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8节
推荐阅读:从修牛蹄开始、霉运女二,胎穿70年代苟住命、张公案2、小梨花(校园h  1V1)、校服绅士、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梨花(校园h1V1)、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记忆之场、
“你们的心意,千里昨日都同我说了。”段夫子没有转身,依旧背对着兄弟二人,也没甚么情绪波动,缓缓道,“书房外有个洗墨的大缸,你们蘸水写字,若是能把这缸水用尽,再提求学之事。”
既没有发问考校,也没给兄弟二人说话的机会,只说了自己的要求。
果真脾气有些古怪。
裴少淮了然,心道,一身的本事,遭了大变故,有些脾气也是正常的。
不过,这蘸水写字……是怎么个写法?裴少淮心有疑惑,但想起姐夫方才说的话,不敢莽莽发问,心想,一会儿私下问姐夫,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与津弟相视,心意相通,而后一同朝段夫子作揖,应道:“小子省得了。”
段夫子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出去开始写字了。
……
徐瞻将兄弟二人带出书房,来到一处凉亭下。只见凉亭边上摆着一口硕大的白瓷缸,因长期洗墨,缸里由底向上晕染了一层黛色。昨日夜里骤雨才歇,满满一缸的水,微风拂过泛起涟漪。
又见凉亭之内,青砖抬起两块光滑的大理石板,形如书案,高度刚好够伏案写字。
徐瞻叫人取来小碗、毛笔,用小碗从缸里舀了小半碗水,置于石案上,而后执笔蘸水,在石板上写字,待他写到十数个字时,前面的字渐渐晾干,空白出来,如此反复。看其娴熟之态,恐怕小时候也没少练。
徐瞻道:“两位内弟看明白了吗?”
原来是以石为纸,以水为墨,写“无字之书”。
“看明白了。”两兄弟应道。
“夫子的话,可都听明白了?”徐瞻又问,显然意有所指,有意提醒。
裴少淮了然,应道:“唯有规规矩矩把水写尽了,才有机会拜夫子为师。”顿了顿,又道,“姐夫只管去忙自己的,不必时时顾着我们。”
徐瞻欣慰笑笑,道:“善。”
这么一大缸水,至少要一个月,才有可能把水写完。
兄弟俩坐在石椅上,准备开始写字,裴少淮提醒弟弟道:“津弟,惜水如惜墨,下笔要有神。”
“大兄,我明白的。”津哥儿应道,又问,“大兄,咱们写些甚么字才好?”
“先将咱们背完的《论语》《孟子》书写一遍,待明日过来,把其他几卷书一并带上,边学边读边写,也好打发这些时日,不虚度光阴。”裴少淮又鼓励弟弟道,“瓷缸虽大,但只要咱们兄弟齐心,每日按时过来,必定能这缸水写尽的。”
津哥儿点点头,应道:“嗯嗯,我都听大兄的。”
这样的环境里写字,必定不如书房内用纸张写字舒坦,手肘置于石案上,硌得生疼,这么磨上一个多月,恐怕要蜕下好几层皮。兄弟二人很快进入状态,专心致志,一字一笔地书写着,没一会儿,额上、笔尖已经冒了一层细汗。
夕阳将落,徐府的高墙遮住了日光,亭内渐渐昏暗,兄弟二人才收笔,将未写完的水仔细倒回缸里。收拾妥当之后,回了伯爵府。
……
回到伯爵府后,兄弟二人将今日之事禀了父亲。
老太太在一旁听了十分心疼,一时气恼,怨道:“他若是不肯收就直说,何苦要提这样为难人的要求,叫两个小子日日过去吃苦头。”
“母亲不要这么想,段夫子有大学问,提这点要求并不算甚么。”裴秉元又道,“况且,淮儿、津儿年岁也不小了,若此时不吃些苦头,长大了,就要吃大苦头,好玉也要细磨才能成珏。”
裴秉元要回国子监了,他吩咐林氏道:“需每日按时将两个哥儿送过去,傍晚再接回来,务必日日守时,不可耽误。”想了想,又补充道,“也不可去找徐家人替他们哥俩说情,一切都按段夫子的要求来办。”
“我省得了,这段时日我把生意放下,专门盯着这件事,你放心罢。”林氏应道。
如此,淮哥儿、津哥儿每日往返裴徐两府,虽然石台写字吃了不少苦头,但过得特别充实,学问不知不觉长进了不少。
那段夫子实在脾气古怪,明明透过书房的窗户,就能看到凉亭,观察两个小子在干甚么。但他从来不看,也不过问,只闭门锁户地看自己的书。
直到一个多月之后。
段夫子身边的伺候的老仆人阿笃来报话,道:“段先生,那缸水已经见底了。”
段夫子心里一数,已过了四十日,这才打起精神问阿笃,道:“他们的家人可来求过情?他们自己又可曾叫过苦?”
