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张婆婆的话字字如刀,尖利地撕开了孙氏早就知道,但却一直不肯承认的事实。她必须要面对这个:她的几个女儿并没有她曾经盼望的那种资质,可以嫁入好人家,将来回报她,帮扶蕴哥儿。
而是只能和她一样,嫁个一样的人家,处个混账的男人,没有什么区别,简直是一模一样的人生。
她并不心疼自己的亲骨肉,只是为长久以来内心希望破灭而失望,极端地失望。
只剩下最后一点力气咬牙切齿道:“那蓉姐儿怎么说?她就嫁的好人家啦?都是赵家的女孩子,难道她就比蕙姐儿高贵一些?而说到自身,她也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
支撑她问出这句话的是她的的不甘心和嫉妒。
张婆婆怜悯地看了她一眼:“侄媳妇做人最重要的是眼明心亮,这话说出来就可笑了。是,蕙姐儿和蓉姐儿都是赵家的女孩子,但是他们不是一个爹生的啊!更何况你们已经分家了,那就更不用提了。蓉姐儿家里大家都看好不是!”
“至于说女孩子德容言功那些东西,各花入各眼。侄媳妇是蕙姐儿的亲娘,自然觉得蕙姐儿处处都好,蓉姐儿比不上她——最多就是一个平手。可是老身说的是别的人的看法,没法子啊,别人都觉得蓉姐儿十分好。”
张婆婆说完这句话就不再管孙氏,打算要走,磨蹭下去可没有钱拿。只是依旧走不成,孙氏的手没有放开。
“侄媳妇,我说你——”张婆婆有些不耐烦了。
“怎么不可以,蕙姐儿当然也可以嫁和蓉姐儿一样的人家,只要张婆婆您肯帮忙!”孙氏像是在绝望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绳索,然后死死拉住,眼睛亮的惊人。
“粧粉巷路家,小二巷罗家,堂子巷龙家,都是好人家。我那弟妹选了一家吧?那不是还剩下两家?张婆婆去说,我家蕙姐儿只要人家挑剩下的还不成?”
“我怎么说?侄媳妇说说看,我倒是怎么说。”张婆婆已经不太想和孙氏说这些了:“人家讨媳妇也是挑人的,人家看上了蓉姐儿,但没看上蕙姐儿啊!”
孙氏凑近了道:“这个还不简单,我来教您!蕙姐儿和蓉姐儿都是赵家的姑娘,您到时候就和那边说,赵家的姑娘已经答应结亲了——都是赵家的女孩子,难道还混不过去?”
张婆婆目瞪口呆,因为这是她这个正经做媒婆的都没有想到的主意——是的赵蕙蕙和赵蓉蓉都是太平巷子赵家的姑娘,这样去说,那边肯定以为是之前就说好的赵蓉蓉。而一旦答应下来,只要快快把亲事办了,有一张红盖头一床红锦被遮掩,可不是得硬着头皮应下来。
张婆婆知道的很清楚,因为她不止一次做过差不多的事情。
第52章
早春的时候天亮的很迟, 不过穷人家没有个歇息的时候。所以像扬州这样的大城市,不管哪个季节, 天没有亮的时候都有人在活动。
最早的是收屎尿的大车, 他们从城外来,往往是一头大青骡子,后头有高高的粪桶。从每家每户收了屎尿, 然后运到乡下卖给要做肥料的乡下人。这这赶骡子的车夫一般都是牙行的人,整座牙行的屎尿生意早就被几个大牙行包占下了。
可别看不起这门生意, 看起来又腌臜又不打眼,其实那是极有油水的——牙行在这件事上是两头收钱, 一头要从乡下农夫那里收, 一头要从城里人家收, 这是处理费!
赵莺莺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去年夏天, 那时候她回家不到一个月——这钱是一个月收一次。若是你不交钱, 人家就不给你处理了。
这扬州城虽大, 但也没有提着一个马桶随便倒的地方,谁都不会让把个臭气熏天的东西倾倒在自家附近。你要是存在家里, 那倒是没人说了,可也要想想自己受不受得了啊!所以最后也只能乖乖交钱了。
另外迟一点儿的, 就有卖早食的摊子支起来了,远远看过去有白色的热气浮起来的地方就是早食摊子。与此同时,买水的水车也差不多时候到了,他们一边摇着铃铛,一边走过家家户户。
那些巷子里打了水井, 甚至自家就有水井的人家自然用不着买水。可是大水井是要钱的,扬州虽富,却不是人人都富贵的。十几两银子一个的水井,多得是人用不上,只能每日花几个大钱把水缸灌满。
不过这些常年卖水的水车都心里有数,只往整个扬州城最穷的城南区——城南就在太平巷子以南,太平巷子这个地方确实是北接富贵,南临贫贱,鱼龙混杂。
这些人活动中,扬州城就渐渐醒来了。包括赵莺莺家,赵吉起身穿衣,看王氏在昏暗的晨光里喂赵茂,笑着道:“你多歇歇,带着这个实在是辛苦了。至于家里的家事,不说有娘帮忙看着,就是蓉姐儿这些日子的表现,你也是看到了的,该放心的!”
