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进军忻州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未伤一兵一卒,辛弃疾收复了忻州城。
留守完颜禄完全放弃他在忻州城的权力,全家从留守府搬出,搬至一处别院居住,为免忻州城内汉人百姓和将士骚扰,他门前的守卫都是辛弃疾亲自安排的帅营亲兵。
忻州城里许多百姓原本就是草原人,几十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城池内居住,草原上的生活习惯也就早丢弃,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来看,他们与汉人无异,可以说通过三四十年的杂居,他们基本上已经汉化,很难再回到逐草而居、住帐篷、吃膻羊肉的草原。
由于城内有太多汉化的草原人,想要忻州安稳,这些人就不能不管不顾,不说把他们保护起来,至少不能杀他们,不能打他们,给予他们和汉人百姓平等的待遇,对稳定忻州至关重要,因为整个忻州汉化的草原人实在太多了。
接管忻州之后,城防士兵和城内巡逻士兵,全部换成了从潞州、辽州过来的宋军,他们军纪较为严明,能严格执行帅营的命令,也就是辛弃疾的命令。
进入忻州城三天之内,暂任河东安抚使兼任太原知府、忻州知州的辛弃疾,连发数道政令、军令,稳定民心。
当然对百姓来说,最实际的还是免除赋税,因此按照北伐惯例,已经收复的忻州、太原府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随着稳定民心的军令、政令传播开来,传至各地县镇,提心吊胆的百姓终于稍稍放了心。
对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是不管是金人统治还是汉人统治,他们都要交税,都要承受盘剥,只是轻与重,多与少的区别,所以谁执政,谁当他们的父母官,谁做他们的皇帝,他们无法做主,也很少关心,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让他们有饭吃,能活下去,就是好官,就是好皇帝。
显然对忻州百姓来说,一来就赶走金人统治者,杀掉欺压盘剥的他们人的宋军是好人,给他们减免三年赋税的安抚使是好官,远在汴京的赵姓皇帝也是好皇帝。
在古代,收税是地方官府一年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耗费精力的事,如今免除百姓三年赋税,地方官府基本就无事可做,剩下的最重要的事情就只剩维稳,而打击那些想趁乱劫掠的土匪草寇,每县留下三队人马就够了。
地方官府的主官基本上也由当地驻军的准备将或部将兼任,过渡时期,军政一体。
忻州很快稳定下来,辛弃疾拿着大量的现钱开始从各地征购牛羊和粮食,筹集粮草军需,部分留下城内,部分送往袁华所在的雁门关。
据信使来报,雁门关附近战事激烈,金人初时以一万军队强攻雁门关,连攻一个月也没能攻进关内,后又来了两万援军,开始日夜轮流攻诚,十天下来,双方都疲惫不堪。
宋军据雄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金军长途跋涉,山路难行,又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急切之间,根本就拿雁门关没有办法,一次次攻城,无果而终,只留下无数的尸体。
不过守城宋军,前前后后也因各种原因损失了五六百人,加上天气转冷,很多将士已经开始不适应。
气候是一个大问题,据辛弃疾所知,北方草原兵每到冬天就会穿上羊皮袄,不但保暖还在一定程度上防弓箭射击,而宋军没有穿羊皮的习惯,并且大宋也没有那么多羊可杀,即使有羊可杀,羊皮还有许多更重要的用途,轮不到将士穿到身上。
至今很多身在忻州城内的将士还穿着单衣布衣,一早一晚值岗巡逻,都有些承受不住,更别说在雁门山里的将士,那里只会更冷。
一旦寒冬到来,别说打仗,恐怕单单一个冻伤,就足以摧垮整支军队。
这是辛弃疾的疏忽,他猛然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金人等到严冬到来,很快就会攻下雁门关,长驱直入,到时候忻州、太原府根本守不住,筹划数年的北伐大业将功亏一篑!
