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90节
推荐阅读:快穿:白月光又撕了炮灰剧本、魇运、道长,你居心不良啊(古言1v1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蹂纸浆(1v1校园h)、纷争之心(nph,西幻)、社畜罢辽(NP)、
苏叶把两个小孩带回了宿舍,吩咐让刘刚做了土豆炖鸡、炒鸡蛋。番茄炒蛋和红烧肉暂时是没有了,冬至时都被吃光了。
她刚拿出炒鸡蛋给两个小孩吃,他们吭哧吭哧地吃得狼吞虎咽,吃光了还把桌上掉下的碎屑捡起来吃得干干净净,拇指也吮干净才满意,仿佛炒鸡蛋才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学生林媛从外面回来,给苏叶带回了几封信。
苏叶以为是顾向前寄来的信到了,没想到却是从c市寄来的——这是何梅梅的信。
收到何梅梅的信苏叶有些惊讶,何梅梅在信中和苏叶说了自己的近况,她问候了苏叶在乡下的情况,顺便给她寄来了一点梅干菜,改善生活。苏叶认为她一定是脑补了什么奇怪的事情,窘困得连梅干菜都吃不起。
苏叶哭笑不得,给何梅梅回寄了一份刘刚新制的酱肉菜——这是刘刚做的,知青宿舍里的“新宠”,每次吃饭大家都爱拿它拌饭,连阮儒良都很喜欢。
何梅梅很快收到了苏叶的来信。
现在她还在一中当老师,只不过粮荒闹得越来越严重,去年学校还发了糕点、糖、花生当做过年福利,今年取消了这些福利,不仅如此每个月的三十斤粮食也变成了五斤精细粮、二十五斤晒干红薯。
大家想尽办法各处捣鼓食物,可是却收获无几,每到这种时候军嫂们就会怀念起运气总是很好的苏叶。
何梅梅想城里的生活已经如此艰苦,乡下岂不是更困难?想着她便寄了一份梅干菜给苏叶。
一星期后,她收到了苏叶寄来的两罐酱肉菜。
酱肉菜铺着厚厚的一层菜籽油,深褐色的炸得喷香的肉酱,寸寸浸满了梅干菜的鲜咸味。看来苏叶在乡下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竟然给她寄了珍贵的肉!
军嫂牛翠花看得心花怒放,问:“苏叶不是去乡下支教了吗,她那缺不缺人,我想去帮她。”
何梅梅想起苏叶离开之前告诉她,以后混不下去了可以到乡下去找她,当时只是一句笑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
何梅梅赶紧摇摇头,“我们还是别去给她添乱了,她在乡下挺不容易的。”
牛翠花赶紧去收拾包袱,这种日子何梅梅还能勉强过下去,因为她在学校的工资待遇很不错,可是牛翠花已经喝了好久的西北风。她一个初中文化的人,虽然没本事教高中,可是教一群乡下的奶娃娃还不是绰绰有余!
她对苏叶充满了信心,她要去帮苏叶的忙,和她一起建设广阔的农村新天地!
一星期后。
苏叶在知青宿舍批改作业,村里有人来知青宿舍告诉她,“苏老师,你以前的同事来啦!”
她放下笔,连忙赶去村口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何梅梅微笑地看着她,牛翠花背着几个包袱正擦着汗,最让苏叶意外的是语文组的何老师、教数学的周毅老师居然也来了!
何老师连忙冲苏叶摆手,“一中没有了苏老师,快乐都少了很多。小苏我们来投奔你了,没有给你添麻烦吧?”
苏叶离开一中后发生了很多事,城里的工厂陆续倒闭导致很多工人下岗,很多学生都被迫退学了,留在学校的学生也学得心不在焉,因为没有粮食吃,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这上面,老师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何老师忽然怀念起苏叶。何梅梅离职前同他道别,她告诉他自己要去乡下投奔苏叶,和她一起建设祖国新农村。那一刻,何老师的心忽然动了。
当晚他重读了一遍苏叶高考完后刊登在报纸上的那篇采访,看得心情激荡起伏,让人很轻易就想象到苏叶说出这番话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她说要建设祖国,她就一定是在建设祖国。
因为她从来不会食言,说过的事都一一会实现。
他想起他们和苏叶一起四处奔走,卖手表凑学费的往事、想起高考前他们一起通宵给学生整理复习资料,想起了高考放榜那天、一中那令全市侧目的成绩。这些共同奋斗、激情燃烧的日子仅仅只过了半年,现在却陌生得像是没有发生过一般。
因为过去的激情逐渐变成了现在死气沉沉,令人麻木。既然同样是吃不饱饭,何不让自己快乐一点?
