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原本石咏的目光一直在郑燮那副竹石图上流连,听见这话,惊得抬起头来,望向白老板杨掌柜他们几个,只见对方脸上大写的尴尬。
六两银子一幅,是专收那些不知名画工所画的那种“福禄喜庆”主题制式画的。然而郑燮一看就是书生气极重的文人,他笔下之作,与那些毫无情感的制式画完全不同。只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郑燮如今,在京中还没有名气罢了。
“听说画幅装裱过之后,价钱能再卖得高些。可是学生如今手头拮据,也顾不上这许多了,先卖上一幅画,再买一刀雪浪纸回去再说。”
上回石咏就是在松竹斋买的雪浪纸,寻常要三两银子一刀的,白老板给他了二两银子的亲友价。
若是郑燮六两银卖一幅竹石图,再三两银买一刀纸,就只得三两银。他在京城还要租房居住,养家糊口,这幅画卖得有些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石咏想了想,说:“这样吧,白老板,杨掌柜,克柔兄的这一幅画我看着很是喜欢,想以十两银作价买下,因是在你店里相中的,老规矩该给贵店一成佣金,这一成佣我来出,就是十一两银子……”
白老板和杨掌柜赶紧客气,执意要免了这层佣金,石咏却知这种古董书画行的生意也不好做,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不便坏了其中的规矩,再说郑燮的画若要在京里卖,以后还是要走松竹斋这种铺子的关系,他先帮郑燮的画定个基调,再让松竹斋开张做笔买卖,尝点儿甜头,以后看在他的面儿上多帮着郑燮卖上两幅。
最后双方商议,还是按石咏说的结算了。然而石咏身上的银钱都结给了汤金扬,最后还是白老板垫了十两银给郑燮,石咏那边回头再将银两给松竹斋送来。
石咏见到属于他的竹石图,举在面前欣赏,越看越喜,越发觉得这十一两银子画得好值。三年不见,郑燮的功力大有进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幅画上没有题字。
郑燮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即慨然应道:“掌柜,此处可借笔墨乎?”
他借了笔墨,当场在这已经画就的竹石图上挥毫,亲手书写了题跋,再将墨迹细细吹干,这才递给石咏。石咏大喜过望,捧着竹石图爱不释手,扭头看看汤金扬:“汤师傅,又要烦劳你多花些功夫替我装裱这一幅!”
这下子,松竹斋里皆大欢喜,白老板和杨掌柜赚到佣金,卖出了雪浪纸,汤裱褙揽了一件生意,郑燮赚到了生活费,而石咏得了喜爱的书画。
白老板与杨掌柜看了郑燮所写的题跋,也大为赞叹,都说这字给画幅增色不少。杨镜锌连连说:“郑先生下回再送画来,只消在这画上题一句诗,这价钱能翻上一倍不止。”态度早已转为殷勤,盼着郑燮下回继续送些有题诗的竹石、兰竹图,交给他他准备能卖出去。
一时郑燮唯有苦笑,郑重谢过石咏,拿上银两,匆匆告辞,只说家中正在等米下锅。
石咏望着郑燮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竟困窘至此,早知道就该将刚才那幅竹石图的价格再开高一点的。
只不过他眼下手头闲钱也不算多,早先石家的进项,都用在了买隔壁院子上,还有一部分则送去了树村,在那里,李大牛在冬闲时会招几名工匠,将石家那间三进的小院子张罗着盖起来。再加上眼看就要进腊月,过年时会有不少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石家的压力会比以前更重。
此外,石咏心里还隐隐约约有些忧虑。他知道郑燮郑板桥此生坎坷,可也只有那样曲折的人生阅历,才造就了后人所熟知的郑板桥。他固然可以资助郑板桥,助他脱离贫困潦倒的处境,甚至助他在京扬名,不必再等上二十年才会有人对板桥之画趋之若鹜——
可是这样做,有可能会拉低郑板桥的格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是人生一帆风顺,郑燮便未必再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励志名句。
想到这里,石咏便有些犹豫。只不过他对今日之事全无后悔,总不能看着旁人有揭不开锅吧!
石咏想着心事,从松竹斋走出来。
这时候杨掌柜杨镜锌自后追上来,极小声地向石咏说:“茂行,听说郑燮此人上京时携带妖童一名,并曾自承好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茂行如今正教着雍王府的四阿哥,这些事上……要三思啊!”
