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轮替作战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米切尔鸣金收兵,方志盛也无心追击,第一次圣乔治海峡海战就此结束。
天亮后,双方都出动了航空兵,连双方的舰载航空兵也参加了战斗,只是圣乔治海峡南部海域起了大雾,而且天气变得对航空作战极为不利,所以空战打得并不激烈,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也只能无功而返。
这场海战,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损失了两艘战列舰,哪怕是最差的两艘,第32舰队也耗光了锐气。此后,直到中**队开始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第32舰队都没有做出过积极贡献,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远离战场的地方活动。
第31舰队独木难支,也就难以为所罗门群岛的守军提供有效支援。
十多天后,中国陆战队消灭了新乔治亚岛上的最后一股美军,占领了整座岛屿,开始为下一轮进攻做准备。
这个时候,顾祝同与田黛芳再次向鲁志刚提出,放弃不管紧要的岛屿,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可惜的是,两人的建议再次被驳回。
作战计划早就确定了下来,陆战队与陆军为进攻准备了足够多的兵力,如果临时放弃某些进攻目标,必然会打乱作战部署,对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没有半点帮助。比如,如果要在占领新乔治亚岛之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不是按照计划进军圣伊莎贝尔岛,那么就得在新乔治亚岛上修建足够多的野战机场与军营,也就需要动用大量的工程部队,投入足够多的工程物资。可惜的是,当时陆战队与陆军都没有做相关准备,而是打算在占领了圣伊莎贝尔岛之后,再搞基础建设。也就是说,在中国陆战队攻占了圣乔治压岛的时候,工程部队与工程物资还在大后方呢。
暂时停止进攻,显然不是理想选择。
按照计划,陆战队将在三月中旬攻打圣伊莎贝尔岛。
只是,这次担当主力的不是陆战队,而是陆军。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然后又陆军负责攻打岛屿腹地的美军,陆战队则在抢滩登陆之后撤回到腊包尔。
不是陆军想抢战功,而是必须这么做。
从攻打腊包尔开始,除了攻占莫尔兹比港的行动由陆军承担,其他三场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都由陆战队独自承担。
别忘了,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并不大。
虽然在大战期间,陆战队的规模急剧膨胀,但是可用兵力依然不多,主要就是陆战队并没有因为战争需要而降低训练标准。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战队的作战部队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也就是有八个陆战师与四个独立陆战旅。主要就是,陆战队征召的新兵,需要接受长达半年的培训,并且在各项测试均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服役,而在所有征召新兵中,只有大约六成能够通过最后的测试。相对而言,陆军的训练标准低得多,步兵的训练周期只有两个月,装甲兵为四个月。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陆战队的兵力严重不足。
虽然在某些特定战场上,陆战队表现出了远超陆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让陆军根本没办法比,但是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兵力消耗非常快,因此兵力比单兵素质更加重要。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下去。
随着在一九四一年征召的新兵服役,到一九四二年,特别是下半年,陆战队的兵力问题将得到缓解。
只是,在此之前,陆战队仍然难以独当一面。
从腊包尔到新乔治亚岛,陆战队已经打了三场恶战,八个陆战师轮番参战,伤亡与损失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部队连续作战,官兵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打得最积极的两个陆战师里,大部分官兵都在前线奋战了好几个月,有的甚至没有得到过临时休整,斗志有点低落。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这就是,圣伊莎贝尔岛的防御强度,在所罗门群岛中仅次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当时岛上至少有三个美军师,总兵力在六万以上,此外还能及时得到瓜达尔卡纳尔岛驻军的支持与援助。
显然,仅用陆战队去攻打圣伊莎贝尔岛,肯定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鲁志刚就提到,陆战队只负责攻打美军防守薄弱的岛屿,如果遇到美军重点防御的道路,则由陆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陆战队只负责开辟登陆场与后勤保障。
当然,陆军也乐于承担作战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打到这个时候,除了攻占莫尔兹比港,陆军就没有参加过战斗,而攻打莫尔兹比港的行动又没有任何挑战性,美军在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前就已崩溃,地面战斗打得并不激烈。
再说了,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将领的地位高于陆战队将领,名义上是战区司令部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海军将领。如果陆军在战场上没有出色的表现,就算打赢了,陆军也是脸上无光。
看得更开一些的话,就能发现,陆军也急于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立功。
主要就是,大陆战场上的局面,比陆军最出预料的好得多,俄军的抵抗并不顽强,而且进攻的推进速度远快于预期。要知道,最初的时候,中国陆军认为要到一九四二年夏季才能占领远东地区,并且向西伯利亚推进,而实际上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就基本上占领了远东地区,在中亚开辟了第二战场,而在远东作战的部队则向西伯利亚推进,整个进攻步骤比预期的快了半年左右。
一切顺利的话,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德军团就将在里海东岸会师。
到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压力将大大降低,主要任务就是扫荡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这条铁路把中国出产的物资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参与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作战行动。
