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257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只是在回京的路上听王朝辅说,自朝廷推行西南新政以后,会试中南北学子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会试结束不到一月,京中还在筹备等天启皇帝回去以后的殿试,从这次会试及第的学子们中角逐出金榜名录。
会试刚过,殿试还没开始,参加八月份天启三年乡试的江南学子们,就已经三三两两的聚齐到一起,赶路赴京。
特殊情况特殊办事,也是为拉拢这新一批的士子人心。
朱由校特下恩旨,令地方官府为进京赶考和自京返乡的各地学子们,额外安排出一条官道,并且为一些盘缠不足的士子提供食宿安排。
在官道的两旁及路口交叉处,要设置官府的哨台,沿途保护士子们的安全,一旦考学士子赴京或归乡中出了什么事,都要拿地方官员试问。
这道恩旨一下,新科士子人心归附,官员们反倒难受了,就连地方驻军也被调动,沿途设卡。
还有的人更是绝,得了兵部的许可,直接动用驻军开始地毯式清剿贼匪老巢,还有历年的逃兵,也都一并遭到清算与核查。
朱由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的安靖景象。
大军返程的路上,也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来往士子。
连朱由校也不得不感慨,无论其他人怎么宣扬,这天底下,想要做官的人到底是不在少数,老百姓可能很容易受到蛊惑,可他们不是傻子。
......
山东,济宁,穿城官道两侧。
五六名进京参加今年八月乡试的士子在此相聚,各见面后,都是拱手作揖,做足了汉家礼仪。
“真所谓一见如故,在下陈明遇,绍兴府拨贡北直隶永平府,应顺天府乡试赴京。”
“在下姓冯,名敦厚,祖籍嘉兴,国子监生。”
两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携手共进,走在官府专为士子南北往来准备的官道上,看着往来的各地学子俱都言笑开怀,也是大为感慨。
“敦厚兄,而今世道不同了,朝廷重视科举,当今皇帝敢破祖制,为民造福!我等可算是有了出头之日!”
“来年殿试,你我二人,可都要金榜题名才是!”
陈明遇说着,粗喘口气。
这南北往来赶考的事,对他一个常年居家苦读的士子来说,实在是件辛苦的事。
和他一样,同行的这批士子,身材都不怎么壮实。
冯敦厚深以为然,觉得肚子饿了,便就转身取出一个白馍交给他,然后自己也拿了一个,边啃边道:
“你们还记得两年前曾大骂阉党当权,民不聊生的那位路振飞吗?”
他吊了半刻胃口,见众人纷纷侧目,才是冷笑说道:
“他去西南讲学不满三载,居然提前补缺,到南京新设的参赞机务院担任枢密阁知识官了!”
“据说路振飞如今在军机大臣王公门下做事,可谓风光无限啊…”
冯敦厚这语气,多少含着些许的嫉妒和不甘,话中王公,自然就是盛传不拉帮,不结党,深深为皇帝倚重的王在晋。
王在晋先奉旨清查北直隶仓储,又奉旨在北直隶皇庄推广番薯,如今更是得了天启皇帝的首肯,留在南京任参赞机务院总理大臣。
皇帝对其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这有什么奇怪!”
周围五六个人,都是儒生装束,拿着随身携带的各种吃食,边走边吃,有人直接喊道:
“当今皇帝将南直隶分为金陵、江北二省,在南京增设参赞机务院,由王公担任总领大臣,天下没有人不服!”
另外一人点头,也道:
“南京改制,一大批机关单位没了官位,参赞机务院和两省官员稀缺,自然要从西南讲学的人中择优补缺。”
“这不算什么事,我早就猜到了。”
“据说参赞机务院的枢密阁大臣,都有入阁的举荐名次,只要陛下首肯,就可直接入阁!”
“真的假的…?”
