍到:“远方贵客莫见笑,本来你们要坐最上席,但我们农村就这规矩,二蛋的舅舅,娘亲舅大,今天,他必须坐这位置。”
等二蛋的舅舅坐下来,村支书象征性地坐下后,又起身,忙他的组织工作去了。
随着村支书一阵上菜的招呼过后,热气腾腾的各类食品就端上来了。冬子看见,他们端菜的方式,与酒店有很大区别。他们是一个师傅端一种菜,比如红烧鲤鱼,一位师傅,将八盘鲤鱼放在一个朱红色的方形木盘上,一支手托起与头顶平齐,迅速穿梭于各个桌子之间,将这道菜一一布在桌子上。
“这要技术啊。”冬子感叹到。
孙总就在他身边,低声说到:“在我们农村,这叫打掌盘的,是筵席上重要的角色,确实是需要技术,都是师傅级别的人。”
在酒店,送菜的,是最低端的工作。尤其是那种,从厨房到包房门口的人,属于工资最低的小工,广东人俗称,打荷。他们跟客人不见面,把菜从门口端上桌的,是漂亮的服务小姐,等级比打荷还要一个档次。
而在农村,这种打荷的,居然是师傅级的人,这是冬子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方面的讲究,冬子也不是一无所知。比如,把木盘漆成朱红色,代表喜庆与庄重,在古代,这是喜事或者祭祀才用的颜色。而把菜盘端得像头顶一样高,除了可以避开大家说话时的口水污染,也代表着一种尊重。
而冬子不知道的,那个菜盘,原始的名称叫案。所谓举案齐眉,就是刚才师傅的讲究。
但第一道菜就是热菜,然后再后第二道第三道,都是热菜,总体是大鱼大肉之类的,颜色鲜艳刺激,油腻肥厚的那种。冬子作为厨师之家出来的,居然不太清楚,有些菜的具体名字。
当胙肉上来后,才有凉菜出现。毕竟这是夏天,在酒店,凉菜应该是最先出现的。但这农村的宴席,却是等硬菜上得差不多时,它们才出现。
大家都没有动筷子,只是忙于倒酒。中间一个老汉,先给二蛋的舅舅樽酒,然后,再给孙总、冬子、警官依次倒酒,次序一点也不乱。与前面的人一样,对方樽酒时,你要站起来,双手捧起杯子,点头致谢,等对方把酒樽满时,你还要点头致谢。
所谓入乡随俗,没那么复杂,照着做就行。
等支书的声音重新响起,大家明白,可以开动了。在乡下喝酒,与酒店不同,这里是先喝第一杯酒,再吃菜。此时,当大家喝酒的时候,村支书引出了二蛋一家人,在隔壁东头桌子上坐下,一齐全部都把杯子喝干了后,再纷纷坐下。
此时支书已经来到桌子上了,他对二蛋的舅舅说到:“你是大客,你先请。”
二蛋舅舅伸出筷子,向最中间处那碗胙肉里夹了一片,然后,大家才纷纷动筷,先夹胙肉。原来,这胙肉,其实就是一种粉蒸肉,不过比酒店做得更扎实。肉更厚实,块更大,一个碗内是十片,一人吃下这一片,几乎都可以把吃肥肉的心灭去,主要是比较油腻。
冬子不明白,肉做成这样,又肥又腻的,还这么大块,满嘴油,怎么还是第一道,大家按辈份亲疏,长幼有序地夹它。其实,是源自于周代以来,接近三千年的习俗。古代宗庙祭祀中,所谓胙肉,就是敬奉先人的,敬奉完毕后,参加祭祀的人,才可以分食。
如果是朝廷进行的祭祀活动,只有大夫以上的高官,才有可能分得一块。分得这块胙肉后,先不吃,拿回家,供奉一下自己家的祖先,意思是朝廷分得的供奉,子孙不敢先尝,得请祖先尝过后,自己才吃。在古代,这东西,只有男子才有资格吃它的。
而一碗十块,是根据过去一桌十个人的标准来做的,今天虽然宽松些,一桌只坐八个人,但肉的规格可不能变,免得坏了规矩。
随后,就是互相敬酒的时间。最开始是支书统一敬大家的酒,大家都干了。然后,是二蛋舅舅代表娘亲一家回敬大家的,这也必须干。随后,就是一方的人互敬。然后再是交叉敬酒。这些祝酒词,除了村支书的讲究些,其余的人,说话很简单。好像,只要端起来,望着你,说了一个“请”字,你们就得共饮了。