天亮后他做出了和何梅梅一样的决定,他要下乡支教。
……
何梅梅本来只打算一个人下乡,没想到“拖家带口”地多带了三个人。这多给苏叶添麻烦!何老师说完话后,她红着脸问:“咱们会不会给你添负担,如果实在不方便,我们就回去。”
苏叶听了他们的话摇摇头,爽快地笑,“哪里的话,你们来了正好!一路上渴了吧,吃点柚子润润喉。”
别人缺粮食、怕多养几张嘴,苏叶不怕,她缺的是那点粮食吗?
她边笑、边剥着柚子分给大伙吃。这是附近的农民送给他们的,只是个头不大味道有些酸,多得吃不完。
离开一中前,她曾说过欢迎同事们下乡投奔她,当时她料想他们大约不会舍得放弃一切来到乡下。没想到他们却毅然地来投奔她了。
苏叶想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缺的就是何梅梅、何老师、周毅这一类的人才!宝贵的大学生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苏叶举双手欢迎。
她笑了笑打趣说:“我老早就想叫你们来了,怕你们嫌乡下条件差不肯来。现在条件比之前好很多了,你们来得正正好!”
苏叶把这三个老师带到知青宿舍,很多学生认出了他们,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他们万万没想到能在这种穷乡僻壤看到过去的老师!
何梅梅进到知青宿舍,看了一眼他们住的屋子忽然愣住了。
她以为这段时间,苏叶和学生在乡下吃了很多苦。
先前她也曾听过别的知青描述下乡的日子:去西北的那群知青住的窑洞、睡得是炕头,十几个人睡成一排,夜间想要翻身都困难;去新疆的知青每天睡帐篷,冻得嗖嗖抖还每天吃冻疙瘩,去北大荒的那批更惨,肩负着开荒的重任。他们不仅要挨饿,还有沉重得像山似的农活。
可是没想到,苏叶他们住在新盖的屋子,墙被人细心地粉刷过一轮,用得起脸盆、搪瓷碗、暖水壶,房间敞亮不漏风,走进去暖融融的,暖进了人的心里。
苏叶马上端来一盘玉米馒头,笑吟吟地递给他们。
“你们先垫垫肚子,今晚让刘刚给你们做顿好吃的。”
玉米馒头对这一行风尘仆仆的人来说已经是一顿美味大餐,新蒸的馒头含着水汽,嫩嫩的、面皮光滑口感劲道,下乡之前何梅梅已经啃了很多天的黑馒头。
周毅打量了一下四周围,宿舍里除了有沾满泥巴的鞋子、破烂的汗衫、农具这些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的东西,学生的桌上摆着书籍、一块小黑板,可见他们的闲余生活很丰富。
他大约没想到这群学生白天干完农活,每天晚上会被阮儒良抓学习,他们的闲余生活就是学习。
牛翠花先前一直闷声吃馒头,连吃了四只馒头肚子快要撑破了才堪堪停住手。
“苏叶,以后我们每顿能有馒头吃吗?”
牛翠花赶紧询问知青点的伙食标准,她担心这顿会变成下乡以后吃过的最好的一顿,假如以后没有玉米馒头……高粱馒头也行。总之能吃饱饭就行,牛翠花不挑食。
她刚问完,学生就噗嗤地笑出声。
苏叶摇摇头,笑吟吟地说:“当然不能顿顿吃馒头,哪有这样的事?”
牛翠花眼前一黑,懊丧极了,后悔起刚才吃馒头吃得太急,没有留点存粮以后吃。只怪她太久没吃过那么实在的馒头,玉米大约是秋天新打的,充满了清香味,香得让人吃了一只还想下一只。要是省着点吃,这些馒头能吃一星期!
