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38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第79章 独自生活的第十七天
篮子除了用油纸包着的汤块就什么都没有了, 打开一块儿闻闻,还能闻到些许辣味,油纸渗出一些油点, 的确是吃的东西。
刘大郎:“这个热锅烧化了,加上水就能吃了。”
护城军伸手在刘大郎的怀里和袖口摸了摸, 真没有银钱,可见没说假话。
估计告密的是真的, 但以后不在这儿卖了也是真的。
护城军管着大街小巷的安宁,既然以后不在这儿卖了,那也不用揪着不放赶尽杀绝, 非把人东西给砸了才算交差。
毕竟盛京城这么大,摆摊做生意的不在少数, 有的是不交摊位费的。
既然以后不会影响巷口这家生活了,大家都是想赚钱过日子,那就这样算了吧。
为首的护城军指了几个地方道:“这里这边还有这边都不能卖东西, 别被抓到, 不然等着吃官司吧。”
刘大郎使劲点了点头,“我们没卖过, 就送点热汤给过路人尝尝, 我们是好人,真的,官爷您尝尝这个……味道好极了。”
刘大郎见左右没人,给护城军塞了三块,然后捂紧嘴巴, “小的告退!”
护城军看着手里的油纸包, 想塞回去奈何刘大郎跟兔子似的, 跑的飞快。他摇了摇头, 他们来了三个人,正好三块,分完之后便道::“行了,回去吧。”
刘大郎等护城军走了,这才松了口气,还好姜姐姐给了汤块,不然这些人还得去家里查。反正护城军已经有了,刘大郎这下不急着回去,而是等后来客人来了,把汤块送了才回。
他是怕有客人来了没找到,还不知道新铺子在哪儿,白白丢了熟客。
刘大郎在外头冻的手也红脸也红,还剩两块汤块,看实在没人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把护城军来的事简单和姜棠说了,“我给了三个汤块,正好他们三个人,以后就应该没事了。不过他们说不能再摆了,若是再摆,再有人告上去,肯定不像今天这么好收场。”
姜棠看他冻成这样,从炉子上拿壶倒了杯热水,“你先喝口热水吃点东西,我也不打算摆摊了,铺子已经找到了,添置些东西,等半个月就能搬进去了。”
刘大郎咧嘴一笑,“我不冷……那就行了,不用提防小人了。”
“还说不冷,”姜棠去给他弄汤面,这回是牛肉面,上头好几块卤牛肉,肉汤是番茄牛腩的炖汤,有股酸甜味。
刘大郎没有以往拘束,坐着把牛肉面全吃了,吃完意犹未尽道:“姜姐姐手艺真好。”
他吃饱了,但吃姜棠做的饭总也吃不够。
比他娘的手艺好太多了。
姜棠道:“这回多亏了你,你端回去一碗给弟弟妹妹吃。”
刘大郎过来帮忙,刘家只有刘大嫂的公公看孩子,那个小姑娘还小,有时姜棠会送些牛乳过去。
刘大郎摆手没要,“姐,我们家现在不缺吃的,你不用惦着他们。”
刘大嫂跟着姜棠干了一个多月了,现在存了将近五两银子了。
刘大嫂不是光赚不花的人,现在刘家桌子上几乎天天有肉。中午炖菜放两片,给孩子们贴补贴补油水。
刘大嫂晚上回来了还会带卤肉烧鸡之类的,短短一个月,刘大郎就胖了好多,弟弟妹妹们脸上也有肉了。他也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在姜家吃饭,是因为干活了,弟弟妹妹不能总靠姜棠照顾。
家里又不是没钱,他家自己就能买。
而且,他跟着姜棠,能学到不少东西,姜棠还说了让他跟着去新铺子。
倒是没指什么活儿,反正让他跟着。
刘大郎可乐意了。
姜棠以前让刘大郎干活,觉得心里愧的慌,他才十二,放以后他就是个孩子。