这与城市内,喝酒是为说话打基础的方式不同,这里喝酒,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礼节,所有话,都在酒中。等满桌人都相互敬过了,也算是礼节尽到了。这十几杯酒干完,也实也得有三两多的量的,好在杯子不是很大。
随后进入单独敬酒的时间,这就算是自由活动了,气氛就自由起来,话也就多起来。今天的规格其实是很高的,桌上是中华烟,酒是西凤酒,远远超过冬子对农村贫穷的理解。
在与大家的闲谈过程中,才知道,这地方是个旅游点,但主要的旺季,是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到五一,江山遍野的映山红,会引来许多游客。这村子,每家一个小院,至少每家都有两三个房间,是为客人准备的。在外打工的后生姑娘们,这个时候,也从外地回来,换上当地原来的农村服装,体现出地方特点。
按支书的说法,来的客人,需要经过村里的统一分配,连房间的配置,都是按村里的统一标准设置的,相当于城市里的标准间,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因为完全符合卫生标准,又近临翠华山下,那些喜欢徒步登山的游客,常常在旺季,把这里挤满。吃这里的土菜,就连本村种的菜都供应不过来,不得要在集市上提前去买。
怪不得,冬子看到,他们村成标准模式的秧歌队锣鼓队,像专业演出队的打扮,原来,旅游旺季,他们都要参加晚上演出的。
“一季下来,我们每家收入,至少一万以上,两季加起来,房子多的家庭,也得有三四万可以挣的。”
说到这里,村支书无不自豪。
“我们本来是在山那边的农家乐吃饭的,一路转过来,碰到这喜事,凑个热闹。”孙总刚解释完,边上一老乡赶快帮忙解释到:“人家远方来的客,沾我们喜气,不行啊?”
警察笑着摆了摆手,拿出手机打了个电话,过一会那边传来声音,警察背过身捂着嘴说了几句后,将手里的电话递给了孙总:“那边老板要你接电话。”
孙总接过电话,在这喧闹的场面,冬子听不到话筒里说什么,但听得见孙总说话。
“对对对,你给他们说,我跟小陈,晚餐就不回去吃了。我们在这边吃喜酒,我们自己回来,不需要接。”
当他把电话递给警察时,警察对电话大声喊到:“没事,放心,我负责送。”
他挂上电话,转头过来对孙总满脸堆笑。“孙总,对不起啊,我这是职业习惯。这样,晚上你多喝点,喝完了,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孙总摆摆手要推辞,此时身边一老乡又赶话:“走什么走,都得喝酒,胡警官不喝酒想跑?我们这村里,专门的房间都留着呢,你们金贵,睡不着?”
“不是不是,我晚上还要回所里值班,可不是开玩笑的。”
孙总也赶快说到:“我们晚上回去还有活动,那边等着呢。”
那位说话的老乡再客气地挽留了几句,最后看劝不动,才离开,溜到一边去了。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他带着村支书过来了。
“胡警官,你是咱自己人,先不给你客气,我先给远方的贵客说两句。”支书得到警官的点头同意后,来到孙总与小陈的身边,分别给两位作了揖,吓得两人赶紧站起来还礼。
“两位贵客,你们今天不是来沾喜,你们是带喜来了。远方的贵客哪里请得到,你们来了,咱二蛋就回来了。你们说,这是不是缘分?”
