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走到廊下的时候,成德帝看着沉寂的夜空,只觉得冷风扑面的疼,星光倒是一如既往地璀璨亮烈。他记得宫里的老嬷嬷曾经说过,人死后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他的两个母亲都已经到天上去了,那么,现在又会添上一颗么?
皇帝的眼眶有些湿润,他隐约忆起,赵媛初嫁过来的时候,是那样柔媚多姿、温顺婉约的少女,他们也曾恩爱笃睦,可是皇后的职责约束了她,渐渐将她变成一个端庄乏味的妇人。而他也成了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目光不再局限于一人,开始追逐那些年轻的身影,但无论是高氏、周氏还是李氏,他都从未想过与皇后相提并论,而是无意识的在她们身上寻找皇后年轻时的影子。就连那位恩幸有加的赵婕妤,之所以得他宠爱,也只是因为与皇后有几分相像罢了。
可惜赵媛不懂得,或者说,他这些举动越发使她产生误会,将他认作一个风流多情的浪子。赵媛又是那样矜持自傲的人,什么委屈都憋在心里,一言不发,反而将两人越推越远,终究铸成大错。
说来说去,还是这身份误了他,倘若他不是皇帝,倘若两人只是民间的一对凡俗夫妻,或许都不会落到今天这地步。
成德帝以手掩面,在夜风中静静地伫立着。
内侍杨凡提着灯笼过来,见这位皇帝面上似有泪痕,险些唬了一跳,忙陪笑道:“天色不早了,陛下是去淑妃娘娘那儿歇息,还是去李昭仪宫里?”
成德帝似乎不愿让人瞧见这副模样,稍稍别过头,用袖子揩了揩脸,仿佛那儿沾了许多灰尘,“回勤政殿吧。”
这回答虽出乎杨凡意料之外,却也不使他如何吃惊:想来太后新丧,皇帝即便对这位养母没有多深的感情,也得做做样子,房事更不可太频繁了。
杨凡在前头打着灯笼,款款的引他向勤政殿方向而去,边走边向这位主子说道:“皇上,奴才知道您政事疲累,可是有一件事,淑妃娘娘不敢擅专,定要奴才向您请示。”
“你说。”成德帝声音沉郁。
杨凡小心忖度着他的脸色,“还是为了先头闹鬼的流言,又牵扯出早年赵婕妤的事,众说纷纭,淑妃娘娘费了天大的劲儿也堵不住悠悠之口,还是得陛下您来给个说法。毕竟,此事关乎皇后与太子殿下的清誉……”
成德帝听到这里,站定了脚步。
杨凡也随之驻足,垂头等候指示。他心里其实有些不安,万一皇帝恼怒起来,第一个拿他开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领受。
可皇帝并未如他想象一般雷霆大怒,只淡淡说道:“他们说的不错,太子并非皇后所出。”
杨凡有些窃喜,小心的抬头道:“那么……”
既然太子并非尊贵的嫡子,那么废掉他也是理所应当吧?虽不晓得皇帝是如何得知的,可是皇后欺瞒他多年,也许皇帝会因此恼了皇后也说不定。
他抱了这样的期望,却只闻得成德帝平静地道:“即便如此,朕心底也认准了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子,太子之位,亦不会另立旁人。你将这话告诉他们,若还有人敢借机生事的,朕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说罢,他接过杨凡手里的灯笼,看也不看他一眼,一个人向夜色中踽踽行去。
杨凡呆呆站在原地,脊背上冷汗涔涔。他知道皇帝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不管造谣生事有没有他的份,这项重担都落在他肩上了,往后再有人说句闲话,只怕皇帝要取的就是他的项上人头。
苦也,他怎么总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杨凡望着那位主子的背影,除了惊惧,心中更多的还是困惑:一向冷心冷面的皇帝,几时变得这样心慈手软起来了,居然甘心受骗上当?从前对着高贵妃一家,那可是杀伐决断毫不容情。
是什么,给了他这样温情的错觉?还是说,皇帝的温情只肯施与皇后一人?