赵吉又逗了一把小儿子:“行了,今天事多,我早些出门,早饭也到外头吃了。”
赵吉今天确实是有事情出门的,前几日他就和王氏商量过了。家里的染坊生意越来越好,现在的大小实在是不够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添一些染缸、平底大铁锅之类的,然后请一个染匠师傅一起做事。从此以后赵吉就可以专门染蓝白布,其余的事情交给别人。
这样看起来是要多花钱雇佣一个人,很不划算,实际上这很划得来。毕竟之前赵吉只是请小工,而没有专门的染匠师傅,他能接手的工作始终是有限的。现在多一个师傅,那是大大的不同,尽可能地吃下单子,怎样也不用担心做不完。
总体算起来,这当然是赚的更多啦!
至于请谁来帮忙他也想好了:“我之前在戴家染坊学艺的时候有个师傅,没什么顶尖的技艺,但功底扎实。前些日子听说他年纪过了六十了,就从戴家染坊里退了出来了,正好去请他。”
戴家染坊的师傅,只要不是学习过他家独特技艺的‘终身师傅’。一般来说,哪怕是一直签在他们家的,到了六十岁也会被辞退。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大多体力衰退,精神和手脚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有些师傅或许是越老经验越足,东家越想要留下来,但是绝大多数的师傅到了年纪就会大不如前。这位师傅显然就是这样的,戴家没有留他,了结了身契就放他走了。
赵吉却知道,他这样的师傅在戴家或许已经没用了,但在普通染坊依旧算个好手。因此打定主意那时候就去请他——他倒是不担心人家会不会答应,他事先了解过的,这位师傅家里缺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有人请他做事,他怎么会不去?
赵吉出门,首先就去找那位师傅。那位师傅姓潘,人都叫他潘师傅。他家住在虹桥附近,离太平巷不算远,但也不算近。赵吉一路走过去,顺便路上买了两个咸菜烧饼,边走边吃。
到了地方抹抹嘴,敲门:“潘师傅家吗?我找潘师傅!”
潘师傅家里人口多,他膝下有五子七女。现在都已经纷纷成家,让潘师傅花钱多的是他小儿子。生下来便痴痴傻傻的,为了这个儿子,潘师傅早早地和所有成家的儿子分家,然后和这个住在了一起。
与其说是选了这个儿子养活孝敬自己,还不如说是他这个当爹的打算养这个小子。
只不过他心里清楚,自己并不能活多久,还是要找一个靠得住帮自己一起照顾这个傻儿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给他买一个乡下姑娘做媳妇,没办法,谁愿意嫁一个傻子,所以只能是买了。
将来傻儿子有了老婆孩子,那也就算是有靠了。
所以潘师傅要钱,不说将来给傻儿子留下多少钱傍身,至少得帮他把娶媳妇的钱攒起来。
之前被戴家染坊辞了,他就在四处寻访哪个染坊要染匠师傅。只不过这事儿也难找,大染坊看不上他年纪大了,还被戴家染坊辞了。小染坊则是他看不起——这些小染坊也就是糊口而已,请他这个师傅能给多少钱?
这时候正苦恼来着,赵吉就找上门来了。这时候他的心气已经没那么高了,在赵吉报了一个虽然比不上大染坊,却远超过小染坊月钱的数目,他就点了头。
赵吉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当即道:“潘师傅,事情这么定下来了,您什么时候能来上工?我的意思是越早越好,我那边有活儿没人,越早做事越好!”
潘师傅想的何尝不是早些做事,毕竟早一天做事早一天拿钱么。于是立刻点头答应明天就去,而后又听说赵吉要添置东西,那就更加热心了。
“我今日无事,我就和你一起去。别看我人老眼花,可是眼光还在,看东西好坏合不合用的经验比那些染坊里新来的年轻人不知道好到哪里去!我和你一起去,到时候给你搭把手!”
两个人先去了一家铁匠铺子,若说这家铺子有什么特别的,大概就是戴家染坊的大铁锅都是从他家买的。赵吉和潘师傅早戴家染坊做事久了也就成了习惯,这些东西总是在这里买的。
掌柜的是熟人,看到赵吉和潘师傅有什么不知道的,朝潘师傅拱拱手:“恭喜潘师傅啦!之前还说您以后到哪里高就呢,原来是去赵老板那里。赵老板是个厚道人,您这回可算是交了好运了!”
