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第88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所以还没到十五,街上便已经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提前热闹起来了。
按理说, 这样的日子, 也正好是圣天子与民同乐的时候。不过贺星回和皇帝这夫妻俩,谁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贺星回是对这些不甚感兴趣。她是当过社畜的人,当然知道,公司尾牙年会固然必须要出席,但大部分人其实更愿意直接放假, 与家人一起庆祝节日。只要年终奖和各种福利不因此减少, 有没有一场盛大的宴会并不重要。
再说这个时代的宴会,规模越大,就越难吃得顺心。譬如正旦朝宴,上桌的菜大部分都已经凉透了, 根本无法下筷。
所以贺星回每年都很敷衍,节前赐一些灯笼和灯谜, 节日当晚赐一碗宫里的菜, 就算是走完流程了。
皇帝对过节倒是很有兴趣, 但他也不想跟百官一起过, 那样还得端出皇帝的架子,哪里能尽兴?不如自己偷偷带着侍卫,溜到街上去玩。
不过今年,他没能溜出去玩。
因为虽然没有宴请百官,但宫里还是开了宴席。
这一回的宴会是后宫嫔妃们主持的,无需贺星回和皇帝操心,只给他们发了帖子,请他们务必到场。
如此郑重其事,引得皇帝好奇万分,“阿姊可知是怎么回事?”
贺星回好笑地摇头,“你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这话不算真,但也并不假。贺星回知道嫔妃们最近都在折腾一件事,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她也没有深问,反正只要不出格,都随她们去。
到了这天晚上,宫中亦是张灯结彩,处处明亮。贺星回和皇帝到了御花园,便见这里已经装饰一新,四周灯山环绕,亮得如同白昼一般。除此之外,还特意在灯山一侧搭了高台。
皇帝一见,便猜道,“莫非待会儿会有歌舞?”
因为皇帝本人喜欢钻研这些吃喝玩乐上的东西,宫中嫔妃们也各有所长,不过这种正儿八经的登台表演,倒是很少见。
不等他们做出更多的猜测,已经有人迎上来,请他们落座了。
两位正主一到,宴席便正式开始,提前备好的菜色流水一般地送了上来。
因为是家宴,规模不算太大,人也不是很多。后厨卡着时间准备,冬日的夜晚,送到案上的菜却还是热腾腾的,周围又有火炉环绕,察觉不出半分寒意。一顿饭吃下来,竟然让人冒出一身的汗。
特别是最后上的那碗汤,又香又醇,一口喝下去,从嗓子一直暖到胃里,热得身上的厚衣裳穿不住。
吃完了饭,才是今晚的重头戏。
嫔妃们起身前去准备,那舞台上敲锣打鼓地布置起来,直到人物亮了相,皇帝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是歌舞,是排了一出戏吗?这倒是算得上新奇。”
戏剧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东西,源头还在兰泽书院那些学生们写的话本上。这些故事流传的多了,就有人动念要将之搬演到舞台上,会比光是看话本有趣的多。
不过迄今为止,也只有两个改编过的本子,在京城的大酒楼里演过几场。皇帝倒是赶上了这份热闹,却没想到,这风气已经吹到宫里来了。
“皇上再细看一下这些扮演者?”贺星回道。
皇帝定睛一看,不由笑了起来,原来台上的扮演者,十之八-九都是后宫嫔妃们自己充任。
这倒也不算出格,因为她们本身就有歌舞的底子,身段也好,唱功也好,如今装扮齐整了在台上那么一亮相,反倒比皇帝之前看的那几场更好了。
等到剧情正式开始,皇帝才听出来,这唱的竟然不是一般的才子佳人,而是另一部十分有名的话本《女子从军记》。
这部话本可谓是开了无数先河,既是第一部 写女子的话本,又是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话本,同时又是刊登在第一份《女报》上的话本,人们猜测,它应该还是第一步女子撰写的话本,因而虽然题材略微冷门了一些,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个个都无比鲜活,各有各的特色,自从话本火起来之后,这些虚构的人物,也有了不少拥趸。《女报》也非常懂,时不时就搞个小活动,吊着读者们。如今整个故事还未完结,仍然在连载之中,却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
