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8)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荀湪有意和稀泥,只说了几句带过后,就提起了卫苏的来信。曾仪看过信,第一反应也是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娄国如日中天,这是在开玩笑吧?
荀湪将荀祁的想法说了一遍,王子祁说得也很有道理,不知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曾仪想了想,沉吟道:怕就怕这是个阴谋啊。
阴谋?荀湪一愣,心中一个咯噔,怎么可能是阴谋,这其中能有什么阴谋?
这可说不准。曾仪摸着胡须道:卫苏是什么人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也没来邶国,为何会帮我们谋划这些利益?如果没有阴谋,老夫不相信谁会什么都不求白白将好处双手奉上。
他走了几步,思索道:这会不会是一个诱饵,用天大的利益诱惑我们上钩?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荀湪听得连连点头,可又想起荀祁的话,不由道:可万一这是真的,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大王,您相信娄国会在半年内就能衰败至此?就算信中所言计划顺利,娄国真不行了,可是,老虎垂暮,余威犹在,破釜沉舟一战之力还是有的。他看了一眼荀湪,见他似乎已经听进去了自己的话,继续道:老夫以为,卫苏用心险恶。利用我们邶国与娄国相抗,自己坐山观虎斗,又能解了他目前的困境。想来这也是他不敢前来邶国的原因之一,不然的话,他从娄国逃出来,只怕早就投奔我们邶国了。又何必虚张声势,躲躲藏藏?
荀湪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有道理,先生若不提醒及时,寡人险些就要上当了。说到这里,他又皱起了眉头,只是这样一来,王子祁那边只怕不好交代啊。
曾仪心中一喜,大王若是想给王子祁一个交代,不如就让王子祁自己去处理。真如信上所说,得了好处也是我们邶国的。反之,娄国如果找麻烦,那也是王子祁私人之事,牵扯不到邶国。
这不太好吧?荀湪觉得有些愧对荀祁。
除了这个办法,莫非大王还有更好的法子?曾仪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自信满满的道。
他自有他的打算,此事由王子祁出面,他一个人的势力能有多大?能成什么大事?不管做得好做不好锅都得他来背。将来总脱不开自作主张的罪名,到时候自己就有理由借题发挥,荀祁不死也得脱层皮。
以大王的性子,不可能不答应这个办法的,左右邶国的利益都损失不了。
荀湪还真没有其他法子了,只能点头。
当荀祁接到王令之时,差点没气得吐血。好个曾老狐狸,什么叫任我自己处置,我这点势力能做什么?到时候没能为邶国争取到足够的利益,只怕朝中上下都得怪到自己头上来吧。
他想立马就去找大王,可是刚出门就顿住了。既然能下王令,那就是大王同意了的,想到宫中时王兄的态度,荀祁眉头紧锁,看得出来,王兄对他的信任已经有了变化。若是闹得兄弟阋墙,对于邶国有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荀祁息了脾气,事情已定,现在去找大王也无济于事。不过,既然邶国容不下我,我又何必找不自在?他帮着荀湪坐稳了王位。这次再最后帮邶国一把,他也就能心安理得了,他还真的不眷恋这种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日子。
临走之际,荀祁还是见了荀湪一面,他将话给说明白了,既然大王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臣,臣此去只能尽力而为。如今臣也早该成家了,此事过后,臣便请辞去迎娶未婚妻子过门。
荀湪对于荀祁有愧疚之意,寡人本想与你赐婚,奈何你不受。你去迎娶新人回来,寡人再好好补偿与你。
荀祁笑笑,不必了,我想我应该不会回邶国成亲的,阿蓁想来是不愿离开亲人的。她在哪里,我便陪她在哪里。将来邶国一切都与我荀祁不再相干。
想来卫蓁也不会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环境,与其束缚着她,不如自己将就她,随她一起海阔天高。自己也早就心寒厌倦了,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什么?荀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荀祁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不会再回来了吗?这怎么行?荀祁,你是王族中人,岂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荀祁微微一笑,王兄,我最后再叫你一声王兄,人各有志,总不能勉强。
荀湪皱眉,你是不是因为曾先生之事不满?你要知道,很多事并非是能遵循自己的意愿的,寡人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大王既然已经做下了决定,就不必跟臣解释什么,臣能理解。
你能理解什么?寡人警告你,不可以胡来,你迎娶王子妃可以,将人带回来,寡人可以为你们主持成婚大礼。其余的事,想都不要想。荀湪也生气,这个弟弟怎么就不省心呢?
