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帝国风云 > 第260章 动力之源

第260章 动力之源

推荐阅读: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蹂纸浆(1v1校园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

    可以说,斯普鲁恩斯的判断非常准确。
    顾祝同在回到腊包尔之后,跟鲁志刚见过一面,商讨了西南太平洋的战局,两人都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速度。
    正是如此,鲁志刚才决定在九月中旬攻打新喀里多尼亚。
    也就是说,舰队最迟得在九月初夺取制海权,然后转为对地打击,在登陆之前完成十天左右的火力准备。
    当然,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不仅仅是舰队的事情。
    鲁志刚已经做出承诺,在舰队夺取制海权的时候,他将向所罗门群岛至少部署一千架作战半径在一千五百公里以上的轰炸机,以及五百架作战半径相当的远程战斗机,承担大部分轰炸任务,舰队的主要任务是封锁新喀里多尼亚。
    当时,鲁志刚没有夸海口。
    在第一种重型轰炸机顺利量产之后,西飞再接再厉,一边对其进行改进,比如换上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一边着手设计新式轰炸机。此外,受到中德轰炸机贸易刺激,其他几家飞机制造厂也加入了轰炸机的研制行列。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项关键技术,即涡轮增压航空发动机。
    大战爆发后不久,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厂家就通过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的技术,掌握了机械增压发动机的生产工艺,并且对增压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涡轮增压领域没有太大的技术优势。这也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之前。涡轮增压技术主要用在大型发动机上,而这些发动机主要配备于大型飞机。此外,涡轮增压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的增重抵消了提升的功率,使其在战术飞机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事实上,整个大战期间,就没有几种战术飞机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
    说得简单一些。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势在高空,即在大气稀薄的情况下,涡轮增压才能发挥出足够明显的作用。在军用飞机领域,只有重型轰炸机需要在高空飞行,大部分战术飞机的活动高度都在五千米以下,因此机械增压发动机就足够了,根本没有必要配备涡轮增压发动机。
    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以战术航空兵为主,根本不重视战略航空兵。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发动机厂商没有发展涡轮增压技术的动力,而且也得不到军方的支持。
    受此影响,中国的发动机厂商在此领域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直到大战爆发,中国空军开始重视战略航空兵,中国的发动机生产厂商才开始在涡轮增压技术上发力。
    得益于重型轰炸机的巨额订单,几家主要的发动机厂商都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航空动力工程师中,有很大一批曾经去过美国深造。而且不少都在美国有过工作经历。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在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拥有最强的技术优势。
    原因很简单,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是一名杜黑的忠实信徒,而且从来不甘心居于人下。
    大战爆发前,阿诺德就多次提出效仿英德。组建独立空军。
    只是。阿诺德的主张根本没有得到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所有美国人都在检讨,即为战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之后,美国得到了些什么。由此。美国在战后刮起了孤立浪潮。在军备上,绝大部分美国人都相信。只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发展其他性质的军事力量,连美国陆军都遭到大幅度削弱。
    在这种背景下,显然不可能诞生独立空军。
    只是,阿诺德没有就此却步。
    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陆军航空兵一直注重进攻,特别是在进入三零年代之后,随着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美国陆军航空兵率先投资研制重型轰炸机,而且一直以轰炸机部队为主要作战力量。
    可以说,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略航空兵。
    虽然这也导致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战术领域严重不足,其在大战前研制与装备的战斗机在性能上都比不上欧洲国家的战斗机,但是效果也极为显著,即在美国参战后,能够非常迅速的派遣战略航空兵参战,并且成为了反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力量,还向英国皇家空军提供了大力援助。
    得益于此,美国的航空动力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也正是如此,在中美关系还算友好的时候,大批中国工程师到美国留学、或者是以委派的方式去美国深造。
    后来,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回到了国内,继续从事航空动力方面的工作。
    一九四零年底,南昌发动机厂率先研制出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只是一台样机,但是立即得到空军重视。两个月后,南昌发动机厂就获得了空军的资助,开始完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到一九四一年底,南昌发动机厂研制出了二千千瓦级涡轮增压发动机。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二年,西飞才用第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改进了重型轰炸机,并且开始在新式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新式重型轰炸机。
    这个时候,中国空军也提出了新式轰炸机所需达到的基本性能。
    这就是,其最大载弹量不得低于六吨,在载四吨炸弹的情况下能够满油起飞,常规载荷下的最大航程不得低于四千公里,最大载弹量时的作战半径不得低于一千五百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不得低于每小时五百五十公里,最大载弹量时的最大飞行高度不得低于七千米,最大飞行高度不得低于九千五百米,至少需要配备六挺口径在十二点七毫米以上的自卫机枪,机组人员不得超过十一人。
    可以说,这是非常高的性能指标。
    最后,西飞设计的第二代重型轰炸机并没有完全达到空军提出的性能要求,但是也让空军感到满意。
    当然,一种新的航空动力设备,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重型轰炸机。
    在动力系统有了保证之后,研制性能优越的双发中型轰炸机也不是什么问题,而且中型轰炸机的用途并不比重型轰炸机少。比如,性能优良的中型轰炸机可以执行战术任务,还能够改造成像海上巡逻机、夜间战斗机、远程大型截击机这样的作战平台,其使用范围超过了重型轰炸机。
    事实上,中国空军在大陆战场上,最需要的是双发中型轰炸机。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底,贵阳飞机制造厂就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型轰炸机,而且在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性能要求,并且在一九四二年初就获得了空军的订单。
    当时,这种被命名为“胡兀鹫”的中型轰炸机是众多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战机中,最先量产的一种。
    除了轰炸机,涡轮增压发动机还能应用在一些特殊机型上。
    比如,重型防空截击机。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空军没有装备远程战斗机,而且也没有想过要装备远程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中国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大战爆发后,中国空军才发现,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为打击半径在八百公里以上的轰炸机护航。
    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这个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轰炸机的损失率非常惊人。为了降低轰炸机的损失率,空军只能缩小轰炸范围,并且尽可能的靠前修建或者获取机场。由此,又导致工程施工与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要知道,日本紧邻中国本土,问题都这么严重,那今后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问题将更加严重。
    为此,在一九四零年底,空军就向各大飞机制造厂发出了重型战斗机的标书。
    可惜的是,没有合适的发动机,研制重型战斗机的难度非常大,而且就算能够制造出重型战斗机,在性能上也不够理想。比如,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重型战斗机,就因为配备的发动机功率不足,最大飞行速度只有每小时四百五十公里左右,在遭遇了像“零”战这样的战斗机时,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虽然到了一九四二年初,空军的护航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好几种单发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达到了八百公里以上,由成飞在“海鹰”基础上研制的“雄鹰”在成功减重之后,作战半径更是超过了一千公里。但是重型战斗机并没失去表演舞台,只是由远程护航转变为了夜间拦截与夜间护航。
    这样一来,重型战斗机仍然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对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特别是在一九四二年之后,双发重型战斗机主要集中在夜间活动,其主要职能就是在夜间拦截敌人的轰炸机,或者是在夜间为己方的轰炸机护航,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夜间战斗机。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179/24593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