皇帝也是《女子从军记》的忠实拥趸。
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话本和人物,更是因为他知道《女报》是大女儿袁嘉的心血,而《女子从军记》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说是宫中嫔妃们集体创作出来的。其中不少人物设计和故事桥段,更是借用了现实,让皇帝非常熟悉。
没想到,她们连戏剧都拍出来了。
虽然是已经看过不止一次的故事,可是在舞台上看见,还是很有新鲜感。何况表演者的水平也都不低,优美动人的同时,也非常有代入感。贺星回和皇帝看得津津有味,一出戏全部看完,都不觉得疲惫。
“父皇,母后,感觉怎么样?”袁嘉不知什么时候凑到了两人跟前,询问的语气中有几分自得,又有几分忐忑。
贺星回转头去看她,或许是因为这半年里依旧在四处奔波的缘故,袁嘉的皮肤没有白回来,不过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像是晒黑,更像是一种健康的麦色,再加上行为举止颇为稳重,看起来像个成熟的大孩子了。
在她思量的时候,皇帝已经不吝赞美之词,将整场戏好生夸赞了一番。所以等袁嘉期待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贺星回便笑道,“很好。我觉得可以让宫外的人搬演,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也是这么想的。”袁嘉喜出望外,又问,“到时候可以让诸位母妃去指点一下吗?”
“这你该问她们。”贺星回道。
刚刚回到烨京的时候,她是严禁后宫嫔妃们随意出入的。但是现在连皇帝都能到处跑了,也没必要死死拘着嫔妃们,反正规矩她们都知道,这么多年也早就习惯了,不至于会犯错。
袁嘉得了准信,这才笑吟吟地退下了。
这时嫔妃们也撤了装扮,重新走回来,他们少不得又要敷衍一番,等众人都尽兴了,这才各自回宫。
贺星回难得兴奋,躺在床上也没有多少睡意。
如果说这个时代最让人不适应的,应该是食物和娱乐这两方面了。
食物方面,虽然贺星回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搜集各种调料,但像是玉米、土豆、红薯、辣椒、西红柿这些常见的食材和调料,都是从美洲大陆传入的,至今还没有踪影。这样的缺憾,估计要等大越自己的造船和航海水平提升之后,再设法弥补了。
而娱乐方面,手机电脑这种用电的智能设备就不说了。但是民间连小说的形式都还没有出现。
不过在这方面,贺星回很注意不去刻意影响,让它自由生长。
不过,在拥有了报纸这片合适的土壤之后,各种艺术形式果然都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虽然有的她喜欢,有的她不喜欢,但看到这样的局面,贺星回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开始注重享受和娱乐,这意味着百姓的生活确实变得越来越好,有了生存之外的其他需求。
不过越是这种时刻,就越是不能放松,眼睛更不能只看着京城,而忽视了看不见的地方,那些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百姓。
……
这个问题,户部尚书朱明显然比贺星回更关注。
元宵节的假期一结束,第一个小朝会上,他就将今年的耕种事宜提上了日程。
不过虽然满腹心事,但是走进紫宸殿后,也还是跟所有人一样愣了一下。
因为这里多出了一张长桌。长桌一头正对着殿门,一头正对着贺星回的御案,两侧则摆满了椅子。
大越还没有过这样的桌子,何况还是出现在紫宸殿里,众人面面相觑,心下有些猜测,但又有些拿不准,于是明智地保持沉默。
好在他们人一到齐,贺星回便也到了。她换下了早朝的朝服,穿着一件更轻便的常服,头发用玉冠束起,将整张脸都露出来,看着十分精神。
见众人分列于长桌两侧,她便笑道,“诸位爱卿日日在此议政,从头到尾都只能站着,着实辛苦,我便让人打了这么一张桌子,咱们坐下来说话。”
猜测成真了,重臣们心中还是有几分感动的。
侍奉皇家就是这样,不管是天不亮就爬起来上早朝,还是朝会上只能从头站到尾,这些都只是基本功而已。自古及今,一向如此,坐在上面的人只会想着如何增加仪式,以分别君臣的身份,只有贺星回会考虑他们辛不辛苦,甚至毫不吝惜于给出解决方案。
他们这么想着,郑重地谢了恩,这才拉开椅子坐下。
一坐下来,就感觉到了这桌子的好处。
