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14节
推荐阅读:快穿:白月光又撕了炮灰剧本、魇运、道长,你居心不良啊(古言1v1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崩铁乙女】总合集、蹂纸浆(1v1校园h)、纷争之心(nph,西幻)、社畜罢辽(NP)、
◎出发去新书馆◎
塌的是沈大郎的房,沈大郎的小儿子险被压在里头,幸好孩子机灵跑的快,只伤到了一点油皮。
周氏将最差的房子分给了大儿子一家,那房破旧不堪,恰逢今年雪大,三间屋子愣是被雪压塌了一间半。
“造孽哟,这大年关头的,出了事伤了人可怎么好。”
“亏周氏还是亲娘,简直比后娘还差劲,分家前也不把那房子修整一下,多年未住人的老房子,门啊窗户都破破烂烂。”
面对村人的议论,周氏很抬不起头来,但她绝不肯服软,谁在她面前议论,她要叉着腰卯着劲同人吵的:“我家的私事,关你们啥事?嚼舌根不怕烂舌头?”
对外人她理直气壮,关起门来却很心虚,她男人沈则全也怨她。
周氏气呼呼往床上一坐,无话可说:“等晚些时候老大来找我,给他三五两修房子就是了,我也没想到房子会塌,能怪我吗?”
可直到第二天沈大郎也没去找亲爹娘求助,家具、日用品、粮食、衣裳被褥被压在里头,他带着媳妇刨出来一部分,又东家借米西家借锅,一家五口人硬是挤在唯一坚固的那间房里勉强安顿了下来。
不蒸馒头争口气,娘的做法叫他寒了心,沈大郎下定决心要自力更生。
这日上午,他来找钱氏,想借把铁铲子用,塌了的房子下还埋着不少物什,能抢救一点是一点。
钱氏本不想借,谁知周氏知道了会说什么怪话,没得好心帮忙反被泼脏水,白惹一身腥。
但她看沈大郎那模样,心里又很不是滋味,这大侄子今年三十了,如今就套了一身露棉花的破棉袄,胡子拉碴满脸憔悴,好歹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两家人还没分家,是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怎么就过到如今这份上。
“拿去,我也不急着用,你用妥了再还回来。”
听见院里的动静,罗氏也掀开灶房的帘子走出来,包了几个糯米肉团子给沈大郎:“昨儿做的,拿回去给孩子尝尝。”
沈大朗红着眼,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欸,谢谢了,我先走了。”
一把铁铲,几个饭团,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他沈大郎一辈子都忘不了。
*
除夕将至,钱氏带着全家老小打扫庭院、晒被褥,虽然忙碌但是日子格外充实。
一年忙到尾,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平时的日子再清苦也该甜一甜,钱氏很用心的营造年味儿,在有限的条件下注重仪式感。
她买了几张红纸回来,叫沈长林沈玉寿写上福字和对联,每扇门每扇窗都贴上,就连鸡舍、猪圈都不放过,一分红就多一分喜气嘛。还和罗氏剪了些窗花贴,后面福字窗花剩下不少,钱氏拿去给寡妇白氏、文老太、王老太等熟人分了。
剩下的就是备年货了。
家里养的猪长的很不错,足有二百多斤,但钱氏没舍得杀,直接卖了整猪,得了一两多银子,然后上肉铺割了几斤肉,给孩子买了一包饴糖,又备了些豆腐、花生瓜子、桂圆红枣等等,年货就算是齐备了。
等除夕那日再炖一只鸡,包点饺子,这便是和和美美的一个年。
大年二十九那天,钱氏准备好肉货并罗氏做的糯米肉丸子,带上两个孩子回娘家,送完东西坐了一会见雪大了就想返程,雪大了路就不好走了。
钱老娘说走雪路鞋会湿,雪水寒气重,叫钱壮驾牛车送她们。
自己受冻也就罢了,连累孩子岂不造孽,于是钱氏没有推辞:“走吧,都上车。”
雪大路滑,牛车晃晃悠悠并没有比走路快多少,一开始沈长林不适应颠簸缓慢的牛车,但是坐久了就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种感觉,牛力气大耐力好,脾气稳重,有头黄牛在家,不仅搬运重物不发愁,中短途出行也有着落,至少比走路强。
于是沈长林暗搓搓的定了个小目标,买牛。
“表舅,一头牛需要多少银子?”
