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节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兵部下发文书,命太子左卫无法无天率领铁浮屠前往姚州镇压叛乱,另:益州、梁州、银州等地府兵全部召集,由……”李弘看着议事厅的兵部官员,这个时候他发现,想选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前往益州等地集结府兵还挺不容易的。
    来回扫视了挤眼议事厅的众人,脑子里快速的思索着,虽然史书上曾经记载过姚州叛乱,但当时谁是将领自己哪知道去?而且这些记忆也都很模糊,只是有个印象而已。
    “左侍郎令狐智周,就你了,任命你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太子左卫无法无天也由你率领,立刻前往益州等地集结府兵,镇压叛乱。顺带着嘛……如果有机会,去摸摸六诏的底细,看看他们如今在吐蕃安定之后,是不是还很老实。”李弘指了指左边的兵部左侍郎令狐智周说道。
    令狐家在大唐不同于五姓七家那么高调张扬,更像是一个隐形豪门,其与皇室之间密切的关系,让人对令狐家充满了敬重。
    而且加上令狐家向来低调行事,也从不与其他勋贵豪门主动交好,对于主动找他们交好的世家,他们也一直秉承着以皇室意志为主导的原则,所以令狐家在大唐,绝对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神秘豪门。
    “是,大人,下官这就准备启程。”令狐智周三十来岁,这个兵部侍郎一直被人以为是靠着家族与皇室密切的关系得来的。
    而且令狐智周甚至在李弘被任命为尚书令后,还曾主动找他想辞去其兵部左侍郎的职位,但被李弘当场便拒绝了。
    令狐智周跟他的家族一样低调不惹人瞩目,但其能征善战的沙场才华,依然是其让李弘看中的原因,加上他对于募兵的改革一直都是持支持的观点,在这个时候,李弘是更不可能任由他辞职了。
    今日点他的将,也有让他为自己正名的意思,加上无法无天跟在安西磨砺了好几年,如今控制在人数为五千人的铁浮屠,想来镇压一场暴乱,已经是绰绰有余,大材小用了。
    就是兵部尚书任雅相也觉得,这尚书令大人是不是有点儿过于看中那些叛乱了?他们都是草草成军,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而言,尚书令大人如此兴师动众,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但所有人却没人敢去质问,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尚书令大人还打着其他算盘呢?除了探探那六诏的虚实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目的?
    第371章 人嫌狗厌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怕是上古石器时代,对居于高位的人来说,往往不会为具体的哪一件事情而感到棘手。
    在他们的日常处理政务中,让他们为难的,往往是对未知事物发展的决策的对与错,让他们头疼的也就是,一个决策被他们拍板以后,在未来执行的日子里,通过实践后,证明他们的决策到底对不对,也是证明他们到底适不适合作为一个高官的唯一标准。
    无论是皇帝陛下还是太子殿下,或者是中书、门下的长官、六部、九寺的负责人,往往都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跟压力,每一项决策的作出,也代表着实践会来给他们一个答案。
    如果决策对上几次,那么这个官员就是值得朝廷大力培养的,仕途也就宽广了很多。
    但如果每每做的决策,都是与事物发展的方向相反,被事物的发展把脸打的啪啪响,那么这个人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这也是为何包括初唐四杰在内,甚至往后的真李白、杜甫等诗坛大家,在文化上的造诣让其他人难望其项背,但在为官一道上,却没有做出令人信服政绩的原因。
