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良妾[红楼] 第21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贾母写这封信的时候,不知道另外一个姨娘也怀孕了,不然她信上估计不会这么平和。
她还单独给了林如海一封信,在这个信上贾母的态度自然跟给贾敏信上的有差异。
贾母在信上点了当初林如海刚考中探花的时候,荣国公对他的指点和培养。
那个时候林如海父亲已经去世了,又没有叔伯兄弟帮衬,虽然他有师父同窗等人,但还是老国公直接伸手推了他一把,他才能在朝堂中走的这么一帆风顺,现在不到三十岁已经做到了四品知府的位置。
老国公希望自家子弟走文职,只是子孙不争气,他千挑万选才选中了林如海。
林如海有才,但是官场上无亲族帮衬,他缺少的,正是老国公拥有的。
而他成长起来了,两家为姻亲,也能帮衬贾家度过这一代子孙平庸的时期。
贾母知道要是点的太多容易起逆反心理,所以她只是提了这么一句,然后就在信上大篇幅说她思念女儿,而且这么多年没有给林家添丁进口,她这个做母亲的代女儿给林家赔罪云云,主动示弱。
这一整套下来连推带打,外书房的林如海看完了,放下信,看着窗外虚叹了一口气。
敏儿自然是没有错的,岳母这代为认错更是折煞他这个晚辈了。
这回虽然没有实质证据,林如海也有把握是敏儿下面的人擅自动手,但他分的很清楚,他不会牵连到敏儿身上。
林如海思考了一番,提起笔,开始写回信……
贾敏收到了贾母的信痛哭了一场,钱嬷嬷也收到了贾母单独给她的信,看了信之后,她嘴巴里满是黄连的味道。
老太太在信上让她不要擅自动手,她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只可惜后来还是没忍住,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也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就去做了,现在好了,不仅太太怪她,她还被怀疑了,权力被老太太限制,大打折扣。
云姨娘什么事没有,那梅姨娘也只是动了动胎气,得不偿失。
不过她还有机会,她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钱嬷嬷知道自己脑袋并不多灵光,听老太太的就不会出错了,她把老太太的信还有寄过来的一瓶药粉仔仔细细的藏了起来,开始等待。
——
这一日,林如海去梅香院看过了躺在床上养胎的梅姨娘之后,犹豫了一下,去了碧涛院。
去到的时候,他看到敏儿端坐在榻上,正拿着一本经书仔细研读。
林如海叹息了一声,敏儿之前并不信佛,只是因为母亲礼佛,她偶尔会跟着一起而已,但平时这个时候她应当是欣赏诗词或者是自己兴致来了挥墨提笔的时间。
现在她的改变,还是因为两个姨娘有孕,那个神秘的知了大师,给了她希望,她现在也信佛了。
看到林如海来了,贾敏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林如海扶上她的肩膀,坐在她的旁边:“在看什么?”
贾敏放下经书:“佛经,有些句子发人深省。”
林如海微微颌首:“两个嬷嬷安顿好了?她们一路辛苦,之前也曾照顾过你,要好好安顿她们。”
贾敏笑容更灿烂了一些:“我已经安顿好了,两位嬷嬷去休息了,等她们缓过来了,我再好好和她们说话。”
信上的内容太少了。
她有太多的事想问了。
林如海看着她脸上纯粹的欢欣,心里叹了一口气。
见到娘家来的嬷嬷这么开心,如果能见到娘家人会更欢喜吧,只是兴台府确实没有贾家人在,不然请来陪她说说话也好。
林如海拿出了让人特意整理出来的本省新科举人们的诗词合集:“这是今年举子的诗词,你之前不是催我打听吗,我看了,最喜欢这一篇……”
听到林如海这么说,贾敏也来了兴致:“我看看,确实写得好,他是第几名?”
