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薛衍嘿嘿一笑。众位宾客虽心下艳羡嫉妒有之,不过也都是玩笑而已,此刻倒是并未放在心上。
谁曾料到镇国公生辰过后,那鲁国公蒋志家去以后,果然憋了一本所谓的《蒋家兵书》出来,又拿着原稿寻到薛衍面前,逼着薛衍用活字印刷术刻印了一千份出来,赠与诸位亲朋好友,乃至同僚下属。
薛衍无法,只得应了鲁国公的请求,将这份《蒋家兵书》送到工部,用活字印刷术刻印了,再交与鲁国公。原本以为这样就能打发了蒋志换个清静。岂料蒋志的这份兵书非但没能为他换来安静日子,反而成为接下来麻烦开头的□□——
上回且说到著书立传,对于文人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荣耀。当初薛衍以《魏公手扎》为贺礼,庆祝镇国公生辰,诸位大臣看在眼中,虽然艳羡,却还没想到什么。此后见鲁国公蒋志这么个不通文墨的粗人都能舔着脸写本《蒋家兵书》。众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但是碍于颜面,又不好亲自出头说要著书立传什么的。
于是便明示暗示的,早有各家子弟拿了长辈们年轻时候写过的诗词文章来,请薛衍帮忙撰写成集。伺候更有各家官宦的心腹属下拿了上峰的手稿过来央求薛衍,以期讨好上峰……
当然了,碍于薛衍的身份,能够求到他跟前儿的自然也都是公侯之家,朝廷的中流砥柱。换句话说,这些人求到头上,可是不好推辞的。
薛衍无法,总不能推了这个留那个。既然不好厚此薄彼,只能一股脑的接了下来。
还好薛衍这会子的心态好——反正受苦受累加班加点的是工部官员,他只不过是做个中人,就能得此空人情。也是好的。
直到最后,连永安帝和太上皇也坐不住了。纷纷召薛衍入宫,吞吞吐吐的提及了自己也有著书立传的意思,甚至拉了卫国公作陪。就连魏皇后也都扭扭尼恩的表达了自己想要写一本《女则》教化大褚闺阁女子的心愿,而平阳长公主也跃跃欲试的想要撰写一本《女子兵法》时,薛衍这才傻眼了。
不过转过念来薛衍又想明白了,不觉开口问道:“陛下与皇后娘娘想要著书立说,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为什么要找我?”
永安帝与魏皇后相视一笑,因说道:“自然是想衍儿帮忙——”
说到这里,这两位帝国最尊贵的夫妻也醒过味来了。是啊,为什么要找薛衍,写完了直接叫工部刻印出来不就完了么?干什么要找到薛衍头上呢?
永安帝与魏皇后面面相觑,最终只得把原因推到“思维定式”上。
当然,这会子的大褚还没有“思维定式”这么个词儿,因而永安帝和魏皇后只能感慨自己也“人云亦云”了一把。
不过这个时候的薛衍却顾不上帝后的这一番感慨了。他正焦头烂额的应对自打从太极宫迁宫别居后,日子便愈发清闲,人也愈发想一出是一出的太上皇。
因为太上皇将薛衍召入兴庆宫,直说他也想著一本书,而且想著一本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写过的一本书。只是暂且还没想到该写什么,所以命薛衍这个“鬼滑头”给出几个好主意来。
薛衍想都没想,直接便道:“那便出一本太上皇的自传罢。”
太上皇也想都没想,直接否道:“盖棺定论,自有史家凭说。我懒得自吹自擂。”
薛衍:“……”
然后又道:“太上皇自晋阳起兵,一路直捣黄龙入长安。必定熟知天下各州的风景。不如写一本堪舆志罢?”
