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雨下西楼 第14节
推荐阅读:[综漫] 我,顶级coser,职业替身、[HP同人] 赫奇帕奇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大王万年、霸球道、末世对照组:大佬带全系异能守护华夏、异界烧饼店、球神、雀定、雁南归、郡马是个药罐子、
第19章 元夕
李朝烟年后的再一次出门,已经是元夕了。
那日与许衷碰见之事,她并未告诉自己的兄长,也没有同旁的人讲过。只把当日与他的事记在心里,至于那一日有没有吃上菜羹,又有没有再赢得什么东西来,统统都不重要。
李莫惜明日就要回任地了,本想带了姜五娘和李朝烟再出门去看花灯,却被李诀拦下来。
“用儿,你且到春晖阁书房来,我有话同你讲。”
以朝烟对父兄的了解,元夕佳节拘着李莫惜不让他出门,肯定是因为李诀有要事吩咐。于是她便自己挽着姜五娘出门看灯去了,让哥哥自己留在家里同父亲说话。
李诀的书房,比李莫惜、朝烟、朝云三个人的加起来还要大。
朝烟的书房只是用来看书的,里头也摆着闲榻和懒架儿,书读得疲倦时就好躺会儿趴会儿。除了前些年还要上家塾念书的那会儿,朝烟规规矩矩在书房的时间不多。书架上摆满了书,各朝各代的都有,有人不信她都读过了,可就是奇怪,无论谁说了哪本书里的哪一句,她也都说得出这句的下一句来,像是话本子里写的神仙,一目十行又过目不忘。
相比较之下,朝云书房里的书就比朝烟少得多了。一来她要看什么经书都能问朝烟借到,二来她喜欢的话本子都不在书房,统统在她的床底下,她书房之中,最多的就只有那些诗选、文摘,还有她被范教授罚抄的抄本。去岁在朝烟那里看到了书房摆榻子的好处,冬日的时候,叫韩婆婆给自己也安置了一个进去。
至于李莫惜的书房,因他常年不在,也算是荒弃了。里面最为宝贵的书,都被他带去奉化了。剩下那些,被朝烟一趟一趟地搬空,都搬回她自己的书房里去了。她看着自己的书架越来越满,看着新书架被家丁们从门外抬进来,总觉得心里得意。
同他们兄妹三人不一样,父亲李诀的书房不只是用来看书的。因为家中没有主母,李诀宿在上房的时候不多,大半时间他都会休息在书房里。故而,他的书房与山光阁边上的跨院是打通的,外间有书架书案,里间就有床,也有专门在书房伺候的婢子。
那些婢子与其他院子里的女使不一样,说是婢子,其实也是通房。她们的身契籍契都在李诀自己手里,不归朝烟管,朝烟也不乐意管。
李诀叫李莫惜到书房讲话,叫婢子们都出去。
李莫惜瞧了她们两眼,感觉这批婢子并不是前些年那几个了。不晓得之前那几个到了哪里。这里的几人,看起来年纪都还不大呢。
婢子们都低着头,退得悄无声息,一看就是规矩教得极好。
李诀坐到书桌前头,让李莫惜坐他对面。进了书房,就不再是父与子,而是御史中丞与奉化县令,是李行远和李子用。朝政事总是这些当官的人绕不开的话题,李莫惜就要走了,李诀得赶紧把该讲的都和他讲清楚。
开门见山:“你在奉化的三年任期已经满了,这次回奉化后,便会有新的任命下来。若是要你选,你想到哪里任职?还是回京来?”
