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琏二哥,”石咏想了想,斟酌着说,“这件事儿,对贵府上来说,与薛文起当年在金陵那桩打死人的官司,差不多。如果不妥善处置,便是后患无穷。”
贾琏心头一紧,问:“怎么说?”
石咏记得原书里王熙凤的罪状有一条,乃是“包揽诉讼”,说白了就是干预司法,是贾府抄家获罪的缘由之一。
“这件事,贵府上已经得人递了话,想要抹,我也相信琏二哥是有能力抹得干干净净的。可是一来,贵府就此欠了旁人的人情,将来若是那边有所要求,贵府想必抹不下面子拒绝,从而不得不做些有违贵府初衷的事儿。”石咏一步一步地给贾琏分析。
贾琏听着暗自警醒,贾府当初是被龙椅上那位狠狠敲打过的,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些皇子阿哥什么的,贾府真的是没胆子再沾了。
“二来,这件事眼下也许能勉强抹平,可是谁能保证日后不留隐患。万一待过个几年,有什么人想折腾折腾府上,再提旧事,贵府上少不得又会伤筋动骨一番。”
贾琏听着石咏说的,似乎每一个字都说在自己心坎儿上。
“可是……如今,这案子结案在即,茂行,你说,你说……”
贾琏蹙着眉头,他一瞬间已经想到五六种化解此事的方法,可是没有一种能永绝后患的。
“冷子兴那边……明眼人都知道,铁定是不能留了。可是二叔二婶那里,却被周瑞夫妇哄得团团转,冷子兴那媳妇儿送进府的白银,也大多进了二婶的私库。所以这件事二婶摆明了护定周瑞夫妇两个……”
王夫人是内宅妇人,外头的事儿听说得较少,被周瑞夫妇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给忽悠住了。再说,财帛动人心,已经进了王夫人私库的银两,那边又怎么可能吐出来?
贾琏喃喃地说着,心想,如今荣国府里是二房掌事,他那对二叔二婶,其实都不怎么着调。当然了,他自己那个爹也丝毫好不到哪儿去……
“琏二哥,”石咏拍拍他,“府上虽然有两房,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没什么可以遮着掩着的,全掰扯出来说就是。府上兴盛了这许多年,屹立不倒,总还是有人头脑清醒的。”
贾琏心中有数,点了点头,抬头望向石咏:“多谢茂行指点。只是,到底如何,才能确保不留后患呢?”
石咏被他这么一问,也为难起来,伸手挠了挠后脑,考虑了一阵才说:“前儿个我在牢里的时候,心里上火,一夜未睡,背上就长了个疖子。”
贾琏一愣:啥?疖子?
石咏便说:“刚出顺天府大牢的时候,我看那疖子已经好些了,就想这么着算了。但后来被我娘见到了,就拿银针将我那疖子给挑了,说是让里头的脓水都流出来就好了。但若是就这么捂着,以后一旦上火,就还是会复发的。”
他一咧嘴,伸手摸摸背后,冲贾琏嘿嘿一笑:“现下果然好了。”
贾琏恍然大悟,赶紧站起来向石咏一躬,说:“古人有一言师之说,茂行真是我的一言师。”
石咏却也起身,同时向贾琏拜了拜,摸着后脑笑道:“琏二哥莫要谢我,这事儿,也让我悟出另一件麻烦事儿该怎么处置了。”
他帮着贾琏捋思路,捋着捋着,竟也明白薛蟠那件棘手的请托该怎么处置了。
贾琏回到贾府中,去父亲书房中谈了有小半个时辰之久,随后父子两人一起去了荣禧堂,拜见贾母。
贾母虽然一向不喜贾赦这个儿子,可是听贾赦提及兹事体大,不得不耐心听了儿子和孙子的陈述,贾母沉默之下,便命人去将贾政和王夫人一起请来。
荣府这边,两房齐聚,一边是父子,一边是夫妻,双方关在荣禧堂里谈了很久,最后王夫人用帕子捂着脸,哭着出来,贾政也不好劝她,只能叹着气去了外书房。