苏叶给她递了一杯新沏的茶,不紧不慢地说:“我们除了馒头,偶尔也要吃米饭、面条、粥,换换口味。”
接下来知青宿舍里发生的一切,让何梅梅亲身感受到了苏叶在乡下的日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肯定不敢相信,这一切仿佛就像在做梦似的。
晚上,大家凑在一块吃土豆炒肉片、喝蘑菇炖鸡汤,学生们都表现得很自然,只有这群刚从城里来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何梅梅惊讶得眼珠子都快要掉下地了,他们竟然杀了一只鸡炖汤,割了两斤五花肉。
听刘刚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每逢周末可以吃顿肉改善伙食,隔山差五喝炖肉糜粥、蛋粥,老师每天能吃上一只鸡蛋,全体节日还能加肉!上沟村的茶叶也是一绝,吃饱喝足再泡上一壶茶,神仙的日子都不换。
何梅梅感受到了学生们刚下乡那会复杂的体验,原以为是来吃苦受累的,没想到却是掉进了福窝?
第100章
何梅梅虽然掉进了福窝、可是一时半会仍旧接受不过来, 吃饭的时候也不太敢落筷,她操碎了心地帮苏叶着想:即使苏叶像以前那样能时不时捡到一些野味,可是现在有这么多张嘴巴, 能这样吃下去吗?
其实不单单是她,连何老师、周毅、牛翠花三人的心态也差不多, 苏叶如果不把肉夹到他们的碗里,他们绝对不会主动下筷子夹肉吃。
猪肉是多么稀罕的东西!何老师上一次吃猪肉的回忆,还停留在苏叶和顾向前进新房请客吃饭的那天。
苏叶有些哭笑不得,她明白他们拘谨的缘故, 他们是怕有上顿、没下顿。她那几个学生刚逮到鸡鸭时, 也差不了多少。一只鸡蛋都愣是不舍得吃, 执着地只想着留着孵蛋。最后苏叶没办法了, 只好把它做成蛋粥, 大家一块吃,
直到他们捡到了很多很多……
苏叶小声地跟何梅梅说,“放心吧, 粮食够你们吃。你们只管好好工作就好。”
何梅梅唠叨地说:“怎么敞开肚皮吃呀!你……你的运气虽然好,可是——”她叹了口气, “可是我们这里有这么多人, 这样太浪费了。”
林媛噗嗤地笑出声,“哪里是靠运气——”
光靠运气早就饿死了,他们明明是靠技术!大家脸上充满了骄傲之色。
没错,他们靠的是技术!阮老师除了会种红薯,他还精通养殖!
次日, 苏叶和刘刚领着几个老师去后山。何老师走到山腰, 忽然跟被点中穴似的,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何梅梅捂住了嘴巴, “这!这是——”
阮儒良嫌在宿舍里养东西不卫生,他问马根生要了一片“育苗地”,要了知青宿舍后而这片山。他们用竹子把围栏拉了起来,偷偷圈养起了家禽。
野鸡经过大半年的圈养,羽毛光滑柔亮,肥润健硕;野鸭头泛着青黑色,个头比寻常的家养鸭还要大两倍,它们被剪了翅膀关在拉起来的围栏里,家禽的数目很是壮观,看起来就像一个养殖场。
起初大家都不舍得吃蛋,便留给母鸡、鸭孵化,下一只孵一只,后来把家禽移到后山圈养起来后,养着养着就吃不过来了,他们才吃起了蛋。
除此之外他们还养了四头猪,他们每天喂猪草、喂红薯叶、水果,养了两个月体型居然也挺可观的。
刘刚吃着酸了吧唧的柚子,林媛甜甜的笑声闷闷地响起,“嘘——老师这是猪。”
猪圈里布满了几泡新鲜的猪屎,刘刚马上动手清理起来,这可是阮儒良极为爱惜的有机肥料!
牛翠花捋了把袖子马上跟着他干活,臭味熏天的猪屎在她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她看着猪圈里那四头水光滑亮的猪仔,嘴里不争气地流下了口水。
等到明年夏天出栏了,这些猪起码有两百斤重了吧?
苏叶矜持地抿唇笑,双手负在身后说:“我是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解决温饱问题仅仅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理想是实现共同富裕。往后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你们愿意帮我吗?”