又对赵吉道:“赵老板眼光没的说,潘师傅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手头功夫实在。有潘师傅在,您以后能赚大钱!”
两边讨好滴水不漏,赵吉只能笑着道:“我哪里算什么老板,掌柜的别这样叫,要是让熟人听见了实在难为情。”
买东西是容易的,因为这家常常供应染坊的一些东西,所以若不是要特制的话,那些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拿货的。赵吉自然没有需要特制的,三两下就和潘师傅挑好了东西,然后请店里的人送到太平巷子。
然后还要去买染缸,这个东西和大铁锅一样,到相熟的店家看货挑货拿货就是。另外因为染坊增大,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小到一件围裙,大到染匠工具,那都是要添的。
王氏细心,提前和赵吉商量着拟好了单子,这时候照着单子买就是了。旁边又有一个极老到的师傅,潘师傅偶尔指点两句,买东西添家当倒是不难。
添家当雇师傅,现在的赵吉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不只是为了之前想的要买房子,更是把眼光放长远——人家做的富贵人家,为什么他就做不得!如今又有了茂哥儿,多了一个儿子,他想到的就是给两个儿子都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产。又给每个女儿准备上一份上上的嫁妆。
家里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归宿好日子!
不过他给女儿准备嫁妆的速度可能赶不上女儿出嫁的速度了,赵吉在染坊勤勉做事,王氏出了月子不过个把月,又重新坐回到了织机前面。这时候,之前说要给赵蓉蓉说亲的张婆婆到了。
她脸上挂着笑,一把拉住王氏:“给侄媳妇道喜!小二巷罗家那边满意的很,想要向蓉姐儿提亲,你这边怎么说?”
王氏当然是同意的,不过她作为女方人要矜持一些,委婉道:“我是一个妇道人家,这样的大事哪能做主。这件事等晚上,孩子他爹回来,到时候问问他的意思就是了!”
张婆婆立刻挥了挥帕子:“我说侄媳妇,你可别和老身来这些了,这都是早就通好了声气的事情了,何必呢!”
王氏笑而不语,张婆婆也不再多说,直接提起下聘礼的事情:“事情虽然才靠了一个头,还要问明等等。但是侄媳妇你给我说心里话,你要什么样的彩礼?又出的起什么样的嫁妆?”
普通人家结姻亲,嫁妆和彩礼绝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嫁妆和彩礼谈不拢,最终一桩千好万好的婚事就告吹了!
男方的想法当然是女方带的嫁妆越多越好,虽然除了个别格外混账的人家,没有人会侵占媳妇的嫁妆——或者说想侵占而侵占不了,当人家娘家是死的吗?当社会风俗是死的吗?当公堂是死的吗?关于嫁妆怎么判断归属,这可是写进国家律例里了的。
女子的嫁妆会在嫁人的时候写成文契,主婚人也就是文契的见证人。这份嫁妆是属于这个女子的私产,男子可以支配自己的妻子,却不能支配自己妻子的嫁妆,这是绝对的。
乃至于妻子死了,有孩子的,这财产只能归她子女继承。没有子女的,这份嫁妆就要送还娘家,没有婆家一点事儿。
但是,结亲的时候都是抱着媳妇给自家开枝散叶的想法呢。将来生了孩子,这些财物最终还是要归自家的。而且就算不看以后看眼前,媳妇有钱总归是好事,规定是夫家不能动女子的嫁妆,但要是女子贤惠,要补贴丈夫呢?
至于说彩礼,这就更直接了。
对于那些豪门大户来说,嫁女儿比娶媳妇花钱,办嫁妆也比办婚礼隆重繁琐。对于他们那种人家,嫁女儿绝对是厚嫁。拿出煊赫的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引得满城人议论艳羡。
但是对于穷人家,娶媳妇更加花钱,因为彩礼比嫁妆厚。实在是穷的很了,女孩子的嫁妆可以一文没有,只光溜溜一个人去夫家。反正最后不至于嫁不出去,等着成亲的穷汉鳏夫好多呢!
但是没有钱,那是绝对娶不到媳妇的——除了一种特殊的情况,换亲!
