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3)
推荐阅读:重来又如何 (1V2 高H)、恶女训狗手册、临时夫妻(nph)、静海旖旎(校园高H)、我,恶女,只训狗不救赎(快穿 1VN)、记忆之场、掏心(强制爱1v1)、就算知道是绿茶也会上钩(强制nph)、流光(姐弟骨科)、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
会长这才放下一点心,道:去把其余米行的老板给我叫来。
下人连忙过去请。但这些人都不约而同的装病拒绝了。
会长眼下也没辙了,立刻修书一封,让省城的谢家粮铺多弄一些粮来。
他在县城也有粮铺,但很小,一向是没什么存在感。
刚写完信,就收到县太爷的口信,让他去衙门一趟。会长心里不托底,给了来送信的人一点碎银子想打探一番。那人道:县太爷发了好大的火,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会长心里咯噔一下。
县里没有这么多秘密昨日会长宴请那些商户去花街去吃饭的时候,他们说话就已经被别人听到了。
还传了出去,最开始还只是几个人在说,大家都不相信。
毕竟现在才10月份,怎么就能预判未来会有雪灾呢?而且这种话听起来有些晦气,谁敢提可就会被长辈骂。可是早上起来发现粮铺关了之后,所有人彻底慌了起来。
难道他们说的是真的,真的会有雪灾?
怎么办?家里的粮食不够吃。
县城里一般是不屯粮的,新粮上市之后,陈粮会折价卖,一般会过日子的人都在等着那个时候呢。而且县里买粮不像是村里下一次囤一年的。他们都是用多少买多少,结果现在抓了瞎。
都急着买粮,一下子乱了起来。
这种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
县太爷都快气死了,他把各个步骤都想的差不多,结果商户这边掉链子,弄得他一下子变得被动了起来,把商户会长叫过来,一顿大骂。
会长也委屈:我已经跟家里的人说了,把粮食尽量多的往这边运。如果全都是我的粮食的话,肯定义无反顾的支持您,但是人心隔肚皮,发生这种事情我也不想的。
县太爷生气也没办法,立刻贴出了告示。
老百姓们正愁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见状立刻围了过来询问:真的有雪灾吗。
衙役被人团团围住,道:我们县太爷说了,县里有很多的粮食,大家可以放心。至于雪灾有可能会有,也有可能没有。大家可以多准备一些柴火,哪怕用不上也不浪费。县太爷亲自过问过商户,说粮食已经在路上了,等到粮食到位之后一定会开放让大家购买的。大家家里都是有粮的。只是有这个风声再加上粮铺被关了,所以才急躁了。
听到大家的解释,才略略放下心来。
贺子丰从村里回来了,当街就路过人群,听闻了此事,也没有驻足立刻去了县衙。衙门口的当差都在办事,只有朱捕头在。
朱捕头看见道:你怎么回来了?
贺子丰说:多少棉花能做多少件衣服是固定的。好几个村在一起干活,都想好好表现,谁也不敢偷懒。不用我非得留在那边。他就回来。
而且几个村的人还挺高兴,以为会这一次衙门会收拾他们。没想到衙门给了他们一份活计,还给了个厨娘每天做饭菜。不用担心饿肚子。干活十分积极。
朱捕头听说之后,道:你也辛苦了,回去休息一下吧。
他离开县衙,直接找回村找了栓子,栓子说又收了5000斤粮,另外又跟外头的村落里定了一万斤,花费不小。后面的是三文钱收的。
贺子丰有些惊喜,把这五千斤拉了回县里的地窖。
找到县太爷说现在他那有来粮食,要是有需要的话,他可以拿五千斤出来。
县太爷道:这些你还是留着吧,实在没有了再用你这个!不管怎么样,对贺子丰的行为有点感动。
县里没有全关,谢家和龚家的粮价稍微有些上调,平常细粮才卖4~5文钱,现在粗粮的价格就已经4文钱,但是不限量,大家都是50斤50斤的买,生怕到时候买不着了。
也不光是粮食,煤矿也抢手。
本来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入冬的时候准备的。现在离入冬还早,但是大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买了起来。
原来的商户都是盼着能多卖一点,但是现在放出去卖多少,反而舍不得卖了,有一种莫名的心慌感,想要偷偷上涨一点钱,但他们得了县太爷和商户会长的双重警告,又不敢。
