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汉阳公李资谦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记忆之场、蝴蝶骸骨(骨科1v1)、演技的正确运用(非1V1注意)、木槿烟云、【崩铁乙女】总合集、独望(1v1年龄差)、如何在柯南世界成为海王nph、流光(姐弟骨科)、【西幻】在地下城ghs是否弄错了什么?(nph)、
高丽开京。
王宫之中,球庭之后的高台之上,坐落这一片巍峨的建筑,这便是高丽王平日处理政务和起居的地方了。
王俣今天很生气,从南方的全罗道传来了耽罗郡被海盗占领的消息,他很是不解,耽罗虽然是自治,可耽罗星主怎么说也是有几千人马的,怎么会被区区海盗占了去?
不过王俣对于此事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耽罗在高丽国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朝贡国到允许自治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高丽是想把耽罗吞并的。
而此刻耽罗被入侵,作为宗主国高丽自然是要出兵帮助的,不过嘛,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耽罗星主被海盗杀死也不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
借此机会,王俣再顺势将耽罗的自治权力收回,派遣牧守过去治理,这样一来高丽又能开拓土地,增加人口,国力大涨了。
与后世的李氏朝鲜不同,王氏高丽对于土地的渴望不小,东方的倭国很难攻打,于是他们将目标全力转向北方,和辽朝因为土地争端发生了好几次战争,虽然最后都以高丽战败收场,但是也能看出,高丽此国的不容小觑。
“国舅,关于耽罗一事,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王俣问的人就在他的身边不远,坐在文官的首位,此人便是出身庆源李氏的朝鲜国舅,汉阳公李资谦,在高丽朝堂之上,庆源李氏因为和高丽王氏几代联姻,导致关系密切进而权倾朝野,收复耽罗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王俣时年四十余一,很巧的是和郑氏同年生人。
对于古代人来说,四十岁已经知天命的年纪,身体精神都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对于这种有关战争的事情王俣向来是托付给李资谦,拓俊京等人的。
李资谦已经六十有余,胡子泛白如枯槁一般顽强的生长在他的颚下,听到王俣喊自己,李资谦顿时立起身子,拱手说道。
“臣以为,耽罗之事不足为虑,区区海盗弹指可灭也,可遣拓俊京领左右,神虎两卫兵马一万人并全罗道州县军乘海船南下,想必驱逐海盗光复耽罗指日可待。”
他悠悠说着,对于李资谦来说,耽罗之事确实很让人意外,可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耽罗一岛民不过二十万,城三镇九而已,对于人口二百多万的高丽来说,根本就是乡野地方而已,不过借此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及给自己的履历之上多添一笔也是好的。
李资谦说的话应该是开京之中大多数官员对于耽罗事变的看法了,更别说王俣了,他久居宫中,耽罗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王俣出过开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嗯,朕觉得国舅说的不错,诸位卿家有何意见一并说来,耽罗星主世代侍奉我国,此番海贼侵扰,朕心甚虑,恨不得即刻点兵南下!”
王俣先是朝周围臣子问了一圈,随后发表了自己对耽罗星主的护犊之情,慷慨激昂的说道。
说是这么说,可王俣根本就没打算去,这不过是他身为帝王的装比之术,一般来说当帝王说出这种话的时候,臣子立刻就要上前劝阻,然后来个三次王俣再作罢,传出去人们就会说皇帝陛下仁义等等。
不过若是让一个大宋百姓看到此幕,恐怕会惊的下巴都合不上。
因为表面上来说高丽一直在朝大宋朝贡,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也曾存在过,只是后来被辽国以武力强迫断掉了而已,高丽使臣出使大宋的时候向来都是自称本国君主为国王的,而且宋朝使臣来访之时,高丽国王也是自称孤。
但是在内部,高丽国王就没了忧虑,直接堂而皇之的自称朕,穿戴礼仪车架方面也是类同皇帝,甚至官职制度上也“窃仿中朝”,难怪人称高丽为小中华。
“陛下不可!耽罗地远路险,又有海路相隔,开京此去数千里,以陛下金贵之躯,万万不可以身犯险,难道陛下不信任汉阳公吗?”