太上皇又摇头,笑眯眯道:“我老了,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都记不住了。何况当初形势那样紧迫,我保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观风望景的。”
面对薛衍不以为然的小模样,太上皇又唏嘘长叹道:“何况当年大郎四郎他们都在,我一想到他们……”
薛衍闻言,立即败退。忙说道:“那就再换别的罢。”
好不容易叫太上皇与陛下冰释前嫌。倘若执意叫太上皇写《回忆录》,再勾起太上皇的伤心往事来,真要出了什么差错薛衍可担负不了这个责任。
太上皇眼见薛衍如此说,登时笑眯眯的接口道:“那就劳烦衍儿想法子罢。我老了,实在没什么新意儿了。”
薛衍:“……”
背负着太上皇给的重任,薛衍出宫回至卫国公府。只见平日里都在内堂等他闲话儿的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都泡在内书房里,认认真真的查阅资料,撰写文章。
薛衍不觉纳闷了,怎么一夕间,所有人都跟疯了似的。不过是一本书而已。
不过当着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的面儿,薛衍倒是没提这个话茬,只说了太上皇召他入宫的事儿,然后走上案前,拿起薛绩写的几页字看了看,因笑道:“阿耶写的都是什么,我竟看不懂。”
卫国公闻言,因笑道:“亏你还在国子监念了那么长时间的书,连兵书都不认得。”
薛衍便笑道:“不知者不罪嘛。况且阿耶写兵书,就该以简明扼要,由浅入深为要。怎么写的云山雾绕的。要知道大褚的军户能有多少读书识字的。阿耶写的这么高深,连我都看不懂,何况那些军户。”
平阳长公主在一旁听到了,不觉笑道:“傻孩子,你阿耶写兵书,当然不是给那些个目不识丁的军户看的。”
薛衍闻言,更是撇嘴,不赞同的摇了摇头。
卫国公见状,便笑问道:“你有甚么想说的,不妨说来听听。“
薛衍便笑道:“自古以来,名将撰写兵法,都喜欢言简意赅。所以到了后人学习兵法时,总会觉得高深晦涩,难以明白。我却觉得,既然是写兵书,那就不该说那些空话大道理,而是应该多举实例,多用详实的数据以佐证。否则便容易出现赵拓那种纸上谈兵的。又如那些从来不上战场的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他们熟读兵书,真正到了战场上,也未必能比得上一个从沙场上活下来的老兵油子知道的多。所以这些兵书合该叫那些军户也读一读。这样一来,他们便能‘理论联系实战’,兴许来日也能成将军呢。”
这话虽浅显,意思却是有的。平阳长公主闻言,不觉笑道:“你的想法倒是好的。不过军户向来贫寒,怎么可能读得起书。别说是军户了,现如今大褚立国十多年,两代陛下励精图治,年景比起前朝也算是好的。真正能读得起书的又有多少?你这话也太强人所难。”
薛衍便笑道:“倘若真有意,又能有多难?比如朝中如今有国子监,各府州也都府学、州学、县学,甚至还有各家的家塾等,这些都是学习儒家经典的。那么必须为什么就不能成立军学?叫有习武天赋的人考进去读书,学成之后为国杀敌,也可以叫那些在军中立国功的将士们入学读书,一是识字,二是熟读兵法。岂不是两全其美?”
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闻言一愣。薛衍不过是信口一说,因又道:“还可以请那些历经沙场的将军们入军学教书,也免得那些叔伯们成日念叨着后继无人,又恐来日兵法失传,家族落寞。陛下也可以多见见军中的基层将领们。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如今大褚朝乃是兵知将,将知兵。此乃因国力昌盛,外敌卧虎榻之侧。倘若有一日外敌尽退——”
薛衍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因为下面要说的便涉及到皇权与军权了。大褚施行府兵制,因而掌控兵权的将军刺史们权柄甚大,薛衍可不想一句无心之举,惹得许多人嫌疑。
不过聪慧如卫国公及平阳长公主者,自然可以从薛衍的只言片语中窥其真意。夫妻两面面相觑,看着就跟猫咬了舌头似的闭口不言的薛衍,不动声色地笑问道:“外敌尽退后,又能怎么样?”
“没怎么样啊?”薛衍企图装傻。不过看着心如明镜的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又哂笑道:“大褚周边强敌环绕,想要彻底击败这些强敌,恐怕没个十年二十年也是不成的。我现在想的太多,都是无用。”
“有备无患而已。何况我们一家人关起门来说话,不过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罢了。难不成还有人会透露出去不成?”
薛衍听着父亲的话,也是一笑。索性盘腿坐在书房内,笑着将后世军、校的条条框框说了出来。末了又笑道:“不过是我这几天在国子监念书,闲来无事胡思乱想罢了。阿耶阿娘可别当真。”
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相视一笑,开口向薛衍道:“这个我们心中有数,不与你相干。”
薛衍:“……”
回过神来,又向父母讨教该如何给太上皇出主意。岂料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却是一推二六五,根本懒得理会薛衍的烦难,直笑道:“你自己惹的麻烦,自己想办法解决。左右我跟你阿耶是没什么新意儿的。”
薛衍瞠目结舌的看着父母二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下且言不着薛衍如何挖肚搜肠的出主意,只说自《国子监辩论报》在长安城火速风靡之后,便有人看中了这一块的商机,甚至想方设法托人求情的亲自找到薛衍的头上,想花钱在上头打个宣传——
最先来找薛衍的却是京中最负盛名的徽州墨斋,众所周知,笔墨纸砚中最出类拔萃的莫过于端砚徽墨宣纸湖笔……而徽州墨斋虽然仅占了个徽字,实则斋中所殖之物已经囊括了这些笔墨纸砚中的精髓。只不过因这墨斋的东家是徽州人,所以才以此为名罢了。
又因这家墨斋的笔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且价格公道,因而颇得京中学子们的喜欢,时常来此购买所需之物。