抢购粮食持续了几日,钱家的粮食终于到了,一共二十车粮食满满当当的,看到运粮车的头看不到尾。老百姓一看,心里没有那么急了。只要有粮食就行,钱家的粮食都是三文钱放出去的。他这么多粮食一放,龚家跟谢家也一起掉到了三文钱。老百姓忍不住再去囤一点回来。
修建城墙的活儿顺利完工,又都投入在统计的队伍里,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每一个人眼睛都熬的通红,嗓音有些沙哑,终于把人数给统计出来了,他们县城连底下的村落一共有4万五千人。
可见各县瞒报的情况很严重,当时县太爷接手这个县城的时候说是10万人。
贺子丰回了铺子一趟,跟所有的人说以后是粥做的稀一点,不放糖了。只做一种口味的粥,米是米,汤是汤。他们原来口味好,每天差不多要200斤米。现在粮食紧俏,很多人为了省一口都来这边吃!希望他们能帮那些真正饿的穷人,而不是有钱图这边好吃的食客。
给贺子丰铺子帮工的同乡道:县里传的事儿是真的吗?贺子丰点了点头,大家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心慌,消息传回到村里,又被传到外头。各个村都动了起来,靠山吃山、靠水摸鱼,不管怎么样多囤积一些粮食,冬衣什么的,但不管是什么最近价格都在涨。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贺家因为当初卖粮食不想卖给贺子丰,怕叫人笑话。粮食压着没卖,如今粮食价格上涨,真是有那些消息灵通的人过来收粮,开口的价就是三文半,别小看一斤多出一文半,加起来就多了。
贺家卖了300斤粮食,其他的要慢慢卖,现在只有他家有粮,趁着这个时候也可以小赚一笔。
贺东来现在得意着呢,自从卖了酱坊之后第一次有了爽利的感觉。
县里自从得知有雪灾之后,城内一直有种压抑的气氛。很快私塾提前10天放假了,贺子丰有事不能特意来一趟,只有秋玉一个人过去接然然。
然然还来回张望:我爹呢?
秋玉儿道:他在忙事情,你要乖乖的。
然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别的。撅起嘴,又张望了一下,仿佛眨一下眼睛,就能把爹爹给变出来似得。但是想了想,道:那爹爹什么时候会回来找我。我又学会了好几首诗,想背给他听呢!
秋玉道:等过年的时候他肯定回来。
然然哦了一声。
贺子丰没有去接儿子是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县太爷让他们组织一些人出去采购一些牲畜,禽类。路上来回差不多20天,带了三百两银子,像猪啊,鸡鸭之类。一路上都得赶回来,这就苦了那些生长在县城里的人,像熊哥饼子就很有优势,本来贺子丰也要去,但县里诸事繁杂,需要主事儿的人,听闻贺子丰要去县太爷也不舍得,硬是把他给留下来了。
贺子丰现在一直在忙。连家都顾不上回,有的时候忙完见太晚了,就在县城随便将就一宿。
也不光是他,其他衙役也这样。
十天后,县里开始下雪了,起初只是小雪,就让所有人心中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大家都知道这场雪来势汹汹,果然一连下十天,每下一次雪都会降一次温度,10月中旬就已经非常冷了,穿两条裤子都能冻得哆哆嗦嗦的。房檐上,路边都是雪,这种天气路上根本没有几个人走在街上,因为雪太厚了。
贺子丰去了穷村,把这些天没日没夜赶工的衣物都取了过来,一共一千多件,还在继续做。这些人有吃的,比在自己家里呆着还要享福。至少有热乎乎的炕头给他们坐。这一千件衣服拿到县城里,有相当大的作用,县里直接就组织了一个铲雪的队伍。
穿着棉袄的衙役,挨家挨户的扯嗓子喊:扫雪队招人,只要肯过来就可以领到一件棉衣。现在棉花和粗布已经买不到了,家境富裕的还好,家境穷的就一个单衣来过冬。往年不冷,忍一忍冬天过去就好了。但现在雪下个不停,如果他们没有一件御寒的衣服,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寒冬。听闻只需要铲铲雪就可以能分到一件棉衣,还是很划算的。
很多人冒雪出来打听,一个个嘴唇冻得青紫。还有机灵的直接往衙门里跑。
大伙儿见状也都跟过去。
到了衙门,一人手里一杯姜茶,身体从僵硬倒逐渐恢复知觉,需要一点时间。
喝一点身上就渐渐火热了起来。在温暖的屋子里看见了贺子丰。
官爷,是不是真的干活儿可以领棉衣啊?