李莫惜便称:“权听大人安排。”
“嚯。”李诀审视他,“你主意大得很,我给你安排不如你自己说想去哪里。”
“……只怕我资历不够。”
“你且说来听听。”
“父亲,我的打算,便是留在两浙路,从奉化改到应天府去。”
“啧,应天府啊……不是不行。只是父亲替你想的去处,该是往北来的。你先是在杭州,如今在明州,又到应天府,虽说考绩漂亮,但终究只在那块地方。再一个三年,也不一定就能入京来。”
李莫惜就把自己的主意讲给父亲听:“父亲,我尚且年轻,不着急入京。如今元昊有乱,西北并无安宁,吕夷简同范仲淹的党争尚且激烈,入京为官不是佳选。且多等三年,哪怕是六年、九年,我也还正值壮年。熬足了资历,熬走了二府旧官,那时再入京来直入宣室,比在京城浑水中淌着舒坦呢。”
李诀冷哼一声:“既然主意想得如此清楚,还说什么权听安排。时政虽暂乱,可幸蒙圣主,终有拨云见日之日,哪就是什么浑水了?你生逢其时,少些抱怨。”
“是,听父亲的。”
“行了,不说这个。你想去应天府,我自然替你安排妥当。”李诀拿了份书信给他,“这是翰林王学士托人送来的书信,你先看看,我听听你的说法。”
李莫惜接过信,大致一看,惊道:“官家命人起草告身,内臣孙全彬除并、代两州都监?内臣领都监并不罕有,怎么偏偏选这人领了并州与代州?去岁年末,忻、代、并三州地震,死伤十万余人,三州长官亦有死伤,前些天我也在想会换什么人上去,毕竟这三州在北,事关京城,不可轻易决断。官家已经派了侍御史程戡过去抚慰,我以为会迟些时日再定下三州长官……怎的竟然这么快便挑好了人。”
“我也意外。”李诀把信拿回来,后在烛台上将其焚尽,“年前右司谏韩琦上疏,说了一大堆话,便是说地震都怪官家不够勤政爱民,不够明辨忠佞。隔了十天,又上疏,怪官家请祈于名山道场过于铺张,望陛下撤乐减膳,少办宴饮。
因为这三道奏疏,又加天灾刚过,初七日亦有京城大雷,今年元夕的上清宫群臣宴饮直接不办了。官家心里郁结,而元昊此时也上奏来,说要请官家指派一位使臣,引护他到五台山供佛去。官家如今看朝臣,无论见谁都心烦,又不忍心责备臣下,只好不管朝臣,在内省心腹之中选出一个来,派到元昊那里当使臣,这就挑中了孙全彬。”
“?”李莫惜一皱眉,“内臣做使臣,从未有过。身份是否差了些?元昊那里,恐要不满。”
李诀便道:“就是身份不足,才给了他并、代两州都监之职!这位中贵人正任西头供奉官,不算要职,我也不知道为人做事如何,当不当得起使臣一职。”
“元昊并非善类,使臣出不得差错。”李莫惜建议:“父亲若觉得这人不合适,也可以再…”
李诀打断他:“我并不觉得此人不好。元昊气焰太盛,官家遣一内臣,也有以使臣之身份打压他的意思。虽则官家亲政才几年,他圣明仁德之心已彰显。我等身为臣下,若时刻疑心他,常常驳斥他,并无助于朝局稳固。就算这任命真不妥当,酿成了什么恶果,官家心里也会记住,今后更会谨慎施政。”
在父兄谈论政事之时,李朝烟正抱着姜五娘的胳膊,看着相扑场上两个搏斗的相扑手,随着人群大声喝彩着。
她问姜五娘:“五娘,你认人的本事无人可比,那你可知道这两位相扑手叫什么名字?”
姜五娘便勾唇笑笑,不看她,只看台上,像是成竹在胸:“我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说?”
“你求我。”
“你又来了!”李朝烟摇一摇五娘的胳膊,“总是要我求你求你,我也不是一定要知道,只不过好奇罢了,你也要我求你。”
姜五娘于是退一步:“那你先猜这两个人谁赢。猜对了,我就告诉你他们叫什么。”
朝烟指了穿黑褂的那个:“我猜他赢,他块头大!”
两人便不说话了,专心看着台上争斗。这场的彩头是一匹西北宝马。汴京城中,牲畜常见,马却不常见。寻常官员之中少见马车,只有豪富人家和达官显贵家里才会有马棚。一匹马,还是一匹宝马,确实值得两位相扑手拼命相搏。
可惜朝烟运气差,两个里头挑一个也选错。黑褂的那个被对手掀翻在地,姜五娘哈哈大笑:“你猜错了。要想知道他们名字,就来求我吧!”
