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119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甚好、甚好。”柴荣一直没动惮的身体挪动了一下。
传言柴荣是不信那黄老之术的,曾经召见过一些老道方士,却问有没有点石成金的法术。结果方士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于是柴荣也没怪罪,把人放了便不再理会。
但人得病到了御医都没法治好的份上,郭绍忽然一吹嘘,柴荣一个不信法术的人都可能已有几分信了,听口气是十分期待。郭绍完全理解人的这种心情……前世见闻的事,癌症晚期放弃治疗到处找“偏方”的人不要太多。
一时间众人摸不着头脑,赵匡胤也不说话了,站在那里似乎在寻思着什么。
就在这时,文官窦仪从后面站了出来,说道:“臣有事启奏。”
柴荣没开口,旁边的白胖宦官道:“官家让窦公但说无妨。”
窦仪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双手捧上道:“微臣今早起床,听闻家奴在门口拾得一封信,是从门缝里丢进来的。便擅自拆开看了一下,看罢一整天都不安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呈报陛下。”
这时白胖宦官走了下来,神情有异,来接窦仪的信时,双手都在颤抖。
郭绍也很快发现了宦官的异样,顿时注意着他。
宦官在众目睽睽之下,拿着信返回,走得非常慢,浑身都不自然了。“咦?”柴荣忽然发出了一个声音。
就在这时,宦官忽然拿起信一撕。众人大惊,别的宦官还没反应过来,赵匡胤率先一个箭步冲上去了。紧接着周围的宦官也围上来。
宦官已经把撕了两下的信塞进了嘴里,长伸着脖子一边嚼一边拼命往下咽,眼泪都噎了出来!
郭绍完全没料到有这么一幕,站在那里盯着,心里觉得十分诧异,因为赵匡胤反应实在太快了,动作也最先。这时门口的侍卫见大殿上一乱,也奔了过来。
“退下!”忽然王朴喝了一声,“东西已经拿到了。”
人群稍微让开时,果然见另一个强壮的宦官捏住了白胖宦官的嘴,正伸手往嘴里抠。那白胖宦官被折腾得一面流泪,一面干呕。
这时柴荣的声音道:“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窦仪又掏出一封信来,拜道:“因事涉宦官王忠,微臣就知道他心里有鬼,以防万一便留了一手,请陛下降罪!真正捡到的那封信在这里。”
刚才那捏住了王忠嘴巴的强壮宦官回头拜道:“官家,奴家请旨去替您拿东西。”
柴荣微微点头。
强壮宦官上去接了窦仪上呈的书信,小心朝御座上走去,当着众人的面缓慢地拆开,然后抖了一下没东西了,才将一张信纸展开,轻轻放到柴荣的手里。
大殿上一些人已经顾不得礼仪,抬头怔怔看着皇帝。
柴荣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番,忽然“璞”地一声,竟喷出一大口血来!“陛下!”“官家……”宦官和众臣都慌了,紧张地看着那宝座。
强壮宦官道:“快传御医来!”
宫女忙拿手帕给柴荣擦嘴和袍袖上的鲜血。忽然大殿上一闪,接着“咔嘣”一声雷鸣巨响,吓得所有人都是一颤。
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煎熬
“窦仪!”王朴忽然恼了,指着那文官的鼻子直呼其名骂道,“你拿了什么东西给官家看,气着了官家的龙体,你担得起吗!”
估摸着窦仪也没料到皇帝会突然喷血,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脸色一片惨白毫无血色。观之,不想是装的,恐怕他真没意料到有这样的后果。忽然“扑通”一声,他伏倒在地,颤声道:“微臣罪该万死!”
“官家,官家……”御座旁边的宦官还在轻声儿小心地呼唤。
郭绍站在原地瞪圆了眼睛,只觉得手心里全是汗!但外面的雨声啪啪打在宫室之上、风声呼啸,灌进来的凉风却叫人身体发凉。
他没太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不知道那信是怎样的信。他的喉结一阵蠕动,暗地里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自试图镇定。心道:肯定和宦官王忠有关!不然王忠为何会当着皇帝和众臣的面想把信吞下去……他心里一定有鬼!