大王,何必呢?你是知道我的性子的,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更改。就连父王都拿我没有办法,大王以为你能左右我的想法吗?今日我既来与大王辞别,就是想做到有始有终。荀祁的语气很坚定,更何况,我走了,大王才不会左右为难,对大王来说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荀湪沉默了,荀祁说的都是实话。他的功劳无可厚非,又是自己的亲弟弟,如今在朝中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他现在虽然没有拉帮结派的心思,可架不住别人起心思啊。正如先生所言,权势能吸引人心,等到将来,谁又知道人心会不会变。
大王保重吧。荀祁不再多言,权势早就将荀湪改变了,没有初心,说什么都是白费。他本就最讨厌与人虚与委蛇,与其将光阴浪费在无休无止的朝堂争斗中,还不如听卫先生的尽早抽身,逍遥自在才是正理。
荀祁离开后,荀湪独自一个人呆坐了很久,他想不明白,为何荀祁会想要离开。明明自己不曾亏待过他,他还有什么不满的?
荀祁的离开,让他思绪翻涌,不仅仅是愤怒,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轻松感。原来荀祁一直在他心上有着莫名的压力,正如荀祁所说的,他的离开对自己来说真的也算是一件好事。
第128章
按理说秦湛亲自接到人, 就应该马上回秦王都的,可是卫苏知道蜀地的重要性。既然来都来了,那肯定是要好好考察调研一番的,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后续的安排计划有利用价值。
所以在卫苏说要留下来过些时日再动身去秦王都,让秦湛先行离开时,秦湛不答应了。说什么也要卫苏随王驾一起入王都。
卫苏好说歹说,什么道理都说了,秦湛使小性子, 就一句话:不行!反正要一起走。你要留下一段时间,可以,那我也陪你一起留下。
卫苏无语, 秦湛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啊?身为一国君王, 岂能任性?那些朝事,国家大事, 你不管不问的真的好吗?
然而, 秦湛的脾气卫苏也知道,便是说破嘴皮子也难以让他改变半分。
卫苏气闷,秦湛何尝又不委屈?他盼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盼来了卫苏, 他们在一起才几天啊?就又要分别, 这谁愿意?反正他不会丢下卫苏一个人走。他可以等卫苏把事情办完,反正自己也不会催促于他。
秦湛是没有催促,可是他在身边晃荡这比亲口催促还叫人难受。一国之君没事干, 瞎晃悠, 还美其名曰查看民情, 这谁会相信啊?