朝烟佯怒走了,一边走一边念叨:“不求不求,你整天想让我求你,我偏不让你如愿。这两人与我有什么干系,不知道名字也罢。”
“哎!那里还有女子相扑。你要是走了,我就自己去看!”姜五娘喊她。
朝烟回头望一眼,果然望到了女子相扑台。她撇撇嘴,当作自己刚才的话全没有说过,又挽上了五娘:“好,好,我不走了,看女子相扑去。”
后头跟着的秦桑和金钗都笑。
金钗和秦桑讲悄悄话:“姜娘子与二姐儿亲呢!就是因为二姐儿常和姜娘子来往,我们这些姜娘子的女使们,领月禄的时候从不用看人眼色呢!”
秦桑怒:“啊?看谁脸色!?姐儿掌管中馈,还有女使要看管事脸色的事?你且说给我听,哪个管事的给你们院子里的人脸色看了?我去同姐儿说,让姐儿狠狠罚他!”
金钗无奈:“姐姐莫急,我就是在说没人给我们脸色看呢。姜娘子只是妾,进府的时候又没有带自己人来,我们几个照顾她的,都是从别的院子拨过去的。若是换作别家,肯定要受冷落。只是我们家,阿郎也好,郎君也好,两个姐儿也好,都对我们院子好,我们心底记着呢。姜娘子也记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
告身,即古代授官的文凭。
第20章 皇城
女子相扑围看的人比男子相扑更多,朝烟挤不进最内围人群里去。虽然台子高,若是站在远处,倒还能看清一些。可她和姜五娘已经挤到了这个位置,便是想出去也难,想再进些更难。
前面站着的那人足足比朝烟高出两个头。朝烟敢说,这人是她活了十几年所见过的众多人之中,最最高的五个之一。他像是踩了高跷,把朝烟的视线堵得死死的。她只能侧过头,从前面几人的身缝里窥一窥台上的表演。
有人欢呼时,她正好又被挡住,只能问姜五娘:“怎么了?”
姜五娘说:“沈四姐赢了。”
“沈四姐是谁?”
“台上那个啊!左边那个,就是沈四姐。”
“啊!”朝烟大惊,“你就这样看一眼,还真能叫出人家的名字来!?五娘…我真是太佩服你了!”
姜五娘也有点得意:“台上那两个,一个是沈四姐,一个是孙大娘。两个都是汴京城有名的相扑手,年年都是她两个在元夕打擂台。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住。”
朝烟喃喃:“你这本事,倒像皇城司的察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都往心里记,谁的名字都说得出来,统统报给上面人。”
说起皇城司,本是朝烟的无心之言。
哪知一提起这个名字,姜五娘的脸色忽然变白了。
前头那个高个子也突然转过来,瞪着朝烟。朝烟左右顾盼,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姜五娘暗地里拉拉她的袖子,让她噤声。
高个子上下打量朝烟,又看了朝烟边上的姜五娘,判定这两人是官眷,才威吓道:“不许私议皇城司事!”
若不是看李朝烟打扮富贵,这两个议论皇城司的人,高个子打算抓走呢。今天不是他当值,他只是消遣来看看相扑,都能听见有人说他们坏话。
其实,李朝烟实在冤枉。
本朝皇城司旧称武德司,设立之初,是皇帝为了探查军中情报。而后皇城司的管辖逐渐脱离军营,而集中于汴京城内,直接属官家掌管,成为官家于京城中的耳目,监听官员消息,查探百姓舆情。
因皇城司权柄甚重,一掌宫禁宿卫,一掌刺探监察,时常对官民行拘捕之事,百姓对其多有怨言,称呼皇城司在京城之中派出的兵卒叫做“察子”。察子通常着黑靴出门,也算好认。
朝烟也是汴京城内长大的,自然知道皇城司是做什么的,也见过察子做事。但她对察子们并不厌惧,因她知道,官家是仁慈圣君,官家所设的皇城司自然也是仁慈办事的。若非特例,皇城司哪里会当街抓人。哪管它在诸司之中再怎样有权势,汴京便是这个汴京,不会因有察子的探查而少了繁花艳红柳叶绿,缺了车如流水马似龙。
她说起皇城司,才不是在讲他们坏话呢!只不过随口一提,用以形容姜五娘罢了,真没别的意思。被高个子说了一句,她便低头看看高个子的鞋是不是玄色的。发现果然是,知道这高个子是个察子,她于是想同他解释解释,道自己并未私议皇城司事。
“哎!”可哪等她开口说话,姜五娘拽着她的袖子便把她拉开了。
好不容易挤进人群里,又万分艰难地挤了出去。
“五娘,怎么了!”她被姜五娘拽着走,感觉腿脚都是扯着的,可见姜五娘用了大力气。
等走到稍微人少点的地方,姜五娘同她讲:“刚才你前面那个就是皇城司的,你怎么提起皇城司来!”
