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第301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老友对嘉谷的这份笃定,是不是太夸张了?
——董教授毕竟刚与嘉谷合作,对某人的“作弊大法”没有多大体会,但很快,他就能见证到了。
因为,此时的齐政,开着游艇在海上游荡,名曰“考察海况”。
实际上……
“嗯,这个渔场该怎样优雅地开挂呢?”
……
第534章 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
嘉谷2号渔场海域正是风轻云淡,舒适宜人之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却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宁静。
在周围海域,几艘大型运输船的吊机将一个个人工礁体投放到海中。投放的人工礁体为组合式藻礁和人工鱼礁,既为海藻生长提供依附,又是鱼儿在海底的多层住房,是嘉谷2号渔场建设打下的“第一根桩”。
“小关,小关,我们今天已经投放了多少个鱼礁体?”在领队的一艘运输船上,嘉谷礁体投放工程的负责人马队长大声问道。
“头儿,今天共投放了1340个人工礁体。”负责调配人工礁体的小关迅速回答道。
马队长摊开图纸,默算道:“今天要建成礁区面积2000亩,嗯,起码需要建成12个组合型鱼礁群,那就还需要投放人工礁体1000个……”
他又看了看时间,心里极为满意:“今天进度不错。大家加把劲,早点完工,今晚让食堂给大伙儿加菜!”
船上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声。
小关也笑嘻嘻道:“头儿,放心好了,今天天气好,风平浪静,提前收工不是问题。”
马队长咕噜咕噜的灌了一肚子水,一拍肚皮,道:“那就好!记得督促好大家,大老板在边上盯着呢,干好了,不愁福利不好。”
小关闻言,一脸八卦道:“头儿,这样大规模投放人工礁体真的有效吗?大老板都这么关心?”
小关此前是鲁省的一名渔民,嘉谷农牧圈定2号渔场后,又招收了一批员工,小关就在其中。
他对于投放人工鱼礁并不陌生。因为从05年起,鲁省就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同时推进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他之前也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在近海区域投放各类礁体行动。
不过……说是“修复渔业资源”,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看到海域生态环境有根本好转。因此,小关一直觉得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是“华而不实”。
也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迟迟得不到好转,小关一直谋划着转型,刚好碰上嘉谷农牧招收渔民,于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加入了嘉谷。
没想到,嘉谷所谓的建设“海洋牧场”,重点不是投放鱼苗养鱼,又是投放人工礁体。
更让他意外的是,集团的大老板,一名亿万富豪,居然亲自进驻“基地”?
——毕竟是远离了大陆海岸,连必要的淡水和新鲜蔬菜供给,都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补给,容易受到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从哪方面都算不上生活条件舒适。
对于小关的疑问,马队长嘿嘿一笑:“你在嘉谷干久了就会知道,我们集团的大老板,不喜欢坐在办公室的,反倒是一线基地,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至于投放人工礁体效果好不好……”他话题一转:“小关你是为什么不继续当渔民了?”
小关撇撇嘴:“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没有鱼,出海就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你说当渔民还有什么搞头呢?”
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但现在上网一搜索,尽是“南海六大渔汛基本消失”、“渤海已经濒临‘死海’状态:渔汛基本消失”等新闻,足以看出,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国内的近海已经开发殆尽了。
小关第一次听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时,他还抱着“为什么不发展远洋渔业”的想法。毕竟,初入行的“新人”想法总是很美好,海洋多大呀,而且大部分都是公海。造更大的船,把大洋里的鱼源源不断地捕捞回国,还怕什么渔业资源枯竭?
然而现实证明了自己的无知。不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值得去捕捞的鱼。事实上,全世界90%的渔获来自水深200米以内的近海大陆架。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央,因为营养物质缺乏,其实是“海洋沙漠”,只有金枪鱼等少数高价值鱼类值得人们消耗大量柴油去捕捞。
“所以说呀,靠大海、大洋是不行的,我们公司认为,我们渔业的根基在黄海、在东海……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多少个太平洋也抵不上我们一个东海。”
马队长认真道:“小子,你以为我们只是在投放人工礁体吗?不,我们是在提升这片海域的承载力,让它产出更多的蛋白质!”
