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8节
推荐阅读:从修牛蹄开始、霉运女二,胎穿70年代苟住命、张公案2、小梨花(校园h  1V1)、校服绅士、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记忆之场、
后来,淮哥儿长大了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四处招惹事端。裴秉元本就不喜欢出门交往,却被逼着出去,替儿子料理那些事端,人疲心疲。他愈发觉得裴少淮这个儿子,是老天派下来催债的。
等到裴少淮成了纨绔,背负恶名,一向温和的裴秉元质问老母亲,道:“瞧你养的好孙儿,宠成了甚么样。”
老太太痛心,应道:“你只管生,不管养,如今反倒怨起我来了。”
裴秉元无奈,仰天嚎啕发问:“我不过是想安静读书,怎就这般难?生了这样的儿子,此生,恐怕再不得安稳,科考无望矣。”言罢,折了笔,封了书,那等场面实在叫人唏嘘。
……
现如今,此淮哥儿非彼淮哥儿。
裴少淮心中暗想,他势必不会让这个府邸像原书那般乌烟瘴气,亦不会到处闯祸惹事,父亲想安安静静读书,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会遂了裴秉元的愿。
至于父亲最后能否在科考上有所建树,裴少淮就不得而知了。
……
翌日,裴秉元找到老太公、老太太,说起了昨日淮哥儿主动要识字的奇事,还说淮哥儿天资聪慧,学得很快。
两位老人自然是欢喜,却不全信,毕竟淮哥儿尚不足一岁半,问裴秉元:“此事当真?”
“当真,母亲若是不信,不如亲自问问淮儿。”
老太太抱着淮哥儿,问道:“淮哥儿,告诉祖母,你昨日跟父亲都学了些甚么?”
小娃子指着外头,应道:“門,府上的大門。”
裴秉元在一旁补充道:“孩儿昨日教了他‘門’字。”
老太太欢喜加欣慰,笑得眼角都有些湿润了,一口一个乖孙儿,又问道:“咱们淮哥儿想读书?”
小娃娃点点头,应道:“想,读书,识字。”
“为什么呀?”
“喜欢。”
小孩子功利心不能太重,裴少淮总不能告诉祖母说,他想读书科考好当官罢。
趁此,裴秉元道出了自己的打算:“爹,娘,既然淮儿有此心性,孩儿想,索性就早些为他开蒙,免得耽误了他的天分,不知爹娘意下如何?”
老太公、老太太虽是欢喜,但并不糊涂,谈及要给淮哥儿开蒙,他们反倒谨慎起来。
这么个小人儿,坐得住,吃得消吗?
别的人家,孩童五六岁才开蒙,即便是极富贵的人家,金贵教养,也至少等到两三岁,才会开蒙。
而淮哥儿才一岁半。
老太太道:“淮哥儿才这么点大,是不是太早了些?”她是担忧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说是开蒙,倒也不是正经开蒙。”裴秉元昨天夜里早便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娓娓道来,“他还同往常一样,该睡睡,该玩玩,只当他闲下来的时候,送到书房里来,教他认些字,说说那有趣的典故,亦或是背背诗词,权当是顽,好让他晓得,这书里头,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为往后打些基础,而尔。”
原来是这个意思的“开蒙”,裴少淮心想,这不就是古代幼儿园吗?也太小看我读书的决心了罢。
裴秉元又道:“淮儿筋骨还未发育全,我亦不会教他端笔写字,断不会叫他劳累着的。”
裴少淮为达成目的,奶声奶气帮腔道:“书房,好顽,好多书。”
老太太点点头,但仍旧有疑虑,道:“你的想法是的好的,只是,这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这么一位塾师?”