“我知道他是皇城司的,我看见他黑靴了。”
“那你还讲?”
“讲了才知道的啊。”朝烟回过头再在人群中看那高个子。高个子实在显眼,哪消她找,一眼就看见了,“我们这样走开了,人当以我们是心虚。且背后议人失了礼数,我也该道声不是。”
“你这人!跟皇城司道什么不是!若是你真有大不是,皇城司早把你抓走了,还用你赔罪?虽说你只是讲了一句,但皇城司记仇呢。那些人可不是常人。”
“他们又不是无常,说抓人就抓人吗?”朝烟还是往高个子那里看,“你看那个人,虽然是察子,可也在看女子相扑,也为相扑手叫好,也和同伴在赌谁能赢,与常人又有什么不一样?与你、与我,与秦桑都没有不同——秦桑…嗯?秦桑!秦桑呢!?!”
说着说着,朝烟猛然发现,自己和姜五娘身边少了两个人。姜五娘也扭头看看,不见金钗踪影。
附近喊了一声,没个回应,只听得阵阵喝彩声。
元夕节,州桥一带看百戏、赏花灯的人是最多的,因沿河的花灯水火相照更好看。也就这么一晚,素来热闹不及马行街、潘楼街的州桥也成了汴京鼎盛,就连城外的人也要提前几日进到城里来,共赏元夕灯会。
李府在桥南的州桥投西大街上,朝烟和姜五娘正在桥北往东去的相扑场。从桥往上,一直沿着御街向北,直对着的就是宣德楼,再北便是大内。宣德楼上,官家、皇后与宫中的娘子们也都在看百戏,教坊司的乐人们齐聚楼前,引领楼下欲瞻圣颜的百姓们高呼万岁。
百乐齐奏,万民同呼,朝烟哪里喊得见耽于花火的秦桑。她与姜五娘手拉着手,以免再弄丢了彼此,一路经过了白象灯山,看了戏龙草棚,赞叹了喷火的王十二,又打赏了吞铁剑的张九哥。讲五代史的尹常卖拦着姜五娘问她讨赏,翻跟头的温大头摔在了朝烟跟前。十丈高的长竿上束着五彩缯帛,帛迎风飞起来,像有飞仙在头顶御剑。
这里离家不远,就算走丢了,秦桑和金钗都能自己找回家去。朝烟与姜五娘便也不着急,走走看看,赏遍了水上灯山,械动瀑布,解了两三道谜语,听了七八句诨话,两只猴子突然挡了两人的去路,那训猴子的匆忙来道歉,说是猴戏一时没看顾好。杨文秀的鼓笛伴着田地广的杂拌一起引了百八十个人围城一圈玩关扑,两个小娘子硬生生地从人群中挤到桥上。
州桥是拱着的,在桥中央站着,能比其它地方高一截。站到这里,便能看清底下四面的人了。
还是姜五娘眼睛好,指着桥西北,说道:“金钗那小蹄子在那里!瞧,她们也在寻我们呢!看你那秦桑,一副要哭的模样!”
朝烟极目望去,看到灯火最阑珊的御廊拐角,走着秦桑同金钗。
傻丫头们,不见了各自的主子,也不知道到丢了人的地方等着,瞎转悠到了那里,怪不得刚才一路没见到。
她大声呼唤,秦桑金钗压根儿听不见。于是她便叫了个桥上巡察的兵卒,说明自己同自家女使走丢了,让他帮忙把人带回来。指了指秦桑的方向,士卒便过去了。
这队兵卒今天已不知帮了多少人寻到丢了的人。给父母寻孩儿的,给妻子寻官人的,给官眷寻女使的,还有给小娘子寻狸猫的。凡是在灯会上丢的,哪怕是只耗子,也会有人托他们找。像朝烟这样,指明了地方,指明了人物,只是把人带过来的活儿,最是轻巧了。
回到家里后,秦桑还一直嘟囔着:“姐儿怎么说也不说一声就走开了,我和金钗说着话呢,一转眼,你们便不见啦!”