贾母坐在堂上,低低叹了一句:“我也乏了。老大,以后这府里的事儿,你还得多担待些。琏儿年纪也长了,你也不能总让他这么一天到晚跑来跑去忙着庶务,要为他将来出仕多打算打算,毕竟爵位还是要落在他身上……”
贾赦与贾琏都万万没想到老太太会说这样的话,贾赦这是意外之喜,转脸瞅了一眼儿子,知道自己不得老太太欢心,但是老太太到底是肯定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荣府的爵位,旁人不用再想了,是贾琏的没跑。
“……你弟弟那边,以后宝玉,还有环儿那几个,都让好好读书,叫夫子问一问他们的进度,看着可以了,都让考童生试去。”
这就是定下来了贾府两房的未来,长房承袭爵位,但眼下没有实缺,将来如何,要靠长房父子自己努力;二房则不必说,就靠科举进仕这一条路,没有“富贵闲人”可以养了。
其实贾母除了这些吩咐之外,另外又做了一个安排,就是暂时免了王夫人的管家之职,原本是王夫人带着李纨一道管家的,想要交给邢夫人并凤姐儿。偏巧这时候凤姐诊出了身孕,贾琏舍不得她操劳,凤姐也因有了上回生产的教训,不敢怠慢,自己推了管家的事儿。加上最近织金所的生意蒸蒸日上,眼看着一两年内就能回本的,凤姐自然也不把管家能捞的那点儿小钱放在眼里。
于是乎,荣府这边,竟是邢夫人带着李纨一道管家。平时熟悉荣府行事的,对此都啧啧称奇。甚至杭州王家那边都遣人来问,由贾琏接着,好言好语地将岳家抚慰了一顿。等王家人回去,贾琏又不忘塞了个能干的管事一道去杭州,说是说给岳父母请安,其实是去探听王家的那一桩旧事去。
转眼到了“叩阍”一案结案的日子。
众人最关心的,赵龄石“忤逆”一案,康熙御笔朱批,将赵龄石定了绞监侯。只因过了节气,便暂时收监。至于此人有没有这个运气,能等到大赦,就要看天意了。
冷子兴算是从犯,被判了流配三千里。
而当初那桩“赝鼎”案,也有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先是称病乞休的“前”顺天府尹陆明远上了请罪折子,却依旧被贬官外放到了云南,估计这辈子再难回来。三阿哥胤祉非常精明地没有帮陆明远说过一句话,但他手下的一些实缺官员知道这事儿之后,多多少少有些寒心。
更叫人吃惊的事在后面。
荣国府贾府出首,自承己过,承认治家不严,家仆为包庇女婿,盗用了工部侍郎贾政的名帖干涉诉讼。除了将涉案的家仆交由顺天府定罪之外,贾府将早先家仆帮冷子兴藏匿的一干金银财物都送至顺天府,由顺天府从中补齐了应当赔付给赵老爷子的钱帛,其余充作罚金,上缴户部。荣府自身,贾赦贾政都受了申饬,但贾赦无碍,贾政则被降了两级留用。
赵德裕老爷子那边,他本族亲眷,也就是由亲弟过继了的那个幺子,亲至京城,侍奉老爷子回乡养老,落叶归根。
赵老爷子回乡的那天,石咏特地请了假,亲自去永定门那里相送。
那只藤箱的书画,已经由顺天府做主,判给了石咏。石咏曾想劝赵老爷子收回那只藤箱,反正他得了这箱子书画,也一样舍不得卖,唯一能做的,只有好生藏着。然而赵老爷子却死活不肯,坚持要石咏“代替”他照看这些书画卷轴,石咏只得作罢。
“小石大人,你究竟是怎么根据鼎身铭文,读出这鼎的来历与年代的?”
赵老爷子心头依旧疑惑,在临别一刻,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问了问石咏。
石咏并未多说什么,只冲老爷子笑笑:“我这么点年纪,都做到了,您这都还未到花甲,年岁又不高,我看您啊,将来一定能成为金石大家的!”
