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清末枭雄 > 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殊时期

第三百一十九章 特殊时期

推荐阅读:深度占有(高干1v1h)临时夫妻(nph)白月光是金主他哥(H)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非法入侵 (GB)晴日物语【星际abo】洛希极限(H)招蜂引蝶玩心小兔子乖乖(青梅竹马1V1 神话)

    中华帝国为了推广国债举办的国宴还算是成功,前后一共卖出去超过千万圆的国债,而这就也代表着财政部今年度的财政收入多了一千万,足以有效缓解目前中华帝国的财政困境。
    这钱刚到呢,军方以及内阁各部就是频繁出入财务部,有的人甚至直接找上了齐宣浩的私宅,为的就是从财政部手中拿到经费。
    也有些人走上层渠道,比如说直接去找帝国皇帝林哲去诉苦,而每当这个时候,林哲总是会说同意,必定会敦促财务部那边尽快拨款,但实际上林哲往往是把这些请款的报告批上千篇一律的批示,那就是:转财务部阅。
    而这几个字往往就代表着把决定权交给了财务部,财政宽松可以拨款,财政紧张的话则是缓一缓。
    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着财务部办’之类的批示,因为只有这种明确让财务部办理的批示才能够让齐宣浩松口,从紧张万分的财政中挤出一部分来。
    所以到头来他们还是得找齐宣浩!
    不过齐宣浩虽然并出任财务部大臣以来虽然经常被同僚弹劾,甚至一度有人凑请督察院对齐宣浩进行调查,不过他能够稳稳当当的继续做着这个位置自然是有着他的手段。
    他的手段是什么?
    一方面是进行开源,整顿满清时代的落后税赋体系,并建立全新的、高效的征税体系,如今遍布每一个地方的独立财物部门,比如县级的财务科、府、州级的财物处,省级的财务厅,这些部门虽然表面上归属当地府县机构,但却是接受财务部的直属领导,当地府县的主官是没有权力对财务系统的运转指手画脚的,对于地方府县而言,只要每年他们从当地的财务部门能够拿到额定份额的税收分配,那么他们也是懒得管财务部的人怎么征税,收多少税。
    另外海关总司也是归属财务部管辖,而当代采取全西式管理,聘请了大量洋人任职的海关总司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最高效、同时最廉洁的行政机构。
    而这些都是财务部的政绩,而财务部的政绩也就是他齐宣浩的政绩。
    除了固有的政绩外,齐宣浩能够深得林哲信任,把诸多弹劾他的密折留中不发,驳回司法部要求对财务部多名高级官员立案调查的提案,这就和齐宣浩的另外一项本事有关了。
    这本事是什么?
    两个字:抠门!
    这个人可是把教育部里给那些留学生的生活费都敢扣下,其他部门的基本也是能扣就口,1858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很多部门连半数办公经费都没能拿到手。
    当然了,这个抠门也是被逼的,而且还是林哲默认,甚至是暗地里指示的,因为现在战争期间军费实在太紧张,在夏税以及秋税没能征收到之前,只能依靠商税为主,再服役其他零星收入,这钱也就不够用了。
    光光是上半年,军费已经是累积支出了约四千万,几乎把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以及去年的部分留存全部榨干净了。
    手里头没钱的齐宣浩自然也就无法给其他部门支付太多的经费,所以是能扣就扣!
    也正是因为齐宣浩大规模的扣留其他部门的办公经费,如此才导致了众多官员一股脑的弹劾他。
    对于一个政权而言,尤其是新生并且还处于战争期间的政权而言,那是多少钱都不够花的,五千万财政收入不够,一亿财政收入也不够,但是在不管怎么样都不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政权的稳定运转,战争的持续紧张,这就非常考验齐宣浩的理财能力了。
    拆东墙补西墙是必须的,用各种借口扣留经费也是必须的。
    而齐宣浩虽然总体而言并不算什么理财大家,更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之类的,但是他尽心尽力下,总算还能让帝国财政勉强维持下去,不至于彻底破产。
    而这就已经足以体现他的能力,并让林哲继续重用他了。
    面对各大部门相继上门要钱,齐宣浩可没有因为手里头有了一千多万的国债收入就胡乱给钱了,该扣着的继续扣,一些实在推脱不了的就给一点点,比如江道泉那老家伙可是眼巴巴的等着经费的到账呢,要不然的话教育部就没钱给国立学校的老师们发薪水,也没有办法给那些在国外留学的公费留学生们邮寄生活费了。
