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节

推荐阅读:一级律师花都狂龙极品神医末世最强觉醒隋炀帝血性无限进化(无敌宝宝猪)鬼话宠妻成瘾主宰苍穹

    一肚子黑水,聪明加变态,谁遇都得跪。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杨佥宪的条件
    刘庆晕倒后,即被大张旗鼓抬出中军大帐。
    杨瓒收起金尺,行到帐前,清了清嗓子,大声斥责贼虏侵我国朝之心不死。
    城下大败,不念陛下宽容,许其内附,不思感沐天恩,反以怨报德,恩将仇报,假以牧民之口,告边军杀良冒功。更蒙骗监察御史,意图扰乱军心民心,坏边镇隘口。
    事情败露,犹不知悔改,反蛤蟆夜哭,锻炼罗织,一口咬定是刘柱史授命。
    幸亏张总戎火眼金睛,洞察秋毫,明辨真伪,面指其心恶毒。
    “其居心险恶,盅虿之谗,十恶不赦!虽斩不偿其罪。”
    “刘柱史为人刚正,忧国忧民。一时不察,被其蒙蔽,实痛心疾首,恨之切骨。直言枉负圣恩,痛悔交加。”
    故而,气恨难平以致晕倒,便十分容易理解。
    “贼虏之恶,万死难赎!”
    杨御史正气浩然,言之凿凿。
    滔滔不绝之下,直将贼虏打上万恶标签,该劈十八道天雷,被闪电打成飞灰。
    群情激愤,同仇敌忾,通斥贼子可恶,当杀!
    日前营中嘈杂,城外起火,一片兵荒马乱,以及刘柱史脸上明晃晃的三道淤痕,都被选择性忽略。
    杨佥宪言是贼子居心险恶,蒙蔽监察御史,意图扰乱军心民心,众人一律点头。
    杨御史说刘庆被气昏,那就绝不是被抽昏。谁敢提出异议,直接拳头招呼。
    镇虏营上下,无论指挥同知,千户百户,还是总旗步卒,都是一同历经厮杀,举刀对抗鞑靼,战场里结成的交情。
    有一个算一个,为同袍,为自身,都不会揭穿杨瓒之言。
    况且,刘庆两度进营,都是双眼望天,鼻孔对人。其来意不善。众人心知肚明。早对他看不顺眼,憋一口闷气。
    现如今,甭管是气昏还是被抽昏,总之是大快人心。
    这个情况下,高兴且来不及,没人会深究,也不可能深究。
    “刘柱史一心为国,嫉恶如仇,当为我辈楷模!”
    军汉不善言辞,说不出个五四三,营中还有主簿文吏,不乏体会上官之意,能言善道者。
    不过半日,“刘柱史误信奸贼,险酿成大错”之事,便在镇虏营传播开来。
    将官卫卒乃至役夫边民,都晓得这位“刚肠嫉恶”,被贼虏生生气昏过去的监察御史。
    真假与否……有关系吗?
    众人只需晓得,杨佥宪一心为大家考虑,功劳赏银一概不缺,祸患都被扼杀在萌芽,已然足够。
    虚言如何?
    指鹿为马又如何?
    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用命换来的实惠,被轻飘飘几句话断送,甚至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才该拼死一争,抽刀子杀人!
    杀良冒功?
    哪来的良?
