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连环挖坑一时爽,连环引爆时更爽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炸厨房、【星际abo】洛希极限(H)、晴日物语、珀迪达之雾【简】、恶督心奴(1v1,sc)、无双局(1v2 父子丼)、私生女(np 强制 骨科)、阿佩罗的回忆、
周瑜在做出了重大牺牲让步之后、又摆事实讲道理稳住于禁,总算是让江东的战况没有立刻崩盘。
但周瑜即将付出的代价也显然是惨重的。
在黄盖朱灵路招被全歼的重大利空消息打击下,加上李素先锋抵达南陵港也两三天了、已经开始逐步展开陆上攻势准备,南陵这破地方实在是不能再守。
不但南陵不宜久守,后面好几处周瑜一开始筹备作为战略纵深江防支撑点的地方,都只能拖几天就放弃,以时间换空间。
当天后半夜,周瑜和于禁集结了全部主力战船,突围离开南陵,往下游疯狂战略转移。
虽然是黑夜,但李素毕竟是设置了一定的警戒巡逻,趁机追击半夜,也歼灭了周瑜一部分殿后的部队,总之是没让周瑜全身而退。
周瑜在开战前就只剩五万水军了,黄盖丢了他不少,今晚又折损数千,当他逃到后方时,清点人马只有三万七八千人。于禁那边的水军,也稍有折损,剩下不过两万出头。
于禁和周瑜相加,总水兵兵力竟然只有六万人,孙曹联军的一线战兵总人数,也从开战前的十一万下降到了九万——长江北岸还有三万纯陆军部队,曹仁李典等人带着。
好在,随着周瑜的退却,孙权还会把最后在丹阳和吴郡守家的剩余力量慢慢补充给周瑜。
而且北岸的陆军规模下降问题也不大,曹操水军不多陆军还是很多的,有曹军援军填补战线,不用担心李素在江北登陆、连淮南一起夺取的风险。
此后十几天里,周瑜设计在南陵县东部的铜山隘,又多拖了李素四天时间。这地方港汊纵横、长江被几个江心岛屿分叉为数股航道,确实便于阻击部队拖时间后全身而退。
说句题外话,这铜山虽然汉朝时连个县级地名都没有,后世却是挺有名的,正是南宋灭亡前一年、蒙元军队歼灭贾似道主力的丁家洲之战的战场,可见这段长江地形确实适合打阻击战。
(注:就是现在的安徽铜陵,当时铜陵只是一座铜矿山,汉末时开发不彻底。经过南北朝六朝的开发,到隋唐的时候,才因为跃升为全国第一大产铜矿山,单独设县,从南陵分割出铜陵)
然后,就是如法炮制地依次放弃春谷、芜湖(汉朝就叫芜湖了),在半个月之内,把他的江南水军驻地,一直退到当涂、牛渚为止。
于禁一开始是死活都要退到江北岸的濡须水,这样只要把濡须这条小河的河口堵了,李素就无法追击他。
但周瑜好说歹说找理由劝他,让他放心,告诉他退到当涂、牛渚绝对不会跑不了、绝对不会没有退路。
周瑜的解释非常有技术性,而且周瑜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表现出的“打阻击断后分兵都让我的人干,保护友军先走”的负责任态度,也多多少少挽回了于禁对他的钦佩,最后总算是说服了于禁,退到比濡须口更下游几十里的当涂。
至于濡须口,该堵还是得堵,但是让李典的陆军堵守就可以了。濡须水河口很窄,陆军在两岸设土台、上立弩炮投石机绝对可以完全封锁河面,敌船来多少死多少,不可能硬扛城防工事的。
当涂、牛渚两港,大致已经相当于后世的马鞍山和马鞍山下属的采石矶了,稍微读过历史的都知道,这地方是自古从长江上游攻打建业金陵的最后一道江防门户。
历史上发生在采石矶的最有名的水战防御战,自然是后来南宋儒将虞允文带领十三万宋军、击退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渡江南征,让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吹牛成为了笑柄。