杨凡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了,想来少了那一骨朵玩意儿,男女情爱对他而言都是不可理喻的东西。
他叹息一声,还是小跑着跟上皇帝的步子。
第139章 出征
皇帝从四处请了良医为皇后诊治, 但赵皇后大概是积郁太深, 连心脉都催伤殆尽,再好的药也救不回来。
终于, 在缠绵病榻数月之后, 赵皇后也溘然长逝。赵皇后平日里御下虽然严苛, 但为人也还算得方正,因此她这一去, 宫人们多少都有些悲戚之情。只是前头江太后的排场太大,眼泪都快用尽了,临到皇后的葬礼需要落泪,对他们却是一件难事。
最高兴的要属那些和尚道人, 抄经念佛是他们的老本行,无本而万利, 况且像这种大型的丧仪,里头的油水大着呢, 何况天家富庶, 工钱也不会赖账。因此他们面上尽管哀戚,心里其实乐开了花,巴不得丧事一桩接着一桩, 宫里年年死人才好。
一直忙到了年关, 傅瑶肩上的担子才松懈下来,可以喘口气了。赵皇后去世,她虽有些伤怀,跟着撒了几滴眼泪, 但很快就被接踵而来的各种琐事给冲垮了。说句罪孽深重的话,赵皇后走的也是时候,紧跟在江太后后头,一应的陈设布置都是齐全的,省了多少事!不然再拖上一年,谁经受得住。
她深信周淑妃也是这么想——尽管这个女人深藏不露,轻易看不出她的情绪。赵皇后一走,周淑妃终日愁眉深锁,还得打起精神安慰失意的皇帝,真是好不辛苦。
窗外寒意凛冽,元祯裹挟着风雪进门来,他先站在门首,用力抖了抖皮袍上的雪珠子,那动作活像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狼狗。
傅瑶招呼他到火盆边烤火,又用火钳夹了个烘山芋,剥好之后递给他,才双手作揖地唱喏道:“夫君辛苦了。”
元祯见她这副滑稽模样,忍不住笑起来,“怎么突然做起怪来,又是从戏文上学的?”
傅瑶哪知道什么戏文呀,还不是看他这些日子精神郁郁,想法子逗他一笑而已。她挨着元祯坐下,又倒了杯热酒给他,说:“殿下暖暖身子。”
元祯两手捧过,笑道:“又是吃的又是喝的,孤都快被你撑成个大胖子了。”
“殿下胖一点好,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归是要胖的。”傅瑶微笑道。
元祯瞪着她,“孤还没到中年发福的时候呢!”
这句话虽然好笑,经他的语气说出来却没多少令人发笑的意味。傅瑶看得出,他仍是郁郁寡欢,她想了想,还是大着胆子问道:“殿下还在为母后的事难过么?”
赵皇后与元祯这一对母子,在傅瑶看来并没有多亲近,可是朝夕抚养之情,显然不是短短几日能忘却的。
元祯放下那杯黄酒,幽然出神道:“倒不见得是难过,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小的时候,母后对我也称不上慈爱,而是百般约束,我四岁开始到书房进学,每每下了学回来,看到二弟由高娘娘牵着,母子俩其乐融融的模样,心里总是泛酸。想着皇后莫非就只是皇后,而不能是一个母亲?如今这谜团揭开,一切反而能说得通了。”
傅瑶不知该如何开解他,若无血脉联结,所谓的视若己出其实很难做到。赵皇后纵然有心将元祯视作自己的亲生子,可是在具体的照拂对待上,比起真正的母亲还是有些差别罢?
“但是孤现在反而理解她,母后虽然严厉,却是按照一个太子应该具备的才智和品德来教养我,何况她素日对我并无苛待,保我衣食无忧,若非如此,我也不会长成现在这副模样。”元祯晃了晃杯中残酒,叹息道:“你且瞧着,二弟被高氏那样溺爱,可不是走向歪路了?”
听他这意思,仿佛对自己现在的模样很满意似的,俨然是个道德上的楷模。傅瑶背转身去,悄悄的嗤了一声,她可不信那些春宫图小册子都是赵皇后命人传授给他的。
她这种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元祯的眼睛,出于一种天然的默契,他甚至极快的领会了傅瑶的意思,俊脸上微微泛红,轻咳了一声道:“孤当时功课繁重,自然得寻些法子以作消遣。”
傅瑶用一副滑稽的眼光看着他,仿佛在说:“编,你只管编,我倒要看看你的厚脸皮能到什么程度。”
元祯连忙扯开话题,“你可知近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傅瑶不想与他厮缠,因循着话头问道:“什么事?”