“先生,没有。”
又问:“两个小子可有甩笔、撒水,乱涂乱画?”
“也没有,碗里没用完的水,都规规矩矩倒回缸里了。”
段夫子微微点头,继续问道:“他们平日里,都在石板上书写甚么内容?”
“老奴学识有限,恐怕答不全。”
“你只管说你见到的。”
阿笃才道:“早两日好似在默写论语孟子,奋笔疾书,想必是心中十分熟悉了。后来,两位少爷带来了《大学》《中庸》,边学边抄,所以速度慢了许多,每日用水自然也就少了……偶尔,也曾见他们誊抄诗词解闷。”
“可没见你替别人说过这么多好话。”段夫子难得笑笑,揶揄老阿笃道。
阿笃应道:“哪是甚么好话,老奴受命盯着他们,如实向先生禀报而尔。”
“你去给千里传个话,就说,这两个小子我收下了,让他在言成小子旁边,添两个座位。”
“是。”
莫看段夫子只堪堪问了两三个问题,似是草率,实则,每个问题都有他的考量——
其一,他教学生,最不喜学生的长辈掺和进来。
其二,他不喜学生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吃不了苦头。
其三,他希望自己的学生,略有天赋又稳步求进,而非一味求快。
显然,长达四十日的石台写字,淮津兄弟二人的表现,满足了段夫子的要求。
……
没一会,徐瞻欢欢喜喜地来了,一进来便贺道:“恭贺段叔收得两名好学生。”
段夫子见徐瞻喜不自胜,问道:“竟值得你这样欢喜?”
“段叔有所不知。”徐瞻道,“我这两位妻弟,一个记性超群,一个悟性了得,都是读书的好苗子。”
段夫子听后,一愣,原来还有这层关系,问道:“既是侄媳的弟弟,你怎不事先与我说一声。”
徐瞻解释道:“我跟着段叔学习多年,知道段叔的规矩,若是先提了,反倒叫段叔为难。”
……
……
消息传至伯爵府,一家人自然欢喜。林氏赶紧托人把好消息传进国子监,道:“元郎还有十来日才能休沐,让他早些知道,别总惦记着两个孩子读书的事。”
莲姐儿胎相已稳,林氏与老太太、沈姨娘等前去探望,说说体己话,等等,自不必多述。
很快,淮哥儿、津哥儿正式进入徐府,跟着段夫子读书习字。
徐家的嫡长孙徐言成,今年八岁,比淮津兄弟还略大一点,承了父辈的血脉,也是个脑袋灵光的读书苗子。此前,段夫子的书房里,唯独他一人在听课。
听说多了两个同学兼玩伴,徐言成兴奋不已。
“开学”的第一日,徐言成早早候着,淮津兄弟一下马车,他便迎了上去,开心道:“淮小舅、津小舅,往后我们便是同窗了,你们可以叫我言成,也可唤我大外甥。”
“好的,大外甥。”裴少淮笑道。
一番玩笑话,很快拉近了三人的距离。
进了讲堂里,徐言成拿出自己的课本,滔滔不绝介绍段夫子最近在讲授甚么内容,一长串话说出来,语速虽快,但条理清晰。
裴少淮十分喜欢徐言成这样开朗的性子,心想,徐言成这嘴皮子,必定是得了其祖父的真传。徐大人如今身为鸿胪寺卿,最缺不了的,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子。
“段夫子平日里是并不会打手板子的,不过,他罚人的方式,可比打手板子厉害多了。”徐言成悄悄说道,“就说被罚抄本子,原本是抄一遍,若被他发现纰漏,就会变成抄两遍,要是还有错,再翻倍为四遍,以此类推。”
徐言成讪讪,挠挠头不好意思道:“莫要问我为何知道的,外甥不才,最多也就抄过区区十六遍而已,而已……不足以外道。”
裴少淮忍不住笑了出来,道:“感谢言成替我们身先试法。”
……
别看段夫子平日里不苟言笑,总板着个脸,说话沉沉闷闷的。可当他说起课来,顿时变得眉飞色舞,课堂饶有趣味。
他总能把书中内容同平日所见所闻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把三个小子真正带到书中语境里,沉溺其中。
由其讲课前后的神情极大反差可知,段夫子的人生虽苦,可他一旦端起书来,又能得其所乐。他是真的喜爱读书。