阮儒良完全了亩产六千的初步计划,未来他将朝着亩产万斤进步。前几天他兴奋地告诉苏叶,他打算同时打算研究玉米、花生。
苏叶想要就要干一票大的,单指望着阮儒良不可行。阮儒良这边在努力,她自己也得发力。
经过卖茶叶、红薯丰收两件事后,上沟村的村民对苏叶的信任度空前大涨,她想要抓住这次机会,把上沟村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届时上沟村将会成为她最大的依靠。
历史书上安徽凤阳的某岗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
下山的时候,何老师呆呆地望着苏叶。身为一个七尺男人,他竟然在苏叶身上找到了安全感。他心里升腾出一种诡异的归属感,他跟对大部队了!如果新农村是这种顿顿能吃肉,何老师恨不得马上化身一颗螺丝钉,同苏叶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晚上,大伙回到宿舍的时候,他睡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忽然地同周毅,“我以前就看出了小苏的潜质了。”
当初她明明考的是小学的老师,结果却变成了初中的老师,过了几个月摇身一变又教起了高中。上哪里去找这种能屈能伸的人才!她在学校的时候造福了不少孩子,来到了乡下又造福了农村。
“一中困不住她,她来乡下是对的!”
周毅望着月光也轻轻地笑。虽然心里清楚苏叶谈及的那番理想有多么遥远,但他莫名地相信她。
……
于是他们吃上了最香甜的“软饭”,软饭虽甜却不能光吃不干活。
苏叶找何老师和周毅商量给上沟村办“思想教育班”,他们发挥了作为老师的优良素质,马上进入状态,同马根生商讨着给村里办扫盲班。
何老师闻弦知雅意,找人干活之前先要把人的思想工作做好,上下拧成一条心才好办事。
周毅擦擦眼镜,说:“阮老师的高产红薯不仅仅是品种好,他的栽培技术也是让红薯高产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开春了很有可能无从下手。”
周毅是纯粹的门外汉,但他听了苏叶的建议听了阮儒良的课,发现了很多问题。阮儒良新研制的“红星一号”对栽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那两亩高产的红薯地平时都是一群高中生外加一个中专老师料理,换成农民能不能顺利上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上提升上去了,个人的文化素质也要跟上。
周毅想的很实际,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只是解决他们的温饱这么简单。既然要做,那就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从普及农村的文化教育做起。这件事虽然做起来麻烦,但后续产生的效益无法估量。
她刚拿出炒鸡蛋给两个小孩吃,他们吭哧吭哧地吃得狼吞虎咽,吃光了还把桌上掉下的碎屑捡起来吃得干干净净,拇指也吮干净才满意,仿佛炒鸡蛋才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学生林媛从外面回来,给苏叶带回了几封信。
苏叶以为是顾向前寄来的信到了,没想到却是从c市寄来的——这是何梅梅的信。
收到何梅梅的信苏叶有些惊讶,何梅梅在信中和苏叶说了自己的近况,她问候了苏叶在乡下的情况,顺便给她寄来了一点梅干菜,改善生活。苏叶认为她一定是脑补了什么奇怪的事情,窘困得连梅干菜都吃不起。
苏叶哭笑不得,给何梅梅回寄了一份刘刚新制的酱肉菜——这是刘刚做的,知青宿舍里的“新宠”,每次吃饭大家都爱拿它拌饭,连阮儒良都很喜欢。
何梅梅很快收到了苏叶的来信。
现在她还在一中当老师,只不过粮荒闹得越来越严重,去年学校还发了糕点、糖、花生当做过年福利,今年取消了这些福利,不仅如此每个月的三十斤粮食也变成了五斤精细粮、二十五斤晒干红薯。
大家想尽办法各处捣鼓食物,可是却收获无几,每到这种时候军嫂们就会怀念起运气总是很好的苏叶。
何梅梅想城里的生活已经如此艰苦,乡下岂不是更困难?想着她便寄了一份梅干菜给苏叶。
一星期后,她收到了苏叶寄来的两罐酱肉菜。
酱肉菜铺着厚厚的一层菜籽油,深褐色的炸得喷香的肉酱,寸寸浸满了梅干菜的鲜咸味。看来苏叶在乡下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竟然给她寄了珍贵的肉!