郭绍事前想过很多、很多;但临时才发现,自己忽略的东西并不少。以至于现在根本摸不清事情的脉络线条。
只见在场的十几个大周朝最有实权的文武大臣都傻站着,恐怕大部分比郭绍好不了太多。大伙儿了解的内情不一定有郭绍多,更想不到今天会发生什么事。
一般这种时候,人们的做法是按照惯性听从朝廷的规矩和制度;因为这样风险最小!就像历史上赵匡胤突然兵变过陈桥,守备不让他过,因为没有公文凭据,按律不能放行。事后赵匡胤认为他忠于职守,反而给予嘉奖;当然如果兵变失败,陈桥守备更因受到嘉奖。
“御医来了,快。”王溥转头看到了人,喊了一声。
众人纷纷让开路,目送御医过去救治。大家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有危险,力图救驾自然是分内之事。
郭绍精神紧张之下,苦思许久,从惊诧中渐渐恢复,终于摆脱了头脑一片空白的不利处境。一些印象浮现到了脑海。
第一,这个白胖宦官,在患难时见过!当时和曹泰不太对付,应该是皇帝心腹!
郭绍联系到皇帝病重、今天这种情况王忠还是御前能说话的人,更加断定这个名叫王忠的宦官是皇帝信任的心腹内侍。
第二,窦仪这文官极可能已经投靠赵匡胤了。郭绍想起淮南战役时、率军刚到寿州,在路上见到过窦仪和赵普走在一起……这些小事他真的都快忘了,特别是当时他连赵普的印象都不是很深,更不注意窦仪。
今天此人做了关键的事:上呈一封不知内容的密信。郭绍拼命想着关于他的印象,这才想起了时过境迁的小事儿……能记得起那么偶然一面,说来很巧。当时郭绍部大军过一道石拱桥,突发奇想、为了防止发生“共振现象”震塌桥梁,遂下令诸部打乱行军队列步伐自由过桥。那时便遇到了窦仪和赵普,窦仪见禁军精锐的队伍这般阵容,面有鄙夷之色;后来还寒暄了几句。
在古代是不可能交流这些东西的,所以偶尔想起这类理论,郭绍有额外的印象。这才记得那么清楚。
短短的时间内,这时御医疾步才从殿门口走到御座旁,就这么点时间郭绍寻思将一系列信息归纳分析。此时此刻,他不得不大胆推测眼前发生的事:
宦官王忠是皇帝亲信的内侍,却背叛了柴荣,疑投靠皇后(如此才值得赵匡胤出手,也才值得王忠背叛),而且背叛的把柄落到了赵匡胤一干人手里;赵匡胤指使窦仪上呈凭据。皇帝发现自己身边的亲信居然背叛,气吐血了!
这样一番推论,好几处地方都缺乏佐证。但通过蛛丝马迹,恰恰这样推测,才能解释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御医一番救治,不断擦着汗。柴荣仍旧睁着眼睛,并未因此神志不醒,只是脸色更加难看。旁边宦官要拿他手里沾上血迹的信纸,却见柴荣指了指自己怀里的袋子。
宦官看明白了,忙折叠起来,轻轻给他放在袍服里面的口袋里。
下面的王溥、李谷等人轻轻推了一下王朴,王朴会意,小心靠近了御座,站在下面瞧着。
“先让陛下找个地方躺着吧,不能再折腾了。”御医擦了一把汗,“得赶紧派人去把老臣的同僚也一并叫来,老臣一个人有点慌……”
强壮宦官问道:“陛下,要不先散朝了?让奴家等抬您去万岁殿养着。”
“不!”柴荣居然说话了。众臣顿时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煎熬地等着。
柴荣闭上眼睛像是呻吟一般沉重喘了两口,有气无力地说道:“传旨……”
大伙儿好像要听遗照一样,纷纷迈步上前,更近御座,提着一百个小心听着。
柴荣的声音断断续续道:“朕、就住金祥殿……召见……乔亢、陆轨……”
郭绍站在下面大概也听见内容了,柴荣的反应同样符合他的推论:皇帝不愿意再回后宫,要留在这里,是对后宫又多了提防心?究竟信上是什么内容,让柴荣能防成这样!
