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绷得太紧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维桑瑞拉·坦格利安(高h NP 吸奶 ntr 乱伦)、静海旖旎(校园高H)、小梨花(校园h1V1)、招蜂引蝶、【星际abo】洛希极限(H)、武动乾坤之淫符林动、【崩铁乙女】总合集、记忆之场、
所有的进化都是以牺牲某些功能为代价的,冬子面对着这熟悉的环境,回想着与c姨的合作意向,总有一种压力。
他在心底里,有一种害怕,把自己绷得太紧。
这个害怕,来源于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生,都在努力挣钱的路上。按当时他的条件,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精力,挣了尽可能多的钱。但是,结局呢?是前面拼命挣钱,后面花钱买命。最后,钱没了,命也没了。
自从燕子老家乡村的第一批鸭子出来时,冬子就有这种感觉。冬子开着车,每天往乡下跑,都是大清早去的,燕子收购完鸭子,已经到早上七八点钟了。在老家拿点早饭在车上吃,开着车子的冬子,都是被燕子把食物送到嘴边咬一口、喝一口。
虽然基本操作有小樊与小蒋帮忙,但采购与加工调料,一定是自己进行的,还有,羊肉串,这个传统的手艺是不能丢的。自己的营业执照,自己的招牌,都是老陈烧烤。更何况,那里面,有冬子最珍贵的情怀。上午如此忙乱,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又是出摊前准备,一直到出摊,冬子在烧烤炉前忙活,烟熏火燎的,忙得直不起腰来。
体力上的劳累,对于年轻人来说,倒没有什么,更重要的是,精力上的牵扯,以至于,你没时间思考另外的事情。
这天中午,冬子接到c姨的电话,汇报了市场考察的情况后,听到燕子在外面询问的声音,她还有串羊肉,而冬子却在床上。冬子睡不着了,他仿佛看到一个轮回。
当年,也是这样,父亲两头忙,母亲始终没有闲,这种生活,好像差点什么。我努力至今,难道还是摆脱不了这种劳碌的命运?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劳动的意义认识不清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倦怠感。冬子想,原来自己只卖烧烤时,日子过得还算轻松。当后来,加入了卤菜后,日子就被挤满。如果最后要加上建材,那自己该是怎样的忙法呢?
燕子倒是很兴奋,因为眼前这迅速的财富增长,让她看到一种可能性,就是暴富。对于一个历来贫困的人来说,巨大财富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
但冬子,对财富的理解却没有那么急迫。一个人的人生观,其实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定型了。定型的原则是:差什么,补什么。用外国专家的学术话来说:人的一生,都在完成自己的童年。
而冬子自己的童年与少年,并没有缺钱,所以,对钱的理解,大概相当于:它是服务于生活的。如果生活中的钱足够了,就大概行了。如果要付出超额的精力,挣那不必要的另外的增量钱财,而且要失去许多其它的乐趣,冬子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
按今天这个利润速度,每个月至少可以保持十万以上的进账,那一年,收入一百多万,这个水平,已经超出了冬子的想象了,这比他第一次见到的罗哥等老板们,都要好。更何况,自己拆迁后,有门面有住房,燕子家人搬过来住,完全有余。
燕子对生活的要求,几乎全部可以达到了。这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让冬子有一种可以歇口气的想法。
只是,c姨对自己有恩,自己通过帮她跑业务,来报答她,这是应该的。本来,自己少做些卤菜,把时间腾出来,帮帮忙,就是占去冬子大量的时间了。
但是,目前的形势却容不得松劲。村里放养鸭子,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当一个产业链出来后,它就具备了独立进化的威力,让你不得不跟着它旋转。
“燕子,你收得太慢了,你每天来,就说明天收我家的,明天就收,结果,我都等了四五天了,多吃些饲料倒没啥,关键是我的新鸭子出来了,它们要场地呢,两头照顾,我顾不过来呢。”
“幺婶呢,你咋养了这么多呢?密度大了要生病,如果传染给其它家的,那可不得了。”燕子问到。
“我姐姐家也帮我代养了几百只呢,她就在隔壁村,你认识的,不可能不收吧,反正都是一个品种,养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你鉴定了的,没问题的。”
乡亲要出货,那燕子这边,就必须做到应收尽收,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太多了。
太多了,就意味着要加大加工量与销售量。燕子虽然在乡里喊了暂停,让大家不要向外村发展,只按一户最多五百只一批的速度供货,但是,村民们看到有钱挣,悄悄联合钻杆的亲戚养这,你怎么好拒绝呢?毕竟,质量没问题。
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需求价格曲线的相互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但是,燕子有两个底线,却无法突破。第一,她承诺的收购价,要比镇上的高出一块钱,这个不能坏。第二,她不能不敞开收购,不能让乡亲养的鸭子,无处可卖,让他们亏本。
是什么扭曲了这个市场规律呢?是乡村亲情。所以,一旦感情因素进入生意环节,事情就变得非常麻烦。c姨说了一句真理: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
看着燕子如此的忙碌,有时边串羊肉时,也在打盹,冬子心痛不已,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母亲。
他不太理解,为什么燕子要坚持如此拼命,动力何在呢?