赵老爷子听了十分振奋,他平生唯一所好就是金石,眼下见了石咏这个“励志”的先例在前,当即下定决心,回乡之后,不再从商,只是偶尔指点子弟,其余时间都用来研习大篆小篆、石鼓文、上古文字,得享高寿,并终成一代金石大家1。
那只鼎,则最终得了康熙钦命,由顺天府妥善送至丰润学宫,放置在学宫跟前。渐已废弃的丰润学宫,也由这个机缘得以慢慢复兴,此乃后话。
再说石咏待顺天府这一桩“叩阍”案子告一段落之后,就销了假,继续去造办处当差。
他回造办处的头一天,依旧循了以前的习惯,天不亮就起了,去灶间取了二婶王氏昨儿晚上熬的粥和花卷,在小火上热了热,与他的伴当李寿一起吃了,两人一起出门。
待进了正阳门,石咏往西华门过去,而李寿则转向东,往位于朝内小街的正白旗府署过去。就因为上回李寿去正白旗那里传了一回信,被佐领梁志国相中了,觉得这个农家伢子虽然年纪已经有点儿偏大,可胜在身体强健,是个习武的材料。正巧正白旗旗下在教那些寻常子弟射箭举重什么的,也有户下人一道跟着学,梁志国便跟石咏打了招呼,让李寿过去习练习练。
石咏自己则去造办处上班。
待到李寿离开,于无人处,石咏身上佩着的荷包突然开了口:“石咏——”
“你这是恼了我了么?”
石咏奇道:“没有,我为什么要恼你?”
“再说了,我要恼,也不会恼‘你’啊!”
石咏口中的“你”,指的是郑旦。
早先他曾经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待了一晚,后来升堂了他被人提出去的时候,曾听见当晚看守他的狱卒提起,说是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了个天仙似的女子。
在顺天府那等情形之下,石咏自顾尚且不暇,自然顾不上这等小事,他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可后来,待到最糟糕的情形过去,石咏却慢慢咂摸出味儿来,他的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
根据他对“西施”和“郑旦”两个人格的了解,那一夜在顺天府“入梦”的,应该是西施。而且在顺天府的时候,西施曾经问过石咏一句,石咏没有答复,西施大约便觉得石咏可能会被永远关在此地,再也不见天日。而石咏所佩的这只荷包,恐怕也要陪石咏一起,经受这样的命运。
因此,西施做了这么个决定,晚间在狱卒的梦中出现。若是石咏真的有什么不测,至少西施可以让这个狱卒收留。
自从石咏想明白这整件事之后,西施大约自己也心中有愧,就再也没出过声。
可是两下里总这么沉默着也不是什么好办法,石咏总是循着习惯,将那荷包佩在身边,甚至有时候他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对西施或是郑旦说话。对方却似存了愧意,始终不回应。
今天,郑旦不服气地出了声。
“你也知道的,当时那情形……就算换做是我,我也会吓得惊慌失措!寻条后路,怎么了?”郑旦这个人格,依旧保持了有一说一的本色。
“我明白的!”
石咏淡淡地回应。
他很能理解当初西施的想法,那样美好的灵魂,乍然被丢进那样一个肮脏而恐怖的地方,甚至还曾被同囚室的犯人们用极猥琐的目光盯着看过,恐怕那时候西施所使的,只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手段。
“所以,你还是怪我!”郑旦赌气似的冒出了这样一句。
“不不不,”石咏到了这时候,反而较起真来了,“我真没有怪你的意思,甚至我会将自己放在你的位置上去想,我觉得我若是你,也可能会做同样的事。”
郑旦似乎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但是没有作声。
“人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使出一些手段是无可厚非的。”石咏想了想,说,“只不过若是为了生存这唯一目的,却抛下了自尊……和原本曾经珍视的东西,是不是会显得太可惜了?”