是!贺子丰对他们道:要干满一个月才能领一套,第二个月还可以再领!听完大家都很高兴,家里人多,多了一件厚实的衣服,就能多一点生存的机会。
他们以为发的棉袄很薄呢,可是刚把整整齐齐的衣服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了。棉袄料子摸起来很厚实,一看就是扎扎实实的用棉花做的。
这样的衣服,他们自己平都舍不得做,穿在身上没一会儿就暖和了起来。听说有棉衣他们才来的。却没想到还有棉裤和棉鞋。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脚踩在棉鞋里,软软乎乎的。别提多舒服了。
有这一套过冬的家伙事儿,肯定能熬过冬天。
第一天报名的人是三十几个人。刚做完人口调查,县衙里都知道他家在什么地方。棉袄直接让他们拿走,第二天来了就能干活。不怕他们因为一套棉袄赖账。回去之后很多邻居亲朋过来一瞧就眼热。奔着这套加厚衣服来的人还真不少。第二天来了一百多人,第三天又多了一百人,不管来多少都是有衣服的。
拿到衣服这些人扫雪铲雪,硬生生的把一尺厚的雪清扫出一条路来。出行的话方便很多。
贺子丰一直忙了十多天才轮到了他休息。直接去了店里,店铺的粥早就已经换成了普通的稀粥吗,但是每一天还会施出差不多50斤米,都是一些熬不下去的穷人。那些稍微有钱的几乎不来了。口味只能果腹。大家不会顶着这样冷的天出来吃如此普通的东西。
贺子丰问这些人道:现在县里正在用人,你们愿不愿意去,供吃住!来这边的食客身材单薄,虽然有吃的,但是也只是熬一天算一天罢了,根本没有生存的本事。听闻又这种好事儿,都很愿意,贺子丰把他们带到了一处,把不同性别的都分散开来,基本上头发都要剃掉,免得生虱子。其中还有几个小乞丐,随后叫他们清洗一番身体。换上一套新的粗布衣裳。
虽然不是加棉的,但他们在屋里做工,也用不上。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计,比如说把布片裁剪了,缝制千层底之类的。虽然没有钱拿,但是每一天可以吃到两餐。而且这边是烧炕的,比破庙强上千百倍。
裁剪这边有管事儿的,贺子丰把人带到交给管事儿的,又去了一个地方,那边也是热火朝天的。
贺子丰主持让县里收购的豆腐房。每天磨出新鲜的水豆腐,干豆腐和老豆腐,这些东西成本低廉,风味还不错,只要推出去大家就会被买走,一块巴掌大的老豆腐两文钱,人人都能吃得起。之前豆腐坊是个老汉带着俩孙儿做的。一天就能做五板豆腐,但是官办豆腐坊人多,每天能出200板豆腐。
哪怕顿顿吃豆腐,他们也不会腻,豆腐坊这边要求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得是个利索爱干净的人,一旦被留在豆腐房里,不但供吃住,还有钱拿的。一个月有100文钱,只不过就是辛苦一点。
大人来了!
谢谢大人!
这些人都是贺子丰帮找招的一些走投无路的穷人,来到这边有吃有穿,还能拿钱,一个个对他都感激的不得了。
贺子丰道:我就是过来看看,别耽误你们干活儿。
不耽误,官爷,我们肯定好好干,是您把我们招进来的,我们肯定不给您丢人!
