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推荐阅读:救命!和顶流死对头网恋后被亲哭、分手七年后,隔壁住进了前男友、你好,谢教授、又被腹黑影帝给盯上了、我们真的只是在演戏、主角简安安楚君行、唐人的餐桌、父可敌国、女装网恋到高冷室友翻车了、旭爺偏寵我、
“什么?”
“我需要你帮我证明身份。”
窦安东现在已经很熟悉东方的某些游戏规则了。至少,他知道,如果他继续使用原来的身份的话,那么他在大晋的官府文档上,就是一个在逃的逃犯。所以,他必须换一个身份。
值得庆幸的是,大晋的法律只能在大晋的国土上使用,如果他说自己的名字乃是音译,而在欧罗巴,一家子叫同一个名字的也很多,这应该能够说服大晋的官员。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之前的身份文书已经被拿走,如今也不知道散落在什么地方。因此,他需要威廉的帮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可以,我会为您证明,您是天主……”
“不,不是传教士,我的孩子。我需要的身份,是一个学者,一个向往着东方的学者。”
在琼州的这几年,让窦安东再清楚不过了,在这片土地上,也许很多人信仰神明,但是真正掌握权柄的,却是学者。如果他是教士,他会被这个群体先排斥在外。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先融入这个群体。
“我会去附近的书院求学,然后再考虑其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窦安东设想得很好,问题是,官府设立的官学,他进不去,而私塾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即便是私塾的老师很喜欢他,认为他勤奋好学又天资过人,可是一条,无法参加大晋的科举考试,光这一条,就足够让很多私塾老师跟他交谈过之后婉拒他的求学了:
“我抱歉,窦公子,你很出色,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你的了。我建议你去官学或者是某某书院深造更好。我的私塾除了用来教导小学生之外,还会培养一些打算进阶进士科的学生。您已经识字,学识也远超于我,我不能教导你更多的东西,所以,我没有资格做您的老师。我很抱歉。”
很多私塾的老师都这么说,他们甚至还联名给窦安东写了推荐书,推荐窦安东去钱塘府的观音堂书院。
当时观音堂书院是附近几个州府知名的书院,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更重要的是,这座书院历史悠久,有一座江南十分有名的藏书楼。
而这就是窦安东想要的。
问题是,他是一名传教士,一名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的传教士。传教是他的本能,而传教,用的是语言。跟窦安东这种走过很多地方的传教士,辩论和说服,这两项技能早已经点满,自然,当他把观音堂书院的藏书看完,再跟自己过去的所学糅合起来,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自然是极其可怕的。
如果不是贾琰安插在民间时刻关注百姓民生的稗官无意中听说,在密折中添了一句,如果不是司礼监的内侍觉得连海外的色目人也来大晋求学是一件弘扬国威之事在贾琰跟前提起了,也许贾琰就错过了。
虽然过程跟窦安东的计划完全不同,但是,窦安东还是被秘密押进了京。
这也是窦安东第一次见到大晋的都城。
他在欧罗巴的时候,就见过无数国王和大贵族的城堡,他在天主的时候,也见过天竺宫城的华美,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都,跟大晋的城市一样,这么干净。
对,大晋的城市,每一座,都非常干净。无论是新城还是旧城,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都非常干净。在这个时代,欧罗巴的街道上污水横流,跟印度一样,他们的欧罗巴街道上总是有米田共,有人的,有牲畜的。可是在大晋,根本就看不到。
无论是城市的下水道,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实行了千年的倒夜香系统,让大晋绝大多数的城市的卫生条件一直都在水准之上。江南的小城尚且如此,更别说大晋的国都了。
要知道,在大晋人,女人行不露足,男人峨冠博带,衣服都能够拖到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晋的街道不可能不干净。