没办法, 卫苏只能速战速决,以便能早些随秦湛一起回王都。
卫苏次日便单独见了蜀郡太守孙章,这是他的学生,性子谨小慎微,做事情也踏实。秦湛能将他放到这个位置上,也足以说明对他的重视了。
因为从整个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蜀地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秦湛当然知道卫苏对于蜀地的战略规划,所以他做什么也都是全力支持的。
秦湛将孙章派来蜀地,一来,他的确是信任他的。他回到秦国没多久,孙章就在卫苏的安排下到了秦国,就是为了有一个能相帮秦湛的得力人手。否则秦湛回秦,身边都是些虎豹豺狼,又如何能够安身立命?宫中多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就算讨好颛太后又如何?一个不受宠的王子,没有一丁点势力,始终寸步难行。
而有了孙章,宫里有秦湛布局,宫外则有他替秦湛发展势力,拉拢朝中人脉。虽然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困难重重,却也是一大助力。
二来,孙章这人做事细心谨慎,踏实能干。秦湛将之前的蜀地太守惩治之后,虽然当地的祸乱之首被荡平,可是依旧还有世家是无法剪除干净的。面临着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战略之地,如果不是派遣一个得力人手,是不可能重新恢复生机的。
孙章在蜀地的治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到百姓足以饱腹的水平,足可见其殚心竭虑用心了的。
学生见过先生。孙章见到卫苏,还有些激动。整理衣袍,大礼相拜。
他对卫苏是感激的,如果没有卫先生的指点,就不会有他今日的荣光。天底下有多少有才能之士,有几个能像他这般,毫无根基就能在短短时间内坐上太守的位置。而且,相信只要他能保持初心,得秦王与卫先生看重的话,将来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卫苏摆摆手,笑着道:不必多礼,你如今已经是蜀郡太守了,今非昔比,前途无量啊。
孙章虽然不善言辞,可此时此刻却笑笑道:先生玩笑了,若不是先生提点,学生哪里会有今日?
他们之间无需客套,卫苏也不转弯抹角,直接说出今日见他的目的。今日找你不为其他,你来蜀地也有那么久了,想来对这里的了解也足够多了。所以,很多事情找你了解肯定不会有错的。
孙章点点头,先生放心,学生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苏将人绘制的蜀郡地图拿了出来,这样比照起来,才能更一目了然,据我所知,这一片属于丘陵地带。这些地方是蜀郡出产茶叶的主要地点,谢家的茶叶基地就在这一块。我没说错吧?
孙章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没错,秦王已经发了王令,对于谢家的茶叶买卖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下来,可以说许多的政令对此地的茶农都很有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茶叶的产量增加。
这点卫苏是知道的,准确来说,应该是他叫秦湛这么做的。丘陵地区粮食产量比不得平原地区,取长补短的话,还不如主要负责生产茶叶。种茶的百姓多了,产量起来了,税收这一块就是大头,可以填补很多的不足。卫苏将这一块看得很重要,仅次于粮食。
自从茶叶兴起之后,蜀南之地的经济明显盘活了。以前这里的百姓所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还要交税,剩下的就只能挖野菜草根填肚子活命。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时候,才能够勉勉强强的有一口吃的。若是遭遇天灾人祸,那就不是这般光景了。
而现在,从谢家人来了之后,这里的百姓没有想到,这些遍山的野树叶还能赚到银钱。谢家人召集了许多的人手,花了大把的银钱买下大片大片的山地。后来还亲自教当地的百姓如何种植茶树,如何采摘茶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叶送到谢家建造的作坊之中。
听说这些茶叶经过谢家秘法制作之后,就会运出蜀地,将他们销往中原各地。而且这些漫山遍野的东西,很受外面的那些世家贵族追捧。往往都是自己捧着大把的金送到谢家手中。
这一进一出都是银钱,却没有人眼红,因为当地的百姓都万分感谢谢家人。有了谢家人,有了茶叶,他们便是不种粮食也能够吃饱穿暖。比起以前的日子来说,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而秦湛上位以后,更是大力支持谢家人的茶叶产业。可以说依靠茶叶的税收,让秦国慢慢积聚了不少的经济实力。
卫苏询问了关于茶叶的不少问题,孙章都一一答复。不得不说他这个蜀郡太守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否则不会对答如流。
卫苏很是满意,果然当初选择孙章是对的,你要多多留意茶叶的事情,有什么问题要立即发现,立即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来信问我。
是,学生明白,谨记于心。孙章应道:其实,茶叶问题不大。最大最难的问题,还是蜀地道路难行,需要人背马扛。唉!谢家说了无数次了,这地理条件在这里摆着的,我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嘛。
卫苏自然知道的,他入蜀地,一路上早就领略了道路的艰险难行。他思索了一会儿,这件事的确有些难度,不过我会好好考察规划。蜀地的路难行的问题还是有必要在下一步开始计划。毕竟茶叶,粮草这些都需要从蜀地供应出去。如果路的问题不解决,将来只怕就会束手束脚。
听到卫苏这么说,孙章高兴了,如此最好不过了,随即又皱起眉头道:不过如果真要规划修建道路,只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
是的。话虽如此,可我们该做的却不能少,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事。路修建好了之后,百年甚至千年后都能够惠及子孙后代。我们有能力去为子孙后代做这些事,为什么不尽早去做呢?卫苏说道。
他已经考虑好了,要致富先修路,这不只是口号而已。其利以及作用,卫苏可以说是一清二楚的。
孙章听这话,自然也就想到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有卫先生才有如此魄力,能看得如此长远吧?