李朝烟年后的再一次出门,已经是元夕了。
那日与许衷碰见之事,她并未告诉自己的兄长,也没有同旁的人讲过。只把当日与他的事记在心里,至于那一日有没有吃上菜羹,又有没有再赢得什么东西来,统统都不重要。
李莫惜明日就要回任地了,本想带了姜五娘和李朝烟再出门去看花灯,却被李诀拦下来。
“用儿,你且到春晖阁书房来,我有话同你讲。”
以朝烟对父兄的了解,元夕佳节拘着李莫惜不让他出门,肯定是因为李诀有要事吩咐。于是她便自己挽着姜五娘出门看灯去了,让哥哥自己留在家里同父亲说话。
李诀的书房,比李莫惜、朝烟、朝云三个人的加起来还要大。
朝烟的书房只是用来看书的,里头也摆着闲榻和懒架儿,书读得疲倦时就好躺会儿趴会儿。除了前些年还要上家塾念书的那会儿,朝烟规规矩矩在书房的时间不多。书架上摆满了书,各朝各代的都有,有人不信她都读过了,可就是奇怪,无论谁说了哪本书里的哪一句,她也都说得出这句的下一句来,像是话本子里写的神仙,一目十行又过目不忘。
相比较之下,朝云书房里的书就比朝烟少得多了。一来她要看什么经书都能问朝烟借到,二来她喜欢的话本子都不在书房,统统在她的床底下,她书房之中,最多的就只有那些诗选、文摘,还有她被范教授罚抄的抄本。去岁在朝烟那里看到了书房摆榻子的好处,冬日的时候,叫韩婆婆给自己也安置了一个进去。
至于李莫惜的书房,因他常年不在,也算是荒弃了。里面最为宝贵的书,都被他带去奉化了。剩下那些,被朝烟一趟一趟地搬空,都搬回她自己的书房里去了。她看着自己的书架越来越满,看着新书架被家丁们从门外抬进来,总觉得心里得意。
同他们兄妹三人不一样,父亲李诀的书房不只是用来看书的。因为家中没有主母,李诀宿在上房的时候不多,大半时间他都会休息在书房里。故而,他的书房与山光阁边上的跨院是打通的,外间有书架书案,里间就有床,也有专门在书房伺候的婢子。
那些婢子与其他院子里的女使不一样,说是婢子,其实也是通房。她们的身契籍契都在李诀自己手里,不归朝烟管,朝烟也不乐意管。
李诀叫李莫惜到书房讲话,叫婢子们都出去。
李莫惜瞧了她们两眼,感觉这批婢子并不是前些年那几个了。不晓得之前那几个到了哪里。这里的几人,看起来年纪都还不大呢。
婢子们都低着头,退得悄无声息,一看就是规矩教得极好。
李诀坐到书桌前头,让李莫惜坐他对面。进了书房,就不再是父与子,而是御史中丞与奉化县令,是李行远和李子用。朝政事总是这些当官的人绕不开的话题,李莫惜就要走了,李诀得赶紧把该讲的都和他讲清楚。
开门见山:“你在奉化的三年任期已经满了,这次回奉化后,便会有新的任命下来。若是要你选,你想到哪里任职?还是回京来?”