就是。其他嘴笨的在旁边附和。
贺子丰道:行了,我知道了!大家太热情,他也有点吃不消,略呆呆就赶紧要走。
磨豆子做豆浆,万幸他们是在房间里。卖的完他们就卖,卖不完就做成冻豆腐,现在天气凉,做多少都不怕放。做多一点也没事儿。
贺子丰忙完,回到县衙,朱捕头看见他就笑:我正要告诉你呢,之前派去采买的那些人回来了,赶了40头猪,鸡鸭鹅各有200只!冬天没有什么可喂的,只能煮点最次的粮食。这些牲口娇气的很,还掉膘。
贺子丰随后看了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累的不行。说:越往这边走越冷!现在身体都到了极限,就想倒头大睡。
这一路上,他们可吃尽了苦头,买这些东西,要不停的问价,砍价,路上还得保护着点,不能让别人偷了去。这些牲畜一路上还吃喝拉撒的。都不够心累的。可算是回了县城。见了贺子丰和朱捕头才感觉像是回了家。
七尺的汉子,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他们越走近县城,越是紧张,这一路上都是白雪皑皑的,别的县城听说已经有抢粮的流民了,他们出去太久,回来就特别害怕自己县里也乱起来。万幸回来的时候,县里还有秩序。
贺子丰跟朱捕头也知道他们辛苦了,让他们赶紧回去休息。县太爷听闻之后,道:买回来就是为了吃肉的,掉膘可不行,回头组织些人来,把这些牲口都宰了!咱们杀猪,吃猪肉!
第79章 普通老百姓的一天
进入了冬天, 一连下了多场大雪,生生的给人困在房间里出不来。
迎着雪,一个女子快步的回家, 路上不敢有一刻耽误, 怀里还揣着两个舍不得吃的饼子。
她走路已经很快了,可是到家的时候, 手被冻的没有知觉了。
把手凑在嘴边哈了一口哈气,女子这才打开门, 快步的回了屋。炕上有三个孩子,一看见她回来了,高兴的蹦蹦跳跳。大的五岁, 最小的两岁多。
女子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娘。
女子道:哎,你们吃糊糊了么?她把三个孩子都拉过来挨个亲了亲。
所谓的糊糊,就是把干粮泡水, 泡的时间长了搅和搅和就能吃了。如今天冷,三个孩子平日的时候不出门在炕上抱团, 房间里说话都带着白色的哈气。
最小的崽子点了点头:吃了。
女子把怀里的两个干粮给了大儿子, 这些就是他们明天的干粮。
女子虽然土生土长的县里人,但没什么钱, 去贺子丰店里喝粥的时候, 被她介绍给工坊。工坊见她利索能干,就让她进了豆腐坊,一个月一百文钱呢。还有两顿热食。在有火墙的屋里干活儿一点不冷。很多女工把孩子都带过去, 孩子们能蹭点热乎气。
下人连忙过去请。但这些人都不约而同的装病拒绝了。
会长眼下也没辙了,立刻修书一封,让省城的谢家粮铺多弄一些粮来。
他在县城也有粮铺,但很小,一向是没什么存在感。
刚写完信,就收到县太爷的口信,让他去衙门一趟。会长心里不托底,给了来送信的人一点碎银子想打探一番。那人道:县太爷发了好大的火,您还是自求多福吧。
会长心里咯噔一下。
县里没有这么多秘密昨日会长宴请那些商户去花街去吃饭的时候,他们说话就已经被别人听到了。
还传了出去,最开始还只是几个人在说,大家都不相信。
毕竟现在才10月份,怎么就能预判未来会有雪灾呢?而且这种话听起来有些晦气,谁敢提可就会被长辈骂。可是早上起来发现粮铺关了之后,所有人彻底慌了起来。
难道他们说的是真的,真的会有雪灾?
怎么办?家里的粮食不够吃。
县城里一般是不屯粮的,新粮上市之后,陈粮会折价卖,一般会过日子的人都在等着那个时候呢。而且县里买粮不像是村里下一次囤一年的。他们都是用多少买多少,结果现在抓了瞎。
都急着买粮,一下子乱了起来。
这种恐慌的情绪蔓延开来。
县太爷都快气死了,他把各个步骤都想的差不多,结果商户这边掉链子,弄得他一下子变得被动了起来,把商户会长叫过来,一顿大骂。
会长也委屈:我已经跟家里的人说了,把粮食尽量多的往这边运。如果全都是我的粮食的话,肯定义无反顾的支持您,但是人心隔肚皮,发生这种事情我也不想的。
县太爷生气也没办法,立刻贴出了告示。
老百姓们正愁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见状立刻围了过来询问:真的有雪灾吗。
衙役被人团团围住,道:我们县太爷说了,县里有很多的粮食,大家可以放心。至于雪灾有可能会有,也有可能没有。大家可以多准备一些柴火,哪怕用不上也不浪费。县太爷亲自过问过商户,说粮食已经在路上了,等到粮食到位之后一定会开放让大家购买的。大家家里都是有粮的。只是有这个风声再加上粮铺被关了,所以才急躁了。
听到大家的解释,才略略放下心来。
贺子丰从村里回来了,当街就路过人群,听闻了此事,也没有驻足立刻去了县衙。衙门口的当差都在办事,只有朱捕头在。
朱捕头看见道:你怎么回来了?