“陛下若南下耽罗,臣只愿以死明鉴!”
“陛下...”
一番此起彼伏的声音后,王俣脸上表情是哽咽心痛的,实则内心里却是无比满意,他装作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表示:“有诸位卿家在,朕心甚慰,那便由国舅处理此事吧,朕乏了。”
...
南洋,在澎湖停靠了一下补给些淡水之后,船队从黑水沟旁驶过,直直的南下吕宋。
黑水沟指的是澎湖与台湾之间的澎湖水道,这里风大浪急,海底地形复杂,很可能刚才还是深不可测,前面就出现礁石,加之西南季风和东北疾风常常在此处交汇,碰撞,导致失事海船之多令地狭人稠的福建人都对此直摇头。
郑沐显再怎么不通商事,到底是福建人,知晓福建以东的海上有一处大岛,但想要过去是个难事不说,岛上野人众多,瘴毒遍地,不是一个好去处。
明明已经到了南洋之上,可是天气却依然降到了一个可怖的程度,这里不比北地,东京已经足以结冰,想必下雪就在这几天了,而太湖等南方也到了必须夜夜烧柴的时候,福建也不好受,东北方向吹来的海风时不时会聚集起台风袭扰,一场台风下来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一想到这种景象即将发生,郑沐显就更加坚定了殖民南洋的想法,其实在他们之前,早已有大批大批的南方百姓下南洋开垦土地或者做生意,许多的人就留在了当地成家立业,这些华侨在当地也是有一定能量的。
而郑家,在出发之前已经派人联系了吕宋的华人,得知官家下了圣旨开垦南洋的时候,这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华人当场就感激涕零,泣不成声,毕竟华人再勤劳再富裕,人在异乡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没有人给他们撑腰。
也因此,各地的华人虽说社会地位不低,却因为势单力薄只能忍受各路人马的盘剥,甚至还会因为勤劳而招致杀人之祸。
王宫之中,球庭之后的高台之上,坐落这一片巍峨的建筑,这便是高丽王平日处理政务和起居的地方了。
王俣今天很生气,从南方的全罗道传来了耽罗郡被海盗占领的消息,他很是不解,耽罗虽然是自治,可耽罗星主怎么说也是有几千人马的,怎么会被区区海盗占了去?
不过王俣对于此事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耽罗在高丽国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从朝贡国到允许自治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高丽是想把耽罗吞并的。
而此刻耽罗被入侵,作为宗主国高丽自然是要出兵帮助的,不过嘛,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耽罗星主被海盗杀死也不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
借此机会,王俣再顺势将耽罗的自治权力收回,派遣牧守过去治理,这样一来高丽又能开拓土地,增加人口,国力大涨了。
与后世的李氏朝鲜不同,王氏高丽对于土地的渴望不小,东方的倭国很难攻打,于是他们将目标全力转向北方,和辽朝因为土地争端发生了好几次战争,虽然最后都以高丽战败收场,但是也能看出,高丽此国的不容小觑。
“国舅,关于耽罗一事,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王俣问的人就在他的身边不远,坐在文官的首位,此人便是出身庆源李氏的朝鲜国舅,汉阳公李资谦,在高丽朝堂之上,庆源李氏因为和高丽王氏几代联姻,导致关系密切进而权倾朝野,收复耽罗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王俣时年四十余一,很巧的是和郑氏同年生人。
对于古代人来说,四十岁已经知天命的年纪,身体精神都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对于这种有关战争的事情王俣向来是托付给李资谦,拓俊京等人的。
李资谦已经六十有余,胡子泛白如枯槁一般顽强的生长在他的颚下,听到王俣喊自己,李资谦顿时立起身子,拱手说道。
“臣以为,耽罗之事不足为虑,区区海盗弹指可灭也,可遣拓俊京领左右,神虎两卫兵马一万人并全罗道州县军乘海船南下,想必驱逐海盗光复耽罗指日可待。”
他悠悠说着,对于李资谦来说,耽罗之事确实很让人意外,可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耽罗一岛民不过二十万,城三镇九而已,对于人口二百多万的高丽来说,根本就是乡野地方而已,不过借此来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及给自己的履历之上多添一笔也是好的。
李资谦说的话应该是开京之中大多数官员对于耽罗事变的看法了,更别说王俣了,他久居宫中,耽罗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王俣出过开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嗯,朕觉得国舅说的不错,诸位卿家有何意见一并说来,耽罗星主世代侍奉我国,此番海贼侵扰,朕心甚虑,恨不得即刻点兵南下!”
