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恶女训狗手册、《台风镜》(校园H)、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记忆之场、
淅淅沥沥的雨滴落在地面上,溅起一点点水花。
两天两夜的暴雨,缓解了干旱,却也带来了水涝。
京城地势低洼的地方,无一幸免,全都积了深深的水。最深处足有一米多深。雨水倒灌进入老百姓家中,老百姓刚刚熬过旱灾,现在又不得不面临水灾的祸害。
朝廷上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忙着赈灾。这次赈灾的对象,除了备受雨水困扰的农民之外,还有几十万居住在京城内的老百姓。
居住在京城内的老百姓,多半都是手工业者,小商贩,或者干脆就是给人帮佣,甚至是到码头工地下苦力的苦哈哈。
这些人不像农民,他们存粮有限,一般都是领了工钱之后,买个三五天的粮食放在家里。吃完了再去买。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不仅淹没了他们的家园,连带着存在家里的一点粮食也全都被大雨毁掉。
京城内几十万张嘴没饭吃。加上城外受灾的农民,将近上百张嘴都要指望着朝廷吃饭,朝廷的压力瞬间大了十倍不止。
之前户部购买的那些粮食,还不够百万张嘴吃三天。
洪水一日不退,老百姓就没办法自食其力。即便洪水退去,老百姓也需要朝廷出力,帮他们完成灾后重建。
这样算下来,未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这上百万张嘴都需要朝廷的赈灾。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此庞大的口粮,该如何解决?
就以一人一天半斤粮食来算,一天所需要的粮食就是五十万斤。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万斤。赶得上当年永和帝带军队深入草原所消耗的口粮。
关键在于,当年永和帝带军队深入草原,那是持续半年时间的战争。而今一个月就需要上千万斤的粮食,这种压力,根本不是当年能比的。
当户部尚书宋子期,在早朝上将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抛出来,不光是元康帝被震惊了,就连内阁大佬们,朝堂同僚们也全都震惊了。
说完了大数据,紧接着宋子期又说了一个残忍的实情,百万人口只是保守估计。实际上受灾的人口相对于百万人口只多不少。宋子期估计,京城内外,所有受灾人口加起来,可能有将近一百五十万左右。
这个数字将朝堂人员都快吓傻了。
他们以前在地方上为官,遇上天灾,最多一次需要赈灾人口,了不起也就是一二十万。到了京城,动辄就是上百万的人口,是过去的十倍,这些官员真的感受到了恐惧。
赈灾十万百姓,都需要当官的豁出老命才能办好。赈灾百万人口,只怕将老命豁出去,都未必能够办好。
有人就悄声嘀咕:“京城有这么多人吗?不会是夸大其词吧。”
宋子期听到了这句抱怨,他眼皮子一撩,冷冷地瞥了眼提出这个疑问的官员,然后掷地有声地说道:“永和十七年,京城重造皇册。当年京城内就有一百三十万人口。
经过这么多年休养生息,如今生活在京城内的老百姓只多不少。听清楚,本官刚在说的一百三十万人口,仅仅包括城墙以内的范围。
京城外还有数个县,每个县都有十万到三十万不等的人口规模。整个京畿地区的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三百万。
之前旱灾,本官派出官员深入各个灾区做调查。根据这段时间时间的统计,旱灾期间,京城外受灾的老百姓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万。
这三十五万受灾人口的问题到现在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如今一场大暴雨,势必让这三十五万人口的情况越发严重。
还有,因为这场大暴雨,之前勉强还能维持生活的老百姓,势必有一部分人也会被迫沦为灾民。也就是说,京城外受灾百姓保守估计,数目应该在五十万到七十万之间。
说完京城外,现在说京城内的情况。据本官所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可以确定京城内地势低洼的地方全部被淹。房屋被冲毁将近五万间。
根据前些年五成兵马司做的一个统计,居住在京城地势低洼地带的老百姓,就有七八十万人口。这些人口,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成了灾民。
还有,除了地势低洼的地带,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暴雨影响。京城内因为暴雨受灾的人口,只会比本官估计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元康帝听完这一连串的数字,顿时头都大了。以前没有天灾的时候,元康帝会因为京城人口众多而感到骄傲自豪。可是如今,他恨不得京城的人口能够减少五倍,不,是十倍。如此一来,受灾的人口也会大大减少。
只可惜,这只是元康帝自己美好的愿望。
元康帝感觉心口疼,不是被气的,而是被吓的。他对宋子期说道:“宋爱卿,你告诉大家,现在朝廷该怎么做?”
