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女主她高贵冷艳不会扯头花 第35节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很小的时候,她是渴望过父母的,她九岁时被外婆托人带到宋雅茹身边,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父母,心里非常开心。可宋雅茹待她非常客气,她在吴家感觉就像是个客人。
更大一些,她就知道了宋雅茹每个月给吴香寄钱寄亲手做的衣物。而她呢,宋雅茹从来没给外公外婆汇过一分钱,除了诉苦的信,没寄过任何的东西。
她的心就冷了,虽然吴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工资的大头都要寄到乡下去,可连几斤的玉米面都拿不出来?
外公外婆要不要是一回事,给不给就是另一回事了。她从此不对父母和哥姐抱有任何期待。
她心里分得很清,比如说给卫慧一百块的过节费,但从来不会给宋雅茹一分钱,顶多给他们买点东西。
卫慧起码精心养育了蒋维均,对她和蒋乔也大方。宋雅茹呢,她没用过她的一分钱,每次回来住,都是自带钱和粮的。
养谁亲谁,这句话不错。宋雅茹没有养过宋舒敏一天,如果不是宋舒敏回来,她都不会想起这个小女儿。
吴香虽然从小在吴老娘身边长大,可她是宋雅茹的第一个孩子,对宋雅茹的意义自然不同。
再者不说钱物了,她为吴香操的心是最多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吴香就是那个最会哭的孩子。
三人在火车站的招待所窝了一宿,天刚刚蒙蒙亮,就提着行李出门吃早餐。在小吃店吃完本地特色的早餐,就往火车站去,买去沪市的火车票。
想起沪市这个她生长的城市,宋舒敏一阵感慨,忍不住跟蒋乔絮絮叨叨起来,“妈妈在沪市住的是一栋小洋房,三层楼高,有十二个房间,院前有梧桐和玉兰树。”
“小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卉。妈妈的房间在二楼,春天一推开窗户,就能闻到白玉兰的香味。可惜现在我们一家都在京市生活,那栋房子空了,没人住。”
闻言,蒋乔心里一动,房子空着空着就会被人占了。即使将来能要回来,也是麻烦,要跟十几户人家交涉。况且住进去的人那么多,小洋楼指不定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蒋乔眼神天真地看着宋舒敏,说道:“妈妈,既然没人住,为什么不让没地方住的人住进去?”
这话,宋舒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能跟善良的闺女说,她妈妈没那么大方善良,宁可让房子空着,也不愿让人住进去吗?
她又不缺那一点房租,那栋房子对她来说不仅是房子,是回忆,是最亲的外公外婆留给她的念想。
宋舒敏给蒋维均使眼色,让他把这个问题接过去。做父母即使有私心,没那么大公无私,也不愿在孩子面前说出来。
蒋维均清咳一声,说道:“没房子的人有很多,妈妈的房子住不进那么多的人。而且那房子是妈妈外公花钱买的,不能白白让人住进去。住进去的人得交房租,一栋小洋楼的房租可是不便宜,大多数人都租不起。”
蒋乔认真说道:“那就不要房租好了。妈妈不想要表扬吗?我在很多报纸上看到过,有不少的人把家里多的房子让给没房子的人住,而且不收钱,受到了表扬。”
“还有一个叔叔,家里有很多的房间,他就把多的房间分给别人住了,也不收房租,受到的表扬更大,因为他道德高尚,讲奉献,都让人住进自己家里去了。”
“这个叔叔因为捐房间的事情,职位都升了。报纸上都说了,鼓励这种捐房子、捐房间的行为。”
宋舒敏和蒋维均齐齐一愣,他们文化水平高,对时局有一定的敏锐度,蒋乔说的话怎么听起来那么不对劲,多种报刊鼓励把富裕的房子捐出去。
五六年公私合营那会,大报到小报,都写了文章,鼓励把自家的公司、店铺都变成国营的,先是鼓励,然后就变成强制性的了。
蒋维均沉思一会,问道:“乔乔,你看到过多少这样的文章?”