    而李弘能够在大唐一直顺风顺水,则就是抓住了他九转十世这个大腿,对于大事件的了如指掌,才是让他身处东宫太子之位能够游刃有余的原因。
    就像是两个人同时考试,人家真的是靠实力考试,而他却是在相同的规则场合下,用的是开卷考试。
    如此一来,就算是想要被人超过都很难,而且他人还没办法抓住他作弊的把柄,就算是他告诉别人他作弊,估计别人也不会信。
    所以,在他拍板定了平定西南姚州的决策后,兵部等人也只能是听之任之,无法反驳。
    毕竟,太子殿下无论是掌管户部、还是任安西大都护、或者是京兆府尹,在其位上做的每一个决策,事后都证明了太子殿下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
    但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通过这种作弊来完成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等,就需要靠你自身的人格魅力了,这也是为何李弘自从当了太子后,就一直与高官勋贵、豪门世家做对,到了现在,甚至与皇亲国戚都没有一家熟络的原因。
    情商的高下对于一个执政者来讲,甚至在有些时候比其能力还要重要,所以,李弘在处置黎阳仓一事儿,便采取了所谓的鸵鸟政策,不再把自己放在了争端的最前头,开始在整个朝堂之上学着掌控他人,真正的玩起了政治谋略。
    中书起旨、门下发旨,尚书省开始具体实施,令狐智周在三天后便走马上任,领着令狐家的部曲便开始前往益州集结兵力。
    如今大唐对于豪门世家的部曲控制极为严格,部曲作为豪门世家的私人武装,与家臣相比较而言,除了地位更加低下、形同奴隶外,其他并无差别。
    清闲了三天的某人这几日在东宫,要么就是跟白纯下下象棋,或者就是拿扬武、连铁两人练练手,但每天一早的锻炼李弘却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了下来,甚至那常年的冷水澡,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自武媚知道李弘的洗冷水澡的特殊癖好后,气的在贞观殿手指都发抖,但看着人家乐在其中的样子,也没办法劝阻,只是偶尔见面时,拿着鸡毛掸子捅捅他,让他注意身体,别有当太子的福分,没当皇帝的命。
    虽然后面两句没有说的那么直白,但在李治看来,皇后这话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其中好像还有嫌弃自己身子骨弱的意思。
    于是,身为大唐的皇帝陛下如何受得了皇后的看轻!当晚便在武媚身上铆足了力气,以此来证明身为皇帝的雄风犹在。
    虎狼之药早被李弘强制性的给断了,但人家最近的日常锻炼也没有落下,一夜云雨巫山后,第二日还能够精神奕奕的上早朝,这让某个心思肮脏的人最近一直在怀疑,会不会龙爹跟龙妈再给自己生个小皇弟或者小皇妹!
    与白纯下着象棋,想到小皇弟、小皇妹走神的某人,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吃掉了白纯不下三次的“马”,此时竟然还有一只“马”在棋盘上活跃着。
    直到武媚的贴身太监汪楼来到了身边,某人才会恍惚中回过神来:“什么?进宫干什么?我最近还不够老实?三天还是四天都没有出宫了,还不行啊。”
    汪楼看着一脸警惕的太子殿下,苦笑着说道:“殿下您误会了,皇后请您前往贞观殿,是有事儿找您相商,再有就是……”
    “还有什么,别吞吞吐吐的,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最近没干坏事儿我。”某人说的理直气壮,但看着还是有点儿底气不足。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您也知道,公主殿下如今到了最为活泼的时候,皇后希望您一会儿进宫后,能够把公主殿下接到东宫来住……”
    “我才不要呢,少来,接过来还不得烦死我。”李弘听到接李令月来东宫,立刻跟被踩了尾巴似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开玩笑,接李令月过来,别闹了,那小祖宗现在谁惹得起?