在窦安东看到,这就是文明发展到了最高境界的表现。
这片土地,的确是圣人王统治的土地,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圣人王的宫殿——以阶下囚的身份。
第311章
这是贾琰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见到色目人。不, 应该说, 欧罗巴人。在知道有个海外来的色目人想要北上进京的时候, 贾琰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 看到这个身披东方人的鹤氅、头戴东坡巾的金发碧眼的白种男人, 贾琰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物是人非。
是啊, 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她生活过的年代,肯定是没有这样的人的。
一个,穿着华夏传统服饰的西方人。
而且还穿得非常严谨,一点儿错都没有。
这让贾琰如何不感慨万千。
贾琰端坐在上面久久地不说话, 窦安东心里也直打鼓。
他在欧罗巴的时候就听说过, 就跟欧罗巴人追捧着瓷器一样,东方人也追捧着欧罗巴的优质无气泡的玻璃。可是,当他到达大晋的南海的时候,他惊愕地发现, 大晋也有玻璃!一样是没有气泡的优质玻璃!比起千里迢迢从欧罗巴运来的玻璃,大晋的玻璃实在是太便宜了!虽然百姓人家依旧在使用桑麻纸糊窗户, 可是略略富庶一点的人家都用上了玻璃,而且跟东方的雕花窗户相结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美。
如果说欧罗巴的玻璃窗户最初的时候是用在教堂,用来表现那些宗教故事的话, 那么,东方人更加喜欢用玻璃拼成各种花卉跟花园里面的风景相映成趣, 或者是拼成各种各样的带着吉祥寓意的小动物。
但是,即便是十三世纪就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玻璃制造技术的意大利,如今还没有跟大晋这样,拥有如此之大的玻璃制造技术。
所以,别提窦安东看到宁寿宫巨大的玻璃窗的时候的反应了。
有那么一瞬,他都在怀疑自己的知识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是不是跟瓷器一样,玻璃也来自于这片圣人王的土地,要不然,欧罗巴为什么没有如此巨大的玻璃而大晋却拥有呢?
看着下面按照大晋的礼仪老老实实地跪着的窦安东,沉默了快一刻钟的贾琰终于开口了:
“你,是传教士。”
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窦安东先是一愣,他沉默了一下,道:“请问,尊贵的陛下,您是如何知道的呢?”
贾琰道:“商人追逐利润,他们要的是钱。只要有钱可赚,他们不会想着越过长江。而会违背我大晋禁令,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长江的,也只有传教士了。”
窦安东立刻道:“尊贵的陛下,我请求您,我请求您,允许我在大晋设立教堂,传播主的福音。”
“我拒绝。”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欧罗巴,神权高于王权。因为宗教和信仰的原因,自相残杀的国家比比皆是。好比说,如今的英吉利。请问英吉利的女王是叫玛丽还是伊丽莎白?”
“您知道英吉利?”
贾琰没有回答,但是,她手下有的是能人。至少荷兰商人威廉被套了话。欧罗巴的天主教势力之猖狂很快让大晋君臣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她出于前世的记忆而见了窦安东一面的同时,她的臣子已经从威廉的嘴巴里面捞出了一切。
窦安东和威廉很快就被秘密处死,连尸首也丢到了安乐堂,一把火,烧成了骨灰。
因为这两个人,原先对扩建南海水师的大晋臣子们闭上了嘴巴。之前他们可是以国库收入严重不足为由,坚决抵制贾琰的扩张南海水师的主张。
不过,传教士被囚禁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印度洋上。这个时候,在欧罗巴可以说是天主教一家独大,就是作为新教教宗的女儿,英吉利的女王也不得不摆出自己既不是天主教徒也不是新教徒,利用政|府的力量来运作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说有传教士在远东受难,那些商人哪里受得了?
