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内侍造访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朝中再艰难,纵使只有他一个武人,他也必须坚持抗争到最后,大宋不能亡,祖父和父亲的血不能白流!
杨丛义说的很清楚,南剑州之事虽然确实错在神骑军,但若是不是州衙相互推诿不拨付粮饷,几千人又何至于自谋生路,而后才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帮文官不追究拖欠、克扣驻守禁军粮饷的根由,反而指责禁军自谋生路,经商获利,与民争利,他们哪里是与民争利,不过是从达官显贵、豪门大户的米仓里抓了一把米,让他们不高兴罢了。
他虽看得清楚,却也无力争辩,皇帝都发了话,他又能如何?可事关殿前司的流言蜚语不息,却让他烦躁不已。
北方的屯驻大军早已分散成一支支分散的军队,由文官进行节制,西北方边军虽然还控制在武人手中,但他们远离临安,游离在朝堂之外,只有殿前司统管的禁军拱卫临安,周旋在朝堂之中,不得脱离,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都想来踢一脚、踩一脚、骂一句,时不时的抓住机会就想制造事端,打压武人、打压军队。
这次南剑州之事牵扯到神骑军和殿前司,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禁止军队经商看来已经是定论,无法更改,若还想借此机会离间殿前司与各地方驻军的关系,打压分裂殿前司的实力,却也没那么容易。二十余年前,朝廷仓促南渡时,殿前司名存实亡,如今刚刚恢复一些实力,岂可让文官肆意打压夺去权柄?
可要破除流言,稳定军心,也不是那般简单,若能利用此次挑选将校,或许就能迅速凝聚军心。
杨存中手拿文册,却是思绪万千,一心在想如何稳住殿前司好不容易争来的大好局面,重现殿前司曾经统管天下百万禁军的辉煌。
“大人,宫里有位黄大人求见?”
正入神思虑间,一亲兵近卫进来通禀。
“宫里来的?快请进来。”一听来人,杨存中急忙吩咐道。
近卫应一声,退出。
少时,只见黄琦只身进来,一见杨存中便笑道:“下官见过国公大人。”
“黄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杨存中放下手中文册,忙从书案后走出来。
黄琦抬手道:“国公恕罪,多有打扰了。”
二人谦让一番,杨存中先落了座,黄琦随后才在一旁坐下。
“黄大人百忙之中莅临殿前司,不知是有何事啊?”稍作寒暄,奉上茶来之后,杨存中开口问道。
内侍黄大人极少来殿前司,此番忽然亲自来此,必有要事。
黄琦笑道:“下官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见国公确实有事。”
“黄大人不妨直言,能协助的,殿前司绝不推辞!”杨存中笑道。
“好,那下官就直言了。”黄琦稍作停顿,而后道:“下官三年前奉官家之命组建回易船队,进行远洋回易,其中有一回易参军姓杨名丛义,从督造回易一直到去年返回大宋,两年半时间都在协助下官,不久前发现船队在西洋采购的货物出了些问题,需要找他核实。听说他如今在殿前司任职,下官不好冒昧的直接去找他,特来先见国公。”
“杨丛义?”杨存中微微一顿,问道:“不知黄大人对此人了解多少?”
黄琦道:“实不相瞒,下官对他了解的还算深,当初武学复建,他初入武学之时,下官就派人暗中观察过,他出身微寒,是得到当时的地方官推荐,才得以来到临安,通过入学测试之后进入武学,在武学一年半,读书求学十分刻苦,提前通过了公试,得以授官,后来他就协助下官督造回易,天南海北到处跑,造船、建军、招募各类人手,事事都能独挡一面,实在是难得一见的青年俊才。
船队离开大宋出海以后,他任回易参军兼宣威军监军,先是护卫左司郎中戴骢去李越出使,李越王子作乱,欲对大宋使节不利,他带着一千余名宣威军在那边打了几仗,抓获了罪魁祸首李越王子,后来在南洋三佛齐国汇合以后,船队向西的海路被当地权臣大家族所阻,在他坚持下,宣威军又联合王室禁卫,一战灭掉了那个大家族,向西的海路这才打通。后来船队在往天竺的路上遭遇风暴,他不幸落海,好在大难不死,流落荒岛,四个多月以后又在天竺追上了船队,在天竺船队一份为二,戴骢以回易正使的身份独领一部在天竺回易,下官带着杨丛义等人去了更远的西洋塞尔柱国。
这两年下官虽与他交流不是很多,但知他心思缜密,心性坚毅,且见多识广,又能沉下心来做事,下官说是回易副使,负责回易,可从头到尾,下官几乎没操什么心,全是他们年轻人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事,而下官只是从中协调一些以他们的官职和资历做不到的事情。总之,以下官看来,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可好好培养,委以重任。”
杨存中笑道:“看来黄大人对殿前司的这个杨丛义很满意啊,但不知大人对他来临安以前的事了解多少?”