“还不是边境不宁,北蕃那些蛮子不知从哪吃了熊心豹子胆,又开始蠢蠢欲动,接连滋扰了几座城池。”
“他们不是一直如此么?”傅瑶有些不屑的道。
对于从前的大历而已,北蕃的确是个强敌,但随着大历这几年休养生息,国力渐渐稳定,北蕃也不敢再大举犯境,自取其辱,只敢小偷小摸的打闹而已。
元祯面容严肃,“但今次不同,据探子来报,那群进犯的强人中有北蕃王的亲随,你想想,这里头的来由可大了。”
傅瑶大惊,“莫非竟是出自北蕃王授意不成?”
以往那些纷争,虽然明知与北蕃王脱不了干系,还可说是底下人不遵约束。但若由北蕃王明确指示,恐怕就免不了一场战乱了。
她登时忧心忡忡,“北蕃王应该没这么大胆子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谁知道呢?”元祯沉肃说道,“眼下也只好静观其变,伺机再寻对策好了。”
傅瑶眉头微微皱起,自从赵皇后去世以来,皇帝就一直身子欠安,精神也不及从前,竟是将大半的朝政交由太子处理。虽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表明他对元祯的信任,可是元祯毕竟年轻,骤掌大权,每日光是应付那些圆滑老臣就得费不少心神,人看着看着清癯下去,更别说如今还有一场隐隐战祸迫在眉睫,他肩上的担子只怕更重了。
元祯瞧出她的担忧,轻吻着她的鬓发,安抚道:“你放心,孤自己知道轻重,倒是你操劳了这些日子,该好好调理才是。”
说着就看向她平坦的腹部,下一句话分明是“再为我生个大胖小子才好。”
傅瑶气恼的脸都红了,多么煽情的时刻,偏偏总被他往不正经的地方引。可是元祯的一个吻就堵住了她所有的恼怒,一直到两人都有些气喘吁吁,才松开她,轻理着她的云鬓道:“你瘦了,我会心疼。”
明明是很俗气的台词,傅瑶听着偏有几分感动,也许是因为元祯直直望着她的缘故。被他那双澄明的眼睛看着,傅瑶觉得心几乎软化做一滩水,溺死在元祯的眷眷深情里。
两人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但是这样静静地相拥着,也有它的一种意境。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什么都不必想,连永恒都触手可及。
元祯的预感变成了现实,在除夕的鞭炮声响起之前,北蕃的铁骑就越过了脆弱的边境,肆意践踏在大历的疆土上。
许久以来的安逸终于被打破,成德帝勃然大怒,派了几名得力的将领严防边关,务必要将蛮贼擒获殆尽。但不知是北蕃实力大增,还是大历的兵士都养成了禄纛,战事竟迟迟僵持不下。
在这样烦闷的状态下,今岁的除夕夜也过得不如人意。
宫中太后与皇后相继过世,又添上战祸,成德帝脾气再好也笑不出来,酒宴上的气氛始终冷冰冰的。因了这难堪的肃穆,一向爱笑的昌平也减了几分活泼,傅瑶更是眼观鼻鼻观心,埋头照顾两个孩子用饭,俨然是忙碌的母亲。
本以为除夕夜会这样安静的过去,可是在听到恒亲王请求让太子领兵亲征的建议时,傅瑶忍不住惊讶的抬起头。
这个恒亲王,哪来那么多幺蛾子!
成德帝手里转着一只骨瓷酒杯,神情漠然。
周淑妃忙解围笑道:“家宴之上不谈政事,恒亲王还是先坐下吧,有什么事容后再向陛下禀告。”
恒亲王一把老胡子纹丝不动,态度异常坚决,“陛下,北蕃蛮夷扰我疆土,杀我子民,若不速战速决,岂不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何况陛下昔年也曾亲讨北蕃,何以到了太子就犹豫不决?臣以为,若由太子代替御驾亲征,士气定将高涨,斩获北蕃指日可待。”
傅瑶听了这话便生气,时代都不一样,怎么能类比?皇帝当年那么多兄弟,个个都是仰仗着军功在先帝面前得脸,在军营中的威信与如今大不相同。可自从成德帝即位之后,便大权独揽,军权更是不许他人染指,元祯都不曾经过历练,现在贸然让他去讨伐北蕃,不是等于送死么?
周淑妃也颦眉道:“太子未曾接手过军中事务,恐怕难以得人心,若将士们不服管教,闹起来,该如何是好?”