其实,这正是因为两人出身不同所产生的理念差异。对于燕子的经历来说,对贫穷的恐惧,导致了她对钱的敏感。挣钱本身,就成了她的一种追求。
有人说,希望与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驱动。对于冬子来说,挣钱,其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当想象中未来的美好生活可以实现时,这种驱动力就会逐渐减弱。
但燕子,却有双轮驱动,除了希望,还有恐惧。对贫困的恐惧,导致她对赚钱,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动力。
当年,父母也是这样的,为了给学习并不出色的冬子挣一份家业,为了让他今后的生活保持着这种,不至于匮乏的境地,父母拼命挣钱,其实也是出于一种对冬子未来的恐惧。可惜,这种努力,结果,他们并没有预见到。
冬子想劝阻燕子,不要重蹈覆辙,但话又不能直说。
“燕子,我觉得你太累了,我们挣的钱也不少了,何必要扩大规模呢?我觉得,帮帮c姨的忙可以,拿利润,就没必要了吧?”
“冬哥,不累的,如果你累了,你就只管调料的事。烧烤现场,也可以让小蒋去,大不了加工资就行。如果人手不够,我们可以招人。你配好了调料,就出去看市场,搞推销。人家c姨说了的,生意必须按生意规矩做,你不是不想帮她吧?”
冬子好像真被驳得无话可说。
但是,摆在眼前的麻烦,是销售。不是说这个卤鸭子的销售不好,而是,一个摊位,肯定卖不了一百只鸭子,毕竟,周边消费能力及人群有限。
日常消费,比如饮食行业,或者是日杂副食商店,按附近居民人口及流动人口比例,是可以算出营业规模来的。如果有竞争者分流这个比例,市场还要小些。
要扩大市场,就必须在另外的地方新摆摊位。新摆摊位,那就得有所放弃。
比如,你营业的利润,得让人清楚,你烧烤的方式,恐怕就无法自己来操作。这一切,都是冬子不好接受的。
更何况,如果为了装修建材的事,放弃对食品行业的专注,冬子也有些不太情愿。
究竟作何选择,以前他都是听燕子的意见。但目前的燕子,好像是铁了心的,要做大做强。
广东佛山的小袁曾经说过,当你预感到有事时,好事不一定发生,但坏事一定会来。
一天中午,燕子看火时,估计迷糊了,把一个卤桶碰倒了,幸亏是向她身体的另一边倒下的,没有产生烫伤,但那巨大的声音,还是让冬子从床上弹了起来。
当察看燕子身体没事后,冬子长吐了一口气。“燕子,这样不行,万一烫伤了,那可咋整?”
燕子却没事一样:“万一烫伤了,你就不娶我了呗?”
“不是那个意思”冬子急了:“因小失大,我们少做点,轻松点,何必拿命拼呢?”
“莫急啊,冬哥,这只是偶尔失误,我以后注意点就行。你安心去睡吧,我收拾一下,这有什么呢?”
