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
推荐阅读:快穿历劫:主神大人天天宠、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驀然回首、御兽仙族、临时夫妻(nph)、魇运、学神同桌他总装穷、论女a与哨向的兼容性(nph)、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
虽然有秦四郎领头,但经过昨夜一事,还是有不少胆小的船客另择船只出行,当然,大部分世家子都留下来了,稷下学宫开讲前,能与秦四郎套套近乎,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毕竟秦四郎得邀帖一事,早已传遍天下。
登了船,众人居住的舱房仍是照旧,不过张琅和周薇的屋子是彻底空了,船主还连夜命人将门窗封死,又挪了两扇帷屏遮掩,但众人行走间,都会刻意避开这两间舱房。
未到午时,在渭南停泊**的三桅朱漆大舸终于重新上路,一路东行,驶向齐郡。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雪纷飞临齐郡(上)
船舟疾行,白浪翻滚,经潼关转入黄河水道后,船只航行的速度比起渭水河上时,增快了许多。
此时的甲板上,不似早先那般笙歌袅袅,欢声阵阵了,只有一些真心赏景的船客,三三两两倚着船舷,时而高天阔论,时而轻声闲谈。
人虽少,崔莞也不愿搅和其中,她依然与先前一样,独自一人在船尾,静静欣赏两岸飞掠而过的,与渭水截然不同的一马平川。
这条九曲长河,自远古起便蜿蜒盘旋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汹涌咆哮,奔流不息。放眼两岸,是一片遥望无边,延绵天际的壮阔平原。
目之所及,任凭是谁,心神都难以不觉震撼,那东郡名士成公绥,也曾挥毫泼墨,写出“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的磅礴诗词。
足以见得,这两岸的风光,是多么壮丽,多么的动人心魄。
不知不觉中,崔莞看痴了。
直至一阵刻意重重踏下的脚步声走近身后,她方慢慢回神。
“小,小郎。”
随着一道熟悉的清脆嗓音响起,崔莞转过身,对上了一张浮满忐忑的清秀小脸,正是吴汐。
她秀眉蹙了一下,轻轻颔首,道:“吴氏小姑子。”
这声音疏离清冷,可这声称呼却让吴汐心中稍稍一松,她抬头瞟了一眼崔莞,又慌忙垂下,用力捏了捏手中的木匣,犹豫片刻,还是将木匣捧在手中,直直上前,咬牙说道:“吴氏阿汐,多谢小郎相助,匣中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小郎莫要推辞。”
崔莞不由一怔,目光扫过几乎探到眼下的手,只见一双藕臂虽将伸得笔直,可捧在手心上的木匣却在微微颤动,自双臂垂落的碧色长袖也如风中嫩柳,轻轻摆动。
这个吴汐……
崔莞眸色微深,一动不动的盯着下颌几欲顶到胸口的吴汐。
此时以相助之名送上谢礼,乍看下并无任何不妥,反而还显得吴汐这个士族女郎知恩图报,颇有礼节。可唯有她与吴汐心知肚明,这是一桩交易。
吴汐以钱财,收买她对送信一事守口如瓶,即便将来有朝一日事情败露,也不得供出吴汐的存在。
到底吴氏一族仍要在雍城世代生活下去,此事虽小,可若真宣扬开来,碍于颜面,周氏也不会让吴氏好过了。
崔莞唇角微不可查一翘,看来,这个吴汐,倒不似前些时日那么愚笨了。
良久,待那抖动得愈来愈厉害的手臂即将垂落之际,崔莞才慢慢伸出手,接过了那个略沉的木匣。
感受手中一空,吴汐早已酸软的手立即无力地垂下,可她心中却是一喜,抬头对崔莞盈盈一福,哽声道:“多谢小郎。”这声谢,含满真心实意。
