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节
推荐阅读:快穿历劫:主神大人天天宠、死而复生后他们想让我安息、团宠打工人:小少爷以为他万人嫌、驀然回首、御兽仙族、临时夫妻(nph)、魇运、学神同桌他总装穷、论女a与哨向的兼容性(nph)、我在耽美文里苟且偷生(1v3)、
师爷闻言,眼睛越来越亮,恭敬称是,然后转身快速离去安排去了。
……
……
时间过了二月中旬,下起雨来。
距离清明还有一小段的时间,春日的冷雨将这世界洗得明净清澈,发芽的草木、含苞的蓓蕾,一点一滴的将这世界点缀得丰繁。
随着大宋对南唐开战准备紧锣密鼓的准备,各地军队、粮草不断调动,大宋举国上下对于战争的热情看起来已经更加高涨,富商豪绅们对外呼吁早日收服南唐,可以让他们将生意更加方便的做到江南富庶之地,大赚特赚。而士子文人更是渴望南唐早日收服,多出一大批官位,更何况南唐那等好地方,不但富庶,而且百姓又向来平顺,文人荟萃之地,在这种地方当官正是文人最喜欢的地方。
所以说,对于文人士子来说,这个冬末初春的开封城,是令得所有人趋之若鹜的一片地方。自过完春节之后,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文人学子便聚满了开封城。这些人中,有的是为了来年春闱提前过来的考生,有的则是因为知道朝廷要对南唐动兵的消息传出之后,因此进京跑官的。
宋国建国十多年,前朝后周也重视文治,再加上以大宋自建国以来便以华夏正统自居,武力强大,吸引天下不少文人汇聚。因此,多年积累下来宋朝的书生其实已经不少,其中有功名者同样不少,即使这两年宋国先后收服北汉、南汉和吴越三国,但官位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且在不断扩大。但如果南唐得以克复,立刻就可能多出一大批的位子,在这样的现状下,官位是绝对有跑一跑的必要的。
文人聚集,除了令得京城的各个客栈一时间人满为患,也令得各种文会盛事不绝,青楼的生意一时间火爆异常。
虽然在一些苛刻的文人看起来,大量歌功颂德的文字未免有千篇一律、难有创新的遗憾,但如此盛世,总还是值得称道的。
而由于年前去年一年收服了南汉和吴越两国,而刚过年关西北又传来大胜,收服夏州,大患党项又被平定,再加上做成这几件千古留名大事的人是那位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作有《秦淮夜泊》、《忆家国》和《青玉案》这等千古绝唱的祥符郡王叶尘,以致于这段时间里开封流行的诗词风格,倒是比平日中豪迈了些许,书生们墨端笔尖,看来都也有了投笔从戎的班超之志了。
第556章 吕馀庆的机遇
只是人们每每提起这位年纪轻轻便已位极人臣,功高盖世,封有王爵之位的江南第一才子时多是一脸崇拜和向往,有那出身不凡,素有才名之人偶尔也会心中嫉妒一番。但总体上叶尘如今的名声在宋国已经一时无两,无人能比。
若是在叶尘中毒之前,此种情况下,王悦风带领的御史台、参知政事吕馀庆等叶尘在朝堂上的仇敌定会在皇帝陛下面前告拥有叶尘不臣之心。但是,如今整个天下都知道叶尘已经快要死了,这个时候若是有人想对叶尘不利,那简直就捅了马蜂窝了,华夏卫府上下定会与其不死不休,更何况皇帝陛下也绝对不允许此事发生。
此外,在华夏卫府情报司有意舆论引导之下,将王超之事引发这场对叶尘刺杀的事情选择性的传出了一些,人们都已经认定凶手是弥勒教和南唐朝廷所为。因为弥勒教和南唐朝廷害怕祥符郡王,害怕祥符郡王带兵收服南唐,所以才不择手段,三番两次的刺杀祥符郡王。
华夏卫府情报司进行这样的舆论引导,却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自然是为了借助叶尘在民间百姓、士子文人以及军中威望,让所有人都对攻伐南唐形成同仇敌忾的形势,从而让不管是各种战前准备,还是战时战场拼杀和后勤调配都能够事半功倍。总之,就是让“天时”、“地利”、“人和”三样中的“人和”达到极致。
……
……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波翻浪卷,奔腾咆哮,昼夜不息地滚滚东流。水面上,舟楫往返,樯橹穿梭,江风鼓满了一面面白色的船帆,就像千军万马中的无数面大纛,浮江而下,来去匆匆。
自宋国要攻伐南唐消息传开之后,便在采石矶附近浩瀚喧嚣的江面上,有一艘船与这些运载货物和乘坐游客的航船大异其趣,这艘船是一叶扁舟,静静地在大江上漂荡着,若是不经意地看去,真像是颠簸在波峰浪谷间的一片树叶。
这是一只钓船,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垂钓者头戴竹笠,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坐在船头垂钓。人们只见他时或将钓钩甩出,又轻轻地提竿挽线,却总不见他钓到一尾小鱼。若有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他的船尾处,拴着一条细细的很难让人察觉的细绳,从江的南岸驶到北岸,过一阵子,再从北岸驶往南岸。当然,这位年轻的垂钓者多是在江面上航船行驶的高峰过去以后,他才驾船垂钓,而且一直是在采石矶畔来来往往,其他地方很少涉足。他连续在这里南来北往十几天,便突然不见了。
开宝四年二月十五日,采石矶江畔这位神秘的钓翁,突然出现在大宋都城开封。只是如今的他已经卸掉了渔夫的打扮,头戴幞巾,身穿布衫,手持一柄纸扇,俨然一个儒雅倜傥的文人学士。
此人最初的计划本来是想去求见名满天下祥符郡王叶尘,但听说叶尘中毒垂死,便改变目标,准备去求见宰相赵普或者晋王赵光义,只是他在一座酒楼上无意中听见几名士子暗中议论宰相和晋王不合,互相之间党系之争已经快要到了你死我活之地步。他细细思考之后,决定去见副相参知政事吕馀庆。
二月十七日,他径直来到吕馀庆府上,要求面见吕馀庆,并胸有成竹地声称,自己有一个攻打南唐时可抵十万大军的成熟的计划要当面禀报给副相大人。
听他说话口气甚大,而且极有把握,吕府门卫不敢怠慢,忙禀知吕馀庆。
吕馀庆得知此事,大感兴趣,立即在便在家中见了他。
经询问才得知,此人姓范名若水,是江南池州人士,南唐国落第举子。
只是这范若水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立志要科举及第,振翮青云。有一年他参加了南唐的科举考试,文章和诗词作得花团锦簇一般,自以为必中无疑,谁知发榜之时却名落孙山。