李莫惜便称:“权听大人安排。”
“嚯。”李诀审视他,“你主意大得很,我给你安排不如你自己说想去哪里。”
“……只怕我资历不够。”
“你且说来听听。”
“父亲,我的打算,便是留在两浙路,从奉化改到应天府去。”
“啧,应天府啊……不是不行。只是父亲替你想的去处,该是往北来的。你先是在杭州,如今在明州,又到应天府,虽说考绩漂亮,但终究只在那块地方。再一个三年,也不一定就能入京来。”
李莫惜就把自己的主意讲给父亲听:“父亲,我尚且年轻,不着急入京。如今元昊有乱,西北并无安宁,吕夷简同范仲淹的党争尚且激烈,入京为官不是佳选。且多等三年,哪怕是六年、九年,我也还正值壮年。熬足了资历,熬走了二府旧官,那时再入京来直入宣室,比在京城浑水中淌着舒坦呢。”
李诀冷哼一声:“既然主意想得如此清楚,还说什么权听安排。时政虽暂乱,可幸蒙圣主,终有拨云见日之日,哪就是什么浑水了?你生逢其时,少些抱怨。”
“是,听父亲的。”
“行了,不说这个。你想去应天府,我自然替你安排妥当。”李诀拿了份书信给他,“这是翰林王学士托人送来的书信,你先看看,我听听你的说法。”
李莫惜接过信,大致一看,惊道:“官家命人起草告身,内臣孙全彬除并、代两州都监?内臣领都监并不罕有,怎么偏偏选这人领了并州与代州?去岁年末,忻、代、并三州地震,死伤十万余人,三州长官亦有死伤,前些天我也在想会换什么人上去,毕竟这三州在北,事关京城,不可轻易决断。官家已经派了侍御史程戡过去抚慰,我以为会迟些时日再定下三州长官……怎的竟然这么快便挑好了人。”
“我也意外。”李诀把信拿回来,后在烛台上将其焚尽,“年前右司谏韩琦上疏,说了一大堆话,便是说地震都怪官家不够勤政爱民,不够明辨忠佞。隔了十天,又上疏,怪官家请祈于名山道场过于铺张,望陛下撤乐减膳,少办宴饮。
因为这三道奏疏,又加天灾刚过,初七日亦有京城大雷,今年元夕的上清宫群臣宴饮直接不办了。官家心里郁结,而元昊此时也上奏来,说要请官家指派一位使臣,引护他到五台山供佛去。官家如今看朝臣,无论见谁都心烦,又不忍心责备臣下,只好不管朝臣,在内省心腹之中选出一个来,派到元昊那里当使臣,这就挑中了孙全彬。”
“?”李莫惜一皱眉,“内臣做使臣,从未有过。身份是否差了些?元昊那里,恐要不满。”
李诀便道:“就是身份不足,才给了他并、代两州都监之职!这位中贵人正任西头供奉官,不算要职,我也不知道为人做事如何,当不当得起使臣一职。”
“元昊并非善类,使臣出不得差错。”李莫惜建议:“父亲若觉得这人不合适,也可以再…”
李诀打断他:“我并不觉得此人不好。元昊气焰太盛,官家遣一内臣,也有以使臣之身份打压他的意思。虽则官家亲政才几年,他圣明仁德之心已彰显。我等身为臣下,若时刻疑心他,常常驳斥他,并无助于朝局稳固。就算这任命真不妥当,酿成了什么恶果,官家心里也会记住,今后更会谨慎施政。”
在父兄谈论政事之时,李朝烟正抱着姜五娘的胳膊,看着相扑场上两个搏斗的相扑手,随着人群大声喝彩着。
她问姜五娘:“五娘,你认人的本事无人可比,那你可知道这两位相扑手叫什么名字?”
姜五娘便勾唇笑笑,不看她,只看台上,像是成竹在胸:“我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说?”
“你求我。”
“你又来了!”李朝烟摇一摇五娘的胳膊,“总是要我求你求你,我也不是一定要知道,只不过好奇罢了,你也要我求你。”
姜五娘于是退一步:“那你先猜这两个人谁赢。猜对了,我就告诉你他们叫什么。”
朝烟指了穿黑褂的那个:“我猜他赢,他块头大!”
两人便不说话了,专心看着台上争斗。这场的彩头是一匹西北宝马。汴京城中,牲畜常见,马却不常见。寻常官员之中少见马车,只有豪富人家和达官显贵家里才会有马棚。一匹马,还是一匹宝马,确实值得两位相扑手拼命相搏。
可惜朝烟运气差,两个里头挑一个也选错。黑褂的那个被对手掀翻在地,姜五娘哈哈大笑:“你猜错了。要想知道他们名字,就来求我吧!”
朝烟佯怒走了,一边走一边念叨:“不求不求,你整天想让我求你,我偏不让你如愿。这两人与我有什么干系,不知道名字也罢。”
“哎!那里还有女子相扑。你要是走了,我就自己去看!”姜五娘喊她。
朝烟回头望一眼,果然望到了女子相扑台。她撇撇嘴,当作自己刚才的话全没有说过,又挽上了五娘:“好,好,我不走了,看女子相扑去。”
后头跟着的秦桑和金钗都笑。
金钗和秦桑讲悄悄话:“姜娘子与二姐儿亲呢!就是因为二姐儿常和姜娘子来往,我们这些姜娘子的女使们,领月禄的时候从不用看人眼色呢!”