作者有话要说: 1金石考据这一门学问确实在清代取得了很大成就。文中所写丰润学宫的牛足鼎,确有其鼎,确实曾经引起清代金石专家的研讨与争论。鼎的故事本身则是作者虚构的。
第82章
石咏熟悉郑旦的脾性, 知道她恐怕是代其他人格受过,那一夜托梦给狱卒的, 应当是西施。
就像他自己说的, 他并不觉得西施这么做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在很多时候, 让自己存活下去, 或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是人的本能。危机来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运用自己的优势, 想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而且石咏相信, 西施所代表的,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她不应割裂出来, 更应该与郑旦组合起来一起看。有时候人性就是复杂的,有一部分是软弱的, 另一部分则可能格外顽强。更多时候, 类似西施所做的反应, 可能只是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脑海里的一个声音而已。
不说别的,单只说西子这个历史人物, 她身负复国使命, 入吴宫邀宠,势必处处凶险,步步惊心,若是人物的个性如“郑旦”一般刚硬耿直, 而不能随机应变,或是不能忍受屈辱、放下身段,她在吴宫里早就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了。
然而话说回来,若是少了郑旦的个性,入了吴宫之后,便终日只想着及时保命,处处以自己为先,抛却身上所背负的使命,也忘却心中的理想,那么历史上恐怕也就没有后来勾践灭吴的故事了。
只有将“郑旦”与“西施”这两个人格合并起来看,这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西子,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石咏这时已经将将来到西华门前了,他连忙小声说:“郑旦姐,我真的,全没有责怪谁的意思。这件事是我自己做得不妥当,连带旁人跟着受累,我才是……该过意不去的那一个。郑旦姐千万别放在心上。”
石咏可是他们研究院里脾气最好的男生,遇事勇于做自我批评。
“这事儿,今日待我下衙了之后,咱们再说吧!”石咏实在没法儿在进了西华门之后还这么“自言自语”。
郑旦“唉”的一声,只得应了。
石咏继续往西华门内走,心中却闪过一个念头:趋利避害,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他却还是盼着有个人能够站在自己身边,陪自己一起扛过去。
石咏一进画工处,同僚们全都抬起头,向石咏行注目礼。石咏低头四下望望,没觉得衣衫冠带哪里出错啊,又伸手去摸脸,也觉得没有异样。
这时候唐英上前,伸手拍了拍石咏的肩膀,说:“茂行,大家这是都听说了你得了那只藤箱的故事,都盼着能一饱眼福呢!”
原来顺天府那桩案子,早已在京城里传开了。旁人对石咏得了赵老爷子一箱子画儿的事褒贬不一,有些人盛赞石咏怜老惜弱,偶然遇上的路人,竟也能毫无保留地倾尽所有,帮扶老人,所以赵老爷子送他一箱子书画,是他应得的;也有些人说得挺酸,觉得石咏心机深沉,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谋老爷子的书画。若是他真的全然无私,为什么不把那一箱子书画都还给老爷子呢?就算老爷子不收,老爷子还有亲族子女,他们可以代老爷子收下啊。
舆论纷纷,石咏也有所耳闻。
然而画工处这里却不一样,没人关心顺天府的案子,所有人都殷殷期盼:“茂行,什么时候将那一箱书画带来,让大家都开开眼!”
石咏摸着后脑憨笑,点头道:“好啊!”他心想,果然是搞艺术的,大家想得都差不多。
画工们便轰然叫了一声好,一起期待了一阵,随后便自己去忙活。
这时候造办处的郎中贺元思过来,拉着石咏嘘寒问暖一阵。这位贺郎中脸上堆着笑,暗地里却直嘀咕。
这一次石咏在顺天府缠上了官非,贺郎中原本想要看笑话的,可是八贝勒胤禩却将他叫了去,仔细问过石咏的事,包括人品如何,平日里如何行事等等。贺郎中听着胤禩口中多少有招揽纳贤之意,忍不住有点儿嫉妒,心里发酸,觉得这小子运气实在是太好,在人前各种露脸,各种引人瞩目。
岂料石咏露脸的事情还在后头。
石咏刚送走贺郎中,想坐下来整理一下手中差事的时候,十六阿哥胤禄板着脸,背着手,来到画工处门口,不客气地说:“石咏,出来!”
石咏赶紧来见胤禄,他还记得当初这一位的吩咐,说让他在顺天府折腾折腾,好让十六阿哥有好戏好看的。只不知道,这次十六阿哥看戏看得可满意。
“见过十六爷!”石咏行了一礼,胤禄却凑近他,轻轻说:“你有点儿准备,随爷去见驾!”
“见驾?”石咏吃了一惊。
康熙要见他?
