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30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第四步,调动侍卫司精兵南下后续增援池州;进言太后部署兵马防备北汉。然后我与前营幕府诸公率殿前司主力南下,临阵协调各路作战……目标:采石渡口!”
大堂内变得鸦雀无声,因为郭绍说的内容比较多,大伙儿都在回想思考。但是王朴和李谷看郭绍的目光又与以前不同了……毕竟郭绍是个武夫,能短时间内就理清局面十分稀奇。
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开战,沿江千里战线都要动荡,到处都可能发生战事影响全局。能从纷乱的形势下,抓住中心、关键、线索确实需要头脑。
郭绍虽是武夫,文章和字写得很烂,但他的思维并不僵化,毕竟在现代受过多年教育思维训练,想法还是有不少的。
曾经能够掌握大局、文治武功、经验丰富的强主已经不在了,郭绍是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战局;攻打蜀国是完全不同的经历,因为蜀国入境处道路狭窄、途径单一,难度在于攻险而不在部署。南唐国不同,水陆二维作战,战线广袤,情况比较复杂,更加考验决策者的部署。
郭绍无法断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中用,因为没有类似的经验。但是他这段时间已调整了心态……世上本没有路,走过了才有路,不尝试怎么能得出结果?
他见众人没有开口,又道:“咱们现在就着手开始办,王使君即可对高彦俦下调令。剩下的人,准备纸墨,咱们先制定出草稿。”
一时间大伙儿有了事做,不由自主地听从郭绍的安排,各自忙活起来。王朴一面差人安排使官快马,一面进衙署取印写调令。
郭绍的口气平和,但是目光有神,说话流利而快速,表现出了精力充沛头脑清楚的形象,官吏们此时已在不知不觉中信任他了。
“大略有一个关键目标,采石渡口;围绕一个中心突破口,李处耘部。然后分作四个步骤,第一步咱们幕府既获太后授兵权、已经决策实施了。”郭绍对左攸说道,“左少卿来书写总体作战纲领……别的人从前到后各自写步骤,我与你们分别叙述。先做出草稿,然后商议查漏补缺;完善后,明日一早便入朝呈报太后及中枢重臣,确定实施计划。”
王朴掌印,办好了事返回大堂,便在一旁查阅前段时间整理好的卷宗,一面思索郭绍提出的方略。
整个草稿并不算冗长,大伙儿反复推论,解散后各自细查。中午、晚膳都在殿前司吃了,郭绍和王朴等数人晚上也住在衙署的套房内,以节省来回的时间。
李处耘的干法,无疑一下子就把战争推入紧张的气氛中;大事往往在开头才是决定性的,因为随着形势发展,路会越来越窄、结果会越来越清晰,可控性就很小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国分财
次日金祥殿议事,王朴提出见解:“湖口南唐军很难威胁池州。
臣闻李璟在南都病重,南唐国国主李煜文弱之辈、刚继任王位,威望不能慑服诸臣。其国内文臣武将虽多,却是派系林立,有南迁的北方士族,亦有淮南、南都、江东等本地人,还有受降闽楚诸国的文武,这些人互不能信任,相互攻讦;其王室中枢亦不能压制。这等状况,难以及时反应全力围攻李处耘。
而反观我朝,禁军全部承袭(后)汉朝,经太祖、先帝两代雄主励精图治,内外一体;先帝驾崩后,太后摄政,平定叛乱,朝政清明。
池州忧情,是因我朝将南唐国视作政通人和。如若南唐国内外兼修,以其实力,我朝焉能轻图之?
湖口敌军水师,属南唐国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统率……太后请看上呈卷宗第三卷敌将篇,有朱令赟的备档。此人朱匡业之子,不见有建树;其父稍强,也无多进取之心。淮南之战时,李璟问策,朱匡业答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其父如此,子又有多少胆识?