蒋维均和宋舒敏看的报纸都没有蒋乔多,蒋维均看的是内部的报纸,上面不会有与部队无关的东西。两个大人对社会风气的变化还没有察觉到。
蒋乔回答道:“有很多,爸爸,都快有五十多篇了,而且有的时候一张报纸有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捐房子的内容。”
宋舒敏感觉不妙,蒋乔看的都是有名的报刊,这些报刊能反映社会的动向。国家不会让不止有一处房子的人,把除了自住的房子其余的房子都无偿捐出去吧?
宋舒敏脸色微变,她还没有高尚到可以奉献一切私产的地步,她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的去战地医院支援,但这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蒋维均握住宋舒敏的手,安慰道:“我们到了沪市再看看。”
蒋乔见她爸妈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言了,说多了就容易暴露自己。
第51章
晃悠悠的火车在宋舒敏的忐忑不安中抵达沪市。
一下火车,宋舒敏和蒋维钧就带着蒋乔就往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奔。
蒋乔也没觉得疑惑,毕竟曾外公家的小洋楼已经好久没人住,被褥、日常用品都没有,那还能住人。
一家三口从火车站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几次换乘才到达宋家的房子。
蒋乔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心里一阵感叹,时代在变迁,可有的建筑可以一直不变。六十年代的淮海路,依然是红房子红砖墙。
蒋乔跟着宋舒敏的步伐,走进巷子里。这一片是有名的洋房区,一栋栋的独栋小洋楼错落有致,白色的,红色的,各种建筑风格的,都是半个世纪前的老房子。
宋舒敏掏出钥匙打开黑色雕花的大铁门,正是冬天,前院的草木都枯了,四周安静萧条。这里的洋房每栋间隔比较远,空旷的庭院无一人说话,显得更加环境幽静。
伫立在蒋乔面前的是一栋白色欧式建筑,大概占地500平左右,中间高两边地。
宋舒敏把房子的红木大门打开,蒋乔一瞧里面居然是空的,没有一件家具?家具都送人了?蒋乔疑惑。
宋舒敏带着父女两个楼上楼下都看了一遍,说道:“房子好好的,没有什么变化。”
蒋维均用手撑着大露台的大理石栏杆,眺望远方说道:“房子的用料好,再过几十年也能住人。”
宋舒敏叹了口气,说道:“都几十年过去,房子看起来跟刚建成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栋房子比起其他有名的资本家住的别墅式还差得远呢,沪市有名的大资本家住的房子,有几十间房间,还自带跑马场和高尔夫球场。
建国时,宋舒敏都十岁了,她上学要经过富人区,那里已经没了以往的宁静,变得嘈杂热闹,院子里堆满了杂物。
曾经的佣人们成了房子的主人,他们每个人分到了一间房,还有空的房间被街道安排其他人住了进来。
也许不久自家的房子也会被安排大大小小十几户人家住进来,自己将会永远失去这栋房子。
蒋乔看了看宋舒敏惆怅的脸色,开口说道:“妈妈,我喜欢这栋房子,不想让其他人住进去,以后我们一家人住在这里。”
蒋维均见大的小的都不开心,开解道:“京市的房子也挺好的,也大,院子也有,除了外观,跟这里比也不差什么了。”
蒋乔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爸爸,我和妈妈都想住这里。让别人住进去,就是别人的了。他们不会爱惜这么漂亮的房子的,这多可惜啊。”
闺女的话很有道理,可也不能跟大政策对着干啊。蒋维均摸了一下蒋乔的头发,难得闺女对一件事这么执着。
他沉吟道:“我们有了住的房子,这里肯定是不能空着。现在每家每户几个孩子,等他们长大后,就需要房子结婚生子了。”
“城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肯定越来越紧缺,国家肯定不能看着不管,安排没房子住的人住街道里空着的房子是最好的办法了。”
宋舒敏看着前院的木兰树,叹息道:“道理我懂,住可以,我就怕他们改建房子,把这里搞得面目全非。你说那么多人住进来,厨房够用?厕所够用?水龙头够用?把房子的格局改了,我得后悔死。”
蒋乔就没宋舒敏想得高尚了,自家的房子凭什么要送给别人?有手有脚,自己挣,谁家的房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蒋乔假装好奇问道:“妈妈,房子不住人,用来干其他的事情,不空着是不是就行了?”