杨镜锌口中所说的“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1”,乃是隐晦所指,好男风之意。
石咏听了一怔,依稀记起此事确实在史上有所记载,只是在后世郑板桥人格的光辉远远盖过了对于他的私德的讨论,后人更看重他的作品,对这种癖好也并不怎么在意。
此刻石咏听了杨镜锌婉言相劝,知道对方也是为自己着想,当即点头随意应了。他固然可以“三思”,“三思”之后结不结交郑燮,不还是由他自己定?
只是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倏地扭头望向杨镜锌,差一点问出口:“原来你是……”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板桥自叙》。
第155章
石咏不算是一个反应特别快特别机敏的人, 可是此刻望着杨镜锌杨掌柜,心里瞬间闪过十七八个念头。
论理, 杨镜锌只是松竹斋的一位掌柜, 可是他却知道石咏在雍亲王府教习四阿哥之事, 联想到当初第一次前往雍亲王府的情形, 石咏心里明白,杨镜锌定是雍亲王府的人无疑。
可令石咏没有想到的是,郑燮是一介籍籍无名的江南书生, 初到京中没多少时候, 杨镜锌竟然能探知他带了一个“妖童”,而且好男风?
这便只有一个可能, 杨镜锌此人隶属雍亲王府的“粘杆处”, 并且负责在琉璃厂一带打听刺探各种人物的信息,不拘于身有官职之人, 上至贵介公子, 下至市井平民, 只怕都在杨镜锌及其属下的监视范围之内。
偏生这样才会显得更可怕,因为杨镜锌是白老板所信任的掌柜,而白老板, 明显是个靠向十六阿哥的人。
想到这里, 石咏立即有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感觉,有如芒刺在背,极不舒服。三年了,可能在三年间他都一直这样被人盯着, 而且还毫无察觉。
可是细想想,若是没有杨镜锌,他当初也没有机会被引荐去雍亲王府上,自然也不会认得十三阿哥,可能他直到如今,都还像郑板桥一样,在辛辛苦苦地为今日的口粮打拼。
更何况,杨掌柜此人竟冒着泄露身份的危险,肯劝自己这样一句,石咏已经足感盛情:这位,不论在粘杆处是个什么职位,至少对自己是抱有善意的。
想到这里,石咏赶紧向杨镜锌一拱手,端正态度,认真严肃地又向他谢了一回,表示自己一定会谨慎交友,谨言慎行,请杨镜锌放心云云。
杨镜锌对石咏的表态非常满意,与他客气两句便又转回松竹斋去了。石咏这才轻轻地舒出一口气。他又想明白了一点,杨镜锌之所以敢于这样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一来可能是觉得自己嘴紧,值得信任;二来则可能根本就不怕自己的身份泄露。
但即便如此,石咏绝不可能因为杨镜锌一句话,就此疏远了郑燮。早先郑燮给他留了个地址,正巧也在南面,骡马市附近,距离以前石家所住的红线胡同不远。石咏隔天便抽了时间,过去骡马市那里看了看。
郑燮大约觉得客栈会馆之类的地方房钱太贵,再加上他带了书僮与家眷,在城南大杂院里与旁人合租了半拉院子。石咏过去的时候郑燮与他的夫人徐氏一道,正在外面院子里搭的一个土灶上生火准备做饭。
“克柔兄!”
石咏一声招呼,郑燮吃了一惊,赶紧跳出来迎接石咏。
石咏也没想到郑燮竟也能如眼下这般,脸上沾了柴灰,黑一块白一块的出来迎接,着实好笑,忍不住指着郑燮的面孔,险险没笑出声。
郑燮哈哈一笑,洒脱地将袖子使劲在脸上擦了擦,越发擦得黑成了灰,脸上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管不上这许多,将妻子叫过来见礼。徐氏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颇为腼腆,冲石咏福了福,叫了一声:“石大爷!”石咏则以“郑嫂子”称呼。
一时郑燮将石咏扯进自家屋内。石咏见这小屋外间,不过一桌一椅,并一方窄榻而已。郑氏夫妇坐卧起居的地方,则还要在里间。
郑燮则丝毫不为自家地方狭小为耻,招呼石咏坐下,他就自己坐在背后那方窄榻上,笑着从墙上挂着的一只竹篓里取出一卷纸张,递给石咏说:“茂行兄,这是给你的。”
石咏展开一看,只见是郑燮亲手所写的一幅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个送你,补昨天的钱!”郑燮毫不在乎地笑道,“茂行兄,昨儿你真不该给我这么多银钱的。有钱在手,我就懒得再写字作画了。只惦记着你昨儿得的那一幅,怕你反悔,觉得十两银买得太亏了,所以赶着又写了一幅字来赔你!”