冬子哪里睡得着。他建议:是该请帮手了,光靠小蒋与小樊,支撑不了每天一百只鸭子的销售量。
冬子知道,要燕子减少鸭子的销售与进货量,是做不到的。至少,暂时做不到。乡亲们的新鸭子,已经在路上,大势所趋,停不下来。
燕子答应考虑一下,毕竟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
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这不仅包括卫生条件,还包括品味保证。当然更重要的是,工序流程及配方保密问题。在销售上,也有一个利润率的保密问题。毕竟,一个经历过全过程的熟练员工,对它的利润大概是估算得出来的。老板的利润出来了,那员工对自己的工资待遇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这种员工,需要一定的忠诚度,还需要能干。
要找到这种人,是比较困难的。小樊与小蒋,这种关系的人,很难得找。但是对于人性来说,燕子也只对小樊有把握,对小蒋,却说不一定。
所以,她只能暂时答应,先看看再说。
而这种疲劳与繁忙的场面,让冬子有些害怕。尤其是想到燕子打翻卤桶的镜头,冬子就觉得此时比较紧迫。
在一天送卤菜到爹爹家时,冬子那心思重重的样子,被爹爹看出来了。今天是家家的生日,本来是很高兴的。
爹爹把冬子叫到自己的卧室,让冬子坐下,轻声地问到:“冬子啊,最近生意还好吧?”
“好,没问题,供不应求呢,钱也挣得多。”
“不一定吧?你恐怕遇到问题了,我看得出来,愿不愿意跟我说一下呢?”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冬子把自己面前的焦虑说了出来。
爹爹听了,笑到:“你这是成长的烦恼,莫急。冬子,你面临着选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不对?”
“对,如果想把每件事做好,我精力不够。但是,哪件事,又能够放弃呢?”
“那你得转思路了。像你说的,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赚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赚钱本身的意义,是服务于生活的。这个态度,我很赞成。但是,燕子这种对赚钱的渴望,你也要理解,因为,钱本身是个好东西,只在于你用它做什么。”
爹爹说到,有人认为钱是罪恶的,有人认为钱是高尚的。其实,都错了。在于挣钱与用钱的人,只有人,才有伦理属性。钱多了,可以用来做更大的事,聚拢更多的人,这是事业的基础。
“我要问你,如果有一件你最想干的事业,你有了条件,可以干了,你想干什么呢?”
冬子也有了一些哲学基础了,所以他问到:“你说的事业,指的是什么?”
先确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再进行分析,这是逻辑的严密性。爹爹明显感觉到冬子的进步,再一次鼓励到:“咱们冬子有思想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只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
爹爹总是以谦虚开头,但说出来很有用的道理。
“你认为,最让自己骄傲的事,做成了,就是事业。你认为,对社会最有意义的事,做成了,也是事业。总之,给别人留下点什么,能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这就是事业。”
当爹爹把定义下了后,冬子瞬间就明白爹爹的一生了。他作为一个武大的高材生,甘愿在容城这个地方,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教书育人,其实,只是想给这个地方,留下一些读书的种子,一些道德的风范,他做到了。
冬子承认:“其实做建材,这方面,意义也仅仅是赚钱。因为我熟悉它,它又来了市场机会,所以,能够赚钱。但是,如果光考虑赚钱的话,我做卤菜和烧烤,也同样是赚,所以,如果要舍弃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做食品。”
爹爹笑到:“你的选择,我不作评价。但是,当你有余力时,做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不浪费光阴,我就为你骄傲了。”
对于冬子来说,能让爹爹骄傲,这本身就是他的一项事业。因为,爹爹是一个谦虚的人。
给家家祝寿,本来燕子也想同去的,但是,家里离不了。那么多的食材要加工照看,他们只能走一个人。冬子吃过饭,就赶快回家,他想替一下劳累了半天的燕子。
燕子在冬子的劝说下睡觉了。冬子一个人坐在火边,听着桶内咕咚咕咚的声音,仿佛回到了某个过去的时光,母亲一人串着羊肉的情境。
往事,一切的往事袭来。冬子想到,父亲创立的招牌,自己如果保持下去,那就是对往事的纪念。那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价值,那也是作为儿子,对父母心血的报答。