军嫂牛翠花看得心花怒放,问:“苏叶不是去乡下支教了吗,她那缺不缺人,我想去帮她。”
何梅梅想起苏叶离开之前告诉她,以后混不下去了可以到乡下去找她,当时只是一句笑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
何梅梅赶紧摇摇头,“我们还是别去给她添乱了,她在乡下挺不容易的。”
牛翠花赶紧去收拾包袱,这种日子何梅梅还能勉强过下去,因为她在学校的工资待遇很不错,可是牛翠花已经喝了好久的西北风。她一个初中文化的人,虽然没本事教高中,可是教一群乡下的奶娃娃还不是绰绰有余!
她对苏叶充满了信心,她要去帮苏叶的忙,和她一起建设广阔的农村新天地!
一星期后。
苏叶在知青宿舍批改作业,村里有人来知青宿舍告诉她,“苏老师,你以前的同事来啦!”
她放下笔,连忙赶去村口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何梅梅微笑地看着她,牛翠花背着几个包袱正擦着汗,最让苏叶意外的是语文组的何老师、教数学的周毅老师居然也来了!
何老师连忙冲苏叶摆手,“一中没有了苏老师,快乐都少了很多。小苏我们来投奔你了,没有给你添麻烦吧?”
苏叶离开一中后发生了很多事,城里的工厂陆续倒闭导致很多工人下岗,很多学生都被迫退学了,留在学校的学生也学得心不在焉,因为没有粮食吃,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这上面,老师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何老师忽然怀念起苏叶。何梅梅离职前同他道别,她告诉他自己要去乡下投奔苏叶,和她一起建设祖国新农村。那一刻,何老师的心忽然动了。
当晚他重读了一遍苏叶高考完后刊登在报纸上的那篇采访,看得心情激荡起伏,让人很轻易就想象到苏叶说出这番话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她说要建设祖国,她就一定是在建设祖国。
因为她从来不会食言,说过的事都一一会实现。
他想起他们和苏叶一起四处奔走,卖手表凑学费的往事、想起高考前他们一起通宵给学生整理复习资料,想起了高考放榜那天、一中那令全市侧目的成绩。这些共同奋斗、激情燃烧的日子仅仅只过了半年,现在却陌生得像是没有发生过一般。
因为过去的激情逐渐变成了现在死气沉沉,令人麻木。既然同样是吃不饱饭,何不让自己快乐一点?
天亮后他做出了和何梅梅一样的决定,他要下乡支教。
……
何梅梅本来只打算一个人下乡,没想到“拖家带口”地多带了三个人。这多给苏叶添麻烦!何老师说完话后,她红着脸问:“咱们会不会给你添负担,如果实在不方便,我们就回去。”
苏叶听了他们的话摇摇头,爽快地笑,“哪里的话,你们来了正好!一路上渴了吧,吃点柚子润润喉。”
别人缺粮食、怕多养几张嘴,苏叶不怕,她缺的是那点粮食吗?
她边笑、边剥着柚子分给大伙吃。这是附近的农民送给他们的,只是个头不大味道有些酸,多得吃不完。
离开一中前,她曾说过欢迎同事们下乡投奔她,当时她料想他们大约不会舍得放弃一切来到乡下。没想到他们却毅然地来投奔她了。
苏叶想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缺的就是何梅梅、何老师、周毅这一类的人才!宝贵的大学生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苏叶举双手欢迎。
她笑了笑打趣说:“我老早就想叫你们来了,怕你们嫌乡下条件差不肯来。现在条件比之前好很多了,你们来得正正好!”
苏叶把这三个老师带到知青宿舍,很多学生认出了他们,高兴得几乎说不出话。他们万万没想到能在这种穷乡僻壤看到过去的老师!
