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节
推荐阅读:记忆之场、同行人(群像)、无双局(1v2 父子丼)、缘浅(百合abo)哑巴A、今夜沉沦(亲兄妹h)、临时夫妻(nph)、最优解(1v2 兄妹骨+青梅竹马)、【正在更新】纯粹的爱、拘魂(1V1,高H)、滥情、
刘逵的命运那是没有办法的,才能有限,早就不被官家信任了,赵挺之在的时候几次护着刘逵,但现在赵挺之不在了,去广州任通判,已经是很好的结局。又听张叔夜兼职中书侍郎和蔡京协同执政,也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节制蔡京,高俅也就放心了,大呼陛下圣明云云。
“开年元月已过去,蔡卿可有说法?”赵佶傻傻的期待着,像是孩子想重新过一次年的那种态势。
蔡京微笑着,已然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便道:“官家圣明,由此,今年定年号‘大观’可否?”
赵佶笑道:“正合朕意,一切拜托太师了。”
……(未完待续。)
第214章李清照来访
“快去郓1城出班,不许闹情绪。”梁红英道。
“不去,别来烦我。”高方平躲在房里不出来。尽管写给吏部侍郎张商英的请假文书被驳回了,没批准,但高方平照样躲在房里哪也不去。
高方平整个的扑在桌上发呆,听闻门被推开,有人进来了,并且来到了身边。
于是高方平闭着眼睛不理人,一会儿没有动静,高方平却又忍不住好奇,伸手去后面摸摸来人,咦,很好摸啊,略瘦,是个女人,却不是梁红英。
于是试着睁开一只眼睛瞧瞧,随即吓得缩回手跳了起来:“清照!”
李清照被他偷袭得面红耳赤,但既然事出有因,也不想提及这个尴尬问题,坐下岔开道:“到京很长时间了,却一直忍住没来打扰高兄。”
高方平道,“你总是这么善解人意是吗?”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京城的事无比复杂,清照虽然关心,但害怕介入后,为了给清照面子而坏了国法、坏了高兄大事,那清照就罪过大了。高兄是有灵气的人,该怎么处理,你的心里当然有一杆秤。”
高方平叹息道:“是啊,当时我最害怕的不是京城的乱局,而是你来找我、让我做不想做的事。算好清照始终这么自重,感谢你关键时刻没给我添乱。”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高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清照在京的?”
“在老种家被他敲诈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高方平道,“但时局如此,为皇帝办事容不得其余感情,所以我没去见你。你进京当然是为了赵挺之相爷爆亡的事,我奇怪的在于,为何是你独自前来,赵明诚呢?”
“家夫听闻公公病亡的消息后,气的一病不起,他一口咬死公公乃是被奸臣害死,第一时间便让清照马上返京,请宗泽相公主持公道。”李清照低声道。
高方平点点头道:“难怪张叔夜张商英会如此积极的怂恿皇帝召我进京,你和赵挺之对他宗泽有恩,他当然要为这事极力周旋。”
随即,高方平又道:“最终我高方平无能,不知道赵相死亡的真相,清照你怪我吗,难过吗?”