他一时傻了眼,心中沮丧懊恼,一连几天寝食无味,精神恍惚。他不相信,凭自己的满腹才学,竞不能金榜题名,一定是科场舞弊,考官们从中做了手脚。
他不甘心就此沉沦,碌碌无为地终此一生。他决定上书朝廷,向皇上倾吐自己对治国安民、经邦济世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既然科举场上有舞弊行为,自己没有钱也不屑于去贿赂那些考官,那么走科考之路,就是考到两鬓飞霜,也仍是没有出路。这封上书,该是自己踏上仕途、跻身富贵的阶梯和敲门砖。他又知道,国主李煜乃当代诗词大家,精于文辞。因此,这封上书他颇下了一番工夫,述事说理,务求精当;遣词造句,尽力华美,真个是字斟句酌,罄心竭虑。他要让这封上书既政见深邃,又文采斐然,引起李煜的重视,一鸣惊人。
孰料上书递上之后,却是泥牛人海,音信全无。他等了将近一年,竟然无任何答复,也不知是因为皇帝昏聩庸弱,对治国长策不感兴趣,还是因那些朝臣们嫉贤妒能,将自己的上书半路里截杀了。
范若永彻底失望了,他对李煜这个国主,对南唐朝廷,对南唐的科举制度都失望了。
他带着满腔怨恨离开了国都金陵。秉着“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想法。他决心与这个腐朽昏暗的国家诀别,良臣择贤主而事。
正在这个时候,他听说大宋准备攻打南唐,便想送一份厚礼给宋军。
大宋要进攻南唐,长江天堑将是他们很难逾越的障碍。仅靠船帆抢渡,风高浪急,守军射杀,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马?他想到了浮桥,若是能在江面上架设一座浮桥,大军过江如履平地,那将会减少多少损失?
于是他便扮成一个渔翁,在长江岸边踏勘,选择了采石江畔这段最佳的架桥位置。
他于江上无船行驶的时候,驾着小舟装作钓鱼,在江面上南北穿梭数十个来回,用丝绳丈量出了江面的宽度,用钓钩测量出了不同地方江水的深度,同时也测量了每天不同时候江水的流速,数字都十分精确。
现在,他把架设浮桥的计划、选址和这些精确无误的数字一起献给了吕馀庆。
吕馀庆一听之下,认为这一计划可行,心中十分高兴,又带着几名门客详细研究后,准备在两日后崇政殿议对攻伐南唐事务时,将此计划拿出献给陛下,并且对范若水保证,不贪墨其功营,请陛下对其下旨封官。
不料范若水却道:“晚生在南唐乃一落第举子,一介寒士,到宋廷却马上封官,岂不让天下士子笑我大宋无人?晚生只要大人帮忙在国子监要个宋国举人名额,参加此次陛下开科取士的科考,晚生愿以真才实学跃登龙门。若考不殁第,晚生无怨无悔,此生永为布衣。”
吕馀庆心想,如此一来,自己便可独享此大功,不由心中大喜,但面上不露丝毫,叹道:“李煜号称江南大才子,却如此不知珍爱人才,岂不令天下士子寒心,贤人远避?”
说到这里,他起身拍了拍范若水,说道道:“难得若水有如此高行雅量。既然这样,若水参加本朝科考一事便交给老夫去办,若水这些天安心在老夫府上住下学习文章,准备备考。”
……
……
开宝四年,二月十九日。开封天气大好,风和日丽。
今天,赵匡胤在崇政殿召集政事堂、枢密院两府重臣,以及所有涉及到攻伐南唐部衙主官对对南唐用兵一事,进行最后推衍和任务分配。除了赵普、吕馀庆、曹彬、沈义伦、罗公明、李君浩之外,晋王赵光义、魏王赵德昭和小皇子赵德芳也列席。
赵匡胤行事极为务各严谨,这种涉及到攻伐一国大战的大事,他习惯于对每个部衙、甚至每个人所负责之事一一进行询问和交待安排。
从枢密院各地调兵之事开始,先是曹彬代表枢军方进行了汇报,到最后赵匡胤基本没有过多补充,有曹彬和潘美、赵赞这样的老于战事的名将统一调度和具体统兵,的确不需要赵匡胤再有过多交待。不过他到最后想起华夏卫府送上来的情报,补充道:“给李继勋传信,告诉他攻伐南唐期间,北方大营一定要万分警惕,随时做好契丹大军南下的准备。”
众人心中一震,但一看皇帝陛下神色轻松,便又松了口气,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真正的敌人和威胁是拥有大军百万,骑兵三十万的契丹。
等曹彬和沈义伦恭敬称是,退到一边之后。接下来,赵普代表政事堂对各地民夫征调,以及涉及到粮草供给的各路、州、县粮草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
赵普乃是真正的能臣,虽然为人贪腐,但凡做大事向来滴水不漏,更何况这些年大宋常常对外用兵,大多都是由赵普一手负责这些事情,早已轻车熟路,也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最后皇帝陛下还是补充了一点:“政事堂下发文书给各路、州、县,在攻伐南唐期间要加强对民间管控,防止圣堂贼人和弥勒教妖僧蛊惑百姓生事,不要忘了,去年攻打南汉时,川蜀一地暴乱的教训。”
第557章 华夏卫府还可做三件事
赵普心中凛然,暗自惭愧不已,心中有些后悔最近只想着如何对付晋王赵光义,竟然将这件事情没有提前想到,还要被陛下点出来,实在是与自己能相的身份不符。这样一边想着,赵普赶紧一边告罪,恭敬称是。
之后,三司使罗公明就粮草筹备和运输,以及战事军饷翻三倍下发一事进行了汇报。财计这一块,整个大宋没有人比得了罗公明,和赵普一样同样是轻车熟路,只是赵匡胤深知打仗一事粮草的重要性,依然忍不住嘱咐了几句。
等罗公明退到一边之后,赵匡胤看向李君浩,声音温和地说道:“李爱卿将华夏卫府各项准备事宜讲一下。”
李君浩出班向赵匡胤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华夏卫府在大军攻伐南唐时,除了正常军情打探之外,还可做三件事情,让攻伐南唐之战事半功倍。”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赵匡胤更是眼睛一亮,虽然对于打下南唐,现场所有人都很有信心,但若是能够少死一些人,少用一些时间,不管是两府、三司,还是皇帝陛下都极为愿意看到。毕竟每死一个人,大宋军队便损失一份力量,更何况大宋对战死战士抚血金向来极为丰厚,就拿寻常战士来说抚血金为三十贯,死一万人便代表三十万贯的钱。更不用说多打一天,十数万大军人、马要吃掉多少粮草,而战争期间官兵俸禄是发三倍的,每一日的消耗便是天文数字。而这个过程中,全国征调近百万民夫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这些民夫全是农民,将家中田地丢下,田地荒芜,每日的损失也是极大。总之,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打仗在某种程度上打得就是钱。