坐着比站着舒服,这是不言自明的了。更重要的是,围坐在桌子两侧,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人的表情。
特别是中书省的几位重臣,他们列班的时候是站在最前面的,要看后面的人就只能回头,那动静就太大了,只有对方出列说话的时候,才能光明正大地回头。这就很不利于通过其他人的表情和面色,揣摩他们的心中所想。
而现在,每个人的反应都能一目了然的。
而且面前的桌子,也可以堆放一些文件,避免他们将各种奏折塞满衣袖。至于翻看书写,更是比站着要方便太多。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但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它的好处。以至于一时光顾着注意这长桌,连自己原本要说的话都忘记了。
直到贺星回开口,他们才将思绪收拢回来,开始处理正事。
别的事情都只是汇报一下,依例处理,只有户部尚书朱明提出了一个之前大家都没想到的问题。
去年,在推广了种子和新式种植方法之后,土地产量果然增加了三成还多。而贺星回非但没有多收税,反而下令以后的税收都按比例收取,至于缴纳的比例,目前定下是十取二。
以农业税来说,贺星回觉得有点高了,但是没办法,目前这仍然是大越最主要的税收来源,暂时还不能减。而且朝廷还在发展阶段,也确实很需要这些钱粮。
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收入超过农业税之后,就可以考虑逐渐降低农业税,以购买的方式代替征收,让百姓们家里有余粮,袋里有余钱。这样,他们拥有了购买力,也能反过来带动工商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但前提都是,生产资料要一直有所富裕。
简单来说,地里出产的东西要足够养活更多的人,这样才能产生剩余价值,用于发展工商业,同时也能将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身于工商业。
以去年的粮食产量来说,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朱明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土地肥力。
虽然在贺星回的指导下,百姓们已经在学着制作简单的氮肥和磷肥,但在没有形成产业链之前,产量低得可怜,并不足以覆盖所有的土地。虽然第一年产量惊人,但是土地没有足够的肥力,之后的产量还是会逐渐减少。
以前,应对这种消耗土地肥力的情况,百姓们采取的方式是轮种。即是每年只耕种一部分田地,剩下的抛荒,任由杂草生长,恢复肥力。
但这显然是很浪费的。
去年,因为是头一年推广新的种植方法,还带着一点试验的性质,所以户部虽然大力推广,不过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全国种植,因为总有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很多人家为了应付官府,只划出一两块地来种新的粮种。
因此,这个轮种的方法,也没有对整体产生多大的影响。
现在有了去年的产量做保证,百姓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了。等全国的土地都种上了新粮种,用上了新方法,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了。
贺星回想了想,道,“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不难解决。人和牲畜的粪便,都可以作为肥料来使用。”
“这个他们已经知道了。”朱明无奈地说,“就连京城的粪池,如今都有人主动花钱来买了。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说起来,以前即便是烨京城,也经常能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至于街上的牛马粪,更是难以不免。但自从粪便也成了材料,可以用来卖钱,随地大小便自然是不存在了,就连牛马粪,也有专门的人去收拾,倒是显得街道干净整洁许多。
也算是新式种植方式带来的好处之一了。
但也由此可见,农人们对于肥料的渴求。也就侧面证明了,肥料还是不够用啊!