“乔亢、陆轨是谁?”宦官回头问众臣,“官家要见这两个人。”
文官们面面相觑,就在这时张永德说道:“好像是东三班的指挥使。”
柴荣点点头,目光呆滞地说道:“升乔亢……为东班都指挥使,到朕跟前来!”说罢闭上眼睛养神。
宦官急忙叫人去去了。周围的人大气不敢出。
过得一会儿,柴荣睁开眼睛又道:“王朴……枢密使。”
王朴一愣,忙当场说道:“臣领旨。”
就在这时,又有四五个御医进殿门来了。柴荣闭上眼睛,缓缓地抬起颤抖的手轻轻一挥。宦官忙小心问道:“官家,您的意思是散朝吗?”
柴荣微微点头。
宦官站起身道:“诸公,官家身体不适,先散了;枢密院、政事堂各臣先在宫内官署留守。若是有事召见诸军大将和文臣,枢密院、政事堂会派大臣到东华门接待诸位……官家,奴家这么替您说出意思,没说错罢?”
柴荣忽然又开口道:“王朴……魏仁溥……郭绍……昝居润。”
宦官忙道:“王公请留下。郭将军,官家下旨你即刻准备离京去寻丹;另派客省使昝居润为副使。万望郭将军不负陛下之重托。”
郭绍拜道:“臣领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时一众十几个大臣们纷纷跪伏于地叩拜道:“臣等告退……恭候陛下龙体早日康复。”
郭绍爬起来时,忍不住看了一眼仍旧被按在地上的王忠。王忠发现郭绍在看他,也微微抬起头,瞪着惊恐的眼睛看了一眼郭绍。
众人默默不言退出了金祥殿正殿,及至门口,只见那窦仪垂着头走在最后面。这时,赵匡胤忽然肆无忌惮地转头看着郭绍。
郭绍感觉到他的目光,也抬起头直视过去,坦然面对。两人一面慢行、一面无言对视。郭绍的脸上是僵的,看到那赵匡胤一张黑脸更看不出玄虚来……此时似乎不是为了看什么,而是在试探对方的底气、以及较量一种气势。赵匡胤有一种给人压力的气度,好像只能他看你、不能你看他的霸道;但郭绍早就豁出去了,当然不怕他。
周围有的人完全不顾仪表地长吁一口气,十分明显。这些实权大臣,遇到今天这种状况好像也不是那么淡定。
但郭绍和赵匡胤显然谁也没有觉得能松一口气。对决,才刚刚开始。
剩下的几个人,主要是武将撑着伞出了东华门,各自找到奴仆随从纷纷上马车,天上下着雨,大伙儿几乎都乘能挡雨的毡车来的。
罗猛子等人围了上来,纷纷关切地看着郭绍。抬头看去,只见宫门外一片雨伞。郭绍道:“先回府。”说罢从马车后面钻进去。这时一匹战马使劲摆了一下脑袋,甩了郭绍一身的雨水。
外面的侍卫收了伞,不顾淋雨,翻身上了马,团团护卫着郭绍离开宫门,向马行街过去。
左攸一直坐在马车上,等马车起步了,他才问道:“宫里发生了何事?”
郭绍寻思了一番,这时代不能输液、吊命的手段都少得可怜,什么汤药针灸拔罐调养养身他还信,要急救病人觉得有点悬。当下便沉声道:“窦仪可能受了赵匡胤一党的指使,献了一封密信把官家气得吐了很多血。我看那状况,能不能熬过一月半月还不好说。”
左攸急忙问道:“官家下旨主公出京去寻丹了?”
郭绍点点头:“眼下这状况,官家做什么都来不及,就算不怕死、顾着自家江山也想多活一阵。我看躲不过去,干脆应答下来。”
“不应答也不行。”左攸沉吟道,“现在出京,恐怕……”
郭绍不动声色,心道:我傻了才出京去寻丹;柴荣那种病可能是在五脏六腑,并非感冒中暑之类那么简单,道士能治得好?