他想起了在西安的日子,在武汉的日子,在重庆的日子。自己这几年外出闯荡,受到赞美最多的,其实是自己的烧烤。自己作为建材推销员,作为店铺设计师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唯有这烧烤,无法被人替代,那是父亲一生的心血。这卤菜也无法被替代,那是老大师一生钻石的结晶。
当年,在西安,那个退休老师所说,饮食文化,超越所有文化,具备有最基础最直接的意义,是一个文明最生动的代表。而孙总他们,那一堆所谓高端的文化人,也一再声明,食物,影响着人类生存,影响着历史进程,影响着人类文明。
当看到老大师及其徒弟们,他们虽然已经功成名就,虽然已经财务自由,虽然他们完全不用干活,但对美食的探索,却如此痴迷,为了什么?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中国人最相互的宗教。冬子想起了工商所那们帮忙办执照的所长,他曾经说过,父亲创立的品牌,几乎算是个老字号时,冬子也曾经感动过。当时他听到时,只是觉得这所长因为回忆,动了感情。今天想来,还真有点意义。
想起过去的老字号,掌柜与老板换了无数茬,却把字号保留了下来。让最多人受益,让流传的时间更长,这就是事业。
所以,冬子此时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了。专心做食品,卖烧烤与卤菜,把它们做出品牌效应来,这才是他不可替代的带来,至少,在小小的容城,是这样的。
容城,本身没有什么特产。它产生的东西,周边县市也不缺少。以至于,到了武汉,小简的婚礼,自己都拿不准要送什么,只好送了自己的卤菜来。
对啊,让容城人出去后,有特产可送,这不正是一个大事业吗?这个事业,让每个人享受到口腹之欲,那不是最大众化的影响吗?如果它能够成为一个老字号,那不正是时间长河里的价值吗?
但是,任何老字号,光靠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是完全行不通的。一是无法扩大规模,二是无法产生可复制的标准化程序与体系。在工业社会,光靠艺术创作那样的个体模式的东西,根本占领不了市场。
工业化体系生产,却难倒了冬子,他对这不太熟悉。
于是,他给彭总打了个电话。
“冬哥,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如果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品牌公司,那得有专业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复杂而难以管理,按你今天的市场规模,恐怕支撑不了。”
“什么意思呢?”
“要建立规模,得有成本。你的利润总额根本不够这个成本开销的。比如成立一个正规的公司,从生产部门来说,你得有采购的,有工序监督的,有质量控制的,有加工流程的,有包装及检验的。从销售部门来讲,你得有核算制度、激励制度、纪律制度等。在后台,你得有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等。”
“我开始搞小点不行吗?不需要专人搞吧?”
“好,就算你一人身兼几职,但那也得一人懂得几行才行啊?比如你冬哥,一人可以身兼设计、推销、司机等三项工作,那是因为,这三项你都懂,况且工作量不大,时间中可以调配。但我所说的那些专业,一人身兼几职,要懂得几个行当,是很难找到的。况且,一旦你独立运行起来,麻烦很多,你作为老板,协调各类麻烦,会占据你大量的精力。你到时,就只是一个管理协调者,你根本没机会进入厨师这个专业。意思是,你把配方拿出来,自己来操作调料,变得不可能。”
这句话说到死穴了。如果配方泄密,那一切商业都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那别人也办公司,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行是行,但你必须要做到让利分流。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不可能掌握全部产业链,要分工出去。比如养殖的,你就不需要亲自掌握了。别人公司养好了,直接供货过来,你只管他的数量质量与价格,不要跟一个农户一个农户地打交道,所以,你要让农户们成立自己的养殖公司,你只跟公司打交道。还有销售。当你的产品出来了,你只负责交给销售部门货,他们卖得好坏,是他们的事,你只负责结算就行。按有保密配方公司的行业规律,你只抓往生产的关键环节,就行。我好像听做豆腐的人说过,最关键的一步,是老师傅亲自把关的,那一步叫什么,我忘了。”
“点卤”冬子答到。
“对,你只负责点卤。”
“彭总,我对你这,还没什么信心。毕竟,我一直是个打工的,没什么管理大企业的经验。更何况,我目前的经济实力也不够,人才也不够。假如,我只是把今天的规模稍微扩大一点,让自己的生活,稍微轻松一点,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道理一样,养殖端的外包与销售端的外包,如果全包不行,半包总可以吧?”