“那就多养一些牲畜。”贺星回道,“其实农人耕作,本来就很需要畜力。以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以人力代替,如今咱们不是在跟草原互市吗?多换一些牛马回来便是。”
朱明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其实现在的互市,也有交换牛羊,不过一般来说都是为了吃肉,所以更多的是直接购买肉干和皮毛。因为路途遥远,倒也没人觉得有什么问题,死物总是比活物更好运送。
而且比起牛羊,还是草原上的药材和矿物,更加吸引朝廷官员们的注意。
现在贺星回一提,他们才觉得,这草原上的牲畜,也是大有潜力呀!
朱明道,“这事我回去写一个章程。”
“最好是国库拨一笔钱来办这件事。”贺星回道,“依我的意思,最好每家每户都能养上一头牛,一匹马,如此借助畜力,也能省不少功夫。不过一来许多百姓只怕拿不出购买的钱,二来他们也不懂得如何饲养这些牲畜。所以我想,不如由朝廷代为采购,以村庄为单位共同饲养,百姓可以出一点钱借用,慢慢地将这笔钱收回来。”
虽然这是难得的还能见到回头钱的开始,但朱明也不敢直接答应,只道,“待臣回部之后,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贺星回见状,又说,“也不必一次到位,徐徐推进便是。先从北方开始,等百姓们看到了好处,自然就会积极应承了。”
朱明顿时松了一口气。
北边的情况跟南边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连年战乱的缘故,宗族的存在感不强,朝廷的管理也更深入。特别是西北,基本上是西北军的大本营了,那边还有很多土地是军队屯垦出来的,要执行这个新的政策,自然更加方便。
其实就像贺星回说的那样,这是有好处的事,百姓们见得多了,自然也会想要。但若是在他们还不知道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强行推广,只怕善政也会变坏。
这并非是百姓们顽固不化,恰恰相反,这就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宝贵的生活经验。
——就连朝廷也并不是可信的。不提改朝换代,就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政策,就够他们这些底层百姓琢磨的了。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发现,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做选择。
按理说, 这样的日子, 也正好是圣天子与民同乐的时候。不过贺星回和皇帝这夫妻俩,谁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贺星回是对这些不甚感兴趣。她是当过社畜的人,当然知道,公司尾牙年会固然必须要出席,但大部分人其实更愿意直接放假, 与家人一起庆祝节日。只要年终奖和各种福利不因此减少, 有没有一场盛大的宴会并不重要。
再说这个时代的宴会,规模越大,就越难吃得顺心。譬如正旦朝宴,上桌的菜大部分都已经凉透了, 根本无法下筷。
所以贺星回每年都很敷衍,节前赐一些灯笼和灯谜, 节日当晚赐一碗宫里的菜, 就算是走完流程了。
皇帝对过节倒是很有兴趣, 但他也不想跟百官一起过, 那样还得端出皇帝的架子,哪里能尽兴?不如自己偷偷带着侍卫,溜到街上去玩。
不过今年,他没能溜出去玩。
因为虽然没有宴请百官,但宫里还是开了宴席。
这一回的宴会是后宫嫔妃们主持的,无需贺星回和皇帝操心,只给他们发了帖子,请他们务必到场。
如此郑重其事,引得皇帝好奇万分,“阿姊可知是怎么回事?”
贺星回好笑地摇头,“你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这话不算真,但也并不假。贺星回知道嫔妃们最近都在折腾一件事,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她也没有深问,反正只要不出格,都随她们去。
到了这天晚上,宫中亦是张灯结彩,处处明亮。贺星回和皇帝到了御花园,便见这里已经装饰一新,四周灯山环绕,亮得如同白昼一般。除此之外,还特意在灯山一侧搭了高台。
皇帝一见,便猜道,“莫非待会儿会有歌舞?”