不过其日常销量也就仅此而已了。毕竟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实乃读书人所需寻常之物。你家有好的,我家也有好的,不过是货多货少罢了。至于价格,充其量也不过是便宜个十文八文的。毕竟东西质量在哪里,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这种情况就跟后世满大街的便利店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多。
可是在《国子监辩论报》一夕间弥天盖地,致使“长安纸贵”后,徽州墨斋的少东家却敏锐的觉察出了其中的商机,因而求到了他背后靠山的头上,期望靠山能跟薛衍说一句话。
直到此时,薛衍才知道原来徽州墨斋的幕后靠山便是已故的皇太后——当今陛下的嫡母——孝慈太后的亲弟弟,安国公杜长德。
而薛衍对那位徽州墨斋少东家提出的可以花大价钱在《国子监辩论报》的版面上留出一小块地方,用以宣传自家墨斋的提议——更是有一种看到了同为穿越者的错觉。
不过事实证明,错觉果然是错觉,但古人的智慧却是不容置疑的。谁说土著就不能敏锐的发觉商机。遥想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范蠡散尽家财,多少大商贾谈笑间左右一国朝政……话说多了,不过大褚的这些商人也都不是白给的。
作为一名历史系毕业的剧组道具师,尤其属性还有那么一点点宅,其实薛衍对讨价还价商业谈判这块技能点的并不亮,不过好在薛衍的身份贵重——毕竟是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唯一的儿子,且简在帝心深受两代帝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徽州墨斋的少东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跟薛衍接触的人,其实他除了想要在辩论报长开拓一下自家墨斋的销路外,还抱着与薛衍结交的打算。
所以接下来的谈判过程就更简单了。一个不甚在意,一个压根不敢多占便宜,于是《国子监辩论报》的第一份外快收益相当的丰厚。而薛衍投桃报李,也答应在未来一年内,相同行业的广告版块只给徽州墨斋留着——
说到这里,薛衍少不得又给这位徽州墨斋的少东家解释了一下何谓广告,引来那位少东家的好一阵称赞。
而在这位少东家走后,在第二天《国子监辩论报》出刊后,长安城各行各业的商贾们看到了这份广告的实效后,不觉咬牙切齿,一面暗恨自己的脑袋不够灵光,竟然叫徽州墨斋的小子占了头尖儿,一面蜂拥至国子监和卫国公府。
好在薛衍在送走那位徽州墨斋的少东家后,早已料敌在先。当下把事情三下五除二的推给国子监的几位同窗和卫国公府的大管家之后,自己则一身轻松的跑到兴庆宫给太上皇请安。
顺便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苦思冥想许久才想出来的,绝对堪称歌功颂德厚颜无耻的好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59章
到达兴庆宫之后,薛衍本来是想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的好主意,不过后来想了想,这种堪称厚颜无耻的主意还是办完了直接拿出成品来的好,这样办事的人不尴尬,等成果的人也不会尴尬。
这么一想,薛衍立刻改了主意,只同太上皇寒暄了几句,便打道回府了。
彼时永安帝和诸位臣工正忙着预备大军出征的粮草后勤准备。卫国公薛绩身为兵部尚书,又是掌管此次出征之二十万大军的兵马大元帅,忙的堪称脚不沾地。平阳长公主虽为女眷之流,但她手底下掌管七万兵马,也不能作壁上观。
所以薛衍回到卫国公府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人——都在太极宫谈事呢。
薛衍有些郁闷的吃了些点心茶水,便回书房鼓捣自己的拍马屁大计——
他要仿照后世的一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那样,也给太上皇写一本章回体的小说——名字就叫做《龙游天下》罢。
著书立传,对于大褚的文人墨客而言,是一件非常神圣且不容易的事情。粗狂鲁莽如鲁国公蒋悍者,在写书之前都搜集了很多详实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一家之言。生恐一个不到,贻笑大方。
不过对于历史学毕业的编剧薛衍来说,他日常的工作除了按照导演和投资方的要求写剧本且不断的改剧本之外,也就喜欢在某些原创网站上写一些轻轻松松的架空小说。前者是为了糊口,后者是为了兴趣,就算家学渊源,致使他的作品相对认真考据了一些,但本质上仍旧脱不开“养家糊口”这么一个圈子。
所以对于薛衍来说,为了达到某种哄人的目的而写小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再没比他更容易的事情了。
而他之所以选择写一部类似《微服私访记》的章回体小说,目的则清晰明了——
一则是为了歌功颂德,这也是太上皇的潜在之意。二则是为了避开显德六年的那一场祸事——相信大褚朝的君臣上下,没一个希望这件事情总被提起的。薛衍倘或是按照常理写一部圣人的传记,必然绕不开此事,闹到最后大家都不开心,岂不是不美?
而写一部以太上皇为原型的,探险猎奇类的小说则不同。虽然小说中也把太上皇描写的非常英明神武,乃至破案如神。可那些东西凭白哄哄百姓也就得了,真要是考据起来,朝中大臣们自然明白其中真假。
这么一来倒是还有一个好处——既然明知其假,永安帝看了以后,也不会担忧把太上皇写的太英明神武了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和权势。相对而言能消弭一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艺术形象的再加工虽然不能代替原主的历史形象。但是艺术形象绝对可以影响到后人对于前任的看法。
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陈世美了。明明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好官,结果被小说话本黑成什么样儿了?