他在心底里,有一种害怕,把自己绷得太紧。
这个害怕,来源于自己的父亲。父亲一生,都在努力挣钱的路上。按当时他的条件,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精力,挣了尽可能多的钱。但是,结局呢?是前面拼命挣钱,后面花钱买命。最后,钱没了,命也没了。
自从燕子老家乡村的第一批鸭子出来时,冬子就有这种感觉。冬子开着车,每天往乡下跑,都是大清早去的,燕子收购完鸭子,已经到早上七八点钟了。在老家拿点早饭在车上吃,开着车子的冬子,都是被燕子把食物送到嘴边咬一口、喝一口。
虽然基本操作有小樊与小蒋帮忙,但采购与加工调料,一定是自己进行的,还有,羊肉串,这个传统的手艺是不能丢的。自己的营业执照,自己的招牌,都是老陈烧烤。更何况,那里面,有冬子最珍贵的情怀。上午如此忙乱,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下午又是出摊前准备,一直到出摊,冬子在烧烤炉前忙活,烟熏火燎的,忙得直不起腰来。
体力上的劳累,对于年轻人来说,倒没有什么,更重要的是,精力上的牵扯,以至于,你没时间思考另外的事情。
这天中午,冬子接到c姨的电话,汇报了市场考察的情况后,听到燕子在外面询问的声音,她还有串羊肉,而冬子却在床上。冬子睡不着了,他仿佛看到一个轮回。
当年,也是这样,父亲两头忙,母亲始终没有闲,这种生活,好像差点什么。我努力至今,难道还是摆脱不了这种劳碌的命运?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劳动的意义认识不清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倦怠感。冬子想,原来自己只卖烧烤时,日子过得还算轻松。当后来,加入了卤菜后,日子就被挤满。如果最后要加上建材,那自己该是怎样的忙法呢?
燕子倒是很兴奋,因为眼前这迅速的财富增长,让她看到一种可能性,就是暴富。对于一个历来贫困的人来说,巨大财富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
但冬子,对财富的理解却没有那么急迫。一个人的人生观,其实在他的少年时期,就已经定型了。定型的原则是:差什么,补什么。用外国专家的学术话来说:人的一生,都在完成自己的童年。
而冬子自己的童年与少年,并没有缺钱,所以,对钱的理解,大概相当于:它是服务于生活的。如果生活中的钱足够了,就大概行了。如果要付出超额的精力,挣那不必要的另外的增量钱财,而且要失去许多其它的乐趣,冬子是很难下这个决心的。
按今天这个利润速度,每个月至少可以保持十万以上的进账,那一年,收入一百多万,这个水平,已经超出了冬子的想象了,这比他第一次见到的罗哥等老板们,都要好。更何况,自己拆迁后,有门面有住房,燕子家人搬过来住,完全有余。
燕子对生活的要求,几乎全部可以达到了。这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让冬子有一种可以歇口气的想法。
只是,c姨对自己有恩,自己通过帮她跑业务,来报答她,这是应该的。本来,自己少做些卤菜,把时间腾出来,帮帮忙,就是占去冬子大量的时间了。
但是,目前的形势却容不得松劲。村里放养鸭子,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闭环,当一个产业链出来后,它就具备了独立进化的威力,让你不得不跟着它旋转。
“燕子,你收得太慢了,你每天来,就说明天收我家的,明天就收,结果,我都等了四五天了,多吃些饲料倒没啥,关键是我的新鸭子出来了,它们要场地呢,两头照顾,我顾不过来呢。”
“幺婶呢,你咋养了这么多呢?密度大了要生病,如果传染给其它家的,那可不得了。”燕子问到。
“我姐姐家也帮我代养了几百只呢,她就在隔壁村,你认识的,不可能不收吧,反正都是一个品种,养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你鉴定了的,没问题的。”
乡亲要出货,那燕子这边,就必须做到应收尽收,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太多了。
太多了,就意味着要加大加工量与销售量。燕子虽然在乡里喊了暂停,让大家不要向外村发展,只按一户最多五百只一批的速度供货,但是,村民们看到有钱挣,悄悄联合钻杆的亲戚养这,你怎么好拒绝呢?毕竟,质量没问题。
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需求价格曲线的相互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但是,燕子有两个底线,却无法突破。第一,她承诺的收购价,要比镇上的高出一块钱,这个不能坏。第二,她不能不敞开收购,不能让乡亲养的鸭子,无处可卖,让他们亏本。
是什么扭曲了这个市场规律呢?是乡村亲情。所以,一旦感情因素进入生意环节,事情就变得非常麻烦。c姨说了一句真理: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
看着燕子如此的忙碌,有时边串羊肉时,也在打盹,冬子心痛不已,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母亲。
他不太理解,为什么燕子要坚持如此拼命,动力何在呢?