汉末的时候,原本历史上孙策击破刘繇夺取建业,也是在牛渚之战打败了张英、樊能,才在江东夺取了根据地。当然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那些事件都有所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牛渚已经是建业最后的江防门户,这里再被突破,就只有看着敌军登陆、死守建业城池了。
本朝伟人读史,曾有“古今儒将谢周虞”之感慨,也就是认为自古南朝抗击北虏的名将,以谢安、周瑜、虞允文三人为首。
时过境迁、因缘际会,周瑜人生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却要被拖到牛渚附近、拖到原本千年后虞允文的成名之地打,周瑜也算是“南朝名将全员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不过,周瑜能说服于禁也跟着他不躲进濡须口、而是再往下游的牛渚驻扎,仅凭牛渚险要、是建业最后门户这个理由,当然是不够的。
于禁始终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缩到南岸的某个港口,最后退无可退被李素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周瑜关键就是解决了他这个疑虑。
周瑜对着地图诚恳地告诉他:退往牛渚,还有一条关键退路,那就是牛渚是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中江”从长江分叉出来的河口位置。
注意:不是汇入长江,而是从长江里分叉出来!也就是说,不是中江水位高于长江、中江水流入长江,而是反过来,长江水流入中江。
于禁不熟江东水文地理,一开始听到这个情况时还很诧异,怎么会有小河反过来从长江分流呢?难怪名字叫中江,说明这确实是江的一部分。
但既然是接受长江水的,这中江最后流到哪里?直接入海吗?
周瑜给他解答:中江从牛渚往东,一直会流入太湖,正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所以部队驻扎在牛渚,就算保卫建业不利、被敌军登陆突破了,还有机会顺着中江开进太湖。
敌人的战船进不了中江,登陆的陆军部队阻止不了他们沿着中江水面撤退,绝对万无一失。
而只要进了太湖,后续肯定是有路可以逃跑的,既可以从太湖东岸经松江进入东海,也可以从太湖南岸的乌程水等江南古运河河段,由余杭县进入浙江湾。
(注:江南地区自古有把天然河道疏浚连接为运河的历史。勾践、夫差时代就开始修了,跟江淮之间的邗沟历史一样久,汉朝还一直有在使用。后来杨广修大运河时,邗沟和江南河两段都只是把淤塞废弃的吴越古河道重新疏浚出来。
主要就是因为南北朝的三百年,南方不用往北方运东西、变成了两个割据政权,所以运河才渐渐废弃的,需要南北统一后重修。加上鸿沟也是战国时魏国挖过的,所以大运河只有河北段是杨广自己完全从无到有新挖的,其他三段统统都是废河翻新)
总而言之,到了大海上,整个茫茫东海连成一片,李素还能堵截你不成?到时候于禁想继续为曹公效命,就算李素堵住了长江口,他们也可以贴着海岸线北上、从淮河入海口重新进入曹操领地,转个圈子由淮河入淝水入巢湖、转个大圈再到濡须口。
看在周瑜为他设想了那么周全的退路,于禁也是想赌一把绝地翻盘的。
加上他也早就把“李素得到了刘备大量北线精锐援军”的信息传递给了曹操,他也觉得曹操会说服袁绍采取主动反攻、分走刘备对南线的压力,等到那一天,整个全局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于禁最后跟着周瑜躲进了牛渚,依托中江和太湖作为最后备选退路。同时把对岸濡须口的陆上防务完全交给曹仁委托的李典等人,以及曹操后续派来的援军将领。