在这科考至上的朝代,想要请一位好老师,可就太难了。“但有三碗粮,不当孩子王”,但凡有些学问的读书人,不到穷途末路,都未必肯去当私塾先生。那中了举的,半只脚踏入了官途,必定奔着前程去,余下的,便只有秀才公了。
纵是景川伯爵府这样的人家,想要找个名师,那也是不易的。
“淮儿年岁小,得是连教带哄,想要请塾师恐怕不易,加之外头的先生良莠不齐,我亦不放心……我思量着,不如,就由我与爹一同教罢,不知爹意下如何?”裴秉元提议道,“我教他识字,父亲给他讲讲典故、诗词,也费不了多少时候。”
老太爷、老太太都有些诧异,儿子竟肯费这样的功夫。
又闻裴秉元道:“离下次秋闱还有两年,孩儿日日耗在书房里,也不见长进,倒不如抽些时间出来,教教淮儿。”
老太爷也欣然同意,道:“那自然是好的。”
……
恰好,沈姨娘带着津哥儿前来拜安,在外头听了全,没有贸然进去打扰。
等到里头谈完了,她才让嬷嬷进去通报,带着津哥儿款款走进去。
“方才远远的,就听到了老祖宗的笑声,可是发生了甚么欢喜事?叫我们一起也听听。”沈姨娘问道。
每次前来问安,她素来是老太太问甚么,她答甚么,今日,竟主动挑了话题。
“我们方才正说着,要给淮哥儿开蒙呢。”老太太乐呵呵地应道,下一瞬,老太太注意到跟前问安的津哥儿,明白了沈姨娘话里的话。
老太太抱来津哥儿,问道:“津哥儿,叫你跟着祖父、爹爹,一同识字好不好?”
津哥儿哪里懂甚么叫识字,这话在他听来,就同“祖母带你去顽好不好”是一样的,于是点点头,奶声奶气道:“好。”
老太太喜上眉梢,炫耀道:“瞧瞧,咱们裴家的儿孙,小小年纪,就都懂得要读书认字。”
老太公亦道:“那就都学,兄弟二人往后一起,相互照应,相互扶持。”
裴少淮这个奶娃子,略感歉意,于是屁颠屁颠跑到津哥儿身边,牵起他的小手,说道:“弟弟,一起识字。”
此时,他心里想的,满是——津弟,为兄真是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把你也卷进来了。我本只是闲着无聊,想学学繁体字,打发时间,可从来没想过要把你拉入坑,往后你可不要怪我……
可又一想,庶弟是个极有天分的读书人,做事刻苦专注,让他读书是适得其所。裴少淮心里又想——津弟啊,想必你以后也是要成为卷王的,晚卷不如早卷,不如就跟着为兄一起,兄弟齐心,卷死外头的那些人。
津哥儿很乖,任凭长兄牵着,点点头,应了一声“嗯嗯”。
……
傍晚,等林氏闲暇一些的时候,沈姨娘带着津哥儿来了朝露院。
寒暄片刻,沈姨娘说明来意,说是带津哥儿来感谢长兄的,敬重而客气。
林氏白日不在府上,不明所以,沈姨娘便同她说了“开蒙”的事。
林氏听后,心里欢喜,诧异自家儿子白日里还干成了这样的大事,面对沈姨娘的谢意,她应道:“我当是甚么大事,他们兄弟二人一同读书识字,是好事,别提甚么谢不谢的……他们兄弟俩这般亲近,别叫我们反倒生分了。”
面对沈姨娘,林氏素来都是一个态度——都是阴差阳错下进了这个府邸的妇人,不必相互为难,各自教养好自己的儿女便好。
沈姨娘走后,林氏开心抱起儿子,亲了好几口,道:“我的乖儿子。”
儿女乖巧,继女敬重,妾室规矩,林氏觉着这深院大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
自这日以后,淮哥儿、津哥儿两兄弟开始读书认字。
只不过,两兄弟喜欢的“课程”略有不同。裴少淮喜欢父亲教他识字,学习繁体字,追溯字的来源,裴父还专程挑了漂亮的字帖来教识字,赏心悦目,这让裴少淮觉得,这些古朴的文字,一撇一捺都那么有韵味。
裴少津还小,识字慢,但听得很专注。他喜欢听祖父讲典故,甚么曾子杀猪、草船借箭、孔融让梨……原来短短几个字,里头有这么多的故事,津哥儿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每日午休完,津哥儿便急着去书房,嘴里念着:“快点,快点,祖父该说典故了。”
总之,兄弟二人小小年纪,读书识字,过得很是开心。
……
……
五月中旬,是日,林氏带来了个裁剪婆子,把伯爵府的几个姑娘都叫了过来,说是量一量身段,准备做今年的夏裙了。
那婆子测量莲姐儿身段时,最是仔细。
等到莲姐儿带着几个妹妹回去之后,林氏这才来到老太太屋里,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做夏裙只是个幌子,主要是为了给莲姐儿量身段。
“这及笄大礼上,采衣、初加、再加、三加,每个环节的衣制都有讲究,短褂、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样样都少不得,还要缝制精巧,样式得体,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做出来的。这本应由莲姐儿的亲舅母那边定制好送来,不是我操心的事,我也早叫人传话了,可那安远伯爵府迟迟没有回信,也不知晓有没有准备,只怕到了时候,胡乱送了几套过来,大礼上落了咱们裴家的脸面,又伤了莲姐儿的心。”林氏说道。
又道:“儿媳便擅作主张,叫人来量一量莲姐儿的身段,自个儿做一套好的衣裳备着,有备无患。莲姐儿心思细,我也不能叫她知道了多想,才说是要做夏裙。这家店,去岁替户部张尚书家的女儿做过衣服,儿媳见过,料子和手艺都是极好的……等到长裙做得差不多了,我再叫人送些金线过去,暗压在里头,一定好看。”
最后才问:“母亲觉得如何?”