这事还不急,卫苏提上一嘴,目光又落到了地图之上,他指着北边的平原,思索道:粮食主要就是靠这些地方种植了,不知道这些地方水利情况如何?
粮食必定离不开水源,虽然如今的蜀地的水患问题经过历任先王的治理,水患已经不成问题了,可水利还是重中之重。
孙章看了一眼,这个先生大可放心,蜀郡中如今已经普及了先生的水车。百姓饮水浇灌是大大方便了,这两年粮食产量比以前增产了两成,这都是先生之功啊。
卫苏摆摆手,可不能算做我的功劳。我知道,秦王为此做出的努力不比我少。还有就是像你这样的,或者底下基层的官员,有你们尽心尽力,方才有今日。
孙章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暖心窝子的话,心中感动,他来到蜀郡也有两三年了,当然知道百姓的辛苦以及官员的不容易。上任太守的遗留问题不少,那些蜀地的世家阻碍之力也是不小。好在有秦王一力支持,他接手这个烂摊子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头绪,让蜀郡的政务走上正轨。
当然,其中他耗费了不少精力,可以说是心力交瘁。然而他毫无怨言,他知道,自己只有守稳了大后方,才能让大王,让先生放眼天下。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抱负。
现在先生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付出,他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夫复何求?
荀湪将荀祁的想法说了一遍,王子祁说得也很有道理,不知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曾仪想了想,沉吟道:怕就怕这是个阴谋啊。
阴谋?荀湪一愣,心中一个咯噔,怎么可能是阴谋,这其中能有什么阴谋?
这可说不准。曾仪摸着胡须道:卫苏是什么人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也没来邶国,为何会帮我们谋划这些利益?如果没有阴谋,老夫不相信谁会什么都不求白白将好处双手奉上。
他走了几步,思索道:这会不会是一个诱饵,用天大的利益诱惑我们上钩?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荀湪听得连连点头,可又想起荀祁的话,不由道:可万一这是真的,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大王,您相信娄国会在半年内就能衰败至此?就算信中所言计划顺利,娄国真不行了,可是,老虎垂暮,余威犹在,破釜沉舟一战之力还是有的。他看了一眼荀湪,见他似乎已经听进去了自己的话,继续道:老夫以为,卫苏用心险恶。利用我们邶国与娄国相抗,自己坐山观虎斗,又能解了他目前的困境。想来这也是他不敢前来邶国的原因之一,不然的话,他从娄国逃出来,只怕早就投奔我们邶国了。又何必虚张声势,躲躲藏藏?
荀湪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有道理,先生若不提醒及时,寡人险些就要上当了。说到这里,他又皱起了眉头,只是这样一来,王子祁那边只怕不好交代啊。
曾仪心中一喜,大王若是想给王子祁一个交代,不如就让王子祁自己去处理。真如信上所说,得了好处也是我们邶国的。反之,娄国如果找麻烦,那也是王子祁私人之事,牵扯不到邶国。
这不太好吧?荀湪觉得有些愧对荀祁。
除了这个办法,莫非大王还有更好的法子?曾仪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自信满满的道。
他自有他的打算,此事由王子祁出面,他一个人的势力能有多大?能成什么大事?不管做得好做不好锅都得他来背。将来总脱不开自作主张的罪名,到时候自己就有理由借题发挥,荀祁不死也得脱层皮。
以大王的性子,不可能不答应这个办法的,左右邶国的利益都损失不了。
荀湪还真没有其他法子了,只能点头。
当荀祁接到王令之时,差点没气得吐血。好个曾老狐狸,什么叫任我自己处置,我这点势力能做什么?到时候没能为邶国争取到足够的利益,只怕朝中上下都得怪到自己头上来吧。
他想立马就去找大王,可是刚出门就顿住了。既然能下王令,那就是大王同意了的,想到宫中时王兄的态度,荀祁眉头紧锁,看得出来,王兄对他的信任已经有了变化。若是闹得兄弟阋墙,对于邶国有什么好处?