华夏卫府自建立以来,在叶尘统领之下,所创造奇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所拿出来的好东西也不是一个两个了。虽然此时站在这里的不是叶尘,但所言之效果是一样的。
赵匡胤笑着说道:“李爱卿快告诉朕是哪三件事情?”
李君浩恭敬称是,然后说道:“自华夏卫府成立以来,总司使大人便让情报司在南唐各州县,以寻找把柄、威逼利诱等想尽一切办法劝降策反南唐官员,如今我大宋大军一旦向南唐开战,我华夏卫府情报司可以让南唐五个州城和四个县城守将和知府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众人闻言,无不心中一跳,华夏卫府好大的手笔。
当然也有不少人欣喜不已,南唐向来富庶,军队虽然战力不行,但城墙修建的向来墙高却又极为坚固,南唐大军即使再弱,按照宋军去年攻打南汉的经验损失,每打下一座县城,至少也要损失五百人左右,打下州城,损失一至两千人左右。五个州城和四个县城主动投降,这便代表宋军至少能够少损失近万人。单是此一项便是大功一件。
赵匡胤长笑一声,说了声好,但紧接着想起叶尘如今垂死状态,脸上流露出悲伤之色,说道:“叶卿为了我大宋早日统一天下,所立之功勋无人能比,如今却被弥勒教和圣堂妖僧贼人所害,朕今日在此发誓,有生之年定要将弥勒教和圣堂一网打尽,绞杀一空,为叶卿报仇雪恨。”
李君浩代叶尘谢恩之后,又接着说道:“陛下,臣所说第二件事情,是我华夏卫府武器司已经研究设计出一种浮桥,并且总司使大人这一年多派人详细勘测了长江各处深浅,已经在采石矶附近江域寻找到一条最适合此种浮桥铺设江段,只要将此种浮桥铺设江面,我军人马跨过长江,如履平地。”
曹彬和沈义伦全身轰然一震,看向李君浩目光炽热,赵匡胤直接站了起来。眸露奇光。
吕馀庆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没有栽倒在地,脸色已经异常难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只是心中早已将叶尘祖宗八代骂了个遍。这在叶尘看来微不足道,在华夏卫府只是很寻常一件任务,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这个功劳足以让他从现在伯爵爵位加封为侯爵。要知道他如今虽然贵为宋国副相——正二品的参知政事,但实际上也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或者说和任何一个朝代建国之初情况相似,爵位远远与官品不匹配,更无法与那些容易立下大功的武官相比。可是如今,他卯足了劲准备今天拿出的大功劳被华夏卫府一名司使以很平淡和理所当然的语气说了出来。自己大功泡汤,侯爵爵位眼看着远离自己而去不说,李君浩说起此事的那种神态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原来这种在自己看来天大的功劳,在叶尘看来也只是随口吩咐给下属去办的一件小事。
吕馀庆脸色变幻不定,已经由最初的异常难看变成了一片黯然,他被眼前一幕打击的不行,再加上叶尘如今快要死了,一直以来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对叶尘的仇恨,瞬间烟消云散。
李君浩所说第三件事情,是华夏卫府武器司这近一年来所研制的众多成果中的四件,准确的说都是用来攻城四个器具——超级云梯,远距离精准投石车,用来炸塌城墙的炸药包,冲车。
皇帝陛下在打仗这事是大行家,李君浩将四种攻城器具不同于现在器具或者在现在器具基础上改进、先进之处简单描述之后,早已喜笑颜开,此次攻伐南唐,以南唐军队战力,野战根本不是宋军对手,胜败或者说死伤主要就在于攻守城之战上,而有了这四个攻城器具,意味着宋军要少死不少人,而且攻城速度和效率必然会提升。
首先是云梯,华夏卫府之前已经给枢密院军器监提供了一种改进云梯设计方法,如今所提供的云梯则是在这种云梯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云梯是一种攀登城墙的工具,最早的云梯是春秋时的巧匠鲁班发明的,其实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这个时代或者说华夏卫府没有改进之前的云梯都是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之前,华夏卫府第一次改进之后的云梯是在原有基础上在顶端加了两个铁钩,用来钩援城缘,并且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而此次,华夏卫府最新式云梯,是在上次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改进: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而且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的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此外,华夏卫府武器司的能工巧匠在叶尘有一次随口一句话指点启发下,还将云梯的主梯分为两段,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这种形制有点像当时通行的折叠式飞桥。同时,还在原本副梯基础上,又设计出了多种形式,使登城接敌行动更加简便迅速。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并且吸取了之前云梯的实践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矢石的伤害。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种类很多,云梯算是巨大笨重、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种。