按照“命数”皇帝的病还能拖一阵子……但这里发生了很多不太一样的事,郭绍看他比原本历史上的寿命还要短一点。
第二百二十九章 凄风惨雨
“母后,我怕打雷。”四岁的柴宗训稚气地嚷嚷道。
外面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在雷鸣之后好像突然又下得更急。宫殿内的光线显得十分黯淡,不像是在大白天,倒像是早上或旁晚。凉风灌进来,把挂在各处的帷幔吹得在空中飘荡,更添凄风惨雨的气氛。
娘奶听到柴宗训说话,便把他抱到符氏跟前来。符氏伸出玉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安慰道:“不怕,你该是男子汉大丈夫了。”
可能是符氏摸他的头不舒服,柴宗训睁着眼睛看她一眼,又转过头往奶娘的怀里钻:“吃奶奶。”
周围都是宦官宫女,那奶娘便解开衣襟,当众撩起肚兜。柴宗训伸手把上去,便吃了起来。皇帝平素没空管皇子,后宫也没人对他严厉管教,以至于如今还没完全断奶。
符氏看着面前的场面,目光里有些无奈,但什么也不说。
就在这时,只见一众宦官宫女打伞走到了大殿外面,纷纷收了雨伞,躬身走了进来。当头一个长得比一般宫人高壮的宦官,带着高筒帽显得个子更高,他走上前来躬身拜道:“奴家拜见皇后娘娘。”
符氏道:“何事?”
宦官道:“娘娘请恕罪,奴家要带走皇子……是官家的意思。”
符氏顿时神色一变,眉头轻蹙问道:“带到哪里去?”
宦官道:“金祥殿。官家想看看皇子……”说罢看了一眼旁边抱着孩子的奶娘。
符氏怔了怔,立刻便说道:“我带他过去。”
传言柴荣是不信那黄老之术的,曾经召见过一些老道方士,却问有没有点石成金的法术。结果方士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于是柴荣也没怪罪,把人放了便不再理会。
但人得病到了御医都没法治好的份上,郭绍忽然一吹嘘,柴荣一个不信法术的人都可能已有几分信了,听口气是十分期待。郭绍完全理解人的这种心情……前世见闻的事,癌症晚期放弃治疗到处找“偏方”的人不要太多。
一时间众人摸不着头脑,赵匡胤也不说话了,站在那里似乎在寻思着什么。
就在这时,文官窦仪从后面站了出来,说道:“臣有事启奏。”
柴荣没开口,旁边的白胖宦官道:“官家让窦公但说无妨。”
窦仪从袖袋里掏出一封信,双手捧上道:“微臣今早起床,听闻家奴在门口拾得一封信,是从门缝里丢进来的。便擅自拆开看了一下,看罢一整天都不安生;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呈报陛下。”
这时白胖宦官走了下来,神情有异,来接窦仪的信时,双手都在颤抖。
郭绍也很快发现了宦官的异样,顿时注意着他。
宦官在众目睽睽之下,拿着信返回,走得非常慢,浑身都不自然了。“咦?”柴荣忽然发出了一个声音。
就在这时,宦官忽然拿起信一撕。众人大惊,别的宦官还没反应过来,赵匡胤率先一个箭步冲上去了。紧接着周围的宦官也围上来。
宦官已经把撕了两下的信塞进了嘴里,长伸着脖子一边嚼一边拼命往下咽,眼泪都噎了出来!