裴少淮每日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自己能入此门下,十分幸运。在他看来,段夫子比尚书府那个眼高于顶的老翰林,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过了十数日,段夫子基本摸透了淮津两兄弟的底子和性子,此后,段夫子除了上大课,还会分别给三个小子各自上小课。
因材施教。
安排课业时,段夫子对裴少淮道:“你眼下最重要的是背书,若是背得不够熟稔,任凭你悟性多高,也是无米之炊。”
“是,夫子。”
又对裴少津道:“你将今日所学课文中的字义、词义,一一查找出来,明日我要考校,若是有错的话……”
津哥儿应道:“学生懂的。”
轮到徐言成了,段夫子沉默了片刻,道:“他们两个的课业,你都要做。”
徐言成:……
淮哥儿、津哥儿很难憋住不笑。
等老阿笃来将夫子接走后,课堂里,徐言成苦哈哈道:“原以为,你们来了,可以替我分散分散夫子的注意力,不成想,我反倒成了被盯得最紧的那一个……两位小舅,明日若不每人给我送一架童陶车,怎么都说不过去。”
“送,怎么不送。”裴少淮笑哈哈应道,“等我休沐了,给你捏一架霸气的,前头有十匹马牵着。”
……
……
虽然,整日背书有些枯燥,古文句子亦有些隐晦难懂,但裴少淮学得很有劲头,每多背一篇文章,就觉得自己又充实了一些。段夫子倾囊相授,同窗们携手共进,他很满足。
伯爵府日子平平静静。
可有一件事,一直在裴少淮心里悬着,没有落地。按照原书所写,那个骗取二姐裴若兰感情的混球书生,理应已经出现了。
事关重大,裴少淮不得不多盯着一点。偏偏,兰姐儿这几个月,在伯爵府规矩得很,平日里除了去自家戏楼看戏,鲜有出门。
没有任何认识书生才子的端倪。
裴少淮心里猜想,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出现,阴差阳错,那个混球书生没来京都城?亦或者是,虽然来了京都城,但没有机会与兰姐儿相识,祸害不到兰姐儿?
他没有万全的把握,只得走一步算一步。万一兰姐儿真的糊涂犯了错事,非但竹英两姊妹会受到影响,他和津哥儿的科考官途亦会受到波及。他不得不谨慎。
唉,这简直就是一道不知何时会劈下来的惊雷。
……
既没有发问考校,也没给兄弟二人说话的机会,只说了自己的要求。
果真脾气有些古怪。
裴少淮了然,心道,一身的本事,遭了大变故,有些脾气也是正常的。
不过,这蘸水写字……是怎么个写法?裴少淮心有疑惑,但想起姐夫方才说的话,不敢莽莽发问,心想,一会儿私下问姐夫,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与津弟相视,心意相通,而后一同朝段夫子作揖,应道:“小子省得了。”
段夫子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出去开始写字了。
……
徐瞻将兄弟二人带出书房,来到一处凉亭下。只见凉亭边上摆着一口硕大的白瓷缸,因长期洗墨,缸里由底向上晕染了一层黛色。昨日夜里骤雨才歇,满满一缸的水,微风拂过泛起涟漪。
又见凉亭之内,青砖抬起两块光滑的大理石板,形如书案,高度刚好够伏案写字。
徐瞻叫人取来小碗、毛笔,用小碗从缸里舀了小半碗水,置于石案上,而后执笔蘸水,在石板上写字,待他写到十数个字时,前面的字渐渐晾干,空白出来,如此反复。看其娴熟之态,恐怕小时候也没少练。
徐瞻道:“两位内弟看明白了吗?”
原来是以石为纸,以水为墨,写“无字之书”。
“看明白了。”两兄弟应道。
“夫子的话,可都听明白了?”徐瞻又问,显然意有所指,有意提醒。
裴少淮了然,应道:“唯有规规矩矩把水写尽了,才有机会拜夫子为师。”顿了顿,又道,“姐夫只管去忙自己的,不必时时顾着我们。”
徐瞻欣慰笑笑,道:“善。”
这么一大缸水,至少要一个月,才有可能把水写完。
兄弟俩坐在石椅上,准备开始写字,裴少淮提醒弟弟道:“津弟,惜水如惜墨,下笔要有神。”
“大兄,我明白的。”津哥儿应道,又问,“大兄,咱们写些甚么字才好?”