要知道,攻城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多种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架梯必须果敢、迅速、乘虚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种轻便简单的飞梯。比如汉代时,汉军攻打郅支城,该城外设一道木城墙,内设土城墙,防守相当严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击退城上守兵,用火烧毁木城,持弩弓,操长戟冲入木城,然后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缘梯登城,很快捣破了内城。这种攻城方式便是强攻,尽量缩短双方对峙时间,一鼓作气,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须使用轻便飞梯,飞梯结构简单,重量轻,多是木制竹制。华夏卫府此次所拿出飞梯长二三丈,首端装有双轮,极为有利于蚁附登城,并且武器司还在传统云梯基础上,根据各种情况下战场需要,还设计了“避檑木飞梯”、“蹑头飞梯”、“竹飞梯”,这些云梯形制略有差异,但使用赶快来都轻便实用。
其次,就说投石车,最早在三国时期,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然后刘晔献计用投石车破高橹,后来经过马钧改进,进一步完善。在春秋时期已开始大量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
第558章 开战
自叶尘指点武器司发明新式投石车之前,投石车只是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有时也叫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飞将军李广的远祖)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后来战国四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攻下了楚国,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
从另一方面来讲,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但在叶尘在去年攻打南汉亲自出手改进和后来华夏卫府武器司两次改进之前,投石车结构一直都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自三国至今,绵延数百年的古代战争之神了。
而这所谓战争之神其实准性极差,投射距离也极为有限,之所以能够称为战争之神主要是以量取胜,就如后世高射炮打飞机一样,以高射炮覆盖网达到以量破敌地目的。但自叶尘结合后世物理知识改进和指点之后,华夏卫府武器司重新改进之后的投石车距离提升了两倍之多,准性更是提升数十倍。李君浩将这一点说出之后,赵匡胤神色之中的欣喜若狂之意难以掩饰。众重臣更是对华夏卫府和叶尘赞叹不已。
接下来李君浩又说了冲车,这个时代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攻城主要兵器,属于中国古代常用攻城器械的一种。但不论冲撞力量和自身防卫力度都极为有限,往往只有在攻城一方明显占上风或者最后破城时刻能够发挥大的作用。
但华夏卫府武器司经过改进之后的冲车是一种安有八个车轮、达高五层的攻城塔。最下层是推动车前进的士兵,其它四层装载攻城的战斗士兵。车高约十丈米、宽五丈、长六丈。这种真能巨型冲车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内射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车中除了装备有各种长兵器,还可以装载强弩、石炮等重武器。
至于炸药包,就更不用说了,是一种全新的攻城器械,当李君浩将其攻效用途说出之后,赵匡胤和曹彬、沈义沦,甚至赵普和赵光义便很快想到,让人挖地道至城墙下,埋下炸药包,然后将其引爆,将城墙炸塌。这是一种什么场景,这几乎已经代表城破了。
赵匡胤已经笑的合不拢嘴,当场下旨给发明改进这四种器具的主要工匠授予从七品官职,各自赏赐白银三百两。
赵匡胤却不知道这些只是华夏卫府武器司众多发明之一,他若是知道武器司还有望远镜、用于野战对付骑兵的石地雷,以及正在研发用于侦察和甚至空中攻击的热气球和叶尘设想中手榴弹之后,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总之,华夏卫府今日又给皇帝陛下和满朝文武给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伐唐之战还未开始,华夏卫府却已经立下了滔天功劳,而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大功劳都来源于那位已经快要死的年轻郡王。
……
……
开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赵匡胤又派左拾遗、知制诰李穆为使,来到南唐,以上国名义传旨给附属国主李煜去大宋国都觐见。
听说让他到开封去,李煜一下子吓呆了,他推说要先与群臣商议一下,再答复使臣。
南唐众臣听说宋国皇帝要李煜入朝,都认为此去凶多吉少,李煜近臣陈乔更是激烈反对,他对李煜说道:“臣受元宗顾命。陛下今日若去宋廷,必被扣留,势难回国,到那时南唐国将不保。臣就是死了,也无面目见元宗于九泉之下。”
李煜听了他们的话,更不敢前往宋国开封,便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北上。同时又低声下气地哀求李穆道:“我如此小心谨慎地侍奉大宋,无非是为自我保全。若像这样苦苦相逼,我今天只有一死而已。”说着就要以头触柱,左右大臣们急忙拉住。他们看着自己的皇帝,实在可怜而又可悲,忍不住相对坠泪。
李穆却冷冷地说道:“是否前去朝见,国主自己说了算。但大宋朝如今兵甲精锐,物力雄厚,已经做好随时攻伐我国准备,恐南唐无法挡其兵锋。尚望国主深思熟虑,免得以后后悔不及。”说罢,竟气咻咻地拂袖而去。
赵匡胤要的正是这个结果,他料定李煜不敢前来。这样,他便可以以李煜抗命不肯入朝觐见为由头,堂而皇之地出师南唐了。