但在这边有句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十二岁,已经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
十二岁,巴不得赚钱。再有个三四年,就议亲成亲了。
但姜棠顾忌他年幼,还是想让他做些轻省的活计。
刘大郎识字,可以跟着新掌柜学学,这样以后也能做个掌柜,就算不跟着她做活,也比去码头做苦力活强。
刘大郎不要面,姜棠也没勉强,但剩下的两块汤块让他带回去了。
摊子的事了了,姜棠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现在就安心等着火锅店开业。
这几天天气尚好,三个摊子还在冷风里开着。
姜棠去街上转过,街上的摊子的确不止她们三家。
就算赚得少也有的赚,况且,一些素面摊比以前生意还要红火些。
码头的工人还在,摊子就在,偶尔雪大的时候不出摊,这边工人还会问怎么不卖了。
摊子上面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三种了,客人也能换换口味。
正街上的馄饨摊子生意还凑活,和以前相比差不太多,刘家婆媳两人干活,生意冷清时还能说说话解闷儿。
书院那边王氏一直都是一个人,她的女儿得看着小儿子,三个女儿中两个妹妹还小,不顶事,过来她不放心。
王氏是几人中最累的,也是赚的最多的。
她中午在书院卖,晚上去街上,虽然人娇小,但是分外能干。
赚了钱先给家里孩子连着自己的棉衣棉被换了,原本男人还对她把爹娘送回老家有怨言,现在看日子过好了夫妻间又和睦起来。晚上下职了会去街上接王氏,把车给推回来,两人谁都没提把老人接过来的事,反正王氏把话撂下了,若是再把小的接来住,就和离。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不得不做的,但别人的孩子,轮不到她养。
至于巷口那家,打听了一圈也没见说护城军把姜棠的摊子砸了,心里失望极了。
但后头姜棠都不摆摊了,她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人去姜家抓人吧。
就只能安安分分在家里猫冬,不过还是经常去外头看,一直盯了半个月,再没见姜棠再出来摆摊,这才歇了心思。
姜棠少做了半个月的生意,少赚了几十两的银钱。不过,刘大郎这两天把熟客都通知了,新铺子在哪儿,有上好的酒,而且菜品的价钱不变。
牛油锅底三钱银子,菌汤锅底五钱银子,其他的菜也没变。
不过原来菜样少,新铺子多加了好几样。
粉条、木耳、虾滑、小酥肉……价钱不便宜,但绝对比不上赢天下。
至于熟客会不会过来,姜棠觉得会。虽然给了汤块,但姜棠觉得,家里吃火锅,比不上外头的味道。
她的麻酱是自己调的,里面有芝麻花生碎,还有蒜蓉等各种各样的调料。还有虽然锅底一样,但是她买的肉是尝过好几家选的最嫩的羊肉,最鲜美的鱼肉,味道绝对是上乘的。
所以尽管送了汤块,熟客也会去新铺子吃。
这一天一天过去,姜棠专心弄铺子里的事儿,终于等到铺子弄好了,第二天原本计划着开业,结果天上又飞起了雪花。
雪下的并不小。
街上没什么人,左边卖干果的铺子还有右边卖杂货的铺子全都关了,姜棠也不知道今天到底还开不开。
若是没客人,开业显得冷清。
告诉的老顾客今天不一定能赶过来,本来天就冷,下着雪就不想出门了。
等到中午,姜棠还犹豫着,却见有人在门板上敲了敲。
敲门的那人身后还跟了几个,就这么一瞅,有四五个人呢。
刘大郎和这人熟,就是第一天摆摊时他领过来的第一个客人,“是您啊!老板,来客人了!”