昨夜,若说秦四郎与崔莞辗转无眠,吴汐却是备受煎熬,自周薇出事起,她就没有过片刻安宁,一颗心时而悬在嗓下,时而沉入谷底,生怕传信一事被崔莞公之于众。
即便歇在客店中,她也是战战兢兢,但凡一点声响,立即如惊弓之鸟,胆颤心惊。
直至天色大亮,前去打探消息的侍婢来禀,说是秦四郎君仍是登了那艘朱漆大舸,吴汐也就顾不得害怕,匆匆跟上了船,又备妥礼,悄悄来寻崔莞。
“不扰小郎观景,阿汐先行告退。”许是解去了心结,吴汐的脸色好看了许多,她勾起一丝浅笑,行礼离去。
这番举止,对于崔莞来说,已经是十分的尊重了。毕竟在外人眼中,她不过是依附秦四郎的庶民,而吴氏虽不显赫,却也是名副其实的世家。
直到吴汐的身影消失在过道拐角,崔莞才收回目光,淡淡看着份量颇为压手的木匣,抬手一勾,解去扣在木匣上的铜片,打开后,一片华光四射而出。
木匣中装有大半匣金银珠宝,从银裸子到金叶子,从珠花上拆下的莹润珠子到多彩的宝石,一眼扫去,林林总总,莫约有十数件。
换做寻常人,只怕早已抱着木匣垂涎不已,可对于上一世在膏粱锦绣中焚身而逝的崔莞而言,这些事物,只能勉强入眼。不过,她还是合起木匣,慎重的收入袖中。
毕竟齐郡离临淄不远了,若无意外,她将会留在临淄很长一段时间,到了那时,衣食住行均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她不愿再依靠秦四郎照拂。
尤其是今日隐隐察觉到他的心思后,就更加不能了。
身怀重金,崔莞也没有了方才的心平气和,她干脆转身返回舱房。
合紧门窗,又细细查看了一遍,崔莞才放下心,取出袖中木匣,又把搁置在矮柜中的包袱拎出,连着木匣一同小心的放在榻上。
她打开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里面除了衣袍琐碎外,便是一本本线装简书,从大到小,从新到旧,从薄到厚,各式各样,便是连封面的颜色均不同。
这就是她在渭南码头附近逛了一圈的收获,并非是和楼管事所说的果腹炊饼,而是六、七本书册。
大晋朝儒风盛行,即便钱财不足供不起读书郎的庶民百姓,也为家中能有一卷藏书而倍感自豪,当然,若是哪一日生计维持不住,将书取来出售,亦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崔莞便是恰好遇上了一户家境尚可却急需银钱的人家,在门前摆着二三十本藏书售卖,她从中挑选出的这七本,就足足花去了二十片金叶子。
如此一来,当初秦四郎给予钱物霎时便去了一小半。
不过,她并未心疼。
崔莞慢慢拾起一本略微残破的书册,也不知传世多久,土黄色的封页已有些泛白,但仍能清晰看出上面工整的写着“六韬”二字。
《六韬》《尚书》《左传》……这些,都是目前她最需要习读的啊,而且这七本书中,甚至还有半本残页的《素书》!
要是可以将这七本书册通读熟意,铭记于心,即便在稷下学宫内无法一鸣惊人,却也足够引起那人的注意了罢?到时候,若能借此顺利拜入那人门下,那么,她就有了初步安身立命的资本。
想着,崔莞心中抑制不住激荡,看向那几本书册的目光也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第一百二十章 初雪纷飞临齐郡(下)
此后将近两个月的行途中,崔莞几乎闭门不出,沉心静气,细细习读,唯有碰上再三思索仍不解之处,方踏出门,寻秦四郎虚心求教。
秦四郎虽诧异崔莞怎会突然如此笃学不倦,却也仔细为她解惑,甚至差楼管事送去他随身携带的藏书。
不过,却被崔莞婉拒了。
她的时间不多,广涉其中倒不如专精其一。
这些时日,崔莞翻看最多的,是那半本《素书》。