……
一支黄海沿岸流系,沿着鲁省半岛南下。而在日昭市附近,分出一道支流转向东流。
它携带着人类向大海排放的过量氮磷等营养盐,在东流过程中,一些重金属元素等污染元素逐渐沉淀,选择性地进行“自净”,直至在嘉谷2号渔场海域与黄海冷水团发生交汇。
“碧波清华阵(四阶)触发,主木水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清水,引流。能使泉水清净,引流违行。”
暗涌而来的支流,营养盐输入量的增加,冷暖皆宜的环境,使得嘉谷投放的海藻等海洋生态系统基层生物开始爆发性生长,也将一些追逐着饵料的鱼群带到了嘉谷2号渔场——渔场一天比一天变得热闹。
但此时专注于首批投放的3万尾三文鱼生长情况的董教授团队,还无暇关注渔场的大变化。
黄海冷水团理论上可以用来养殖三文鱼,可要真正落地实施,尤其在远海养殖上实践经验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团队只能一步步自行摸索前进。
深海养殖装备水平落后,给董教授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譬如冷水团在海平面以下,需要将网箱根据水温变化不断调整远海深度才行;在可依据水温自动控制渔场升降的全潜式深海网箱研发成功之前,只能靠粗糙的人工调整。
“我对于‘硬件’研发倒有足够的信心,自主研发出成套的深远海养殖装备是迟早的事。但在‘软件’上,娇气的三文鱼,能不能适应黄海冷水团的养殖环境,就不可控了……”董教授在第一批三文鱼投入网箱之后,如是对闲下来的齐政说道。
齐政心里呵呵——啧,熟悉的操作。科研人员就是这样,在拉经费之前,表现那叫一个胸有成足啊……一旦经费落实后,就张口闭口谈风险,“打预防针”了。
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事实上,迄今为止,不少业内人士始终对黄海冷水团能否成功养殖三文鱼持保留意见——在温带海域养殖三文鱼?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凭什么能取得突破?
所以齐政淡定道:“我理解,作为第一波测试嘛,波折在所难免。”
“咳,我的意思是,只要第一批三文鱼的死亡率保持在50%以下,就已经是完美了。”董教授轻咳一声,补充道。
事实上,他是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心里准备的。但是,这么向“金主”汇报,未免太不给面子了,所以还是尽量往好里评估。这还是在排除了天灾等重大干扰的前期下。
并没有感觉到欣慰的齐政:“……”
唉,这么说的话,老哥啊,我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除了渔场的标配,“驱鲨器”——“针落临尘阵”以及“驱风器”——“天罡无极阵”外,基于黄海冷水团的特殊性,齐政还布置了“履霜凋秋阵”。
夏季是黄海冷水团的强盛期,其盘踞区域形成了气旋式密度环流,也意味着温度不会很稳定。如果是封闭式的大型养殖工船,问题不大;但对于首次直面冷水团的三文鱼来说,就是“阴晴不定”了。
但有了“履霜凋秋阵”的保驾护航,嘉谷渔场冷水团变得“温顺”起来。
另外,“青竹百灵阵”虽然主要作用于海藻和太平洋磷虾等食物链底层生物,但也间接为三文鱼提供了超乎寻常的环境净化能力。
不多时,心里做好了第一波三文鱼全军覆没的董教授猛然发现,在死亡率上升到26%之后,再也不见死鱼——剩下的三文鱼,似乎稳了?
木有汹涌的洋流干扰;木有鲨鱼出没;木有产生严重病变……就像只是一次寻常的动物迁徙,淘汰掉一批弱小个体后,剩下的群体来到了一个新大陆,高呼“好嗨哦”。
董教授觉得似乎有什么超出了他的认知。
要知道,他去过三文鱼养殖强国挪威进行“偷师”,也因此知道,一直高大上的三文鱼,生长环境的恶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大量的三文鱼相互拥挤,满身的溃烂,鱼虱的寄生,甚至长出了“畸形鱼”。
就算是号称拥有全球最清澈的大西洋生态环境的挪威,一个网箱内的三文鱼,死亡率也有20%左右。
事实上,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产业,在这点上一直备受争议。大面积养殖三文鱼,长期喂养的饲料、药物以及鱼粪沉积,导致了海虱的泛滥,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但这些在嘉谷2号渔场……统统没有!
举个简单例子,挪威进口的三文鱼,都多次检出有寄生虫;但嘉谷渔场养殖的三文鱼,多次的寄生虫检测结果……一直保持为零!