也就是把两家各自的女孩子嫁到对方家里,两边各自都不收钱。不过这也是变相的把嫁女儿的彩礼补贴成儿子娶媳妇的花销。本质上是没什么不同的。
赵莺莺家如今也算殷实,姑且是个中等人家。那边小二巷的罗家也是个中等人家,两边虽不至于一根线一双鞋地计较嫁妆和彩礼,可是这件事还是要认真商量的。
王氏答应的很干脆:“我家的境况您知道,现在是没什么钱的。不过蓉姐儿也才十四岁,等她出嫁还有三四年哩,到那时候一份厚厚的嫁妆跑不掉。”
又保证:“至少一样我现在就敢说,到时候罗家送来的彩礼,我家必定一文钱都不留,全放在蓉姐儿的嫁妆里。”
张婆婆心里有了算计,按照罗家的境况,那份彩礼必定不会薄了去。就算蓉姐儿只有这个做嫁妆那也很不坏了,何况她还算了解赵吉和王氏两个。两个人说要给蓉姐儿准备厚厚的嫁妆,那就是来真的,绝不是哄人的。
于是知道该怎么说话,点头应下来。问她:“那罗家的彩礼怎么说?”
王氏这一次更加干脆:“我家既然打算把彩礼都给蓉姐儿做嫁妆,那就是全不指着蓉姐儿嫁人赚一笔了。既然是这样,罗家只要按照时下中上等人家的风俗来就是——无非就是点心酒水布匹银子这些东西。我之所以还讲究这些东西,那也是为了蓉姐儿的脸面。”
按理来说,王氏既然不在意钱财,那就不应该对彩礼有任何要求了。其实不然,这涉及到一个脸面的问题。赵蓉蓉一分彩礼都没有,人家该怎么想她,那是显得不尊贵了!
说不定罗家的人也会看不起她,想法很简单:反正这个媳妇没花钱的,要是不喜欢就不要了吧!
张婆婆点头称是,她就喜欢这种亲事。两边都有好处拿,事还不多。没的她为一卷线、两块尺头的事情两边跑,跑的鞋子都能坏掉两双。
只不过这样轻松的差事实在是太少了,她向王氏告辞:“别留,侄媳妇别留,我去你对门二嫂家。她前些日子托我给蕙姐儿寻一门亲事来着,这时候有些眉目了,我去和她说一说。”
王氏有些奇怪,不过也没当回事——赵蕙蕙比赵蓉蓉还大一岁,今年都十五了,正是寻摸亲事的好时候,孙氏找媒婆是很正常的事情。唯一让王氏觉得有些奇怪的是正好和自己一样找了张婆婆,可是想到张婆婆在附近的名声之大,又觉得很正常了。
“那是要去,就不留张婆婆。”王氏笑着道。
张婆婆进了西厢房,孙氏早就等着了,见她进来立刻问道:“怎么样,成没成?”
张婆婆坐下,一改在王氏那里的热络,脸上淡淡的:“侄媳妇,这事情嘛,我肯定是尽力的。只不过你要要想一想,我不可能冒着砸招牌的风险做这件事没个好处罢!”
孙氏皱眉,觉得这个老婆子实在不好应付,冷声道:“您还要如何?我都答应过了,一旦事成,到时候有二十两银子奉送!”
二十两银子,听着很多,是扬州城一个普通三五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对于赵家二房也不是轻易能拿出来的。
但是相较于这桩婚事,那又是赚了!到时候彩礼送过来,路家这种人家的彩礼是有定数的。就算往少了说,也有十多两银子的数,多的话三五十两亦不算多。
然而这还只是彩礼而已,等到蕙姐儿嫁过去了,生儿育女一步步站稳脚跟,那时候就是自家可以占便宜的时候。她倒是颇能等——毕竟赵蕴年纪还小,需要姐姐扶持的时候还长,孙氏倒也等的起。
张婆婆听孙氏口气不大好也不着急,她比她更加老到:“侄媳妇可别这样说,实在是空口白牙说话不算话。以后要是你翻脸不认人,我这生意不是白做啦!”
孙氏心里怨恨这老婆子的精明,只能到:“你道如何?”
张婆婆不紧不慢道:“别的都算了,那二十两你写个借据给我就是了。”
孙氏大怒:“你就这样信不过我?我还信不过你呢!若是你拿了借据,到时候办事情不用心,或者干脆故意办砸了,我怎么办?”
“自然退换借据给你——我还不知道侄媳妇的人么,真个事情没成,我捏着这借据,您能闹的天翻地覆。就算是为了我自己能有好日子过,我也不会犯傻强留借据。”
说着张婆婆笑了起来:“我做事是有信誉的,不信的话侄媳妇尽可以悄悄地去打听。那些替人遮掩难处促成的婚事我也做过几桩,哪一回不是事不成就退钱的?倒是侄媳妇你,当年你家的事情我可听说过。拿了我那三侄子分家钱给老公医病,说好的日后有钱了归还。结果呢,人家问你们这件事你说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事?倒是拿个借据文书出来啊?’