上一世,她虽不曾,也无资格靠近稷下学宫,然而正是这一次开讲,早已弃红尘,隐山野的那人却兀自出现在学宫中,出现在世人眼前,并对一世家子发出了问难。
一时间,天下哗然,并使得原本那位出身薄微,不见经传的世家子一跃,跨入了声名远扬的名士之流。
当时,云瑶故去,崔莞刚自百花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春风楼名噪一时的花魁,从那一个个自命不凡的世家公子的长嗟短叹中,便是她不入心,也将此事记了个十之**。
据说,那名一步登天的世家子,靠的便是那册黄石公所著的《素书》。
想到此处,崔莞不由垂眸看了一眼手中陈旧残破,仿佛稍稍一碰便要四下散开的书页,目光微沉。
《素书》不似儒家经典那般广为流传,知者甚少,识者更是少之又少,她便是无意中发现这半本又破又旧,毫不起眼的书册,才动了购书的心思,至于另外几本,不过是顺势挑选所需,用来掩下她真正的意图,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可惜,这本奇书许是主人保管不当的缘故,缺少了一半,崔莞心中略憾,不过对她来说,虽只有半册,但也足够造势了。
收敛心思,崔莞松了松酸麻的腰肢,继续小心翼翼地翻看手中书册。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行程中,秋去冬来,薄衫换暖裘,当呼啸的北风裹着初雪纷纷扬扬洒落大地时,齐郡,终于到了。
大晋朝疆域辽阔,定都建康,这座当世最为富庶繁华的都城,是每一个晋人心中向往的桃园地,除此外,便是传承千年士族所居的齐郡与稷下学宫所处的临淄。
故而船行入齐鲁之地后,每靠近齐郡一分,船上的世家公子的面容上的欢愉便深一分,饶是秦四郎这般温雅淡然的君子,神情间亦止不住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艘三桅朱漆大舸显然是常常往返于齐郡雍城,船主心中亦是清楚在这士族与庶民划分愈加森严的齐郡,何可为何不可为,他命掌舵的船员将朱漆大舸慢慢靠往一处齐郡城外,颇为幽静的码头。
这个码头,属士族世家出行所用,一般庶民百姓根本难以靠近,此时码头上正候着一行人,正是比秦四郎早一步先行到齐郡打点安置的秦氏家仆。
待崔莞离船登岸,脚踏实地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夹杂这冰晶雪粒的寒风好似利刃一般划在脸上,令人阵阵生疼。她不由将身上的对襟长袄又裹紧了一些,后背微伛,恨不得整个人缩成一团才好。
即便曾在建康久居三年,她仍是畏惧这种严寒的天气。
蓦的,一股暖意萦绕着淡淡的馨香,覆上了崔莞不住发颤的身子,她一惊,抬头对上了一张清俊的脸孔,“你……”
秦四郎好似看不见崔莞面上的惊愕,他甚至未与崔莞相视,而是垂着眸,修长的手指在她几乎全缩入长袄的颈子前来回穿梭,不消片刻,便将解下的裘披系在了那纤弱得仿佛被风一吹便要飞天的身子上。
他的神情虽平淡,举止虽沉稳,可原本两片白皙双颊不知是被寒风吹拂还是其他缘由,泛着一层瑰丽的红晕。
“齐郡比起洛阳,到底还是寒凉了一些,待入城再重新购裳罢。”秦四郎淡淡言道,他与崔莞乃至楼管事等人身上的厚裳,均是临冬前途径洛阳所购,到齐郡,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御寒了。
这与平日一般温和动听的声音,惊醒了崔莞,也惊醒僵在一旁的楼管事,他未细究心中的震惊,一把扯开身上的披风,急急上前将仍带余温的披风罩住已经转身朝前走的秦四郎。
“楼叔。”秦四郎蹙了蹙眉,有些无奈的看了眼忙着系带的楼管事,“我衣着甚是厚实,无碍的。”
楼管事头也不抬,“郎君体弱,可比不得旁人皮糙肉厚,若是不小心冻着了,可怎么是好?”