这要不是跟环境有关,董教授都觉得自己瞎了。
他回过头来,才发现,不知何时,嘉谷2号渔场,已经变得生机勃勃了。
流动性的海水,一天能长几十公分的巨藻,到处出现身影的太平洋磷虾……妈呀,嘉谷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冷水团养殖三文鱼似乎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但董教授莫名地有种淡淡的忧伤。
——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功劳。
……
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产巨头
其实,灵阵对于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直接作用,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没有那么神。
说白了,水产水产,是先有“好水”才能有“好鱼产”。在“水产养殖八字法”中,第一个字就是水。
但是,别看各国都有养殖用水标准,某种意义上,有50%以上的水产品都是在不达标的水中养殖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抽检合格”,如果按照严格标准,就算是发达国家,不达标的水产养殖环境也比比皆是。
嘉谷2号渔场初建,灵阵直接提供的,其实是远超正常海域的海水净化能力。换言之,嘉谷渔场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养殖环境,不会因海洋生物的增多而积累病菌,反而加速了渔场食物链的形成。
所以,董教授团队在发现这一状况后,一方面是叹服于嘉谷在生态系统构建上的恐怖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对项目成功信心大增,进而产生了更大的野心。
“我希望,在冷水团养殖三文鱼项目研究成功后,也能同时在三文鱼鱼种高效扩繁技术上取得突破!”眼看着第一期测试稳定了下来,董教授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的话,项目组的压力会不会太大?”齐政关心道。
“不会。三文鱼对于黄海冷水团的适应性超乎我们预料,现在同步进行苗种高效扩繁研究,还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董教授肯定道。
行吧,负责干活的人都这么说了,难不成齐政还会反对?
要知道,项目现在养殖的三文鱼苗,都是从挪威进口的。就算董教授现在不说,等到项目成功了,鱼苗扩繁也会迟早被提上日程。
三文鱼是一种深海鱼,但每年繁殖的时候会穿过海洋到河流中产卵。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也是采用了这种模仿其习性的方式。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繁琐的人工繁殖过程。在养殖基地内,人们取出鱼卵把其放在淡水内孵化。经过精心呵护,孵化成小鱼,但小三文鱼还需要在淡水里继续生活,直至在1年半以后体型长到足够大的时候,才会引入到海水里生活。
国内现在的问题是,缺少优质亲鱼种质资源,苗种主要依靠进口发眼卵来获得。
在嘉谷的光芒下,董教授极力试图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准备利用养殖商品鱼作为亲鱼,通过光照、水温调控、激素诱导及人工授精等方法,力争早日实现三文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另外,科学养殖很关键的一点是饲料配制。由于三文鱼生活环境既有淡水又有咸水,不同的生长期需要进食不同的食物。因此,我们也要根据鱼的不同生长期配制不同的饲料……”
好吧,齐政确实看到了董教授的积极性。
积极主动的“员工”,是所有老板都欣赏的,齐政也不例外。
而事实上,齐政这种大boss的衷心欣赏,能提供的资源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看完董教授调整后的研发计划后,齐政沉吟片刻,说道:“嗯,这样吧。苗种扩繁是三文鱼养殖的核心,估计没有人会拱手相让,要靠我们自主突破了;但饲料研制,我看能不能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哪怕少走点弯路也好。”
“……”董教授还能说什么,他再次感受到了抱大腿的爽感!
……
在三文鱼养殖界,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领域,挪威都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但也正如齐政所说的,苗种扩繁技术可是人家的看家本领,是不可能转让的。他们只想将更多的三文鱼销往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来“抢饭碗”。
当然,三文鱼饲料配方和技术倒是可以商量,但嘉谷农牧试探性接触后,直接被开价吓跑了。如果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还不如自己上呢!
随后,嘉谷将目光投向了岛国。
苗料的开发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岛国在苗料的研究上于全球久负盛名。
譬如嘉谷瞅准的技术引进目标——岛国水产株式会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天的“日水”,作为世界九大水产巨头之一,拥有链接世界各地水产品的全球供应链,除了海洋捕捞,在水产养殖布局方面,也是全球战略。
——董教授毕竟刚与嘉谷合作,对某人的“作弊大法”没有多大体会,但很快,他就能见证到了。
因为,此时的齐政,开着游艇在海上游荡,名曰“考察海况”。
实际上……
“嗯,这个渔场该怎样优雅地开挂呢?”