想到这里,荀祁息了脾气,事情已定,现在去找大王也无济于事。不过,既然邶国容不下我,我又何必找不自在?他帮着荀湪坐稳了王位。这次再最后帮邶国一把,他也就能心安理得了,他还真的不眷恋这种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日子。
临走之际,荀祁还是见了荀湪一面,他将话给说明白了,既然大王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臣,臣此去只能尽力而为。如今臣也早该成家了,此事过后,臣便请辞去迎娶未婚妻子过门。
荀湪对于荀祁有愧疚之意,寡人本想与你赐婚,奈何你不受。你去迎娶新人回来,寡人再好好补偿与你。
荀祁笑笑,不必了,我想我应该不会回邶国成亲的,阿蓁想来是不愿离开亲人的。她在哪里,我便陪她在哪里。将来邶国一切都与我荀祁不再相干。
想来卫蓁也不会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环境,与其束缚着她,不如自己将就她,随她一起海阔天高。自己也早就心寒厌倦了,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什么?荀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荀祁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不会再回来了吗?这怎么行?荀祁,你是王族中人,岂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荀祁微微一笑,王兄,我最后再叫你一声王兄,人各有志,总不能勉强。
荀湪皱眉,你是不是因为曾先生之事不满?你要知道,很多事并非是能遵循自己的意愿的,寡人要考虑的还有很多
大王既然已经做下了决定,就不必跟臣解释什么,臣能理解。
你能理解什么?寡人警告你,不可以胡来,你迎娶王子妃可以,将人带回来,寡人可以为你们主持成婚大礼。其余的事,想都不要想。荀湪也生气,这个弟弟怎么就不省心呢?
大王,何必呢?你是知道我的性子的,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更改。就连父王都拿我没有办法,大王以为你能左右我的想法吗?今日我既来与大王辞别,就是想做到有始有终。荀祁的语气很坚定,更何况,我走了,大王才不会左右为难,对大王来说也并非不是一件好事。
荀湪沉默了,荀祁说的都是实话。他的功劳无可厚非,又是自己的亲弟弟,如今在朝中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他现在虽然没有拉帮结派的心思,可架不住别人起心思啊。正如先生所言,权势能吸引人心,等到将来,谁又知道人心会不会变。
大王保重吧。荀祁不再多言,权势早就将荀湪改变了,没有初心,说什么都是白费。他本就最讨厌与人虚与委蛇,与其将光阴浪费在无休无止的朝堂争斗中,还不如听卫先生的尽早抽身,逍遥自在才是正理。
荀祁离开后,荀湪独自一个人呆坐了很久,他想不明白,为何荀祁会想要离开。明明自己不曾亏待过他,他还有什么不满的?
荀祁的离开,让他思绪翻涌,不仅仅是愤怒,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轻松感。原来荀祁一直在他心上有着莫名的压力,正如荀祁所说的,他的离开对自己来说真的也算是一件好事。
第128章
按理说秦湛亲自接到人, 就应该马上回秦王都的,可是卫苏知道蜀地的重要性。既然来都来了,那肯定是要好好考察调研一番的,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后续的安排计划有利用价值。
所以在卫苏说要留下来过些时日再动身去秦王都,让秦湛先行离开时,秦湛不答应了。说什么也要卫苏随王驾一起入王都。
卫苏好说歹说,什么道理都说了,秦湛使小性子, 就一句话:不行!反正要一起走。你要留下一段时间,可以,那我也陪你一起留下。
卫苏无语, 秦湛知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啊?身为一国君王, 岂能任性?那些朝事,国家大事, 你不管不问的真的好吗?