石咏心想:他怎么可能反悔?
不过郑燮盛情难却,加上石咏确实喜欢极了那一副郑燮的楷书,又觉得可以拿给弘历去欣赏欣赏,长长眼界见识,石咏便不再推让,赶紧将那幅字也收下了,心想他这一转头又要去找汤裱褙,回头得让人给自己一个批发价才行啊。
少时徐氏捧着两碗阳春面进来,请郑燮与石咏一起“慢用”。
郑燮笑着说:“地方狭小,没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招待的,还请茂行兄莫要嫌弃。”
石咏见这阳春面虽然看着素净,但是汤头表面飘着细细的一层猪油的油花,上面撒着碧绿的碎葱。他吸口气闻了闻,就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南边味道,与他石家王二婶下厨做出来的味道极为相近。时近黄昏,石咏已是饿了,赶紧谢过徐氏,捧着这阳春面,话不多说,大快朵颐。
郑燮上京,原没想到还能结交石咏这样的人物,此刻见他丝毫不与自己客气,心里益发高兴。
两人各自吃完一碗面,对坐着闲聊。石咏这才想起来关于郑燮身边那名“妖童”之事,连忙问郑燮:“听说克柔兄上京还带了一名书僮?怎么没见?”
郑燮闻言,当即道:“你是说‘五凤’啊!早先命他去买柴炭去了,算来也该回来了。”
五凤?石咏听见这个名号,忍不住想要皱眉: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个“妖童”的名字!
说话间,外面已有动静,有人说:“先生,我回来了!”
郑燮当即提高声音,说:“五凤,你进来一下,刚巧说起你!”
说话间门口的棉帘子一掀,一名少年探头进来。只见他脸上涂着煤灰,与早先沾了一脸炉灶灰烬的郑燮几乎有的一拼。但细看去,这少年眉目清秀,五官俊朗,脖子那边露出一圈白皙细嫩的肌肤,看得出来,是个美少年。
五凤向石咏见过礼,便退了出去。
石咏对这五凤的来历满腹怀疑,他早先听了杨掌柜所说的,还觉得将信将疑,可是此刻亲眼见到五凤,竟又动摇起来,不晓得郑燮是不是真的“好男风”,千里迢迢上京还真的大喇喇地带了个美貌少年在身边。
可是再一想,又觉得不大对。郑燮不止带了五凤,也一样带了夫人在身边,而且从刚才徐氏夫人进来送面的情形看,他们夫妻感情不错,连交接一只面碗,都能情意绵绵地对视一会儿,给他这单身狗送来一万点伤害。
若郑燮真的喜欢五凤,徐氏不可能如此“大度”吧!
果然,郑燮待五凤出去,便缓缓将他的来历道出。原来这五凤也是官宦之后,但是家里犯了事,他因年纪尚幼,免了流刑,但是却被当做官奴发卖,年纪轻轻,受了不少屈辱苦楚,后来被郑燮用几幅画换了下来,便甘愿为书僮,终身侍奉郑燮。
石咏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看起来杨镜锌的消息,应该是打听左了。
他本就是身正不怕影斜之人,既然郑燮本人德行无亏,他就绝不会避忌与郑燮往来。当下两人相谈甚欢,石咏问起郑燮今后的打算,郑燮实话实说了,他并没有什么打算,只是想在京中住一阵,看一看,结交些才学之士,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至于生计,郑燮也没怎么想过,他本在钱财上看得极淡,此刻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钱了,就卖两幅画维持生计,若是钱财不缺,生计上过得去,他就不再操心,也懒于作画售卖,唯有成天写写画画,自娱而已。就像昨日,他一下子得了十两银,买了纸之外还余了不少,足以支持过年去,郑燮便十分放松,丝毫不为将来担忧。
石咏想了想,觉得有郑燮这副秉性在此,他此前那些担忧,竟是多余?
石咏得了郑燮这幅《秋声赋》,十分欢喜,照例请汤金扬帮着装裱妥当,隔日多了装裱后的卷轴,正要带回家去的时候,恰巧遇上薛蟠。薛蟠好几日没见过石咏了,当街遇上,一叠声儿拉了人去吃酒。
席间薛蟠见了石咏手中那幅卷轴,好奇地看了看,待看清楚全是字儿没有画的时候,便显出十分失望,笑道:“这有什么,我家库房里多了去了!”
如今石咏已经完全了解这“呆霸王”的脾气,当即也笑着反驳回去,说:“是么?该是还有那庚黄的画吧!”