林如海:“第三,他的诗词是这一届举子中最有灵气的,前面两人更擅长策论。”
贾敏擅诗词,她平日里自己写的诗要是收集起来能集成,他们夫妻两相处时册经常一起品读其他人的佳作。
周围伺候的下人看到这熟悉的一幕,都不由得笑了,能够跟老爷琴瑟和鸣的,也只有她们太太而已。
夜深人静的时候,贾敏看着枕侧安枕的男人,睁着眼睛看着帐子上的葫芦花纹出神,无法入眠。
她想起了未出阁时的日子,她在母亲跟前承欢膝下,她是母亲的骄傲。
在一开始,母亲是不乐意她嫁给老爷的,贾敏知道,母亲更希望她嫁给高门显贵。
但父亲做主,而她也曾见过他。
那时他骑着马,她在茶楼从上往下看,少年犹如天上晨光,灼灼光华,她一眼就记在了心里。
当听到父亲说要将她许配给他的时候,她面上不说,心里是极欢喜的。
初嫁那几年,是她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她肚子一直没有反应,她开始着急了,开始寻找名医,开始喝药。
到现如今,喝药如喝水。
已经过去十年了。
她也终于品尝到了其他手帕交们面对夫君纳妾、庶子庶女出生的苦涩滋味。
这滋味,真难以下咽啊。
比她喝的药还要难以下咽上数倍。
贾敏的眼睛颤了颤,扭头看向睡着的男人,即使如此,嫁给他,贾敏也没后悔过。
他一直是尊重她的,哪怕她没有生育,他也从来没有将责任推到她的身上,只说他们子女缘分未到。
光这一点,说出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她,羡慕她嫁了一个好郎君。
她出去交际,总有些人说酸话讽刺她无子,但贾敏知道,她们多是出于嫉妒,跟她们的夫君比起来,她们中不少人哪怕是有生育,日子过的却还不如她。
只是贾敏也在心中叹息,经过这么一遭,哪怕这回的流言不是出于她本意,老爷还是不会再提起把孩子抱到她这里抚养了。
虽然她之前也拒绝了老爷这个提议,但现在换成老爷否定了这个想法,这跟自己主动拒绝是有本质区别的。
贾敏合上眼睛,强迫自己入睡,事情已经发生了,多想无益,她还是要有自己的子嗣才行,两个姨娘能有孕,她还不到断了生育的年岁,她一定可以!
贾母派来的两个嬷嬷在林府待了数日,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信件,以及她们在这里得知到的许多消息,心事重重的启程回京了。
因为知道贾母在等着她们的消息,她们就跟来的时候一样,一路快马加鞭,也是幸好她们身体健壮,不然这样连续赶路,身体都要撑不住。
她们想要说的消息太多了,比如说怀孕的不止一个姨娘,还有钱嬷嬷冲动行事造成的后果,还有她们到了林府之后被紧迫盯人背后透露出来的意思……这些都让她们无法放慢行程。
贾母让她们亲自跑这一趟就是担心很多事情靠写信很容易片面,要她们亲眼去看一看。
现在想来,老太太是明智的。
她们回到贾家的时候,二太太正在贾母跟前报告府里的大小事务,大太太在一旁无聊的看着茶盏发呆,看到两个嬷嬷,王二太太停下了话头,看着她们,眼睛微微发亮。
大太太的眼睛更亮。
每回这个小姑子送的礼物都很丰厚,两个太太不说喜不喜欢这个小姑子,对她的礼物还是很满意的。
贾母知道自己两个儿媳妇的性子,看到她们两个的眼神,心情立刻就不好了,冷淡的打发了她离开,让屋子里的其他人也下去了,留下她们三人。
听完她们说的话,贾母脸色沉沉,许久,才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了,你们辛苦了,回去好好歇几天。”
显然,她现在想一个人独处,好好想想。
两个嬷嬷识趣告退,她们也确实是累了,屋里就剩下贾母一个人,她把匣子里的信拿出来,最上面的是礼单,不知道是不是她写给女婿那封信的缘故,这回的礼物比平时还要更丰厚两分。
贾母平时还会高兴,现在看了一眼就放下了,先看了女婿的信,信上倒是花团锦簇,说会对她女儿好,对她女儿好?呵呵,就是这么好的?贾母随后打开了钱嬷嬷的信。
女儿那边的情况确实不太妙,居然两个入门不久的姨娘都怀孕了。
林家的人会不会以为之前林府一直没有好消息是因为她女儿生不了,就让别人也不能生,现在两个新人在林老太太的主张下进门,没多久就有了好消息,正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动手?