故曰,李处耘在池州无虑也。”
里面的帘子内人影晃动,郭绍看不清符金盏,她也没有说话。
郭绍当即便道:“臣赞成王使君的推断,可以高彦俦、襄州节度使牵制西面,韩通牵制东面以恐吓南唐军妄动……但大略不可以侥幸,应该以备万一。”
郭绍和王朴的思维模式不太一样,王朴注重道理,郭绍注重逻辑。他说道:“若朱令赟部(南唐湖口水军)不顾一切东下,确实存在切断李处耘退路的可能。咱们不能让形势走入死胡同,需要一个预备方案,早做准备……第一,向池州运粮以支撑李处耘诸部长期戍守;第二,臣举荐袁彦到江陵府训练水军,建议传旨驻守蜀地的向拱、王溥调集两川战船向江陵府(荆州)聚拢。
万一李处耘在池州被切断水路;军府便调整部署,停止激进策略。以禁军主力从江陵府渡江,汇合袁彦的水军水陆东下,打通与李处耘部的联系,改主要方略为从西向东平缓推进……”
符金盏终于开口道:“你们呈上的方略,哀家同意了,先就照这个谋划。派人去南唐国都城传诏,劝李煜纳土归降。”
……
东京大梁城已经完全笼罩在战争的气氛之中。许多正在休整的士卒重新回到军营,成车的钱财从皇城运到各处军营奖赏将士,还有很多猪羊被宰杀改善武夫们的伙食……这种场面是个习惯,一般要让禁军出去卖命时,朝廷都会对将士额外厚赏,以好让武夫们感恩戴德心甘情愿去卖命。
周朝以来,朝廷对军队更有控制力了;后汉的时候更夸张,郭威打进东京,禁军不仅不抵抗、还打开城门带路,传说就是后汉皇室打仗前还舍不得赏钱的缘故(武夫们误传)。
赏钱最多的是殿前司虎贲军左厢、控鹤军弓箭直、马军直,这支人马要跟郭绍去征南唐;还有龙捷军左厢张光翰部,他们要调动至黄河北岸的相州驻扎,卫王符彦卿被任命为北面都部署,张光翰被要求听从黄河北岸都部署的节制……晋州节度使慕容延钊被调动至河阳三镇统率河阳军、以及驻扎在那里的淮南籍感德军。东京也留了重兵,猛将杨彪被要求留守殿前司统领虎贲军右厢。
郭绍觉得杨彪的综合能力比李处耘差了不少,但也算比较有头脑的人,关键是靠得住。他要留一个靠得住的大将,以便太后在必要时有人可用。
禁军将士大部分的家都在东京城,动员起来比较快。一部分本来就在军营值守,一部分也在城内。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天时间,先聚集起来赏钱分肉,然后把东西拿回家和家眷道别,接着再到军营集结开拔……和当年郭绍做十将时的过程差不多。
赏了钱大伙儿都兴高采烈,但是和在成都府分钱没法比,毕竟不是时时都能发财。
不过对于姚二牛来说已经算非常丰厚了,他没赶上上次发财,虽然庆功时所有禁军将士都有奖赏,但显然比打到成都府的士卒要少。姚二牛本来是殿前司“下营”的士卒,就是早几年前赵匡胤主持整顿殿前司时被淘汰去屯田的下等兵……不过后来殿前司诸军连年征战,打完李重进打蜀国,死了一些人;除了从地方节镇输送精兵补充兵员,以前被淘汰的比较青壮的士兵又重新回到了职业兵的编制,姚二牛就是其中之一。
他比较年轻,不过个头不如一般精兵高壮,勉强合格那种。上次殿前司到屯营选兵,姚二牛用出吃奶的力拉开了一张强弓,于是就被收编。
职业兵和屯兵过的日子完全是两码事,职业兵有钱有粮,都是国库直接供给。姚二牛本来想好好干的,不料上次在校场上多嘴,弄得他压力很大……他在殿前司都点检面前说,以后郭绍干不成大将了、可以去打铁也混得不错。然后上头的指挥使张建奎对他十分不满。
姚二牛琢磨着,下次要是再淘汰冗兵重新选拔,自己会不会被那张建奎打发去种地?
不过现在还好,领了赏钱能松一口气了……等回到家里交了钱财和分的猪肉,一家子都应该会很高兴,终于可以交清租借的租金了。姚二牛刚选拔上来不久,在东京的家底比较薄;在这乱世,到处的土地和房屋都不值钱,独独东京的地是寸土寸金,姚二牛还买不起。
本来军饷不少,无奈姚家实在吃白饭多了。姚二牛父母都在,父亲年龄很大;曾经有个大哥,死了以后留下嫂子和侄子;还有个妹妹的丈夫也死了,带回来一个小丫头。全家七口人,就姚二牛一个人能挣钱……姚二牛个头不算大,却特能吃,连他老娘和妹妹也一样,饭量很大。
姚二牛走到家门口,见他爹的菜摊子上没人,屋子里吵吵嚷嚷的很热闹。以为全家人是在等他,不料一进门,发现堂屋里一屋子人,他站在门口愣了。
“二牛,这是你姨!”老娘提醒了一句。
姚二牛这才回过神来,忙呆呆地唤了一声,刚刚从板凳上站起来的妇人便是他的姨……老娘的妹妹。不仅如此,姨的身边还有两个人,大的是表妹、小的是表弟。
于是堂屋里的人增加到了十人。
姨娘高兴地说几年不见,二牛都长这么大了,一番嘘寒问暖十分亲热。接着她又诉苦:“家乡饥荒,村里人都出去逃荒了,大部分朝西边走,两个月前俺听人带话姐姐家搬到了大梁,就过来看看你们……”
姚二牛的性子有点木讷,但脑子还是不笨,一下子明白了:姨娘家三口人要在姚家吃饭。
姚二牛无奈,总不能把自己的姨娘撵走,当下没说什么。他把提回来的钱袋子和一大只猪腿交给老娘,顿时姨娘和表妹的眼睛都亮了……他们一定以为姚二牛是财主。