钱壮甩着鞭子:“成年的牛七八两吧,小牛犊便宜些,四五两就够了。”
什么叫就够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沈长林悠悠叹气,就算小牛犊四两银子,也是目前家里所有积蓄的一半,并且严格来说不算积蓄而是生活费,花掉了温饱都成问题那种。
钱氏伸手摸了摸牛屁股,满眼羡慕。
看懂兄弟和奶奶心思的沈玉寿暗暗攥拳,一定要努力,为给家里买牛而奋斗,但三人很有默契的没说出口,谁知道钱壮听了后会不会和钱老娘说,没准钱老娘心疼女儿,会直接牵了自家的牛给女儿使。
就算钱氏的兄弟嫂子大方,可牛太值钱了,难保不生嫌隙,做人嘛,也不好太得寸进尺的。
“小壮,留家里吃了午饭再回吧,这都到饭点了。”
钱壮也不客气,点头答应了,然后带着两个小孩在院里待着,教他们新的拳法。
午饭是肉片炒酸菜,加上一个烧茄子还有白米饭,钱壮这样的年轻后生稀饭可喂不饱,吃干的才能饱腹。
钱壮埋头苦吃,沈长林和沈玉寿吃的快些,接着手牵着手到院子里散步消食。
走着走着,突然睫毛眉毛上都沾上了雪花,抬头一看,朔雪如雾,又是一场大飞雪来了。
这场雪从大年二十九的中午一直下到了大年初一,钱壮无法回家,干脆在姑姑家里过了新年,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外甥陪着,这年也过得有滋有味。
转眼过了元宵,县衙的官员陆续到岗,上回来报喜的公差又来了趟咸水村,说的自然还是新书馆的事。
沈长林之前的担心颇有道理,孙教谕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要品级没品级,要成绩没成绩,充分证明他是个摸鱼划水的能手,一条地道的咸鱼,被顾北安洗脑一番后,他暂时燃起了升官的梦,但年后,那点梦已烟消云散。
好在顾北安口才极好,给上司洗脑一套接一套,加上十两银子和已得罪柳秀才等沉默成本,孙教谕这条咸鱼在顾北安的鼓励下又蹦跶了几下,在衙门附近收拾出一间院子,摆好课桌板凳,挂上孔夫子画像,预备开学。
公差们奉命而来,大概是上次没得准话挨了上司的训斥,这次说什么也不留饭,只兢兢业业的吹嘘新书馆的好处。
“顾大人说了,沈长林沈玉寿小公子入学分文不取。”
“咱们的新书馆窗明几净,就挨在衙门边上,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分文不取?听到这儿沈长林精神一振,早说不就好了嘛。
到这里他不得不感慨一句,人穷家贫,底层人物并没有选择的自由,比方说读书这件事,他和沈玉寿能读的起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自由计较好坏。
柳秀才的书馆固然地位高,名气大,可费用高,沈家无论如何也出不起两个孩子的束脩钱。
而听说不要钱后,钱氏也走了过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已经下定决心要送两个孙儿读书,就算收费,砸锅卖铁也要供的,生怕沈长林忧心家里经济而拒绝,她抢先一步说道:“这太好了,孙大人顾大人真是我们的恩人呐。”
沈长林心里也早有了决断,他点点头。
沈玉寿也答应下来。
“一言为定!”两位公差喜笑颜开,快步回衙门里复命了。
当夜,钱氏罗氏就收拾起孩子们的行囊来。
咸水村离县城有点远,坐牛车要一个时辰,走路的话时间要再多一倍,因此去县里读书后,沈长林沈玉寿便不能像之前那样走读了,需住在县里,这样一来,带的东西就多了。
衣裳铺盖、书本文具、日用物品等,随便收拾下便有一大包。
儿在外母担忧,虽然到县里不算很远,可他们一个五岁一个七岁,这么丁点大的年纪就要在外头独自生活,光是想想就心疼。
钱氏面上还好,没将心里的感伤放在脸上,她风风火火的收拾行李,还有说有笑。
儿媳罗氏没有婆婆的那份镇定,鼻子一酸眼睛一涩,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流个不停。沈如康心里也不大好受,两个活泼懂事的孩子给家带来很多欢声笑语,不敢想孩子外出后,家里会冷清成什么样。
“你们两个,眼光给我放长远点!”钱氏瞪他俩一眼:“想把孩子栓裤腰带子上呐?没出息的。”
孩子有这份造化不易,钱氏坚决不拖后腿,还要敲打儿子儿媳一番。
罗氏抹抹眼泪:“娘,我明白。”
比起大人们的感伤不舍和纠结,沈长林和沈玉寿可以说是很没心没肺,一想到要去县里读书上课,二人就很兴奋,充满了憧憬。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二人就激动的醒来,洗漱后吃罢早饭,就准备出发了。