她真是不容易啊,为了一套将来价值上亿的房子。其实以后比这栋洋房更贵的房子有的是,可那些房子没了老洋房的雅致风韵。
蒋维均是个聪明人,蒋乔这么一提,蒋维均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他说道:“舒敏,这里的街道处办有厂子吗?”
街道工厂是为了给街道里没有工作的人增加收入而创办的,主要是大集体的手工业。
宋舒敏说道:“有啊,有一个钩毛衣的厂子。”现在百货大楼里售卖的毛衣,都是手工的,工人们一针一针按照式样织出来的,可不是流水线产品。
蒋维均笑道:“那你不用担心房子被糟蹋了,把房子给街道工厂当仓库用,不就行了。”
蒋乔心里感叹,蒋维钧真是一点就通,她打的就是这个主意,给街道处当作公用,到时候把房子收回就没有什么麻烦。
蒋乔夸奖道:“爸爸,真聪明。妈妈就按爸爸说的办吧。”
这确实是个绝好的建议,宋舒敏烦闷的情绪一下子消散了,她笑道:“就这样做,等一下就去找街道主任,跟街道处说免费把房子给街道的厂子当仓库。再签一张合同,约定房子只能当仓库用,不能另作它用。”
房子里一件家具都没有,用来做仓库再好不过了。
现在还是春节假期,街道处办公室只有一个人值班。蒋维均敲了一下门,门就开了。符梨花看着面前穿着考究的三个人,明显是一家子。
宋舒敏笑道:“符阿姨,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敏敏啊。”
听了宋舒敏的话,符梨花定神一看宋舒敏,笑道:“敏敏啊,你剪了短发,我一下子没认出来。”
符梨花从建国后就在这一片街道处工作,每月都要给每家每户□□证,她对住在这片街道的人熟悉得很。
但在符梨花的印象中,宋舒敏一直是留着长发,扎着辫子的。宋舒敏换了发型后,乍一看还真认不出来。
宋舒敏跟符梨花寒暄了几句,又介绍蒋维均和蒋乔给她认识,才进入正题。
宋舒敏说道:”是这样的,符阿姨,我现在在外地生活工作,我爱人又是个军人,工作调动不容易。”
“沪市短时间内我们是不会回来了,外公家的房子空着太浪费,我就想把房子让给街道工厂当仓库用,您看,符阿姨这事成不成?“
符梨花一拍桌子,脸上的笑容大大的,她大声说道:“成,怎么不成。这是好事情啊,难为敏敏还想着我们这些街坊邻居。”
说着,符梨花拉着宋舒敏的手,激动地说道:“小宋同志,你是有觉悟的人,我代表街道厂感谢你。”
街道工厂租了民房做仓库,因为装的是毛衣,对仓库的要求也高。地方要大,毛衣占地方啊。不能潮湿阴暗,这可是毛衣,沾了水汽就坏了。
符合条件的房子注定便宜不了,每年街道工厂都要付一大笔仓库费。支出多了,分给织毛衣的街坊的钱就少了。
宋家的房子大,完全可以把现在的仓库给退了,能省一大笔钱,省下的钱可以分给前来做活的街坊,这让符梨花这个尽职尽责的街道主任怎能不高兴?
宋舒敏谦虚道:“应该的,不过符阿姨你最好能以街道处的名义跟我签一张协议书,毕竟这房子借给街道处用的时间恐怕不会短。我们最好签个协议,以免到时候出现纠纷。”
符梨花连连称道:“应该的。”自己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宋舒敏想要签协议可以理解,就怕到时候跟接任她的人说不清。
宋舒敏说道:“那符阿姨,协议就由我来写?”