姜棠也出来迎客,“您先进屋等等,我们铺子马上开业了。”
招牌上还挂着红布,刘大郎在雪地里放了两挂爆竹,姜棠用细竹竿子一挑,红布落下来,写着姜氏火锅的招牌就露了出来。
姜棠起名字没花太长时间,原是想着叫锦棠火锅,可有占锦棠居便宜的嫌疑,就作罢了。
爆竹在雪地里噼里啪啦响,下着雪也没哑炮。
姜棠对这一桌客人道:“今儿下着雪,给您这桌送一盘羊肉。”
一桌客人也是客人,租金和帮工掌柜们的工钱都是按月结的,姜棠不想干放着亏银子。
这一桌一共六个人,原本屋里有地方,可客人觉得在外头一边赏雪一边吃更有意境,就让帮工把桌子挪到了外头。
六个人一个锅底,要的是鸡肉菌汤锅,羊肉和鱼肉都要了不少,还要了两盘白萝卜。
另外要了两壶酒,六个人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手伸到炭炉边烤火。
等锅开的时候,客人对刘大郎道:“知道你们开业,就赶着饭点过来了,别看下雪,就下雪天吃锅子才痛快。”
吃东西有讲究,春天吃春饼,夏天吃凉菜,冬天就得吃热乎的。
所以,别看今天飘着那么厚的雪,却是吃热锅子的好时候,这种暖肚子的吃食,就适合下雨下雪天吃。
刘大郎应和了几句,“那几位爷慢慢吃,我在这儿给你们放个炉子烤火,省着冷。”
这边客人刚安顿好,又来人了。
这回是顺着香味儿找来的,这边几条街,就火锅店开着,显眼极了。
一个中午,客人虽零零星星的,但没断过。
铺子前头的雪扫干净又覆上一层,好像在给火锅店盖被子。
门前那条路没人打扰,但多了好多脚印。
铺子里面外面都热闹非凡,外面天光雪光映衬着屋里的烛光,真的给冷冬添了一丝暖意。
卖的最好的是菌汤锅,滇南的菌子的确鲜美。
姜棠这边的菌菇还够卖一个多月,若以后生意更好了,还卖不上一个月的。
不过她已经跟顾见舟身边的松林说了,说是过阵子菌菇就能送过来。
这事儿松林敢打包票。
滇南灾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百姓们仍没有生计,吃喝都发愁。顾见舟寄回来的菌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人采了菌菇卖不出去。
没有油炒的菌菇并不好吃,他们缺的是粮食。
如果姜棠能买回来,也算是为滇南百姓做事儿。
眼下姜棠不急,食材都够,铺子就慢慢开着。
后院能住人,给铺子里的掌柜帮工住。
姜棠不会常过来,偶尔来一次查查账就行了。
铺子里的田掌柜是盛京本地人,原本是另一家酒楼的掌柜,后来酒楼开不下去了,田掌柜这才到姜氏火锅店来。
一个月工钱一两银子,附近酒楼饭馆的掌柜都是这个工钱,并不算低。
篮子除了用油纸包着的汤块就什么都没有了, 打开一块儿闻闻,还能闻到些许辣味,油纸渗出一些油点, 的确是吃的东西。
刘大郎:“这个热锅烧化了,加上水就能吃了。”
护城军伸手在刘大郎的怀里和袖口摸了摸, 真没有银钱,可见没说假话。
估计告密的是真的, 但以后不在这儿卖了也是真的。
护城军管着大街小巷的安宁,既然以后不在这儿卖了,那也不用揪着不放赶尽杀绝, 非把人东西给砸了才算交差。
毕竟盛京城这么大,摆摊做生意的不在少数, 有的是不交摊位费的。
既然以后不会影响巷口这家生活了,大家都是想赚钱过日子,那就这样算了吧。
为首的护城军指了几个地方道:“这里这边还有这边都不能卖东西, 别被抓到, 不然等着吃官司吧。”
刘大郎使劲点了点头,“我们没卖过, 就送点热汤给过路人尝尝, 我们是好人,真的,官爷您尝尝这个……味道好极了。”
刘大郎见左右没人,给护城军塞了三块,然后捂紧嘴巴, “小的告退!”