薛蟠早已知道是唐寅而不是“庚黄”,被石咏这样一笑,顿显羞恼,白了石咏一眼,呸了一口,自己伸筷子夹菜,吃了两口,却渐渐露出愁容,对石咏说:“石兄弟,说实在的,你喜欢的这些字画我家真的有不少,但是放古董行和书铺吧,卖得格外慢,又叫不上高价。如今我手上压了一堆,不知怎么办才好。”
石咏惊异于薛蟠这样的人竟也能收藏一大堆书画,仔细问过,才晓得是薛家开了好几家当铺,好些书画与文玩,大多是当铺的“死当”,或是到期了没人赎的,因是些零零总总、不成体系的东西,要想发卖,收回银两,这周期便格外地长。
薛蟠提起了这茬儿,倒是触动了石咏的心事,他早先也考虑过,想帮一帮郑燮,替他将名号打响。突然他想到个念头,当即对薛蟠说:“要不我们来搞个拍卖会?”
薛蟠的筷子登时僵在那儿:“什么,‘扑卖’?”
~
第156章
“扑卖”与“拍卖”, 一字之差,教薛蟠听了去, 登时错会了石咏的意思, 待石咏连比带划地解释完, 薛蟠才明白过来, 反过来给石咏好生科普了一下如今这个时空里的“扑买”与“扑卖”。
中华在“拍卖”这种竞购方式进入之前,早有了“扑买”与“扑卖”。“扑买”就是投标夺买,薛家作为皇商, 竞争内务府几项货品的特许供应权, 便是“扑买”,这与后世的招投标差不多, 由内务府考察皇商的资质与财力, 最能确保皇家贡物质量的一家胜出。
“扑卖”则是以赌博的方式来招揽生意,例如小贩让主顾掷钱, 视钱正反面的多少定输赢。赢者得物, 输者失钱1。
而石咏说的“拍卖”, 则与薛蟠所说的“扑卖”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待他向薛蟠解释过,薛蟠皱着眉头想了一遍,扭脸望着石咏, 犹豫着说:“要不, 我们先这样卖上几件,试试看?”
别看薛蟠此刻犹豫,隔天一转脸,他立马现出热忱, 说:“没多久就要进腊月了,再加上今年年底有官吏考评、升迁调任,京里走礼的人极多。送书画文玩是最有面儿的事,想来这门生意是做得。”
石咏听了一喜,心想难得薛蟠也有这样的见识。岂料下一刻,薛蟠嘻嘻一笑:“我妹妹说的!”
石咏无语扶额,心想这薛蟠真是个“妹宝男”啊,幸好这位妹妹还算是有些见识。
说到便做,石咏当即与薛蟠的人开始商议筹备此事。石咏每天要上内务府衙门,他便只大概写了个方略,将一些要点面授机宜,教给李寿,所有的具体事务都让李寿去跑。
李寿原先在正白旗旗署随正白旗子弟练过一阵骑射,身体早已练得很壮实,再加上他和旗下子弟交道打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偶尔打打官腔。因此他和薛家那些精明事故的老掌柜们打起交道来,也还算顺逐,毕竟在这时候的“商”是天然怕“官”的。
待到事情准备的有七八分眉目了,石咏做主,将这件事透露给相熟的几家知道,十三阿哥没说什么,贾琏则表示很有兴趣参与,想要再买几件拿得出手的书画古董,毕竟他身上还有个捐的五品同知,这又到了他三年一次寻门路补缺的时候了。
十六阿哥听说了这事儿,却咋咋呼呼地跑来找石咏商议,他也很想掺和一把,只不过他并非是想趁此机会淘上两件好东西,而是想参与,把他手上的一些东西也通过这机会高价“卖”出去。
“内库没银子了!”十六阿哥在石咏面前严肃地搓着手,无奈地说,“四哥户部那边也紧紧巴巴的,钱全紧着冬令的黄河河工呢,皇上就让爷自己想法子!”
石咏颇有些无语,忙问十六阿哥如今缺口有多大,十六阿哥伸出两个指头:“缺的不算太多,也就二百万两!”
石咏:……这叫不算太多?
他无语得很,心想:现在就这样了,等再过一两年西北战事一起,内库与户部岂不是就穷得要连底裤都不剩了?