没办法,两人只好点点头。
“人生一百年,缘分头一转。你们是远方的大人物,我们是山里的老农民,如果你们看得起,今晚就留在这里。一来为我们增光,二来为我们贺喜。咱们桌子高板凳低,菜少盘子稀,烟茶不高档,酒酸不成席。如果不喜欢,你们可以走,我们送到大路口。如果觉得老哥哥心诚,就委屈委屈,晚上我们拉拉话。我是个农民,你们大城市的人,怕是不喜欢跟我们打堆呢。”
这一套子客气话,搞得人很不好意思。你都没有推脱的理由,因为面子薄。这样一个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把话说到如此谦卑的份上,哪里能够拒绝呢?
孙总看了看冬子,冬子无奈地笑了笑。孙总只好一拍大腿,说到:“老人家讲礼性,咱们也就不走了。”
“好,果然是大地方来的人,说话咋就这么大气,咱农民,这回也脸上有光了。”他转过头,对胡警官说到:“我给你所长打了电话了,说咱把你扣下了。今晚这么多人,不考虑治安问题啊?”
“你这个老无赖,要把我捆上吗?”胡警官开上了玩笑,也是答应了的意思。
冬子想起一件事,悄悄问了问身边一位年轻人。“兄弟,你家有红纸吗?”
那位年轻人,就是刚才放鞭炮的家伙,从穿着上看,也像是在城里打过工的,这夏天的牛仔裤与t恤衫,配得还比较协调。
“你想要干啥?”
“我们既然来沾喜气,红包还是要给的。”
“不用,你们远方的客人,来了就是道喜了。”
“这是我老家的规矩,不包不行,你们客气,我也要做人的,对不对?”
年轻人笑了笑,对冬子说到:“你跟我来。”
冬子起身,随他出了院门,来到隔壁一个院子,这就是他家了。冬子在门口等,那年轻人邀请冬子进去喝茶,冬子谢绝了。过了一会,那年轻小伙出来,左手递给冬子一瓶饮料,冬子想要谢绝,但对方硬塞进冬子的怀里:“不进门,水都不喝?”冬子只好接住,一看,是一瓶脉动,果然中国的现代青年,爱好都是一样的。
他递给了冬子两个红包,就是街上专门卖的那种,封口还有不干胶,这就很专业了。
冬子身上的现金并不多,但是,两三千元还是有的。他给两个红包里,各塞进了一千元钱,随着年轻人,重回到二蛋家院子,悄悄将其中一个红包,递给了孙总。
冬子悄悄问了这位年轻人,该什么时候送红包。年轻人说,大概晚宴时,二蛋要出来进酒认亲的时候,就是大家给红包的时候。冬子问:“是给二蛋本人,还是给他父母?”
“那就随意,他们是一家人嘛。”
当几人决定留下来后,分别给各自的人打了电话,孙总也给他们那一帮子朋友说过了。而他们就被安排在最上席,也就是院子里面最中间的那张桌子上,那是贵客的位置。村支书也将坐在那里,而除了他们三人外,还有几个年纪最大的老爷爷,不怎么说话,但都热情地,给冬子他们抓桌上的瓜子和糖之类的东西。而给冬子红包那个年轻人,提着个茶壶,穿梭于人群之间,主要是给这个主桌的人,倒茶。
应老人们的要求,胡警官介绍了二蛋这些年在外漂泊的情况,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冬子亲耳听到,还不太相信,今天的中国,还有如此事件的发生。
那个抱走二蛋的中年妇女,是个人贩子,其实不是本地人,但喜欢在外地集镇上,找那种落单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用糕点或者糖果吸引孩子,然后抱走他。
过去的人,重男轻女,男孩子的价格比女孩子高好几倍。他们专找不足五岁的,没什么记忆力的男孩子。因为这种孩子到了新家,好养活,也天然地把新父母当成自己亲生的。
有个老汉问:“怎么那快?刚抱走几分钟,就找不见人了?这是在我们乡上,所有人都在找,她怎么跑掉的呢?”