实际上他老娘是有苦说不出,平素的军饷和赏钱相比普通百姓不少,但一般人家也不用一个人养活七到十口人,在东京还没地没屋。姚二牛干的是卖命的活,万一哪天战死了,一家子老弱妇孺。
这边提回来的猪腿,只能留下一块,别的要拿到市上去换钱买粮能更合用。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盘薄薄的肉片放在桌子上,当然这对姨娘他们家来说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还有肉!表弟急不可耐地要拿筷子去夹,被他姐姐制止了,小声道:“表兄要下力,不是给你吃的。”
姚二牛也不好意思吃,等到烤熟的麦饼和菜羹上来,他便敞开肚皮吃麦饼。一口气吃了一斤多,转头看方桌周围的人时,大伙儿一言不发,都在拼命吃……但是不能管饱,一人一块吃完了就喝菜粥,水管饱。只有姚二牛能吃饱,因为他要保持强壮的身体才能受禁军所用。
“咱们家一天两顿,晚上不吃的……”老娘的声音悄悄说道。
姚二牛没吭声,离开了饭桌。他的嫂嫂和妹妹不一会儿便过来帮他收拾东西,全身家当就只有一副盔甲看起来很值钱……甲坊署配给的,新制板甲,平整成流线型的铁板、做工精良的锁子甲镶嵌,崭新泛着金属的光泽,其工艺和姚二牛家一贫如洗的模样简直非常不相配,好像是两个世道的东西融合在了一起。
他吃饱了就躺在一堆茅草上,看着两个妇人细心地给他收拾行装。心里琢磨,侄子让他娘养着比较好,到底是姚家的血脉;妹妹那个小丫头长到十多岁反正就嫁了,不如给她凑点嫁妆改嫁出去。
茅草蛰得他脖子上又痒又疼,他忍不住伸手挠了一阵,懒洋洋地躺在那里发呆。
“抢了南唐国分大钱!”姚二牛半天了终于憋出一句话来。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万会猎于吴
十月初,韩通水师自漕渠抵达扬州东南瓜州渡附近,大舰在前、沿河南下,欲入长江。(位置在南京东边,镇江市附近。)
此时池州之战发生弥月,金陵已调动军队加强东面防御。南唐国大将刘澄受命部署东面,他将南唐军水师齐聚京口(镇江),闻讯周师南下,以大舰载芦苇猛火油突入漕渠。
时值东面海风猛吹,南唐军大舰冲到周军战船东侧,点火焚烧。顿时大火冲天,猛火油(石油)烧起来黑烟滚滚,浇水也无济于事;满船的芦苇燃起大火更是惊人,如同满山的野火一般,百步外都被烤得烫人。火势在东风中向周军战船蔓延,不一会儿前侧的一艘周军大船就燃起熊熊大火。
烧尽的黑灰在灼热的气流中向半空猛冲,整个天空都布满了黑尘,在远处纷纷扬扬地落下,如同下了一场黑色的雪。
周军战船上的将士已顾不上救火,火焰在风中肆虐,靠近就被烧死,甲板上的士卒乱作一团,跳江淹死者甚众。将士多少都披着甲胄,水战中相比沉船和落水的危险,来自敌军的箭矢攻击更容易让人丧命;穿着铁甲的人落水便是立刻要被淹死。着甲少的也很难存活,十月间江水寒冷,会水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何况衣服穿得比较厚打湿后十分笨重。
甲板下面划水踩水车的人,暂时没被烧到,许多人脱光衣服,抱着木头跳江了。河面上喊叫四起,一片狼藉。
长江南岸,一个武将正在“哈哈”大笑,他遥指远处冲天的火光,笑得捧着肚子几乎要在地上打滚。此人便是刘澄,周围一众南唐将士也在庆贺。不远处有个魁梧大汉却冷眼看着那边的一群人,魁梧大汉便是林仁肇。
林仁肇刚被任命为南都留守(南昌),还没离京,先赶到京口来观战了。
刘澄笑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旁观的林仁肇,便上前来打招呼:“林将军观我今日之战何如,可称大捷?”他说罢也没怎么看重林仁肇,犹自伸手接住一缕黑尘,抬头看了一眼,伸手抚弄发髻、仿佛一个爱干净的人在抖灰尘一般,“火势太旺,烟灰都飘过大江了!”
不料林仁肇没好气地说道:“烧毁了一艘周军战船,就叫大捷吗?”
刘澄顿时很不高兴……都是同僚,你就算不愿意恭贺,不吭声不就完了?刘澄收住笑意,冷冷道:“林将军兴许不懂,漕渠的河谷可没大江那般深,两艘大舰烧沉在河中,周军战船一时半会儿就别想入江了。”
林仁肇道:“这有何难,清理河道,把较大的残骸拉出去就行了,最多不过能挡几天工夫。周军吃了亏,下次突破河口必观风向,火攻的法子就能用一次。”
刘澄愣了愣:“漕渠口窄,大江江宽。敌船欲出漕渠,必排长纵阵,我以战船日夜巡江,观之欲出则以优势战船群起攻之,封锁河口。周军不能出漕渠也。”
林仁肇道:“大江江防,重要的是采石;周军西面攻取池州,明显就是冲着采石来的,否则他们绕过湖口(鄱阳湖)到此地两面受敌所为何故?而京口水面辽阔,我军只需在润州水陆经营防务,敌军难以从此地入寇……刘将军却把东面水军全部耗在此地,采石江面怎么与周军作战?”