“不怪你,也不怎么难过。”李清照微微摇头,“公公身体不好已是有些年月了,此事尽人皆知。在杭1州听闻消息的时候,我便不同意家夫捕风捉影、进而带起政治风暴的心态,却被他……被他……”
“一巴掌?”高方平愕然道。
李清照点点头:“是的,家夫心胸不宽,乃是阴谋论崇拜者。”
高方平皱了一下眉头,但那是她的家事,也不方便参与。
事实上作为儿子,赵明诚有此种心思不为怪。而李清照是个洒脱的人,她不难过赵挺之的死也正常。
赵挺之原本就是李清照父亲的政敌,当年跟着蔡京打击李清照的父亲可一点没手软。更有甚者,因当时蔡京的威势,李清照的父亲被打为元祐党籍,赵挺之为了避嫌,虽然没有让儿子休妻,却故意找借口把李清照留在青州老家,然后把赵明诚接到京城念书,让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分开了近两年之久,就是不许相见。
李清照是洒脱又贤惠的人,她便不多想,闭门做学问,自得其乐,不让公公为难,不让丈夫为难。
其后蔡京因星变罢相,元祐党被一定程度平反,赵挺之掌权登入宰执后,这才允许李清照进京和丈夫相会。然后历史传言,佳人带着这两年潜心研究的学问、收集的金石字画,急忙返京想和夫君长谈分享,却是发现赵明诚留恋青楼,且有了宠妾。
李清照作为女人,又是思维相对先进的文青,对此不高兴是正常的。但在这个时代又是赵明诚的权利,加之李清照又无子嗣,话语权便很有限,所以对此只有保持沉默。
这些应该就是历史传闻中,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和睦的第一个导火索。
“清照一直都很感激高兄。”李清照微微躬身道,“以前在京城那个时期,其实清照内心有些苦楚无法诉说,遇到高兄的另类风格后引为知己,转移了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中的一些不和,也让家夫知晓清照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后来去到杭1州其实还好,至少他对高兄很酸,感觉到危机,便疏远了小妾,对清照也相对变好了些。”
高方平尴尬的道:“有天我敢断天下的案子,但是清官难断家务,这些我少听为妙。”
李清照脸一红,也觉得自己的作为有些问题,于是很不好意思。但她真的有些忍不住,想把一些奇怪的心态和高方平分享,甚至想听他再说两个类似“一个衙内两只眼”那类名句。
高方平忽然好奇的问:“种师道写下两字‘道士’提醒我,是清照你的心得吗?”
“是的,小种相公在京不久,对京城并不多少心得。”李清照点头道。
“既然你不认为赵挺之是被害,为何于那个时刻对我进行‘引导’?”高方平道。
李清照叹息一声道:“高兄知道吗,清照都险些是那群道士的受害者。张怀素此妖道和赵公公来往较深,公公被他蛊惑,很崇拜妖道的花言巧语,加之汴京权贵交往张怀素,皇帝信任道士,此乃流行,而我一直无子……”
到此李清照没有往下说。
高方平点了点头道:“难怪如此。以清照的为人,当然不信妖道的那一套。”
李清照道:“后来我对道士留了心思,我察觉了一些道士的危害。但因为公公贵为相爷都信任张怀素,皇帝也信任道士,汴京人人相信,清照人微言轻,无法揭露。所幸公公病逝之际,因赵明诚的固执,宗公说动张叔夜等人出手,促成高兄带永乐军返京查案,那时清照就觉得是个机会,不能再让道士祸害民间了。”
高方平泄气的道:“有没有想过,我会被你害死?”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道:“清照对你的信心是盲目的,纯粹的,我是个女人我不懂多少,遇事我就想要一个依靠。然后清照还有另外的用意。”
“什么用意?”高方平楞了楞。
李清照道:“自从皇帝冷落了应俸局的花石纲后,朱勔王黼他们在江南勾结道士林灵素,大兴土木,用搜刮的花石修建神霄万寿宫。林灵素在江南民望相当大,很是有些本领,号称法力无边。原本他们想利用皇帝对道士的信任,利用皇帝喜欢新奇和雄伟的心态,重新勾起皇帝重用花石纲。但清照在江南观来林灵素太过分了,把当地官员忽悠得晕头转向,又开始打击和尚和其余教派,弄得一家独大。如若这个节骨上不打住道士的气焰……“到此李清照叹息道:“恐怕整个天下,即将要进入加强版的应俸局模式,神霄万寿宫要到处修建了。”
高方平听后猛然色变,竟是李清照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林灵素,那是比张怀素张继先更狠更厉害的一个道士,历史上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就是出于林灵素的手笔。到达后期,这个蔡党抬举起来的道士,照样和蔡京争宠斗法,斗了个旗鼓相当。
道士做官,携带腰牌出入皇城,就是林灵素这个妖道开的先例。
更有甚者,林灵素在宋徽宗时期提出了“让和尚信道”的想法,把寺庙改叫道场,把罗汉改叫尊者什么的,就是林灵素这个‘宗教布衣宰相’的建议,而竟然也通过了?