林氏就是有意说给老太太听的,既然是自己真心实意做的事,也费心思了,就理应说出来,叫婆母知道知道。
“你费心了,是你考虑得周全。”老太太点点头,又道,“你叫那店铺不要声张,暗地里做就好……万一安远伯爵府那头送来了好的,也不能驳了他们的面。”
“儿媳省得了。”林氏应道,又说,“过两日,我叫他们送些时兴的料子过来,母亲替莲姐儿选个好的。”
老太太点头应下。
衣制解决了,老太太问起头饰,道:“大礼上用的簪子、钗冠,你甚么打算?”簪子钗冠的打制比衣袍更费时间,也比衣袍更重要。
此事,林氏亦早有准备,回答道:“母亲还记得上回参加勇国公家小孙女的及笄礼罢?那金钗冠上镶了多少的玛瑙,瞧着多气派……儿媳没本事,折了好几折,才打听到是哪个店铺打造的,正巧,那家店手里没活儿,便承了这单生意。当然,咱们伯爵府不能似勇国公那么阔气,镶那么多宝石。我同掌柜商量过,在侧边、后头,换一些珍珠、翡翠,效果也是极好的。”
老太太又是点点头,很满意。纵是裴府有那么多银子,也不敢像国公府那样,镶满宝石……凡事讲究规矩,不能僭越。
老太太问:“可有甚么难处?”
林氏点头,取出了一份宾客名单,递给老太太,说道:“这是儿媳列的单子。”
趁着老太太看的时候,林氏说明道:“母亲也知晓儿媳的出身,若是要请这些正宾们,或许还要母亲出面……这单子上,若是有写得不齐全的,也请母亲好好指点指点。”
……
在林氏的辛苦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眼便到了六月。
第9章
眼瞧着及笄大礼的日子就要到了,安远伯爵府终于差人送来了全套的衣制。
果真如林氏所担忧,送来的衣制,大有敷衍之意——粗略乍一看,款式都是好的,用到真金白银的地方,却草草略过。譬如说,那大袖长裙,理应用上好的织金缎料来做,宁家却将金丝换成了黄线。
这样的小伎俩,大礼上,岂不是让正宾们笑话?
事后,宁家一句下人疏忽了,便可掩过,可莲姐儿却会长久被其他贵女指指点点。
林氏将衣物拿来给老太太看,老太太又气又恼,哀道:“果真是人走茶凉,他安远伯是没把莲儿当外甥女。”
又道:“那便改用你做的那套罢。”心中庆幸儿媳早做了准备。
林氏问道:“那宁家送来的这套,如何处置?”
老太太不是个怕事的,语气冷了半分,道:“当作是安远伯爵府送来的礼件,同其他宾客送来,放一块摆出来,叫大家看看。”
“儿媳省得了。”
……
说起恩怨纠葛,安远伯爵府如此对待裴若莲,只因如今当家的,并非宁氏的亲兄弟。宁氏早早地去了,又无亲兄弟,后来,裴若莲的外祖母亦去了,如此情形之下,宁家岂还会有人惦念着莲姐儿、兰姐儿此姊妹二人?