秦桑怒:“啊?看谁脸色!?姐儿掌管中馈,还有女使要看管事脸色的事?你且说给我听,哪个管事的给你们院子里的人脸色看了?我去同姐儿说,让姐儿狠狠罚他!”
金钗无奈:“姐姐莫急,我就是在说没人给我们脸色看呢。姜娘子只是妾,进府的时候又没有带自己人来,我们几个照顾她的,都是从别的院子拨过去的。若是换作别家,肯定要受冷落。只是我们家,阿郎也好,郎君也好,两个姐儿也好,都对我们院子好,我们心底记着呢。姜娘子也记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
告身,即古代授官的文凭。
第20章 皇城
女子相扑围看的人比男子相扑更多,朝烟挤不进最内围人群里去。虽然台子高,若是站在远处,倒还能看清一些。可她和姜五娘已经挤到了这个位置,便是想出去也难,想再进些更难。
前面站着的那人足足比朝烟高出两个头。朝烟敢说,这人是她活了十几年所见过的众多人之中,最最高的五个之一。他像是踩了高跷,把朝烟的视线堵得死死的。她只能侧过头,从前面几人的身缝里窥一窥台上的表演。
有人欢呼时,她正好又被挡住,只能问姜五娘:“怎么了?”
姜五娘说:“沈四姐赢了。”
“沈四姐是谁?”
“台上那个啊!左边那个,就是沈四姐。”
“啊!”朝烟大惊,“你就这样看一眼,还真能叫出人家的名字来!?五娘…我真是太佩服你了!”
姜五娘也有点得意:“台上那两个,一个是沈四姐,一个是孙大娘。两个都是汴京城有名的相扑手,年年都是她两个在元夕打擂台。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住。”
朝烟喃喃:“你这本事,倒像皇城司的察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都往心里记,谁的名字都说得出来,统统报给上面人。”
说起皇城司,本是朝烟的无心之言。
哪知一提起这个名字,姜五娘的脸色忽然变白了。
前头那个高个子也突然转过来,瞪着朝烟。朝烟左右顾盼,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姜五娘暗地里拉拉她的袖子,让她噤声。
高个子上下打量朝烟,又看了朝烟边上的姜五娘,判定这两人是官眷,才威吓道:“不许私议皇城司事!”
若不是看李朝烟打扮富贵,这两个议论皇城司的人,高个子打算抓走呢。今天不是他当值,他只是消遣来看看相扑,都能听见有人说他们坏话。
其实,李朝烟实在冤枉。
本朝皇城司旧称武德司,设立之初,是皇帝为了探查军中情报。而后皇城司的管辖逐渐脱离军营,而集中于汴京城内,直接属官家掌管,成为官家于京城中的耳目,监听官员消息,查探百姓舆情。
因皇城司权柄甚重,一掌宫禁宿卫,一掌刺探监察,时常对官民行拘捕之事,百姓对其多有怨言,称呼皇城司在京城之中派出的兵卒叫做“察子”。察子通常着黑靴出门,也算好认。
朝烟也是汴京城内长大的,自然知道皇城司是做什么的,也见过察子做事。但她对察子们并不厌惧,因她知道,官家是仁慈圣君,官家所设的皇城司自然也是仁慈办事的。若非特例,皇城司哪里会当街抓人。哪管它在诸司之中再怎样有权势,汴京便是这个汴京,不会因有察子的探查而少了繁花艳红柳叶绿,缺了车如流水马似龙。
她说起皇城司,才不是在讲他们坏话呢!只不过随口一提,用以形容姜五娘罢了,真没别的意思。被高个子说了一句,她便低头看看高个子的鞋是不是玄色的。发现果然是,知道这高个子是个察子,她于是想同他解释解释,道自己并未私议皇城司事。
“哎!”可哪等她开口说话,姜五娘拽着她的袖子便把她拉开了。
好不容易挤进人群里,又万分艰难地挤了出去。
“五娘,怎么了!”她被姜五娘拽着走,感觉腿脚都是扯着的,可见姜五娘用了大力气。
等走到稍微人少点的地方,姜五娘同她讲:“刚才你前面那个就是皇城司的,你怎么提起皇城司来!”