但即便如此,康熙老爷子好面子,他以前说过的,“盛世添丁,永不加赋”,这话既然说出了口,也就死撑着不肯靠增加赋税令财政增收。
“怎么样?”十六阿哥有些紧张地望着石咏,低声问:“有希望没有?……你要爷怎么帮你,你尽管说。”
六两银子一幅,是专收那些不知名画工所画的那种“福禄喜庆”主题制式画的。然而郑燮一看就是书生气极重的文人,他笔下之作,与那些毫无情感的制式画完全不同。只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郑燮如今,在京中还没有名气罢了。
“听说画幅装裱过之后,价钱能再卖得高些。可是学生如今手头拮据,也顾不上这许多了,先卖上一幅画,再买一刀雪浪纸回去再说。”
上回石咏就是在松竹斋买的雪浪纸,寻常要三两银子一刀的,白老板给他了二两银子的亲友价。
若是郑燮六两银卖一幅竹石图,再三两银买一刀纸,就只得三两银。他在京城还要租房居住,养家糊口,这幅画卖得有些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
石咏想了想,说:“这样吧,白老板,杨掌柜,克柔兄的这一幅画我看着很是喜欢,想以十两银作价买下,因是在你店里相中的,老规矩该给贵店一成佣金,这一成佣我来出,就是十一两银子……”
白老板和杨掌柜赶紧客气,执意要免了这层佣金,石咏却知这种古董书画行的生意也不好做,这么多人等着吃饭,不便坏了其中的规矩,再说郑燮的画若要在京里卖,以后还是要走松竹斋这种铺子的关系,他先帮郑燮的画定个基调,再让松竹斋开张做笔买卖,尝点儿甜头,以后看在他的面儿上多帮着郑燮卖上两幅。
最后双方商议,还是按石咏说的结算了。然而石咏身上的银钱都结给了汤金扬,最后还是白老板垫了十两银给郑燮,石咏那边回头再将银两给松竹斋送来。
石咏见到属于他的竹石图,举在面前欣赏,越看越喜,越发觉得这十一两银子画得好值。三年不见,郑燮的功力大有进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幅画上没有题字。
郑燮也看出了这一点,当即慨然应道:“掌柜,此处可借笔墨乎?”
他借了笔墨,当场在这已经画就的竹石图上挥毫,亲手书写了题跋,再将墨迹细细吹干,这才递给石咏。石咏大喜过望,捧着竹石图爱不释手,扭头看看汤金扬:“汤师傅,又要烦劳你多花些功夫替我装裱这一幅!”
这下子,松竹斋里皆大欢喜,白老板和杨掌柜赚到佣金,卖出了雪浪纸,汤裱褙揽了一件生意,郑燮赚到了生活费,而石咏得了喜爱的书画。
白老板与杨掌柜看了郑燮所写的题跋,也大为赞叹,都说这字给画幅增色不少。杨镜锌连连说:“郑先生下回再送画来,只消在这画上题一句诗,这价钱能翻上一倍不止。”态度早已转为殷勤,盼着郑燮下回继续送些有题诗的竹石、兰竹图,交给他他准备能卖出去。
一时郑燮唯有苦笑,郑重谢过石咏,拿上银两,匆匆告辞,只说家中正在等米下锅。
石咏望着郑燮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竟困窘至此,早知道就该将刚才那幅竹石图的价格再开高一点的。
只不过他眼下手头闲钱也不算多,早先石家的进项,都用在了买隔壁院子上,还有一部分则送去了树村,在那里,李大牛在冬闲时会招几名工匠,将石家那间三进的小院子张罗着盖起来。再加上眼看就要进腊月,过年时会有不少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石家的压力会比以前更重。
此外,石咏心里还隐隐约约有些忧虑。他知道郑燮郑板桥此生坎坷,可也只有那样曲折的人生阅历,才造就了后人所熟知的郑板桥。他固然可以资助郑板桥,助他脱离贫困潦倒的处境,甚至助他在京扬名,不必再等上二十年才会有人对板桥之画趋之若鹜——
可是这样做,有可能会拉低郑板桥的格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若是人生一帆风顺,郑燮便未必再能写出这样脍炙人口的励志名句。
想到这里,石咏便有些犹豫。只不过他对今日之事全无后悔,总不能看着旁人有揭不开锅吧!
石咏想着心事,从松竹斋走出来。
这时候杨掌柜杨镜锌自后追上来,极小声地向石咏说:“茂行,听说郑燮此人上京时携带妖童一名,并曾自承好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茂行如今正教着雍王府的四阿哥,这些事上……要三思啊!”
杨镜锌口中所说的“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1”,乃是隐晦所指,好男风之意。
石咏听了一怔,依稀记起此事确实在史上有所记载,只是在后世郑板桥人格的光辉远远盖过了对于他的私德的讨论,后人更看重他的作品,对这种癖好也并不怎么在意。
此刻石咏听了杨镜锌婉言相劝,知道对方也是为自己着想,当即点头随意应了。他固然可以“三思”,“三思”之后结不结交郑燮,不还是由他自己定?