……
第534章 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
嘉谷2号渔场海域正是风轻云淡,舒适宜人之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却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宁静。
在周围海域,几艘大型运输船的吊机将一个个人工礁体投放到海中。投放的人工礁体为组合式藻礁和人工鱼礁,既为海藻生长提供依附,又是鱼儿在海底的多层住房,是嘉谷2号渔场建设打下的“第一根桩”。
“小关,小关,我们今天已经投放了多少个鱼礁体?”在领队的一艘运输船上,嘉谷礁体投放工程的负责人马队长大声问道。
“头儿,今天共投放了1340个人工礁体。”负责调配人工礁体的小关迅速回答道。
马队长摊开图纸,默算道:“今天要建成礁区面积2000亩,嗯,起码需要建成12个组合型鱼礁群,那就还需要投放人工礁体1000个……”
他又看了看时间,心里极为满意:“今天进度不错。大家加把劲,早点完工,今晚让食堂给大伙儿加菜!”
船上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声。
小关也笑嘻嘻道:“头儿,放心好了,今天天气好,风平浪静,提前收工不是问题。”
马队长咕噜咕噜的灌了一肚子水,一拍肚皮,道:“那就好!记得督促好大家,大老板在边上盯着呢,干好了,不愁福利不好。”
小关闻言,一脸八卦道:“头儿,这样大规模投放人工礁体真的有效吗?大老板都这么关心?”
小关此前是鲁省的一名渔民,嘉谷农牧圈定2号渔场后,又招收了一批员工,小关就在其中。
他对于投放人工鱼礁并不陌生。因为从05年起,鲁省就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同时推进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他之前也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在近海区域投放各类礁体行动。
不过……说是“修复渔业资源”,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看到海域生态环境有根本好转。因此,小关一直觉得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是“华而不实”。
也是因为近海渔业资源迟迟得不到好转,小关一直谋划着转型,刚好碰上嘉谷农牧招收渔民,于是在第一时间就选择加入了嘉谷。
没想到,嘉谷所谓的建设“海洋牧场”,重点不是投放鱼苗养鱼,又是投放人工礁体。
更让他意外的是,集团的大老板,一名亿万富豪,居然亲自进驻“基地”?
——毕竟是远离了大陆海岸,连必要的淡水和新鲜蔬菜供给,都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补给,容易受到时间和天气的影响,从哪方面都算不上生活条件舒适。
对于小关的疑问,马队长嘿嘿一笑:“你在嘉谷干久了就会知道,我们集团的大老板,不喜欢坐在办公室的,反倒是一线基地,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至于投放人工礁体效果好不好……”他话题一转:“小关你是为什么不继续当渔民了?”
小关撇撇嘴:“现在近海都没有渔汛了,没有鱼,出海就要亏本。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你说当渔民还有什么搞头呢?”
有渔汛的地方才叫渔场,但现在上网一搜索,尽是“南海六大渔汛基本消失”、“渤海已经濒临‘死海’状态:渔汛基本消失”等新闻,足以看出,至少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国内的近海已经开发殆尽了。
小关第一次听说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时,他还抱着“为什么不发展远洋渔业”的想法。毕竟,初入行的“新人”想法总是很美好,海洋多大呀,而且大部分都是公海。造更大的船,把大洋里的鱼源源不断地捕捞回国,还怕什么渔业资源枯竭?
然而现实证明了自己的无知。不是有海水的地方都有值得去捕捞的鱼。事实上,全世界90%的渔获来自水深200米以内的近海大陆架。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央,因为营养物质缺乏,其实是“海洋沙漠”,只有金枪鱼等少数高价值鱼类值得人们消耗大量柴油去捕捞。
“所以说呀,靠大海、大洋是不行的,我们公司认为,我们渔业的根基在黄海、在东海……从渔业资源的角度看,多少个太平洋也抵不上我们一个东海。”
马队长认真道:“小子,你以为我们只是在投放人工礁体吗?不,我们是在提升这片海域的承载力,让它产出更多的蛋白质!”