他的声音有些大,即便耳旁寒风呼呼,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四周的目光纷纷朝崔莞望来。
崔莞无奈的暗叹一声,解下身上暖洋洋的裘披,拢挂在手臂上,一步一步追上前,将裘披交到楼管事手中,声音清冽的道:“阿莞多谢四郎君,不过着了此裘,阿莞心中惶惶,反倒更觉得寒冷难耐,还是算了罢。”
说罢她往后退了两步,咬牙挺直了微伛身子,心中暗忖:反正再走几步便能坐上车了。
楼管事眼中又是一愕,他根本料不到崔莞会如此硬气,下意识的,他捏了捏手中的裘披抬眼看向僵在原地的郎君。
秦四郎慢慢抿紧冰凉的双唇,崔莞的拒绝,令他心中划过一丝极为细微的失落和沉闷,几乎是赌气一般,他一言不发,忽地大步朝停在前方不远的马车走去。
楼管事怔了一怔,也急急忙忙紧随其后,而崔莞苦笑一声,跺了跺有些发僵的脚,慢慢跟上。
天寒地冻,牛车难行,来迎接秦四郎的家仆便备了一辆马车两辆驴车,秦四郎一辆,楼管事与两名护卫一辆,余下的一辆则坐着随行而来的家仆,独剩崔莞,无处栖身。
崔莞打定主意,大不了步行出了码头再寻驴车凭租,可刚欲转身,那辆马车便缓缓的停在了她身旁。
“上来罢。”
依然是温润柔和的声音,听不出一丝恼怒的情绪。
崔莞顿了一下,抬眼遥望了一下远处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城池轮廓,最终还是慢慢爬上了马车。
随着厚重的车帘落下,隔绝了外头的风雪,一股暖意透心而入,令崔莞舒适的几乎要吟出声来。
她刚坐稳,马车晃动一下,缓缓朝齐郡城中驶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世今生难再同(上) 为初亭大爷加更
宽敞的车厢内,铺着一层厚厚的毾鄧,角落里摆着一尊三足炉,炉中的银炭烧得正红,秦四郎已解去身上的披风,端坐在一张小几后,手中捧着一册书简,目光却淡淡盯着正襟危坐的崔莞。
他从未对女子献过殷勤,唯独这一次,还被崔莞当众拒得干干净净,即便秦四郎生性淡泊,当下也生出了一丝羞恼,可目及崔莞抹在寒风中萧瑟的身影,他又止不住软了心,唤她上车。
秦四郎脑海中思绪纷沓,游移的目光瞥过崔莞冻得有些发紫的唇瓣,不由轻轻一凝,一只修长的手便不知不觉的探出,拎起了先前一直热在炉上白瓷竹纹壶。
登了船,众人居住的舱房仍是照旧,不过张琅和周薇的屋子是彻底空了,船主还连夜命人将门窗封死,又挪了两扇帷屏遮掩,但众人行走间,都会刻意避开这两间舱房。
未到午时,在渭南停泊**的三桅朱漆大舸终于重新上路,一路东行,驶向齐郡。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雪纷飞临齐郡(上)
船舟疾行,白浪翻滚,经潼关转入黄河水道后,船只航行的速度比起渭水河上时,增快了许多。
此时的甲板上,不似早先那般笙歌袅袅,欢声阵阵了,只有一些真心赏景的船客,三三两两倚着船舷,时而高天阔论,时而轻声闲谈。
人虽少,崔莞也不愿搅和其中,她依然与先前一样,独自一人在船尾,静静欣赏两岸飞掠而过的,与渭水截然不同的一马平川。
这条九曲长河,自远古起便蜿蜒盘旋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汹涌咆哮,奔流不息。放眼两岸,是一片遥望无边,延绵天际的壮阔平原。
目之所及,任凭是谁,心神都难以不觉震撼,那东郡名士成公绥,也曾挥毫泼墨,写出“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的磅礴诗词。
足以见得,这两岸的风光,是多么壮丽,多么的动人心魄。
不知不觉中,崔莞看痴了。
直至一阵刻意重重踏下的脚步声走近身后,她方慢慢回神。
“小,小郎。”
随着一道熟悉的清脆嗓音响起,崔莞转过身,对上了一张浮满忐忑的清秀小脸,正是吴汐。
她秀眉蹙了一下,轻轻颔首,道:“吴氏小姑子。”