长江下游虽然很长,但适合大军渡江的地方并不多;就比如大部分江岸水浅,船只还没靠岸就要搁浅,渡口通常有凸向江心的地段,便于船只在深水区靠岸。这些地方经过千百年的经营,多半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渡口,比如京口、采石这等地名。
刘澄恼道:“我受命部署东面防御,你却和我扯采石的事。要不你去朝里与陛下说去,与我说是什么意思?”
刘澄这句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林仁肇愣住了,口不能辩,当下无奈只好离开江边。听得刘澄在身后叽里咕噜一通,好像在说自己的坏话,林仁肇情知一不小心把他给得罪了,不过林仁肇对这等事并不在意。
……林仁肇骑马返回江宁城,越想越觉得不妙,池州被占领快一个月了,朝廷没有作出什么有用的部署,不仅没有要赶紧夺回池州的迹象、连采石也没有增援防务;反而把东部的水师全部集中在京口,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
他左思右想,自己已经被下旨去洪州赴任,现在是见不到君王了,便想起一个人来:陈乔(郭绍找刘仁瞻问策时,刘仁瞻提起过这个人)。此人是光政院辅政,太上皇把上位传给国主李煜时,钦点的辅佐大臣,在朝里很说得起话。
关键是陈乔不像别的那些人,陈乔很看得起林仁肇,很早之前就在国主面前推荐说:使林仁肇在外带兵,陈某在中枢掌政,我国虽国土狭小,中原也难以图谋。对林仁肇的盛赞不吝美言。
于是林仁肇就赶着去陈府,想找陈乔说说自己的军事见解,商议一下江防。
不料陈乔直接拒绝了林仁肇拜访,而且很不客气地叫人把他从大门口轰走。林仁肇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地赶紧离开了陈府,刚走到一个僻静的小街,忽然身后有人道:“林将军请上马车来。”
林仁肇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文士。但他自持勇武,又在都城街上,根本不怕,当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上了那辆马车。马车立刻离开了原处。
文士皱眉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一个即将出京的外将,跑到陈公大门口拜访,陈公与你是什么关系?难道不怕人说内外勾结?”
林仁肇纳闷道:“我与陈公同朝为臣,连见面都不能?”
文士叹道:“陈公也说,你这人的短处就是不懂世故。前阵子已经有人弹劾你不听节制擅自回京,如今你要去洪州,又有人说你想献洪州投降周朝廷。你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林仁肇骂道:“娘的,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这等小人怎么做上官的!”
文士道:“你是闽国降将,本来很多人就看不起你,你还经常出言不逊、毫无恭敬之心,谁也不服……罢了,罢了。陈公知道你来府前,便猜你要说江防的事。陈公让我给你带话,抓紧时间详细写下来,明日一早到刚才咱们见面那个巷口,我来取。”
林仁肇道:“我文才不多……”
“写明白意思就行,又不是让你考状元。”文士没好气地说。
俩人说了没几句话,文士便急着把林仁肇赶下马车了。
林仁肇回到住处,提起笔就又是挠头又是咬笔杆,不知道怎么下笔。当下丢掉毛笔,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心里想的倒是很清楚了。
他认为当前的形势,防御最重要的是采石,进攻则以水军切断池州敌军退路为要……南唐国军队的水师是最不吃亏的兵种,反而陆上马步战力不如周军。
东面水军一部分牵制漕渠来的周军,漕渠水道狭浅,周军调兵并不容易;一部分循江而上,与湖口水军两面夹击,切断敌军从池州突破江防的通道。再加固采石等地防备,让池州敌军陷入围合之地……
林仁肇琢磨了许久,总结出自己的见解:先防采石,后防上游,逐次依托重镇城墙、水上优势抵抗。
……
陈乔将林仁肇的方略润色安排,上呈李煜。
但这一份东西只是无数的奏疏之一,李煜面前摆满了案牍。不仅如此,周朝还派了使臣来恐吓他,号称三路八十万大军水陆俱下,灭亡南唐国只在旦夕之间!