符梨花二话不说递给宋舒敏纸和笔,拍桌子说道:“你写,你是大学生,你来。”
宋舒敏来的路上早把协议书的内容想好了,她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了两分钟,然后翻过一页,又写了两分钟,收起钢笔,把稿纸递给符梨花,说道:“符阿姨,我写两份,都签好我的名字了。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的话您就签字盖公章,我呢再盖个手指印。”
符梨花认真看了起来,虽然她相信宋舒敏的为人,可也得把协议看清楚,因为要盖街道处的公章。
符梨花把两张稿纸看完才说道:“没问题,敏敏,你文采真好。我这就签字盖章。”
一式两份的协议书,宋舒敏拿走了一份,另一份留在街道处做公证。
走出弄巷,宋舒敏拍了一下装着协议书的上衣口袋,感觉心里一阵踏实,她低头含笑问:“乔乔,饿了吗?妈妈带你去吃馄饨、生煎包、小笼包和炸猪排,好不好?”
蒋乔还真有点饿了,在火车上她胃口不佳,吃得很少。
蒋乔点点头,说道:“妈妈,吃完东西后,我想去书店。”
宋舒敏轻拧了一下蒋乔的鼻子,笑道:“你就那么喜欢书啊,我本来打算带你去逛最繁华的南京路的,南京路上有好吃的和漂亮的东西,带你去书店,那些东西就没有了,这样子乔乔还要去书店吗?”
蒋乔知道宋舒敏在逗她,看来宋舒敏的心情确实很好。
蒋乔不慌不忙说道:“妈妈,南京路上肯定有书店吧,就去南京路上的书店好了。”
南京路上什么都有,怎么会没有书店呢?闺女聪明伶俐不好逗啊,宋舒敏暗想。
去吃午饭的路上,蒋乔坐上了很有年代特色电车,活了几百年,她只在电视剧上看见过有轨电车。
午饭是在大壶春吃的,宋舒敏把沪市最有名的几样本地小吃都点了一遍,离开京市之前,她换了不少的全国粮票,足够用了。蒋乔最喜欢生煎,肉紧鲜美,确实好吃。
更大一些,她就知道了宋雅茹每个月给吴香寄钱寄亲手做的衣物。而她呢,宋雅茹从来没给外公外婆汇过一分钱,除了诉苦的信,没寄过任何的东西。
她的心就冷了,虽然吴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工资的大头都要寄到乡下去,可连几斤的玉米面都拿不出来?
外公外婆要不要是一回事,给不给就是另一回事了。她从此不对父母和哥姐抱有任何期待。
她心里分得很清,比如说给卫慧一百块的过节费,但从来不会给宋雅茹一分钱,顶多给他们买点东西。
卫慧起码精心养育了蒋维均,对她和蒋乔也大方。宋雅茹呢,她没用过她的一分钱,每次回来住,都是自带钱和粮的。
养谁亲谁,这句话不错。宋雅茹没有养过宋舒敏一天,如果不是宋舒敏回来,她都不会想起这个小女儿。
吴香虽然从小在吴老娘身边长大,可她是宋雅茹的第一个孩子,对宋雅茹的意义自然不同。
再者不说钱物了,她为吴香操的心是最多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吴香就是那个最会哭的孩子。
三人在火车站的招待所窝了一宿,天刚刚蒙蒙亮,就提着行李出门吃早餐。在小吃店吃完本地特色的早餐,就往火车站去,买去沪市的火车票。
想起沪市这个她生长的城市,宋舒敏一阵感慨,忍不住跟蒋乔絮絮叨叨起来,“妈妈在沪市住的是一栋小洋房,三层楼高,有十二个房间,院前有梧桐和玉兰树。”
“小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卉。妈妈的房间在二楼,春天一推开窗户,就能闻到白玉兰的香味。可惜现在我们一家都在京市生活,那栋房子空了,没人住。”
闻言,蒋乔心里一动,房子空着空着就会被人占了。即使将来能要回来,也是麻烦,要跟十几户人家交涉。况且住进去的人那么多,小洋楼指不定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
蒋乔眼神天真地看着宋舒敏,说道:“妈妈,既然没人住,为什么不让没地方住的人住进去?”