    别部附庸,京卫和营卫不了解,边军却是几番照面,打久了交道。
    夏秋放牧,冬春为匪。
    抢劫粮食牲畜,杀起人来,眼都不眨一下。
    戍卫边塞,见多扬鞭放牧,挥刀杀人的“牧民”。
    现下,别部战败,营地被烧,阿尔秃厮随时可能再至,附庸部落失去庇护,乞求内附,不过是权益之举。
    等到仇家退走,从大明得到足够的好处,部落恢复元气,九成以上会刀口转向,冲破边军,抢劫边民,举部叛回草原。
    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例两例。
    凡在边塞戍卫五年以上,都能举出先降后叛的白眼狼。提醒新兵,豺狼性恶,改不了吃肉,一时心软必遭反咬。
    战场之上不能犹豫,战场之下更不能迟疑。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军汉都能懂得的道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却不明白。
    不是万不得已,杨瓒也不想撸起袖子,冒险施行此计。稍有不慎,即是举朝为敌。
    只能说逼到份上,不想被活活气死,只能抄起家伙开揍。
    对手是谁,已不重要。
    与顾卿商定之时,杨瓒便知道,第一子落下,再无回头路。
    棋局既定,哪怕对上六部九卿,甚至内阁,他都要一步接着一步,继续走下去。
    刘庆被抬走,安置在右营一座军帐。
    张铭提起长刀,领护卫策马出城,巡逻墙子岭一带,搜寻漏网之鱼。
    城外营地被烧,壮丁被万户亦卜剌杀死,妇孺被徐姓商人带往草原,本以为扫清收尾,结果仍被刘柱史找上门来。
    这次是个冒牌货,难保下次不是别部牧民。
    怀抱侥幸心理,实非聪明之举。
    思量一番,张总戎亲自领兵,誓要将镇虏营四周清扫干净。
    出城不久,遇到应城伯孙钺。
    知晓对方接到敕令,将接替战死的温总戎镇守蓟州。张铭打马上前,一拳捶在孙钺肩上。
    “你这杀才,到底遂心!”
    孙钺大笑,反捶回去。
    “京城的日子,我实在过不惯。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见着就心烦。不如仿效先祖,戍卫北疆,为国杀敌!多杀几个鞑靼,将伯颜逐走漠北,才不负皇恩,不愧对先祖留下的这杆长枪!”
    “自土木堡之后,贼虏益发猖獗。”
    “是啊。”
    “那些草场,本都是我朝的州县卫所。”
    两人拉住缰绳,向东眺望,磨刀峪之外,本为国朝疆土,却连年被鞑靼蚕食,直逼城下。
    洪武、永乐乃至宣宗年间设立的衙门卫所,营台地堡,现都孤立荒原。风吹日晒,为鞑靼马蹄践踏,均成残垣断壁。唯在朔风飞雪中,追忆洪武之威,永乐之盛。
    不至朔北,不晓雪冷。
    不睹边塞,未感耻寒。
    身为功臣武将后代,眼睁睁看着边塞被侵,先祖打下的疆域失于己手,如何不痛心?
    偏朝中多是“怀仁”之辈,即便打了胜仗,也要讲究仁义道德,实行优抚,许心怀鬼胎之辈内附。
    牧民可怜?
    死在“牧民”刀下的边军边民,谁来可怜?
    长居京城,看不到北疆,行优抚之策,恰如东郭兼爱豺狼,可笑得令人痛心。
    张铭孙钺并马而立,都未出声。
    眺望覆盖白雪的草原,胸中似有烈火燃烧,神情却愈发的苍凉。
    他们都知道,杨瓒所行实为险策。
    但是,为血洒蓟州的千百英魂,为无辜枉死的边民,为堆叠在城下的尸身,终选择站在杨瓒身后。
    行之无悔,义无反顾。
    朔风起,飞雪渐急。
    孙钺打马回营。五日后,他将前往密云,掌武将印,镇守蓟州。
    张铭掉头向北,继续巡视荒原。
    寒风呼啸,似刀划过脸颊,不觉半点疼痛。
    镇虏营中,几名军汉提着木桶,扛着铁铲铁锹,走到中军大帐前,铲起冻结的血水,收起断头尸身。
    忽然,一个老边军停下动作,皱起眉头。
    “不对。”
    余下人抬头,面露不解。
    哪里不对?
    “这是个汉人。”老边军道。
    “什么?”
    “看虎口。”
    尸身尚未僵硬,老边军翻过牧民掌心,指着虎口和指腹,道:“一看就知道,这是握锄头的手。鞑靼手上的茧子,可不是长成这样。”
    话落,又扯开皮袍,查看过肩头痕迹,几名军汉都沉默了。
    片刻,有人恨恨的唾了一口。
    “十成是个汉贼,便宜他了!”
    鞑靼固然可恨,叛国之人更加可恨。
    圣祖高皇帝打下江山,和鞑靼的祖先是死仇。几代的仇怨,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固有的矛盾,非轻易可解。
    身为明人,不思保家卫民,反背弃家国,投靠仇敌,祖宗都要蒙羞。
    “这样的还收什么尸,合该丢去草原,送进狼腹!”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4832/28631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