想到林府对她贾家人如此防备,莫不是林老太太她已经这么怀疑了?
总不能是因为钱嬷嬷散播的那一点闲话?
别说那个姨娘的胎没掉,就算是掉了,这也太过了!
贾母心里憋了一口气,想要喝口茶,却发现茶已经冷透了,她手一甩,杯子就飞了出去,摔在地上发出脆响,茶水洒了一地。
诸事不顺!
看着地上的狼藉,贾母沉下声音,“来人。”
在屋外候着的丫鬟小心翼翼的推门进来,行了一礼,贾母:“把地上收拾干净,去库房拿一套新的茶具过来。”
“是!”丫鬟飞快地收拾好了,给贾母重新上了茶,贾母挥挥手,又让她下去了。
贾母这时候恢复了冷静,慢慢的喝了一口茶,垂下眼睑,她不能急。
林家不是贾家,林家的后院现在贾家还不能只手遮天,尤其是在林老太太这么防备的情况下,要是做什么容易暴露,也幸好她之前谨慎起见,没有让钱嬷嬷做什么,现在她虽然冲动了一次,却也没有被抓到证据,既然这样,那就等好了。
现在时间还早,距离怀胎十月还有大半年,就算出生了,一个什么不懂的婴儿从牙牙学语到成人,也有一段漫长的时光,她暂时先忍一忍。
想到这里,贾母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这个亲家母之前大病一场,怎么就熬过来了,要是她那时候没了,现在要做点什么就方便多了。
第17章 喜从何来
贾母遗憾亲家母的高寿,一时之间,手也伸不到林家去,只能徐徐图之。
女儿认为自己能生,贾母同样这样认为,她一直也有帮女儿关注那些擅长此道的大夫。
不到不得已,贾母不想送贾家族人过去让女儿伤心,但,如果有庶子,女儿又一直无子,哪怕是会让女儿伤心,那也顾不得了。
真到那地步,就借腹生子,到那时候女儿名下有贾家血脉的子嗣了,其他人就算出事了,林家发怒,那也不算什么了……
想到此,贾母心中暂时敲定了主意。
大太太和二太太不知道贾母的思绪,回到自己院里,没多久就有人把小姑子送给自己这一房的礼物送来了。
看着这些礼物的丰厚,两个人都不由得又羡又妒,尤其是邢氏,她娘家败落了,嫁进来没有生育,又不得大老爷的欢心,钱是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她是贾府里出了名的向钱看。
对比一下同样没有生育的小姑子,邢氏怎么能不妒忌?