因为皇帝本人喜欢钻研这些吃喝玩乐上的东西,宫中嫔妃们也各有所长,不过这种正儿八经的登台表演,倒是很少见。
不等他们做出更多的猜测,已经有人迎上来,请他们落座了。
两位正主一到,宴席便正式开始,提前备好的菜色流水一般地送了上来。
因为是家宴,规模不算太大,人也不是很多。后厨卡着时间准备,冬日的夜晚,送到案上的菜却还是热腾腾的,周围又有火炉环绕,察觉不出半分寒意。一顿饭吃下来,竟然让人冒出一身的汗。
特别是最后上的那碗汤,又香又醇,一口喝下去,从嗓子一直暖到胃里,热得身上的厚衣裳穿不住。
吃完了饭,才是今晚的重头戏。
嫔妃们起身前去准备,那舞台上敲锣打鼓地布置起来,直到人物亮了相,皇帝才反应过来,“原来不是歌舞,是排了一出戏吗?这倒是算得上新奇。”
戏剧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东西,源头还在兰泽书院那些学生们写的话本上。这些故事流传的多了,就有人动念要将之搬演到舞台上,会比光是看话本有趣的多。
不过迄今为止,也只有两个改编过的本子,在京城的大酒楼里演过几场。皇帝倒是赶上了这份热闹,却没想到,这风气已经吹到宫里来了。
“皇上再细看一下这些扮演者?”贺星回道。
皇帝定睛一看,不由笑了起来,原来台上的扮演者,十之八-九都是后宫嫔妃们自己充任。
这倒也不算出格,因为她们本身就有歌舞的底子,身段也好,唱功也好,如今装扮齐整了在台上那么一亮相,反倒比皇帝之前看的那几场更好了。
等到剧情正式开始,皇帝才听出来,这唱的竟然不是一般的才子佳人,而是另一部十分有名的话本《女子从军记》。
这部话本可谓是开了无数先河,既是第一部 写女子的话本,又是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话本,同时又是刊登在第一份《女报》上的话本,人们猜测,它应该还是第一步女子撰写的话本,因而虽然题材略微冷门了一些,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个个都无比鲜活,各有各的特色,自从话本火起来之后,这些虚构的人物,也有了不少拥趸。《女报》也非常懂,时不时就搞个小活动,吊着读者们。如今整个故事还未完结,仍然在连载之中,却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
皇帝也是《女子从军记》的忠实拥趸。
不仅仅是因为喜欢话本和人物,更是因为他知道《女报》是大女儿袁嘉的心血,而《女子从军记》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说是宫中嫔妃们集体创作出来的。其中不少人物设计和故事桥段,更是借用了现实,让皇帝非常熟悉。
没想到,她们连戏剧都拍出来了。
虽然是已经看过不止一次的故事,可是在舞台上看见,还是很有新鲜感。何况表演者的水平也都不低,优美动人的同时,也非常有代入感。贺星回和皇帝看得津津有味,一出戏全部看完,都不觉得疲惫。
“父皇,母后,感觉怎么样?”袁嘉不知什么时候凑到了两人跟前,询问的语气中有几分自得,又有几分忐忑。
贺星回转头去看她,或许是因为这半年里依旧在四处奔波的缘故,袁嘉的皮肤没有白回来,不过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像是晒黑,更像是一种健康的麦色,再加上行为举止颇为稳重,看起来像个成熟的大孩子了。
在她思量的时候,皇帝已经不吝赞美之词,将整场戏好生夸赞了一番。所以等袁嘉期待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贺星回便笑道,“很好。我觉得可以让宫外的人搬演,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也是这么想的。”袁嘉喜出望外,又问,“到时候可以让诸位母妃去指点一下吗?”