这就是当初孙氏对王氏说的话,差点把王氏气的半死。
当初孙氏为这件事着实得意过,还暗笑赵吉和王氏两个实在是傻!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自己就因为当初这件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件事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孙氏说什么都不会管用的。张婆婆拿这件事说嘴,她确实无话可说。
而是只能和她一样,嫁个一样的人家,处个混账的男人,没有什么区别,简直是一模一样的人生。
她并不心疼自己的亲骨肉,只是为长久以来内心希望破灭而失望,极端地失望。
只剩下最后一点力气咬牙切齿道:“那蓉姐儿怎么说?她就嫁的好人家啦?都是赵家的女孩子,难道她就比蕙姐儿高贵一些?而说到自身,她也不过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
支撑她问出这句话的是她的的不甘心和嫉妒。
张婆婆怜悯地看了她一眼:“侄媳妇做人最重要的是眼明心亮,这话说出来就可笑了。是,蕙姐儿和蓉姐儿都是赵家的女孩子,但是他们不是一个爹生的啊!更何况你们已经分家了,那就更不用提了。蓉姐儿家里大家都看好不是!”
“至于说女孩子德容言功那些东西,各花入各眼。侄媳妇是蕙姐儿的亲娘,自然觉得蕙姐儿处处都好,蓉姐儿比不上她——最多就是一个平手。可是老身说的是别的人的看法,没法子啊,别人都觉得蓉姐儿十分好。”
张婆婆说完这句话就不再管孙氏,打算要走,磨蹭下去可没有钱拿。只是依旧走不成,孙氏的手没有放开。
“侄媳妇,我说你——”张婆婆有些不耐烦了。
“怎么不可以,蕙姐儿当然也可以嫁和蓉姐儿一样的人家,只要张婆婆您肯帮忙!”孙氏像是在绝望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绳索,然后死死拉住,眼睛亮的惊人。
“粧粉巷路家,小二巷罗家,堂子巷龙家,都是好人家。我那弟妹选了一家吧?那不是还剩下两家?张婆婆去说,我家蕙姐儿只要人家挑剩下的还不成?”
“我怎么说?侄媳妇说说看,我倒是怎么说。”张婆婆已经不太想和孙氏说这些了:“人家讨媳妇也是挑人的,人家看上了蓉姐儿,但没看上蕙姐儿啊!”
孙氏凑近了道:“这个还不简单,我来教您!蕙姐儿和蓉姐儿都是赵家的姑娘,您到时候就和那边说,赵家的姑娘已经答应结亲了——都是赵家的女孩子,难道还混不过去?”
张婆婆目瞪口呆,因为这是她这个正经做媒婆的都没有想到的主意——是的赵蕙蕙和赵蓉蓉都是太平巷子赵家的姑娘,这样去说,那边肯定以为是之前就说好的赵蓉蓉。而一旦答应下来,只要快快把亲事办了,有一张红盖头一床红锦被遮掩,可不是得硬着头皮应下来。
张婆婆知道的很清楚,因为她不止一次做过差不多的事情。
第52章
早春的时候天亮的很迟, 不过穷人家没有个歇息的时候。所以像扬州这样的大城市,不管哪个季节, 天没有亮的时候都有人在活动。
最早的是收屎尿的大车, 他们从城外来,往往是一头大青骡子,后头有高高的粪桶。从每家每户收了屎尿, 然后运到乡下卖给要做肥料的乡下人。这这赶骡子的车夫一般都是牙行的人,整座牙行的屎尿生意早就被几个大牙行包占下了。
可别看不起这门生意, 看起来又腌臜又不打眼,其实那是极有油水的——牙行在这件事上是两头收钱, 一头要从乡下农夫那里收, 一头要从城里人家收, 这是处理费!
赵莺莺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去年夏天, 那时候她回家不到一个月——这钱是一个月收一次。若是你不交钱, 人家就不给你处理了。
这扬州城虽大, 但也没有提着一个马桶随便倒的地方,谁都不会让把个臭气熏天的东西倾倒在自家附近。你要是存在家里, 那倒是没人说了,可也要想想自己受不受得了啊!所以最后也只能乖乖交钱了。
另外迟一点儿的, 就有卖早食的摊子支起来了,远远看过去有白色的热气浮起来的地方就是早食摊子。与此同时,买水的水车也差不多时候到了,他们一边摇着铃铛,一边走过家家户户。
那些巷子里打了水井, 甚至自家就有水井的人家自然用不着买水。可是大水井是要钱的,扬州虽富,却不是人人都富贵的。十几两银子一个的水井,多得是人用不上,只能每日花几个大钱把水缸灌满。
不过这些常年卖水的水车都心里有数,只往整个扬州城最穷的城南区——城南就在太平巷子以南,太平巷子这个地方确实是北接富贵,南临贫贱,鱼龙混杂。
这些人活动中,扬州城就渐渐醒来了。包括赵莺莺家,赵吉起身穿衣,看王氏在昏暗的晨光里喂赵茂,笑着道:“你多歇歇,带着这个实在是辛苦了。至于家里的家事,不说有娘帮忙看着,就是蓉姐儿这些日子的表现,你也是看到了的,该放心的!”