这声音疏离清冷,可这声称呼却让吴汐心中稍稍一松,她抬头瞟了一眼崔莞,又慌忙垂下,用力捏了捏手中的木匣,犹豫片刻,还是将木匣捧在手中,直直上前,咬牙说道:“吴氏阿汐,多谢小郎相助,匣中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小郎莫要推辞。”
崔莞不由一怔,目光扫过几乎探到眼下的手,只见一双藕臂虽将伸得笔直,可捧在手心上的木匣却在微微颤动,自双臂垂落的碧色长袖也如风中嫩柳,轻轻摆动。
这个吴汐……
崔莞眸色微深,一动不动的盯着下颌几欲顶到胸口的吴汐。
此时以相助之名送上谢礼,乍看下并无任何不妥,反而还显得吴汐这个士族女郎知恩图报,颇有礼节。可唯有她与吴汐心知肚明,这是一桩交易。
吴汐以钱财,收买她对送信一事守口如瓶,即便将来有朝一日事情败露,也不得供出吴汐的存在。
到底吴氏一族仍要在雍城世代生活下去,此事虽小,可若真宣扬开来,碍于颜面,周氏也不会让吴氏好过了。
崔莞唇角微不可查一翘,看来,这个吴汐,倒不似前些时日那么愚笨了。
良久,待那抖动得愈来愈厉害的手臂即将垂落之际,崔莞才慢慢伸出手,接过了那个略沉的木匣。
感受手中一空,吴汐早已酸软的手立即无力地垂下,可她心中却是一喜,抬头对崔莞盈盈一福,哽声道:“多谢小郎。”这声谢,含满真心实意。
昨夜,若说秦四郎与崔莞辗转无眠,吴汐却是备受煎熬,自周薇出事起,她就没有过片刻安宁,一颗心时而悬在嗓下,时而沉入谷底,生怕传信一事被崔莞公之于众。
即便歇在客店中,她也是战战兢兢,但凡一点声响,立即如惊弓之鸟,胆颤心惊。
直至天色大亮,前去打探消息的侍婢来禀,说是秦四郎君仍是登了那艘朱漆大舸,吴汐也就顾不得害怕,匆匆跟上了船,又备妥礼,悄悄来寻崔莞。
“不扰小郎观景,阿汐先行告退。”许是解去了心结,吴汐的脸色好看了许多,她勾起一丝浅笑,行礼离去。
这番举止,对于崔莞来说,已经是十分的尊重了。毕竟在外人眼中,她不过是依附秦四郎的庶民,而吴氏虽不显赫,却也是名副其实的世家。
直到吴汐的身影消失在过道拐角,崔莞才收回目光,淡淡看着份量颇为压手的木匣,抬手一勾,解去扣在木匣上的铜片,打开后,一片华光四射而出。
木匣中装有大半匣金银珠宝,从银裸子到金叶子,从珠花上拆下的莹润珠子到多彩的宝石,一眼扫去,林林总总,莫约有十数件。
换做寻常人,只怕早已抱着木匣垂涎不已,可对于上一世在膏粱锦绣中焚身而逝的崔莞而言,这些事物,只能勉强入眼。不过,她还是合起木匣,慎重的收入袖中。
毕竟齐郡离临淄不远了,若无意外,她将会留在临淄很长一段时间,到了那时,衣食住行均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她不愿再依靠秦四郎照拂。
尤其是今日隐隐察觉到他的心思后,就更加不能了。
身怀重金,崔莞也没有了方才的心平气和,她干脆转身返回舱房。
合紧门窗,又细细查看了一遍,崔莞才放下心,取出袖中木匣,又把搁置在矮柜中的包袱拎出,连着木匣一同小心的放在榻上。
她打开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袱,里面除了衣袍琐碎外,便是一本本线装简书,从大到小,从新到旧,从薄到厚,各式各样,便是连封面的颜色均不同。
这就是她在渭南码头附近逛了一圈的收获,并非是和楼管事所说的果腹炊饼,而是六、七本书册。
大晋朝儒风盛行,即便钱财不足供不起读书郎的庶民百姓,也为家中能有一卷藏书而倍感自豪,当然,若是哪一日生计维持不住,将书取来出售,亦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崔莞便是恰好遇上了一户家境尚可却急需银钱的人家,在门前摆着二三十本藏书售卖,她从中挑选出的这七本,就足足花去了二十片金叶子。
如此一来,当初秦四郎给予钱物霎时便去了一小半。
不过,她并未心疼。
崔莞慢慢拾起一本略微残破的书册,也不知传世多久,土黄色的封页已有些泛白,但仍能清晰看出上面工整的写着“六韬”二字。
《六韬》《尚书》《左传》……这些,都是目前她最需要习读的啊,而且这七本书中,甚至还有半本残页的《素书》!