黄琦笑道:“这是自然,若有其他人也能一肩承担百艘大船远洋回易之事,下官也会对他满意。”
稍稍停顿,接道:“既然要把几百万贯的回易督造交给这个年轻,下官自然要查清他的来历。再来临安之前,他最先在安庆军太湖县出现,是因路遇凶案,出手救人,却被当成了凶手抓获,平反冤屈之后,当时的知县便留他在县衙做了一段时间捕快,后来太湖知县升任安庆军知军,他也就跟了过去,随后就参与了一场搜捕越狱逃犯的大案,用了几个月时间,衙门捕快最终从大山里抓回来大部分逃犯,因为表现突出,又有向学之心,当地知军写了举荐信,推荐他入武学,淮西帅司也在举荐信上落了印,他便徒步从安庆一路来到临安。至于在太湖县出现以前的经历无法查出详情,可还是查到一些信息,他的籍贯是在蕲州黄梅县,以前常年在山中打猎为生,他家里除了一个叔伯,再无其他亲友,他家住的那个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想查更多的信息,也无从查起。下官所说的这些信息,都是派人去实地查访来的,完全真实。”
杨存中笑道:“还是黄大人心思缜密,这么一个二十出头的武学生都派人去查的清清楚楚,时隔多年还能记得这么清,难得!”
黄琦笑道:“国公过奖了,下官识字不多,很多事没法用笔墨记下来,只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这记性就好了一些。这人要被委以重任,下官不得不把他查的一清二楚啊!”
“杨某佩服!”杨存中笑道:“不知黄大人这次来找他具体因为何事?是否方便说说?”
黄琦道:“国公相问,就没什么不方便。船队当年在西洋塞尔柱国采购货物时,他们采购了一批货物,因为毫无价值,至今也无人问津,官家让下官查一查到底是谁采购的。回易船队回来快一年了,当初的随船主事人员如今只有杨丛义在临安,另外一人负责采购,可他远在琼州,由于他二人同是武学出身,关系极好,就打算先找他问问。”
“原来如此,杨某还以为他涉及贪腐或是损公肥私,既然如此,黄大人去兵案询问便是。”杨存中笑道。
黄琦却道:“国公有所不知,杨丛义与另一回易主事人关系很近,回易督造期间许多事都是他二人拿主意,物资采购虽是另一人负责,但杨丛义见多识广,他也会时常参与协助,所以此事还不能把他排除在外。”
杨存中一听此话,却是感觉有些意外,当即问道:“若是这个采购决定与他有关,会如何处理?”
黄琦摇头道:“下官暂且不知,涉及两大船货物,造成的损失极大,罪责不会轻。”
杨存中道:“远洋回易,采购外邦货物,自然是要拣大宋没有或是少见的东西,在外邦是贵重之物,到了大宋却不一定有用,这不也是常情?不说西洋外邦的东西,就说金国貂裘吧,在北方是御寒必须之物,但到了大宋就变得可有可无,在临安每年冬天尚能穿几天,再往南边去,基本就没用了,自然也不会有人买。黄大人觉得呢?”
黄琦笑道:“国公所言不无道理,可他们既然负责采购,就该预测到所采购的货物回到大宋有多大价值,不然也是失职,不是吗?”