所以薛衍目下想要做的,就是撰写这么一部歌功颂德的章回体小说,其中融合太上皇年轻时的事迹和一些明显瞎掰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故事的可读性高,其他的东西稍微牵强些也无所谓。
话虽这么说,只是大褚的历史环境和律法诸项终究跟后世的清朝不一样,所以薛衍在开篇之前,也颇为认真的阅读了太上皇的《起居注》以及大褚律。等到最基本的资料掌握的差不多了,方才开始动笔。
而这个时候,大褚后勤方面的工作终于预备妥当,永安帝特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命大军开拔了——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早在大军开拔之前,远在幽州的颜钧集已经带领着幽州大营的将士们同突厥方面大大小小共起了不下于十次的摩擦。其中有的是突厥大军南下大抽风,有的是颜钧集带军主动出击。等到朝廷的军队感到边境的时候,这两军人马已经打的颇有火气了。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薛衍并不能得知。目下说的还是写小说这么一件事。
薛衍写的第一则故事叫做《游龙戏凤》,是说年轻时候还没起兵的□□,某次外出游学,到了一个名叫蓟县的地方。这蓟县不大,却专出美人。其中最有名气的,便是当地凤仙楼的老板小凤仙。那小凤仙不但人长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厨艺也好,一道自创的红焖羊排做的那叫一个香——
写到这里,薛衍还不吝笔墨,特地详详细细的写了一下红焖羊排的做法。写了一半饿了,又叫家里的厨子按照他写的方子照做了一顿红焖羊排,就着稻米饭吃了几块羊肉,方才继续奋笔疾书。
只说那小凤仙不但人长得漂亮,厨艺好,旗下的凤仙楼也是日进斗金。于是便吸引了当地县太爷之子的注意。那县太爷之子不但看上了小凤仙的人,还看上了她们家的凤仙楼。所以便施了一个毒计,陷害凤仙楼吃死了客人遭了官司,以此威逼小凤仙委身给他做侍妾。
恰值太上皇游学到此,便在凤仙楼住下。听了这件事,十分义愤。遂打定主意要帮助小凤仙。
话说这太上皇相貌堂堂,仪表风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且熟读律法,胸有韬略。很快就找出了这件案子中的端倪,公堂之上慷慨陈词辩驳的那县太爷之子哑口无言,最后恼羞成怒就要以冒犯上官之罪当堂拿下太上皇。
危机之时,只见太上皇面色自若,毫不畏怯的告知县太爷自己的身份——原来他乃是当朝皇帝的外甥,当朝皇后便是他的姑母。如果县太爷胆敢不顾律法将他羁押,届时后果自负。
说罢,又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那县太爷见状,当即吓得屁滚尿流,不但不敢叫衙役拿下太上皇,亦且前倨后恭的奉承起来。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太上皇生性耿直,嫉恶如仇,早已搜集了这县太爷贪赃枉法的证据转交给朝廷。朝廷接到罪证后,即刻派人查实。铁证如山之下,这县太爷和他的儿子都身负枷锁,铿锵入狱。
那小凤仙感谢太上皇的救命之恩,又见太上皇生的龙质凤章,日月之表,早已芳心暗许。遂委身太上皇为侍妾。那太上皇得了美人又破案,实在是人财两得……
且说薛衍写完了这一个话本之后,又润色了好几遍,甚至还很无耻的剽窃了《红楼梦》中的“满床笏”用作文章结尾的画龙点睛。最后还特地叫了家中的乐师谱曲,国子监的同窗们填词,将话本编成一出戏,又叫一班嗓音清越婉转会歌舞的女子,练好了才送到兴庆宫给太上皇观看。