赵吉又逗了一把小儿子:“行了,今天事多,我早些出门,早饭也到外头吃了。”
赵吉今天确实是有事情出门的,前几日他就和王氏商量过了。家里的染坊生意越来越好,现在的大小实在是不够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添一些染缸、平底大铁锅之类的,然后请一个染匠师傅一起做事。从此以后赵吉就可以专门染蓝白布,其余的事情交给别人。
这样看起来是要多花钱雇佣一个人,很不划算,实际上这很划得来。毕竟之前赵吉只是请小工,而没有专门的染匠师傅,他能接手的工作始终是有限的。现在多一个师傅,那是大大的不同,尽可能地吃下单子,怎样也不用担心做不完。
总体算起来,这当然是赚的更多啦!
至于请谁来帮忙他也想好了:“我之前在戴家染坊学艺的时候有个师傅,没什么顶尖的技艺,但功底扎实。前些日子听说他年纪过了六十了,就从戴家染坊里退了出来了,正好去请他。”
戴家染坊的师傅,只要不是学习过他家独特技艺的‘终身师傅’。一般来说,哪怕是一直签在他们家的,到了六十岁也会被辞退。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大多体力衰退,精神和手脚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有些师傅或许是越老经验越足,东家越想要留下来,但是绝大多数的师傅到了年纪就会大不如前。这位师傅显然就是这样的,戴家没有留他,了结了身契就放他走了。
赵吉却知道,他这样的师傅在戴家或许已经没用了,但在普通染坊依旧算个好手。因此打定主意那时候就去请他——他倒是不担心人家会不会答应,他事先了解过的,这位师傅家里缺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有人请他做事,他怎么会不去?
赵吉出门,首先就去找那位师傅。那位师傅姓潘,人都叫他潘师傅。他家住在虹桥附近,离太平巷不算远,但也不算近。赵吉一路走过去,顺便路上买了两个咸菜烧饼,边走边吃。
到了地方抹抹嘴,敲门:“潘师傅家吗?我找潘师傅!”
潘师傅家里人口多,他膝下有五子七女。现在都已经纷纷成家,让潘师傅花钱多的是他小儿子。生下来便痴痴傻傻的,为了这个儿子,潘师傅早早地和所有成家的儿子分家,然后和这个住在了一起。
与其说是选了这个儿子养活孝敬自己,还不如说是他这个当爹的打算养这个小子。
只不过他心里清楚,自己并不能活多久,还是要找一个靠得住帮自己一起照顾这个傻儿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给他买一个乡下姑娘做媳妇,没办法,谁愿意嫁一个傻子,所以只能是买了。
将来傻儿子有了老婆孩子,那也就算是有靠了。
所以潘师傅要钱,不说将来给傻儿子留下多少钱傍身,至少得帮他把娶媳妇的钱攒起来。
之前被戴家染坊辞了,他就在四处寻访哪个染坊要染匠师傅。只不过这事儿也难找,大染坊看不上他年纪大了,还被戴家染坊辞了。小染坊则是他看不起——这些小染坊也就是糊口而已,请他这个师傅能给多少钱?
这时候正苦恼来着,赵吉就找上门来了。这时候他的心气已经没那么高了,在赵吉报了一个虽然比不上大染坊,却远超过小染坊月钱的数目,他就点了头。
赵吉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当即道:“潘师傅,事情这么定下来了,您什么时候能来上工?我的意思是越早越好,我那边有活儿没人,越早做事越好!”
潘师傅想的何尝不是早些做事,毕竟早一天做事早一天拿钱么。于是立刻点头答应明天就去,而后又听说赵吉要添置东西,那就更加热心了。
“我今日无事,我就和你一起去。别看我人老眼花,可是眼光还在,看东西好坏合不合用的经验比那些染坊里新来的年轻人不知道好到哪里去!我和你一起去,到时候给你搭把手!”
两个人先去了一家铁匠铺子,若说这家铺子有什么特别的,大概就是戴家染坊的大铁锅都是从他家买的。赵吉和潘师傅早戴家染坊做事久了也就成了习惯,这些东西总是在这里买的。
掌柜的是熟人,看到赵吉和潘师傅有什么不知道的,朝潘师傅拱拱手:“恭喜潘师傅啦!之前还说您以后到哪里高就呢,原来是去赵老板那里。赵老板是个厚道人,您这回可算是交了好运了!”
又对赵吉道:“赵老板眼光没的说,潘师傅瞧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手头功夫实在。有潘师傅在,您以后能赚大钱!”