……
于禁和周瑜选择后撤收缩力量、集中兵力等待总决战,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前后牵扯了半个多月。
等他们退到位之后,因为天气已经很热,差不多是初伏到二伏之间,李素就算可以发动进攻,也不得不熬一熬,不差这一点时间了,等过了三伏天再发动进攻——
毕竟,“军中没有北方人和袁绍军俘虏”这一点,只是李素骗周瑜于禁的,不是真的。
李素真要是敢在南方湿热的三伏天发动猛烈攻势,他军中那两万袁军俘虏改编兵,首先就能疫病中暑趴下一大片。
所以,既然是为了用计,犯不着这样。已经逼得周瑜放弃了铜山、放弃了芜湖,一直退到牛渚了,最后的总决战,熬过二十天伏暑吧。
但李素的不动,也暗藏着杀机。只不过这个杀机从地理上来说,并不是眼前的,而是千里之外的。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五月二十八,也就是周瑜和于禁刚刚放弃南陵、开始往铜山撤退的时候。
上帝视角的视野范围,暂且从长江以南、拉到江北淮南,曹仁和李典的陆上防区。
李典当时就已经跟于禁沟通过了,还请示了曹仁。曹仁表示,既然于禁要跟着周瑜继续战略收缩,那么李典得负责的长江北岸江防堵口空间,会纵深越来越大。所以拼命调集兵力支持李典的机动防御,还通过夏侯惇向曹操进一步请求组织援军。
这个时间点,于禁之前对李素军情预估的证据,也已经通过曹仁、上报给夏侯惇了。夏侯惇稍稍汇总后,跟刚到的程昱一起参详一下,要是程昱也觉得没有诈,就会正式上报曹操。
好在农历五月底之后,北方麦作区本来就进入了农闲季节,北方不种双季作物,夏天没有抢收抢种,曹操的军屯屯田兵都可以完全进入军事动员状态。
所以,大约两三万规模的、今年原本刚刚调到新光复的原袁术占领区的军屯兵,很快动员起来,陆续从寿春和谯郡南下,支援淮南战区。
至于旧的守军部队暂时被曹仁抽走交给李典、而新的援军填补上来之前,会有点时间窗口,曹仁一时事多繁杂,也不尽注意,反正他早就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偏偏就在五月二十八日这天,新的意外又发生了。程昱刚要到任,就遇到了夏侯惇抛给他的一个新的棘手难题。
但周瑜即将付出的代价也显然是惨重的。
在黄盖朱灵路招被全歼的重大利空消息打击下,加上李素先锋抵达南陵港也两三天了、已经开始逐步展开陆上攻势准备,南陵这破地方实在是不能再守。
不但南陵不宜久守,后面好几处周瑜一开始筹备作为战略纵深江防支撑点的地方,都只能拖几天就放弃,以时间换空间。
当天后半夜,周瑜和于禁集结了全部主力战船,突围离开南陵,往下游疯狂战略转移。
虽然是黑夜,但李素毕竟是设置了一定的警戒巡逻,趁机追击半夜,也歼灭了周瑜一部分殿后的部队,总之是没让周瑜全身而退。
周瑜在开战前就只剩五万水军了,黄盖丢了他不少,今晚又折损数千,当他逃到后方时,清点人马只有三万七八千人。于禁那边的水军,也稍有折损,剩下不过两万出头。
于禁和周瑜相加,总水兵兵力竟然只有六万人,孙曹联军的一线战兵总人数,也从开战前的十一万下降到了九万——长江北岸还有三万纯陆军部队,曹仁李典等人带着。
好在,随着周瑜的退却,孙权还会把最后在丹阳和吴郡守家的剩余力量慢慢补充给周瑜。
而且北岸的陆军规模下降问题也不大,曹操水军不多陆军还是很多的,有曹军援军填补战线,不用担心李素在江北登陆、连淮南一起夺取的风险。
此后十几天里,周瑜设计在南陵县东部的铜山隘,又多拖了李素四天时间。这地方港汊纵横、长江被几个江心岛屿分叉为数股航道,确实便于阻击部队拖时间后全身而退。