“人已经抓了,过程我们也知道了。她不是一个人作案,在场口的拐角处,停着一辆破面的,就是她的同伙。把孩子抱上车,直接开走,你怎么找?”
“真是可恶,把人家家拆散了,靠这样赚钱,不昧良心,晚上睡得着?”
“坏人是多,但是,好人更多。恶有恶报,时候没到。这不?二十年了,他们也进牢房了。他们当时以为孩子养家了,就不会有二心了。谁知道,今天有dna鉴定呢?有宝贝回家网站呢?”
老汉们当然不懂这些,但胡警官身后倒茶水的年轻人却感兴趣。“dna啊,那比指纹还要准,科学,骗不得人的。宝贝回家网站,我也上过。刘强不就是这个网站的自愿者吗?他原来帮别人找,结果,今天找到了小舅子。这是不是善有善报?”
胡警官只是笑,免去了他过多的解释。一个老汉假装愠怒到:“大人说话,后生莫插嘴!”
“是咧,爷爷。”后生笑着离开,冬子这才知道,身边这位胡子花白的老汉,是那年轻人的爷爷。据这位老爷爷说,他孙子,就是刚才倒水的后生,跟二蛋是老庚,也就是同年生的,两人小时候,还一起玩耍。这次,他本来在西安工作,听说二蛋回来了,专门请假回老家的。此时冬子才明白,这位后生,为什么这么热心了。邻居加发小,还是老庚,这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胡警官介绍了二蛋被卖后的情况。最开始,是卖到河北的,但人家给人贩子开头开的价钱是五千,但人带到后,人家觉得,给高了,只给三千元,人贩子觉得划不来,就重新找买家,折腾了一个把月,在河南找到买家,结果,卖了六千元。因为那一家,二蛋的养父母太喜欢这孩子了,就给了高价。人家养父母还真把二蛋当亲生的,疼爱得不得了,没少一点任何东西。
胡警官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那家养父母,是好人还是坏人?”
“也算得上是好人,毕竟娃没吃到苦。”有人这样说。
“肯定是坏人噻。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的,自己没十月怀胎,夺人子女,这是丧天良的事,怎么可以说是好人?”有人不服气。
“所以啊,社会是复杂的。”胡警官喝了一口茶,随即,背后掺水的,马上就把茶水续上了。那位年轻人,看样子,很喜欢听警察讲故事。
“二蛋的命还算好的。毕竟,养父母没亏待他。虽然走得早,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也吃过几年苦,但毕竟,他长大了,上过学。有些人被卖了,原来主家没有孩子,谁知道后来又有了亲生的,这买来的,就被虐待了,天天挨饿挨打的,那才叫惨。”
听到这里,下面就有人骂声不绝。在冬子听来,这简直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境况,这是他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而他看了看孙总的表情,好像并无多大波澜。
“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警察继续说到:“最坏的情况,我们当警察的,也接触过。有人被卖了,养到十六七岁,没上户口,赶他到黑煤窑打黑工,最后出事故死了,也不知道是事故还是被人害了,反正,养父母过去找矿上要赔偿,矿上怕事闹大,也被迫给了。这就属于杀人了,恶性刑事案件,山西前几年就有,咱们陕北也发生过。”
这就完全颠覆冬子的三观了,他不敢相信,这些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中国。