这家伙对其余教派的严厉打击,那是够狠的,最终一举把道士推到了徽宗朝的巅峰地位。
“开年元月已过去,蔡卿可有说法?”赵佶傻傻的期待着,像是孩子想重新过一次年的那种态势。
蔡京微笑着,已然猜测到了皇帝的心思,便道:“官家圣明,由此,今年定年号‘大观’可否?”
赵佶笑道:“正合朕意,一切拜托太师了。”
……(未完待续。)
第214章李清照来访
“快去郓1城出班,不许闹情绪。”梁红英道。
“不去,别来烦我。”高方平躲在房里不出来。尽管写给吏部侍郎张商英的请假文书被驳回了,没批准,但高方平照样躲在房里哪也不去。
高方平整个的扑在桌上发呆,听闻门被推开,有人进来了,并且来到了身边。
于是高方平闭着眼睛不理人,一会儿没有动静,高方平却又忍不住好奇,伸手去后面摸摸来人,咦,很好摸啊,略瘦,是个女人,却不是梁红英。
于是试着睁开一只眼睛瞧瞧,随即吓得缩回手跳了起来:“清照!”
李清照被他偷袭得面红耳赤,但既然事出有因,也不想提及这个尴尬问题,坐下岔开道:“到京很长时间了,却一直忍住没来打扰高兄。”
高方平道,“你总是这么善解人意是吗?”
李清照微微一笑道:“京城的事无比复杂,清照虽然关心,但害怕介入后,为了给清照面子而坏了国法、坏了高兄大事,那清照就罪过大了。高兄是有灵气的人,该怎么处理,你的心里当然有一杆秤。”
高方平叹息道:“是啊,当时我最害怕的不是京城的乱局,而是你来找我、让我做不想做的事。算好清照始终这么自重,感谢你关键时刻没给我添乱。”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高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清照在京的?”
“在老种家被他敲诈的时候我就知道了。”高方平道,“但时局如此,为皇帝办事容不得其余感情,所以我没去见你。你进京当然是为了赵挺之相爷爆亡的事,我奇怪的在于,为何是你独自前来,赵明诚呢?”
“家夫听闻公公病亡的消息后,气的一病不起,他一口咬死公公乃是被奸臣害死,第一时间便让清照马上返京,请宗泽相公主持公道。”李清照低声道。
高方平点点头道:“难怪张叔夜张商英会如此积极的怂恿皇帝召我进京,你和赵挺之对他宗泽有恩,他当然要为这事极力周旋。”
随即,高方平又道:“最终我高方平无能,不知道赵相死亡的真相,清照你怪我吗,难过吗?”
“不怪你,也不怎么难过。”李清照微微摇头,“公公身体不好已是有些年月了,此事尽人皆知。在杭1州听闻消息的时候,我便不同意家夫捕风捉影、进而带起政治风暴的心态,却被他……被他……”
“一巴掌?”高方平愕然道。
李清照点点头:“是的,家夫心胸不宽,乃是阴谋论崇拜者。”
高方平皱了一下眉头,但那是她的家事,也不方便参与。
事实上作为儿子,赵明诚有此种心思不为怪。而李清照是个洒脱的人,她不难过赵挺之的死也正常。
赵挺之原本就是李清照父亲的政敌,当年跟着蔡京打击李清照的父亲可一点没手软。更有甚者,因当时蔡京的威势,李清照的父亲被打为元祐党籍,赵挺之为了避嫌,虽然没有让儿子休妻,却故意找借口把李清照留在青州老家,然后把赵明诚接到京城念书,让他们这对新婚夫妇分开了近两年之久,就是不许相见。
李清照是洒脱又贤惠的人,她便不多想,闭门做学问,自得其乐,不让公公为难,不让丈夫为难。
其后蔡京因星变罢相,元祐党被一定程度平反,赵挺之掌权登入宰执后,这才允许李清照进京和丈夫相会。然后历史传言,佳人带着这两年潜心研究的学问、收集的金石字画,急忙返京想和夫君长谈分享,却是发现赵明诚留恋青楼,且有了宠妾。
李清照作为女人,又是思维相对先进的文青,对此不高兴是正常的。但在这个时代又是赵明诚的权利,加之李清照又无子嗣,话语权便很有限,所以对此只有保持沉默。