说句题外话,这铜山虽然汉朝时连个县级地名都没有,后世却是挺有名的,正是南宋灭亡前一年、蒙元军队歼灭贾似道主力的丁家洲之战的战场,可见这段长江地形确实适合打阻击战。
(注:就是现在的安徽铜陵,当时铜陵只是一座铜矿山,汉末时开发不彻底。经过南北朝六朝的开发,到隋唐的时候,才因为跃升为全国第一大产铜矿山,单独设县,从南陵分割出铜陵)
然后,就是如法炮制地依次放弃春谷、芜湖(汉朝就叫芜湖了),在半个月之内,把他的江南水军驻地,一直退到当涂、牛渚为止。
于禁一开始是死活都要退到江北岸的濡须水,这样只要把濡须这条小河的河口堵了,李素就无法追击他。
但周瑜好说歹说找理由劝他,让他放心,告诉他退到当涂、牛渚绝对不会跑不了、绝对不会没有退路。
周瑜的解释非常有技术性,而且周瑜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表现出的“打阻击断后分兵都让我的人干,保护友军先走”的负责任态度,也多多少少挽回了于禁对他的钦佩,最后总算是说服了于禁,退到比濡须口更下游几十里的当涂。
至于濡须口,该堵还是得堵,但是让李典的陆军堵守就可以了。濡须水河口很窄,陆军在两岸设土台、上立弩炮投石机绝对可以完全封锁河面,敌船来多少死多少,不可能硬扛城防工事的。
当涂、牛渚两港,大致已经相当于后世的马鞍山和马鞍山下属的采石矶了,稍微读过历史的都知道,这地方是自古从长江上游攻打建业金陵的最后一道江防门户。
历史上发生在采石矶的最有名的水战防御战,自然是后来南宋儒将虞允文带领十三万宋军、击退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渡江南征,让完颜亮的“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吹牛成为了笑柄。
汉末的时候,原本历史上孙策击破刘繇夺取建业,也是在牛渚之战打败了张英、樊能,才在江东夺取了根据地。当然这一世因为蝴蝶效应,那些事件都有所变化。
但不管怎么说,牛渚已经是建业最后的江防门户,这里再被突破,就只有看着敌军登陆、死守建业城池了。
本朝伟人读史,曾有“古今儒将谢周虞”之感慨,也就是认为自古南朝抗击北虏的名将,以谢安、周瑜、虞允文三人为首。
时过境迁、因缘际会,周瑜人生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却要被拖到牛渚附近、拖到原本千年后虞允文的成名之地打,周瑜也算是“南朝名将全员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不过,周瑜能说服于禁也跟着他不躲进濡须口、而是再往下游的牛渚驻扎,仅凭牛渚险要、是建业最后门户这个理由,当然是不够的。
于禁始终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缩到南岸的某个港口,最后退无可退被李素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周瑜关键就是解决了他这个疑虑。
周瑜对着地图诚恳地告诉他:退往牛渚,还有一条关键退路,那就是牛渚是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中江”从长江分叉出来的河口位置。
注意:不是汇入长江,而是从长江里分叉出来!也就是说,不是中江水位高于长江、中江水流入长江,而是反过来,长江水流入中江。
于禁不熟江东水文地理,一开始听到这个情况时还很诧异,怎么会有小河反过来从长江分流呢?难怪名字叫中江,说明这确实是江的一部分。
但既然是接受长江水的,这中江最后流到哪里?直接入海吗?