护城军看着手里的油纸包, 想塞回去奈何刘大郎跟兔子似的, 跑的飞快。他摇了摇头, 他们来了三个人,正好三块,分完之后便道::“行了,回去吧。”
刘大郎等护城军走了,这才松了口气,还好姜姐姐给了汤块,不然这些人还得去家里查。反正护城军已经有了,刘大郎这下不急着回去,而是等后来客人来了,把汤块送了才回。
他是怕有客人来了没找到,还不知道新铺子在哪儿,白白丢了熟客。
刘大郎在外头冻的手也红脸也红,还剩两块汤块,看实在没人就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把护城军来的事简单和姜棠说了,“我给了三个汤块,正好他们三个人,以后就应该没事了。不过他们说不能再摆了,若是再摆,再有人告上去,肯定不像今天这么好收场。”
姜棠看他冻成这样,从炉子上拿壶倒了杯热水,“你先喝口热水吃点东西,我也不打算摆摊了,铺子已经找到了,添置些东西,等半个月就能搬进去了。”
刘大郎咧嘴一笑,“我不冷……那就行了,不用提防小人了。”
“还说不冷,”姜棠去给他弄汤面,这回是牛肉面,上头好几块卤牛肉,肉汤是番茄牛腩的炖汤,有股酸甜味。
刘大郎没有以往拘束,坐着把牛肉面全吃了,吃完意犹未尽道:“姜姐姐手艺真好。”
他吃饱了,但吃姜棠做的饭总也吃不够。
比他娘的手艺好太多了。
姜棠道:“这回多亏了你,你端回去一碗给弟弟妹妹吃。”
刘大郎过来帮忙,刘家只有刘大嫂的公公看孩子,那个小姑娘还小,有时姜棠会送些牛乳过去。
刘大郎摆手没要,“姐,我们家现在不缺吃的,你不用惦着他们。”
刘大嫂跟着姜棠干了一个多月了,现在存了将近五两银子了。
刘大嫂不是光赚不花的人,现在刘家桌子上几乎天天有肉。中午炖菜放两片,给孩子们贴补贴补油水。
刘大嫂晚上回来了还会带卤肉烧鸡之类的,短短一个月,刘大郎就胖了好多,弟弟妹妹们脸上也有肉了。他也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在姜家吃饭,是因为干活了,弟弟妹妹不能总靠姜棠照顾。
家里又不是没钱,他家自己就能买。
而且,他跟着姜棠,能学到不少东西,姜棠还说了让他跟着去新铺子。
倒是没指什么活儿,反正让他跟着。
刘大郎可乐意了。
姜棠以前让刘大郎干活,觉得心里愧的慌,他才十二,放以后他就是个孩子。
但在这边有句话,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里的十二岁,已经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
十二岁,巴不得赚钱。再有个三四年,就议亲成亲了。
但姜棠顾忌他年幼,还是想让他做些轻省的活计。
刘大郎识字,可以跟着新掌柜学学,这样以后也能做个掌柜,就算不跟着她做活,也比去码头做苦力活强。
刘大郎不要面,姜棠也没勉强,但剩下的两块汤块让他带回去了。
摊子的事了了,姜棠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下来,现在就安心等着火锅店开业。
这几天天气尚好,三个摊子还在冷风里开着。
姜棠去街上转过,街上的摊子的确不止她们三家。
就算赚得少也有的赚,况且,一些素面摊比以前生意还要红火些。
码头的工人还在,摊子就在,偶尔雪大的时候不出摊,这边工人还会问怎么不卖了。
摊子上面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三种了,客人也能换换口味。
正街上的馄饨摊子生意还凑活,和以前相比差不太多,刘家婆媳两人干活,生意冷清时还能说说话解闷儿。
书院那边王氏一直都是一个人,她的女儿得看着小儿子,三个女儿中两个妹妹还小,不顶事,过来她不放心。
王氏是几人中最累的,也是赚的最多的。
她中午在书院卖,晚上去街上,虽然人娇小,但是分外能干。
赚了钱先给家里孩子连着自己的棉衣棉被换了,原本男人还对她把爹娘送回老家有怨言,现在看日子过好了夫妻间又和睦起来。晚上下职了会去街上接王氏,把车给推回来,两人谁都没提把老人接过来的事,反正王氏把话撂下了,若是再把小的接来住,就和离。
百善孝为先,赡养老人是不得不做的,但别人的孩子,轮不到她养。
至于巷口那家,打听了一圈也没见说护城军把姜棠的摊子砸了,心里失望极了。
但后头姜棠都不摆摊了,她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人去姜家抓人吧。
就只能安安分分在家里猫冬,不过还是经常去外头看,一直盯了半个月,再没见姜棠再出来摆摊,这才歇了心思。
姜棠少做了半个月的生意,少赚了几十两的银钱。不过,刘大郎这两天把熟客都通知了,新铺子在哪儿,有上好的酒,而且菜品的价钱不变。
牛油锅底三钱银子,菌汤锅底五钱银子,其他的菜也没变。
不过原来菜样少,新铺子多加了好几样。
粉条、木耳、虾滑、小酥肉……价钱不便宜,但绝对比不上赢天下。
至于熟客会不会过来,姜棠觉得会。虽然给了汤块,但姜棠觉得,家里吃火锅,比不上外头的味道。
她的麻酱是自己调的,里面有芝麻花生碎,还有蒜蓉等各种各样的调料。还有虽然锅底一样,但是她买的肉是尝过好几家选的最嫩的羊肉,最鲜美的鱼肉,味道绝对是上乘的。
所以尽管送了汤块,熟客也会去新铺子吃。
这一天一天过去,姜棠专心弄铺子里的事儿,终于等到铺子弄好了,第二天原本计划着开业,结果天上又飞起了雪花。
雪下的并不小。
街上没什么人,左边卖干果的铺子还有右边卖杂货的铺子全都关了,姜棠也不知道今天到底还开不开。
若是没客人,开业显得冷清。
告诉的老顾客今天不一定能赶过来,本来天就冷,下着雪就不想出门了。
等到中午,姜棠还犹豫着,却见有人在门板上敲了敲。
敲门的那人身后还跟了几个,就这么一瞅,有四五个人呢。
刘大郎和这人熟,就是第一天摆摊时他领过来的第一个客人,“是您啊!老板,来客人了!”