王氏也把钱看得很重,她生了两子都被养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她想要亲近一些,贾母就有话说,另外说是管着中馈,实际上一些大事全都要问过贾母,她根本做不了主,男人虽然比大伯端方一些,却也过于宠爱赵姨娘,她手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
时间流逝,转眼,梅姨娘的胎满了三个月,周大夫也松口了,可以不用一直躺床上,可以下来走几步,但不能劳累,不能过于激动……虽然有许多限制条件,却也让人安心了一些。
见状,老太太重提去庙里还愿,给佛祖塑金身的事,另外还要给穷苦人家送过冬衣物,最后一个被林如海拦下了,“等到孩子出生再做也不迟。”
老太太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同意了,“我知道了,那就先推迟吧,我让人先做准备。”
看到老太太这么大张旗鼓,梅姨娘看了自然是高兴的。
她还单独给了林如海一封信,在这个信上贾母的态度自然跟给贾敏信上的有差异。
贾母在信上点了当初林如海刚考中探花的时候,荣国公对他的指点和培养。
那个时候林如海父亲已经去世了,又没有叔伯兄弟帮衬,虽然他有师父同窗等人,但还是老国公直接伸手推了他一把,他才能在朝堂中走的这么一帆风顺,现在不到三十岁已经做到了四品知府的位置。
老国公希望自家子弟走文职,只是子孙不争气,他千挑万选才选中了林如海。
林如海有才,但是官场上无亲族帮衬,他缺少的,正是老国公拥有的。
而他成长起来了,两家为姻亲,也能帮衬贾家度过这一代子孙平庸的时期。
贾母知道要是点的太多容易起逆反心理,所以她只是提了这么一句,然后就在信上大篇幅说她思念女儿,而且这么多年没有给林家添丁进口,她这个做母亲的代女儿给林家赔罪云云,主动示弱。
这一整套下来连推带打,外书房的林如海看完了,放下信,看着窗外虚叹了一口气。
敏儿自然是没有错的,岳母这代为认错更是折煞他这个晚辈了。
这回虽然没有实质证据,林如海也有把握是敏儿下面的人擅自动手,但他分的很清楚,他不会牵连到敏儿身上。
林如海思考了一番,提起笔,开始写回信……
贾敏收到了贾母的信痛哭了一场,钱嬷嬷也收到了贾母单独给她的信,看了信之后,她嘴巴里满是黄连的味道。
老太太在信上让她不要擅自动手,她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只可惜后来还是没忍住,觉得自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也不会牵连到自己身上,就去做了,现在好了,不仅太太怪她,她还被怀疑了,权力被老太太限制,大打折扣。
云姨娘什么事没有,那梅姨娘也只是动了动胎气,得不偿失。
不过她还有机会,她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钱嬷嬷知道自己脑袋并不多灵光,听老太太的就不会出错了,她把老太太的信还有寄过来的一瓶药粉仔仔细细的藏了起来,开始等待。
——
这一日,林如海去梅香院看过了躺在床上养胎的梅姨娘之后,犹豫了一下,去了碧涛院。
去到的时候,他看到敏儿端坐在榻上,正拿着一本经书仔细研读。
林如海叹息了一声,敏儿之前并不信佛,只是因为母亲礼佛,她偶尔会跟着一起而已,但平时这个时候她应当是欣赏诗词或者是自己兴致来了挥墨提笔的时间。
现在她的改变,还是因为两个姨娘有孕,那个神秘的知了大师,给了她希望,她现在也信佛了。
看到林如海来了,贾敏对他露出一个笑容,林如海扶上她的肩膀,坐在她的旁边:“在看什么?”
贾敏放下经书:“佛经,有些句子发人深省。”
林如海微微颌首:“两个嬷嬷安顿好了?她们一路辛苦,之前也曾照顾过你,要好好安顿她们。”
贾敏笑容更灿烂了一些:“我已经安顿好了,两位嬷嬷去休息了,等她们缓过来了,我再好好和她们说话。”
信上的内容太少了。
她有太多的事想问了。
林如海看着她脸上纯粹的欢欣,心里叹了一口气。
见到娘家来的嬷嬷这么开心,如果能见到娘家人会更欢喜吧,只是兴台府确实没有贾家人在,不然请来陪她说说话也好。
林如海拿出了让人特意整理出来的本省新科举人们的诗词合集:“这是今年举子的诗词,你之前不是催我打听吗,我看了,最喜欢这一篇……”
听到林如海这么说,贾敏也来了兴致:“我看看,确实写得好,他是第几名?”