贺子丰说:多少棉花能做多少件衣服是固定的。好几个村在一起干活,都想好好表现,谁也不敢偷懒。不用我非得留在那边。他就回来。
而且几个村的人还挺高兴,以为会这一次衙门会收拾他们。没想到衙门给了他们一份活计,还给了个厨娘每天做饭菜。不用担心饿肚子。干活十分积极。
朱捕头听说之后,道:你也辛苦了,回去休息一下吧。
他离开县衙,直接找回村找了栓子,栓子说又收了5000斤粮,另外又跟外头的村落里定了一万斤,花费不小。后面的是三文钱收的。
贺子丰有些惊喜,把这五千斤拉了回县里的地窖。
找到县太爷说现在他那有来粮食,要是有需要的话,他可以拿五千斤出来。
县太爷道:这些你还是留着吧,实在没有了再用你这个!不管怎么样,对贺子丰的行为有点感动。
县里没有全关,谢家和龚家的粮价稍微有些上调,平常细粮才卖4~5文钱,现在粗粮的价格就已经4文钱,但是不限量,大家都是50斤50斤的买,生怕到时候买不着了。
也不光是粮食,煤矿也抢手。
本来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入冬的时候准备的。现在离入冬还早,但是大家就已经迫不及待的买了起来。
原来的商户都是盼着能多卖一点,但是现在放出去卖多少,反而舍不得卖了,有一种莫名的心慌感,想要偷偷上涨一点钱,但他们得了县太爷和商户会长的双重警告,又不敢。
抢购粮食持续了几日,钱家的粮食终于到了,一共二十车粮食满满当当的,看到运粮车的头看不到尾。老百姓一看,心里没有那么急了。只要有粮食就行,钱家的粮食都是三文钱放出去的。他这么多粮食一放,龚家跟谢家也一起掉到了三文钱。老百姓忍不住再去囤一点回来。
修建城墙的活儿顺利完工,又都投入在统计的队伍里,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每一个人眼睛都熬的通红,嗓音有些沙哑,终于把人数给统计出来了,他们县城连底下的村落一共有4万五千人。
可见各县瞒报的情况很严重,当时县太爷接手这个县城的时候说是10万人。
贺子丰回了铺子一趟,跟所有的人说以后是粥做的稀一点,不放糖了。只做一种口味的粥,米是米,汤是汤。他们原来口味好,每天差不多要200斤米。现在粮食紧俏,很多人为了省一口都来这边吃!希望他们能帮那些真正饿的穷人,而不是有钱图这边好吃的食客。
给贺子丰铺子帮工的同乡道:县里传的事儿是真的吗?贺子丰点了点头,大家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心慌,消息传回到村里,又被传到外头。各个村都动了起来,靠山吃山、靠水摸鱼,不管怎么样多囤积一些粮食,冬衣什么的,但不管是什么最近价格都在涨。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贺家因为当初卖粮食不想卖给贺子丰,怕叫人笑话。粮食压着没卖,如今粮食价格上涨,真是有那些消息灵通的人过来收粮,开口的价就是三文半,别小看一斤多出一文半,加起来就多了。
贺家卖了300斤粮食,其他的要慢慢卖,现在只有他家有粮,趁着这个时候也可以小赚一笔。
贺东来现在得意着呢,自从卖了酱坊之后第一次有了爽利的感觉。
县里自从得知有雪灾之后,城内一直有种压抑的气氛。很快私塾提前10天放假了,贺子丰有事不能特意来一趟,只有秋玉一个人过去接然然。
然然还来回张望:我爹呢?
秋玉儿道:他在忙事情,你要乖乖的。
然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没说别的。撅起嘴,又张望了一下,仿佛眨一下眼睛,就能把爹爹给变出来似得。但是想了想,道:那爹爹什么时候会回来找我。我又学会了好几首诗,想背给他听呢!