因此他们气势汹汹地集结起来,往大晋的南海而来。
事后,大晋的枢密院对这次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大晋方面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方,完全是因为对方不过是一群商人,而不是真正的军队。就跟大晋的民船用的是普通的帆船,而大晋的军方用的是桨轮船一样,对方也很有可能如此:军队用铁甲船,而民船用帆船。
此其一。大晋靠的是铁甲船的铁甲和速度硬生生地撞沉了对方。
其二,对方的武器比大晋方面更加先进,尤其是火炮。
因为是装载在民船上的,所以弹药是实心的,可是也难说欧罗巴没有会炸裂的弹药。
不是没有人高呼着“你们没有证据”,但是很多大臣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家都把船开到大晋的家门口了,大晋却连人家的大本营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危机。
当然,每一任的户部尚书,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也永远只有一个:没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为薛宝钗的丈夫,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元寿终于放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南洋有很多名贵的木料和香料,尤其是小叶紫檀、沉香,这些珍贵的树木需要上百年才能够长成,在大晋,包括琼州之地已经近乎枯竭,反而是南洋,那些岛屿之上,遍地都是。南洋和西洋的色目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木头的价值,直接拿这些珍贵的木料用来烧火,种植什么豆子……
这一报告,让群臣目瞪口呆。
太上皇禅位之前就已经开了海禁,如今,大晋沿海各市舶司每年岁入超过七百万白银。这还是明面上的赋税,还不算其他的。比方说,皇家船队每年给皇家内库带来的收入。
南洋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小叶紫檀、沉香、黄花梨等名贵的木料,鉴于大晋的婚嫁风俗,以及火轮船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想象大晋可以得到的利润。
“……户部担心的军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些岛屿上的出产,足够扩建水师所需。而色目人若是在这些岛屿上安营扎寨,他们完全可以就近补给,骚扰我大晋海疆,就跟过去的倭寇一样。”
陈元寿最后如此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的话,引起了福宁殿内一片窃窃私语。
皇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大臣们,有摇头的,也有点头的,但是,反对明显没有方才那么激烈了。
至少,枢密院那边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须占领这些岛屿。
问题是:人口。
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人口呢?南洋的那些岛屿看着不大,可数量不少啊。若是少少地只迁徙几百人过去,怕是根本就没什么用。怎么也要迁徙两三百户吧。
那么,人口怎么来呢?
而大臣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原的人口大量外迁,那么,作为国内的大地主的他们,手里的国土会不会贬值呢?
对,大晋的土地价格在波动性地涨了一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的兆头了。在过去,大晋的土地价格不是没有降价的情况,可是,那都是灾荒之年,百姓逃难之后才出现的情况。而且局限于某处地域。而如今却是太平之年,没有任何的灾荒,大晋的土地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降价之兆,这如何叫在座的这些读作臣子写作大地主的家伙不着急呢?
第312章
大晋朝野上下再度出现了分裂。在贾琰从这两个传教士的口中知道了正确的时间线的同时, 大晋朝野上上下下, 尤其是那些臣子们, 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最聪明和最愚蠢的地主阶层联合了起来。这中间的愚者认为,那些平民们离开了大晋本土去了海外, 就等于这些平民的土地空了出来, 而这些土地, 最后肯定会落到他们这些地主的手里。这就等于说,给了他们土地扩张的机会。而最聪明的地主阶层出来的官员,以及接近他们这个阶层的官员们则认为,自古以来,土地兼并, 最后的结果, 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土地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即便一样程度的灾荒, 包括旱灾和水灾,到了王朝后期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就越大, 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就越多,最后给国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因为被饥饿逼疯了的百姓,最后肯定会铤而走险,走上吃人的道路。
所以, 才会有王朝越是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王朝末路的时候人民的生活就越加凄惨的话。
而避免王朝没落的办法是什么?要么, 就是让国家的土地变多,要么,就是让人口降下来。
前者,在历史上只出现于王朝的上升期,而后者,除了灾荒对人口的消耗之外,似乎也只有发动战争?