何梅梅进到知青宿舍,看了一眼他们住的屋子忽然愣住了。
她以为这段时间,苏叶和学生在乡下吃了很多苦。
先前她也曾听过别的知青描述下乡的日子:去西北的那群知青住的窑洞、睡得是炕头,十几个人睡成一排,夜间想要翻身都困难;去新疆的知青每天睡帐篷,冻得嗖嗖抖还每天吃冻疙瘩,去北大荒的那批更惨,肩负着开荒的重任。他们不仅要挨饿,还有沉重得像山似的农活。
可是没想到,苏叶他们住在新盖的屋子,墙被人细心地粉刷过一轮,用得起脸盆、搪瓷碗、暖水壶,房间敞亮不漏风,走进去暖融融的,暖进了人的心里。
苏叶马上端来一盘玉米馒头,笑吟吟地递给他们。
“你们先垫垫肚子,今晚让刘刚给你们做顿好吃的。”
玉米馒头对这一行风尘仆仆的人来说已经是一顿美味大餐,新蒸的馒头含着水汽,嫩嫩的、面皮光滑口感劲道,下乡之前何梅梅已经啃了很多天的黑馒头。
周毅打量了一下四周围,宿舍里除了有沾满泥巴的鞋子、破烂的汗衫、农具这些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的东西,学生的桌上摆着书籍、一块小黑板,可见他们的闲余生活很丰富。
他大约没想到这群学生白天干完农活,每天晚上会被阮儒良抓学习,他们的闲余生活就是学习。
牛翠花先前一直闷声吃馒头,连吃了四只馒头肚子快要撑破了才堪堪停住手。
“苏叶,以后我们每顿能有馒头吃吗?”
牛翠花赶紧询问知青点的伙食标准,她担心这顿会变成下乡以后吃过的最好的一顿,假如以后没有玉米馒头……高粱馒头也行。总之能吃饱饭就行,牛翠花不挑食。
她刚问完,学生就噗嗤地笑出声。
苏叶摇摇头,笑吟吟地说:“当然不能顿顿吃馒头,哪有这样的事?”
牛翠花眼前一黑,懊丧极了,后悔起刚才吃馒头吃得太急,没有留点存粮以后吃。只怪她太久没吃过那么实在的馒头,玉米大约是秋天新打的,充满了清香味,香得让人吃了一只还想下一只。要是省着点吃,这些馒头能吃一星期!
苏叶给她递了一杯新沏的茶,不紧不慢地说:“我们除了馒头,偶尔也要吃米饭、面条、粥,换换口味。”
接下来知青宿舍里发生的一切,让何梅梅亲身感受到了苏叶在乡下的日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肯定不敢相信,这一切仿佛就像在做梦似的。
晚上,大家凑在一块吃土豆炒肉片、喝蘑菇炖鸡汤,学生们都表现得很自然,只有这群刚从城里来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何梅梅惊讶得眼珠子都快要掉下地了,他们竟然杀了一只鸡炖汤,割了两斤五花肉。
听刘刚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每逢周末可以吃顿肉改善伙食,隔山差五喝炖肉糜粥、蛋粥,老师每天能吃上一只鸡蛋,全体节日还能加肉!上沟村的茶叶也是一绝,吃饱喝足再泡上一壶茶,神仙的日子都不换。
何梅梅感受到了学生们刚下乡那会复杂的体验,原以为是来吃苦受累的,没想到却是掉进了福窝?
第100章
何梅梅虽然掉进了福窝、可是一时半会仍旧接受不过来, 吃饭的时候也不太敢落筷,她操碎了心地帮苏叶着想:即使苏叶像以前那样能时不时捡到一些野味,可是现在有这么多张嘴巴, 能这样吃下去吗?
其实不单单是她,连何老师、周毅、牛翠花三人的心态也差不多, 苏叶如果不把肉夹到他们的碗里,他们绝对不会主动下筷子夹肉吃。
猪肉是多么稀罕的东西!何老师上一次吃猪肉的回忆,还停留在苏叶和顾向前进新房请客吃饭的那天。
苏叶有些哭笑不得,她明白他们拘谨的缘故, 他们是怕有上顿、没下顿。她那几个学生刚逮到鸡鸭时, 也差不了多少。一只鸡蛋都愣是不舍得吃, 执着地只想着留着孵蛋。最后苏叶没办法了, 只好把它做成蛋粥, 大家一块吃,
直到他们捡到了很多很多……
苏叶小声地跟何梅梅说,“放心吧, 粮食够你们吃。你们只管好好工作就好。”
何梅梅唠叨地说:“怎么敞开肚皮吃呀!你……你的运气虽然好,可是——”她叹了口气, “可是我们这里有这么多人, 这样太浪费了。”
林媛噗嗤地笑出声,“哪里是靠运气——”
光靠运气早就饿死了,他们明明是靠技术!大家脸上充满了骄傲之色。
没错,他们靠的是技术!阮老师除了会种红薯,他还精通养殖!