然而, 秦湛的脾气卫苏也知道,便是说破嘴皮子也难以让他改变半分。
卫苏气闷,秦湛何尝又不委屈?他盼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盼来了卫苏, 他们在一起才几天啊?就又要分别, 这谁愿意?反正他不会丢下卫苏一个人走。他可以等卫苏把事情办完,反正自己也不会催促于他。
秦湛是没有催促,可是他在身边晃荡这比亲口催促还叫人难受。一国之君没事干, 瞎晃悠, 还美其名曰查看民情, 这谁会相信啊?
没办法, 卫苏只能速战速决,以便能早些随秦湛一起回王都。
卫苏次日便单独见了蜀郡太守孙章,这是他的学生,性子谨小慎微,做事情也踏实。秦湛能将他放到这个位置上,也足以说明对他的重视了。
因为从整个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蜀地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秦湛当然知道卫苏对于蜀地的战略规划,所以他做什么也都是全力支持的。
秦湛将孙章派来蜀地,一来,他的确是信任他的。他回到秦国没多久,孙章就在卫苏的安排下到了秦国,就是为了有一个能相帮秦湛的得力人手。否则秦湛回秦,身边都是些虎豹豺狼,又如何能够安身立命?宫中多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就算讨好颛太后又如何?一个不受宠的王子,没有一丁点势力,始终寸步难行。
而有了孙章,宫里有秦湛布局,宫外则有他替秦湛发展势力,拉拢朝中人脉。虽然一切都要从头做起,困难重重,却也是一大助力。
二来,孙章这人做事细心谨慎,踏实能干。秦湛将之前的蜀地太守惩治之后,虽然当地的祸乱之首被荡平,可是依旧还有世家是无法剪除干净的。面临着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战略之地,如果不是派遣一个得力人手,是不可能重新恢复生机的。
孙章在蜀地的治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到百姓足以饱腹的水平,足可见其殚心竭虑用心了的。
学生见过先生。孙章见到卫苏,还有些激动。整理衣袍,大礼相拜。
他对卫苏是感激的,如果没有卫先生的指点,就不会有他今日的荣光。天底下有多少有才能之士,有几个能像他这般,毫无根基就能在短短时间内坐上太守的位置。而且,相信只要他能保持初心,得秦王与卫先生看重的话,将来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卫苏摆摆手,笑着道:不必多礼,你如今已经是蜀郡太守了,今非昔比,前途无量啊。
孙章虽然不善言辞,可此时此刻却笑笑道:先生玩笑了,若不是先生提点,学生哪里会有今日?
他们之间无需客套,卫苏也不转弯抹角,直接说出今日见他的目的。今日找你不为其他,你来蜀地也有那么久了,想来对这里的了解也足够多了。所以,很多事情找你了解肯定不会有错的。
孙章点点头,先生放心,学生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卫苏将人绘制的蜀郡地图拿了出来,这样比照起来,才能更一目了然,据我所知,这一片属于丘陵地带。这些地方是蜀郡出产茶叶的主要地点,谢家的茶叶基地就在这一块。我没说错吧?