林如海:“第三,他的诗词是这一届举子中最有灵气的,前面两人更擅长策论。”
贾敏擅诗词,她平日里自己写的诗要是收集起来能集成,他们夫妻两相处时册经常一起品读其他人的佳作。
周围伺候的下人看到这熟悉的一幕,都不由得笑了,能够跟老爷琴瑟和鸣的,也只有她们太太而已。
夜深人静的时候,贾敏看着枕侧安枕的男人,睁着眼睛看着帐子上的葫芦花纹出神,无法入眠。
她想起了未出阁时的日子,她在母亲跟前承欢膝下,她是母亲的骄傲。
在一开始,母亲是不乐意她嫁给老爷的,贾敏知道,母亲更希望她嫁给高门显贵。
但父亲做主,而她也曾见过他。
那时他骑着马,她在茶楼从上往下看,少年犹如天上晨光,灼灼光华,她一眼就记在了心里。
当听到父亲说要将她许配给他的时候,她面上不说,心里是极欢喜的。
初嫁那几年,是她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她肚子一直没有反应,她开始着急了,开始寻找名医,开始喝药。
到现如今,喝药如喝水。
已经过去十年了。
她也终于品尝到了其他手帕交们面对夫君纳妾、庶子庶女出生的苦涩滋味。
这滋味,真难以下咽啊。
比她喝的药还要难以下咽上数倍。
贾敏的眼睛颤了颤,扭头看向睡着的男人,即使如此,嫁给他,贾敏也没后悔过。
他一直是尊重她的,哪怕她没有生育,他也从来没有将责任推到她的身上,只说他们子女缘分未到。
光这一点,说出去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她,羡慕她嫁了一个好郎君。
她出去交际,总有些人说酸话讽刺她无子,但贾敏知道,她们多是出于嫉妒,跟她们的夫君比起来,她们中不少人哪怕是有生育,日子过的却还不如她。
只是贾敏也在心中叹息,经过这么一遭,哪怕这回的流言不是出于她本意,老爷还是不会再提起把孩子抱到她这里抚养了。
虽然她之前也拒绝了老爷这个提议,但现在换成老爷否定了这个想法,这跟自己主动拒绝是有本质区别的。
贾敏合上眼睛,强迫自己入睡,事情已经发生了,多想无益,她还是要有自己的子嗣才行,两个姨娘能有孕,她还不到断了生育的年岁,她一定可以!
贾母派来的两个嬷嬷在林府待了数日,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信件,以及她们在这里得知到的许多消息,心事重重的启程回京了。
因为知道贾母在等着她们的消息,她们就跟来的时候一样,一路快马加鞭,也是幸好她们身体健壮,不然这样连续赶路,身体都要撑不住。
她们想要说的消息太多了,比如说怀孕的不止一个姨娘,还有钱嬷嬷冲动行事造成的后果,还有她们到了林府之后被紧迫盯人背后透露出来的意思……这些都让她们无法放慢行程。
贾母让她们亲自跑这一趟就是担心很多事情靠写信很容易片面,要她们亲眼去看一看。
现在想来,老太太是明智的。
她们回到贾家的时候,二太太正在贾母跟前报告府里的大小事务,大太太在一旁无聊的看着茶盏发呆,看到两个嬷嬷,王二太太停下了话头,看着她们,眼睛微微发亮。
大太太的眼睛更亮。
每回这个小姑子送的礼物都很丰厚,两个太太不说喜不喜欢这个小姑子,对她的礼物还是很满意的。
贾母知道自己两个儿媳妇的性子,看到她们两个的眼神,心情立刻就不好了,冷淡的打发了她离开,让屋子里的其他人也下去了,留下她们三人。
听完她们说的话,贾母脸色沉沉,许久,才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了,你们辛苦了,回去好好歇几天。”
显然,她现在想一个人独处,好好想想。
两个嬷嬷识趣告退,她们也确实是累了,屋里就剩下贾母一个人,她把匣子里的信拿出来,最上面的是礼单,不知道是不是她写给女婿那封信的缘故,这回的礼物比平时还要更丰厚两分。
贾母平时还会高兴,现在看了一眼就放下了,先看了女婿的信,信上倒是花团锦簇,说会对她女儿好,对她女儿好?呵呵,就是这么好的?贾母随后打开了钱嬷嬷的信。
女儿那边的情况确实不太妙,居然两个入门不久的姨娘都怀孕了。
林家的人会不会以为之前林府一直没有好消息是因为她女儿生不了,就让别人也不能生,现在两个新人在林老太太的主张下进门,没多久就有了好消息,正是因为还没来得及动手?