只不过,在今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在王朝中兴时期,同时达到增加国家土地面积和让人口密度下降这两件事。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智者和愚者是最难说服的,不过,后者也许不能去说服别人,但是坚守自己的想法却是可以的,而前者,他们不但能够坚守自己的想法,要他们做到说服别人也不是不可能。
经过激烈的长达半个月的争吵之后,大晋的朝廷终于拿出了一致的方案。跟贾琰的期望不同,贾琰希望大晋能够在满啦噶建立港口和军港,把整个南海正式地、彻底地纳入大晋的掌控之中。可是她的臣子们并不同意她的观点。他们只同意在南海投放五支舰队,协助中原百姓往海外诸岛的迁徙。
当皇帝来跟贾琰汇报的时候,贾琰正在给太上皇擦脸。十年前还能够去宁寿宫花园里散散步的太上皇,如今就跟植物人差不多,每天的梳洗、吃饭都需要人伺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的现状,让大多数人都不忍目睹,就连皇帝都不忍看到这样的父亲。皇帝照例给昏迷不醒的太上皇磕过头之后,抬起头来,道:“母后,能借步说话吗?”
贾琰深深地叹息一声,把手里的帕子交给了高顺,这才起身,带着儿子去了侧殿。
“说吧,什么事情。”
“就是母后之前说过的,在满啦噶设立军港一事。”
“怎么了?”
“大臣们说,满啦噶历代君王对我大晋十分恭敬……”
“这是不同意喽?”
“是的。不过,大臣们也同意,把中原腹地的百姓迁徙到南海诸岛上去。”
贾琰道:“本宫知道了。灁儿,你才是皇帝,这件事情,你清楚意义所在就好了。另外,我们既然用了东瀛人为先驱,你就要把这些东瀛人牢牢地握在手里,即便是东瀛王,也不能把人给抢回去。”
“母后放心,儿臣知道怎么做。南海诸岛多瘴气多蛇虫,因此东瀛人南迁之后,折损很多。他们的妻儿,朝廷一直养着,每个月有禄米,女人可以做工,孩子能够读书。如今这些迁徙到南洋诸岛的东瀛后裔,已经过半在说汉语,而不是使用他们东瀛自己的语言了。”
至于文字,东瀛和高句丽诸国,本来就是使用大晋的文字的,所以,根本就不用强调。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需要你帮我证明身份。”
窦安东现在已经很熟悉东方的某些游戏规则了。至少,他知道,如果他继续使用原来的身份的话,那么他在大晋的官府文档上,就是一个在逃的逃犯。所以,他必须换一个身份。
值得庆幸的是,大晋的法律只能在大晋的国土上使用,如果他说自己的名字乃是音译,而在欧罗巴,一家子叫同一个名字的也很多,这应该能够说服大晋的官员。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之前的身份文书已经被拿走,如今也不知道散落在什么地方。因此,他需要威廉的帮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可以,我会为您证明,您是天主……”
“不,不是传教士,我的孩子。我需要的身份,是一个学者,一个向往着东方的学者。”
在琼州的这几年,让窦安东再清楚不过了,在这片土地上,也许很多人信仰神明,但是真正掌握权柄的,却是学者。如果他是教士,他会被这个群体先排斥在外。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先融入这个群体。
“我会去附近的书院求学,然后再考虑其他。”@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窦安东设想得很好,问题是,官府设立的官学,他进不去,而私塾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即便是私塾的老师很喜欢他,认为他勤奋好学又天资过人,可是一条,无法参加大晋的科举考试,光这一条,就足够让很多私塾老师跟他交谈过之后婉拒他的求学了:
“我抱歉,窦公子,你很出色,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教你的了。我建议你去官学或者是某某书院深造更好。我的私塾除了用来教导小学生之外,还会培养一些打算进阶进士科的学生。您已经识字,学识也远超于我,我不能教导你更多的东西,所以,我没有资格做您的老师。我很抱歉。”
很多私塾的老师都这么说,他们甚至还联名给窦安东写了推荐书,推荐窦安东去钱塘府的观音堂书院。
当时观音堂书院是附近几个州府知名的书院,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更重要的是,这座书院历史悠久,有一座江南十分有名的藏书楼。