只是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倏地扭头望向杨镜锌,差一点问出口:“原来你是……”
作者有话要说: 1出自《板桥自叙》。
第155章
石咏不算是一个反应特别快特别机敏的人, 可是此刻望着杨镜锌杨掌柜,心里瞬间闪过十七八个念头。
论理, 杨镜锌只是松竹斋的一位掌柜, 可是他却知道石咏在雍亲王府教习四阿哥之事, 联想到当初第一次前往雍亲王府的情形, 石咏心里明白,杨镜锌定是雍亲王府的人无疑。
可令石咏没有想到的是,郑燮是一介籍籍无名的江南书生, 初到京中没多少时候, 杨镜锌竟然能探知他带了一个“妖童”,而且好男风?
这便只有一个可能, 杨镜锌此人隶属雍亲王府的“粘杆处”, 并且负责在琉璃厂一带打听刺探各种人物的信息,不拘于身有官职之人, 上至贵介公子, 下至市井平民, 只怕都在杨镜锌及其属下的监视范围之内。
偏生这样才会显得更可怕,因为杨镜锌是白老板所信任的掌柜,而白老板, 明显是个靠向十六阿哥的人。
想到这里, 石咏立即有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感觉,有如芒刺在背,极不舒服。三年了,可能在三年间他都一直这样被人盯着, 而且还毫无察觉。
可是细想想,若是没有杨镜锌,他当初也没有机会被引荐去雍亲王府上,自然也不会认得十三阿哥,可能他直到如今,都还像郑板桥一样,在辛辛苦苦地为今日的口粮打拼。
更何况,杨掌柜此人竟冒着泄露身份的危险,肯劝自己这样一句,石咏已经足感盛情:这位,不论在粘杆处是个什么职位,至少对自己是抱有善意的。
想到这里,石咏赶紧向杨镜锌一拱手,端正态度,认真严肃地又向他谢了一回,表示自己一定会谨慎交友,谨言慎行,请杨镜锌放心云云。
杨镜锌对石咏的表态非常满意,与他客气两句便又转回松竹斋去了。石咏这才轻轻地舒出一口气。他又想明白了一点,杨镜锌之所以敢于这样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一来可能是觉得自己嘴紧,值得信任;二来则可能根本就不怕自己的身份泄露。
但即便如此,石咏绝不可能因为杨镜锌一句话,就此疏远了郑燮。早先郑燮给他留了个地址,正巧也在南面,骡马市附近,距离以前石家所住的红线胡同不远。石咏隔天便抽了时间,过去骡马市那里看了看。
郑燮大约觉得客栈会馆之类的地方房钱太贵,再加上他带了书僮与家眷,在城南大杂院里与旁人合租了半拉院子。石咏过去的时候郑燮与他的夫人徐氏一道,正在外面院子里搭的一个土灶上生火准备做饭。
“克柔兄!”
石咏一声招呼,郑燮吃了一惊,赶紧跳出来迎接石咏。
石咏也没想到郑燮竟也能如眼下这般,脸上沾了柴灰,黑一块白一块的出来迎接,着实好笑,忍不住指着郑燮的面孔,险险没笑出声。
郑燮哈哈一笑,洒脱地将袖子使劲在脸上擦了擦,越发擦得黑成了灰,脸上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也管不上这许多,将妻子叫过来见礼。徐氏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颇为腼腆,冲石咏福了福,叫了一声:“石大爷!”石咏则以“郑嫂子”称呼。
一时郑燮将石咏扯进自家屋内。石咏见这小屋外间,不过一桌一椅,并一方窄榻而已。郑氏夫妇坐卧起居的地方,则还要在里间。
郑燮则丝毫不为自家地方狭小为耻,招呼石咏坐下,他就自己坐在背后那方窄榻上,笑着从墙上挂着的一只竹篓里取出一卷纸张,递给石咏说:“茂行兄,这是给你的。”
石咏展开一看,只见是郑燮亲手所写的一幅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个送你,补昨天的钱!”郑燮毫不在乎地笑道,“茂行兄,昨儿你真不该给我这么多银钱的。有钱在手,我就懒得再写字作画了。只惦记着你昨儿得的那一幅,怕你反悔,觉得十两银买得太亏了,所以赶着又写了一幅字来赔你!”
石咏心想:他怎么可能反悔?