……
……
时间过了二月中旬,下起雨来。
距离清明还有一小段的时间,春日的冷雨将这世界洗得明净清澈,发芽的草木、含苞的蓓蕾,一点一滴的将这世界点缀得丰繁。
随着大宋对南唐开战准备紧锣密鼓的准备,各地军队、粮草不断调动,大宋举国上下对于战争的热情看起来已经更加高涨,富商豪绅们对外呼吁早日收服南唐,可以让他们将生意更加方便的做到江南富庶之地,大赚特赚。而士子文人更是渴望南唐早日收服,多出一大批官位,更何况南唐那等好地方,不但富庶,而且百姓又向来平顺,文人荟萃之地,在这种地方当官正是文人最喜欢的地方。
所以说,对于文人士子来说,这个冬末初春的开封城,是令得所有人趋之若鹜的一片地方。自过完春节之后,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文人学子便聚满了开封城。这些人中,有的是为了来年春闱提前过来的考生,有的则是因为知道朝廷要对南唐动兵的消息传出之后,因此进京跑官的。
宋国建国十多年,前朝后周也重视文治,再加上以大宋自建国以来便以华夏正统自居,武力强大,吸引天下不少文人汇聚。因此,多年积累下来宋朝的书生其实已经不少,其中有功名者同样不少,即使这两年宋国先后收服北汉、南汉和吴越三国,但官位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且在不断扩大。但如果南唐得以克复,立刻就可能多出一大批的位子,在这样的现状下,官位是绝对有跑一跑的必要的。
文人聚集,除了令得京城的各个客栈一时间人满为患,也令得各种文会盛事不绝,青楼的生意一时间火爆异常。
虽然在一些苛刻的文人看起来,大量歌功颂德的文字未免有千篇一律、难有创新的遗憾,但如此盛世,总还是值得称道的。
而由于年前去年一年收服了南汉和吴越两国,而刚过年关西北又传来大胜,收服夏州,大患党项又被平定,再加上做成这几件千古留名大事的人是那位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称,作有《秦淮夜泊》、《忆家国》和《青玉案》这等千古绝唱的祥符郡王叶尘,以致于这段时间里开封流行的诗词风格,倒是比平日中豪迈了些许,书生们墨端笔尖,看来都也有了投笔从戎的班超之志了。
第556章 吕馀庆的机遇
只是人们每每提起这位年纪轻轻便已位极人臣,功高盖世,封有王爵之位的江南第一才子时多是一脸崇拜和向往,有那出身不凡,素有才名之人偶尔也会心中嫉妒一番。但总体上叶尘如今的名声在宋国已经一时无两,无人能比。
若是在叶尘中毒之前,此种情况下,王悦风带领的御史台、参知政事吕馀庆等叶尘在朝堂上的仇敌定会在皇帝陛下面前告拥有叶尘不臣之心。但是,如今整个天下都知道叶尘已经快要死了,这个时候若是有人想对叶尘不利,那简直就捅了马蜂窝了,华夏卫府上下定会与其不死不休,更何况皇帝陛下也绝对不允许此事发生。
此外,在华夏卫府情报司有意舆论引导之下,将王超之事引发这场对叶尘刺杀的事情选择性的传出了一些,人们都已经认定凶手是弥勒教和南唐朝廷所为。因为弥勒教和南唐朝廷害怕祥符郡王,害怕祥符郡王带兵收服南唐,所以才不择手段,三番两次的刺杀祥符郡王。
华夏卫府情报司进行这样的舆论引导,却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自然是为了借助叶尘在民间百姓、士子文人以及军中威望,让所有人都对攻伐南唐形成同仇敌忾的形势,从而让不管是各种战前准备,还是战时战场拼杀和后勤调配都能够事半功倍。总之,就是让“天时”、“地利”、“人和”三样中的“人和”达到极致。
……
……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波翻浪卷,奔腾咆哮,昼夜不息地滚滚东流。水面上,舟楫往返,樯橹穿梭,江风鼓满了一面面白色的船帆,就像千军万马中的无数面大纛,浮江而下,来去匆匆。
自宋国要攻伐南唐消息传开之后,便在采石矶附近浩瀚喧嚣的江面上,有一艘船与这些运载货物和乘坐游客的航船大异其趣,这艘船是一叶扁舟,静静地在大江上漂荡着,若是不经意地看去,真像是颠簸在波峰浪谷间的一片树叶。
这是一只钓船,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垂钓者头戴竹笠,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坐在船头垂钓。人们只见他时或将钓钩甩出,又轻轻地提竿挽线,却总不见他钓到一尾小鱼。若有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他的船尾处,拴着一条细细的很难让人察觉的细绳,从江的南岸驶到北岸,过一阵子,再从北岸驶往南岸。当然,这位年轻的垂钓者多是在江面上航船行驶的高峰过去以后,他才驾船垂钓,而且一直是在采石矶畔来来往往,其他地方很少涉足。他连续在这里南来北往十几天,便突然不见了。
开宝四年二月十五日,采石矶江畔这位神秘的钓翁,突然出现在大宋都城开封。只是如今的他已经卸掉了渔夫的打扮,头戴幞巾,身穿布衫,手持一柄纸扇,俨然一个儒雅倜傥的文人学士。
此人最初的计划本来是想去求见名满天下祥符郡王叶尘,但听说叶尘中毒垂死,便改变目标,准备去求见宰相赵普或者晋王赵光义,只是他在一座酒楼上无意中听见几名士子暗中议论宰相和晋王不合,互相之间党系之争已经快要到了你死我活之地步。他细细思考之后,决定去见副相参知政事吕馀庆。
二月十七日,他径直来到吕馀庆府上,要求面见吕馀庆,并胸有成竹地声称,自己有一个攻打南唐时可抵十万大军的成熟的计划要当面禀报给副相大人。
听他说话口气甚大,而且极有把握,吕府门卫不敢怠慢,忙禀知吕馀庆。
吕馀庆得知此事,大感兴趣,立即在便在家中见了他。
经询问才得知,此人姓范名若水,是江南池州人士,南唐国落第举子。
只是这范若水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立志要科举及第,振翮青云。有一年他参加了南唐的科举考试,文章和诗词作得花团锦簇一般,自以为必中无疑,谁知发榜之时却名落孙山。
他一时傻了眼,心中沮丧懊恼,一连几天寝食无味,精神恍惚。他不相信,凭自己的满腹才学,竞不能金榜题名,一定是科场舞弊,考官们从中做了手脚。