钱氏原想着自己送他们就成,谁知行李越收越多,她一个人根本拿不完,因此罗氏也要一块去送,钱氏罗氏都去,沈如康动了动唇,也一副想送的模样。
“奶奶,咱全家一块都去吧。”
第21章 开课了
◎暂时只有三人◎
“行,都去都去。”钱氏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霸气的挥手应下,紧接着关好门窗锁上院门,然后叫大家等等,她去和白氏打声招呼。
白氏和钱氏一家住的很近,这些年关系也很不错,平日里谁全家外出,家里一个人都不留的时候,便会和对方说一声,托对方帮忙管下闲事。
岂料钱氏去了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满脸堆笑的回来了:“真是巧了,白氏正好要去姊妹家吃酒,咱们蹭她的牛车去县里。”
白氏有个姐姐在县里生活,刚生了个女儿今天满月,白氏原想让小叔子驾牛车陪着一起去的,这下钱氏一家也去,那么就不劳小叔子了。
沈长林以为这是叫沈如康驾牛车的意思,直到钱氏握起缰绳,沈长林这才意识到什么。
“奶奶,你连这个都会啊。”
这句话绝不是恭维,沈长林属实震惊。
钱氏游刃有余的驾着车:“我在娘家的时候就会。”想当年,她可以小竹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姑娘。
沈长林由衷的赞了句厉害,难怪钱氏可以凭一己之力撑门立户,原来是女中豪杰呢。
很快就到了镇上,他们将车停在白氏姐姐家门口,询问了白氏回家的大概时辰,接着便抱着行礼往新书馆去,位置倒是方便找,先找县衙,然后就能寻到书馆。
但是……
沈长林惊呆了,因为这个书馆竟只有三个学生,他,沈玉寿,贺青山。
顾北安的好口才不仅忽悠上司,也忽悠学子,好个霁月清风的顾训导,原来还有两副面孔呢。
“进来吧,本官先带你们参观一番。”
顾北安推开院门,院子不宽,大概长二丈宽八丈,左侧有一条尺宽的排水沟,正面是三间正房,右侧有两间低矮小屋,总体上看是符合公差前面吹嘘过的窗明几净的标准。
院子里铺的是石板砖,白墙黑瓦,十分整洁,比起村野的茅草泥屋,建筑标准高的不止一星半点,但这高标准之下,又透着一股凄凉,院子里什么都没有,目前只能见最中间的正屋里摆着的几套桌椅,这便是全部了。
不过在看完中间那间屋子后,顾北安又指了指左边那间:“本官将会搬到此处暂居,方便授课。”
接着又带他们到右边那间屋子,里面沿墙根搭着通铺:“这是学子的宿舍。”
最后去看那两间小屋子,原来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房,沈长林这才觉得有点靠谱,在心里默默的给顾北安点赞,学生少他不在乎,怕的是这个新书馆是个草台班子,来这儿学不到东西。
但看顾北安自己将亲自搬到这里住,并且十分有信心的准备了至少可住十五个人的通铺,他便明白顾北安不是说说而已,他是准备潜心办学,只不过现状如此,他招揽不到生源,这才显得潦草。
“今后请顾大人多多指教,我们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栽培。”
沈长林说完,拉上沈玉寿恭敬的给顾北安行叩头礼。
钱氏也搭腔道:“他俩就拜托给顾大人了。”
“这是自然。”顾北安拱拱手,心里美滋滋:“本官定倾尽全力。”
即便是个草台班子,搭起来也有戏唱。
过了没多久,贺青山也到了,贺童生陪着孙儿一块来的,见到书馆的环境同样吃惊不小,但很快就淡定下来,贺青山随了祖父,性子格外耿直,早就不得柳秀才喜爱,加上上次举报柳君显作弊,柳秀才那是绝待不下去了。
既来之则安之,还有沈家两位小友做同窗,贺青山挺高兴。
钱氏罗氏拿出抹布,从院里的井里打了水,将宿舍的门窗床板擦干净,然后拿出被子枕头铺好了床,并将一干日用品取出,摆在了靠窗的桌子上,一番收拾下来,空荡荡的宿舍霎时有了几丝生活气息。
塌的是沈大郎的房,沈大郎的小儿子险被压在里头,幸好孩子机灵跑的快,只伤到了一点油皮。
周氏将最差的房子分给了大儿子一家,那房破旧不堪,恰逢今年雪大,三间屋子愣是被雪压塌了一间半。
“造孽哟,这大年关头的,出了事伤了人可怎么好。”
“亏周氏还是亲娘,简直比后娘还差劲,分家前也不把那房子修整一下,多年未住人的老房子,门啊窗户都破破烂烂。”
面对村人的议论,周氏很抬不起头来,但她绝不肯服软,谁在她面前议论,她要叉着腰卯着劲同人吵的:“我家的私事,关你们啥事?嚼舌根不怕烂舌头?”