而这就是窦安东想要的。
问题是,他是一名传教士,一名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的传教士。传教是他的本能,而传教,用的是语言。跟窦安东这种走过很多地方的传教士,辩论和说服,这两项技能早已经点满,自然,当他把观音堂书院的藏书看完,再跟自己过去的所学糅合起来,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自然是极其可怕的。
如果不是贾琰安插在民间时刻关注百姓民生的稗官无意中听说,在密折中添了一句,如果不是司礼监的内侍觉得连海外的色目人也来大晋求学是一件弘扬国威之事在贾琰跟前提起了,也许贾琰就错过了。
虽然过程跟窦安东的计划完全不同,但是,窦安东还是被秘密押进了京。
这也是窦安东第一次见到大晋的都城。
他在欧罗巴的时候,就见过无数国王和大贵族的城堡,他在天主的时候,也见过天竺宫城的华美,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都,跟大晋的城市一样,这么干净。
对,大晋的城市,每一座,都非常干净。无论是新城还是旧城,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都非常干净。在这个时代,欧罗巴的街道上污水横流,跟印度一样,他们的欧罗巴街道上总是有米田共,有人的,有牲畜的。可是在大晋,根本就看不到。
无论是城市的下水道,还是在这片土地上实行了千年的倒夜香系统,让大晋绝大多数的城市的卫生条件一直都在水准之上。江南的小城尚且如此,更别说大晋的国都了。
要知道,在大晋人,女人行不露足,男人峨冠博带,衣服都能够拖到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晋的街道不可能不干净。
在窦安东看到,这就是文明发展到了最高境界的表现。
这片土地,的确是圣人王统治的土地,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圣人王的宫殿——以阶下囚的身份。
第311章
这是贾琰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见到色目人。不, 应该说, 欧罗巴人。在知道有个海外来的色目人想要北上进京的时候, 贾琰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 看到这个身披东方人的鹤氅、头戴东坡巾的金发碧眼的白种男人, 贾琰还是感受到了一种物是人非。
是啊, 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她生活过的年代,肯定是没有这样的人的。
一个,穿着华夏传统服饰的西方人。
而且还穿得非常严谨,一点儿错都没有。
这让贾琰如何不感慨万千。
贾琰端坐在上面久久地不说话, 窦安东心里也直打鼓。
他在欧罗巴的时候就听说过, 就跟欧罗巴人追捧着瓷器一样,东方人也追捧着欧罗巴的优质无气泡的玻璃。可是,当他到达大晋的南海的时候,他惊愕地发现, 大晋也有玻璃!一样是没有气泡的优质玻璃!比起千里迢迢从欧罗巴运来的玻璃,大晋的玻璃实在是太便宜了!虽然百姓人家依旧在使用桑麻纸糊窗户, 可是略略富庶一点的人家都用上了玻璃,而且跟东方的雕花窗户相结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美。
如果说欧罗巴的玻璃窗户最初的时候是用在教堂,用来表现那些宗教故事的话, 那么,东方人更加喜欢用玻璃拼成各种花卉跟花园里面的风景相映成趣, 或者是拼成各种各样的带着吉祥寓意的小动物。
但是,即便是十三世纪就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玻璃制造技术的意大利,如今还没有跟大晋这样,拥有如此之大的玻璃制造技术。
所以,别提窦安东看到宁寿宫巨大的玻璃窗的时候的反应了。
有那么一瞬,他都在怀疑自己的知识是不是出现了问题,是不是跟瓷器一样,玻璃也来自于这片圣人王的土地,要不然,欧罗巴为什么没有如此巨大的玻璃而大晋却拥有呢?
看着下面按照大晋的礼仪老老实实地跪着的窦安东,沉默了快一刻钟的贾琰终于开口了:
“你,是传教士。”
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
窦安东先是一愣,他沉默了一下,道:“请问,尊贵的陛下,您是如何知道的呢?”