话说这一出《游龙戏凤》,倘或在后世“阅尽千帆”的观众眼中看来,简直就是集各种天雷狗血恶俗桥段于大成的小白文。可是在戏曲文化都尚属萌芽阶段的大褚来说,这一出戏文简直就是令人拍案叫绝,惊为天人的好东西。
一群彩衣扮演的小戏们在兴庆宫演出了一场后,就连当事人太上皇都看的浑身起鸡皮疙瘩。虽然明知薛衍这一出戏编的压根儿没有一处实情,但太上皇看的就觉得舒坦——
他不光自己觉得舒坦,甚至在“撵走”了薛衍之后,还邀了显德一脉的旧臣诸如裴籍等人,也进宫观看。
裴籍等人在太上皇退居兴庆宫,永安帝独揽大权之后,也颇有眼色的渐渐放下手中的权力。免得在新皇面前晃悠久了,惹得新皇犯膈应,就算擎王府的潜邸旧臣也暗恨他们老不死,不给腾位置。
谁曾料到镇国公生辰过后,那鲁国公蒋志家去以后,果然憋了一本所谓的《蒋家兵书》出来,又拿着原稿寻到薛衍面前,逼着薛衍用活字印刷术刻印了一千份出来,赠与诸位亲朋好友,乃至同僚下属。
薛衍无法,只得应了鲁国公的请求,将这份《蒋家兵书》送到工部,用活字印刷术刻印了,再交与鲁国公。原本以为这样就能打发了蒋志换个清静。岂料蒋志的这份兵书非但没能为他换来安静日子,反而成为接下来麻烦开头的□□——
上回且说到著书立传,对于文人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荣耀。当初薛衍以《魏公手扎》为贺礼,庆祝镇国公生辰,诸位大臣看在眼中,虽然艳羡,却还没想到什么。此后见鲁国公蒋志这么个不通文墨的粗人都能舔着脸写本《蒋家兵书》。众人都有些坐不住了。但是碍于颜面,又不好亲自出头说要著书立传什么的。
于是便明示暗示的,早有各家子弟拿了长辈们年轻时候写过的诗词文章来,请薛衍帮忙撰写成集。伺候更有各家官宦的心腹属下拿了上峰的手稿过来央求薛衍,以期讨好上峰……
当然了,碍于薛衍的身份,能够求到他跟前儿的自然也都是公侯之家,朝廷的中流砥柱。换句话说,这些人求到头上,可是不好推辞的。
薛衍无法,总不能推了这个留那个。既然不好厚此薄彼,只能一股脑的接了下来。
还好薛衍这会子的心态好——反正受苦受累加班加点的是工部官员,他只不过是做个中人,就能得此空人情。也是好的。
直到最后,连永安帝和太上皇也坐不住了。纷纷召薛衍入宫,吞吞吐吐的提及了自己也有著书立传的意思,甚至拉了卫国公作陪。就连魏皇后也都扭扭尼恩的表达了自己想要写一本《女则》教化大褚闺阁女子的心愿,而平阳长公主也跃跃欲试的想要撰写一本《女子兵法》时,薛衍这才傻眼了。
不过转过念来薛衍又想明白了,不觉开口问道:“陛下与皇后娘娘想要著书立说,自然是极好的。不过为什么要找我?”
永安帝与魏皇后相视一笑,因说道:“自然是想衍儿帮忙——”
说到这里,这两位帝国最尊贵的夫妻也醒过味来了。是啊,为什么要找薛衍,写完了直接叫工部刻印出来不就完了么?干什么要找到薛衍头上呢?
永安帝与魏皇后面面相觑,最终只得把原因推到“思维定式”上。
当然,这会子的大褚还没有“思维定式”这么个词儿,因而永安帝和魏皇后只能感慨自己也“人云亦云”了一把。
不过这个时候的薛衍却顾不上帝后的这一番感慨了。他正焦头烂额的应对自打从太极宫迁宫别居后,日子便愈发清闲,人也愈发想一出是一出的太上皇。
因为太上皇将薛衍召入兴庆宫,直说他也想著一本书,而且想著一本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写过的一本书。只是暂且还没想到该写什么,所以命薛衍这个“鬼滑头”给出几个好主意来。
薛衍想都没想,直接便道:“那便出一本太上皇的自传罢。”
太上皇也想都没想,直接否道:“盖棺定论,自有史家凭说。我懒得自吹自擂。”
薛衍:“……”
然后又道:“太上皇自晋阳起兵,一路直捣黄龙入长安。必定熟知天下各州的风景。不如写一本堪舆志罢?”