有人随即高喊。
“在下不才,有诗一首,正咏此事,各位听听。”
这士子穿着绿色儒生装束,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
“圣朝特旨改南京,金陵江北空出世,南巡队伍下江南,行宫安排新国事。朝会独断,定议新革制,朝里朝外,打点旧日文章。”
说到这,这士子沉思半晌,忽地又道:
“当年周某我,惭愧入东林,今日翻思吃国粮,为君忧,非是一朝改制,实为痛改前非!”
“哈哈哈哈!”
众士子听了后面的溜须拍马,个个都笑得东倒西歪,冯敦厚与陈明遇相视一笑,也都不说话。
他们也是赶考人,自不能免了这份俗。
这天底下,没几个人清高到不想做官的,当然,做什么地方的官就另当别论,做大明的官,光耀门楣,这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可要是如范文程那般做蛮夷的官,那就是遗臭万年了!
一位年过四旬的老年儒生,不知是被众年轻士子触动了哪根神经,一手抚须叹道:
“一帮小娃娃,都在笑什么呢?人各有志嘛!”
“当朝的次辅顾大人,不是也急流勇退,为反对改制自请归乡了?这就是常人难有的气节!”
这老儒生说的,就是阉党大员,当朝的内阁次辅顾秉谦,因为南京改制而自自请归降养老的事。
这件事,当时的确在官场、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错,确是气节!”
陈明遇吃干净手中的白馍,也不知是认可还是什么意思,他转而放弃这个话题,朝众人笑道:
“诸位赴京以后,便就与我与敦厚兄寻家客栈,高朋满座,各言其志,我等或欲生财进宝,或欲为知州县令,都可畅所欲言嘛!”
“好!”
众人答应几声,顺着官道就朝济宁城里走。
正在这时,后方传来一阵哄闹,他们转头看去,都是震惊异常,只见远处正升起大明龙旗。
御前勇卫营的一队骑兵被刘元斌率领着提前赶到济宁,督促当地官府驱散了路上行人,便于官道两侧列队迎候。
众人互相对视,眼疾手快,抢了个靠前的位置,当即就把赶路赴京的事放在一边,做起了观看的打算。
毕竟,人生在世,除殿试能近距离接触皇帝以外,鲜少有什么其它的机会再能看见。
而且也不是谁都有信心,参加了今秋乡试后,也能在天启四年的会试中脱颖而出,得以参加殿试。
对很多人来说,殿试的举人出身,依旧是遥不可及的至高荣誉,如那名老年儒生,更是伸长了脖子。
他年过四旬,还在参加乡试,他心里明白,殿试被皇帝钦点为举人,这对他来说,也许根本就不可能了。
在各种情绪的议论声中,一身金色甲胄,骑着高头大马的朱由校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凝眸扫视眼前,从陈明遇、冯敦厚一行人身上停留了不足一秒,便就稍紧马缰,当先进了济宁城。
城门处,地方的知府、知州、御史等官员,俱都在列,恭敬的侍候门外,静待大军穿济宁而过。
勇卫营的骑步兵紧随在他们的皇帝身后,虎目不断望向周围人群,浑身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第三百三十八章:库伦部被灭
济宁城里,比平日更热闹。
除了行脚的商旅和来往士子外,还有外地的秧歌队、舞狮队,戏班子也在城中最为繁华之处摆起了一台戏。
这可不是一般的野台子戏,甚至不是州县府里的那些戏班子,这是山东最出名的聚隆班。
正是听见了天启皇帝返京将要穿济宁而过的消息,聚隆班才是放下了在登莱二府的行程,转而来到济宁。
聚隆班的东家明白得很,天子只是从济宁穿城而过,这济宁城却至少要热闹半个月。
济宁,本就因运河流通而发展成为山东最接近江南的繁华之所,这次朱由校返京,更极大促进了该地的商贸繁盛。
这半个月的济宁,是各种商人和文人骚客的聚集之所,搭台唱戏的收获也远比在其它地方要来的高。