不过郑燮盛情难却,加上石咏确实喜欢极了那一副郑燮的楷书,又觉得可以拿给弘历去欣赏欣赏,长长眼界见识,石咏便不再推让,赶紧将那幅字也收下了,心想他这一转头又要去找汤裱褙,回头得让人给自己一个批发价才行啊。
少时徐氏捧着两碗阳春面进来,请郑燮与石咏一起“慢用”。
郑燮笑着说:“地方狭小,没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招待的,还请茂行兄莫要嫌弃。”
石咏见这阳春面虽然看着素净,但是汤头表面飘着细细的一层猪油的油花,上面撒着碧绿的碎葱。他吸口气闻了闻,就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南边味道,与他石家王二婶下厨做出来的味道极为相近。时近黄昏,石咏已是饿了,赶紧谢过徐氏,捧着这阳春面,话不多说,大快朵颐。
郑燮上京,原没想到还能结交石咏这样的人物,此刻见他丝毫不与自己客气,心里益发高兴。
两人各自吃完一碗面,对坐着闲聊。石咏这才想起来关于郑燮身边那名“妖童”之事,连忙问郑燮:“听说克柔兄上京还带了一名书僮?怎么没见?”
郑燮闻言,当即道:“你是说‘五凤’啊!早先命他去买柴炭去了,算来也该回来了。”
五凤?石咏听见这个名号,忍不住想要皱眉: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个“妖童”的名字!
说话间,外面已有动静,有人说:“先生,我回来了!”
郑燮当即提高声音,说:“五凤,你进来一下,刚巧说起你!”
说话间门口的棉帘子一掀,一名少年探头进来。只见他脸上涂着煤灰,与早先沾了一脸炉灶灰烬的郑燮几乎有的一拼。但细看去,这少年眉目清秀,五官俊朗,脖子那边露出一圈白皙细嫩的肌肤,看得出来,是个美少年。
五凤向石咏见过礼,便退了出去。
石咏对这五凤的来历满腹怀疑,他早先听了杨掌柜所说的,还觉得将信将疑,可是此刻亲眼见到五凤,竟又动摇起来,不晓得郑燮是不是真的“好男风”,千里迢迢上京还真的大喇喇地带了个美貌少年在身边。
可是再一想,又觉得不大对。郑燮不止带了五凤,也一样带了夫人在身边,而且从刚才徐氏夫人进来送面的情形看,他们夫妻感情不错,连交接一只面碗,都能情意绵绵地对视一会儿,给他这单身狗送来一万点伤害。
若郑燮真的喜欢五凤,徐氏不可能如此“大度”吧!
果然,郑燮待五凤出去,便缓缓将他的来历道出。原来这五凤也是官宦之后,但是家里犯了事,他因年纪尚幼,免了流刑,但是却被当做官奴发卖,年纪轻轻,受了不少屈辱苦楚,后来被郑燮用几幅画换了下来,便甘愿为书僮,终身侍奉郑燮。
石咏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看起来杨镜锌的消息,应该是打听左了。
他本就是身正不怕影斜之人,既然郑燮本人德行无亏,他就绝不会避忌与郑燮往来。当下两人相谈甚欢,石咏问起郑燮今后的打算,郑燮实话实说了,他并没有什么打算,只是想在京中住一阵,看一看,结交些才学之士,寻找志同道合之人。
至于生计,郑燮也没怎么想过,他本在钱财上看得极淡,此刻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钱了,就卖两幅画维持生计,若是钱财不缺,生计上过得去,他就不再操心,也懒于作画售卖,唯有成天写写画画,自娱而已。就像昨日,他一下子得了十两银,买了纸之外还余了不少,足以支持过年去,郑燮便十分放松,丝毫不为将来担忧。
石咏想了想,觉得有郑燮这副秉性在此,他此前那些担忧,竟是多余?
石咏得了郑燮这幅《秋声赋》,十分欢喜,照例请汤金扬帮着装裱妥当,隔日多了装裱后的卷轴,正要带回家去的时候,恰巧遇上薛蟠。薛蟠好几日没见过石咏了,当街遇上,一叠声儿拉了人去吃酒。
席间薛蟠见了石咏手中那幅卷轴,好奇地看了看,待看清楚全是字儿没有画的时候,便显出十分失望,笑道:“这有什么,我家库房里多了去了!”
如今石咏已经完全了解这“呆霸王”的脾气,当即也笑着反驳回去,说:“是么?该是还有那庚黄的画吧!”