这些应该就是历史传闻中,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和睦的第一个导火索。
“清照一直都很感激高兄。”李清照微微躬身道,“以前在京城那个时期,其实清照内心有些苦楚无法诉说,遇到高兄的另类风格后引为知己,转移了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中的一些不和,也让家夫知晓清照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后来去到杭1州其实还好,至少他对高兄很酸,感觉到危机,便疏远了小妾,对清照也相对变好了些。”
高方平尴尬的道:“有天我敢断天下的案子,但是清官难断家务,这些我少听为妙。”
李清照脸一红,也觉得自己的作为有些问题,于是很不好意思。但她真的有些忍不住,想把一些奇怪的心态和高方平分享,甚至想听他再说两个类似“一个衙内两只眼”那类名句。
高方平忽然好奇的问:“种师道写下两字‘道士’提醒我,是清照你的心得吗?”
“是的,小种相公在京不久,对京城并不多少心得。”李清照点头道。
“既然你不认为赵挺之是被害,为何于那个时刻对我进行‘引导’?”高方平道。
李清照叹息一声道:“高兄知道吗,清照都险些是那群道士的受害者。张怀素此妖道和赵公公来往较深,公公被他蛊惑,很崇拜妖道的花言巧语,加之汴京权贵交往张怀素,皇帝信任道士,此乃流行,而我一直无子……”
到此李清照没有往下说。
高方平点了点头道:“难怪如此。以清照的为人,当然不信妖道的那一套。”
李清照道:“后来我对道士留了心思,我察觉了一些道士的危害。但因为公公贵为相爷都信任张怀素,皇帝也信任道士,汴京人人相信,清照人微言轻,无法揭露。所幸公公病逝之际,因赵明诚的固执,宗公说动张叔夜等人出手,促成高兄带永乐军返京查案,那时清照就觉得是个机会,不能再让道士祸害民间了。”
高方平泄气的道:“有没有想过,我会被你害死?”
李清照调皮的一笑道:“清照对你的信心是盲目的,纯粹的,我是个女人我不懂多少,遇事我就想要一个依靠。然后清照还有另外的用意。”
“什么用意?”高方平楞了楞。
李清照道:“自从皇帝冷落了应俸局的花石纲后,朱勔王黼他们在江南勾结道士林灵素,大兴土木,用搜刮的花石修建神霄万寿宫。林灵素在江南民望相当大,很是有些本领,号称法力无边。原本他们想利用皇帝对道士的信任,利用皇帝喜欢新奇和雄伟的心态,重新勾起皇帝重用花石纲。但清照在江南观来林灵素太过分了,把当地官员忽悠得晕头转向,又开始打击和尚和其余教派,弄得一家独大。如若这个节骨上不打住道士的气焰……“到此李清照叹息道:“恐怕整个天下,即将要进入加强版的应俸局模式,神霄万寿宫要到处修建了。”
高方平听后猛然色变,竟是李清照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林灵素,那是比张怀素张继先更狠更厉害的一个道士,历史上赵佶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就是出于林灵素的手笔。到达后期,这个蔡党抬举起来的道士,照样和蔡京争宠斗法,斗了个旗鼓相当。
道士做官,携带腰牌出入皇城,就是林灵素这个妖道开的先例。
更有甚者,林灵素在宋徽宗时期提出了“让和尚信道”的想法,把寺庙改叫道场,把罗汉改叫尊者什么的,就是林灵素这个‘宗教布衣宰相’的建议,而竟然也通过了?
这家伙对其余教派的严厉打击,那是够狠的,最终一举把道士推到了徽宗朝的巅峰地位。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3914/44058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