朱由校及身后的一干文臣武将,俱都放缓马速,一手牵着马缰,自济宁的穿城官道走过。
既是享受眼前朝中少见的热闹情景,也是怕伤了沿街嬉闹的孩童。
朱由校的以身作则,让整个队伍中,从御前的管事牌子、内阁重臣,直到一名普通的护驾骑兵,都变得小心翼翼。
众人骑马或走在宽敞的街道中间,也都倍感荣耀。
街道两侧,四镇八村,各州各府,甚至是周遭百里的村镇,尽都一扫而空,百姓们都拎着椅子,早早地赶来占地方。
一是为了见识当今皇帝,二也是为了看聚隆班的大戏。
朱由校单手握着马缰,腰间挎着帝王剑,一进济宁城,居然听见了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的爆竹声。
爆竹声轰雷似的响在耳边,和着锣鼓声、唢呐声,还有城中的车马喧嚣声,买卖吆喝讨价还价声,呼儿唤女声,交汇成一片,直响到朱由校的马前。
由于此前曾有特旨,说沿途御驾经过,百姓、商旅不必行礼等待,都可各自行事。
朱由校见到的,皆是一片正经的民间繁荣景象,和后世教科书上描绘的清末截然不同,他们眼中散发着朝气活力,眼前更是一片的人山人海。
当然,紧张的就属各地官府了。
可是苦了济宁的军政大拿们,这次天启皇帝御驾经过这里,他们连续几日大会小会开着。
不仅要联络卫所驻军,提前清剿匪盗巢穴,更要在当日派出全部官差力量,竭力的维护秩序。
以免有些人进入队列,冲撞了御驾。
来到济宁城最为繁华的中央大街,聚隆班传统意义上的《招财进宝》、《开门见喜》的这类开场戏皆已演过去了。
朱由校来到时,见戏台上正演着《岳飞传》,随即也是一笑。
许是宫廷里的消息流传了出去,自己在宫时喜欢看岳飞的书,听岳飞的戏,这就在民间传开了。
不过这倒也不算什么事,岳飞抗金,正合当下的大明形势,培养一下民间对建夷的仇恨心理,这也是好事。
只这一笑,当地官员就把聚隆班这次的表现记住了。
会试结束不到一月,京中还在筹备等天启皇帝回去以后的殿试,从这次会试及第的学子们中角逐出金榜名录。
会试刚过,殿试还没开始,参加八月份天启三年乡试的江南学子们,就已经三三两两的聚齐到一起,赶路赴京。
特殊情况特殊办事,也是为拉拢这新一批的士子人心。
朱由校特下恩旨,令地方官府为进京赶考和自京返乡的各地学子们,额外安排出一条官道,并且为一些盘缠不足的士子提供食宿安排。
在官道的两旁及路口交叉处,要设置官府的哨台,沿途保护士子们的安全,一旦考学士子赴京或归乡中出了什么事,都要拿地方官员试问。
这道恩旨一下,新科士子人心归附,官员们反倒难受了,就连地方驻军也被调动,沿途设卡。
还有的人更是绝,得了兵部的许可,直接动用驻军开始地毯式清剿贼匪老巢,还有历年的逃兵,也都一并遭到清算与核查。
朱由校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的安靖景象。
大军返程的路上,也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来往士子。
连朱由校也不得不感慨,无论其他人怎么宣扬,这天底下,想要做官的人到底是不在少数,老百姓可能很容易受到蛊惑,可他们不是傻子。
......
山东,济宁,穿城官道两侧。
五六名进京参加今年八月乡试的士子在此相聚,各见面后,都是拱手作揖,做足了汉家礼仪。
“真所谓一见如故,在下陈明遇,绍兴府拨贡北直隶永平府,应顺天府乡试赴京。”
“在下姓冯,名敦厚,祖籍嘉兴,国子监生。”
两人拱手,彼此道了失敬,方携手共进,走在官府专为士子南北往来准备的官道上,看着往来的各地学子俱都言笑开怀,也是大为感慨。
“敦厚兄,而今世道不同了,朝廷重视科举,当今皇帝敢破祖制,为民造福!我等可算是有了出头之日!”
“来年殿试,你我二人,可都要金榜题名才是!”