秋玉道:等过年的时候他肯定回来。
然然哦了一声。
贺子丰没有去接儿子是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县太爷让他们组织一些人出去采购一些牲畜,禽类。路上来回差不多20天,带了三百两银子,像猪啊,鸡鸭之类。一路上都得赶回来,这就苦了那些生长在县城里的人,像熊哥饼子就很有优势,本来贺子丰也要去,但县里诸事繁杂,需要主事儿的人,听闻贺子丰要去县太爷也不舍得,硬是把他给留下来了。
贺子丰现在一直在忙。连家都顾不上回,有的时候忙完见太晚了,就在县城随便将就一宿。
也不光是他,其他衙役也这样。
十天后,县里开始下雪了,起初只是小雪,就让所有人心中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大家都知道这场雪来势汹汹,果然一连下十天,每下一次雪都会降一次温度,10月中旬就已经非常冷了,穿两条裤子都能冻得哆哆嗦嗦的。房檐上,路边都是雪,这种天气路上根本没有几个人走在街上,因为雪太厚了。
贺子丰去了穷村,把这些天没日没夜赶工的衣物都取了过来,一共一千多件,还在继续做。这些人有吃的,比在自己家里呆着还要享福。至少有热乎乎的炕头给他们坐。这一千件衣服拿到县城里,有相当大的作用,县里直接就组织了一个铲雪的队伍。
穿着棉袄的衙役,挨家挨户的扯嗓子喊:扫雪队招人,只要肯过来就可以领到一件棉衣。现在棉花和粗布已经买不到了,家境富裕的还好,家境穷的就一个单衣来过冬。往年不冷,忍一忍冬天过去就好了。但现在雪下个不停,如果他们没有一件御寒的衣服,有可能熬不过这个寒冬。听闻只需要铲铲雪就可以能分到一件棉衣,还是很划算的。
很多人冒雪出来打听,一个个嘴唇冻得青紫。还有机灵的直接往衙门里跑。
大伙儿见状也都跟过去。
到了衙门,一人手里一杯姜茶,身体从僵硬倒逐渐恢复知觉,需要一点时间。
喝一点身上就渐渐火热了起来。在温暖的屋子里看见了贺子丰。
官爷,是不是真的干活儿可以领棉衣啊?
是!贺子丰对他们道:要干满一个月才能领一套,第二个月还可以再领!听完大家都很高兴,家里人多,多了一件厚实的衣服,就能多一点生存的机会。
他们以为发的棉袄很薄呢,可是刚把整整齐齐的衣服拿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惊了。棉袄料子摸起来很厚实,一看就是扎扎实实的用棉花做的。
这样的衣服,他们自己平都舍不得做,穿在身上没一会儿就暖和了起来。听说有棉衣他们才来的。却没想到还有棉裤和棉鞋。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脚踩在棉鞋里,软软乎乎的。别提多舒服了。
有这一套过冬的家伙事儿,肯定能熬过冬天。
第一天报名的人是三十几个人。刚做完人口调查,县衙里都知道他家在什么地方。棉袄直接让他们拿走,第二天来了就能干活。不怕他们因为一套棉袄赖账。回去之后很多邻居亲朋过来一瞧就眼热。奔着这套加厚衣服来的人还真不少。第二天来了一百多人,第三天又多了一百人,不管来多少都是有衣服的。
拿到衣服这些人扫雪铲雪,硬生生的把一尺厚的雪清扫出一条路来。出行的话方便很多。
贺子丰一直忙了十多天才轮到了他休息。直接去了店里,店铺的粥早就已经换成了普通的稀粥吗,但是每一天还会施出差不多50斤米,都是一些熬不下去的穷人。那些稍微有钱的几乎不来了。口味只能果腹。大家不会顶着这样冷的天出来吃如此普通的东西。
贺子丰问这些人道:现在县里正在用人,你们愿不愿意去,供吃住!来这边的食客身材单薄,虽然有吃的,但是也只是熬一天算一天罢了,根本没有生存的本事。听闻又这种好事儿,都很愿意,贺子丰把他们带到了一处,把不同性别的都分散开来,基本上头发都要剃掉,免得生虱子。其中还有几个小乞丐,随后叫他们清洗一番身体。换上一套新的粗布衣裳。
虽然不是加棉的,但他们在屋里做工,也用不上。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活计,比如说把布片裁剪了,缝制千层底之类的。虽然没有钱拿,但是每一天可以吃到两餐。而且这边是烧炕的,比破庙强上千百倍。
裁剪这边有管事儿的,贺子丰把人带到交给管事儿的,又去了一个地方,那边也是热火朝天的。
贺子丰主持让县里收购的豆腐房。每天磨出新鲜的水豆腐,干豆腐和老豆腐,这些东西成本低廉,风味还不错,只要推出去大家就会被买走,一块巴掌大的老豆腐两文钱,人人都能吃得起。之前豆腐坊是个老汉带着俩孙儿做的。一天就能做五板豆腐,但是官办豆腐坊人多,每天能出200板豆腐。
哪怕顿顿吃豆腐,他们也不会腻,豆腐坊这边要求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得是个利索爱干净的人,一旦被留在豆腐房里,不但供吃住,还有钱拿的。一个月有100文钱,只不过就是辛苦一点。
大人来了!