等到裴少淮成了纨绔,背负恶名,一向温和的裴秉元质问老母亲,道:“瞧你养的好孙儿,宠成了甚么样。”
老太太痛心,应道:“你只管生,不管养,如今反倒怨起我来了。”
裴秉元无奈,仰天嚎啕发问:“我不过是想安静读书,怎就这般难?生了这样的儿子,此生,恐怕再不得安稳,科考无望矣。”言罢,折了笔,封了书,那等场面实在叫人唏嘘。
……
现如今,此淮哥儿非彼淮哥儿。
裴少淮心中暗想,他势必不会让这个府邸像原书那般乌烟瘴气,亦不会到处闯祸惹事,父亲想安安静静读书,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会遂了裴秉元的愿。
至于父亲最后能否在科考上有所建树,裴少淮就不得而知了。
……
翌日,裴秉元找到老太公、老太太,说起了昨日淮哥儿主动要识字的奇事,还说淮哥儿天资聪慧,学得很快。
两位老人自然是欢喜,却不全信,毕竟淮哥儿尚不足一岁半,问裴秉元:“此事当真?”
“当真,母亲若是不信,不如亲自问问淮儿。”
老太太抱着淮哥儿,问道:“淮哥儿,告诉祖母,你昨日跟父亲都学了些甚么?”
小娃子指着外头,应道:“門,府上的大門。”
裴秉元在一旁补充道:“孩儿昨日教了他‘門’字。”
老太太欢喜加欣慰,笑得眼角都有些湿润了,一口一个乖孙儿,又问道:“咱们淮哥儿想读书?”
小娃娃点点头,应道:“想,读书,识字。”
“为什么呀?”
“喜欢。”
小孩子功利心不能太重,裴少淮总不能告诉祖母说,他想读书科考好当官罢。
趁此,裴秉元道出了自己的打算:“爹,娘,既然淮儿有此心性,孩儿想,索性就早些为他开蒙,免得耽误了他的天分,不知爹娘意下如何?”
老太公、老太太虽是欢喜,但并不糊涂,谈及要给淮哥儿开蒙,他们反倒谨慎起来。
这么个小人儿,坐得住,吃得消吗?
别的人家,孩童五六岁才开蒙,即便是极富贵的人家,金贵教养,也至少等到两三岁,才会开蒙。
而淮哥儿才一岁半。
老太太道:“淮哥儿才这么点大,是不是太早了些?”她是担忧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说是开蒙,倒也不是正经开蒙。”裴秉元昨天夜里早便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娓娓道来,“他还同往常一样,该睡睡,该玩玩,只当他闲下来的时候,送到书房里来,教他认些字,说说那有趣的典故,亦或是背背诗词,权当是顽,好让他晓得,这书里头,有这么多有趣的事儿……为往后打些基础,而尔。”
原来是这个意思的“开蒙”,裴少淮心想,这不就是古代幼儿园吗?也太小看我读书的决心了罢。
裴秉元又道:“淮儿筋骨还未发育全,我亦不会教他端笔写字,断不会叫他劳累着的。”
裴少淮为达成目的,奶声奶气帮腔道:“书房,好顽,好多书。”
老太太点点头,但仍旧有疑虑,道:“你的想法是的好的,只是,这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这么一位塾师?”