贾琰道:“商人追逐利润,他们要的是钱。只要有钱可赚,他们不会想着越过长江。而会违背我大晋禁令,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长江的,也只有传教士了。”
窦安东立刻道:“尊贵的陛下,我请求您,我请求您,允许我在大晋设立教堂,传播主的福音。”
“我拒绝。”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欧罗巴,神权高于王权。因为宗教和信仰的原因,自相残杀的国家比比皆是。好比说,如今的英吉利。请问英吉利的女王是叫玛丽还是伊丽莎白?”
“您知道英吉利?”
贾琰没有回答,但是,她手下有的是能人。至少荷兰商人威廉被套了话。欧罗巴的天主教势力之猖狂很快让大晋君臣上上下下都知道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她出于前世的记忆而见了窦安东一面的同时,她的臣子已经从威廉的嘴巴里面捞出了一切。
窦安东和威廉很快就被秘密处死,连尸首也丢到了安乐堂,一把火,烧成了骨灰。
因为这两个人,原先对扩建南海水师的大晋臣子们闭上了嘴巴。之前他们可是以国库收入严重不足为由,坚决抵制贾琰的扩张南海水师的主张。
不过,传教士被囚禁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印度洋上。这个时候,在欧罗巴可以说是天主教一家独大,就是作为新教教宗的女儿,英吉利的女王也不得不摆出自己既不是天主教徒也不是新教徒,利用政|府的力量来运作国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听说有传教士在远东受难,那些商人哪里受得了?
因此他们气势汹汹地集结起来,往大晋的南海而来。
事后,大晋的枢密院对这次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做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大晋方面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方,完全是因为对方不过是一群商人,而不是真正的军队。就跟大晋的民船用的是普通的帆船,而大晋的军方用的是桨轮船一样,对方也很有可能如此:军队用铁甲船,而民船用帆船。
此其一。大晋靠的是铁甲船的铁甲和速度硬生生地撞沉了对方。
其二,对方的武器比大晋方面更加先进,尤其是火炮。
因为是装载在民船上的,所以弹药是实心的,可是也难说欧罗巴没有会炸裂的弹药。
不是没有人高呼着“你们没有证据”,但是很多大臣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人家都把船开到大晋的家门口了,大晋却连人家的大本营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大的危机。
当然,每一任的户部尚书,都是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也永远只有一个:没钱。@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作为薛宝钗的丈夫,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元寿终于放出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南洋有很多名贵的木料和香料,尤其是小叶紫檀、沉香,这些珍贵的树木需要上百年才能够长成,在大晋,包括琼州之地已经近乎枯竭,反而是南洋,那些岛屿之上,遍地都是。南洋和西洋的色目人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木头的价值,直接拿这些珍贵的木料用来烧火,种植什么豆子……
这一报告,让群臣目瞪口呆。
太上皇禅位之前就已经开了海禁,如今,大晋沿海各市舶司每年岁入超过七百万白银。这还是明面上的赋税,还不算其他的。比方说,皇家船队每年给皇家内库带来的收入。
南洋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小叶紫檀、沉香、黄花梨等名贵的木料,鉴于大晋的婚嫁风俗,以及火轮船的大规模使用,可以想象大晋可以得到的利润。
“……户部担心的军费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这些岛屿上的出产,足够扩建水师所需。而色目人若是在这些岛屿上安营扎寨,他们完全可以就近补给,骚扰我大晋海疆,就跟过去的倭寇一样。”
陈元寿最后如此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的话,引起了福宁殿内一片窃窃私语。
皇帝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大臣们,有摇头的,也有点头的,但是,反对明显没有方才那么激烈了。
至少,枢密院那边已经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须占领这些岛屿。
问题是:人口。
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人口呢?南洋的那些岛屿看着不大,可数量不少啊。若是少少地只迁徙几百人过去,怕是根本就没什么用。怎么也要迁徙两三百户吧。
那么,人口怎么来呢?
而大臣们最担心的是,如果中原的人口大量外迁,那么,作为国内的大地主的他们,手里的国土会不会贬值呢?