宋子期掷地有声地说道:“陛下,如今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赈灾。除了赈灾,还要防疫。大家都知道,大涝之后必有大疫,防疫甚至于比赈灾更关键。
要在赈灾的时候做好防疫工作,一是要准备足够的药材,二是不准让老百姓饮用被污染的生水,三是人畜粪便一定要管理好。不能让人畜粪便污染了老百姓的饮用水。
这是微臣昨日找太医院太医还有霍大夫商量出来的,简单易行易懂的防疫手册。
请陛下下旨,让衙门安排足够的人手,到受灾百姓中间宣传防疫知识。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将防疫知识同赈灾相结合。”
元康帝连连点头,“宋爱卿说得有理。防疫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朕会下旨,让京城内所有衙门注重这件事情。”
此时就有大臣提出问题,“赈灾,防疫,宋大人说得简单。请问宋大人,上百万人口的灾民,朝廷拿什么来赈灾?又拿什么来防疫?请问宋大人,如今你们户部还有多少存粮?这些粮食能够吃多长时间?粮食吃完了以后又该怎么办?”
宋子期轻飘飘地瞥颜吏部尚书。质问宋子期的正是吏部尚书。
宋子期从衣袖里掏出一份奏折,“陛下,关于如何赈灾,如何防疫,微臣已经想出了办法。具体条陈,请陛下过目。”
“快,快,将宋爱卿的条陈呈上来。”
刘小七领命,疾步来到宋子期面前,看也没看宋子期一眼,直接从宋子期的手中接过条陈,然后又回到元康帝身边,将条陈交给元康帝。
元康帝急切地看起来,看到宋子期列出来的一条条解决办法,元康帝的脸色连连变幻。
在场的大臣纷纷侧目,都想知道宋子期到底在奏折里面写了什么。
宋子期故作高冷,连一个字都没有吐露。
元康帝看完了条陈,长出了一口气。他需要时间消化一下。实在是因为宋子期的办法前所未见,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
元康帝命刘小七将宋子期的奏折交给内阁大佬们传阅,他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内阁大佬们看完了条陈,也都面面相觑,感到不可思议。
用后世的话说,宋子期的办法实在是太超前了。
宋子期的赈灾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就是贷!详细一点说,就是以朝廷信用背书,以户部一年钱粮收入作为抵押,从商户手上贷粮,贷药。
两天两夜的暴雨,缓解了干旱,却也带来了水涝。
京城地势低洼的地方,无一幸免,全都积了深深的水。最深处足有一米多深。雨水倒灌进入老百姓家中,老百姓刚刚熬过旱灾,现在又不得不面临水灾的祸害。
朝廷上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忙着赈灾。这次赈灾的对象,除了备受雨水困扰的农民之外,还有几十万居住在京城内的老百姓。
居住在京城内的老百姓,多半都是手工业者,小商贩,或者干脆就是给人帮佣,甚至是到码头工地下苦力的苦哈哈。
这些人不像农民,他们存粮有限,一般都是领了工钱之后,买个三五天的粮食放在家里。吃完了再去买。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不仅淹没了他们的家园,连带着存在家里的一点粮食也全都被大雨毁掉。
京城内几十万张嘴没饭吃。加上城外受灾的农民,将近上百张嘴都要指望着朝廷吃饭,朝廷的压力瞬间大了十倍不止。
之前户部购买的那些粮食,还不够百万张嘴吃三天。
洪水一日不退,老百姓就没办法自食其力。即便洪水退去,老百姓也需要朝廷出力,帮他们完成灾后重建。
这样算下来,未来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这上百万张嘴都需要朝廷的赈灾。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此庞大的口粮,该如何解决?