    而且如今李令月是七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简直就没法儿管,他才不会在李令月这个年龄段招惹李令月去。
    说虽如是说,但进宫还是得进宫,哪怕不接李令月来东宫,那也得去贞观殿不是,毕竟母后是打着有事相商的旗号,虽然最后绕来绕去一堆废话后,就是要自己接走李令月,但不去就是不孝啊。
    带着连铁跟白纯,汪楼与连铁走在身后,某人与白纯并肩而行,天气渐暖之时,但那一场每年都会下的春雨好像特么的迷路了,到了现在也没有下。
    搞得关中地区以及河南道的不少土地开始渐渐出现了龟裂的现象,如果再不下场及时雨,这就算是把含嘉仓的粮食都发放了,也不过是进了百姓之嘴,很难种到地里长出新的粮食来。
    迎着空气中微微荡漾的春风,刚刚走到贞观殿门口不远处,就听见一个小疯子的声音在那里大呼小叫,时不时的还会传来宫女的惊叫声,特别是李令月恶作剧的笑声,听的李弘都想抗旨掉头回去。
    进入贞观殿,就看见老两口在那里无奈的发呆,虽然旁边的贴身宫女没有被李令月祸害,但看那脸上的小心翼翼跟警惕的神情,就知道被李令月作弄也是早晚的事情。
    “皇兄,您来了啊,李令月给您请安了。”李令月看着给父皇、母后行礼的太子,也有样学样地说道。
    “你怎么不找小胖子玩儿去?听说他又弄了一个新的泰迪熊……”
    “今儿一早他就给我送来了,我起床的时候就看见了,毛茸茸的很好玩儿。”李令月得意洋洋地说道。
    “……哦……这样啊,李旦真懂事儿。”李弘无可奈何、爱莫能助的看了看武媚跟李治无奈的脸,摸摸鼻子说道。
    “皇兄你又摸鼻子,你肯定要干坏事儿。”
    “……”
    “赶紧想办法把她弄的安静下来,你父皇找你过来有事儿相商。”
    “母后,最近东宫不太平……”
    “太平不太平,你先把李令月安抚了再说!”武媚对李令月没脾气,但不代表对李弘也没有脾气。
    “这个……李令月,皇兄教你绕口令吧……”李弘在武媚下首落座,看着手里拿着一个都开了线的泰迪熊,让宫女给她找针线,要自己缝制的李令月说道。
    “不要,一点儿也不好玩儿,我都学会了,就连我的宫女都会了。”李令月不屑地说道。
    李弘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皇家的基因还是很强大的,最起码父皇跟母后所生的这个唯一的公主殿下,就继承了他们两人的优良传统,太聪明了!聪明的让人发指啊!
    李令月眨动着如星辰般明亮乌黑的眼睛,一副挑衅者的神情,绕口令不玩儿了,听故事听腻了,现在就是要躁动、就是要发泄洪荒之力。
    “那这样吧,皇兄呢,有几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明白,你这么聪明,能帮皇兄弄明白吗?”李弘脸上出现了跟李令月神似的笑容。
    只要这个笑容出现,李令月或许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武媚跟李治却知道,完了,李令月要被骗了。
    “什么问题,你尽管问,我肯定能够帮你解决,刚才我还帮着母后批了好几个奏章呢,母后还夸我字写的好呢。”李令月刚从宫女手里接过阵线,还没来得及在她那泰迪熊上比划,就被李弘抢先一步夺走了,再扎着你自己。
    “行,那你听好了啊。你说如果有人天生耳聋,那么当他在心里自言自语的时候,他用的是哪种方言?还有,‘同义词’,它有没有同义词?‘意义’,这个词有什么意义?如果下一句话是假的,那上一句话就是真的吗?如果凡事儿都有可能,那么有没有可能,有些事儿是不可能的?常言说:没有什么事儿是绝对的,那么,这句话不是已经绝对了吗?皇兄最近搞不懂这些话说的对不对,你这么聪明,你帮我参考参考,怎么样儿。”李弘奸笑的像曹操似的,给人一种大灰狼看着小白兔的感觉。
    就连那一向宠爱李令月,但这段时间都受不了李令月疯劲的李治跟武媚,听到李弘的话语,目瞪口呆之时,也不由得有些心疼李令月了,这是问题吗?
    第372章 玄学,哲学
    李令月看着李弘那虚伪到恨不得扑上去咬一口的笑脸,扑棱着一双明亮漆黑,如宝石般的眼睛,突然间面向李治开始瘪嘴,而那双让人疼爱的眼睛,演技十足的开始酝酿着一汪晶莹。
    李治同武媚看着李令月粉丝玉琢的小脸,心里是即无奈又可气,皇宫里无人可治的小公主,也只有皇宫里曾经的小兔崽子可以压制啊,真是应了那句话: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但不管老两口如何心软,此时因为接下来要谈正事儿,也不能让李令月哭了啊,如果哭起来,别说谈正事儿了,恐怕一龙一凤会把正事儿抛诸脑后,先揍太子殿下一顿,为他们极其宠爱的公主出口气了。
    “好吧好吧好吧,别装了李令月,那些问题不算好了,那我再问你一个,问完了呢,你可以找来试试,如果找不到答案你就别回来……”
    “你才别回来了。”武媚鸡毛掸子最近不离开身边,气呼呼地说道。
    李弘坐在椅子上身子往后微微一仰,躲过龙妈那无敌鸡毛掸子,招手让李令月过来,在武媚跟李治好奇的目光下问道:“李令月,那你知道你喜欢吃的炸鸡腿儿是怎么来的吗?”