急切思索之后,他很快想起济南府宋军曾经在冬天冒雪进攻过燕京、平州、来州和锦州,他们是如何避免从没去过北方的将士冻伤?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他。
于是辛弃疾马上手书一封书信,派人快马送往济南府,请教将士北方御寒作战之事。
时光飞逝,忻州、太原府很快平定。
九月初一,忻州城留下五千宋军,其余部队经过长时间的休整训练适应之后,以征购、受赠来的马匹为代步工具,很快开始向南方转移。
几天之内,除各地守军外,其余北伐军全部撤出忻州,经太原城,南下介休,同北伐西路军统帅薛望会合,这其中就包括夏成杰部在内的忻州和太原降军。
大军南下之后,留给辛弃疾的任务便只有居中筹备粮草军需和镇守忻州、太原府。
忻州有擅长守城关的老将袁华镇守在雁门关,只要雁门关不丢,关外金军即使翻越连绵山脉而来,也不会有太多兵力,也不会有攻城器械,攻不破忻州城、太原城,进来只会是送死,所以辛弃疾并不担心守城问题。
现在最让他忧心的便只有粮草筹集和将士如何过冬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忻州、太原府、平阳府就能牢牢的控制住。
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那么好解决。
虽然大名府筹集了很多粮食,要想从潞州、辽州运来太原府,需要消耗大量民力,好在此时已经秋收,各地有许多民力可以召集,实在不行,也可以出些钱,让商贾参与粮草运输,据说效果不错,他们运送粮草的效率比军队自己征召民力运送高很多。
大名府到太原府路途遥远,北伐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说不得要让商贾参与了,这些钱朝廷应该出的起。
慎重考虑之后,辛弃疾派人迅速赶回大名府,协调粮草运输问题。
另一方面,北伐军在忻州、太原府大肆征收粮草,地主、大户家的存粮余粮几乎被强制征购一空。
但在强制征购的同时,安抚司也给了他们征购收据,并承诺他们,一旦中原的粮食运至河东,他们便可凭借手中的征购收据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同等数量的粮食。
因为这条政策的存在,地主、大户虽然不是很情愿在战乱之时出售粮食,但还是没有多少保留的将他们的粮食从粮仓里搬了出来。
在潞州、辽州、大名府的粮草尚未大批量运到太原府之前,太原府、忻州本地征购的粮草解决了北伐大军的燃眉之急。
太原府,介休。
就在粮草物资运到介休之后,薛望随即率领五万北伐军开关南下,沿汾河直扑霍邑。
北伐大军至,霍邑几千守军望风而逃,大军紧随其后,奋力追击。
不日,大军便沿汾河赶至洪洞县。
洪洞县距离平阳府不过五十里,地处汾河河谷河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几十年来未经战火,人口众多,一个县便顶太原、忻州数县。
大宋北伐军攻占太原府、忻州的消息,即便介休封锁,最终还是传到了平阳府。
平阳府金军曾经组织过对太原府的进攻,无奈介休在宋军手中,有重兵驻守,几次三番,难以攻破,便放弃了北上的打算,他们认为大同府不会坐视太原府丢失,定会从关外调集精兵强将入关,重新夺回太原府,打通整个河东通道,于是便将北上支援的主力调回平阳府附近。
在他们看来,只要坚守平阳府,等待大同府派遣援军入关,到时候南北夹击太原府,宋军将避无可避。
所以,洪洞县便是金军防守平阳府的第一条防线。
大宋北伐军直奔洪洞县,探知一万金军收缩于城内,便逼近城外三里,安营扎寨,组装攻城器械。
洪洞县虽是大县,但却不是久战之地,城不高,墙也不厚,易攻难守。
但由于平阳城还需要时间调集军队,部署防御,便不得不派遣守军在洪洞县迟滞大宋北伐军。
五天后,待北伐军休整准备完毕,日上三竿之时,薛望一声令下,大军四面齐攻洪洞县城。
半个时辰之后,北伐军攻破南城门,将士冲进城内,展开巷战。
南城门丢失,东、西、北门守军闻讯,斗志立失,听闻东门攻城宋军不多,便打开东门,蜂拥而出,向东逃窜。
守城金军逃离,洪洞县城顷刻落入北伐宋军之手。
而从攻城力量薄弱的东门向东逃窜的六七千金军并没能安然逃脱,就在他们亡命奔逃十余里之后,便陷入北伐军提前布置的包围圈中,全军覆没。
洪洞县一战而下,城内囤积的粮草物资,自然落入北伐军手中。
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当天便传回平阳府,留守府上下大惊。