按照吴铁生判断,即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中国陆军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也不会超过六百万,把留在后方的镇守部队算上,总共也就在一千万左右。如果需要协助德军攻打红俄的欧洲地区,那么兵力总投入也就在一千二百万左右。
问题是,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一千万,而且还在以每月一百五十万的速度增长。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将接近两千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就算参与所有战场的作战行动,甚至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再加上开辟第三条战线,也用不了这么多部队。
显然,陆军必须找到使用这些部队的战场。
除了大陆战场,以及向欧洲派遣远征军,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唯一需要大量兵力的也就只有西南太平洋战场了。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陆军就提出了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按照陆军的说法,如果能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占所罗门群岛,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时,就有能力攻打澳大利亚,而且陆军可以为此提供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作战部队。
为了让这个计划得到支持,陆军还拉上了空军。
当时,空军表示可以为攻打澳大利亚提供二千四百架战略轰炸机与四千架战术飞机,前提是后勤保障必须到位。
事实上,问题就在这里。
即便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也造不出足够多的运输船只,也就无法确保向前线运送足够多的作战物资。根据中国海军估计,到年底的时候,每月最多只能向前线运送五百万吨各类物资,而陆军投入二百万地面部队、加上空军的数千架作战飞机,即便不考虑海军自身的消耗,每月也需要七百万到八百万吨物资。
显然,即便顺利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也无法在一九四二年底攻打澳大利亚。
乐观估计,要到一九四三年中期,中国的海运能力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也才有攻打澳大利亚的基础。
说白了,攻打澳大利亚,关键不是投入多少兵力,而是如何向前线运送物资。
虽然陆军提出的,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被搁置了起来,但是在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中,陆军依然有表现机会。
三月十七日,攻打圣伊莎贝尔岛的作战行动开始。
有趣的是,打到这个时候,美军依然没有调整防御战术,依然没有在海滩上死守,而是主动放弃了海滩阵地。
只用了三天,陆战队就占领与扩大了滩头阵地。
当然,陆战队没有在陆军部队上岛之后就撤走,而是继续留在海滩阵地上,为陆军作战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并且帮助陆军向内陆战场运送作战物资,也参与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作战行动。
登陆一周之后,陆战队开始撤退。
此时,滩头阵地已经得到巩固,而且上岛的陆军作战部队达到三个师,还有两个师正在赶来。
攻占圣伊莎贝尔岛,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
天亮后,双方都出动了航空兵,连双方的舰载航空兵也参加了战斗,只是圣乔治海峡南部海域起了大雾,而且天气变得对航空作战极为不利,所以空战打得并不激烈,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机也只能无功而返。
这场海战,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损失了两艘战列舰,哪怕是最差的两艘,第32舰队也耗光了锐气。此后,直到中**队开始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第32舰队都没有做出过积极贡献,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远离战场的地方活动。
第31舰队独木难支,也就难以为所罗门群岛的守军提供有效支援。
十多天后,中国陆战队消灭了新乔治亚岛上的最后一股美军,占领了整座岛屿,开始为下一轮进攻做准备。
这个时候,顾祝同与田黛芳再次向鲁志刚提出,放弃不管紧要的岛屿,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可惜的是,两人的建议再次被驳回。
作战计划早就确定了下来,陆战队与陆军为进攻准备了足够多的兵力,如果临时放弃某些进攻目标,必然会打乱作战部署,对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没有半点帮助。比如,如果要在占领新乔治亚岛之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不是按照计划进军圣伊莎贝尔岛,那么就得在新乔治亚岛上修建足够多的野战机场与军营,也就需要动用大量的工程部队,投入足够多的工程物资。可惜的是,当时陆战队与陆军都没有做相关准备,而是打算在占领了圣伊莎贝尔岛之后,再搞基础建设。也就是说,在中国陆战队攻占了圣乔治压岛的时候,工程部队与工程物资还在大后方呢。
暂时停止进攻,显然不是理想选择。
按照计划,陆战队将在三月中旬攻打圣伊莎贝尔岛。
只是,这次担当主力的不是陆战队,而是陆军。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然后又陆军负责攻打岛屿腹地的美军,陆战队则在抢滩登陆之后撤回到腊包尔。
不是陆军想抢战功,而是必须这么做。
从攻打腊包尔开始,除了攻占莫尔兹比港的行动由陆军承担,其他三场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都由陆战队独自承担。
别忘了,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并不大。
虽然在大战期间,陆战队的规模急剧膨胀,但是可用兵力依然不多,主要就是陆战队并没有因为战争需要而降低训练标准。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战队的作战部队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也就是有八个陆战师与四个独立陆战旅。主要就是,陆战队征召的新兵,需要接受长达半年的培训,并且在各项测试均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服役,而在所有征召新兵中,只有大约六成能够通过最后的测试。相对而言,陆军的训练标准低得多,步兵的训练周期只有两个月,装甲兵为四个月。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陆战队的兵力严重不足。