他不甘心就此沉沦,碌碌无为地终此一生。他决定上书朝廷,向皇上倾吐自己对治国安民、经邦济世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既然科举场上有舞弊行为,自己没有钱也不屑于去贿赂那些考官,那么走科考之路,就是考到两鬓飞霜,也仍是没有出路。这封上书,该是自己踏上仕途、跻身富贵的阶梯和敲门砖。他又知道,国主李煜乃当代诗词大家,精于文辞。因此,这封上书他颇下了一番工夫,述事说理,务求精当;遣词造句,尽力华美,真个是字斟句酌,罄心竭虑。他要让这封上书既政见深邃,又文采斐然,引起李煜的重视,一鸣惊人。
孰料上书递上之后,却是泥牛人海,音信全无。他等了将近一年,竟然无任何答复,也不知是因为皇帝昏聩庸弱,对治国长策不感兴趣,还是因那些朝臣们嫉贤妒能,将自己的上书半路里截杀了。
范若永彻底失望了,他对李煜这个国主,对南唐朝廷,对南唐的科举制度都失望了。
他带着满腔怨恨离开了国都金陵。秉着“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想法。他决心与这个腐朽昏暗的国家诀别,良臣择贤主而事。
正在这个时候,他听说大宋准备攻打南唐,便想送一份厚礼给宋军。
大宋要进攻南唐,长江天堑将是他们很难逾越的障碍。仅靠船帆抢渡,风高浪急,守军射杀,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马?他想到了浮桥,若是能在江面上架设一座浮桥,大军过江如履平地,那将会减少多少损失?
于是他便扮成一个渔翁,在长江岸边踏勘,选择了采石江畔这段最佳的架桥位置。
他于江上无船行驶的时候,驾着小舟装作钓鱼,在江面上南北穿梭数十个来回,用丝绳丈量出了江面的宽度,用钓钩测量出了不同地方江水的深度,同时也测量了每天不同时候江水的流速,数字都十分精确。
现在,他把架设浮桥的计划、选址和这些精确无误的数字一起献给了吕馀庆。
吕馀庆一听之下,认为这一计划可行,心中十分高兴,又带着几名门客详细研究后,准备在两日后崇政殿议对攻伐南唐事务时,将此计划拿出献给陛下,并且对范若水保证,不贪墨其功营,请陛下对其下旨封官。
不料范若水却道:“晚生在南唐乃一落第举子,一介寒士,到宋廷却马上封官,岂不让天下士子笑我大宋无人?晚生只要大人帮忙在国子监要个宋国举人名额,参加此次陛下开科取士的科考,晚生愿以真才实学跃登龙门。若考不殁第,晚生无怨无悔,此生永为布衣。”
吕馀庆心想,如此一来,自己便可独享此大功,不由心中大喜,但面上不露丝毫,叹道:“李煜号称江南大才子,却如此不知珍爱人才,岂不令天下士子寒心,贤人远避?”
说到这里,他起身拍了拍范若水,说道道:“难得若水有如此高行雅量。既然这样,若水参加本朝科考一事便交给老夫去办,若水这些天安心在老夫府上住下学习文章,准备备考。”
……
……
开宝四年,二月十九日。开封天气大好,风和日丽。
今天,赵匡胤在崇政殿召集政事堂、枢密院两府重臣,以及所有涉及到攻伐南唐部衙主官对对南唐用兵一事,进行最后推衍和任务分配。除了赵普、吕馀庆、曹彬、沈义伦、罗公明、李君浩之外,晋王赵光义、魏王赵德昭和小皇子赵德芳也列席。
赵匡胤行事极为务各严谨,这种涉及到攻伐一国大战的大事,他习惯于对每个部衙、甚至每个人所负责之事一一进行询问和交待安排。
从枢密院各地调兵之事开始,先是曹彬代表枢军方进行了汇报,到最后赵匡胤基本没有过多补充,有曹彬和潘美、赵赞这样的老于战事的名将统一调度和具体统兵,的确不需要赵匡胤再有过多交待。不过他到最后想起华夏卫府送上来的情报,补充道:“给李继勋传信,告诉他攻伐南唐期间,北方大营一定要万分警惕,随时做好契丹大军南下的准备。”
众人心中一震,但一看皇帝陛下神色轻松,便又松了口气,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真正的敌人和威胁是拥有大军百万,骑兵三十万的契丹。
等曹彬和沈义伦恭敬称是,退到一边之后。接下来,赵普代表政事堂对各地民夫征调,以及涉及到粮草供给的各路、州、县粮草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
赵普乃是真正的能臣,虽然为人贪腐,但凡做大事向来滴水不漏,更何况这些年大宋常常对外用兵,大多都是由赵普一手负责这些事情,早已轻车熟路,也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最后皇帝陛下还是补充了一点:“政事堂下发文书给各路、州、县,在攻伐南唐期间要加强对民间管控,防止圣堂贼人和弥勒教妖僧蛊惑百姓生事,不要忘了,去年攻打南汉时,川蜀一地暴乱的教训。”
第557章 华夏卫府还可做三件事
赵普心中凛然,暗自惭愧不已,心中有些后悔最近只想着如何对付晋王赵光义,竟然将这件事情没有提前想到,还要被陛下点出来,实在是与自己能相的身份不符。这样一边想着,赵普赶紧一边告罪,恭敬称是。
之后,三司使罗公明就粮草筹备和运输,以及战事军饷翻三倍下发一事进行了汇报。财计这一块,整个大宋没有人比得了罗公明,和赵普一样同样是轻车熟路,只是赵匡胤深知打仗一事粮草的重要性,依然忍不住嘱咐了几句。
等罗公明退到一边之后,赵匡胤看向李君浩,声音温和地说道:“李爱卿将华夏卫府各项准备事宜讲一下。”
李君浩出班向赵匡胤行了一礼,说道:“陛下,华夏卫府在大军攻伐南唐时,除了正常军情打探之外,还可做三件事情,让攻伐南唐之战事半功倍。”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赵匡胤更是眼睛一亮,虽然对于打下南唐,现场所有人都很有信心,但若是能够少死一些人,少用一些时间,不管是两府、三司,还是皇帝陛下都极为愿意看到。毕竟每死一个人,大宋军队便损失一份力量,更何况大宋对战死战士抚血金向来极为丰厚,就拿寻常战士来说抚血金为三十贯,死一万人便代表三十万贯的钱。更不用说多打一天,十数万大军人、马要吃掉多少粮草,而战争期间官兵俸禄是发三倍的,每一日的消耗便是天文数字。而这个过程中,全国征调近百万民夫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这些民夫全是农民,将家中田地丢下,田地荒芜,每日的损失也是极大。总之,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打仗在某种程度上打得就是钱。
华夏卫府自建立以来,在叶尘统领之下,所创造奇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所拿出来的好东西也不是一个两个了。虽然此时站在这里的不是叶尘,但所言之效果是一样的。
赵匡胤笑着说道:“李爱卿快告诉朕是哪三件事情?”