郭绍完全没料到有这么一幕,站在那里盯着,心里觉得十分诧异,因为赵匡胤反应实在太快了,动作也最先。这时门口的侍卫见大殿上一乱,也奔了过来。
“退下!”忽然王朴喝了一声,“东西已经拿到了。”
人群稍微让开时,果然见另一个强壮的宦官捏住了白胖宦官的嘴,正伸手往嘴里抠。那白胖宦官被折腾得一面流泪,一面干呕。
这时柴荣的声音道:“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窦仪又掏出一封信来,拜道:“因事涉宦官王忠,微臣就知道他心里有鬼,以防万一便留了一手,请陛下降罪!真正捡到的那封信在这里。”
刚才那捏住了王忠嘴巴的强壮宦官回头拜道:“官家,奴家请旨去替您拿东西。”
柴荣微微点头。
强壮宦官上去接了窦仪上呈的书信,小心朝御座上走去,当着众人的面缓慢地拆开,然后抖了一下没东西了,才将一张信纸展开,轻轻放到柴荣的手里。
大殿上一些人已经顾不得礼仪,抬头怔怔看着皇帝。
柴荣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番,忽然“璞”地一声,竟喷出一大口血来!“陛下!”“官家……”宦官和众臣都慌了,紧张地看着那宝座。
强壮宦官道:“快传御医来!”
宫女忙拿手帕给柴荣擦嘴和袍袖上的鲜血。忽然大殿上一闪,接着“咔嘣”一声雷鸣巨响,吓得所有人都是一颤。
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后的煎熬
“窦仪!”王朴忽然恼了,指着那文官的鼻子直呼其名骂道,“你拿了什么东西给官家看,气着了官家的龙体,你担得起吗!”
估摸着窦仪也没料到皇帝会突然喷血,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脸色一片惨白毫无血色。观之,不想是装的,恐怕他真没意料到有这样的后果。忽然“扑通”一声,他伏倒在地,颤声道:“微臣罪该万死!”
“官家,官家……”御座旁边的宦官还在轻声儿小心地呼唤。
郭绍站在原地瞪圆了眼睛,只觉得手心里全是汗!但外面的雨声啪啪打在宫室之上、风声呼啸,灌进来的凉风却叫人身体发凉。
他没太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不知道那信是怎样的信。他的喉结一阵蠕动,暗地里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自试图镇定。心道:肯定和宦官王忠有关!不然王忠为何会当着皇帝和众臣的面想把信吞下去……他心里一定有鬼!
郭绍事前想过很多、很多;但临时才发现,自己忽略的东西并不少。以至于现在根本摸不清事情的脉络线条。
只见在场的十几个大周朝最有实权的文武大臣都傻站着,恐怕大部分比郭绍好不了太多。大伙儿了解的内情不一定有郭绍多,更想不到今天会发生什么事。
一般这种时候,人们的做法是按照惯性听从朝廷的规矩和制度;因为这样风险最小!就像历史上赵匡胤突然兵变过陈桥,守备不让他过,因为没有公文凭据,按律不能放行。事后赵匡胤认为他忠于职守,反而给予嘉奖;当然如果兵变失败,陈桥守备更因受到嘉奖。
“御医来了,快。”王溥转头看到了人,喊了一声。
众人纷纷让开路,目送御医过去救治。大家都是皇帝的臣子,皇帝有危险,力图救驾自然是分内之事。
郭绍精神紧张之下,苦思许久,从惊诧中渐渐恢复,终于摆脱了头脑一片空白的不利处境。一些印象浮现到了脑海。
第一,这个白胖宦官,在患难时见过!当时和曹泰不太对付,应该是皇帝心腹!
郭绍联系到皇帝病重、今天这种情况王忠还是御前能说话的人,更加断定这个名叫王忠的宦官是皇帝信任的心腹内侍。
第二,窦仪这文官极可能已经投靠赵匡胤了。郭绍想起淮南战役时、率军刚到寿州,在路上见到过窦仪和赵普走在一起……这些小事他真的都快忘了,特别是当时他连赵普的印象都不是很深,更不注意窦仪。
今天此人做了关键的事:上呈一封不知内容的密信。郭绍拼命想着关于他的印象,这才想起了时过境迁的小事儿……能记得起那么偶然一面,说来很巧。当时郭绍部大军过一道石拱桥,突发奇想、为了防止发生“共振现象”震塌桥梁,遂下令诸部打乱行军队列步伐自由过桥。那时便遇到了窦仪和赵普,窦仪见禁军精锐的队伍这般阵容,面有鄙夷之色;后来还寒暄了几句。
在古代是不可能交流这些东西的,所以偶尔想起这类理论,郭绍有额外的印象。这才记得那么清楚。
短短的时间内,这时御医疾步才从殿门口走到御座旁,就这么点时间郭绍寻思将一系列信息归纳分析。此时此刻,他不得不大胆推测眼前发生的事:
宦官王忠是皇帝亲信的内侍,却背叛了柴荣,疑投靠皇后(如此才值得赵匡胤出手,也才值得王忠背叛),而且背叛的把柄落到了赵匡胤一干人手里;赵匡胤指使窦仪上呈凭据。皇帝发现自己身边的亲信居然背叛,气吐血了!