恒亲王道:“正因太子经验尚缺,才更需要历练,否则来日如何接掌陛下之位,得万民之心?至于淑妃娘娘的担忧怕是过虑了,太子乃陛下所委派,谁人敢不听从,若有那心存异志的,按军规处置了便是。”
这老狐狸果然老辣,元祯在军中本就无甚威信,若还摆起储君的架子,动不动就人头落地,只怕众人更得从心底里厌恶惧怕,将他视作一个潜在的暴君。
他这是要毁了元祯长期建立以来的良好形象啊!
傅瑶想不通这位恒亲王与元祯有多大仇,要这样陷害他。她现在只盼着在座有哪个明事理的宗亲,可以站出来为元祯说句话,阻止这一疯狂的举动。
念头才一闪过,就见兆郡王站了起来,然而他说的却是“臣附议”。
此言一出,又有几位亲王出来表态,然而他们的意见也与恒亲王大同小异。只有诚郡王觉得此举欠妥,然而独木难支,很快他的异议就被淹没在七嘴八舌的谈论中了。
事已至此,元祯再不表态也不行。他起身静静说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
成德帝的脸色好似十分疲倦,他摆了摆手道:“你先坐下吧,朕现在不想谈论此事。”
众人暂且住了口,宴会如常举行。因为有意献媚于皇帝的缘故,气氛反而比方才松快许多,觥筹交错间,也有几分其乐融融的味道。
只有皇帝的情绪是复杂的,傅瑶留意到,他用眼睛扫视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宴会结束后,众人纷纷起身离席,傅瑶先让乳母将孩子送回,自己则站在一棵梅树下等候元祯,好和他一起回去。
谁知一个眼错,却是孟扶男笑吟吟的挽住她的胳膊,亲切的说道:“陛下留了几位王爷在殿中议事呢,太子妃不必苦等了。”
傅瑶想不到她的耳目这样灵敏,因点了点头道:“有劳王妃告知。”却依旧逡巡不去。眼角余光瞥着,见她穿了一身淡紫色衣裳,袅袅婷婷的,将若被风吹去。身形尽管纤弱,整个人的精神气却非常足,浑然不像一个寡居中的女子。
安王去后孟扶男一直寡居,今日稍稍穿得鲜艳些,和那些命妇比起来依旧素淡。但是现下看来,她也只有外表像个寡妇而已。
傅瑶从前对她是很敬重的,可是自从上次的会面,听到她谈起元祯时那种熟稔的口吻,心里便莫名的有了些芥蒂——可悲的嫉妒心呵!
孟扶男当然不知她心中所想,轻轻叹道:“看来太子殿下这回不得不出征了。”
“王妃为何这么说?”傅瑶大惊失色,急问道。
孟扶男瞥了她一眼,“你以为恒亲王等人只是心血来潮么,他们是觑准了陛下的心思才这么说的。否则恒亲王同陛下有那么多的龃龉,如今又在家宴上妄议朝政,陛下早就将他赶出去了,何以会容他滔滔不绝?”
傅瑶只觉心头突突的跳,急忙道:“可是皇上子嗣本就不多,如今可以继承大统的就只有太子殿下一位呀!三皇子还那么小呢。”
她急切之下口不择言,浑然无视了过世的安王。好在孟扶男似乎也没在意,只道:“正因如此,才更要测试其是否可用之才。倘若太子是个无能的懦夫,岂不是将万里江山白白葬送?”