……
一支黄海沿岸流系,沿着鲁省半岛南下。而在日昭市附近,分出一道支流转向东流。
它携带着人类向大海排放的过量氮磷等营养盐,在东流过程中,一些重金属元素等污染元素逐渐沉淀,选择性地进行“自净”,直至在嘉谷2号渔场海域与黄海冷水团发生交汇。
“碧波清华阵(四阶)触发,主木水系,范围:方圆一千公里。效果:清水,引流。能使泉水清净,引流违行。”
暗涌而来的支流,营养盐输入量的增加,冷暖皆宜的环境,使得嘉谷投放的海藻等海洋生态系统基层生物开始爆发性生长,也将一些追逐着饵料的鱼群带到了嘉谷2号渔场——渔场一天比一天变得热闹。
但此时专注于首批投放的3万尾三文鱼生长情况的董教授团队,还无暇关注渔场的大变化。
黄海冷水团理论上可以用来养殖三文鱼,可要真正落地实施,尤其在远海养殖上实践经验基本为零的情况下,团队只能一步步自行摸索前进。
深海养殖装备水平落后,给董教授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譬如冷水团在海平面以下,需要将网箱根据水温变化不断调整远海深度才行;在可依据水温自动控制渔场升降的全潜式深海网箱研发成功之前,只能靠粗糙的人工调整。
“我对于‘硬件’研发倒有足够的信心,自主研发出成套的深远海养殖装备是迟早的事。但在‘软件’上,娇气的三文鱼,能不能适应黄海冷水团的养殖环境,就不可控了……”董教授在第一批三文鱼投入网箱之后,如是对闲下来的齐政说道。
齐政心里呵呵——啧,熟悉的操作。科研人员就是这样,在拉经费之前,表现那叫一个胸有成足啊……一旦经费落实后,就张口闭口谈风险,“打预防针”了。
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事实上,迄今为止,不少业内人士始终对黄海冷水团能否成功养殖三文鱼持保留意见——在温带海域养殖三文鱼?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凭什么能取得突破?
所以齐政淡定道:“我理解,作为第一波测试嘛,波折在所难免。”
“咳,我的意思是,只要第一批三文鱼的死亡率保持在50%以下,就已经是完美了。”董教授轻咳一声,补充道。
事实上,他是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心里准备的。但是,这么向“金主”汇报,未免太不给面子了,所以还是尽量往好里评估。这还是在排除了天灾等重大干扰的前期下。
并没有感觉到欣慰的齐政:“……”
唉,这么说的话,老哥啊,我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除了渔场的标配,“驱鲨器”——“针落临尘阵”以及“驱风器”——“天罡无极阵”外,基于黄海冷水团的特殊性,齐政还布置了“履霜凋秋阵”。
夏季是黄海冷水团的强盛期,其盘踞区域形成了气旋式密度环流,也意味着温度不会很稳定。如果是封闭式的大型养殖工船,问题不大;但对于首次直面冷水团的三文鱼来说,就是“阴晴不定”了。
但有了“履霜凋秋阵”的保驾护航,嘉谷渔场冷水团变得“温顺”起来。
另外,“青竹百灵阵”虽然主要作用于海藻和太平洋磷虾等食物链底层生物,但也间接为三文鱼提供了超乎寻常的环境净化能力。
不多时,心里做好了第一波三文鱼全军覆没的董教授猛然发现,在死亡率上升到26%之后,再也不见死鱼——剩下的三文鱼,似乎稳了?
木有汹涌的洋流干扰;木有鲨鱼出没;木有产生严重病变……就像只是一次寻常的动物迁徙,淘汰掉一批弱小个体后,剩下的群体来到了一个新大陆,高呼“好嗨哦”。
董教授觉得似乎有什么超出了他的认知。
要知道,他去过三文鱼养殖强国挪威进行“偷师”,也因此知道,一直高大上的三文鱼,生长环境的恶劣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大量的三文鱼相互拥挤,满身的溃烂,鱼虱的寄生,甚至长出了“畸形鱼”。
就算是号称拥有全球最清澈的大西洋生态环境的挪威,一个网箱内的三文鱼,死亡率也有20%左右。
事实上,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产业,在这点上一直备受争议。大面积养殖三文鱼,长期喂养的饲料、药物以及鱼粪沉积,导致了海虱的泛滥,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但这些在嘉谷2号渔场……统统没有!
举个简单例子,挪威进口的三文鱼,都多次检出有寄生虫;但嘉谷渔场养殖的三文鱼,多次的寄生虫检测结果……一直保持为零!