“这你该问她们。”贺星回道。
刚刚回到烨京的时候,她是严禁后宫嫔妃们随意出入的。但是现在连皇帝都能到处跑了,也没必要死死拘着嫔妃们,反正规矩她们都知道,这么多年也早就习惯了,不至于会犯错。
袁嘉得了准信,这才笑吟吟地退下了。
这时嫔妃们也撤了装扮,重新走回来,他们少不得又要敷衍一番,等众人都尽兴了,这才各自回宫。
贺星回难得兴奋,躺在床上也没有多少睡意。
如果说这个时代最让人不适应的,应该是食物和娱乐这两方面了。
食物方面,虽然贺星回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搜集各种调料,但像是玉米、土豆、红薯、辣椒、西红柿这些常见的食材和调料,都是从美洲大陆传入的,至今还没有踪影。这样的缺憾,估计要等大越自己的造船和航海水平提升之后,再设法弥补了。
而娱乐方面,手机电脑这种用电的智能设备就不说了。但是民间连小说的形式都还没有出现。
不过在这方面,贺星回很注意不去刻意影响,让它自由生长。
不过,在拥有了报纸这片合适的土壤之后,各种艺术形式果然都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虽然有的她喜欢,有的她不喜欢,但看到这样的局面,贺星回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开始注重享受和娱乐,这意味着百姓的生活确实变得越来越好,有了生存之外的其他需求。
不过越是这种时刻,就越是不能放松,眼睛更不能只看着京城,而忽视了看不见的地方,那些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百姓。
……
这个问题,户部尚书朱明显然比贺星回更关注。
元宵节的假期一结束,第一个小朝会上,他就将今年的耕种事宜提上了日程。
不过虽然满腹心事,但是走进紫宸殿后,也还是跟所有人一样愣了一下。
因为这里多出了一张长桌。长桌一头正对着殿门,一头正对着贺星回的御案,两侧则摆满了椅子。
大越还没有过这样的桌子,何况还是出现在紫宸殿里,众人面面相觑,心下有些猜测,但又有些拿不准,于是明智地保持沉默。
好在他们人一到齐,贺星回便也到了。她换下了早朝的朝服,穿着一件更轻便的常服,头发用玉冠束起,将整张脸都露出来,看着十分精神。
见众人分列于长桌两侧,她便笑道,“诸位爱卿日日在此议政,从头到尾都只能站着,着实辛苦,我便让人打了这么一张桌子,咱们坐下来说话。”
猜测成真了,重臣们心中还是有几分感动的。
侍奉皇家就是这样,不管是天不亮就爬起来上早朝,还是朝会上只能从头站到尾,这些都只是基本功而已。自古及今,一向如此,坐在上面的人只会想着如何增加仪式,以分别君臣的身份,只有贺星回会考虑他们辛不辛苦,甚至毫不吝惜于给出解决方案。
他们这么想着,郑重地谢了恩,这才拉开椅子坐下。
一坐下来,就感觉到了这桌子的好处。
坐着比站着舒服,这是不言自明的了。更重要的是,围坐在桌子两侧,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人的表情。
特别是中书省的几位重臣,他们列班的时候是站在最前面的,要看后面的人就只能回头,那动静就太大了,只有对方出列说话的时候,才能光明正大地回头。这就很不利于通过其他人的表情和面色,揣摩他们的心中所想。
而现在,每个人的反应都能一目了然的。
而且面前的桌子,也可以堆放一些文件,避免他们将各种奏折塞满衣袖。至于翻看书写,更是比站着要方便太多。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但在座的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它的好处。以至于一时光顾着注意这长桌,连自己原本要说的话都忘记了。
直到贺星回开口,他们才将思绪收拢回来,开始处理正事。
别的事情都只是汇报一下,依例处理,只有户部尚书朱明提出了一个之前大家都没想到的问题。
去年,在推广了种子和新式种植方法之后,土地产量果然增加了三成还多。而贺星回非但没有多收税,反而下令以后的税收都按比例收取,至于缴纳的比例,目前定下是十取二。
以农业税来说,贺星回觉得有点高了,但是没办法,目前这仍然是大越最主要的税收来源,暂时还不能减。而且朝廷还在发展阶段,也确实很需要这些钱粮。
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收入超过农业税之后,就可以考虑逐渐降低农业税,以购买的方式代替征收,让百姓们家里有余粮,袋里有余钱。这样,他们拥有了购买力,也能反过来带动工商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但前提都是,生产资料要一直有所富裕。
简单来说,地里出产的东西要足够养活更多的人,这样才能产生剩余价值,用于发展工商业,同时也能将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身于工商业。