其实,这正是因为两人出身不同所产生的理念差异。对于燕子的经历来说,对贫穷的恐惧,导致了她对钱的敏感。挣钱本身,就成了她的一种追求。
有人说,希望与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驱动。对于冬子来说,挣钱,其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当想象中未来的美好生活可以实现时,这种驱动力就会逐渐减弱。
但燕子,却有双轮驱动,除了希望,还有恐惧。对贫困的恐惧,导致她对赚钱,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动力。
当年,父母也是这样的,为了给学习并不出色的冬子挣一份家业,为了让他今后的生活保持着这种,不至于匮乏的境地,父母拼命挣钱,其实也是出于一种对冬子未来的恐惧。可惜,这种努力,结果,他们并没有预见到。
冬子想劝阻燕子,不要重蹈覆辙,但话又不能直说。
“燕子,我觉得你太累了,我们挣的钱也不少了,何必要扩大规模呢?我觉得,帮帮c姨的忙可以,拿利润,就没必要了吧?”
“冬哥,不累的,如果你累了,你就只管调料的事。烧烤现场,也可以让小蒋去,大不了加工资就行。如果人手不够,我们可以招人。你配好了调料,就出去看市场,搞推销。人家c姨说了的,生意必须按生意规矩做,你不是不想帮她吧?”
冬子好像真被驳得无话可说。
但是,摆在眼前的麻烦,是销售。不是说这个卤鸭子的销售不好,而是,一个摊位,肯定卖不了一百只鸭子,毕竟,周边消费能力及人群有限。
日常消费,比如饮食行业,或者是日杂副食商店,按附近居民人口及流动人口比例,是可以算出营业规模来的。如果有竞争者分流这个比例,市场还要小些。
要扩大市场,就必须在另外的地方新摆摊位。新摆摊位,那就得有所放弃。
比如,你营业的利润,得让人清楚,你烧烤的方式,恐怕就无法自己来操作。这一切,都是冬子不好接受的。
更何况,如果为了装修建材的事,放弃对食品行业的专注,冬子也有些不太情愿。
究竟作何选择,以前他都是听燕子的意见。但目前的燕子,好像是铁了心的,要做大做强。
广东佛山的小袁曾经说过,当你预感到有事时,好事不一定发生,但坏事一定会来。
一天中午,燕子看火时,估计迷糊了,把一个卤桶碰倒了,幸亏是向她身体的另一边倒下的,没有产生烫伤,但那巨大的声音,还是让冬子从床上弹了起来。
当察看燕子身体没事后,冬子长吐了一口气。“燕子,这样不行,万一烫伤了,那可咋整?”
燕子却没事一样:“万一烫伤了,你就不娶我了呗?”
“不是那个意思”冬子急了:“因小失大,我们少做点,轻松点,何必拿命拼呢?”
“莫急啊,冬哥,这只是偶尔失误,我以后注意点就行。你安心去睡吧,我收拾一下,这有什么呢?”