对外人她理直气壮,关起门来却很心虚,她男人沈则全也怨她。
周氏气呼呼往床上一坐,无话可说:“等晚些时候老大来找我,给他三五两修房子就是了,我也没想到房子会塌,能怪我吗?”
可直到第二天沈大郎也没去找亲爹娘求助,家具、日用品、粮食、衣裳被褥被压在里头,他带着媳妇刨出来一部分,又东家借米西家借锅,一家五口人硬是挤在唯一坚固的那间房里勉强安顿了下来。
不蒸馒头争口气,娘的做法叫他寒了心,沈大郎下定决心要自力更生。
这日上午,他来找钱氏,想借把铁铲子用,塌了的房子下还埋着不少物什,能抢救一点是一点。
钱氏本不想借,谁知周氏知道了会说什么怪话,没得好心帮忙反被泼脏水,白惹一身腥。
但她看沈大郎那模样,心里又很不是滋味,这大侄子今年三十了,如今就套了一身露棉花的破棉袄,胡子拉碴满脸憔悴,好歹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他小时候两家人还没分家,是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怎么就过到如今这份上。
“拿去,我也不急着用,你用妥了再还回来。”
听见院里的动静,罗氏也掀开灶房的帘子走出来,包了几个糯米肉团子给沈大郎:“昨儿做的,拿回去给孩子尝尝。”
沈大朗红着眼,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欸,谢谢了,我先走了。”
一把铁铲,几个饭团,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他沈大郎一辈子都忘不了。
*
除夕将至,钱氏带着全家老小打扫庭院、晒被褥,虽然忙碌但是日子格外充实。
一年忙到尾,好不容易盼到过年,平时的日子再清苦也该甜一甜,钱氏很用心的营造年味儿,在有限的条件下注重仪式感。
她买了几张红纸回来,叫沈长林沈玉寿写上福字和对联,每扇门每扇窗都贴上,就连鸡舍、猪圈都不放过,一分红就多一分喜气嘛。还和罗氏剪了些窗花贴,后面福字窗花剩下不少,钱氏拿去给寡妇白氏、文老太、王老太等熟人分了。
剩下的就是备年货了。
家里养的猪长的很不错,足有二百多斤,但钱氏没舍得杀,直接卖了整猪,得了一两多银子,然后上肉铺割了几斤肉,给孩子买了一包饴糖,又备了些豆腐、花生瓜子、桂圆红枣等等,年货就算是齐备了。
等除夕那日再炖一只鸡,包点饺子,这便是和和美美的一个年。
大年二十九那天,钱氏准备好肉货并罗氏做的糯米肉丸子,带上两个孩子回娘家,送完东西坐了一会见雪大了就想返程,雪大了路就不好走了。
钱老娘说走雪路鞋会湿,雪水寒气重,叫钱壮驾牛车送她们。
自己受冻也就罢了,连累孩子岂不造孽,于是钱氏没有推辞:“走吧,都上车。”
雪大路滑,牛车晃晃悠悠并没有比走路快多少,一开始沈长林不适应颠簸缓慢的牛车,但是坐久了就逐渐适应并喜欢上这种感觉,牛力气大耐力好,脾气稳重,有头黄牛在家,不仅搬运重物不发愁,中短途出行也有着落,至少比走路强。
于是沈长林暗搓搓的定了个小目标,买牛。
“表舅,一头牛需要多少银子?”