太上皇又摇头,笑眯眯道:“我老了,年轻时候经历的那些,都记不住了。何况当初形势那样紧迫,我保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心思观风望景的。”
面对薛衍不以为然的小模样,太上皇又唏嘘长叹道:“何况当年大郎四郎他们都在,我一想到他们……”
薛衍闻言,立即败退。忙说道:“那就再换别的罢。”
好不容易叫太上皇与陛下冰释前嫌。倘若执意叫太上皇写《回忆录》,再勾起太上皇的伤心往事来,真要出了什么差错薛衍可担负不了这个责任。
太上皇眼见薛衍如此说,登时笑眯眯的接口道:“那就劳烦衍儿想法子罢。我老了,实在没什么新意儿了。”
薛衍:“……”
背负着太上皇给的重任,薛衍出宫回至卫国公府。只见平日里都在内堂等他闲话儿的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都泡在内书房里,认认真真的查阅资料,撰写文章。
薛衍不觉纳闷了,怎么一夕间,所有人都跟疯了似的。不过是一本书而已。
不过当着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的面儿,薛衍倒是没提这个话茬,只说了太上皇召他入宫的事儿,然后走上案前,拿起薛绩写的几页字看了看,因笑道:“阿耶写的都是什么,我竟看不懂。”
卫国公闻言,因笑道:“亏你还在国子监念了那么长时间的书,连兵书都不认得。”
薛衍便笑道:“不知者不罪嘛。况且阿耶写兵书,就该以简明扼要,由浅入深为要。怎么写的云山雾绕的。要知道大褚的军户能有多少读书识字的。阿耶写的这么高深,连我都看不懂,何况那些军户。”
平阳长公主在一旁听到了,不觉笑道:“傻孩子,你阿耶写兵书,当然不是给那些个目不识丁的军户看的。”
薛衍闻言,更是撇嘴,不赞同的摇了摇头。
卫国公见状,便笑问道:“你有甚么想说的,不妨说来听听。“
薛衍便笑道:“自古以来,名将撰写兵法,都喜欢言简意赅。所以到了后人学习兵法时,总会觉得高深晦涩,难以明白。我却觉得,既然是写兵书,那就不该说那些空话大道理,而是应该多举实例,多用详实的数据以佐证。否则便容易出现赵拓那种纸上谈兵的。又如那些从来不上战场的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他们熟读兵书,真正到了战场上,也未必能比得上一个从沙场上活下来的老兵油子知道的多。所以这些兵书合该叫那些军户也读一读。这样一来,他们便能‘理论联系实战’,兴许来日也能成将军呢。”
这话虽浅显,意思却是有的。平阳长公主闻言,不觉笑道:“你的想法倒是好的。不过军户向来贫寒,怎么可能读得起书。别说是军户了,现如今大褚立国十多年,两代陛下励精图治,年景比起前朝也算是好的。真正能读得起书的又有多少?你这话也太强人所难。”
薛衍便笑道:“倘若真有意,又能有多难?比如朝中如今有国子监,各府州也都府学、州学、县学,甚至还有各家的家塾等,这些都是学习儒家经典的。那么必须为什么就不能成立军学?叫有习武天赋的人考进去读书,学成之后为国杀敌,也可以叫那些在军中立国功的将士们入学读书,一是识字,二是熟读兵法。岂不是两全其美?”
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闻言一愣。薛衍不过是信口一说,因又道:“还可以请那些历经沙场的将军们入军学教书,也免得那些叔伯们成日念叨着后继无人,又恐来日兵法失传,家族落寞。陛下也可以多见见军中的基层将领们。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如今大褚朝乃是兵知将,将知兵。此乃因国力昌盛,外敌卧虎榻之侧。倘若有一日外敌尽退——”
薛衍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因为下面要说的便涉及到皇权与军权了。大褚施行府兵制,因而掌控兵权的将军刺史们权柄甚大,薛衍可不想一句无心之举,惹得许多人嫌疑。
不过聪慧如卫国公及平阳长公主者,自然可以从薛衍的只言片语中窥其真意。夫妻两面面相觑,看着就跟猫咬了舌头似的闭口不言的薛衍,不动声色地笑问道:“外敌尽退后,又能怎么样?”
“没怎么样啊?”薛衍企图装傻。不过看着心如明镜的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又哂笑道:“大褚周边强敌环绕,想要彻底击败这些强敌,恐怕没个十年二十年也是不成的。我现在想的太多,都是无用。”
“有备无患而已。何况我们一家人关起门来说话,不过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罢了。难不成还有人会透露出去不成?”
薛衍听着父亲的话,也是一笑。索性盘腿坐在书房内,笑着将后世军、校的条条框框说了出来。末了又笑道:“不过是我这几天在国子监念书,闲来无事胡思乱想罢了。阿耶阿娘可别当真。”
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相视一笑,开口向薛衍道:“这个我们心中有数,不与你相干。”
薛衍:“……”
回过神来,又向父母讨教该如何给太上皇出主意。岂料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却是一推二六五,根本懒得理会薛衍的烦难,直笑道:“你自己惹的麻烦,自己想办法解决。左右我跟你阿耶是没什么新意儿的。”
薛衍瞠目结舌的看着父母二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下且言不着薛衍如何挖肚搜肠的出主意,只说自《国子监辩论报》在长安城火速风靡之后,便有人看中了这一块的商机,甚至想方设法托人求情的亲自找到薛衍的头上,想花钱在上头打个宣传——
最先来找薛衍的却是京中最负盛名的徽州墨斋,众所周知,笔墨纸砚中最出类拔萃的莫过于端砚徽墨宣纸湖笔……而徽州墨斋虽然仅占了个徽字,实则斋中所殖之物已经囊括了这些笔墨纸砚中的精髓。只不过因这墨斋的东家是徽州人,所以才以此为名罢了。