陈明遇说着,粗喘口气。
这南北往来赶考的事,对他一个常年居家苦读的士子来说,实在是件辛苦的事。
和他一样,同行的这批士子,身材都不怎么壮实。
冯敦厚深以为然,觉得肚子饿了,便就转身取出一个白馍交给他,然后自己也拿了一个,边啃边道:
“你们还记得两年前曾大骂阉党当权,民不聊生的那位路振飞吗?”
他吊了半刻胃口,见众人纷纷侧目,才是冷笑说道:
“他去西南讲学不满三载,居然提前补缺,到南京新设的参赞机务院担任枢密阁知识官了!”
“据说路振飞如今在军机大臣王公门下做事,可谓风光无限啊…”
冯敦厚这语气,多少含着些许的嫉妒和不甘,话中王公,自然就是盛传不拉帮,不结党,深深为皇帝倚重的王在晋。
王在晋先奉旨清查北直隶仓储,又奉旨在北直隶皇庄推广番薯,如今更是得了天启皇帝的首肯,留在南京任参赞机务院总理大臣。
皇帝对其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这有什么奇怪!”
周围五六个人,都是儒生装束,拿着随身携带的各种吃食,边走边吃,有人直接喊道:
“当今皇帝将南直隶分为金陵、江北二省,在南京增设参赞机务院,由王公担任总领大臣,天下没有人不服!”
另外一人点头,也道:
“南京改制,一大批机关单位没了官位,参赞机务院和两省官员稀缺,自然要从西南讲学的人中择优补缺。”
“这不算什么事,我早就猜到了。”
“据说参赞机务院的枢密阁大臣,都有入阁的举荐名次,只要陛下首肯,就可直接入阁!”
“真的假的…?”
有人随即高喊。
“在下不才,有诗一首,正咏此事,各位听听。”
这士子穿着绿色儒生装束,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
“圣朝特旨改南京,金陵江北空出世,南巡队伍下江南,行宫安排新国事。朝会独断,定议新革制,朝里朝外,打点旧日文章。”
说到这,这士子沉思半晌,忽地又道:
“当年周某我,惭愧入东林,今日翻思吃国粮,为君忧,非是一朝改制,实为痛改前非!”
“哈哈哈哈!”
众士子听了后面的溜须拍马,个个都笑得东倒西歪,冯敦厚与陈明遇相视一笑,也都不说话。
他们也是赶考人,自不能免了这份俗。
这天底下,没几个人清高到不想做官的,当然,做什么地方的官就另当别论,做大明的官,光耀门楣,这是他们的毕生追求。
可要是如范文程那般做蛮夷的官,那就是遗臭万年了!
一位年过四旬的老年儒生,不知是被众年轻士子触动了哪根神经,一手抚须叹道:
“一帮小娃娃,都在笑什么呢?人各有志嘛!”
“当朝的次辅顾大人,不是也急流勇退,为反对改制自请归乡了?这就是常人难有的气节!”
这老儒生说的,就是阉党大员,当朝的内阁次辅顾秉谦,因为南京改制而自自请归降养老的事。
这件事,当时的确在官场、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错,确是气节!”
陈明遇吃干净手中的白馍,也不知是认可还是什么意思,他转而放弃这个话题,朝众人笑道:
“诸位赴京以后,便就与我与敦厚兄寻家客栈,高朋满座,各言其志,我等或欲生财进宝,或欲为知州县令,都可畅所欲言嘛!”
“好!”