想到林府对她贾家人如此防备,莫不是林老太太她已经这么怀疑了?
总不能是因为钱嬷嬷散播的那一点闲话?
别说那个姨娘的胎没掉,就算是掉了,这也太过了!
贾母心里憋了一口气,想要喝口茶,却发现茶已经冷透了,她手一甩,杯子就飞了出去,摔在地上发出脆响,茶水洒了一地。
诸事不顺!
看着地上的狼藉,贾母沉下声音,“来人。”
在屋外候着的丫鬟小心翼翼的推门进来,行了一礼,贾母:“把地上收拾干净,去库房拿一套新的茶具过来。”
“是!”丫鬟飞快地收拾好了,给贾母重新上了茶,贾母挥挥手,又让她下去了。
贾母这时候恢复了冷静,慢慢的喝了一口茶,垂下眼睑,她不能急。
林家不是贾家,林家的后院现在贾家还不能只手遮天,尤其是在林老太太这么防备的情况下,要是做什么容易暴露,也幸好她之前谨慎起见,没有让钱嬷嬷做什么,现在她虽然冲动了一次,却也没有被抓到证据,既然这样,那就等好了。
现在时间还早,距离怀胎十月还有大半年,就算出生了,一个什么不懂的婴儿从牙牙学语到成人,也有一段漫长的时光,她暂时先忍一忍。
想到这里,贾母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这个亲家母之前大病一场,怎么就熬过来了,要是她那时候没了,现在要做点什么就方便多了。
第17章 喜从何来
贾母遗憾亲家母的高寿,一时之间,手也伸不到林家去,只能徐徐图之。
女儿认为自己能生,贾母同样这样认为,她一直也有帮女儿关注那些擅长此道的大夫。
不到不得已,贾母不想送贾家族人过去让女儿伤心,但,如果有庶子,女儿又一直无子,哪怕是会让女儿伤心,那也顾不得了。
真到那地步,就借腹生子,到那时候女儿名下有贾家血脉的子嗣了,其他人就算出事了,林家发怒,那也不算什么了……
想到此,贾母心中暂时敲定了主意。
大太太和二太太不知道贾母的思绪,回到自己院里,没多久就有人把小姑子送给自己这一房的礼物送来了。
看着这些礼物的丰厚,两个人都不由得又羡又妒,尤其是邢氏,她娘家败落了,嫁进来没有生育,又不得大老爷的欢心,钱是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她是贾府里出了名的向钱看。
对比一下同样没有生育的小姑子,邢氏怎么能不妒忌?
王氏也把钱看得很重,她生了两子都被养在老太太眼皮子底下,她想要亲近一些,贾母就有话说,另外说是管着中馈,实际上一些大事全都要问过贾母,她根本做不了主,男人虽然比大伯端方一些,却也过于宠爱赵姨娘,她手里有钱,才有安全感。
——
时间流逝,转眼,梅姨娘的胎满了三个月,周大夫也松口了,可以不用一直躺床上,可以下来走几步,但不能劳累,不能过于激动……虽然有许多限制条件,却也让人安心了一些。
见状,老太太重提去庙里还愿,给佛祖塑金身的事,另外还要给穷苦人家送过冬衣物,最后一个被林如海拦下了,“等到孩子出生再做也不迟。”
老太太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同意了,“我知道了,那就先推迟吧,我让人先做准备。”
看到老太太这么大张旗鼓,梅姨娘看了自然是高兴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6372/32198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