钱壮甩着鞭子:“成年的牛七八两吧,小牛犊便宜些,四五两就够了。”
什么叫就够了?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沈长林悠悠叹气,就算小牛犊四两银子,也是目前家里所有积蓄的一半,并且严格来说不算积蓄而是生活费,花掉了温饱都成问题那种。
钱氏伸手摸了摸牛屁股,满眼羡慕。
看懂兄弟和奶奶心思的沈玉寿暗暗攥拳,一定要努力,为给家里买牛而奋斗,但三人很有默契的没说出口,谁知道钱壮听了后会不会和钱老娘说,没准钱老娘心疼女儿,会直接牵了自家的牛给女儿使。
就算钱氏的兄弟嫂子大方,可牛太值钱了,难保不生嫌隙,做人嘛,也不好太得寸进尺的。
“小壮,留家里吃了午饭再回吧,这都到饭点了。”
钱壮也不客气,点头答应了,然后带着两个小孩在院里待着,教他们新的拳法。
午饭是肉片炒酸菜,加上一个烧茄子还有白米饭,钱壮这样的年轻后生稀饭可喂不饱,吃干的才能饱腹。
钱壮埋头苦吃,沈长林和沈玉寿吃的快些,接着手牵着手到院子里散步消食。
走着走着,突然睫毛眉毛上都沾上了雪花,抬头一看,朔雪如雾,又是一场大飞雪来了。
这场雪从大年二十九的中午一直下到了大年初一,钱壮无法回家,干脆在姑姑家里过了新年,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外甥陪着,这年也过得有滋有味。
转眼过了元宵,县衙的官员陆续到岗,上回来报喜的公差又来了趟咸水村,说的自然还是新书馆的事。
沈长林之前的担心颇有道理,孙教谕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要品级没品级,要成绩没成绩,充分证明他是个摸鱼划水的能手,一条地道的咸鱼,被顾北安洗脑一番后,他暂时燃起了升官的梦,但年后,那点梦已烟消云散。
好在顾北安口才极好,给上司洗脑一套接一套,加上十两银子和已得罪柳秀才等沉默成本,孙教谕这条咸鱼在顾北安的鼓励下又蹦跶了几下,在衙门附近收拾出一间院子,摆好课桌板凳,挂上孔夫子画像,预备开学。
公差们奉命而来,大概是上次没得准话挨了上司的训斥,这次说什么也不留饭,只兢兢业业的吹嘘新书馆的好处。
“顾大人说了,沈长林沈玉寿小公子入学分文不取。”
“咱们的新书馆窗明几净,就挨在衙门边上,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分文不取?听到这儿沈长林精神一振,早说不就好了嘛。
到这里他不得不感慨一句,人穷家贫,底层人物并没有选择的自由,比方说读书这件事,他和沈玉寿能读的起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自由计较好坏。
柳秀才的书馆固然地位高,名气大,可费用高,沈家无论如何也出不起两个孩子的束脩钱。
而听说不要钱后,钱氏也走了过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已经下定决心要送两个孙儿读书,就算收费,砸锅卖铁也要供的,生怕沈长林忧心家里经济而拒绝,她抢先一步说道:“这太好了,孙大人顾大人真是我们的恩人呐。”
沈长林心里也早有了决断,他点点头。
沈玉寿也答应下来。
“一言为定!”两位公差喜笑颜开,快步回衙门里复命了。
当夜,钱氏罗氏就收拾起孩子们的行囊来。
咸水村离县城有点远,坐牛车要一个时辰,走路的话时间要再多一倍,因此去县里读书后,沈长林沈玉寿便不能像之前那样走读了,需住在县里,这样一来,带的东西就多了。
衣裳铺盖、书本文具、日用物品等,随便收拾下便有一大包。
儿在外母担忧,虽然到县里不算很远,可他们一个五岁一个七岁,这么丁点大的年纪就要在外头独自生活,光是想想就心疼。
钱氏面上还好,没将心里的感伤放在脸上,她风风火火的收拾行李,还有说有笑。
儿媳罗氏没有婆婆的那份镇定,鼻子一酸眼睛一涩,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流个不停。沈如康心里也不大好受,两个活泼懂事的孩子给家带来很多欢声笑语,不敢想孩子外出后,家里会冷清成什么样。
“你们两个,眼光给我放长远点!”钱氏瞪他俩一眼:“想把孩子栓裤腰带子上呐?没出息的。”
孩子有这份造化不易,钱氏坚决不拖后腿,还要敲打儿子儿媳一番。
罗氏抹抹眼泪:“娘,我明白。”