又因这家墨斋的笔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且价格公道,因而颇得京中学子们的喜欢,时常来此购买所需之物。
不过其日常销量也就仅此而已了。毕竟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实乃读书人所需寻常之物。你家有好的,我家也有好的,不过是货多货少罢了。至于价格,充其量也不过是便宜个十文八文的。毕竟东西质量在哪里,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这种情况就跟后世满大街的便利店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多。
可是在《国子监辩论报》一夕间弥天盖地,致使“长安纸贵”后,徽州墨斋的少东家却敏锐的觉察出了其中的商机,因而求到了他背后靠山的头上,期望靠山能跟薛衍说一句话。
直到此时,薛衍才知道原来徽州墨斋的幕后靠山便是已故的皇太后——当今陛下的嫡母——孝慈太后的亲弟弟,安国公杜长德。
而薛衍对那位徽州墨斋少东家提出的可以花大价钱在《国子监辩论报》的版面上留出一小块地方,用以宣传自家墨斋的提议——更是有一种看到了同为穿越者的错觉。
不过事实证明,错觉果然是错觉,但古人的智慧却是不容置疑的。谁说土著就不能敏锐的发觉商机。遥想当年,吕不韦奇货可居,范蠡散尽家财,多少大商贾谈笑间左右一国朝政……话说多了,不过大褚的这些商人也都不是白给的。
作为一名历史系毕业的剧组道具师,尤其属性还有那么一点点宅,其实薛衍对讨价还价商业谈判这块技能点的并不亮,不过好在薛衍的身份贵重——毕竟是卫国公与平阳长公主唯一的儿子,且简在帝心深受两代帝王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徽州墨斋的少东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跟薛衍接触的人,其实他除了想要在辩论报长开拓一下自家墨斋的销路外,还抱着与薛衍结交的打算。
所以接下来的谈判过程就更简单了。一个不甚在意,一个压根不敢多占便宜,于是《国子监辩论报》的第一份外快收益相当的丰厚。而薛衍投桃报李,也答应在未来一年内,相同行业的广告版块只给徽州墨斋留着——
说到这里,薛衍少不得又给这位徽州墨斋的少东家解释了一下何谓广告,引来那位少东家的好一阵称赞。
而在这位少东家走后,在第二天《国子监辩论报》出刊后,长安城各行各业的商贾们看到了这份广告的实效后,不觉咬牙切齿,一面暗恨自己的脑袋不够灵光,竟然叫徽州墨斋的小子占了头尖儿,一面蜂拥至国子监和卫国公府。
好在薛衍在送走那位徽州墨斋的少东家后,早已料敌在先。当下把事情三下五除二的推给国子监的几位同窗和卫国公府的大管家之后,自己则一身轻松的跑到兴庆宫给太上皇请安。
顺便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苦思冥想许久才想出来的,绝对堪称歌功颂德厚颜无耻的好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59章
到达兴庆宫之后,薛衍本来是想跟太上皇嘚瑟一下自己的好主意,不过后来想了想,这种堪称厚颜无耻的主意还是办完了直接拿出成品来的好,这样办事的人不尴尬,等成果的人也不会尴尬。
这么一想,薛衍立刻改了主意,只同太上皇寒暄了几句,便打道回府了。
彼时永安帝和诸位臣工正忙着预备大军出征的粮草后勤准备。卫国公薛绩身为兵部尚书,又是掌管此次出征之二十万大军的兵马大元帅,忙的堪称脚不沾地。平阳长公主虽为女眷之流,但她手底下掌管七万兵马,也不能作壁上观。
所以薛衍回到卫国公府的时候,家里都没有人——都在太极宫谈事呢。
薛衍有些郁闷的吃了些点心茶水,便回书房鼓捣自己的拍马屁大计——
他要仿照后世的一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那样,也给太上皇写一本章回体的小说——名字就叫做《龙游天下》罢。
著书立传,对于大褚的文人墨客而言,是一件非常神圣且不容易的事情。粗狂鲁莽如鲁国公蒋悍者,在写书之前都搜集了很多详实的资料,来充实自己的一家之言。生恐一个不到,贻笑大方。
不过对于历史学毕业的编剧薛衍来说,他日常的工作除了按照导演和投资方的要求写剧本且不断的改剧本之外,也就喜欢在某些原创网站上写一些轻轻松松的架空小说。前者是为了糊口,后者是为了兴趣,就算家学渊源,致使他的作品相对认真考据了一些,但本质上仍旧脱不开“养家糊口”这么一个圈子。
所以对于薛衍来说,为了达到某种哄人的目的而写小说,简直就是驾轻就熟,再没比他更容易的事情了。
而他之所以选择写一部类似《微服私访记》的章回体小说,目的则清晰明了——
一则是为了歌功颂德,这也是太上皇的潜在之意。二则是为了避开显德六年的那一场祸事——相信大褚朝的君臣上下,没一个希望这件事情总被提起的。薛衍倘或是按照常理写一部圣人的传记,必然绕不开此事,闹到最后大家都不开心,岂不是不美?
而写一部以太上皇为原型的,探险猎奇类的小说则不同。虽然小说中也把太上皇描写的非常英明神武,乃至破案如神。可那些东西凭白哄哄百姓也就得了,真要是考据起来,朝中大臣们自然明白其中真假。
这么一来倒是还有一个好处——既然明知其假,永安帝看了以后,也不会担忧把太上皇写的太英明神武了会影响到他的地位和权势。相对而言能消弭一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艺术形象的再加工虽然不能代替原主的历史形象。但是艺术形象绝对可以影响到后人对于前任的看法。
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陈世美了。明明是一个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好官,结果被小说话本黑成什么样儿了?