薛蟠早已知道是唐寅而不是“庚黄”,被石咏这样一笑,顿显羞恼,白了石咏一眼,呸了一口,自己伸筷子夹菜,吃了两口,却渐渐露出愁容,对石咏说:“石兄弟,说实在的,你喜欢的这些字画我家真的有不少,但是放古董行和书铺吧,卖得格外慢,又叫不上高价。如今我手上压了一堆,不知怎么办才好。”
石咏惊异于薛蟠这样的人竟也能收藏一大堆书画,仔细问过,才晓得是薛家开了好几家当铺,好些书画与文玩,大多是当铺的“死当”,或是到期了没人赎的,因是些零零总总、不成体系的东西,要想发卖,收回银两,这周期便格外地长。
薛蟠提起了这茬儿,倒是触动了石咏的心事,他早先也考虑过,想帮一帮郑燮,替他将名号打响。突然他想到个念头,当即对薛蟠说:“要不我们来搞个拍卖会?”
薛蟠的筷子登时僵在那儿:“什么,‘扑卖’?”
~
第156章
“扑卖”与“拍卖”, 一字之差,教薛蟠听了去, 登时错会了石咏的意思, 待石咏连比带划地解释完, 薛蟠才明白过来, 反过来给石咏好生科普了一下如今这个时空里的“扑买”与“扑卖”。
中华在“拍卖”这种竞购方式进入之前,早有了“扑买”与“扑卖”。“扑买”就是投标夺买,薛家作为皇商, 竞争内务府几项货品的特许供应权, 便是“扑买”,这与后世的招投标差不多, 由内务府考察皇商的资质与财力, 最能确保皇家贡物质量的一家胜出。
“扑卖”则是以赌博的方式来招揽生意,例如小贩让主顾掷钱, 视钱正反面的多少定输赢。赢者得物, 输者失钱1。
而石咏说的“拍卖”, 则与薛蟠所说的“扑卖”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待他向薛蟠解释过,薛蟠皱着眉头想了一遍,扭脸望着石咏, 犹豫着说:“要不, 我们先这样卖上几件,试试看?”
别看薛蟠此刻犹豫,隔天一转脸,他立马现出热忱, 说:“没多久就要进腊月了,再加上今年年底有官吏考评、升迁调任,京里走礼的人极多。送书画文玩是最有面儿的事,想来这门生意是做得。”
石咏听了一喜,心想难得薛蟠也有这样的见识。岂料下一刻,薛蟠嘻嘻一笑:“我妹妹说的!”
石咏无语扶额,心想这薛蟠真是个“妹宝男”啊,幸好这位妹妹还算是有些见识。
说到便做,石咏当即与薛蟠的人开始商议筹备此事。石咏每天要上内务府衙门,他便只大概写了个方略,将一些要点面授机宜,教给李寿,所有的具体事务都让李寿去跑。
李寿原先在正白旗旗署随正白旗子弟练过一阵骑射,身体早已练得很壮实,再加上他和旗下子弟交道打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偶尔打打官腔。因此他和薛家那些精明事故的老掌柜们打起交道来,也还算顺逐,毕竟在这时候的“商”是天然怕“官”的。
待到事情准备的有七八分眉目了,石咏做主,将这件事透露给相熟的几家知道,十三阿哥没说什么,贾琏则表示很有兴趣参与,想要再买几件拿得出手的书画古董,毕竟他身上还有个捐的五品同知,这又到了他三年一次寻门路补缺的时候了。
十六阿哥听说了这事儿,却咋咋呼呼地跑来找石咏商议,他也很想掺和一把,只不过他并非是想趁此机会淘上两件好东西,而是想参与,把他手上的一些东西也通过这机会高价“卖”出去。
“内库没银子了!”十六阿哥在石咏面前严肃地搓着手,无奈地说,“四哥户部那边也紧紧巴巴的,钱全紧着冬令的黄河河工呢,皇上就让爷自己想法子!”
石咏颇有些无语,忙问十六阿哥如今缺口有多大,十六阿哥伸出两个指头:“缺的不算太多,也就二百万两!”
石咏:……这叫不算太多?
他无语得很,心想:现在就这样了,等再过一两年西北战事一起,内库与户部岂不是就穷得要连底裤都不剩了?
但即便如此,康熙老爷子好面子,他以前说过的,“盛世添丁,永不加赋”,这话既然说出了口,也就死撑着不肯靠增加赋税令财政增收。
“怎么样?”十六阿哥有些紧张地望着石咏,低声问:“有希望没有?……你要爷怎么帮你,你尽管说。”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9251/56571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