次日, 苏叶和刘刚领着几个老师去后山。何老师走到山腰, 忽然跟被点中穴似的,惊得半天说不出话。
何梅梅捂住了嘴巴, “这!这是——”
阮儒良嫌在宿舍里养东西不卫生,他问马根生要了一片“育苗地”,要了知青宿舍后而这片山。他们用竹子把围栏拉了起来,偷偷圈养起了家禽。
野鸡经过大半年的圈养,羽毛光滑柔亮,肥润健硕;野鸭头泛着青黑色,个头比寻常的家养鸭还要大两倍,它们被剪了翅膀关在拉起来的围栏里,家禽的数目很是壮观,看起来就像一个养殖场。
起初大家都不舍得吃蛋,便留给母鸡、鸭孵化,下一只孵一只,后来把家禽移到后山圈养起来后,养着养着就吃不过来了,他们才吃起了蛋。
除此之外他们还养了四头猪,他们每天喂猪草、喂红薯叶、水果,养了两个月体型居然也挺可观的。
刘刚吃着酸了吧唧的柚子,林媛甜甜的笑声闷闷地响起,“嘘——老师这是猪。”
猪圈里布满了几泡新鲜的猪屎,刘刚马上动手清理起来,这可是阮儒良极为爱惜的有机肥料!
牛翠花捋了把袖子马上跟着他干活,臭味熏天的猪屎在她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她看着猪圈里那四头水光滑亮的猪仔,嘴里不争气地流下了口水。
等到明年夏天出栏了,这些猪起码有两百斤重了吧?
苏叶矜持地抿唇笑,双手负在身后说:“我是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解决温饱问题仅仅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理想是实现共同富裕。往后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你们愿意帮我吗?”
阮儒良完全了亩产六千的初步计划,未来他将朝着亩产万斤进步。前几天他兴奋地告诉苏叶,他打算同时打算研究玉米、花生。
苏叶想要就要干一票大的,单指望着阮儒良不可行。阮儒良这边在努力,她自己也得发力。
经过卖茶叶、红薯丰收两件事后,上沟村的村民对苏叶的信任度空前大涨,她想要抓住这次机会,把上沟村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届时上沟村将会成为她最大的依靠。
历史书上安徽凤阳的某岗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范例。
下山的时候,何老师呆呆地望着苏叶。身为一个七尺男人,他竟然在苏叶身上找到了安全感。他心里升腾出一种诡异的归属感,他跟对大部队了!如果新农村是这种顿顿能吃肉,何老师恨不得马上化身一颗螺丝钉,同苏叶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晚上,大伙回到宿舍的时候,他睡在床上辗转难眠。他忽然地同周毅,“我以前就看出了小苏的潜质了。”
当初她明明考的是小学的老师,结果却变成了初中的老师,过了几个月摇身一变又教起了高中。上哪里去找这种能屈能伸的人才!她在学校的时候造福了不少孩子,来到了乡下又造福了农村。
“一中困不住她,她来乡下是对的!”
周毅望着月光也轻轻地笑。虽然心里清楚苏叶谈及的那番理想有多么遥远,但他莫名地相信她。
……
于是他们吃上了最香甜的“软饭”,软饭虽甜却不能光吃不干活。
苏叶找何老师和周毅商量给上沟村办“思想教育班”,他们发挥了作为老师的优良素质,马上进入状态,同马根生商讨着给村里办扫盲班。
何老师闻弦知雅意,找人干活之前先要把人的思想工作做好,上下拧成一条心才好办事。
周毅擦擦眼镜,说:“阮老师的高产红薯不仅仅是品种好,他的栽培技术也是让红薯高产的重要因素。如果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开春了很有可能无从下手。”
周毅是纯粹的门外汉,但他听了苏叶的建议听了阮儒良的课,发现了很多问题。阮儒良新研制的“红星一号”对栽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那两亩高产的红薯地平时都是一群高中生外加一个中专老师料理,换成农民能不能顺利上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上提升上去了,个人的文化素质也要跟上。
周毅想的很实际,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只是解决他们的温饱这么简单。既然要做,那就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从普及农村的文化教育做起。这件事虽然做起来麻烦,但后续产生的效益无法估量。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8780/35577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