比起大人们的感伤不舍和纠结,沈长林和沈玉寿可以说是很没心没肺,一想到要去县里读书上课,二人就很兴奋,充满了憧憬。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二人就激动的醒来,洗漱后吃罢早饭,就准备出发了。
钱氏原想着自己送他们就成,谁知行李越收越多,她一个人根本拿不完,因此罗氏也要一块去送,钱氏罗氏都去,沈如康动了动唇,也一副想送的模样。
“奶奶,咱全家一块都去吧。”
第21章 开课了
◎暂时只有三人◎
“行,都去都去。”钱氏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霸气的挥手应下,紧接着关好门窗锁上院门,然后叫大家等等,她去和白氏打声招呼。
白氏和钱氏一家住的很近,这些年关系也很不错,平日里谁全家外出,家里一个人都不留的时候,便会和对方说一声,托对方帮忙管下闲事。
岂料钱氏去了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满脸堆笑的回来了:“真是巧了,白氏正好要去姊妹家吃酒,咱们蹭她的牛车去县里。”
白氏有个姐姐在县里生活,刚生了个女儿今天满月,白氏原想让小叔子驾牛车陪着一起去的,这下钱氏一家也去,那么就不劳小叔子了。
沈长林以为这是叫沈如康驾牛车的意思,直到钱氏握起缰绳,沈长林这才意识到什么。
“奶奶,你连这个都会啊。”
这句话绝不是恭维,沈长林属实震惊。
钱氏游刃有余的驾着车:“我在娘家的时候就会。”想当年,她可以小竹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姑娘。
沈长林由衷的赞了句厉害,难怪钱氏可以凭一己之力撑门立户,原来是女中豪杰呢。
很快就到了镇上,他们将车停在白氏姐姐家门口,询问了白氏回家的大概时辰,接着便抱着行礼往新书馆去,位置倒是方便找,先找县衙,然后就能寻到书馆。
但是……
沈长林惊呆了,因为这个书馆竟只有三个学生,他,沈玉寿,贺青山。
顾北安的好口才不仅忽悠上司,也忽悠学子,好个霁月清风的顾训导,原来还有两副面孔呢。
“进来吧,本官先带你们参观一番。”
顾北安推开院门,院子不宽,大概长二丈宽八丈,左侧有一条尺宽的排水沟,正面是三间正房,右侧有两间低矮小屋,总体上看是符合公差前面吹嘘过的窗明几净的标准。
院子里铺的是石板砖,白墙黑瓦,十分整洁,比起村野的茅草泥屋,建筑标准高的不止一星半点,但这高标准之下,又透着一股凄凉,院子里什么都没有,目前只能见最中间的正屋里摆着的几套桌椅,这便是全部了。
不过在看完中间那间屋子后,顾北安又指了指左边那间:“本官将会搬到此处暂居,方便授课。”
接着又带他们到右边那间屋子,里面沿墙根搭着通铺:“这是学子的宿舍。”
最后去看那两间小屋子,原来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房,沈长林这才觉得有点靠谱,在心里默默的给顾北安点赞,学生少他不在乎,怕的是这个新书馆是个草台班子,来这儿学不到东西。
但看顾北安自己将亲自搬到这里住,并且十分有信心的准备了至少可住十五个人的通铺,他便明白顾北安不是说说而已,他是准备潜心办学,只不过现状如此,他招揽不到生源,这才显得潦草。
“今后请顾大人多多指教,我们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栽培。”
沈长林说完,拉上沈玉寿恭敬的给顾北安行叩头礼。
钱氏也搭腔道:“他俩就拜托给顾大人了。”
“这是自然。”顾北安拱拱手,心里美滋滋:“本官定倾尽全力。”
即便是个草台班子,搭起来也有戏唱。
过了没多久,贺青山也到了,贺童生陪着孙儿一块来的,见到书馆的环境同样吃惊不小,但很快就淡定下来,贺青山随了祖父,性子格外耿直,早就不得柳秀才喜爱,加上上次举报柳君显作弊,柳秀才那是绝待不下去了。
既来之则安之,还有沈家两位小友做同窗,贺青山挺高兴。
钱氏罗氏拿出抹布,从院里的井里打了水,将宿舍的门窗床板擦干净,然后拿出被子枕头铺好了床,并将一干日用品取出,摆在了靠窗的桌子上,一番收拾下来,空荡荡的宿舍霎时有了几丝生活气息。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2122/40373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