“我知道他是皇城司的,我看见他黑靴了。”
“那你还讲?”
“讲了才知道的啊。”朝烟回过头再在人群中看那高个子。高个子实在显眼,哪消她找,一眼就看见了,“我们这样走开了,人当以我们是心虚。且背后议人失了礼数,我也该道声不是。”
“你这人!跟皇城司道什么不是!若是你真有大不是,皇城司早把你抓走了,还用你赔罪?虽说你只是讲了一句,但皇城司记仇呢。那些人可不是常人。”
“他们又不是无常,说抓人就抓人吗?”朝烟还是往高个子那里看,“你看那个人,虽然是察子,可也在看女子相扑,也为相扑手叫好,也和同伴在赌谁能赢,与常人又有什么不一样?与你、与我,与秦桑都没有不同——秦桑…嗯?秦桑!秦桑呢!?!”
说着说着,朝烟猛然发现,自己和姜五娘身边少了两个人。姜五娘也扭头看看,不见金钗踪影。
附近喊了一声,没个回应,只听得阵阵喝彩声。
元夕节,州桥一带看百戏、赏花灯的人是最多的,因沿河的花灯水火相照更好看。也就这么一晚,素来热闹不及马行街、潘楼街的州桥也成了汴京鼎盛,就连城外的人也要提前几日进到城里来,共赏元夕灯会。
李府在桥南的州桥投西大街上,朝烟和姜五娘正在桥北往东去的相扑场。从桥往上,一直沿着御街向北,直对着的就是宣德楼,再北便是大内。宣德楼上,官家、皇后与宫中的娘子们也都在看百戏,教坊司的乐人们齐聚楼前,引领楼下欲瞻圣颜的百姓们高呼万岁。
百乐齐奏,万民同呼,朝烟哪里喊得见耽于花火的秦桑。她与姜五娘手拉着手,以免再弄丢了彼此,一路经过了白象灯山,看了戏龙草棚,赞叹了喷火的王十二,又打赏了吞铁剑的张九哥。讲五代史的尹常卖拦着姜五娘问她讨赏,翻跟头的温大头摔在了朝烟跟前。十丈高的长竿上束着五彩缯帛,帛迎风飞起来,像有飞仙在头顶御剑。
这里离家不远,就算走丢了,秦桑和金钗都能自己找回家去。朝烟与姜五娘便也不着急,走走看看,赏遍了水上灯山,械动瀑布,解了两三道谜语,听了七八句诨话,两只猴子突然挡了两人的去路,那训猴子的匆忙来道歉,说是猴戏一时没看顾好。杨文秀的鼓笛伴着田地广的杂拌一起引了百八十个人围城一圈玩关扑,两个小娘子硬生生地从人群中挤到桥上。
州桥是拱着的,在桥中央站着,能比其它地方高一截。站到这里,便能看清底下四面的人了。
还是姜五娘眼睛好,指着桥西北,说道:“金钗那小蹄子在那里!瞧,她们也在寻我们呢!看你那秦桑,一副要哭的模样!”
朝烟极目望去,看到灯火最阑珊的御廊拐角,走着秦桑同金钗。
傻丫头们,不见了各自的主子,也不知道到丢了人的地方等着,瞎转悠到了那里,怪不得刚才一路没见到。
她大声呼唤,秦桑金钗压根儿听不见。于是她便叫了个桥上巡察的兵卒,说明自己同自家女使走丢了,让他帮忙把人带回来。指了指秦桑的方向,士卒便过去了。
这队兵卒今天已不知帮了多少人寻到丢了的人。给父母寻孩儿的,给妻子寻官人的,给官眷寻女使的,还有给小娘子寻狸猫的。凡是在灯会上丢的,哪怕是只耗子,也会有人托他们找。像朝烟这样,指明了地方,指明了人物,只是把人带过来的活儿,最是轻巧了。
回到家里后,秦桑还一直嘟囔着:“姐儿怎么说也不说一声就走开了,我和金钗说着话呢,一转眼,你们便不见啦!”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7820/34236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