听她这意思,她也是赞成元祯征往北蕃的。傅瑶沉默了,也不知怎的,这会子她想的不是家国忧患,反而有几分窃喜的心道:看来孟扶男对元祯并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一个芳心有托的姑娘,是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爱人去送死的。
傅瑶觉得自己真是小人之心,明明别人都是坦坦荡荡的君子,只有她总爱将人往坏处想。
而且这位孟姑娘看起来还是很有见识的,傅瑶正想向她请教一下对北蕃战事的看法,就见诚郡王妃脚步匆匆的走过来,一脸抱歉的说道:“对不住,我夫君人微言轻,还是没能帮得上忙。”
从前因为傅瑶救过她儿子元禧的性命,诚郡王妃一直将她视作恩人,只愁找不到机会报答。本以为这回能还清这笔人情债,没想到还是徒劳。
她有这份心,傅瑶觉得很感动,可是也仅仅如此——单凭诚郡王一人显然是无法扭转乾坤的,更别说比起恒亲王,皇帝怕是更不待见他。毕竟诚郡王的母亲常贵妃当年深得先帝喜爱,险些更换了太子人选呢,皇帝会听他的意见才有鬼。
皇帝的眼眶有些湿润,他隐约忆起,赵媛初嫁过来的时候,是那样柔媚多姿、温顺婉约的少女,他们也曾恩爱笃睦,可是皇后的职责约束了她,渐渐将她变成一个端庄乏味的妇人。而他也成了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目光不再局限于一人,开始追逐那些年轻的身影,但无论是高氏、周氏还是李氏,他都从未想过与皇后相提并论,而是无意识的在她们身上寻找皇后年轻时的影子。就连那位恩幸有加的赵婕妤,之所以得他宠爱,也只是因为与皇后有几分相像罢了。
可惜赵媛不懂得,或者说,他这些举动越发使她产生误会,将他认作一个风流多情的浪子。赵媛又是那样矜持自傲的人,什么委屈都憋在心里,一言不发,反而将两人越推越远,终究铸成大错。
说来说去,还是这身份误了他,倘若他不是皇帝,倘若两人只是民间的一对凡俗夫妻,或许都不会落到今天这地步。
成德帝以手掩面,在夜风中静静地伫立着。
内侍杨凡提着灯笼过来,见这位皇帝面上似有泪痕,险些唬了一跳,忙陪笑道:“天色不早了,陛下是去淑妃娘娘那儿歇息,还是去李昭仪宫里?”
成德帝似乎不愿让人瞧见这副模样,稍稍别过头,用袖子揩了揩脸,仿佛那儿沾了许多灰尘,“回勤政殿吧。”
这回答虽出乎杨凡意料之外,却也不使他如何吃惊:想来太后新丧,皇帝即便对这位养母没有多深的感情,也得做做样子,房事更不可太频繁了。
杨凡在前头打着灯笼,款款的引他向勤政殿方向而去,边走边向这位主子说道:“皇上,奴才知道您政事疲累,可是有一件事,淑妃娘娘不敢擅专,定要奴才向您请示。”
“你说。”成德帝声音沉郁。
杨凡小心忖度着他的脸色,“还是为了先头闹鬼的流言,又牵扯出早年赵婕妤的事,众说纷纭,淑妃娘娘费了天大的劲儿也堵不住悠悠之口,还是得陛下您来给个说法。毕竟,此事关乎皇后与太子殿下的清誉……”
成德帝听到这里,站定了脚步。
杨凡也随之驻足,垂头等候指示。他心里其实有些不安,万一皇帝恼怒起来,第一个拿他开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领受。
可皇帝并未如他想象一般雷霆大怒,只淡淡说道:“他们说的不错,太子并非皇后所出。”
杨凡有些窃喜,小心的抬头道:“那么……”
既然太子并非尊贵的嫡子,那么废掉他也是理所应当吧?虽不晓得皇帝是如何得知的,可是皇后欺瞒他多年,也许皇帝会因此恼了皇后也说不定。
他抱了这样的期望,却只闻得成德帝平静地道:“即便如此,朕心底也认准了太子是皇后的亲生子,太子之位,亦不会另立旁人。你将这话告诉他们,若还有人敢借机生事的,朕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说罢,他接过杨凡手里的灯笼,看也不看他一眼,一个人向夜色中踽踽行去。
杨凡呆呆站在原地,脊背上冷汗涔涔。他知道皇帝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不管造谣生事有没有他的份,这项重担都落在他肩上了,往后再有人说句闲话,只怕皇帝要取的就是他的项上人头。
苦也,他怎么总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杨凡望着那位主子的背影,除了惊惧,心中更多的还是困惑:一向冷心冷面的皇帝,几时变得这样心慈手软起来了,居然甘心受骗上当?从前对着高贵妃一家,那可是杀伐决断毫不容情。
是什么,给了他这样温情的错觉?还是说,皇帝的温情只肯施与皇后一人?