这话,宋舒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能跟善良的闺女说,她妈妈没那么大方善良,宁可让房子空着,也不愿让人住进去吗?
她又不缺那一点房租,那栋房子对她来说不仅是房子,是回忆,是最亲的外公外婆留给她的念想。
宋舒敏给蒋维均使眼色,让他把这个问题接过去。做父母即使有私心,没那么大公无私,也不愿在孩子面前说出来。
蒋维均清咳一声,说道:“没房子的人有很多,妈妈的房子住不进那么多的人。而且那房子是妈妈外公花钱买的,不能白白让人住进去。住进去的人得交房租,一栋小洋楼的房租可是不便宜,大多数人都租不起。”
蒋乔认真说道:“那就不要房租好了。妈妈不想要表扬吗?我在很多报纸上看到过,有不少的人把家里多的房子让给没房子的人住,而且不收钱,受到了表扬。”
“还有一个叔叔,家里有很多的房间,他就把多的房间分给别人住了,也不收房租,受到的表扬更大,因为他道德高尚,讲奉献,都让人住进自己家里去了。”
“这个叔叔因为捐房间的事情,职位都升了。报纸上都说了,鼓励这种捐房子、捐房间的行为。”
宋舒敏和蒋维均齐齐一愣,他们文化水平高,对时局有一定的敏锐度,蒋乔说的话怎么听起来那么不对劲,多种报刊鼓励把富裕的房子捐出去。
五六年公私合营那会,大报到小报,都写了文章,鼓励把自家的公司、店铺都变成国营的,先是鼓励,然后就变成强制性的了。
蒋维均沉思一会,问道:“乔乔,你看到过多少这样的文章?”
蒋维均和宋舒敏看的报纸都没有蒋乔多,蒋维均看的是内部的报纸,上面不会有与部队无关的东西。两个大人对社会风气的变化还没有察觉到。
蒋乔回答道:“有很多,爸爸,都快有五十多篇了,而且有的时候一张报纸有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捐房子的内容。”
宋舒敏感觉不妙,蒋乔看的都是有名的报刊,这些报刊能反映社会的动向。国家不会让不止有一处房子的人,把除了自住的房子其余的房子都无偿捐出去吧?
宋舒敏脸色微变,她还没有高尚到可以奉献一切私产的地步,她可以冒着生命危险毫不犹豫的去战地医院支援,但这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蒋维均握住宋舒敏的手,安慰道:“我们到了沪市再看看。”
蒋乔见她爸妈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言了,说多了就容易暴露自己。
第51章
晃悠悠的火车在宋舒敏的忐忑不安中抵达沪市。
一下火车,宋舒敏和蒋维钧就带着蒋乔就往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奔。
蒋乔也没觉得疑惑,毕竟曾外公家的小洋楼已经好久没人住,被褥、日常用品都没有,那还能住人。
一家三口从火车站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几次换乘才到达宋家的房子。
蒋乔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道路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心里一阵感叹,时代在变迁,可有的建筑可以一直不变。六十年代的淮海路,依然是红房子红砖墙。
蒋乔跟着宋舒敏的步伐,走进巷子里。这一片是有名的洋房区,一栋栋的独栋小洋楼错落有致,白色的,红色的,各种建筑风格的,都是半个世纪前的老房子。
宋舒敏掏出钥匙打开黑色雕花的大铁门,正是冬天,前院的草木都枯了,四周安静萧条。这里的洋房每栋间隔比较远,空旷的庭院无一人说话,显得更加环境幽静。
伫立在蒋乔面前的是一栋白色欧式建筑,大概占地500平左右,中间高两边地。