其中宣称主力大军数十万已过漕渠,克日就到江宁城下云云。敌军离得最近的一股确实是扬州那边的韩通部水师,李煜也得到了情报,扬州东面的战船连绵数十里,船只荫蔽整个河面;并有大片陆上步骑精兵进入淮南。
家门口囤积的重兵显然是最让李煜感到恐慌的一处;而池州、武昌相继奏报受到攻击,都很要紧,不过毕竟要稍微远一些,还在千百里路之遥。
大堂内变得鸦雀无声,因为郭绍说的内容比较多,大伙儿都在回想思考。但是王朴和李谷看郭绍的目光又与以前不同了……毕竟郭绍是个武夫,能短时间内就理清局面十分稀奇。
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开战,沿江千里战线都要动荡,到处都可能发生战事影响全局。能从纷乱的形势下,抓住中心、关键、线索确实需要头脑。
郭绍虽是武夫,文章和字写得很烂,但他的思维并不僵化,毕竟在现代受过多年教育思维训练,想法还是有不少的。
曾经能够掌握大局、文治武功、经验丰富的强主已经不在了,郭绍是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战局;攻打蜀国是完全不同的经历,因为蜀国入境处道路狭窄、途径单一,难度在于攻险而不在部署。南唐国不同,水陆二维作战,战线广袤,情况比较复杂,更加考验决策者的部署。
郭绍无法断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中用,因为没有类似的经验。但是他这段时间已调整了心态……世上本没有路,走过了才有路,不尝试怎么能得出结果?
他见众人没有开口,又道:“咱们现在就着手开始办,王使君即可对高彦俦下调令。剩下的人,准备纸墨,咱们先制定出草稿。”
一时间大伙儿有了事做,不由自主地听从郭绍的安排,各自忙活起来。王朴一面差人安排使官快马,一面进衙署取印写调令。
郭绍的口气平和,但是目光有神,说话流利而快速,表现出了精力充沛头脑清楚的形象,官吏们此时已在不知不觉中信任他了。
“大略有一个关键目标,采石渡口;围绕一个中心突破口,李处耘部。然后分作四个步骤,第一步咱们幕府既获太后授兵权、已经决策实施了。”郭绍对左攸说道,“左少卿来书写总体作战纲领……别的人从前到后各自写步骤,我与你们分别叙述。先做出草稿,然后商议查漏补缺;完善后,明日一早便入朝呈报太后及中枢重臣,确定实施计划。”
王朴掌印,办好了事返回大堂,便在一旁查阅前段时间整理好的卷宗,一面思索郭绍提出的方略。
整个草稿并不算冗长,大伙儿反复推论,解散后各自细查。中午、晚膳都在殿前司吃了,郭绍和王朴等数人晚上也住在衙署的套房内,以节省来回的时间。
李处耘的干法,无疑一下子就把战争推入紧张的气氛中;大事往往在开头才是决定性的,因为随着形势发展,路会越来越窄、结果会越来越清晰,可控性就很小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国分财
次日金祥殿议事,王朴提出见解:“湖口南唐军很难威胁池州。
臣闻李璟在南都病重,南唐国国主李煜文弱之辈、刚继任王位,威望不能慑服诸臣。其国内文臣武将虽多,却是派系林立,有南迁的北方士族,亦有淮南、南都、江东等本地人,还有受降闽楚诸国的文武,这些人互不能信任,相互攻讦;其王室中枢亦不能压制。这等状况,难以及时反应全力围攻李处耘。
而反观我朝,禁军全部承袭(后)汉朝,经太祖、先帝两代雄主励精图治,内外一体;先帝驾崩后,太后摄政,平定叛乱,朝政清明。
池州忧情,是因我朝将南唐国视作政通人和。如若南唐国内外兼修,以其实力,我朝焉能轻图之?
湖口敌军水师,属南唐国镇南节度使朱令赟统率……太后请看上呈卷宗第三卷敌将篇,有朱令赟的备档。此人朱匡业之子,不见有建树;其父稍强,也无多进取之心。淮南之战时,李璟问策,朱匡业答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其父如此,子又有多少胆识?