    所以齐宣浩也不好一点都不给,先给了三十万圆意思意思 ,至于教育部剩下的经费啥时候才能给,就得看后续局势发展,嗯,尤其是中华帝国和联军之间的战争发展了,要是不顺利的话估计等到秋税征收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给上,如果顺利的话,军方压力降低,相应的军费支出减少的话,那么在夏税的时候就能够把上半年欠缺的教育部经费给补上去。
    其他部门嘛,民政部以及司法部,工商部之类的部门也是一家给一点,好让这些部门的国家雇员们能够拿到薪水养家,尤其是那些基层的科员以及巡警等一线国家雇员,这些人可不和那些中上层官员一样不缺钱花,人家都是眼巴巴的指望着每月薪水养家糊口呢,要是不给他们发放薪资,这日子也没发过了。
    倒是中上层官员的薪资可以缓一缓,因为中华帝国施行的是高薪养廉制度,官员们的整体收入和满清时代的官员差不多,不过是把满清时代官员的各种陋规、火耗等全部取消,直接纳入薪资里头。
    在南京的诸多部门任职的京官以及部分直属机构,比如说海关总司,这些机构官员们的薪资比较固定,大约上各部大臣级别的顶级高官其年薪大约在一万圆上下,而各科室内的普通科员,其年薪大约在千圆左右。
    不过地方官员的话,其薪资水平和任职的地方富裕程度有极大关系,因为地方官员的薪资除了有国库直接发放的固定薪资外,还有地方财政发放的补贴以及福利,比如江苏巡抚薛焕的年薪就高达一万五千圆,但是福建巡抚陈祥猛的年薪就会低很多,大约只有一万圆左右。
    普通科员们也同样如此,上海商贸区的普通科员们,其年薪有可能超过一千圆以上,但是福建的穷地方,比如延平、汀州等地的普通科员们一年薪资也就几百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其实也是和当地的富裕程度,物价水平有关,汀州等穷地方的普通科员一年拿个五六百圆薪资,这日子也能过的小康了,但是要在商贸区这房价、物价都昂贵无比的地方,这一年没有上千圆的薪资很难过上比较舒心的日子。
    政府部门的人员薪资开销,占据了政府部门开支大头。
    值得说明的是,如今中华帝国内虽然采取的是国家雇员体制,不是什么公务员或者官员之类的,但是国家雇员也分好多种呢,巡警、更夫、清洁夫、甚至是马夫之类的都算是国家雇员,而这些人的薪资水平其实是相当低的,比如说数量最庞大的巡警,其薪资水平是按照军人的薪资标准,然后降低了标准发放。
    但是同为国家雇员中的科员级别以上群体,则是算得上是明清时代的官了,数量较少,而他们薪资水平是远远超过巡警等底层国家雇员的,差距是五倍、十倍往上走。
    科员以上的群体薪资高,不过数量也少,一个普通的县拥有科员级别以上的国家雇员也就二三十个,有的下等县更少,只有十几个而已,这些科员如果用明清时代的标准来看,其实也就是吏员以上的群体。
    如果不是科员级别以上的国家雇员总体数量有限的话,估计国家雇员的薪资开销还会更大。
    现在财政紧张,齐宣浩不给各部门经费,各部门也就很难发薪资,也就进行扣留,而基于科员级别以上的人员薪资较高,同时这些人也有着较大的经济承受能力,嗯,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员基本已经算得上是官了,他们得为政治前途考虑,所以上头暂停发放他们的薪资的时候,忍耐力会比较好。
    不会说出现两三个月不给薪资就活不下去要闹事之类的。
    至于那些巡警、更夫以及其他底层的国家雇员,就算是财政再紧张也是得勉强维持的,有时候中央财政没钱拔下来,各地方政府就是各显神通,和前清时代那样自行搞苛捐杂税是不行了,直接搞摊派也不行、
    但是也有其他办法啊,比如说上海县(不含商贸区)那边为了填补财政空缺,大笔一挥就是提出了所谓的县城扩张计划,从商贸区一直到原南城郊的部分土地都纳入所谓的新城规划里头,然后就干起了买地的事。
    通过买地获得的资金虽然有部分还得上缴国库,但是依旧能留下一大部分来。
    又比如说打起修桥补路的名头向富商们募捐,再从中间克扣一部分用以发放国家雇员薪资等等。
    甚至还有的地方府县学起了财务部,直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搞的财务部以及其他部门的大臣们很头疼,比如说嘉兴县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时候就是被财务部喊停,说什么债券只能由财务部发行,地方政府不能发行,但是人家一句:不让发行地方债券,本来税收里头归属地方政府开支的地税你们又扣着不给,难不成让县里头数百名国家雇员喝西北风去,还是说嘉兴县衙门里能挖出金矿来不成!
    对于这些破烂事,林哲也是有心无力,他也想让马儿跑又不给它吃草啊,但现实里却是行不通的,中央扣着经费不给,一股脑投到军费上头,难不成还不让地方府县自己想办法凑钱啊!
    对于这些,林哲只能是对自己说,特定时期特殊办,有啥问题以后再说。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9041/35952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