这样一番推论,好几处地方都缺乏佐证。但通过蛛丝马迹,恰恰这样推测,才能解释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御医一番救治,不断擦着汗。柴荣仍旧睁着眼睛,并未因此神志不醒,只是脸色更加难看。旁边宦官要拿他手里沾上血迹的信纸,却见柴荣指了指自己怀里的袋子。
宦官看明白了,忙折叠起来,轻轻给他放在袍服里面的口袋里。
下面的王溥、李谷等人轻轻推了一下王朴,王朴会意,小心靠近了御座,站在下面瞧着。
“先让陛下找个地方躺着吧,不能再折腾了。”御医擦了一把汗,“得赶紧派人去把老臣的同僚也一并叫来,老臣一个人有点慌……”
强壮宦官问道:“陛下,要不先散朝了?让奴家等抬您去万岁殿养着。”
“不!”柴荣居然说话了。众臣顿时屏住呼吸,聚精会神煎熬地等着。
柴荣闭上眼睛像是呻吟一般沉重喘了两口,有气无力地说道:“传旨……”
大伙儿好像要听遗照一样,纷纷迈步上前,更近御座,提着一百个小心听着。
柴荣的声音断断续续道:“朕、就住金祥殿……召见……乔亢、陆轨……”
郭绍站在下面大概也听见内容了,柴荣的反应同样符合他的推论:皇帝不愿意再回后宫,要留在这里,是对后宫又多了提防心?究竟信上是什么内容,让柴荣能防成这样!
“乔亢、陆轨是谁?”宦官回头问众臣,“官家要见这两个人。”
文官们面面相觑,就在这时张永德说道:“好像是东三班的指挥使。”
柴荣点点头,目光呆滞地说道:“升乔亢……为东班都指挥使,到朕跟前来!”说罢闭上眼睛养神。
宦官急忙叫人去去了。周围的人大气不敢出。
过得一会儿,柴荣睁开眼睛又道:“王朴……枢密使。”
王朴一愣,忙当场说道:“臣领旨。”
就在这时,又有四五个御医进殿门来了。柴荣闭上眼睛,缓缓地抬起颤抖的手轻轻一挥。宦官忙小心问道:“官家,您的意思是散朝吗?”
柴荣微微点头。
宦官站起身道:“诸公,官家身体不适,先散了;枢密院、政事堂各臣先在宫内官署留守。若是有事召见诸军大将和文臣,枢密院、政事堂会派大臣到东华门接待诸位……官家,奴家这么替您说出意思,没说错罢?”