李君浩恭敬称是,然后说道:“自华夏卫府成立以来,总司使大人便让情报司在南唐各州县,以寻找把柄、威逼利诱等想尽一切办法劝降策反南唐官员,如今我大宋大军一旦向南唐开战,我华夏卫府情报司可以让南唐五个州城和四个县城守将和知府主动打开城门投降。”
众人闻言,无不心中一跳,华夏卫府好大的手笔。
当然也有不少人欣喜不已,南唐向来富庶,军队虽然战力不行,但城墙修建的向来墙高却又极为坚固,南唐大军即使再弱,按照宋军去年攻打南汉的经验损失,每打下一座县城,至少也要损失五百人左右,打下州城,损失一至两千人左右。五个州城和四个县城主动投降,这便代表宋军至少能够少损失近万人。单是此一项便是大功一件。
赵匡胤长笑一声,说了声好,但紧接着想起叶尘如今垂死状态,脸上流露出悲伤之色,说道:“叶卿为了我大宋早日统一天下,所立之功勋无人能比,如今却被弥勒教和圣堂妖僧贼人所害,朕今日在此发誓,有生之年定要将弥勒教和圣堂一网打尽,绞杀一空,为叶卿报仇雪恨。”
李君浩代叶尘谢恩之后,又接着说道:“陛下,臣所说第二件事情,是我华夏卫府武器司已经研究设计出一种浮桥,并且总司使大人这一年多派人详细勘测了长江各处深浅,已经在采石矶附近江域寻找到一条最适合此种浮桥铺设江段,只要将此种浮桥铺设江面,我军人马跨过长江,如履平地。”
曹彬和沈义伦全身轰然一震,看向李君浩目光炽热,赵匡胤直接站了起来。眸露奇光。
吕馀庆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没有栽倒在地,脸色已经异常难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最终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只是心中早已将叶尘祖宗八代骂了个遍。这在叶尘看来微不足道,在华夏卫府只是很寻常一件任务,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功劳,这个功劳足以让他从现在伯爵爵位加封为侯爵。要知道他如今虽然贵为宋国副相——正二品的参知政事,但实际上也和大多数文人一样,或者说和任何一个朝代建国之初情况相似,爵位远远与官品不匹配,更无法与那些容易立下大功的武官相比。可是如今,他卯足了劲准备今天拿出的大功劳被华夏卫府一名司使以很平淡和理所当然的语气说了出来。自己大功泡汤,侯爵爵位眼看着远离自己而去不说,李君浩说起此事的那种神态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原来这种在自己看来天大的功劳,在叶尘看来也只是随口吩咐给下属去办的一件小事。
吕馀庆脸色变幻不定,已经由最初的异常难看变成了一片黯然,他被眼前一幕打击的不行,再加上叶尘如今快要死了,一直以来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对叶尘的仇恨,瞬间烟消云散。
李君浩所说第三件事情,是华夏卫府武器司这近一年来所研制的众多成果中的四件,准确的说都是用来攻城四个器具——超级云梯,远距离精准投石车,用来炸塌城墙的炸药包,冲车。
皇帝陛下在打仗这事是大行家,李君浩将四种攻城器具不同于现在器具或者在现在器具基础上改进、先进之处简单描述之后,早已喜笑颜开,此次攻伐南唐,以南唐军队战力,野战根本不是宋军对手,胜败或者说死伤主要就在于攻守城之战上,而有了这四个攻城器具,意味着宋军要少死不少人,而且攻城速度和效率必然会提升。
首先是云梯,华夏卫府之前已经给枢密院军器监提供了一种改进云梯设计方法,如今所提供的云梯则是在这种云梯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云梯是一种攀登城墙的工具,最早的云梯是春秋时的巧匠鲁班发明的,其实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这个时代或者说华夏卫府没有改进之前的云梯都是由车轮、梯身、钩三部分组成。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之前,华夏卫府第一次改进之后的云梯是在原有基础上在顶端加了两个铁钩,用来钩援城缘,并且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
而此次,华夏卫府最新式云梯,是在上次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改进: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人抬肩扛。同时,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而且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的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此外,华夏卫府武器司的能工巧匠在叶尘有一次随口一句话指点启发下,还将云梯的主梯分为两段,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这种形制有点像当时通行的折叠式飞桥。同时,还在原本副梯基础上,又设计出了多种形式,使登城接敌行动更加简便迅速。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并且吸取了之前云梯的实践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矢石的伤害。古代攻城用的梯子种类很多,云梯算是巨大笨重、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种。
要知道,攻城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多种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城为决胜前提,架梯必须果敢、迅速、乘虚入城。所以常用的有各种轻便简单的飞梯。比如汉代时,汉军攻打郅支城,该城外设一道木城墙,内设土城墙,防守相当严密。攻城兵士先用弓弩仰射,击退城上守兵,用火烧毁木城,持弩弓,操长戟冲入木城,然后迅速接近土城,四面架梯,缘梯登城,很快捣破了内城。这种攻城方式便是强攻,尽量缩短双方对峙时间,一鼓作气,迅速攻破城防,所以必须使用轻便飞梯,飞梯结构简单,重量轻,多是木制竹制。华夏卫府此次所拿出飞梯长二三丈,首端装有双轮,极为有利于蚁附登城,并且武器司还在传统云梯基础上,根据各种情况下战场需要,还设计了“避檑木飞梯”、“蹑头飞梯”、“竹飞梯”,这些云梯形制略有差异,但使用赶快来都轻便实用。