杨凡真是越来越搞不懂了,想来少了那一骨朵玩意儿,男女情爱对他而言都是不可理喻的东西。
他叹息一声,还是小跑着跟上皇帝的步子。
第139章 出征
皇帝从四处请了良医为皇后诊治, 但赵皇后大概是积郁太深, 连心脉都催伤殆尽,再好的药也救不回来。
终于, 在缠绵病榻数月之后, 赵皇后也溘然长逝。赵皇后平日里御下虽然严苛, 但为人也还算得方正,因此她这一去, 宫人们多少都有些悲戚之情。只是前头江太后的排场太大,眼泪都快用尽了,临到皇后的葬礼需要落泪,对他们却是一件难事。
最高兴的要属那些和尚道人, 抄经念佛是他们的老本行,无本而万利, 况且像这种大型的丧仪,里头的油水大着呢, 何况天家富庶, 工钱也不会赖账。因此他们面上尽管哀戚,心里其实乐开了花,巴不得丧事一桩接着一桩, 宫里年年死人才好。
一直忙到了年关, 傅瑶肩上的担子才松懈下来,可以喘口气了。赵皇后去世,她虽有些伤怀,跟着撒了几滴眼泪, 但很快就被接踵而来的各种琐事给冲垮了。说句罪孽深重的话,赵皇后走的也是时候,紧跟在江太后后头,一应的陈设布置都是齐全的,省了多少事!不然再拖上一年,谁经受得住。
她深信周淑妃也是这么想——尽管这个女人深藏不露,轻易看不出她的情绪。赵皇后一走,周淑妃终日愁眉深锁,还得打起精神安慰失意的皇帝,真是好不辛苦。
窗外寒意凛冽,元祯裹挟着风雪进门来,他先站在门首,用力抖了抖皮袍上的雪珠子,那动作活像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狼狗。
傅瑶招呼他到火盆边烤火,又用火钳夹了个烘山芋,剥好之后递给他,才双手作揖地唱喏道:“夫君辛苦了。”
元祯见她这副滑稽模样,忍不住笑起来,“怎么突然做起怪来,又是从戏文上学的?”
傅瑶哪知道什么戏文呀,还不是看他这些日子精神郁郁,想法子逗他一笑而已。她挨着元祯坐下,又倒了杯热酒给他,说:“殿下暖暖身子。”
元祯两手捧过,笑道:“又是吃的又是喝的,孤都快被你撑成个大胖子了。”
“殿下胖一点好,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归是要胖的。”傅瑶微笑道。
元祯瞪着她,“孤还没到中年发福的时候呢!”
这句话虽然好笑,经他的语气说出来却没多少令人发笑的意味。傅瑶看得出,他仍是郁郁寡欢,她想了想,还是大着胆子问道:“殿下还在为母后的事难过么?”
赵皇后与元祯这一对母子,在傅瑶看来并没有多亲近,可是朝夕抚养之情,显然不是短短几日能忘却的。
元祯放下那杯黄酒,幽然出神道:“倒不见得是难过,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小的时候,母后对我也称不上慈爱,而是百般约束,我四岁开始到书房进学,每每下了学回来,看到二弟由高娘娘牵着,母子俩其乐融融的模样,心里总是泛酸。想着皇后莫非就只是皇后,而不能是一个母亲?如今这谜团揭开,一切反而能说得通了。”
傅瑶不知该如何开解他,若无血脉联结,所谓的视若己出其实很难做到。赵皇后纵然有心将元祯视作自己的亲生子,可是在具体的照拂对待上,比起真正的母亲还是有些差别罢?
“但是孤现在反而理解她,母后虽然严厉,却是按照一个太子应该具备的才智和品德来教养我,何况她素日对我并无苛待,保我衣食无忧,若非如此,我也不会长成现在这副模样。”元祯晃了晃杯中残酒,叹息道:“你且瞧着,二弟被高氏那样溺爱,可不是走向歪路了?”
听他这意思,仿佛对自己现在的模样很满意似的,俨然是个道德上的楷模。傅瑶背转身去,悄悄的嗤了一声,她可不信那些春宫图小册子都是赵皇后命人传授给他的。
她这种小动作自然瞒不过元祯的眼睛,出于一种天然的默契,他甚至极快的领会了傅瑶的意思,俊脸上微微泛红,轻咳了一声道:“孤当时功课繁重,自然得寻些法子以作消遣。”
傅瑶用一副滑稽的眼光看着他,仿佛在说:“编,你只管编,我倒要看看你的厚脸皮能到什么程度。”
元祯连忙扯开话题,“你可知近来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傅瑶不想与他厮缠,因循着话头问道:“什么事?”
“还不是边境不宁,北蕃那些蛮子不知从哪吃了熊心豹子胆,又开始蠢蠢欲动,接连滋扰了几座城池。”
“他们不是一直如此么?”傅瑶有些不屑的道。
对于从前的大历而已,北蕃的确是个强敌,但随着大历这几年休养生息,国力渐渐稳定,北蕃也不敢再大举犯境,自取其辱,只敢小偷小摸的打闹而已。
元祯面容严肃,“但今次不同,据探子来报,那群进犯的强人中有北蕃王的亲随,你想想,这里头的来由可大了。”
傅瑶大惊,“莫非竟是出自北蕃王授意不成?”