两边讨好滴水不漏,赵吉只能笑着道:“我哪里算什么老板,掌柜的别这样叫,要是让熟人听见了实在难为情。”
买东西是容易的,因为这家常常供应染坊的一些东西,所以若不是要特制的话,那些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拿货的。赵吉自然没有需要特制的,三两下就和潘师傅挑好了东西,然后请店里的人送到太平巷子。
然后还要去买染缸,这个东西和大铁锅一样,到相熟的店家看货挑货拿货就是。另外因为染坊增大,各种零零碎碎的东西,小到一件围裙,大到染匠工具,那都是要添的。
王氏细心,提前和赵吉商量着拟好了单子,这时候照着单子买就是了。旁边又有一个极老到的师傅,潘师傅偶尔指点两句,买东西添家当倒是不难。
添家当雇师傅,现在的赵吉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不只是为了之前想的要买房子,更是把眼光放长远——人家做的富贵人家,为什么他就做不得!如今又有了茂哥儿,多了一个儿子,他想到的就是给两个儿子都留下一份丰厚的家产。又给每个女儿准备上一份上上的嫁妆。
家里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归宿好日子!
不过他给女儿准备嫁妆的速度可能赶不上女儿出嫁的速度了,赵吉在染坊勤勉做事,王氏出了月子不过个把月,又重新坐回到了织机前面。这时候,之前说要给赵蓉蓉说亲的张婆婆到了。
她脸上挂着笑,一把拉住王氏:“给侄媳妇道喜!小二巷罗家那边满意的很,想要向蓉姐儿提亲,你这边怎么说?”
王氏当然是同意的,不过她作为女方人要矜持一些,委婉道:“我是一个妇道人家,这样的大事哪能做主。这件事等晚上,孩子他爹回来,到时候问问他的意思就是了!”
张婆婆立刻挥了挥帕子:“我说侄媳妇,你可别和老身来这些了,这都是早就通好了声气的事情了,何必呢!”
王氏笑而不语,张婆婆也不再多说,直接提起下聘礼的事情:“事情虽然才靠了一个头,还要问明等等。但是侄媳妇你给我说心里话,你要什么样的彩礼?又出的起什么样的嫁妆?”
普通人家结姻亲,嫁妆和彩礼绝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嫁妆和彩礼谈不拢,最终一桩千好万好的婚事就告吹了!
男方的想法当然是女方带的嫁妆越多越好,虽然除了个别格外混账的人家,没有人会侵占媳妇的嫁妆——或者说想侵占而侵占不了,当人家娘家是死的吗?当社会风俗是死的吗?当公堂是死的吗?关于嫁妆怎么判断归属,这可是写进国家律例里了的。
女子的嫁妆会在嫁人的时候写成文契,主婚人也就是文契的见证人。这份嫁妆是属于这个女子的私产,男子可以支配自己的妻子,却不能支配自己妻子的嫁妆,这是绝对的。
乃至于妻子死了,有孩子的,这财产只能归她子女继承。没有子女的,这份嫁妆就要送还娘家,没有婆家一点事儿。
但是,结亲的时候都是抱着媳妇给自家开枝散叶的想法呢。将来生了孩子,这些财物最终还是要归自家的。而且就算不看以后看眼前,媳妇有钱总归是好事,规定是夫家不能动女子的嫁妆,但要是女子贤惠,要补贴丈夫呢?
至于说彩礼,这就更直接了。
对于那些豪门大户来说,嫁女儿比娶媳妇花钱,办嫁妆也比办婚礼隆重繁琐。对于他们那种人家,嫁女儿绝对是厚嫁。拿出煊赫的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引得满城人议论艳羡。
但是对于穷人家,娶媳妇更加花钱,因为彩礼比嫁妆厚。实在是穷的很了,女孩子的嫁妆可以一文没有,只光溜溜一个人去夫家。反正最后不至于嫁不出去,等着成亲的穷汉鳏夫好多呢!
但是没有钱,那是绝对娶不到媳妇的——除了一种特殊的情况,换亲!
也就是把两家各自的女孩子嫁到对方家里,两边各自都不收钱。不过这也是变相的把嫁女儿的彩礼补贴成儿子娶媳妇的花销。本质上是没什么不同的。
赵莺莺家如今也算殷实,姑且是个中等人家。那边小二巷的罗家也是个中等人家,两边虽不至于一根线一双鞋地计较嫁妆和彩礼,可是这件事还是要认真商量的。
王氏答应的很干脆:“我家的境况您知道,现在是没什么钱的。不过蓉姐儿也才十四岁,等她出嫁还有三四年哩,到那时候一份厚厚的嫁妆跑不掉。”
又保证:“至少一样我现在就敢说,到时候罗家送来的彩礼,我家必定一文钱都不留,全放在蓉姐儿的嫁妆里。”
张婆婆心里有了算计,按照罗家的境况,那份彩礼必定不会薄了去。就算蓉姐儿只有这个做嫁妆那也很不坏了,何况她还算了解赵吉和王氏两个。两个人说要给蓉姐儿准备厚厚的嫁妆,那就是来真的,绝不是哄人的。
于是知道该怎么说话,点头应下来。问她:“那罗家的彩礼怎么说?”