其次,就说投石车,最早在三国时期,袁曹在官渡相持的时候,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然后刘晔献计用投石车破高橹,后来经过马钧改进,进一步完善。在春秋时期已开始大量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
第558章 开战
自叶尘指点武器司发明新式投石车之前,投石车只是上装机枢,弹发石块,因声如雷震,有时也叫霹雳车。《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曹操)乃为发石车,击(袁)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亦称“抛车”。指在车上用粗竹将石块抛击出去;作为攻坚的手段。其实投石车就是中国象棋黑方的炮。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飞将军李广的远祖)攻楚,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后来战国四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攻下了楚国,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
从另一方面来讲,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但在叶尘在去年攻打南汉亲自出手改进和后来华夏卫府武器司两次改进之前,投石车结构一直都很简单,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这就是自三国至今,绵延数百年的古代战争之神了。
而这所谓战争之神其实准性极差,投射距离也极为有限,之所以能够称为战争之神主要是以量取胜,就如后世高射炮打飞机一样,以高射炮覆盖网达到以量破敌地目的。但自叶尘结合后世物理知识改进和指点之后,华夏卫府武器司重新改进之后的投石车距离提升了两倍之多,准性更是提升数十倍。李君浩将这一点说出之后,赵匡胤神色之中的欣喜若狂之意难以掩饰。众重臣更是对华夏卫府和叶尘赞叹不已。
接下来李君浩又说了冲车,这个时代冲车也叫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装甲起来的攻城塔,即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攻城主要兵器,属于中国古代常用攻城器械的一种。但不论冲撞力量和自身防卫力度都极为有限,往往只有在攻城一方明显占上风或者最后破城时刻能够发挥大的作用。
但华夏卫府武器司经过改进之后的冲车是一种安有八个车轮、达高五层的攻城塔。最下层是推动车前进的士兵,其它四层装载攻城的战斗士兵。车高约十丈米、宽五丈、长六丈。这种真能巨型冲车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内射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车中除了装备有各种长兵器,还可以装载强弩、石炮等重武器。
至于炸药包,就更不用说了,是一种全新的攻城器械,当李君浩将其攻效用途说出之后,赵匡胤和曹彬、沈义沦,甚至赵普和赵光义便很快想到,让人挖地道至城墙下,埋下炸药包,然后将其引爆,将城墙炸塌。这是一种什么场景,这几乎已经代表城破了。
赵匡胤已经笑的合不拢嘴,当场下旨给发明改进这四种器具的主要工匠授予从七品官职,各自赏赐白银三百两。
赵匡胤却不知道这些只是华夏卫府武器司众多发明之一,他若是知道武器司还有望远镜、用于野战对付骑兵的石地雷,以及正在研发用于侦察和甚至空中攻击的热气球和叶尘设想中手榴弹之后,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总之,华夏卫府今日又给皇帝陛下和满朝文武给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伐唐之战还未开始,华夏卫府却已经立下了滔天功劳,而所有人都明白这些大功劳都来源于那位已经快要死的年轻郡王。
……
……
开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赵匡胤又派左拾遗、知制诰李穆为使,来到南唐,以上国名义传旨给附属国主李煜去大宋国都觐见。
听说让他到开封去,李煜一下子吓呆了,他推说要先与群臣商议一下,再答复使臣。
南唐众臣听说宋国皇帝要李煜入朝,都认为此去凶多吉少,李煜近臣陈乔更是激烈反对,他对李煜说道:“臣受元宗顾命。陛下今日若去宋廷,必被扣留,势难回国,到那时南唐国将不保。臣就是死了,也无面目见元宗于九泉之下。”
李煜听了他们的话,更不敢前往宋国开封,便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北上。同时又低声下气地哀求李穆道:“我如此小心谨慎地侍奉大宋,无非是为自我保全。若像这样苦苦相逼,我今天只有一死而已。”说着就要以头触柱,左右大臣们急忙拉住。他们看着自己的皇帝,实在可怜而又可悲,忍不住相对坠泪。
李穆却冷冷地说道:“是否前去朝见,国主自己说了算。但大宋朝如今兵甲精锐,物力雄厚,已经做好随时攻伐我国准备,恐南唐无法挡其兵锋。尚望国主深思熟虑,免得以后后悔不及。”说罢,竟气咻咻地拂袖而去。
赵匡胤要的正是这个结果,他料定李煜不敢前来。这样,他便可以以李煜抗命不肯入朝觐见为由头,堂而皇之地出师南唐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4251/44687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