就以一人一天半斤粮食来算,一天所需要的粮食就是五十万斤。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万斤。赶得上当年永和帝带军队深入草原所消耗的口粮。
关键在于,当年永和帝带军队深入草原,那是持续半年时间的战争。而今一个月就需要上千万斤的粮食,这种压力,根本不是当年能比的。
当户部尚书宋子期,在早朝上将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抛出来,不光是元康帝被震惊了,就连内阁大佬们,朝堂同僚们也全都震惊了。
说完了大数据,紧接着宋子期又说了一个残忍的实情,百万人口只是保守估计。实际上受灾的人口相对于百万人口只多不少。宋子期估计,京城内外,所有受灾人口加起来,可能有将近一百五十万左右。
这个数字将朝堂人员都快吓傻了。
他们以前在地方上为官,遇上天灾,最多一次需要赈灾人口,了不起也就是一二十万。到了京城,动辄就是上百万的人口,是过去的十倍,这些官员真的感受到了恐惧。
赈灾十万百姓,都需要当官的豁出老命才能办好。赈灾百万人口,只怕将老命豁出去,都未必能够办好。
有人就悄声嘀咕:“京城有这么多人吗?不会是夸大其词吧。”
宋子期听到了这句抱怨,他眼皮子一撩,冷冷地瞥了眼提出这个疑问的官员,然后掷地有声地说道:“永和十七年,京城重造皇册。当年京城内就有一百三十万人口。
经过这么多年休养生息,如今生活在京城内的老百姓只多不少。听清楚,本官刚在说的一百三十万人口,仅仅包括城墙以内的范围。
京城外还有数个县,每个县都有十万到三十万不等的人口规模。整个京畿地区的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三百万。
之前旱灾,本官派出官员深入各个灾区做调查。根据这段时间时间的统计,旱灾期间,京城外受灾的老百姓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万。
这三十五万受灾人口的问题到现在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如今一场大暴雨,势必让这三十五万人口的情况越发严重。
还有,因为这场大暴雨,之前勉强还能维持生活的老百姓,势必有一部分人也会被迫沦为灾民。也就是说,京城外受灾百姓保守估计,数目应该在五十万到七十万之间。
说完京城外,现在说京城内的情况。据本官所了解到的情况,已经可以确定京城内地势低洼的地方全部被淹。房屋被冲毁将近五万间。
根据前些年五成兵马司做的一个统计,居住在京城地势低洼地带的老百姓,就有七八十万人口。这些人口,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成了灾民。
还有,除了地势低洼的地带,其他地方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暴雨影响。京城内因为暴雨受灾的人口,只会比本官估计的更多,而不是更少。”
元康帝听完这一连串的数字,顿时头都大了。以前没有天灾的时候,元康帝会因为京城人口众多而感到骄傲自豪。可是如今,他恨不得京城的人口能够减少五倍,不,是十倍。如此一来,受灾的人口也会大大减少。
只可惜,这只是元康帝自己美好的愿望。
元康帝感觉心口疼,不是被气的,而是被吓的。他对宋子期说道:“宋爱卿,你告诉大家,现在朝廷该怎么做?”
宋子期掷地有声地说道:“陛下,如今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赈灾。除了赈灾,还要防疫。大家都知道,大涝之后必有大疫,防疫甚至于比赈灾更关键。
要在赈灾的时候做好防疫工作,一是要准备足够的药材,二是不准让老百姓饮用被污染的生水,三是人畜粪便一定要管理好。不能让人畜粪便污染了老百姓的饮用水。
这是微臣昨日找太医院太医还有霍大夫商量出来的,简单易行易懂的防疫手册。
请陛下下旨,让衙门安排足够的人手,到受灾百姓中间宣传防疫知识。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将防疫知识同赈灾相结合。”
元康帝连连点头,“宋爱卿说得有理。防疫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朕会下旨,让京城内所有衙门注重这件事情。”
此时就有大臣提出问题,“赈灾,防疫,宋大人说得简单。请问宋大人,上百万人口的灾民,朝廷拿什么来赈灾?又拿什么来防疫?请问宋大人,如今你们户部还有多少存粮?这些粮食能够吃多长时间?粮食吃完了以后又该怎么办?”
宋子期轻飘飘地瞥颜吏部尚书。质问宋子期的正是吏部尚书。
宋子期从衣袖里掏出一份奏折,“陛下,关于如何赈灾,如何防疫,微臣已经想出了办法。具体条陈,请陛下过目。”
“快,快,将宋爱卿的条陈呈上来。”
刘小七领命,疾步来到宋子期面前,看也没看宋子期一眼,直接从宋子期的手中接过条陈,然后又回到元康帝身边,将条陈交给元康帝。
元康帝急切地看起来,看到宋子期列出来的一条条解决办法,元康帝的脸色连连变幻。
在场的大臣纷纷侧目,都想知道宋子期到底在奏折里面写了什么。
宋子期故作高冷,连一个字都没有吐露。
元康帝看完了条陈,长出了一口气。他需要时间消化一下。实在是因为宋子期的办法前所未见,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
元康帝命刘小七将宋子期的奏折交给内阁大佬们传阅,他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内阁大佬们看完了条陈,也都面面相觑,感到不可思议。
用后世的话说,宋子期的办法实在是太超前了。
宋子期的赈灾方案,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就是贷!详细一点说,就是以朝廷信用背书,以户部一年钱粮收入作为抵押,从商户手上贷粮,贷药。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19166/36146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