宋舒敏把房子的红木大门打开,蒋乔一瞧里面居然是空的,没有一件家具?家具都送人了?蒋乔疑惑。
宋舒敏带着父女两个楼上楼下都看了一遍,说道:“房子好好的,没有什么变化。”
蒋维均用手撑着大露台的大理石栏杆,眺望远方说道:“房子的用料好,再过几十年也能住人。”
宋舒敏叹了口气,说道:“都几十年过去,房子看起来跟刚建成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栋房子比起其他有名的资本家住的别墅式还差得远呢,沪市有名的大资本家住的房子,有几十间房间,还自带跑马场和高尔夫球场。
建国时,宋舒敏都十岁了,她上学要经过富人区,那里已经没了以往的宁静,变得嘈杂热闹,院子里堆满了杂物。
曾经的佣人们成了房子的主人,他们每个人分到了一间房,还有空的房间被街道安排其他人住了进来。
也许不久自家的房子也会被安排大大小小十几户人家住进来,自己将会永远失去这栋房子。
蒋乔看了看宋舒敏惆怅的脸色,开口说道:“妈妈,我喜欢这栋房子,不想让其他人住进去,以后我们一家人住在这里。”
蒋维均见大的小的都不开心,开解道:“京市的房子也挺好的,也大,院子也有,除了外观,跟这里比也不差什么了。”
蒋乔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爸爸,我和妈妈都想住这里。让别人住进去,就是别人的了。他们不会爱惜这么漂亮的房子的,这多可惜啊。”
闺女的话很有道理,可也不能跟大政策对着干啊。蒋维均摸了一下蒋乔的头发,难得闺女对一件事这么执着。
他沉吟道:“我们有了住的房子,这里肯定是不能空着。现在每家每户几个孩子,等他们长大后,就需要房子结婚生子了。”
“城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房子肯定越来越紧缺,国家肯定不能看着不管,安排没房子住的人住街道里空着的房子是最好的办法了。”
宋舒敏看着前院的木兰树,叹息道:“道理我懂,住可以,我就怕他们改建房子,把这里搞得面目全非。你说那么多人住进来,厨房够用?厕所够用?水龙头够用?把房子的格局改了,我得后悔死。”
蒋乔就没宋舒敏想得高尚了,自家的房子凭什么要送给别人?有手有脚,自己挣,谁家的房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蒋乔假装好奇问道:“妈妈,房子不住人,用来干其他的事情,不空着是不是就行了?”
她真是不容易啊,为了一套将来价值上亿的房子。其实以后比这栋洋房更贵的房子有的是,可那些房子没了老洋房的雅致风韵。
蒋维均是个聪明人,蒋乔这么一提,蒋维均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他说道:“舒敏,这里的街道处办有厂子吗?”
街道工厂是为了给街道里没有工作的人增加收入而创办的,主要是大集体的手工业。
宋舒敏说道:“有啊,有一个钩毛衣的厂子。”现在百货大楼里售卖的毛衣,都是手工的,工人们一针一针按照式样织出来的,可不是流水线产品。
蒋维均笑道:“那你不用担心房子被糟蹋了,把房子给街道工厂当仓库用,不就行了。”
蒋乔心里感叹,蒋维钧真是一点就通,她打的就是这个主意,给街道处当作公用,到时候把房子收回就没有什么麻烦。
蒋乔夸奖道:“爸爸,真聪明。妈妈就按爸爸说的办吧。”
这确实是个绝好的建议,宋舒敏烦闷的情绪一下子消散了,她笑道:“就这样做,等一下就去找街道主任,跟街道处说免费把房子给街道的厂子当仓库。再签一张合同,约定房子只能当仓库用,不能另作它用。”
房子里一件家具都没有,用来做仓库再好不过了。
现在还是春节假期,街道处办公室只有一个人值班。蒋维均敲了一下门,门就开了。符梨花看着面前穿着考究的三个人,明显是一家子。
宋舒敏笑道:“符阿姨,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敏敏啊。”