杨存中哈哈笑道:“黄大人所言有理。杨丛义刚会临安,今天就在兵案,黄大人抓紧时间去看看吧。”
“多谢国公大人。”黄琦笑道。
“来人,陪黄大人去一趟殿前司兵案。”
杨存中一声吩咐,便有一校尉近前应是。
“黄大人,我还有事儿,就不陪你去了。”杨存中笑道。
杨丛义说的很清楚,南剑州之事虽然确实错在神骑军,但若是不是州衙相互推诿不拨付粮饷,几千人又何至于自谋生路,而后才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帮文官不追究拖欠、克扣驻守禁军粮饷的根由,反而指责禁军自谋生路,经商获利,与民争利,他们哪里是与民争利,不过是从达官显贵、豪门大户的米仓里抓了一把米,让他们不高兴罢了。
他虽看得清楚,却也无力争辩,皇帝都发了话,他又能如何?可事关殿前司的流言蜚语不息,却让他烦躁不已。
北方的屯驻大军早已分散成一支支分散的军队,由文官进行节制,西北方边军虽然还控制在武人手中,但他们远离临安,游离在朝堂之外,只有殿前司统管的禁军拱卫临安,周旋在朝堂之中,不得脱离,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都想来踢一脚、踩一脚、骂一句,时不时的抓住机会就想制造事端,打压武人、打压军队。
这次南剑州之事牵扯到神骑军和殿前司,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禁止军队经商看来已经是定论,无法更改,若还想借此机会离间殿前司与各地方驻军的关系,打压分裂殿前司的实力,却也没那么容易。二十余年前,朝廷仓促南渡时,殿前司名存实亡,如今刚刚恢复一些实力,岂可让文官肆意打压夺去权柄?
可要破除流言,稳定军心,也不是那般简单,若能利用此次挑选将校,或许就能迅速凝聚军心。
杨存中手拿文册,却是思绪万千,一心在想如何稳住殿前司好不容易争来的大好局面,重现殿前司曾经统管天下百万禁军的辉煌。
“大人,宫里有位黄大人求见?”
正入神思虑间,一亲兵近卫进来通禀。
“宫里来的?快请进来。”一听来人,杨存中急忙吩咐道。
近卫应一声,退出。
少时,只见黄琦只身进来,一见杨存中便笑道:“下官见过国公大人。”
“黄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杨存中放下手中文册,忙从书案后走出来。
黄琦抬手道:“国公恕罪,多有打扰了。”
二人谦让一番,杨存中先落了座,黄琦随后才在一旁坐下。
“黄大人百忙之中莅临殿前司,不知是有何事啊?”稍作寒暄,奉上茶来之后,杨存中开口问道。
内侍黄大人极少来殿前司,此番忽然亲自来此,必有要事。
黄琦笑道:“下官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见国公确实有事。”
“黄大人不妨直言,能协助的,殿前司绝不推辞!”杨存中笑道。
“好,那下官就直言了。”黄琦稍作停顿,而后道:“下官三年前奉官家之命组建回易船队,进行远洋回易,其中有一回易参军姓杨名丛义,从督造回易一直到去年返回大宋,两年半时间都在协助下官,不久前发现船队在西洋采购的货物出了些问题,需要找他核实。听说他如今在殿前司任职,下官不好冒昧的直接去找他,特来先见国公。”
“杨丛义?”杨存中微微一顿,问道:“不知黄大人对此人了解多少?”
黄琦道:“实不相瞒,下官对他了解的还算深,当初武学复建,他初入武学之时,下官就派人暗中观察过,他出身微寒,是得到当时的地方官推荐,才得以来到临安,通过入学测试之后进入武学,在武学一年半,读书求学十分刻苦,提前通过了公试,得以授官,后来他就协助下官督造回易,天南海北到处跑,造船、建军、招募各类人手,事事都能独挡一面,实在是难得一见的青年俊才。
船队离开大宋出海以后,他任回易参军兼宣威军监军,先是护卫左司郎中戴骢去李越出使,李越王子作乱,欲对大宋使节不利,他带着一千余名宣威军在那边打了几仗,抓获了罪魁祸首李越王子,后来在南洋三佛齐国汇合以后,船队向西的海路被当地权臣大家族所阻,在他坚持下,宣威军又联合王室禁卫,一战灭掉了那个大家族,向西的海路这才打通。后来船队在往天竺的路上遭遇风暴,他不幸落海,好在大难不死,流落荒岛,四个多月以后又在天竺追上了船队,在天竺船队一份为二,戴骢以回易正使的身份独领一部在天竺回易,下官带着杨丛义等人去了更远的西洋塞尔柱国。
这两年下官虽与他交流不是很多,但知他心思缜密,心性坚毅,且见多识广,又能沉下心来做事,下官说是回易副使,负责回易,可从头到尾,下官几乎没操什么心,全是他们年轻人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事,而下官只是从中协调一些以他们的官职和资历做不到的事情。总之,以下官看来,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可好好培养,委以重任。”
杨存中笑道:“看来黄大人对殿前司的这个杨丛义很满意啊,但不知大人对他来临安以前的事了解多少?”