“皇上又有自鸣钟坏了要修?”石咏好奇得很,心想修自鸣钟,这不是他的强项啊!
贾琏心头一紧,问:“怎么说?”
石咏记得原书里王熙凤的罪状有一条,乃是“包揽诉讼”,说白了就是干预司法,是贾府抄家获罪的缘由之一。
“这件事,贵府上已经得人递了话,想要抹,我也相信琏二哥是有能力抹得干干净净的。可是一来,贵府就此欠了旁人的人情,将来若是那边有所要求,贵府想必抹不下面子拒绝,从而不得不做些有违贵府初衷的事儿。”石咏一步一步地给贾琏分析。
贾琏听着暗自警醒,贾府当初是被龙椅上那位狠狠敲打过的,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些皇子阿哥什么的,贾府真的是没胆子再沾了。
“二来,这件事眼下也许能勉强抹平,可是谁能保证日后不留隐患。万一待过个几年,有什么人想折腾折腾府上,再提旧事,贵府上少不得又会伤筋动骨一番。”
贾琏听着石咏说的,似乎每一个字都说在自己心坎儿上。
“可是……如今,这案子结案在即,茂行,你说,你说……”
贾琏蹙着眉头,他一瞬间已经想到五六种化解此事的方法,可是没有一种能永绝后患的。
“冷子兴那边……明眼人都知道,铁定是不能留了。可是二叔二婶那里,却被周瑞夫妇哄得团团转,冷子兴那媳妇儿送进府的白银,也大多进了二婶的私库。所以这件事二婶摆明了护定周瑞夫妇两个……”
王夫人是内宅妇人,外头的事儿听说得较少,被周瑞夫妇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给忽悠住了。再说,财帛动人心,已经进了王夫人私库的银两,那边又怎么可能吐出来?
贾琏喃喃地说着,心想,如今荣国府里是二房掌事,他那对二叔二婶,其实都不怎么着调。当然了,他自己那个爹也丝毫好不到哪儿去……
“琏二哥,”石咏拍拍他,“府上虽然有两房,但都是一家人,一家人没什么可以遮着掩着的,全掰扯出来说就是。府上兴盛了这许多年,屹立不倒,总还是有人头脑清醒的。”
贾琏心中有数,点了点头,抬头望向石咏:“多谢茂行指点。只是,到底如何,才能确保不留后患呢?”
石咏被他这么一问,也为难起来,伸手挠了挠后脑,考虑了一阵才说:“前儿个我在牢里的时候,心里上火,一夜未睡,背上就长了个疖子。”
贾琏一愣:啥?疖子?
石咏便说:“刚出顺天府大牢的时候,我看那疖子已经好些了,就想这么着算了。但后来被我娘见到了,就拿银针将我那疖子给挑了,说是让里头的脓水都流出来就好了。但若是就这么捂着,以后一旦上火,就还是会复发的。”
他一咧嘴,伸手摸摸背后,冲贾琏嘿嘿一笑:“现下果然好了。”
贾琏恍然大悟,赶紧站起来向石咏一躬,说:“古人有一言师之说,茂行真是我的一言师。”
石咏却也起身,同时向贾琏拜了拜,摸着后脑笑道:“琏二哥莫要谢我,这事儿,也让我悟出另一件麻烦事儿该怎么处置了。”
他帮着贾琏捋思路,捋着捋着,竟也明白薛蟠那件棘手的请托该怎么处置了。
贾琏回到贾府中,去父亲书房中谈了有小半个时辰之久,随后父子两人一起去了荣禧堂,拜见贾母。
贾母虽然一向不喜贾赦这个儿子,可是听贾赦提及兹事体大,不得不耐心听了儿子和孙子的陈述,贾母沉默之下,便命人去将贾政和王夫人一起请来。
荣府这边,两房齐聚,一边是父子,一边是夫妻,双方关在荣禧堂里谈了很久,最后王夫人用帕子捂着脸,哭着出来,贾政也不好劝她,只能叹着气去了外书房。