平阳府四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守军从统兵将领到普通士兵,几乎都没有实战经历,四十多年来,宋军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平阳府,守军没有打仗的机会,和平消磨他们的战斗力和作战的勇气。
不等留守府令下,平阳府附近四万金军全线收缩进平阳城。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周边百姓四散而逃,逃往东西两面的大山之中。
留守完颜禄完全放弃他在忻州城的权力,全家从留守府搬出,搬至一处别院居住,为免忻州城内汉人百姓和将士骚扰,他门前的守卫都是辛弃疾亲自安排的帅营亲兵。
忻州城里许多百姓原本就是草原人,几十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城池内居住,草原上的生活习惯也就早丢弃,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来看,他们与汉人无异,可以说通过三四十年的杂居,他们基本上已经汉化,很难再回到逐草而居、住帐篷、吃膻羊肉的草原。
由于城内有太多汉化的草原人,想要忻州安稳,这些人就不能不管不顾,不说把他们保护起来,至少不能杀他们,不能打他们,给予他们和汉人百姓平等的待遇,对稳定忻州至关重要,因为整个忻州汉化的草原人实在太多了。
接管忻州之后,城防士兵和城内巡逻士兵,全部换成了从潞州、辽州过来的宋军,他们军纪较为严明,能严格执行帅营的命令,也就是辛弃疾的命令。
进入忻州城三天之内,暂任河东安抚使兼任太原知府、忻州知州的辛弃疾,连发数道政令、军令,稳定民心。
当然对百姓来说,最实际的还是免除赋税,因此按照北伐惯例,已经收复的忻州、太原府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随着稳定民心的军令、政令传播开来,传至各地县镇,提心吊胆的百姓终于稍稍放了心。
对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是不管是金人统治还是汉人统治,他们都要交税,都要承受盘剥,只是轻与重,多与少的区别,所以谁执政,谁当他们的父母官,谁做他们的皇帝,他们无法做主,也很少关心,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让他们有饭吃,能活下去,就是好官,就是好皇帝。
显然对忻州百姓来说,一来就赶走金人统治者,杀掉欺压盘剥的他们人的宋军是好人,给他们减免三年赋税的安抚使是好官,远在汴京的赵姓皇帝也是好皇帝。
在古代,收税是地方官府一年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耗费精力的事,如今免除百姓三年赋税,地方官府基本就无事可做,剩下的最重要的事情就只剩维稳,而打击那些想趁乱劫掠的土匪草寇,每县留下三队人马就够了。
地方官府的主官基本上也由当地驻军的准备将或部将兼任,过渡时期,军政一体。
忻州很快稳定下来,辛弃疾拿着大量的现钱开始从各地征购牛羊和粮食,筹集粮草军需,部分留下城内,部分送往袁华所在的雁门关。
据信使来报,雁门关附近战事激烈,金人初时以一万军队强攻雁门关,连攻一个月也没能攻进关内,后又来了两万援军,开始日夜轮流攻诚,十天下来,双方都疲惫不堪。
宋军据雄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金军长途跋涉,山路难行,又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急切之间,根本就拿雁门关没有办法,一次次攻城,无果而终,只留下无数的尸体。
不过守城宋军,前前后后也因各种原因损失了五六百人,加上天气转冷,很多将士已经开始不适应。
气候是一个大问题,据辛弃疾所知,北方草原兵每到冬天就会穿上羊皮袄,不但保暖还在一定程度上防弓箭射击,而宋军没有穿羊皮的习惯,并且大宋也没有那么多羊可杀,即使有羊可杀,羊皮还有许多更重要的用途,轮不到将士穿到身上。
至今很多身在忻州城内的将士还穿着单衣布衣,一早一晚值岗巡逻,都有些承受不住,更别说在雁门山里的将士,那里只会更冷。
一旦寒冬到来,别说打仗,恐怕单单一个冻伤,就足以摧垮整支军队。
这是辛弃疾的疏忽,他猛然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金人等到严冬到来,很快就会攻下雁门关,长驱直入,到时候忻州、太原府根本守不住,筹划数年的北伐大业将功亏一篑!