虽然在某些特定战场上,陆战队表现出了远超陆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让陆军根本没办法比,但是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兵力消耗非常快,因此兵力比单兵素质更加重要。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下去。
随着在一九四一年征召的新兵服役,到一九四二年,特别是下半年,陆战队的兵力问题将得到缓解。
只是,在此之前,陆战队仍然难以独当一面。
从腊包尔到新乔治亚岛,陆战队已经打了三场恶战,八个陆战师轮番参战,伤亡与损失都非常大。更重要的是,部队连续作战,官兵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打得最积极的两个陆战师里,大部分官兵都在前线奋战了好几个月,有的甚至没有得到过临时休整,斗志有点低落。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这就是,圣伊莎贝尔岛的防御强度,在所罗门群岛中仅次于瓜达尔卡纳尔岛,当时岛上至少有三个美军师,总兵力在六万以上,此外还能及时得到瓜达尔卡纳尔岛驻军的支持与援助。
显然,仅用陆战队去攻打圣伊莎贝尔岛,肯定是件非常吃力的事情。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鲁志刚就提到,陆战队只负责攻打美军防守薄弱的岛屿,如果遇到美军重点防御的道路,则由陆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陆战队只负责开辟登陆场与后勤保障。
当然,陆军也乐于承担作战任务。
原因也很简单,打到这个时候,除了攻占莫尔兹比港,陆军就没有参加过战斗,而攻打莫尔兹比港的行动又没有任何挑战性,美军在前期炮火准备结束之前就已崩溃,地面战斗打得并不激烈。
再说了,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陆军将领的地位高于陆战队将领,名义上是战区司令部的二号人物,仅次于海军将领。如果陆军在战场上没有出色的表现,就算打赢了,陆军也是脸上无光。
看得更开一些的话,就能发现,陆军也急于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立功。
主要就是,大陆战场上的局面,比陆军最出预料的好得多,俄军的抵抗并不顽强,而且进攻的推进速度远快于预期。要知道,最初的时候,中国陆军认为要到一九四二年夏季才能占领远东地区,并且向西伯利亚推进,而实际上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就基本上占领了远东地区,在中亚开辟了第二战场,而在远东作战的部队则向西伯利亚推进,整个进攻步骤比预期的快了半年左右。
一切顺利的话,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德军团就将在里海东岸会师。
到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压力将大大降低,主要任务就是扫荡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控制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这条铁路把中国出产的物资送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参与德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作战行动。
按照吴铁生判断,即便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中国陆军用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也不会超过六百万,把留在后方的镇守部队算上,总共也就在一千万左右。如果需要协助德军攻打红俄的欧洲地区,那么兵力总投入也就在一千二百万左右。
问题是,到一九四一年底,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突破了一千万,而且还在以每月一百五十万的速度增长。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二年夏季,中国陆军的总兵力将接近两千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就算参与所有战场的作战行动,甚至向欧洲派遣远征军,再加上开辟第三条战线,也用不了这么多部队。
显然,陆军必须找到使用这些部队的战场。
除了大陆战场,以及向欧洲派遣远征军,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外,唯一需要大量兵力的也就只有西南太平洋战场了。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陆军就提出了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按照陆军的说法,如果能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占所罗门群岛,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季时,就有能力攻打澳大利亚,而且陆军可以为此提供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作战部队。
为了让这个计划得到支持,陆军还拉上了空军。
当时,空军表示可以为攻打澳大利亚提供二千四百架战略轰炸机与四千架战术飞机,前提是后勤保障必须到位。
事实上,问题就在这里。
即便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也造不出足够多的运输船只,也就无法确保向前线运送足够多的作战物资。根据中国海军估计,到年底的时候,每月最多只能向前线运送五百万吨各类物资,而陆军投入二百万地面部队、加上空军的数千架作战飞机,即便不考虑海军自身的消耗,每月也需要七百万到八百万吨物资。
显然,即便顺利攻占了所罗门群岛,也无法在一九四二年底攻打澳大利亚。
乐观估计,要到一九四三年中期,中国的海运能力才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也才有攻打澳大利亚的基础。
说白了,攻打澳大利亚,关键不是投入多少兵力,而是如何向前线运送物资。
虽然陆军提出的,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被搁置了起来,但是在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中,陆军依然有表现机会。
三月十七日,攻打圣伊莎贝尔岛的作战行动开始。
有趣的是,打到这个时候,美军依然没有调整防御战术,依然没有在海滩上死守,而是主动放弃了海滩阵地。
只用了三天,陆战队就占领与扩大了滩头阵地。
当然,陆战队没有在陆军部队上岛之后就撤走,而是继续留在海滩阵地上,为陆军作战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并且帮助陆军向内陆战场运送作战物资,也参与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作战行动。
登陆一周之后,陆战队开始撤退。
此时,滩头阵地已经得到巩固,而且上岛的陆军作战部队达到三个师,还有两个师正在赶来。
攻占圣伊莎贝尔岛,需要的仅仅是时间。
……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179/24590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