贾母坐在堂上,低低叹了一句:“我也乏了。老大,以后这府里的事儿,你还得多担待些。琏儿年纪也长了,你也不能总让他这么一天到晚跑来跑去忙着庶务,要为他将来出仕多打算打算,毕竟爵位还是要落在他身上……”
贾赦与贾琏都万万没想到老太太会说这样的话,贾赦这是意外之喜,转脸瞅了一眼儿子,知道自己不得老太太欢心,但是老太太到底是肯定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荣府的爵位,旁人不用再想了,是贾琏的没跑。
“……你弟弟那边,以后宝玉,还有环儿那几个,都让好好读书,叫夫子问一问他们的进度,看着可以了,都让考童生试去。”
这就是定下来了贾府两房的未来,长房承袭爵位,但眼下没有实缺,将来如何,要靠长房父子自己努力;二房则不必说,就靠科举进仕这一条路,没有“富贵闲人”可以养了。
其实贾母除了这些吩咐之外,另外又做了一个安排,就是暂时免了王夫人的管家之职,原本是王夫人带着李纨一道管家的,想要交给邢夫人并凤姐儿。偏巧这时候凤姐诊出了身孕,贾琏舍不得她操劳,凤姐也因有了上回生产的教训,不敢怠慢,自己推了管家的事儿。加上最近织金所的生意蒸蒸日上,眼看着一两年内就能回本的,凤姐自然也不把管家能捞的那点儿小钱放在眼里。
于是乎,荣府这边,竟是邢夫人带着李纨一道管家。平时熟悉荣府行事的,对此都啧啧称奇。甚至杭州王家那边都遣人来问,由贾琏接着,好言好语地将岳家抚慰了一顿。等王家人回去,贾琏又不忘塞了个能干的管事一道去杭州,说是说给岳父母请安,其实是去探听王家的那一桩旧事去。
转眼到了“叩阍”一案结案的日子。
众人最关心的,赵龄石“忤逆”一案,康熙御笔朱批,将赵龄石定了绞监侯。只因过了节气,便暂时收监。至于此人有没有这个运气,能等到大赦,就要看天意了。
冷子兴算是从犯,被判了流配三千里。
而当初那桩“赝鼎”案,也有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先是称病乞休的“前”顺天府尹陆明远上了请罪折子,却依旧被贬官外放到了云南,估计这辈子再难回来。三阿哥胤祉非常精明地没有帮陆明远说过一句话,但他手下的一些实缺官员知道这事儿之后,多多少少有些寒心。
更叫人吃惊的事在后面。
荣国府贾府出首,自承己过,承认治家不严,家仆为包庇女婿,盗用了工部侍郎贾政的名帖干涉诉讼。除了将涉案的家仆交由顺天府定罪之外,贾府将早先家仆帮冷子兴藏匿的一干金银财物都送至顺天府,由顺天府从中补齐了应当赔付给赵老爷子的钱帛,其余充作罚金,上缴户部。荣府自身,贾赦贾政都受了申饬,但贾赦无碍,贾政则被降了两级留用。
赵德裕老爷子那边,他本族亲眷,也就是由亲弟过继了的那个幺子,亲至京城,侍奉老爷子回乡养老,落叶归根。
赵老爷子回乡的那天,石咏特地请了假,亲自去永定门那里相送。
那只藤箱的书画,已经由顺天府做主,判给了石咏。石咏曾想劝赵老爷子收回那只藤箱,反正他得了这箱子书画,也一样舍不得卖,唯一能做的,只有好生藏着。然而赵老爷子却死活不肯,坚持要石咏“代替”他照看这些书画卷轴,石咏只得作罢。
“小石大人,你究竟是怎么根据鼎身铭文,读出这鼎的来历与年代的?”
赵老爷子心头依旧疑惑,在临别一刻,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问了问石咏。
石咏并未多说什么,只冲老爷子笑笑:“我这么点年纪,都做到了,您这都还未到花甲,年岁又不高,我看您啊,将来一定能成为金石大家的!”