故曰,李处耘在池州无虑也。”
里面的帘子内人影晃动,郭绍看不清符金盏,她也没有说话。
郭绍当即便道:“臣赞成王使君的推断,可以高彦俦、襄州节度使牵制西面,韩通牵制东面以恐吓南唐军妄动……但大略不可以侥幸,应该以备万一。”
郭绍和王朴的思维模式不太一样,王朴注重道理,郭绍注重逻辑。他说道:“若朱令赟部(南唐湖口水军)不顾一切东下,确实存在切断李处耘退路的可能。咱们不能让形势走入死胡同,需要一个预备方案,早做准备……第一,向池州运粮以支撑李处耘诸部长期戍守;第二,臣举荐袁彦到江陵府训练水军,建议传旨驻守蜀地的向拱、王溥调集两川战船向江陵府(荆州)聚拢。
万一李处耘在池州被切断水路;军府便调整部署,停止激进策略。以禁军主力从江陵府渡江,汇合袁彦的水军水陆东下,打通与李处耘部的联系,改主要方略为从西向东平缓推进……”
符金盏终于开口道:“你们呈上的方略,哀家同意了,先就照这个谋划。派人去南唐国都城传诏,劝李煜纳土归降。”
……
东京大梁城已经完全笼罩在战争的气氛之中。许多正在休整的士卒重新回到军营,成车的钱财从皇城运到各处军营奖赏将士,还有很多猪羊被宰杀改善武夫们的伙食……这种场面是个习惯,一般要让禁军出去卖命时,朝廷都会对将士额外厚赏,以好让武夫们感恩戴德心甘情愿去卖命。
周朝以来,朝廷对军队更有控制力了;后汉的时候更夸张,郭威打进东京,禁军不仅不抵抗、还打开城门带路,传说就是后汉皇室打仗前还舍不得赏钱的缘故(武夫们误传)。
赏钱最多的是殿前司虎贲军左厢、控鹤军弓箭直、马军直,这支人马要跟郭绍去征南唐;还有龙捷军左厢张光翰部,他们要调动至黄河北岸的相州驻扎,卫王符彦卿被任命为北面都部署,张光翰被要求听从黄河北岸都部署的节制……晋州节度使慕容延钊被调动至河阳三镇统率河阳军、以及驻扎在那里的淮南籍感德军。东京也留了重兵,猛将杨彪被要求留守殿前司统领虎贲军右厢。
郭绍觉得杨彪的综合能力比李处耘差了不少,但也算比较有头脑的人,关键是靠得住。他要留一个靠得住的大将,以便太后在必要时有人可用。
禁军将士大部分的家都在东京城,动员起来比较快。一部分本来就在军营值守,一部分也在城内。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天时间,先聚集起来赏钱分肉,然后把东西拿回家和家眷道别,接着再到军营集结开拔……和当年郭绍做十将时的过程差不多。
赏了钱大伙儿都兴高采烈,但是和在成都府分钱没法比,毕竟不是时时都能发财。
不过对于姚二牛来说已经算非常丰厚了,他没赶上上次发财,虽然庆功时所有禁军将士都有奖赏,但显然比打到成都府的士卒要少。姚二牛本来是殿前司“下营”的士卒,就是早几年前赵匡胤主持整顿殿前司时被淘汰去屯田的下等兵……不过后来殿前司诸军连年征战,打完李重进打蜀国,死了一些人;除了从地方节镇输送精兵补充兵员,以前被淘汰的比较青壮的士兵又重新回到了职业兵的编制,姚二牛就是其中之一。
他比较年轻,不过个头不如一般精兵高壮,勉强合格那种。上次殿前司到屯营选兵,姚二牛用出吃奶的力拉开了一张强弓,于是就被收编。
职业兵和屯兵过的日子完全是两码事,职业兵有钱有粮,都是国库直接供给。姚二牛本来想好好干的,不料上次在校场上多嘴,弄得他压力很大……他在殿前司都点检面前说,以后郭绍干不成大将了、可以去打铁也混得不错。然后上头的指挥使张建奎对他十分不满。
姚二牛琢磨着,下次要是再淘汰冗兵重新选拔,自己会不会被那张建奎打发去种地?
不过现在还好,领了赏钱能松一口气了……等回到家里交了钱财和分的猪肉,一家子都应该会很高兴,终于可以交清租借的租金了。姚二牛刚选拔上来不久,在东京的家底比较薄;在这乱世,到处的土地和房屋都不值钱,独独东京的地是寸土寸金,姚二牛还买不起。
本来军饷不少,无奈姚家实在吃白饭多了。姚二牛父母都在,父亲年龄很大;曾经有个大哥,死了以后留下嫂子和侄子;还有个妹妹的丈夫也死了,带回来一个小丫头。全家七口人,就姚二牛一个人能挣钱……姚二牛个头不算大,却特能吃,连他老娘和妹妹也一样,饭量很大。
姚二牛走到家门口,见他爹的菜摊子上没人,屋子里吵吵嚷嚷的很热闹。以为全家人是在等他,不料一进门,发现堂屋里一屋子人,他站在门口愣了。
“二牛,这是你姨!”老娘提醒了一句。
姚二牛这才回过神来,忙呆呆地唤了一声,刚刚从板凳上站起来的妇人便是他的姨……老娘的妹妹。不仅如此,姨的身边还有两个人,大的是表妹、小的是表弟。
于是堂屋里的人增加到了十人。
姨娘高兴地说几年不见,二牛都长这么大了,一番嘘寒问暖十分亲热。接着她又诉苦:“家乡饥荒,村里人都出去逃荒了,大部分朝西边走,两个月前俺听人带话姐姐家搬到了大梁,就过来看看你们……”
姚二牛的性子有点木讷,但脑子还是不笨,一下子明白了:姨娘家三口人要在姚家吃饭。