所以薛衍目下想要做的,就是撰写这么一部歌功颂德的章回体小说,其中融合太上皇年轻时的事迹和一些明显瞎掰的成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故事的可读性高,其他的东西稍微牵强些也无所谓。
话虽这么说,只是大褚的历史环境和律法诸项终究跟后世的清朝不一样,所以薛衍在开篇之前,也颇为认真的阅读了太上皇的《起居注》以及大褚律。等到最基本的资料掌握的差不多了,方才开始动笔。
而这个时候,大褚后勤方面的工作终于预备妥当,永安帝特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命大军开拔了——不得不说的一件事,早在大军开拔之前,远在幽州的颜钧集已经带领着幽州大营的将士们同突厥方面大大小小共起了不下于十次的摩擦。其中有的是突厥大军南下大抽风,有的是颜钧集带军主动出击。等到朝廷的军队感到边境的时候,这两军人马已经打的颇有火气了。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薛衍并不能得知。目下说的还是写小说这么一件事。
薛衍写的第一则故事叫做《游龙戏凤》,是说年轻时候还没起兵的□□,某次外出游学,到了一个名叫蓟县的地方。这蓟县不大,却专出美人。其中最有名气的,便是当地凤仙楼的老板小凤仙。那小凤仙不但人长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厨艺也好,一道自创的红焖羊排做的那叫一个香——
写到这里,薛衍还不吝笔墨,特地详详细细的写了一下红焖羊排的做法。写了一半饿了,又叫家里的厨子按照他写的方子照做了一顿红焖羊排,就着稻米饭吃了几块羊肉,方才继续奋笔疾书。
只说那小凤仙不但人长得漂亮,厨艺好,旗下的凤仙楼也是日进斗金。于是便吸引了当地县太爷之子的注意。那县太爷之子不但看上了小凤仙的人,还看上了她们家的凤仙楼。所以便施了一个毒计,陷害凤仙楼吃死了客人遭了官司,以此威逼小凤仙委身给他做侍妾。
恰值太上皇游学到此,便在凤仙楼住下。听了这件事,十分义愤。遂打定主意要帮助小凤仙。
话说这太上皇相貌堂堂,仪表风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且熟读律法,胸有韬略。很快就找出了这件案子中的端倪,公堂之上慷慨陈词辩驳的那县太爷之子哑口无言,最后恼羞成怒就要以冒犯上官之罪当堂拿下太上皇。
危机之时,只见太上皇面色自若,毫不畏怯的告知县太爷自己的身份——原来他乃是当朝皇帝的外甥,当朝皇后便是他的姑母。如果县太爷胆敢不顾律法将他羁押,届时后果自负。
说罢,又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那县太爷见状,当即吓得屁滚尿流,不但不敢叫衙役拿下太上皇,亦且前倨后恭的奉承起来。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太上皇生性耿直,嫉恶如仇,早已搜集了这县太爷贪赃枉法的证据转交给朝廷。朝廷接到罪证后,即刻派人查实。铁证如山之下,这县太爷和他的儿子都身负枷锁,铿锵入狱。
那小凤仙感谢太上皇的救命之恩,又见太上皇生的龙质凤章,日月之表,早已芳心暗许。遂委身太上皇为侍妾。那太上皇得了美人又破案,实在是人财两得……
且说薛衍写完了这一个话本之后,又润色了好几遍,甚至还很无耻的剽窃了《红楼梦》中的“满床笏”用作文章结尾的画龙点睛。最后还特地叫了家中的乐师谱曲,国子监的同窗们填词,将话本编成一出戏,又叫一班嗓音清越婉转会歌舞的女子,练好了才送到兴庆宫给太上皇观看。
话说这一出《游龙戏凤》,倘或在后世“阅尽千帆”的观众眼中看来,简直就是集各种天雷狗血恶俗桥段于大成的小白文。可是在戏曲文化都尚属萌芽阶段的大褚来说,这一出戏文简直就是令人拍案叫绝,惊为天人的好东西。
一群彩衣扮演的小戏们在兴庆宫演出了一场后,就连当事人太上皇都看的浑身起鸡皮疙瘩。虽然明知薛衍这一出戏编的压根儿没有一处实情,但太上皇看的就觉得舒坦——
他不光自己觉得舒坦,甚至在“撵走”了薛衍之后,还邀了显德一脉的旧臣诸如裴籍等人,也进宫观看。
裴籍等人在太上皇退居兴庆宫,永安帝独揽大权之后,也颇有眼色的渐渐放下手中的权力。免得在新皇面前晃悠久了,惹得新皇犯膈应,就算擎王府的潜邸旧臣也暗恨他们老不死,不给腾位置。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5188/29615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