赵老爷子听了十分振奋,他平生唯一所好就是金石,眼下见了石咏这个“励志”的先例在前,当即下定决心,回乡之后,不再从商,只是偶尔指点子弟,其余时间都用来研习大篆小篆、石鼓文、上古文字,得享高寿,并终成一代金石大家1。
那只鼎,则最终得了康熙钦命,由顺天府妥善送至丰润学宫,放置在学宫跟前。渐已废弃的丰润学宫,也由这个机缘得以慢慢复兴,此乃后话。
再说石咏待顺天府这一桩“叩阍”案子告一段落之后,就销了假,继续去造办处当差。
他回造办处的头一天,依旧循了以前的习惯,天不亮就起了,去灶间取了二婶王氏昨儿晚上熬的粥和花卷,在小火上热了热,与他的伴当李寿一起吃了,两人一起出门。
待进了正阳门,石咏往西华门过去,而李寿则转向东,往位于朝内小街的正白旗府署过去。就因为上回李寿去正白旗那里传了一回信,被佐领梁志国相中了,觉得这个农家伢子虽然年纪已经有点儿偏大,可胜在身体强健,是个习武的材料。正巧正白旗旗下在教那些寻常子弟射箭举重什么的,也有户下人一道跟着学,梁志国便跟石咏打了招呼,让李寿过去习练习练。
石咏自己则去造办处上班。
待到李寿离开,于无人处,石咏身上佩着的荷包突然开了口:“石咏——”
“你这是恼了我了么?”
石咏奇道:“没有,我为什么要恼你?”
“再说了,我要恼,也不会恼‘你’啊!”
石咏口中的“你”,指的是郑旦。
早先他曾经在顺天府的大牢里待了一晚,后来升堂了他被人提出去的时候,曾听见当晚看守他的狱卒提起,说是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了个天仙似的女子。
在顺天府那等情形之下,石咏自顾尚且不暇,自然顾不上这等小事,他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可后来,待到最糟糕的情形过去,石咏却慢慢咂摸出味儿来,他的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
根据他对“西施”和“郑旦”两个人格的了解,那一夜在顺天府“入梦”的,应该是西施。而且在顺天府的时候,西施曾经问过石咏一句,石咏没有答复,西施大约便觉得石咏可能会被永远关在此地,再也不见天日。而石咏所佩的这只荷包,恐怕也要陪石咏一起,经受这样的命运。
因此,西施做了这么个决定,晚间在狱卒的梦中出现。若是石咏真的有什么不测,至少西施可以让这个狱卒收留。
自从石咏想明白这整件事之后,西施大约自己也心中有愧,就再也没出过声。
可是两下里总这么沉默着也不是什么好办法,石咏总是循着习惯,将那荷包佩在身边,甚至有时候他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对西施或是郑旦说话。对方却似存了愧意,始终不回应。
今天,郑旦不服气地出了声。
“你也知道的,当时那情形……就算换做是我,我也会吓得惊慌失措!寻条后路,怎么了?”郑旦这个人格,依旧保持了有一说一的本色。
“我明白的!”
石咏淡淡地回应。
他很能理解当初西施的想法,那样美好的灵魂,乍然被丢进那样一个肮脏而恐怖的地方,甚至还曾被同囚室的犯人们用极猥琐的目光盯着看过,恐怕那时候西施所使的,只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手段。
“所以,你还是怪我!”郑旦赌气似的冒出了这样一句。
“不不不,”石咏到了这时候,反而较起真来了,“我真没有怪你的意思,甚至我会将自己放在你的位置上去想,我觉得我若是你,也可能会做同样的事。”
郑旦似乎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但是没有作声。
“人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使出一些手段是无可厚非的。”石咏想了想,说,“只不过若是为了生存这唯一目的,却抛下了自尊……和原本曾经珍视的东西,是不是会显得太可惜了?”