“其实,要说人啊,一死百了,就怕活受罪。”胡警官说到这里时,对面老汉说话了。“对啊,二蛋的父母,就是活受罪,他爹在外面打工,几十岁的人了干年轻人的体力活,为啥?不就为了找儿子嘛。他娘,一天哭一回,没断过,我们本村的,哪个不伤心呢?大翠,守着个糖葫芦摊子,要不是刘强撑着,怕是要疯了。”
“这是一方面,我说的是娃娃本人。有的人贩子,专门捡那些有先天疾病,父母遗弃的孩子,到手后,卖给乞讨团伙,把人家的手弄断、腿弄断,在街上乞讨,每天不讨到多少钱,回来就挨打,那才叫惨!”说到这里,见惯了社会阴暗面的警察,都摆了摆手,低下了头,说不下去了。
而冬子看到,听众们的眼神中,包括孙总,都有一丝悲愤的神色。
村支书站在门口,突然声音大了起来,冬子听不清楚他此时快速的当地口音,但知道意思,大意是,请来帮忙的妇女们小子们,赶快清理桌面,摆上餐具,准备上菜了。
如果你要真了解传统文化,仅在西安看文物是不行的,你得到农村,参加他们的宴席。
孔子说,当礼崩乐坏时,要寻找传统的礼,可以求诸于野。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的,而山区农村,受现代化影响比较小的地方,往往保留着最原始的礼节。而所谓原始,其实是经典,它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当妇女后生们清理桌面摆放餐具时,冬子要站起来让位,被孙总示意坐下。原来,这些座位上的人,都没有起身的意思。这是一种派头,也是一种待遇。这个四方桌,已经坐了六个人,一方两位,除了胡警官与冬子孙总,还有三位老汉,是当地年岁与辈份最长的人。最靠里的那一方,两个人的空位,估计有一个是村支书的。
此时,村支书从屋内挽出一个人来,这是个中年人,穿着正规的中式服装,看样子,也是新的。当他被支书拉到坐位时,冬子看到,三位老汉都站起来,给他作揖,而胡警官虽然没作揖,但也与孙总一样站了起来,而冬子也立即起身,估计是大人物来了。
等坐下才听支书对孙总介绍到:“远方贵客莫见笑,本来你们要坐最上席,但我们农村就这规矩,二蛋的舅舅,娘亲舅大,今天,他必须坐这位置。”
等二蛋的舅舅坐下来,村支书象征性地坐下后,又起身,忙他的组织工作去了。
随着村支书一阵上菜的招呼过后,热气腾腾的各类食品就端上来了。冬子看见,他们端菜的方式,与酒店有很大区别。他们是一个师傅端一种菜,比如红烧鲤鱼,一位师傅,将八盘鲤鱼放在一个朱红色的方形木盘上,一支手托起与头顶平齐,迅速穿梭于各个桌子之间,将这道菜一一布在桌子上。
“这要技术啊。”冬子感叹到。
孙总就在他身边,低声说到:“在我们农村,这叫打掌盘的,是筵席上重要的角色,确实是需要技术,都是师傅级别的人。”
在酒店,送菜的,是最低端的工作。尤其是那种,从厨房到包房门口的人,属于工资最低的小工,广东人俗称,打荷。他们跟客人不见面,把菜从门口端上桌的,是漂亮的服务小姐,等级比打荷还要一个档次。
而在农村,这种打荷的,居然是师傅级的人,这是冬子没有想到的。当然,这方面的讲究,冬子也不是一无所知。比如,把木盘漆成朱红色,代表喜庆与庄重,在古代,这是喜事或者祭祀才用的颜色。而把菜盘端得像头顶一样高,除了可以避开大家说话时的口水污染,也代表着一种尊重。
而冬子不知道的,那个菜盘,原始的名称叫案。所谓举案齐眉,就是刚才师傅的讲究。
但第一道菜就是热菜,然后再后第二道第三道,都是热菜,总体是大鱼大肉之类的,颜色鲜艳刺激,油腻肥厚的那种。冬子作为厨师之家出来的,居然不太清楚,有些菜的具体名字。
当胙肉上来后,才有凉菜出现。毕竟这是夏天,在酒店,凉菜应该是最先出现的。但这农村的宴席,却是等硬菜上得差不多时,它们才出现。