以去年的粮食产量来说,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朱明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土地肥力。
虽然在贺星回的指导下,百姓们已经在学着制作简单的氮肥和磷肥,但在没有形成产业链之前,产量低得可怜,并不足以覆盖所有的土地。虽然第一年产量惊人,但是土地没有足够的肥力,之后的产量还是会逐渐减少。
以前,应对这种消耗土地肥力的情况,百姓们采取的方式是轮种。即是每年只耕种一部分田地,剩下的抛荒,任由杂草生长,恢复肥力。
但这显然是很浪费的。
去年,因为是头一年推广新的种植方法,还带着一点试验的性质,所以户部虽然大力推广,不过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全国种植,因为总有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很多人家为了应付官府,只划出一两块地来种新的粮种。
因此,这个轮种的方法,也没有对整体产生多大的影响。
现在有了去年的产量做保证,百姓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了。等全国的土地都种上了新粮种,用上了新方法,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了。
贺星回想了想,道,“如果是这个问题的话,不难解决。人和牲畜的粪便,都可以作为肥料来使用。”
“这个他们已经知道了。”朱明无奈地说,“就连京城的粪池,如今都有人主动花钱来买了。即便如此,还是不够。”
说起来,以前即便是烨京城,也经常能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至于街上的牛马粪,更是难以不免。但自从粪便也成了材料,可以用来卖钱,随地大小便自然是不存在了,就连牛马粪,也有专门的人去收拾,倒是显得街道干净整洁许多。
也算是新式种植方式带来的好处之一了。
但也由此可见,农人们对于肥料的渴求。也就侧面证明了,肥料还是不够用啊!
“那就多养一些牲畜。”贺星回道,“其实农人耕作,本来就很需要畜力。以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以人力代替,如今咱们不是在跟草原互市吗?多换一些牛马回来便是。”
朱明眼睛一亮,“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其实现在的互市,也有交换牛羊,不过一般来说都是为了吃肉,所以更多的是直接购买肉干和皮毛。因为路途遥远,倒也没人觉得有什么问题,死物总是比活物更好运送。
而且比起牛羊,还是草原上的药材和矿物,更加吸引朝廷官员们的注意。
现在贺星回一提,他们才觉得,这草原上的牲畜,也是大有潜力呀!
朱明道,“这事我回去写一个章程。”
“最好是国库拨一笔钱来办这件事。”贺星回道,“依我的意思,最好每家每户都能养上一头牛,一匹马,如此借助畜力,也能省不少功夫。不过一来许多百姓只怕拿不出购买的钱,二来他们也不懂得如何饲养这些牲畜。所以我想,不如由朝廷代为采购,以村庄为单位共同饲养,百姓可以出一点钱借用,慢慢地将这笔钱收回来。”
虽然这是难得的还能见到回头钱的开始,但朱明也不敢直接答应,只道,“待臣回部之后,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贺星回见状,又说,“也不必一次到位,徐徐推进便是。先从北方开始,等百姓们看到了好处,自然就会积极应承了。”
朱明顿时松了一口气。
北边的情况跟南边还是不一样的。因为连年战乱的缘故,宗族的存在感不强,朝廷的管理也更深入。特别是西北,基本上是西北军的大本营了,那边还有很多土地是军队屯垦出来的,要执行这个新的政策,自然更加方便。
其实就像贺星回说的那样,这是有好处的事,百姓们见得多了,自然也会想要。但若是在他们还不知道有什么好处的时候强行推广,只怕善政也会变坏。
这并非是百姓们顽固不化,恰恰相反,这就是他们代代相传的,宝贵的生活经验。
——就连朝廷也并不是可信的。不提改朝换代,就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政策,就够他们这些底层百姓琢磨的了。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发现,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做选择。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514/25299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