姜棠也出来迎客,“您先进屋等等,我们铺子马上开业了。”
招牌上还挂着红布,刘大郎在雪地里放了两挂爆竹,姜棠用细竹竿子一挑,红布落下来,写着姜氏火锅的招牌就露了出来。
姜棠起名字没花太长时间,原是想着叫锦棠火锅,可有占锦棠居便宜的嫌疑,就作罢了。
爆竹在雪地里噼里啪啦响,下着雪也没哑炮。
姜棠对这一桌客人道:“今儿下着雪,给您这桌送一盘羊肉。”
一桌客人也是客人,租金和帮工掌柜们的工钱都是按月结的,姜棠不想干放着亏银子。
这一桌一共六个人,原本屋里有地方,可客人觉得在外头一边赏雪一边吃更有意境,就让帮工把桌子挪到了外头。
六个人一个锅底,要的是鸡肉菌汤锅,羊肉和鱼肉都要了不少,还要了两盘白萝卜。
另外要了两壶酒,六个人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手伸到炭炉边烤火。
等锅开的时候,客人对刘大郎道:“知道你们开业,就赶着饭点过来了,别看下雪,就下雪天吃锅子才痛快。”
吃东西有讲究,春天吃春饼,夏天吃凉菜,冬天就得吃热乎的。
所以,别看今天飘着那么厚的雪,却是吃热锅子的好时候,这种暖肚子的吃食,就适合下雨下雪天吃。
刘大郎应和了几句,“那几位爷慢慢吃,我在这儿给你们放个炉子烤火,省着冷。”
这边客人刚安顿好,又来人了。
这回是顺着香味儿找来的,这边几条街,就火锅店开着,显眼极了。
一个中午,客人虽零零星星的,但没断过。
铺子前头的雪扫干净又覆上一层,好像在给火锅店盖被子。
门前那条路没人打扰,但多了好多脚印。
铺子里面外面都热闹非凡,外面天光雪光映衬着屋里的烛光,真的给冷冬添了一丝暖意。
卖的最好的是菌汤锅,滇南的菌子的确鲜美。
姜棠这边的菌菇还够卖一个多月,若以后生意更好了,还卖不上一个月的。
不过她已经跟顾见舟身边的松林说了,说是过阵子菌菇就能送过来。
这事儿松林敢打包票。
滇南灾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百姓们仍没有生计,吃喝都发愁。顾见舟寄回来的菌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人采了菌菇卖不出去。
没有油炒的菌菇并不好吃,他们缺的是粮食。
如果姜棠能买回来,也算是为滇南百姓做事儿。
眼下姜棠不急,食材都够,铺子就慢慢开着。
后院能住人,给铺子里的掌柜帮工住。
姜棠不会常过来,偶尔来一次查查账就行了。
铺子里的田掌柜是盛京本地人,原本是另一家酒楼的掌柜,后来酒楼开不下去了,田掌柜这才到姜氏火锅店来。
一个月工钱一两银子,附近酒楼饭馆的掌柜都是这个工钱,并不算低。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0150/37486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