“先将咱们背完的《论语》《孟子》书写一遍,待明日过来,把其他几卷书一并带上,边学边读边写,也好打发这些时日,不虚度光阴。”裴少淮又鼓励弟弟道,“瓷缸虽大,但只要咱们兄弟齐心,每日按时过来,必定能这缸水写尽的。”
津哥儿点点头,应道:“嗯嗯,我都听大兄的。”
这样的环境里写字,必定不如书房内用纸张写字舒坦,手肘置于石案上,硌得生疼,这么磨上一个多月,恐怕要蜕下好几层皮。兄弟二人很快进入状态,专心致志,一字一笔地书写着,没一会儿,额上、笔尖已经冒了一层细汗。
夕阳将落,徐府的高墙遮住了日光,亭内渐渐昏暗,兄弟二人才收笔,将未写完的水仔细倒回缸里。收拾妥当之后,回了伯爵府。
……
回到伯爵府后,兄弟二人将今日之事禀了父亲。
老太太在一旁听了十分心疼,一时气恼,怨道:“他若是不肯收就直说,何苦要提这样为难人的要求,叫两个小子日日过去吃苦头。”
“母亲不要这么想,段夫子有大学问,提这点要求并不算甚么。”裴秉元又道,“况且,淮儿、津儿年岁也不小了,若此时不吃些苦头,长大了,就要吃大苦头,好玉也要细磨才能成珏。”
裴秉元要回国子监了,他吩咐林氏道:“需每日按时将两个哥儿送过去,傍晚再接回来,务必日日守时,不可耽误。”想了想,又补充道,“也不可去找徐家人替他们哥俩说情,一切都按段夫子的要求来办。”
“我省得了,这段时日我把生意放下,专门盯着这件事,你放心罢。”林氏应道。
如此,淮哥儿、津哥儿每日往返裴徐两府,虽然石台写字吃了不少苦头,但过得特别充实,学问不知不觉长进了不少。
那段夫子实在脾气古怪,明明透过书房的窗户,就能看到凉亭,观察两个小子在干甚么。但他从来不看,也不过问,只闭门锁户地看自己的书。
直到一个多月之后。
段夫子身边的伺候的老仆人阿笃来报话,道:“段先生,那缸水已经见底了。”
段夫子心里一数,已过了四十日,这才打起精神问阿笃,道:“他们的家人可来求过情?他们自己又可曾叫过苦?”
“先生,没有。”
又问:“两个小子可有甩笔、撒水,乱涂乱画?”
“也没有,碗里没用完的水,都规规矩矩倒回缸里了。”
段夫子微微点头,继续问道:“他们平日里,都在石板上书写甚么内容?”
“老奴学识有限,恐怕答不全。”
“你只管说你见到的。”
阿笃才道:“早两日好似在默写论语孟子,奋笔疾书,想必是心中十分熟悉了。后来,两位少爷带来了《大学》《中庸》,边学边抄,所以速度慢了许多,每日用水自然也就少了……偶尔,也曾见他们誊抄诗词解闷。”
“可没见你替别人说过这么多好话。”段夫子难得笑笑,揶揄老阿笃道。
阿笃应道:“哪是甚么好话,老奴受命盯着他们,如实向先生禀报而尔。”
“你去给千里传个话,就说,这两个小子我收下了,让他在言成小子旁边,添两个座位。”
“是。”
莫看段夫子只堪堪问了两三个问题,似是草率,实则,每个问题都有他的考量——
其一,他教学生,最不喜学生的长辈掺和进来。
其二,他不喜学生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吃不了苦头。
其三,他希望自己的学生,略有天赋又稳步求进,而非一味求快。
显然,长达四十日的石台写字,淮津兄弟二人的表现,满足了段夫子的要求。
……
没一会,徐瞻欢欢喜喜地来了,一进来便贺道:“恭贺段叔收得两名好学生。”
段夫子见徐瞻喜不自胜,问道:“竟值得你这样欢喜?”