柴荣忽然又开口道:“王朴……魏仁溥……郭绍……昝居润。”
宦官忙道:“王公请留下。郭将军,官家下旨你即刻准备离京去寻丹;另派客省使昝居润为副使。万望郭将军不负陛下之重托。”
郭绍拜道:“臣领旨,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这时一众十几个大臣们纷纷跪伏于地叩拜道:“臣等告退……恭候陛下龙体早日康复。”
郭绍爬起来时,忍不住看了一眼仍旧被按在地上的王忠。王忠发现郭绍在看他,也微微抬起头,瞪着惊恐的眼睛看了一眼郭绍。
众人默默不言退出了金祥殿正殿,及至门口,只见那窦仪垂着头走在最后面。这时,赵匡胤忽然肆无忌惮地转头看着郭绍。
郭绍感觉到他的目光,也抬起头直视过去,坦然面对。两人一面慢行、一面无言对视。郭绍的脸上是僵的,看到那赵匡胤一张黑脸更看不出玄虚来……此时似乎不是为了看什么,而是在试探对方的底气、以及较量一种气势。赵匡胤有一种给人压力的气度,好像只能他看你、不能你看他的霸道;但郭绍早就豁出去了,当然不怕他。
周围有的人完全不顾仪表地长吁一口气,十分明显。这些实权大臣,遇到今天这种状况好像也不是那么淡定。
但郭绍和赵匡胤显然谁也没有觉得能松一口气。对决,才刚刚开始。
剩下的几个人,主要是武将撑着伞出了东华门,各自找到奴仆随从纷纷上马车,天上下着雨,大伙儿几乎都乘能挡雨的毡车来的。
罗猛子等人围了上来,纷纷关切地看着郭绍。抬头看去,只见宫门外一片雨伞。郭绍道:“先回府。”说罢从马车后面钻进去。这时一匹战马使劲摆了一下脑袋,甩了郭绍一身的雨水。
外面的侍卫收了伞,不顾淋雨,翻身上了马,团团护卫着郭绍离开宫门,向马行街过去。
左攸一直坐在马车上,等马车起步了,他才问道:“宫里发生了何事?”
郭绍寻思了一番,这时代不能输液、吊命的手段都少得可怜,什么汤药针灸拔罐调养养身他还信,要急救病人觉得有点悬。当下便沉声道:“窦仪可能受了赵匡胤一党的指使,献了一封密信把官家气得吐了很多血。我看那状况,能不能熬过一月半月还不好说。”
左攸急忙问道:“官家下旨主公出京去寻丹了?”
郭绍点点头:“眼下这状况,官家做什么都来不及,就算不怕死、顾着自家江山也想多活一阵。我看躲不过去,干脆应答下来。”
“不应答也不行。”左攸沉吟道,“现在出京,恐怕……”
郭绍不动声色,心道:我傻了才出京去寻丹;柴荣那种病可能是在五脏六腑,并非感冒中暑之类那么简单,道士能治得好?
按照“命数”皇帝的病还能拖一阵子……但这里发生了很多不太一样的事,郭绍看他比原本历史上的寿命还要短一点。
第二百二十九章 凄风惨雨
“母后,我怕打雷。”四岁的柴宗训稚气地嚷嚷道。
外面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在雷鸣之后好像突然又下得更急。宫殿内的光线显得十分黯淡,不像是在大白天,倒像是早上或旁晚。凉风灌进来,把挂在各处的帷幔吹得在空中飘荡,更添凄风惨雨的气氛。
娘奶听到柴宗训说话,便把他抱到符氏跟前来。符氏伸出玉手摸了摸他的脑袋,柔声安慰道:“不怕,你该是男子汉大丈夫了。”
可能是符氏摸他的头不舒服,柴宗训睁着眼睛看她一眼,又转过头往奶娘的怀里钻:“吃奶奶。”
周围都是宦官宫女,那奶娘便解开衣襟,当众撩起肚兜。柴宗训伸手把上去,便吃了起来。皇帝平素没空管皇子,后宫也没人对他严厉管教,以至于如今还没完全断奶。
符氏看着面前的场面,目光里有些无奈,但什么也不说。
就在这时,只见一众宦官宫女打伞走到了大殿外面,纷纷收了雨伞,躬身走了进来。当头一个长得比一般宫人高壮的宦官,带着高筒帽显得个子更高,他走上前来躬身拜道:“奴家拜见皇后娘娘。”
符氏道:“何事?”
宦官道:“娘娘请恕罪,奴家要带走皇子……是官家的意思。”
符氏顿时神色一变,眉头轻蹙问道:“带到哪里去?”
宦官道:“金祥殿。官家想看看皇子……”说罢看了一眼旁边抱着孩子的奶娘。
符氏怔了怔,立刻便说道:“我带他过去。”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8423/76851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