这要不是跟环境有关,董教授都觉得自己瞎了。
他回过头来,才发现,不知何时,嘉谷2号渔场,已经变得生机勃勃了。
流动性的海水,一天能长几十公分的巨藻,到处出现身影的太平洋磷虾……妈呀,嘉谷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冷水团养殖三文鱼似乎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顺利开局,但董教授莫名地有种淡淡的忧伤。
——虽然没有证据,但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功劳。
……
第535章 被唬住的世界水产巨头
其实,灵阵对于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的直接作用,尤其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没有那么神。
说白了,水产水产,是先有“好水”才能有“好鱼产”。在“水产养殖八字法”中,第一个字就是水。
但是,别看各国都有养殖用水标准,某种意义上,有50%以上的水产品都是在不达标的水中养殖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抽检合格”,如果按照严格标准,就算是发达国家,不达标的水产养殖环境也比比皆是。
嘉谷2号渔场初建,灵阵直接提供的,其实是远超正常海域的海水净化能力。换言之,嘉谷渔场远远超过国家标准的养殖环境,不会因海洋生物的增多而积累病菌,反而加速了渔场食物链的形成。
所以,董教授团队在发现这一状况后,一方面是叹服于嘉谷在生态系统构建上的恐怖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对项目成功信心大增,进而产生了更大的野心。
“我希望,在冷水团养殖三文鱼项目研究成功后,也能同时在三文鱼鱼种高效扩繁技术上取得突破!”眼看着第一期测试稳定了下来,董教授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的话,项目组的压力会不会太大?”齐政关心道。
“不会。三文鱼对于黄海冷水团的适应性超乎我们预料,现在同步进行苗种高效扩繁研究,还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董教授肯定道。
行吧,负责干活的人都这么说了,难不成齐政还会反对?
要知道,项目现在养殖的三文鱼苗,都是从挪威进口的。就算董教授现在不说,等到项目成功了,鱼苗扩繁也会迟早被提上日程。
三文鱼是一种深海鱼,但每年繁殖的时候会穿过海洋到河流中产卵。人工养殖的三文鱼,也是采用了这种模仿其习性的方式。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繁琐的人工繁殖过程。在养殖基地内,人们取出鱼卵把其放在淡水内孵化。经过精心呵护,孵化成小鱼,但小三文鱼还需要在淡水里继续生活,直至在1年半以后体型长到足够大的时候,才会引入到海水里生活。
国内现在的问题是,缺少优质亲鱼种质资源,苗种主要依靠进口发眼卵来获得。
在嘉谷的光芒下,董教授极力试图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准备利用养殖商品鱼作为亲鱼,通过光照、水温调控、激素诱导及人工授精等方法,力争早日实现三文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另外,科学养殖很关键的一点是饲料配制。由于三文鱼生活环境既有淡水又有咸水,不同的生长期需要进食不同的食物。因此,我们也要根据鱼的不同生长期配制不同的饲料……”
好吧,齐政确实看到了董教授的积极性。
积极主动的“员工”,是所有老板都欣赏的,齐政也不例外。
而事实上,齐政这种大boss的衷心欣赏,能提供的资源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看完董教授调整后的研发计划后,齐政沉吟片刻,说道:“嗯,这样吧。苗种扩繁是三文鱼养殖的核心,估计没有人会拱手相让,要靠我们自主突破了;但饲料研制,我看能不能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哪怕少走点弯路也好。”
“……”董教授还能说什么,他再次感受到了抱大腿的爽感!
……
在三文鱼养殖界,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领域,挪威都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但也正如齐政所说的,苗种扩繁技术可是人家的看家本领,是不可能转让的。他们只想将更多的三文鱼销往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来“抢饭碗”。
当然,三文鱼饲料配方和技术倒是可以商量,但嘉谷农牧试探性接触后,直接被开价吓跑了。如果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还不如自己上呢!
随后,嘉谷将目光投向了岛国。
苗料的开发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岛国在苗料的研究上于全球久负盛名。
譬如嘉谷瞅准的技术引进目标——岛国水产株式会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天的“日水”,作为世界九大水产巨头之一,拥有链接世界各地水产品的全球供应链,除了海洋捕捞,在水产养殖布局方面,也是全球战略。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7628/33995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