急切思索之后,他很快想起济南府宋军曾经在冬天冒雪进攻过燕京、平州、来州和锦州,他们是如何避免从没去过北方的将士冻伤?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他。
于是辛弃疾马上手书一封书信,派人快马送往济南府,请教将士北方御寒作战之事。
时光飞逝,忻州、太原府很快平定。
九月初一,忻州城留下五千宋军,其余部队经过长时间的休整训练适应之后,以征购、受赠来的马匹为代步工具,很快开始向南方转移。
几天之内,除各地守军外,其余北伐军全部撤出忻州,经太原城,南下介休,同北伐西路军统帅薛望会合,这其中就包括夏成杰部在内的忻州和太原降军。
大军南下之后,留给辛弃疾的任务便只有居中筹备粮草军需和镇守忻州、太原府。
忻州有擅长守城关的老将袁华镇守在雁门关,只要雁门关不丢,关外金军即使翻越连绵山脉而来,也不会有太多兵力,也不会有攻城器械,攻不破忻州城、太原城,进来只会是送死,所以辛弃疾并不担心守城问题。
现在最让他忧心的便只有粮草筹集和将士如何过冬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忻州、太原府、平阳府就能牢牢的控制住。
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那么好解决。
虽然大名府筹集了很多粮食,要想从潞州、辽州运来太原府,需要消耗大量民力,好在此时已经秋收,各地有许多民力可以召集,实在不行,也可以出些钱,让商贾参与粮草运输,据说效果不错,他们运送粮草的效率比军队自己征召民力运送高很多。
大名府到太原府路途遥远,北伐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说不得要让商贾参与了,这些钱朝廷应该出的起。
慎重考虑之后,辛弃疾派人迅速赶回大名府,协调粮草运输问题。
另一方面,北伐军在忻州、太原府大肆征收粮草,地主、大户家的存粮余粮几乎被强制征购一空。
但在强制征购的同时,安抚司也给了他们征购收据,并承诺他们,一旦中原的粮食运至河东,他们便可凭借手中的征购收据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同等数量的粮食。
因为这条政策的存在,地主、大户虽然不是很情愿在战乱之时出售粮食,但还是没有多少保留的将他们的粮食从粮仓里搬了出来。
在潞州、辽州、大名府的粮草尚未大批量运到太原府之前,太原府、忻州本地征购的粮草解决了北伐大军的燃眉之急。
太原府,介休。
就在粮草物资运到介休之后,薛望随即率领五万北伐军开关南下,沿汾河直扑霍邑。
北伐大军至,霍邑几千守军望风而逃,大军紧随其后,奋力追击。
不日,大军便沿汾河赶至洪洞县。
洪洞县距离平阳府不过五十里,地处汾河河谷河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几十年来未经战火,人口众多,一个县便顶太原、忻州数县。
大宋北伐军攻占太原府、忻州的消息,即便介休封锁,最终还是传到了平阳府。
平阳府金军曾经组织过对太原府的进攻,无奈介休在宋军手中,有重兵驻守,几次三番,难以攻破,便放弃了北上的打算,他们认为大同府不会坐视太原府丢失,定会从关外调集精兵强将入关,重新夺回太原府,打通整个河东通道,于是便将北上支援的主力调回平阳府附近。
在他们看来,只要坚守平阳府,等待大同府派遣援军入关,到时候南北夹击太原府,宋军将避无可避。
所以,洪洞县便是金军防守平阳府的第一条防线。
大宋北伐军直奔洪洞县,探知一万金军收缩于城内,便逼近城外三里,安营扎寨,组装攻城器械。
洪洞县虽是大县,但却不是久战之地,城不高,墙也不厚,易攻难守。
但由于平阳城还需要时间调集军队,部署防御,便不得不派遣守军在洪洞县迟滞大宋北伐军。
五天后,待北伐军休整准备完毕,日上三竿之时,薛望一声令下,大军四面齐攻洪洞县城。
半个时辰之后,北伐军攻破南城门,将士冲进城内,展开巷战。
南城门丢失,东、西、北门守军闻讯,斗志立失,听闻东门攻城宋军不多,便打开东门,蜂拥而出,向东逃窜。
守城金军逃离,洪洞县城顷刻落入北伐宋军之手。
而从攻城力量薄弱的东门向东逃窜的六七千金军并没能安然逃脱,就在他们亡命奔逃十余里之后,便陷入北伐军提前布置的包围圈中,全军覆没。
洪洞县一战而下,城内囤积的粮草物资,自然落入北伐军手中。
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当天便传回平阳府,留守府上下大惊。
平阳府四十多年没打过仗了,守军从统兵将领到普通士兵,几乎都没有实战经历,四十多年来,宋军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平阳府,守军没有打仗的机会,和平消磨他们的战斗力和作战的勇气。
不等留守府令下,平阳府附近四万金军全线收缩进平阳城。
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周边百姓四散而逃,逃往东西两面的大山之中。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6527/32404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