要是可以将这七本书册通读熟意,铭记于心,即便在稷下学宫内无法一鸣惊人,却也足够引起那人的注意了罢?到时候,若能借此顺利拜入那人门下,那么,她就有了初步安身立命的资本。
想着,崔莞心中抑制不住激荡,看向那几本书册的目光也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第一百二十章 初雪纷飞临齐郡(下)
此后将近两个月的行途中,崔莞几乎闭门不出,沉心静气,细细习读,唯有碰上再三思索仍不解之处,方踏出门,寻秦四郎虚心求教。
秦四郎虽诧异崔莞怎会突然如此笃学不倦,却也仔细为她解惑,甚至差楼管事送去他随身携带的藏书。
不过,却被崔莞婉拒了。
她的时间不多,广涉其中倒不如专精其一。
这些时日,崔莞翻看最多的,是那半本《素书》。
上一世,她虽不曾,也无资格靠近稷下学宫,然而正是这一次开讲,早已弃红尘,隐山野的那人却兀自出现在学宫中,出现在世人眼前,并对一世家子发出了问难。
一时间,天下哗然,并使得原本那位出身薄微,不见经传的世家子一跃,跨入了声名远扬的名士之流。
当时,云瑶故去,崔莞刚自百花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春风楼名噪一时的花魁,从那一个个自命不凡的世家公子的长嗟短叹中,便是她不入心,也将此事记了个十之**。
据说,那名一步登天的世家子,靠的便是那册黄石公所著的《素书》。
想到此处,崔莞不由垂眸看了一眼手中陈旧残破,仿佛稍稍一碰便要四下散开的书页,目光微沉。
《素书》不似儒家经典那般广为流传,知者甚少,识者更是少之又少,她便是无意中发现这半本又破又旧,毫不起眼的书册,才动了购书的心思,至于另外几本,不过是顺势挑选所需,用来掩下她真正的意图,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可惜,这本奇书许是主人保管不当的缘故,缺少了一半,崔莞心中略憾,不过对她来说,虽只有半册,但也足够造势了。
收敛心思,崔莞松了松酸麻的腰肢,继续小心翼翼地翻看手中书册。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行程中,秋去冬来,薄衫换暖裘,当呼啸的北风裹着初雪纷纷扬扬洒落大地时,齐郡,终于到了。
大晋朝疆域辽阔,定都建康,这座当世最为富庶繁华的都城,是每一个晋人心中向往的桃园地,除此外,便是传承千年士族所居的齐郡与稷下学宫所处的临淄。
故而船行入齐鲁之地后,每靠近齐郡一分,船上的世家公子的面容上的欢愉便深一分,饶是秦四郎这般温雅淡然的君子,神情间亦止不住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艘三桅朱漆大舸显然是常常往返于齐郡雍城,船主心中亦是清楚在这士族与庶民划分愈加森严的齐郡,何可为何不可为,他命掌舵的船员将朱漆大舸慢慢靠往一处齐郡城外,颇为幽静的码头。
这个码头,属士族世家出行所用,一般庶民百姓根本难以靠近,此时码头上正候着一行人,正是比秦四郎早一步先行到齐郡打点安置的秦氏家仆。
待崔莞离船登岸,脚踏实地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夹杂这冰晶雪粒的寒风好似利刃一般划在脸上,令人阵阵生疼。她不由将身上的对襟长袄又裹紧了一些,后背微伛,恨不得整个人缩成一团才好。
即便曾在建康久居三年,她仍是畏惧这种严寒的天气。
蓦的,一股暖意萦绕着淡淡的馨香,覆上了崔莞不住发颤的身子,她一惊,抬头对上了一张清俊的脸孔,“你……”