冬子哪里睡得着。他建议:是该请帮手了,光靠小蒋与小樊,支撑不了每天一百只鸭子的销售量。
冬子知道,要燕子减少鸭子的销售与进货量,是做不到的。至少,暂时做不到。乡亲们的新鸭子,已经在路上,大势所趋,停不下来。
燕子答应考虑一下,毕竟这个问题,还比较复杂。
首先是质量控制问题,这不仅包括卫生条件,还包括品味保证。当然更重要的是,工序流程及配方保密问题。在销售上,也有一个利润率的保密问题。毕竟,一个经历过全过程的熟练员工,对它的利润大概是估算得出来的。老板的利润出来了,那员工对自己的工资待遇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这种员工,需要一定的忠诚度,还需要能干。
要找到这种人,是比较困难的。小樊与小蒋,这种关系的人,很难得找。但是对于人性来说,燕子也只对小樊有把握,对小蒋,却说不一定。
所以,她只能暂时答应,先看看再说。
而这种疲劳与繁忙的场面,让冬子有些害怕。尤其是想到燕子打翻卤桶的镜头,冬子就觉得此时比较紧迫。
在一天送卤菜到爹爹家时,冬子那心思重重的样子,被爹爹看出来了。今天是家家的生日,本来是很高兴的。
爹爹把冬子叫到自己的卧室,让冬子坐下,轻声地问到:“冬子啊,最近生意还好吧?”
“好,没问题,供不应求呢,钱也挣得多。”
“不一定吧?你恐怕遇到问题了,我看得出来,愿不愿意跟我说一下呢?”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冬子把自己面前的焦虑说了出来。
爹爹听了,笑到:“你这是成长的烦恼,莫急。冬子,你面临着选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不对?”
“对,如果想把每件事做好,我精力不够。但是,哪件事,又能够放弃呢?”
“那你得转思路了。像你说的,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赚钱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赚钱本身的意义,是服务于生活的。这个态度,我很赞成。但是,燕子这种对赚钱的渴望,你也要理解,因为,钱本身是个好东西,只在于你用它做什么。”
爹爹说到,有人认为钱是罪恶的,有人认为钱是高尚的。其实,都错了。在于挣钱与用钱的人,只有人,才有伦理属性。钱多了,可以用来做更大的事,聚拢更多的人,这是事业的基础。
“我要问你,如果有一件你最想干的事业,你有了条件,可以干了,你想干什么呢?”
冬子也有了一些哲学基础了,所以他问到:“你说的事业,指的是什么?”
先确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再进行分析,这是逻辑的严密性。爹爹明显感觉到冬子的进步,再一次鼓励到:“咱们冬子有思想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只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
爹爹总是以谦虚开头,但说出来很有用的道理。
“你认为,最让自己骄傲的事,做成了,就是事业。你认为,对社会最有意义的事,做成了,也是事业。总之,给别人留下点什么,能够让自己觉得,此生没有虚度,这就是事业。”
当爹爹把定义下了后,冬子瞬间就明白爹爹的一生了。他作为一个武大的高材生,甘愿在容城这个地方,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教书育人,其实,只是想给这个地方,留下一些读书的种子,一些道德的风范,他做到了。
冬子承认:“其实做建材,这方面,意义也仅仅是赚钱。因为我熟悉它,它又来了市场机会,所以,能够赚钱。但是,如果光考虑赚钱的话,我做卤菜和烧烤,也同样是赚,所以,如果要舍弃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做食品。”
爹爹笑到:“你的选择,我不作评价。但是,当你有余力时,做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不浪费光阴,我就为你骄傲了。”
对于冬子来说,能让爹爹骄傲,这本身就是他的一项事业。因为,爹爹是一个谦虚的人。
给家家祝寿,本来燕子也想同去的,但是,家里离不了。那么多的食材要加工照看,他们只能走一个人。冬子吃过饭,就赶快回家,他想替一下劳累了半天的燕子。
燕子在冬子的劝说下睡觉了。冬子一个人坐在火边,听着桶内咕咚咕咚的声音,仿佛回到了某个过去的时光,母亲一人串着羊肉的情境。
往事,一切的往事袭来。冬子想到,父亲创立的招牌,自己如果保持下去,那就是对往事的纪念。那是一种值得传承的价值,那也是作为儿子,对父母心血的报答。
他想起了在西安的日子,在武汉的日子,在重庆的日子。自己这几年外出闯荡,受到赞美最多的,其实是自己的烧烤。自己作为建材推销员,作为店铺设计师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唯有这烧烤,无法被人替代,那是父亲一生的心血。这卤菜也无法被替代,那是老大师一生钻石的结晶。