王氏这一次更加干脆:“我家既然打算把彩礼都给蓉姐儿做嫁妆,那就是全不指着蓉姐儿嫁人赚一笔了。既然是这样,罗家只要按照时下中上等人家的风俗来就是——无非就是点心酒水布匹银子这些东西。我之所以还讲究这些东西,那也是为了蓉姐儿的脸面。”
按理来说,王氏既然不在意钱财,那就不应该对彩礼有任何要求了。其实不然,这涉及到一个脸面的问题。赵蓉蓉一分彩礼都没有,人家该怎么想她,那是显得不尊贵了!
说不定罗家的人也会看不起她,想法很简单:反正这个媳妇没花钱的,要是不喜欢就不要了吧!
张婆婆点头称是,她就喜欢这种亲事。两边都有好处拿,事还不多。没的她为一卷线、两块尺头的事情两边跑,跑的鞋子都能坏掉两双。
只不过这样轻松的差事实在是太少了,她向王氏告辞:“别留,侄媳妇别留,我去你对门二嫂家。她前些日子托我给蕙姐儿寻一门亲事来着,这时候有些眉目了,我去和她说一说。”
王氏有些奇怪,不过也没当回事——赵蕙蕙比赵蓉蓉还大一岁,今年都十五了,正是寻摸亲事的好时候,孙氏找媒婆是很正常的事情。唯一让王氏觉得有些奇怪的是正好和自己一样找了张婆婆,可是想到张婆婆在附近的名声之大,又觉得很正常了。
“那是要去,就不留张婆婆。”王氏笑着道。
张婆婆进了西厢房,孙氏早就等着了,见她进来立刻问道:“怎么样,成没成?”
张婆婆坐下,一改在王氏那里的热络,脸上淡淡的:“侄媳妇,这事情嘛,我肯定是尽力的。只不过你要要想一想,我不可能冒着砸招牌的风险做这件事没个好处罢!”
孙氏皱眉,觉得这个老婆子实在不好应付,冷声道:“您还要如何?我都答应过了,一旦事成,到时候有二十两银子奉送!”
二十两银子,听着很多,是扬州城一个普通三五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对于赵家二房也不是轻易能拿出来的。
但是相较于这桩婚事,那又是赚了!到时候彩礼送过来,路家这种人家的彩礼是有定数的。就算往少了说,也有十多两银子的数,多的话三五十两亦不算多。
然而这还只是彩礼而已,等到蕙姐儿嫁过去了,生儿育女一步步站稳脚跟,那时候就是自家可以占便宜的时候。她倒是颇能等——毕竟赵蕴年纪还小,需要姐姐扶持的时候还长,孙氏倒也等的起。
张婆婆听孙氏口气不大好也不着急,她比她更加老到:“侄媳妇可别这样说,实在是空口白牙说话不算话。以后要是你翻脸不认人,我这生意不是白做啦!”
孙氏心里怨恨这老婆子的精明,只能到:“你道如何?”
张婆婆不紧不慢道:“别的都算了,那二十两你写个借据给我就是了。”
孙氏大怒:“你就这样信不过我?我还信不过你呢!若是你拿了借据,到时候办事情不用心,或者干脆故意办砸了,我怎么办?”
“自然退换借据给你——我还不知道侄媳妇的人么,真个事情没成,我捏着这借据,您能闹的天翻地覆。就算是为了我自己能有好日子过,我也不会犯傻强留借据。”
说着张婆婆笑了起来:“我做事是有信誉的,不信的话侄媳妇尽可以悄悄地去打听。那些替人遮掩难处促成的婚事我也做过几桩,哪一回不是事不成就退钱的?倒是侄媳妇你,当年你家的事情我可听说过。拿了我那三侄子分家钱给老公医病,说好的日后有钱了归还。结果呢,人家问你们这件事你说的是什么?”
‘有这样的事?倒是拿个借据文书出来啊?’
这就是当初孙氏对王氏说的话,差点把王氏气的半死。
当初孙氏为这件事着实得意过,还暗笑赵吉和王氏两个实在是傻!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自己就因为当初这件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件事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孙氏说什么都不会管用的。张婆婆拿这件事说嘴,她确实无话可说。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8005/53676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