谢谢大人!
这些人都是贺子丰帮找招的一些走投无路的穷人,来到这边有吃有穿,还能拿钱,一个个对他都感激的不得了。
贺子丰道:我就是过来看看,别耽误你们干活儿。
不耽误,官爷,我们肯定好好干,是您把我们招进来的,我们肯定不给您丢人!
就是。其他嘴笨的在旁边附和。
贺子丰道:行了,我知道了!大家太热情,他也有点吃不消,略呆呆就赶紧要走。
磨豆子做豆浆,万幸他们是在房间里。卖的完他们就卖,卖不完就做成冻豆腐,现在天气凉,做多少都不怕放。做多一点也没事儿。
贺子丰忙完,回到县衙,朱捕头看见他就笑:我正要告诉你呢,之前派去采买的那些人回来了,赶了40头猪,鸡鸭鹅各有200只!冬天没有什么可喂的,只能煮点最次的粮食。这些牲口娇气的很,还掉膘。
贺子丰随后看了他们,这些人,一个个都累的不行。说:越往这边走越冷!现在身体都到了极限,就想倒头大睡。
这一路上,他们可吃尽了苦头,买这些东西,要不停的问价,砍价,路上还得保护着点,不能让别人偷了去。这些牲畜一路上还吃喝拉撒的。都不够心累的。可算是回了县城。见了贺子丰和朱捕头才感觉像是回了家。
七尺的汉子,一个个都红了眼眶。
他们越走近县城,越是紧张,这一路上都是白雪皑皑的,别的县城听说已经有抢粮的流民了,他们出去太久,回来就特别害怕自己县里也乱起来。万幸回来的时候,县里还有秩序。
贺子丰跟朱捕头也知道他们辛苦了,让他们赶紧回去休息。县太爷听闻之后,道:买回来就是为了吃肉的,掉膘可不行,回头组织些人来,把这些牲口都宰了!咱们杀猪,吃猪肉!
第79章 普通老百姓的一天
进入了冬天, 一连下了多场大雪,生生的给人困在房间里出不来。
迎着雪,一个女子快步的回家, 路上不敢有一刻耽误, 怀里还揣着两个舍不得吃的饼子。
她走路已经很快了,可是到家的时候, 手被冻的没有知觉了。
把手凑在嘴边哈了一口哈气,女子这才打开门, 快步的回了屋。炕上有三个孩子,一看见她回来了,高兴的蹦蹦跳跳。大的五岁, 最小的两岁多。
女子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娘。
女子道:哎,你们吃糊糊了么?她把三个孩子都拉过来挨个亲了亲。
所谓的糊糊,就是把干粮泡水, 泡的时间长了搅和搅和就能吃了。如今天冷,三个孩子平日的时候不出门在炕上抱团, 房间里说话都带着白色的哈气。
最小的崽子点了点头:吃了。
女子把怀里的两个干粮给了大儿子, 这些就是他们明天的干粮。
女子虽然土生土长的县里人,但没什么钱, 去贺子丰店里喝粥的时候, 被她介绍给工坊。工坊见她利索能干,就让她进了豆腐坊,一个月一百文钱呢。还有两顿热食。在有火墙的屋里干活儿一点不冷。很多女工把孩子都带过去, 孩子们能蹭点热乎气。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8241/34799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