王俣先是朝周围臣子问了一圈,随后发表了自己对耽罗星主的护犊之情,慷慨激昂的说道。
说是这么说,可王俣根本就没打算去,这不过是他身为帝王的装比之术,一般来说当帝王说出这种话的时候,臣子立刻就要上前劝阻,然后来个三次王俣再作罢,传出去人们就会说皇帝陛下仁义等等。
不过若是让一个大宋百姓看到此幕,恐怕会惊的下巴都合不上。
因为表面上来说高丽一直在朝大宋朝贡,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也曾存在过,只是后来被辽国以武力强迫断掉了而已,高丽使臣出使大宋的时候向来都是自称本国君主为国王的,而且宋朝使臣来访之时,高丽国王也是自称孤。
但是在内部,高丽国王就没了忧虑,直接堂而皇之的自称朕,穿戴礼仪车架方面也是类同皇帝,甚至官职制度上也“窃仿中朝”,难怪人称高丽为小中华。
“陛下不可!耽罗地远路险,又有海路相隔,开京此去数千里,以陛下金贵之躯,万万不可以身犯险,难道陛下不信任汉阳公吗?”
“陛下若南下耽罗,臣只愿以死明鉴!”
“陛下...”
一番此起彼伏的声音后,王俣脸上表情是哽咽心痛的,实则内心里却是无比满意,他装作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表示:“有诸位卿家在,朕心甚慰,那便由国舅处理此事吧,朕乏了。”
...
南洋,在澎湖停靠了一下补给些淡水之后,船队从黑水沟旁驶过,直直的南下吕宋。
黑水沟指的是澎湖与台湾之间的澎湖水道,这里风大浪急,海底地形复杂,很可能刚才还是深不可测,前面就出现礁石,加之西南季风和东北疾风常常在此处交汇,碰撞,导致失事海船之多令地狭人稠的福建人都对此直摇头。
郑沐显再怎么不通商事,到底是福建人,知晓福建以东的海上有一处大岛,但想要过去是个难事不说,岛上野人众多,瘴毒遍地,不是一个好去处。
明明已经到了南洋之上,可是天气却依然降到了一个可怖的程度,这里不比北地,东京已经足以结冰,想必下雪就在这几天了,而太湖等南方也到了必须夜夜烧柴的时候,福建也不好受,东北方向吹来的海风时不时会聚集起台风袭扰,一场台风下来不知会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一想到这种景象即将发生,郑沐显就更加坚定了殖民南洋的想法,其实在他们之前,早已有大批大批的南方百姓下南洋开垦土地或者做生意,许多的人就留在了当地成家立业,这些华侨在当地也是有一定能量的。
而郑家,在出发之前已经派人联系了吕宋的华人,得知官家下了圣旨开垦南洋的时候,这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华人当场就感激涕零,泣不成声,毕竟华人再勤劳再富裕,人在异乡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没有人给他们撑腰。
也因此,各地的华人虽说社会地位不低,却因为势单力薄只能忍受各路人马的盘剥,甚至还会因为勤劳而招致杀人之祸。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4262/44733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