姚二牛无奈,总不能把自己的姨娘撵走,当下没说什么。他把提回来的钱袋子和一大只猪腿交给老娘,顿时姨娘和表妹的眼睛都亮了……他们一定以为姚二牛是财主。
实际上他老娘是有苦说不出,平素的军饷和赏钱相比普通百姓不少,但一般人家也不用一个人养活七到十口人,在东京还没地没屋。姚二牛干的是卖命的活,万一哪天战死了,一家子老弱妇孺。
这边提回来的猪腿,只能留下一块,别的要拿到市上去换钱买粮能更合用。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盘薄薄的肉片放在桌子上,当然这对姨娘他们家来说已经够厉害了,居然还有肉!表弟急不可耐地要拿筷子去夹,被他姐姐制止了,小声道:“表兄要下力,不是给你吃的。”
姚二牛也不好意思吃,等到烤熟的麦饼和菜羹上来,他便敞开肚皮吃麦饼。一口气吃了一斤多,转头看方桌周围的人时,大伙儿一言不发,都在拼命吃……但是不能管饱,一人一块吃完了就喝菜粥,水管饱。只有姚二牛能吃饱,因为他要保持强壮的身体才能受禁军所用。
“咱们家一天两顿,晚上不吃的……”老娘的声音悄悄说道。
姚二牛没吭声,离开了饭桌。他的嫂嫂和妹妹不一会儿便过来帮他收拾东西,全身家当就只有一副盔甲看起来很值钱……甲坊署配给的,新制板甲,平整成流线型的铁板、做工精良的锁子甲镶嵌,崭新泛着金属的光泽,其工艺和姚二牛家一贫如洗的模样简直非常不相配,好像是两个世道的东西融合在了一起。
他吃饱了就躺在一堆茅草上,看着两个妇人细心地给他收拾行装。心里琢磨,侄子让他娘养着比较好,到底是姚家的血脉;妹妹那个小丫头长到十多岁反正就嫁了,不如给她凑点嫁妆改嫁出去。
茅草蛰得他脖子上又痒又疼,他忍不住伸手挠了一阵,懒洋洋地躺在那里发呆。
“抢了南唐国分大钱!”姚二牛半天了终于憋出一句话来。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万会猎于吴
十月初,韩通水师自漕渠抵达扬州东南瓜州渡附近,大舰在前、沿河南下,欲入长江。(位置在南京东边,镇江市附近。)
此时池州之战发生弥月,金陵已调动军队加强东面防御。南唐国大将刘澄受命部署东面,他将南唐军水师齐聚京口(镇江),闻讯周师南下,以大舰载芦苇猛火油突入漕渠。
时值东面海风猛吹,南唐军大舰冲到周军战船东侧,点火焚烧。顿时大火冲天,猛火油(石油)烧起来黑烟滚滚,浇水也无济于事;满船的芦苇燃起大火更是惊人,如同满山的野火一般,百步外都被烤得烫人。火势在东风中向周军战船蔓延,不一会儿前侧的一艘周军大船就燃起熊熊大火。
烧尽的黑灰在灼热的气流中向半空猛冲,整个天空都布满了黑尘,在远处纷纷扬扬地落下,如同下了一场黑色的雪。
周军战船上的将士已顾不上救火,火焰在风中肆虐,靠近就被烧死,甲板上的士卒乱作一团,跳江淹死者甚众。将士多少都披着甲胄,水战中相比沉船和落水的危险,来自敌军的箭矢攻击更容易让人丧命;穿着铁甲的人落水便是立刻要被淹死。着甲少的也很难存活,十月间江水寒冷,会水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何况衣服穿得比较厚打湿后十分笨重。
甲板下面划水踩水车的人,暂时没被烧到,许多人脱光衣服,抱着木头跳江了。河面上喊叫四起,一片狼藉。
长江南岸,一个武将正在“哈哈”大笑,他遥指远处冲天的火光,笑得捧着肚子几乎要在地上打滚。此人便是刘澄,周围一众南唐将士也在庆贺。不远处有个魁梧大汉却冷眼看着那边的一群人,魁梧大汉便是林仁肇。
林仁肇刚被任命为南都留守(南昌),还没离京,先赶到京口来观战了。
刘澄笑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旁观的林仁肇,便上前来打招呼:“林将军观我今日之战何如,可称大捷?”他说罢也没怎么看重林仁肇,犹自伸手接住一缕黑尘,抬头看了一眼,伸手抚弄发髻、仿佛一个爱干净的人在抖灰尘一般,“火势太旺,烟灰都飘过大江了!”
不料林仁肇没好气地说道:“烧毁了一艘周军战船,就叫大捷吗?”
刘澄顿时很不高兴……都是同僚,你就算不愿意恭贺,不吭声不就完了?刘澄收住笑意,冷冷道:“林将军兴许不懂,漕渠的河谷可没大江那般深,两艘大舰烧沉在河中,周军战船一时半会儿就别想入江了。”
林仁肇道:“这有何难,清理河道,把较大的残骸拉出去就行了,最多不过能挡几天工夫。周军吃了亏,下次突破河口必观风向,火攻的法子就能用一次。”
刘澄愣了愣:“漕渠口窄,大江江宽。敌船欲出漕渠,必排长纵阵,我以战船日夜巡江,观之欲出则以优势战船群起攻之,封锁河口。周军不能出漕渠也。”
林仁肇道:“大江江防,重要的是采石;周军西面攻取池州,明显就是冲着采石来的,否则他们绕过湖口(鄱阳湖)到此地两面受敌所为何故?而京口水面辽阔,我军只需在润州水陆经营防务,敌军难以从此地入寇……刘将军却把东面水军全部耗在此地,采石江面怎么与周军作战?”