孙章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没错,秦王已经发了王令,对于谢家的茶叶买卖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下来,可以说许多的政令对此地的茶农都很有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茶叶的产量增加。
这点卫苏是知道的,准确来说,应该是他叫秦湛这么做的。丘陵地区粮食产量比不得平原地区,取长补短的话,还不如主要负责生产茶叶。种茶的百姓多了,产量起来了,税收这一块就是大头,可以填补很多的不足。卫苏将这一块看得很重要,仅次于粮食。
自从茶叶兴起之后,蜀南之地的经济明显盘活了。以前这里的百姓所种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还要交税,剩下的就只能挖野菜草根填肚子活命。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时候,才能够勉勉强强的有一口吃的。若是遭遇天灾人祸,那就不是这般光景了。
而现在,从谢家人来了之后,这里的百姓没有想到,这些遍山的野树叶还能赚到银钱。谢家人召集了许多的人手,花了大把的银钱买下大片大片的山地。后来还亲自教当地的百姓如何种植茶树,如何采摘茶叶,然后将采摘下来的茶叶送到谢家建造的作坊之中。
听说这些茶叶经过谢家秘法制作之后,就会运出蜀地,将他们销往中原各地。而且这些漫山遍野的东西,很受外面的那些世家贵族追捧。往往都是自己捧着大把的金送到谢家手中。
这一进一出都是银钱,却没有人眼红,因为当地的百姓都万分感谢谢家人。有了谢家人,有了茶叶,他们便是不种粮食也能够吃饱穿暖。比起以前的日子来说,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而秦湛上位以后,更是大力支持谢家人的茶叶产业。可以说依靠茶叶的税收,让秦国慢慢积聚了不少的经济实力。
卫苏询问了关于茶叶的不少问题,孙章都一一答复。不得不说他这个蜀郡太守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否则不会对答如流。
卫苏很是满意,果然当初选择孙章是对的,你要多多留意茶叶的事情,有什么问题要立即发现,立即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来信问我。
是,学生明白,谨记于心。孙章应道:其实,茶叶问题不大。最大最难的问题,还是蜀地道路难行,需要人背马扛。唉!谢家说了无数次了,这地理条件在这里摆着的,我这也不是没有办法嘛。
卫苏自然知道的,他入蜀地,一路上早就领略了道路的艰险难行。他思索了一会儿,这件事的确有些难度,不过我会好好考察规划。蜀地的路难行的问题还是有必要在下一步开始计划。毕竟茶叶,粮草这些都需要从蜀地供应出去。如果路的问题不解决,将来只怕就会束手束脚。
听到卫苏这么说,孙章高兴了,如此最好不过了,随即又皱起眉头道:不过如果真要规划修建道路,只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
是的。话虽如此,可我们该做的却不能少,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事。路修建好了之后,百年甚至千年后都能够惠及子孙后代。我们有能力去为子孙后代做这些事,为什么不尽早去做呢?卫苏说道。
他已经考虑好了,要致富先修路,这不只是口号而已。其利以及作用,卫苏可以说是一清二楚的。
孙章听这话,自然也就想到了这样做的结果,也只有卫先生才有如此魄力,能看得如此长远吧?
这事还不急,卫苏提上一嘴,目光又落到了地图之上,他指着北边的平原,思索道:粮食主要就是靠这些地方种植了,不知道这些地方水利情况如何?
粮食必定离不开水源,虽然如今的蜀地的水患问题经过历任先王的治理,水患已经不成问题了,可水利还是重中之重。
孙章看了一眼,这个先生大可放心,蜀郡中如今已经普及了先生的水车。百姓饮水浇灌是大大方便了,这两年粮食产量比以前增产了两成,这都是先生之功啊。
卫苏摆摆手,可不能算做我的功劳。我知道,秦王为此做出的努力不比我少。还有就是像你这样的,或者底下基层的官员,有你们尽心尽力,方才有今日。
孙章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暖心窝子的话,心中感动,他来到蜀郡也有两三年了,当然知道百姓的辛苦以及官员的不容易。上任太守的遗留问题不少,那些蜀地的世家阻碍之力也是不小。好在有秦王一力支持,他接手这个烂摊子后,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头绪,让蜀郡的政务走上正轨。
当然,其中他耗费了不少精力,可以说是心力交瘁。然而他毫无怨言,他知道,自己只有守稳了大后方,才能让大王,让先生放眼天下。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抱负。
现在先生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付出,他也得到了先生的肯定,夫复何求?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719/25879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