众人答应几声,顺着官道就朝济宁城里走。
正在这时,后方传来一阵哄闹,他们转头看去,都是震惊异常,只见远处正升起大明龙旗。
御前勇卫营的一队骑兵被刘元斌率领着提前赶到济宁,督促当地官府驱散了路上行人,便于官道两侧列队迎候。
众人互相对视,眼疾手快,抢了个靠前的位置,当即就把赶路赴京的事放在一边,做起了观看的打算。
毕竟,人生在世,除殿试能近距离接触皇帝以外,鲜少有什么其它的机会再能看见。
而且也不是谁都有信心,参加了今秋乡试后,也能在天启四年的会试中脱颖而出,得以参加殿试。
对很多人来说,殿试的举人出身,依旧是遥不可及的至高荣誉,如那名老年儒生,更是伸长了脖子。
他年过四旬,还在参加乡试,他心里明白,殿试被皇帝钦点为举人,这对他来说,也许根本就不可能了。
在各种情绪的议论声中,一身金色甲胄,骑着高头大马的朱由校出现在众人面前。
他凝眸扫视眼前,从陈明遇、冯敦厚一行人身上停留了不足一秒,便就稍紧马缰,当先进了济宁城。
城门处,地方的知府、知州、御史等官员,俱都在列,恭敬的侍候门外,静待大军穿济宁而过。
勇卫营的骑步兵紧随在他们的皇帝身后,虎目不断望向周围人群,浑身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杀气。
第三百三十八章:库伦部被灭
济宁城里,比平日更热闹。
除了行脚的商旅和来往士子外,还有外地的秧歌队、舞狮队,戏班子也在城中最为繁华之处摆起了一台戏。
这可不是一般的野台子戏,甚至不是州县府里的那些戏班子,这是山东最出名的聚隆班。
正是听见了天启皇帝返京将要穿济宁而过的消息,聚隆班才是放下了在登莱二府的行程,转而来到济宁。
聚隆班的东家明白得很,天子只是从济宁穿城而过,这济宁城却至少要热闹半个月。
济宁,本就因运河流通而发展成为山东最接近江南的繁华之所,这次朱由校返京,更极大促进了该地的商贸繁盛。
这半个月的济宁,是各种商人和文人骚客的聚集之所,搭台唱戏的收获也远比在其它地方要来的高。
朱由校及身后的一干文臣武将,俱都放缓马速,一手牵着马缰,自济宁的穿城官道走过。
既是享受眼前朝中少见的热闹情景,也是怕伤了沿街嬉闹的孩童。
朱由校的以身作则,让整个队伍中,从御前的管事牌子、内阁重臣,直到一名普通的护驾骑兵,都变得小心翼翼。
众人骑马或走在宽敞的街道中间,也都倍感荣耀。
街道两侧,四镇八村,各州各府,甚至是周遭百里的村镇,尽都一扫而空,百姓们都拎着椅子,早早地赶来占地方。
一是为了见识当今皇帝,二也是为了看聚隆班的大戏。
朱由校单手握着马缰,腰间挎着帝王剑,一进济宁城,居然听见了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的爆竹声。
爆竹声轰雷似的响在耳边,和着锣鼓声、唢呐声,还有城中的车马喧嚣声,买卖吆喝讨价还价声,呼儿唤女声,交汇成一片,直响到朱由校的马前。
由于此前曾有特旨,说沿途御驾经过,百姓、商旅不必行礼等待,都可各自行事。
朱由校见到的,皆是一片正经的民间繁荣景象,和后世教科书上描绘的清末截然不同,他们眼中散发着朝气活力,眼前更是一片的人山人海。
当然,紧张的就属各地官府了。
可是苦了济宁的军政大拿们,这次天启皇帝御驾经过这里,他们连续几日大会小会开着。
不仅要联络卫所驻军,提前清剿匪盗巢穴,更要在当日派出全部官差力量,竭力的维护秩序。
以免有些人进入队列,冲撞了御驾。
来到济宁城最为繁华的中央大街,聚隆班传统意义上的《招财进宝》、《开门见喜》的这类开场戏皆已演过去了。
朱由校来到时,见戏台上正演着《岳飞传》,随即也是一笑。
许是宫廷里的消息流传了出去,自己在宫时喜欢看岳飞的书,听岳飞的戏,这就在民间传开了。
不过这倒也不算什么事,岳飞抗金,正合当下的大明形势,培养一下民间对建夷的仇恨心理,这也是好事。
只这一笑,当地官员就把聚隆班这次的表现记住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6064/3173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