在这科考至上的朝代,想要请一位好老师,可就太难了。“但有三碗粮,不当孩子王”,但凡有些学问的读书人,不到穷途末路,都未必肯去当私塾先生。那中了举的,半只脚踏入了官途,必定奔着前程去,余下的,便只有秀才公了。
纵是景川伯爵府这样的人家,想要找个名师,那也是不易的。
“淮儿年岁小,得是连教带哄,想要请塾师恐怕不易,加之外头的先生良莠不齐,我亦不放心……我思量着,不如,就由我与爹一同教罢,不知爹意下如何?”裴秉元提议道,“我教他识字,父亲给他讲讲典故、诗词,也费不了多少时候。”
老太爷、老太太都有些诧异,儿子竟肯费这样的功夫。
又闻裴秉元道:“离下次秋闱还有两年,孩儿日日耗在书房里,也不见长进,倒不如抽些时间出来,教教淮儿。”
老太爷也欣然同意,道:“那自然是好的。”
……
恰好,沈姨娘带着津哥儿前来拜安,在外头听了全,没有贸然进去打扰。
等到里头谈完了,她才让嬷嬷进去通报,带着津哥儿款款走进去。
“方才远远的,就听到了老祖宗的笑声,可是发生了甚么欢喜事?叫我们一起也听听。”沈姨娘问道。
每次前来问安,她素来是老太太问甚么,她答甚么,今日,竟主动挑了话题。
“我们方才正说着,要给淮哥儿开蒙呢。”老太太乐呵呵地应道,下一瞬,老太太注意到跟前问安的津哥儿,明白了沈姨娘话里的话。
老太太抱来津哥儿,问道:“津哥儿,叫你跟着祖父、爹爹,一同识字好不好?”
津哥儿哪里懂甚么叫识字,这话在他听来,就同“祖母带你去顽好不好”是一样的,于是点点头,奶声奶气道:“好。”
老太太喜上眉梢,炫耀道:“瞧瞧,咱们裴家的儿孙,小小年纪,就都懂得要读书认字。”
老太公亦道:“那就都学,兄弟二人往后一起,相互照应,相互扶持。”
裴少淮这个奶娃子,略感歉意,于是屁颠屁颠跑到津哥儿身边,牵起他的小手,说道:“弟弟,一起识字。”
此时,他心里想的,满是——津弟,为兄真是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把你也卷进来了。我本只是闲着无聊,想学学繁体字,打发时间,可从来没想过要把你拉入坑,往后你可不要怪我……
可又一想,庶弟是个极有天分的读书人,做事刻苦专注,让他读书是适得其所。裴少淮心里又想——津弟啊,想必你以后也是要成为卷王的,晚卷不如早卷,不如就跟着为兄一起,兄弟齐心,卷死外头的那些人。
津哥儿很乖,任凭长兄牵着,点点头,应了一声“嗯嗯”。
……
傍晚,等林氏闲暇一些的时候,沈姨娘带着津哥儿来了朝露院。
寒暄片刻,沈姨娘说明来意,说是带津哥儿来感谢长兄的,敬重而客气。
林氏白日不在府上,不明所以,沈姨娘便同她说了“开蒙”的事。
林氏听后,心里欢喜,诧异自家儿子白日里还干成了这样的大事,面对沈姨娘的谢意,她应道:“我当是甚么大事,他们兄弟二人一同读书识字,是好事,别提甚么谢不谢的……他们兄弟俩这般亲近,别叫我们反倒生分了。”
面对沈姨娘,林氏素来都是一个态度——都是阴差阳错下进了这个府邸的妇人,不必相互为难,各自教养好自己的儿女便好。
沈姨娘走后,林氏开心抱起儿子,亲了好几口,道:“我的乖儿子。”
儿女乖巧,继女敬重,妾室规矩,林氏觉着这深院大府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
自这日以后,淮哥儿、津哥儿两兄弟开始读书认字。
只不过,两兄弟喜欢的“课程”略有不同。裴少淮喜欢父亲教他识字,学习繁体字,追溯字的来源,裴父还专程挑了漂亮的字帖来教识字,赏心悦目,这让裴少淮觉得,这些古朴的文字,一撇一捺都那么有韵味。
裴少津还小,识字慢,但听得很专注。他喜欢听祖父讲典故,甚么曾子杀猪、草船借箭、孔融让梨……原来短短几个字,里头有这么多的故事,津哥儿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每日午休完,津哥儿便急着去书房,嘴里念着:“快点,快点,祖父该说典故了。”
总之,兄弟二人小小年纪,读书识字,过得很是开心。
……
……
五月中旬,是日,林氏带来了个裁剪婆子,把伯爵府的几个姑娘都叫了过来,说是量一量身段,准备做今年的夏裙了。
那婆子测量莲姐儿身段时,最是仔细。
等到莲姐儿带着几个妹妹回去之后,林氏这才来到老太太屋里,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做夏裙只是个幌子,主要是为了给莲姐儿量身段。
“这及笄大礼上,采衣、初加、再加、三加,每个环节的衣制都有讲究,短褂、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样样都少不得,还要缝制精巧,样式得体,不是十天半个月能做出来的。这本应由莲姐儿的亲舅母那边定制好送来,不是我操心的事,我也早叫人传话了,可那安远伯爵府迟迟没有回信,也不知晓有没有准备,只怕到了时候,胡乱送了几套过来,大礼上落了咱们裴家的脸面,又伤了莲姐儿的心。”林氏说道。
又道:“儿媳便擅作主张,叫人来量一量莲姐儿的身段,自个儿做一套好的衣裳备着,有备无患。莲姐儿心思细,我也不能叫她知道了多想,才说是要做夏裙。这家店,去岁替户部张尚书家的女儿做过衣服,儿媳见过,料子和手艺都是极好的……等到长裙做得差不多了,我再叫人送些金线过去,暗压在里头,一定好看。”
最后才问:“母亲觉得如何?”