大家都没有动筷子,只是忙于倒酒。中间一个老汉,先给二蛋的舅舅樽酒,然后,再给孙总、冬子、警官依次倒酒,次序一点也不乱。与前面的人一样,对方樽酒时,你要站起来,双手捧起杯子,点头致谢,等对方把酒樽满时,你还要点头致谢。
所谓入乡随俗,没那么复杂,照着做就行。
等支书的声音重新响起,大家明白,可以开动了。在乡下喝酒,与酒店不同,这里是先喝第一杯酒,再吃菜。此时,当大家喝酒的时候,村支书引出了二蛋一家人,在隔壁东头桌子上坐下,一齐全部都把杯子喝干了后,再纷纷坐下。
此时支书已经来到桌子上了,他对二蛋的舅舅说到:“你是大客,你先请。”
二蛋舅舅伸出筷子,向最中间处那碗胙肉里夹了一片,然后,大家才纷纷动筷,先夹胙肉。原来,这胙肉,其实就是一种粉蒸肉,不过比酒店做得更扎实。肉更厚实,块更大,一个碗内是十片,一人吃下这一片,几乎都可以把吃肥肉的心灭去,主要是比较油腻。
冬子不明白,肉做成这样,又肥又腻的,还这么大块,满嘴油,怎么还是第一道,大家按辈份亲疏,长幼有序地夹它。其实,是源自于周代以来,接近三千年的习俗。古代宗庙祭祀中,所谓胙肉,就是敬奉先人的,敬奉完毕后,参加祭祀的人,才可以分食。
如果是朝廷进行的祭祀活动,只有大夫以上的高官,才有可能分得一块。分得这块胙肉后,先不吃,拿回家,供奉一下自己家的祖先,意思是朝廷分得的供奉,子孙不敢先尝,得请祖先尝过后,自己才吃。在古代,这东西,只有男子才有资格吃它的。
而一碗十块,是根据过去一桌十个人的标准来做的,今天虽然宽松些,一桌只坐八个人,但肉的规格可不能变,免得坏了规矩。
随后,就是互相敬酒的时间。最开始是支书统一敬大家的酒,大家都干了。然后,是二蛋舅舅代表娘亲一家回敬大家的,这也必须干。随后,就是一方的人互敬。然后再是交叉敬酒。这些祝酒词,除了村支书的讲究些,其余的人,说话很简单。好像,只要端起来,望着你,说了一个“请”字,你们就得共饮了。
这与城市内,喝酒是为说话打基础的方式不同,这里喝酒,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礼节,所有话,都在酒中。等满桌人都相互敬过了,也算是礼节尽到了。这十几杯酒干完,也实也得有三两多的量的,好在杯子不是很大。
随后进入单独敬酒的时间,这就算是自由活动了,气氛就自由起来,话也就多起来。今天的规格其实是很高的,桌上是中华烟,酒是西凤酒,远远超过冬子对农村贫穷的理解。
在与大家的闲谈过程中,才知道,这地方是个旅游点,但主要的旺季,是五一和十一两个长假。到五一,江山遍野的映山红,会引来许多游客。这村子,每家一个小院,至少每家都有两三个房间,是为客人准备的。在外打工的后生姑娘们,这个时候,也从外地回来,换上当地原来的农村服装,体现出地方特点。
按支书的说法,来的客人,需要经过村里的统一分配,连房间的配置,都是按村里的统一标准设置的,相当于城市里的标准间,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因为完全符合卫生标准,又近临翠华山下,那些喜欢徒步登山的游客,常常在旺季,把这里挤满。吃这里的土菜,就连本村种的菜都供应不过来,不得要在集市上提前去买。
怪不得,冬子看到,他们村成标准模式的秧歌队锣鼓队,像专业演出队的打扮,原来,旅游旺季,他们都要参加晚上演出的。
“一季下来,我们每家收入,至少一万以上,两季加起来,房子多的家庭,也得有三四万可以挣的。”
说到这里,村支书无不自豪。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044/24254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