    “知道,从鸡身上摘下来的。”李令月低着头,脑子还有些被刚才的问题弄的有些迷糊。
    “那鸡是怎么来的呢?”李弘继续柔声问道。
    旁边的李治跟武媚心里直呼道:“这不废话吗,当然是母鸡孵出来的。”
    李令月抬起小脸,眼中的晶莹剔透早已消失不见,奇怪的看着李弘心道:“皇兄怎么会问我这么笨的问题。”
    于是开口说道:“自然是母鸡从鸡蛋中孵出来的,然后长大了再从身上摘下来的。”
    “你这个摘字用的真有学问。”李弘看着表情无辜可爱李令月,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那么鸡蛋又是怎么来的呢?”
    “笨死了皇兄,鸡蛋当然是母鸡下的蛋啊,母鸡下蛋,然后才能孵出小鸡啊。”李令月彻底放松了警惕,再次被李弘绕了进去。
    不光是李令月,就是武媚跟李治,也被李弘这个不叫问题的问题弄的直翻白眼,这问题还不如刚才他胡编乱造的问题,好忽悠李令月呢,不孝之子也太不把皇家公主的智慧当回事儿了。
    “这就是了,母鸡下蛋孵小鸡,那么问题来了,这世间到底是先有的鸡呢,还是先有的蛋呢?”李弘脸上再次浮现给李令月相仿的无公害微笑。
    “当然是先有……先有……鸡蛋孵鸡,鸡下蛋,鸡下蛋,鸡孵鸡蛋……我……”
    “对嘛,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好好想想,实在不行去找人帮你抓几只鸡研究研究,看看是先有鸡还是先有的蛋,快去吧。”李弘揉揉从刚才“玄学”中走出来,立刻进入“哲学”境界的李令月的脑袋,温柔地说道。
    “哦,对,我抓鸡去。父皇、母后,儿臣先告退了。”李令月郑重其事的点点头,迈着小腿,身后跟着宫女便跑去找答案去了。
    看着李令月离去后,李弘洋洋得意的拍拍手,扭头便看见正用奇怪的眼神死死盯着他的龙爹跟龙妈:“怎么了?”
    龙妈有些茫然:“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对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龙爹附和着龙妈,两人失魂落魄的问道。
    “……”
    经过短暂的平静,看着老两口还在沉思,李弘只好起身走到两人跟前,在两人跟前晃了晃手掌,打算把两人的三魂七魄先招回来。
    “李弘,你告诉母后,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武媚眼神是变清醒了,但问题依然没变。
    “嗯,这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弘儿?”李治回过神来,但还是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下。
    “我也不知道。”某人不负责任的扔出五个字。
    “你也不知道?”两口子异口同声的惊问道:“不知道你问李令月?”
    “这不是我也不知道该教她什么了吗?万一她要是弄明白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李弘看着表情像是要吃人的两口子,无奈地说道。
    “算了算了,陛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先放一放吧,先说说这干旱一事儿吧。”武媚揉了揉有些头疼的脑袋。
    皇宫里最让她不省心的就是眼前的太子殿下,以及刚刚离开的公主殿下,武媚感觉自己摊上这么两个子女,真是要少活几十岁。
    这不,刚才那个一直发疯的公主殿下刚走,眼前这个太子殿下还没说事儿就开始让她生气,本来朝臣在朝堂之上禀奏的关中、河南两地的干旱问题,在朝堂之上争吵的是喋喋不休,但某人却是连上朝都没上朝。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6805/50535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