秦四郎好似看不见崔莞面上的惊愕,他甚至未与崔莞相视,而是垂着眸,修长的手指在她几乎全缩入长袄的颈子前来回穿梭,不消片刻,便将解下的裘披系在了那纤弱得仿佛被风一吹便要飞天的身子上。
他的神情虽平淡,举止虽沉稳,可原本两片白皙双颊不知是被寒风吹拂还是其他缘由,泛着一层瑰丽的红晕。
“齐郡比起洛阳,到底还是寒凉了一些,待入城再重新购裳罢。”秦四郎淡淡言道,他与崔莞乃至楼管事等人身上的厚裳,均是临冬前途径洛阳所购,到齐郡,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御寒了。
这与平日一般温和动听的声音,惊醒了崔莞,也惊醒僵在一旁的楼管事,他未细究心中的震惊,一把扯开身上的披风,急急上前将仍带余温的披风罩住已经转身朝前走的秦四郎。
“楼叔。”秦四郎蹙了蹙眉,有些无奈的看了眼忙着系带的楼管事,“我衣着甚是厚实,无碍的。”
楼管事头也不抬,“郎君体弱,可比不得旁人皮糙肉厚,若是不小心冻着了,可怎么是好?”
他的声音有些大,即便耳旁寒风呼呼,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四周的目光纷纷朝崔莞望来。
崔莞无奈的暗叹一声,解下身上暖洋洋的裘披,拢挂在手臂上,一步一步追上前,将裘披交到楼管事手中,声音清冽的道:“阿莞多谢四郎君,不过着了此裘,阿莞心中惶惶,反倒更觉得寒冷难耐,还是算了罢。”
说罢她往后退了两步,咬牙挺直了微伛身子,心中暗忖:反正再走几步便能坐上车了。
楼管事眼中又是一愕,他根本料不到崔莞会如此硬气,下意识的,他捏了捏手中的裘披抬眼看向僵在原地的郎君。
秦四郎慢慢抿紧冰凉的双唇,崔莞的拒绝,令他心中划过一丝极为细微的失落和沉闷,几乎是赌气一般,他一言不发,忽地大步朝停在前方不远的马车走去。
楼管事怔了一怔,也急急忙忙紧随其后,而崔莞苦笑一声,跺了跺有些发僵的脚,慢慢跟上。
天寒地冻,牛车难行,来迎接秦四郎的家仆便备了一辆马车两辆驴车,秦四郎一辆,楼管事与两名护卫一辆,余下的一辆则坐着随行而来的家仆,独剩崔莞,无处栖身。
崔莞打定主意,大不了步行出了码头再寻驴车凭租,可刚欲转身,那辆马车便缓缓的停在了她身旁。
“上来罢。”
依然是温润柔和的声音,听不出一丝恼怒的情绪。
崔莞顿了一下,抬眼遥望了一下远处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的城池轮廓,最终还是慢慢爬上了马车。
随着厚重的车帘落下,隔绝了外头的风雪,一股暖意透心而入,令崔莞舒适的几乎要吟出声来。
她刚坐稳,马车晃动一下,缓缓朝齐郡城中驶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前世今生难再同(上) 为初亭大爷加更
宽敞的车厢内,铺着一层厚厚的毾鄧,角落里摆着一尊三足炉,炉中的银炭烧得正红,秦四郎已解去身上的披风,端坐在一张小几后,手中捧着一册书简,目光却淡淡盯着正襟危坐的崔莞。
他从未对女子献过殷勤,唯独这一次,还被崔莞当众拒得干干净净,即便秦四郎生性淡泊,当下也生出了一丝羞恼,可目及崔莞抹在寒风中萧瑟的身影,他又止不住软了心,唤她上车。
秦四郎脑海中思绪纷沓,游移的目光瞥过崔莞冻得有些发紫的唇瓣,不由轻轻一凝,一只修长的手便不知不觉的探出,拎起了先前一直热在炉上白瓷竹纹壶。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272/24797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