“段叔有所不知。”徐瞻道,“我这两位妻弟,一个记性超群,一个悟性了得,都是读书的好苗子。”
段夫子听后,一愣,原来还有这层关系,问道:“既是侄媳的弟弟,你怎不事先与我说一声。”
徐瞻解释道:“我跟着段叔学习多年,知道段叔的规矩,若是先提了,反倒叫段叔为难。”
……
……
消息传至伯爵府,一家人自然欢喜。林氏赶紧托人把好消息传进国子监,道:“元郎还有十来日才能休沐,让他早些知道,别总惦记着两个孩子读书的事。”
莲姐儿胎相已稳,林氏与老太太、沈姨娘等前去探望,说说体己话,等等,自不必多述。
很快,淮哥儿、津哥儿正式进入徐府,跟着段夫子读书习字。
徐家的嫡长孙徐言成,今年八岁,比淮津兄弟还略大一点,承了父辈的血脉,也是个脑袋灵光的读书苗子。此前,段夫子的书房里,唯独他一人在听课。
听说多了两个同学兼玩伴,徐言成兴奋不已。
“开学”的第一日,徐言成早早候着,淮津兄弟一下马车,他便迎了上去,开心道:“淮小舅、津小舅,往后我们便是同窗了,你们可以叫我言成,也可唤我大外甥。”
“好的,大外甥。”裴少淮笑道。
一番玩笑话,很快拉近了三人的距离。
进了讲堂里,徐言成拿出自己的课本,滔滔不绝介绍段夫子最近在讲授甚么内容,一长串话说出来,语速虽快,但条理清晰。
裴少淮十分喜欢徐言成这样开朗的性子,心想,徐言成这嘴皮子,必定是得了其祖父的真传。徐大人如今身为鸿胪寺卿,最缺不了的,就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皮子。
“段夫子平日里是并不会打手板子的,不过,他罚人的方式,可比打手板子厉害多了。”徐言成悄悄说道,“就说被罚抄本子,原本是抄一遍,若被他发现纰漏,就会变成抄两遍,要是还有错,再翻倍为四遍,以此类推。”
徐言成讪讪,挠挠头不好意思道:“莫要问我为何知道的,外甥不才,最多也就抄过区区十六遍而已,而已……不足以外道。”
裴少淮忍不住笑了出来,道:“感谢言成替我们身先试法。”
……
别看段夫子平日里不苟言笑,总板着个脸,说话沉沉闷闷的。可当他说起课来,顿时变得眉飞色舞,课堂饶有趣味。
他总能把书中内容同平日所见所闻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把三个小子真正带到书中语境里,沉溺其中。
由其讲课前后的神情极大反差可知,段夫子的人生虽苦,可他一旦端起书来,又能得其所乐。他是真的喜爱读书。
裴少淮每日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自己能入此门下,十分幸运。在他看来,段夫子比尚书府那个眼高于顶的老翰林,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过了十数日,段夫子基本摸透了淮津两兄弟的底子和性子,此后,段夫子除了上大课,还会分别给三个小子各自上小课。
因材施教。
安排课业时,段夫子对裴少淮道:“你眼下最重要的是背书,若是背得不够熟稔,任凭你悟性多高,也是无米之炊。”
“是,夫子。”
又对裴少津道:“你将今日所学课文中的字义、词义,一一查找出来,明日我要考校,若是有错的话……”
津哥儿应道:“学生懂的。”
轮到徐言成了,段夫子沉默了片刻,道:“他们两个的课业,你都要做。”
徐言成:……
淮哥儿、津哥儿很难憋住不笑。
等老阿笃来将夫子接走后,课堂里,徐言成苦哈哈道:“原以为,你们来了,可以替我分散分散夫子的注意力,不成想,我反倒成了被盯得最紧的那一个……两位小舅,明日若不每人给我送一架童陶车,怎么都说不过去。”
“送,怎么不送。”裴少淮笑哈哈应道,“等我休沐了,给你捏一架霸气的,前头有十匹马牵着。”
……
……
虽然,整日背书有些枯燥,古文句子亦有些隐晦难懂,但裴少淮学得很有劲头,每多背一篇文章,就觉得自己又充实了一些。段夫子倾囊相授,同窗们携手共进,他很满足。
伯爵府日子平平静静。
可有一件事,一直在裴少淮心里悬着,没有落地。按照原书所写,那个骗取二姐裴若兰感情的混球书生,理应已经出现了。
事关重大,裴少淮不得不多盯着一点。偏偏,兰姐儿这几个月,在伯爵府规矩得很,平日里除了去自家戏楼看戏,鲜有出门。
没有任何认识书生才子的端倪。
裴少淮心里猜想,难道是因为自己的出现,阴差阳错,那个混球书生没来京都城?亦或者是,虽然来了京都城,但没有机会与兰姐儿相识,祸害不到兰姐儿?
他没有万全的把握,只得走一步算一步。万一兰姐儿真的糊涂犯了错事,非但竹英两姊妹会受到影响,他和津哥儿的科考官途亦会受到波及。他不得不谨慎。
唉,这简直就是一道不知何时会劈下来的惊雷。
……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0876/38493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