对,大晋的土地价格在波动性地涨了一百年之后,终于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的兆头了。在过去,大晋的土地价格不是没有降价的情况,可是,那都是灾荒之年,百姓逃难之后才出现的情况。而且局限于某处地域。而如今却是太平之年,没有任何的灾荒,大晋的土地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降价之兆,这如何叫在座的这些读作臣子写作大地主的家伙不着急呢?
第312章
大晋朝野上下再度出现了分裂。在贾琰从这两个传教士的口中知道了正确的时间线的同时, 大晋朝野上上下下, 尤其是那些臣子们, 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最聪明和最愚蠢的地主阶层联合了起来。这中间的愚者认为,那些平民们离开了大晋本土去了海外, 就等于这些平民的土地空了出来, 而这些土地, 最后肯定会落到他们这些地主的手里。这就等于说,给了他们土地扩张的机会。而最聪明的地主阶层出来的官员,以及接近他们这个阶层的官员们则认为,自古以来,土地兼并, 最后的结果, 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土地分配严重失衡,因此,即便一样程度的灾荒, 包括旱灾和水灾,到了王朝后期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就越大, 流离失所的百姓也就越多,最后给国家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因为被饥饿逼疯了的百姓,最后肯定会铤而走险,走上吃人的道路。
所以, 才会有王朝越是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王朝末路的时候人民的生活就越加凄惨的话。
而避免王朝没落的办法是什么?要么, 就是让国家的土地变多,要么,就是让人口降下来。
前者,在历史上只出现于王朝的上升期,而后者,除了灾荒对人口的消耗之外,似乎也只有发动战争?
只不过,在今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在王朝中兴时期,同时达到增加国家土地面积和让人口密度下降这两件事。
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智者和愚者是最难说服的,不过,后者也许不能去说服别人,但是坚守自己的想法却是可以的,而前者,他们不但能够坚守自己的想法,要他们做到说服别人也不是不可能。
经过激烈的长达半个月的争吵之后,大晋的朝廷终于拿出了一致的方案。跟贾琰的期望不同,贾琰希望大晋能够在满啦噶建立港口和军港,把整个南海正式地、彻底地纳入大晋的掌控之中。可是她的臣子们并不同意她的观点。他们只同意在南海投放五支舰队,协助中原百姓往海外诸岛的迁徙。
当皇帝来跟贾琰汇报的时候,贾琰正在给太上皇擦脸。十年前还能够去宁寿宫花园里散散步的太上皇,如今就跟植物人差不多,每天的梳洗、吃饭都需要人伺候。@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太上皇的现状,让大多数人都不忍目睹,就连皇帝都不忍看到这样的父亲。皇帝照例给昏迷不醒的太上皇磕过头之后,抬起头来,道:“母后,能借步说话吗?”
贾琰深深地叹息一声,把手里的帕子交给了高顺,这才起身,带着儿子去了侧殿。
“说吧,什么事情。”
“就是母后之前说过的,在满啦噶设立军港一事。”
“怎么了?”
“大臣们说,满啦噶历代君王对我大晋十分恭敬……”
“这是不同意喽?”
“是的。不过,大臣们也同意,把中原腹地的百姓迁徙到南海诸岛上去。”
贾琰道:“本宫知道了。灁儿,你才是皇帝,这件事情,你清楚意义所在就好了。另外,我们既然用了东瀛人为先驱,你就要把这些东瀛人牢牢地握在手里,即便是东瀛王,也不能把人给抢回去。”
“母后放心,儿臣知道怎么做。南海诸岛多瘴气多蛇虫,因此东瀛人南迁之后,折损很多。他们的妻儿,朝廷一直养着,每个月有禄米,女人可以做工,孩子能够读书。如今这些迁徙到南洋诸岛的东瀛后裔,已经过半在说汉语,而不是使用他们东瀛自己的语言了。”
至于文字,东瀛和高句丽诸国,本来就是使用大晋的文字的,所以,根本就不用强调。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5823/48128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