作者有话要说: 1金石考据这一门学问确实在清代取得了很大成就。文中所写丰润学宫的牛足鼎,确有其鼎,确实曾经引起清代金石专家的研讨与争论。鼎的故事本身则是作者虚构的。
第82章
石咏熟悉郑旦的脾性, 知道她恐怕是代其他人格受过,那一夜托梦给狱卒的, 应当是西施。
就像他自己说的, 他并不觉得西施这么做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在很多时候, 让自己存活下去, 或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是人的本能。危机来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运用自己的优势, 想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而且石咏相信, 西施所代表的,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她不应割裂出来, 更应该与郑旦组合起来一起看。有时候人性就是复杂的,有一部分是软弱的, 另一部分则可能格外顽强。更多时候, 类似西施所做的反应, 可能只是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脑海里的一个声音而已。
不说别的,单只说西子这个历史人物, 她身负复国使命, 入吴宫邀宠,势必处处凶险,步步惊心,若是人物的个性如“郑旦”一般刚硬耿直, 而不能随机应变,或是不能忍受屈辱、放下身段,她在吴宫里早就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了。
然而话说回来,若是少了郑旦的个性,入了吴宫之后,便终日只想着及时保命,处处以自己为先,抛却身上所背负的使命,也忘却心中的理想,那么历史上恐怕也就没有后来勾践灭吴的故事了。
只有将“郑旦”与“西施”这两个人格合并起来看,这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西子,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石咏这时已经将将来到西华门前了,他连忙小声说:“郑旦姐,我真的,全没有责怪谁的意思。这件事是我自己做得不妥当,连带旁人跟着受累,我才是……该过意不去的那一个。郑旦姐千万别放在心上。”
石咏可是他们研究院里脾气最好的男生,遇事勇于做自我批评。
“这事儿,今日待我下衙了之后,咱们再说吧!”石咏实在没法儿在进了西华门之后还这么“自言自语”。
郑旦“唉”的一声,只得应了。
石咏继续往西华门内走,心中却闪过一个念头:趋利避害,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他却还是盼着有个人能够站在自己身边,陪自己一起扛过去。
石咏一进画工处,同僚们全都抬起头,向石咏行注目礼。石咏低头四下望望,没觉得衣衫冠带哪里出错啊,又伸手去摸脸,也觉得没有异样。
这时候唐英上前,伸手拍了拍石咏的肩膀,说:“茂行,大家这是都听说了你得了那只藤箱的故事,都盼着能一饱眼福呢!”
原来顺天府那桩案子,早已在京城里传开了。旁人对石咏得了赵老爷子一箱子画儿的事褒贬不一,有些人盛赞石咏怜老惜弱,偶然遇上的路人,竟也能毫无保留地倾尽所有,帮扶老人,所以赵老爷子送他一箱子书画,是他应得的;也有些人说得挺酸,觉得石咏心机深沉,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谋老爷子的书画。若是他真的全然无私,为什么不把那一箱子书画都还给老爷子呢?就算老爷子不收,老爷子还有亲族子女,他们可以代老爷子收下啊。
舆论纷纷,石咏也有所耳闻。
然而画工处这里却不一样,没人关心顺天府的案子,所有人都殷殷期盼:“茂行,什么时候将那一箱书画带来,让大家都开开眼!”
石咏摸着后脑憨笑,点头道:“好啊!”他心想,果然是搞艺术的,大家想得都差不多。
画工们便轰然叫了一声好,一起期待了一阵,随后便自己去忙活。
这时候造办处的郎中贺元思过来,拉着石咏嘘寒问暖一阵。这位贺郎中脸上堆着笑,暗地里却直嘀咕。
这一次石咏在顺天府缠上了官非,贺郎中原本想要看笑话的,可是八贝勒胤禩却将他叫了去,仔细问过石咏的事,包括人品如何,平日里如何行事等等。贺郎中听着胤禩口中多少有招揽纳贤之意,忍不住有点儿嫉妒,心里发酸,觉得这小子运气实在是太好,在人前各种露脸,各种引人瞩目。
岂料石咏露脸的事情还在后头。
石咏刚送走贺郎中,想坐下来整理一下手中差事的时候,十六阿哥胤禄板着脸,背着手,来到画工处门口,不客气地说:“石咏,出来!”
石咏赶紧来见胤禄,他还记得当初这一位的吩咐,说让他在顺天府折腾折腾,好让十六阿哥有好戏好看的。只不知道,这次十六阿哥看戏看得可满意。
“见过十六爷!”石咏行了一礼,胤禄却凑近他,轻轻说:“你有点儿准备,随爷去见驾!”
“见驾?”石咏吃了一惊。
康熙要见他?
“皇上又有自鸣钟坏了要修?”石咏好奇得很,心想修自鸣钟,这不是他的强项啊!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9251/56569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