林氏就是有意说给老太太听的,既然是自己真心实意做的事,也费心思了,就理应说出来,叫婆母知道知道。
“你费心了,是你考虑得周全。”老太太点点头,又道,“你叫那店铺不要声张,暗地里做就好……万一安远伯爵府那头送来了好的,也不能驳了他们的面。”
“儿媳省得了。”林氏应道,又说,“过两日,我叫他们送些时兴的料子过来,母亲替莲姐儿选个好的。”
老太太点头应下。
衣制解决了,老太太问起头饰,道:“大礼上用的簪子、钗冠,你甚么打算?”簪子钗冠的打制比衣袍更费时间,也比衣袍更重要。
此事,林氏亦早有准备,回答道:“母亲还记得上回参加勇国公家小孙女的及笄礼罢?那金钗冠上镶了多少的玛瑙,瞧着多气派……儿媳没本事,折了好几折,才打听到是哪个店铺打造的,正巧,那家店手里没活儿,便承了这单生意。当然,咱们伯爵府不能似勇国公那么阔气,镶那么多宝石。我同掌柜商量过,在侧边、后头,换一些珍珠、翡翠,效果也是极好的。”
老太太又是点点头,很满意。纵是裴府有那么多银子,也不敢像国公府那样,镶满宝石……凡事讲究规矩,不能僭越。
老太太问:“可有甚么难处?”
林氏点头,取出了一份宾客名单,递给老太太,说道:“这是儿媳列的单子。”
趁着老太太看的时候,林氏说明道:“母亲也知晓儿媳的出身,若是要请这些正宾们,或许还要母亲出面……这单子上,若是有写得不齐全的,也请母亲好好指点指点。”
……
在林氏的辛苦下,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转眼便到了六月。
第9章
眼瞧着及笄大礼的日子就要到了,安远伯爵府终于差人送来了全套的衣制。
果真如林氏所担忧,送来的衣制,大有敷衍之意——粗略乍一看,款式都是好的,用到真金白银的地方,却草草略过。譬如说,那大袖长裙,理应用上好的织金缎料来做,宁家却将金丝换成了黄线。
这样的小伎俩,大礼上,岂不是让正宾们笑话?
事后,宁家一句下人疏忽了,便可掩过,可莲姐儿却会长久被其他贵女指指点点。
林氏将衣物拿来给老太太看,老太太又气又恼,哀道:“果真是人走茶凉,他安远伯是没把莲儿当外甥女。”
又道:“那便改用你做的那套罢。”心中庆幸儿媳早做了准备。
林氏问道:“那宁家送来的这套,如何处置?”
老太太不是个怕事的,语气冷了半分,道:“当作是安远伯爵府送来的礼件,同其他宾客送来,放一块摆出来,叫大家看看。”
“儿媳省得了。”
……
说起恩怨纠葛,安远伯爵府如此对待裴若莲,只因如今当家的,并非宁氏的亲兄弟。宁氏早早地去了,又无亲兄弟,后来,裴若莲的外祖母亦去了,如此情形之下,宁家岂还会有人惦念着莲姐儿、兰姐儿此姊妹二人?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0876/38492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