以往那些纷争,虽然明知与北蕃王脱不了干系,还可说是底下人不遵约束。但若由北蕃王明确指示,恐怕就免不了一场战乱了。
她登时忧心忡忡,“北蕃王应该没这么大胆子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谁知道呢?”元祯沉肃说道,“眼下也只好静观其变,伺机再寻对策好了。”
傅瑶眉头微微皱起,自从赵皇后去世以来,皇帝就一直身子欠安,精神也不及从前,竟是将大半的朝政交由太子处理。虽说这也是一件好事,表明他对元祯的信任,可是元祯毕竟年轻,骤掌大权,每日光是应付那些圆滑老臣就得费不少心神,人看着看着清癯下去,更别说如今还有一场隐隐战祸迫在眉睫,他肩上的担子只怕更重了。
元祯瞧出她的担忧,轻吻着她的鬓发,安抚道:“你放心,孤自己知道轻重,倒是你操劳了这些日子,该好好调理才是。”
说着就看向她平坦的腹部,下一句话分明是“再为我生个大胖小子才好。”
傅瑶气恼的脸都红了,多么煽情的时刻,偏偏总被他往不正经的地方引。可是元祯的一个吻就堵住了她所有的恼怒,一直到两人都有些气喘吁吁,才松开她,轻理着她的云鬓道:“你瘦了,我会心疼。”
明明是很俗气的台词,傅瑶听着偏有几分感动,也许是因为元祯直直望着她的缘故。被他那双澄明的眼睛看着,傅瑶觉得心几乎软化做一滩水,溺死在元祯的眷眷深情里。
两人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但是这样静静地相拥着,也有它的一种意境。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什么都不必想,连永恒都触手可及。
元祯的预感变成了现实,在除夕的鞭炮声响起之前,北蕃的铁骑就越过了脆弱的边境,肆意践踏在大历的疆土上。
许久以来的安逸终于被打破,成德帝勃然大怒,派了几名得力的将领严防边关,务必要将蛮贼擒获殆尽。但不知是北蕃实力大增,还是大历的兵士都养成了禄纛,战事竟迟迟僵持不下。
在这样烦闷的状态下,今岁的除夕夜也过得不如人意。
宫中太后与皇后相继过世,又添上战祸,成德帝脾气再好也笑不出来,酒宴上的气氛始终冷冰冰的。因了这难堪的肃穆,一向爱笑的昌平也减了几分活泼,傅瑶更是眼观鼻鼻观心,埋头照顾两个孩子用饭,俨然是忙碌的母亲。
本以为除夕夜会这样安静的过去,可是在听到恒亲王请求让太子领兵亲征的建议时,傅瑶忍不住惊讶的抬起头。
这个恒亲王,哪来那么多幺蛾子!
成德帝手里转着一只骨瓷酒杯,神情漠然。
周淑妃忙解围笑道:“家宴之上不谈政事,恒亲王还是先坐下吧,有什么事容后再向陛下禀告。”
恒亲王一把老胡子纹丝不动,态度异常坚决,“陛下,北蕃蛮夷扰我疆土,杀我子民,若不速战速决,岂不寒了天下将士之心。何况陛下昔年也曾亲讨北蕃,何以到了太子就犹豫不决?臣以为,若由太子代替御驾亲征,士气定将高涨,斩获北蕃指日可待。”
傅瑶听了这话便生气,时代都不一样,怎么能类比?皇帝当年那么多兄弟,个个都是仰仗着军功在先帝面前得脸,在军营中的威信与如今大不相同。可自从成德帝即位之后,便大权独揽,军权更是不许他人染指,元祯都不曾经过历练,现在贸然让他去讨伐北蕃,不是等于送死么?
周淑妃也颦眉道:“太子未曾接手过军中事务,恐怕难以得人心,若将士们不服管教,闹起来,该如何是好?”