当年,在西安,那个退休老师所说,饮食文化,超越所有文化,具备有最基础最直接的意义,是一个文明最生动的代表。而孙总他们,那一堆所谓高端的文化人,也一再声明,食物,影响着人类生存,影响着历史进程,影响着人类文明。
当看到老大师及其徒弟们,他们虽然已经功成名就,虽然已经财务自由,虽然他们完全不用干活,但对美食的探索,却如此痴迷,为了什么?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中国人最相互的宗教。冬子想起了工商所那们帮忙办执照的所长,他曾经说过,父亲创立的品牌,几乎算是个老字号时,冬子也曾经感动过。当时他听到时,只是觉得这所长因为回忆,动了感情。今天想来,还真有点意义。
想起过去的老字号,掌柜与老板换了无数茬,却把字号保留了下来。让最多人受益,让流传的时间更长,这就是事业。
所以,冬子此时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了。专心做食品,卖烧烤与卤菜,把它们做出品牌效应来,这才是他不可替代的带来,至少,在小小的容城,是这样的。
容城,本身没有什么特产。它产生的东西,周边县市也不缺少。以至于,到了武汉,小简的婚礼,自己都拿不准要送什么,只好送了自己的卤菜来。
对啊,让容城人出去后,有特产可送,这不正是一个大事业吗?这个事业,让每个人享受到口腹之欲,那不是最大众化的影响吗?如果它能够成为一个老字号,那不正是时间长河里的价值吗?
但是,任何老字号,光靠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是完全行不通的。一是无法扩大规模,二是无法产生可复制的标准化程序与体系。在工业社会,光靠艺术创作那样的个体模式的东西,根本占领不了市场。
工业化体系生产,却难倒了冬子,他对这不太熟悉。
于是,他给彭总打了个电话。
“冬哥,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如果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品牌公司,那得有专业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复杂而难以管理,按你今天的市场规模,恐怕支撑不了。”
“什么意思呢?”
“要建立规模,得有成本。你的利润总额根本不够这个成本开销的。比如成立一个正规的公司,从生产部门来说,你得有采购的,有工序监督的,有质量控制的,有加工流程的,有包装及检验的。从销售部门来讲,你得有核算制度、激励制度、纪律制度等。在后台,你得有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等。”
“我开始搞小点不行吗?不需要专人搞吧?”
“好,就算你一人身兼几职,但那也得一人懂得几行才行啊?比如你冬哥,一人可以身兼设计、推销、司机等三项工作,那是因为,这三项你都懂,况且工作量不大,时间中可以调配。但我所说的那些专业,一人身兼几职,要懂得几个行当,是很难找到的。况且,一旦你独立运行起来,麻烦很多,你作为老板,协调各类麻烦,会占据你大量的精力。你到时,就只是一个管理协调者,你根本没机会进入厨师这个专业。意思是,你把配方拿出来,自己来操作调料,变得不可能。”
这句话说到死穴了。如果配方泄密,那一切商业都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那别人也办公司,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行是行,但你必须要做到让利分流。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不可能掌握全部产业链,要分工出去。比如养殖的,你就不需要亲自掌握了。别人公司养好了,直接供货过来,你只管他的数量质量与价格,不要跟一个农户一个农户地打交道,所以,你要让农户们成立自己的养殖公司,你只跟公司打交道。还有销售。当你的产品出来了,你只负责交给销售部门货,他们卖得好坏,是他们的事,你只负责结算就行。按有保密配方公司的行业规律,你只抓往生产的关键环节,就行。我好像听做豆腐的人说过,最关键的一步,是老师傅亲自把关的,那一步叫什么,我忘了。”
“点卤”冬子答到。
“对,你只负责点卤。”
“彭总,我对你这,还没什么信心。毕竟,我一直是个打工的,没什么管理大企业的经验。更何况,我目前的经济实力也不够,人才也不够。假如,我只是把今天的规模稍微扩大一点,让自己的生活,稍微轻松一点,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道理一样,养殖端的外包与销售端的外包,如果全包不行,半包总可以吧?”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044/24258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