听了宋舒敏的话,符梨花定神一看宋舒敏,笑道:“敏敏啊,你剪了短发,我一下子没认出来。”
符梨花从建国后就在这一片街道处工作,每月都要给每家每户□□证,她对住在这片街道的人熟悉得很。
但在符梨花的印象中,宋舒敏一直是留着长发,扎着辫子的。宋舒敏换了发型后,乍一看还真认不出来。
宋舒敏跟符梨花寒暄了几句,又介绍蒋维均和蒋乔给她认识,才进入正题。
宋舒敏说道:”是这样的,符阿姨,我现在在外地生活工作,我爱人又是个军人,工作调动不容易。”
“沪市短时间内我们是不会回来了,外公家的房子空着太浪费,我就想把房子让给街道工厂当仓库用,您看,符阿姨这事成不成?“
符梨花一拍桌子,脸上的笑容大大的,她大声说道:“成,怎么不成。这是好事情啊,难为敏敏还想着我们这些街坊邻居。”
说着,符梨花拉着宋舒敏的手,激动地说道:“小宋同志,你是有觉悟的人,我代表街道厂感谢你。”
街道工厂租了民房做仓库,因为装的是毛衣,对仓库的要求也高。地方要大,毛衣占地方啊。不能潮湿阴暗,这可是毛衣,沾了水汽就坏了。
符合条件的房子注定便宜不了,每年街道工厂都要付一大笔仓库费。支出多了,分给织毛衣的街坊的钱就少了。
宋家的房子大,完全可以把现在的仓库给退了,能省一大笔钱,省下的钱可以分给前来做活的街坊,这让符梨花这个尽职尽责的街道主任怎能不高兴?
宋舒敏谦虚道:“应该的,不过符阿姨你最好能以街道处的名义跟我签一张协议书,毕竟这房子借给街道处用的时间恐怕不会短。我们最好签个协议,以免到时候出现纠纷。”
符梨花连连称道:“应该的。”自己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宋舒敏想要签协议可以理解,就怕到时候跟接任她的人说不清。
宋舒敏说道:“那符阿姨,协议就由我来写?”
符梨花二话不说递给宋舒敏纸和笔,拍桌子说道:“你写,你是大学生,你来。”
宋舒敏来的路上早把协议书的内容想好了,她拿起笔在稿纸上写了两分钟,然后翻过一页,又写了两分钟,收起钢笔,把稿纸递给符梨花,说道:“符阿姨,我写两份,都签好我的名字了。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没有的话您就签字盖公章,我呢再盖个手指印。”
符梨花认真看了起来,虽然她相信宋舒敏的为人,可也得把协议看清楚,因为要盖街道处的公章。
符梨花把两张稿纸看完才说道:“没问题,敏敏,你文采真好。我这就签字盖章。”
一式两份的协议书,宋舒敏拿走了一份,另一份留在街道处做公证。
走出弄巷,宋舒敏拍了一下装着协议书的上衣口袋,感觉心里一阵踏实,她低头含笑问:“乔乔,饿了吗?妈妈带你去吃馄饨、生煎包、小笼包和炸猪排,好不好?”
蒋乔还真有点饿了,在火车上她胃口不佳,吃得很少。
蒋乔点点头,说道:“妈妈,吃完东西后,我想去书店。”
宋舒敏轻拧了一下蒋乔的鼻子,笑道:“你就那么喜欢书啊,我本来打算带你去逛最繁华的南京路的,南京路上有好吃的和漂亮的东西,带你去书店,那些东西就没有了,这样子乔乔还要去书店吗?”
蒋乔知道宋舒敏在逗她,看来宋舒敏的心情确实很好。
蒋乔不慌不忙说道:“妈妈,南京路上肯定有书店吧,就去南京路上的书店好了。”
南京路上什么都有,怎么会没有书店呢?闺女聪明伶俐不好逗啊,宋舒敏暗想。
去吃午饭的路上,蒋乔坐上了很有年代特色电车,活了几百年,她只在电视剧上看见过有轨电车。
午饭是在大壶春吃的,宋舒敏把沪市最有名的几样本地小吃都点了一遍,离开京市之前,她换了不少的全国粮票,足够用了。蒋乔最喜欢生煎,肉紧鲜美,确实好吃。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3789/26078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