恒亲王道:“正因太子经验尚缺,才更需要历练,否则来日如何接掌陛下之位,得万民之心?至于淑妃娘娘的担忧怕是过虑了,太子乃陛下所委派,谁人敢不听从,若有那心存异志的,按军规处置了便是。”
这老狐狸果然老辣,元祯在军中本就无甚威信,若还摆起储君的架子,动不动就人头落地,只怕众人更得从心底里厌恶惧怕,将他视作一个潜在的暴君。
他这是要毁了元祯长期建立以来的良好形象啊!
傅瑶想不通这位恒亲王与元祯有多大仇,要这样陷害他。她现在只盼着在座有哪个明事理的宗亲,可以站出来为元祯说句话,阻止这一疯狂的举动。
念头才一闪过,就见兆郡王站了起来,然而他说的却是“臣附议”。
此言一出,又有几位亲王出来表态,然而他们的意见也与恒亲王大同小异。只有诚郡王觉得此举欠妥,然而独木难支,很快他的异议就被淹没在七嘴八舌的谈论中了。
事已至此,元祯再不表态也不行。他起身静静说道:“父皇,儿臣愿意领兵。”
成德帝的脸色好似十分疲倦,他摆了摆手道:“你先坐下吧,朕现在不想谈论此事。”
众人暂且住了口,宴会如常举行。因为有意献媚于皇帝的缘故,气氛反而比方才松快许多,觥筹交错间,也有几分其乐融融的味道。
只有皇帝的情绪是复杂的,傅瑶留意到,他用眼睛扫视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宴会结束后,众人纷纷起身离席,傅瑶先让乳母将孩子送回,自己则站在一棵梅树下等候元祯,好和他一起回去。
谁知一个眼错,却是孟扶男笑吟吟的挽住她的胳膊,亲切的说道:“陛下留了几位王爷在殿中议事呢,太子妃不必苦等了。”
傅瑶想不到她的耳目这样灵敏,因点了点头道:“有劳王妃告知。”却依旧逡巡不去。眼角余光瞥着,见她穿了一身淡紫色衣裳,袅袅婷婷的,将若被风吹去。身形尽管纤弱,整个人的精神气却非常足,浑然不像一个寡居中的女子。
安王去后孟扶男一直寡居,今日稍稍穿得鲜艳些,和那些命妇比起来依旧素淡。但是现下看来,她也只有外表像个寡妇而已。
傅瑶从前对她是很敬重的,可是自从上次的会面,听到她谈起元祯时那种熟稔的口吻,心里便莫名的有了些芥蒂——可悲的嫉妒心呵!
孟扶男当然不知她心中所想,轻轻叹道:“看来太子殿下这回不得不出征了。”
“王妃为何这么说?”傅瑶大惊失色,急问道。
孟扶男瞥了她一眼,“你以为恒亲王等人只是心血来潮么,他们是觑准了陛下的心思才这么说的。否则恒亲王同陛下有那么多的龃龉,如今又在家宴上妄议朝政,陛下早就将他赶出去了,何以会容他滔滔不绝?”
傅瑶只觉心头突突的跳,急忙道:“可是皇上子嗣本就不多,如今可以继承大统的就只有太子殿下一位呀!三皇子还那么小呢。”
她急切之下口不择言,浑然无视了过世的安王。好在孟扶男似乎也没在意,只道:“正因如此,才更要测试其是否可用之才。倘若太子是个无能的懦夫,岂不是将万里江山白白葬送?”
听她这意思,她也是赞成元祯征往北蕃的。傅瑶沉默了,也不知怎的,这会子她想的不是家国忧患,反而有几分窃喜的心道:看来孟扶男对元祯并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一个芳心有托的姑娘,是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爱人去送死的。
傅瑶觉得自己真是小人之心,明明别人都是坦坦荡荡的君子,只有她总爱将人往坏处想。
而且这位孟姑娘看起来还是很有见识的,傅瑶正想向她请教一下对北蕃战事的看法,就见诚郡王妃脚步匆匆的走过来,一脸抱歉的说道:“对不住,我夫君人微言轻,还是没能帮得上忙。”
从前因为傅瑶救过她儿子元禧的性命,诚郡王妃一直将她视作恩人,只愁找不到机会报答。本以为这回能还清这笔人情债,没想到还是徒劳。
她有这份心,傅瑶觉得很感动,可是也仅仅如此——单凭诚郡王一人显然是无法扭转乾坤的,更别说比起恒亲王,皇帝怕是更不待见他。毕竟诚郡王的母亲常贵妃当年深得先帝喜爱,险些更换了太子人选呢,皇帝会听他的意见才有鬼。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4927/4625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