长江下游虽然很长,但适合大军渡江的地方并不多;就比如大部分江岸水浅,船只还没靠岸就要搁浅,渡口通常有凸向江心的地段,便于船只在深水区靠岸。这些地方经过千百年的经营,多半已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渡口,比如京口、采石这等地名。
刘澄恼道:“我受命部署东面防御,你却和我扯采石的事。要不你去朝里与陛下说去,与我说是什么意思?”
刘澄这句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林仁肇愣住了,口不能辩,当下无奈只好离开江边。听得刘澄在身后叽里咕噜一通,好像在说自己的坏话,林仁肇情知一不小心把他给得罪了,不过林仁肇对这等事并不在意。
……林仁肇骑马返回江宁城,越想越觉得不妙,池州被占领快一个月了,朝廷没有作出什么有用的部署,不仅没有要赶紧夺回池州的迹象、连采石也没有增援防务;反而把东部的水师全部集中在京口,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
他左思右想,自己已经被下旨去洪州赴任,现在是见不到君王了,便想起一个人来:陈乔(郭绍找刘仁瞻问策时,刘仁瞻提起过这个人)。此人是光政院辅政,太上皇把上位传给国主李煜时,钦点的辅佐大臣,在朝里很说得起话。
关键是陈乔不像别的那些人,陈乔很看得起林仁肇,很早之前就在国主面前推荐说:使林仁肇在外带兵,陈某在中枢掌政,我国虽国土狭小,中原也难以图谋。对林仁肇的盛赞不吝美言。
于是林仁肇就赶着去陈府,想找陈乔说说自己的军事见解,商议一下江防。
不料陈乔直接拒绝了林仁肇拜访,而且很不客气地叫人把他从大门口轰走。林仁肇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地赶紧离开了陈府,刚走到一个僻静的小街,忽然身后有人道:“林将军请上马车来。”
林仁肇回头一看,是个陌生的文士。但他自持勇武,又在都城街上,根本不怕,当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上了那辆马车。马车立刻离开了原处。
文士皱眉道:“光天化日之下,你一个即将出京的外将,跑到陈公大门口拜访,陈公与你是什么关系?难道不怕人说内外勾结?”
林仁肇纳闷道:“我与陈公同朝为臣,连见面都不能?”
文士叹道:“陈公也说,你这人的短处就是不懂世故。前阵子已经有人弹劾你不听节制擅自回京,如今你要去洪州,又有人说你想献洪州投降周朝廷。你究竟得罪了多少人?”
林仁肇骂道:“娘的,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这等小人怎么做上官的!”
文士道:“你是闽国降将,本来很多人就看不起你,你还经常出言不逊、毫无恭敬之心,谁也不服……罢了,罢了。陈公知道你来府前,便猜你要说江防的事。陈公让我给你带话,抓紧时间详细写下来,明日一早到刚才咱们见面那个巷口,我来取。”
林仁肇道:“我文才不多……”
“写明白意思就行,又不是让你考状元。”文士没好气地说。
俩人说了没几句话,文士便急着把林仁肇赶下马车了。
林仁肇回到住处,提起笔就又是挠头又是咬笔杆,不知道怎么下笔。当下丢掉毛笔,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心里想的倒是很清楚了。
他认为当前的形势,防御最重要的是采石,进攻则以水军切断池州敌军退路为要……南唐国军队的水师是最不吃亏的兵种,反而陆上马步战力不如周军。
东面水军一部分牵制漕渠来的周军,漕渠水道狭浅,周军调兵并不容易;一部分循江而上,与湖口水军两面夹击,切断敌军从池州突破江防的通道。再加固采石等地防备,让池州敌军陷入围合之地……
林仁肇琢磨了许久,总结出自己的见解:先防采石,后防上游,逐次依托重镇城墙、水上优势抵抗。
……
陈乔将林仁肇的方略润色安排,上呈李煜。
但这一份东西只是无数的奏疏之一,李煜面前摆满了案牍。不仅如此,周朝还派了使臣来恐吓他,号称三路八十万大军水陆俱下,灭亡南唐国只在旦夕之间!
其中宣称主力大军数十万已过漕渠,克日就到江宁城下云云。敌军离得最近的一股确实是扬州那边的韩通部水师,李煜也得到了情报,扬州东面的战船连绵数十里,船只荫蔽整个河面;并有大片陆上步骑精兵进入淮南。
家门口囤积的重兵显然是最让李煜感到恐慌的一处;而池州、武昌相继奏报受到攻击,都很要紧,不过毕竟要稍微远一些,还在千百里路之遥。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8423/76853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