黄琦笑道:“这是自然,若有其他人也能一肩承担百艘大船远洋回易之事,下官也会对他满意。”
稍稍停顿,接道:“既然要把几百万贯的回易督造交给这个年轻,下官自然要查清他的来历。再来临安之前,他最先在安庆军太湖县出现,是因路遇凶案,出手救人,却被当成了凶手抓获,平反冤屈之后,当时的知县便留他在县衙做了一段时间捕快,后来太湖知县升任安庆军知军,他也就跟了过去,随后就参与了一场搜捕越狱逃犯的大案,用了几个月时间,衙门捕快最终从大山里抓回来大部分逃犯,因为表现突出,又有向学之心,当地知军写了举荐信,推荐他入武学,淮西帅司也在举荐信上落了印,他便徒步从安庆一路来到临安。至于在太湖县出现以前的经历无法查出详情,可还是查到一些信息,他的籍贯是在蕲州黄梅县,以前常年在山中打猎为生,他家里除了一个叔伯,再无其他亲友,他家住的那个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想查更多的信息,也无从查起。下官所说的这些信息,都是派人去实地查访来的,完全真实。”
杨存中笑道:“还是黄大人心思缜密,这么一个二十出头的武学生都派人去查的清清楚楚,时隔多年还能记得这么清,难得!”
黄琦笑道:“国公过奖了,下官识字不多,很多事没法用笔墨记下来,只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这记性就好了一些。这人要被委以重任,下官不得不把他查的一清二楚啊!”
“杨某佩服!”杨存中笑道:“不知黄大人这次来找他具体因为何事?是否方便说说?”
黄琦道:“国公相问,就没什么不方便。船队当年在西洋塞尔柱国采购货物时,他们采购了一批货物,因为毫无价值,至今也无人问津,官家让下官查一查到底是谁采购的。回易船队回来快一年了,当初的随船主事人员如今只有杨丛义在临安,另外一人负责采购,可他远在琼州,由于他二人同是武学出身,关系极好,就打算先找他问问。”
“原来如此,杨某还以为他涉及贪腐或是损公肥私,既然如此,黄大人去兵案询问便是。”杨存中笑道。
黄琦却道:“国公有所不知,杨丛义与另一回易主事人关系很近,回易督造期间许多事都是他二人拿主意,物资采购虽是另一人负责,但杨丛义见多识广,他也会时常参与协助,所以此事还不能把他排除在外。”
杨存中一听此话,却是感觉有些意外,当即问道:“若是这个采购决定与他有关,会如何处理?”
黄琦摇头道:“下官暂且不知,涉及两大船货物,造成的损失极大,罪责不会轻。”
杨存中道:“远洋回易,采购外邦货物,自然是要拣大宋没有或是少见的东西,在外邦是贵重之物,到了大宋却不一定有用,这不也是常情?不说西洋外邦的东西,就说金国貂裘吧,在北方是御寒必须之物,但到了大宋就变得可有可无,在临安每年冬天尚能穿几天,再往南边去,基本就没用了,自然也不会有人买。黄大人觉得呢?”
黄琦笑道:“国公所言不无道理,可他们既然负责采购,就该预测到所采购的货物回到大宋有多大价值,不然也是失职,不是吗?”
杨存中哈哈笑道:“黄大人所言有理。杨丛义刚会临安,今天就在兵案,黄大人抓紧时间去看看吧。”
“多谢国公大人。”黄琦笑道。
“来人,陪黄大人去一趟殿前司兵案。”
杨存中一声吩咐,便有一校尉近前应是。
“黄大人,我还有事儿,就不陪你去了。”杨存中笑道。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6527/32390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