周瑜给他解答:中江从牛渚往东,一直会流入太湖,正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所以部队驻扎在牛渚,就算保卫建业不利、被敌军登陆突破了,还有机会顺着中江开进太湖。
敌人的战船进不了中江,登陆的陆军部队阻止不了他们沿着中江水面撤退,绝对万无一失。
而只要进了太湖,后续肯定是有路可以逃跑的,既可以从太湖东岸经松江进入东海,也可以从太湖南岸的乌程水等江南古运河河段,由余杭县进入浙江湾。
(注:江南地区自古有把天然河道疏浚连接为运河的历史。勾践、夫差时代就开始修了,跟江淮之间的邗沟历史一样久,汉朝还一直有在使用。后来杨广修大运河时,邗沟和江南河两段都只是把淤塞废弃的吴越古河道重新疏浚出来。
主要就是因为南北朝的三百年,南方不用往北方运东西、变成了两个割据政权,所以运河才渐渐废弃的,需要南北统一后重修。加上鸿沟也是战国时魏国挖过的,所以大运河只有河北段是杨广自己完全从无到有新挖的,其他三段统统都是废河翻新)
总而言之,到了大海上,整个茫茫东海连成一片,李素还能堵截你不成?到时候于禁想继续为曹公效命,就算李素堵住了长江口,他们也可以贴着海岸线北上、从淮河入海口重新进入曹操领地,转个圈子由淮河入淝水入巢湖、转个大圈再到濡须口。
看在周瑜为他设想了那么周全的退路,于禁也是想赌一把绝地翻盘的。
加上他也早就把“李素得到了刘备大量北线精锐援军”的信息传递给了曹操,他也觉得曹操会说服袁绍采取主动反攻、分走刘备对南线的压力,等到那一天,整个全局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所以,于禁最后跟着周瑜躲进了牛渚,依托中江和太湖作为最后备选退路。同时把对岸濡须口的陆上防务完全交给曹仁委托的李典等人,以及曹操后续派来的援军将领。
……
于禁和周瑜选择后撤收缩力量、集中兵力等待总决战,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前后牵扯了半个多月。
等他们退到位之后,因为天气已经很热,差不多是初伏到二伏之间,李素就算可以发动进攻,也不得不熬一熬,不差这一点时间了,等过了三伏天再发动进攻——
毕竟,“军中没有北方人和袁绍军俘虏”这一点,只是李素骗周瑜于禁的,不是真的。
李素真要是敢在南方湿热的三伏天发动猛烈攻势,他军中那两万袁军俘虏改编兵,首先就能疫病中暑趴下一大片。
所以,既然是为了用计,犯不着这样。已经逼得周瑜放弃了铜山、放弃了芜湖,一直退到牛渚了,最后的总决战,熬过二十天伏暑吧。
但李素的不动,也暗藏着杀机。只不过这个杀机从地理上来说,并不是眼前的,而是千里之外的。
话分两头,时间线回溯到五月二十八,也就是周瑜和于禁刚刚放弃南陵、开始往铜山撤退的时候。
上帝视角的视野范围,暂且从长江以南、拉到江北淮南,曹仁和李典的陆上防区。
李典当时就已经跟于禁沟通过了,还请示了曹仁。曹仁表示,既然于禁要跟着周瑜继续战略收缩,那么李典得负责的长江北岸江防堵口空间,会纵深越来越大。所以拼命调集兵力支持李典的机动防御,还通过夏侯惇向曹操进一步请求组织援军。
这个时间点,于禁之前对李素军情预估的证据,也已经通过曹仁、上报给夏侯惇了。夏侯惇稍稍汇总后,跟刚到的程昱一起参详一下,要是程昱也觉得没有诈,就会正式上报曹操。
好在农历五月底之后,北方麦作区本来就进入了农闲季节,北方不种双季作物,夏天没有抢收抢种,曹操的军屯屯田兵都可以完全进入军事动员状态。
所以,大约两三万规模的、今年原本刚刚调到新光复的原袁术占领区的军屯兵,很快动员起来,陆续从寿春和谯郡南下,支援淮南战区。
至于旧的守军部队暂时被曹仁抽走交给李典、而新的援军填补上来之前,会有点时间窗口,曹仁一时事多繁杂,也不尽注意,反正他早就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谁知,偏偏就在五月二十八日这天,新的意外又发生了。程昱刚要到任,就遇到了夏侯惇抛给他的一个新的棘手难题。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5041/29273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