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
推荐阅读: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小行星、他一直在黑化、事不过三、万古神帝、装O后和联姻对象HE了、金玉满堂、穿到老爸相亲那年、恶毒直男但天然钓系、
金帐里,康熙一人独自坐着。旁边榻上睡着一个孩子,石咏认得,正是弘历,此刻鼻息沉沉,早已睡得熟了。康熙见到十三阿哥带着石咏进来行礼,便冲魏珠比了个手势,魏珠会意,立时传了一名御前侍卫过来,将弘历轻轻一抱抱起,转到康熙金帐后面一间去休息。
康熙面前,灯火幽暗,只余十三阿哥与石咏两人。康熙眼神略有些浑浊,抬眼盯着石咏看了片刻,终于问:“听说你能摹写旁人的字迹?”
第326章
康熙问了石咏一句, 接着便紧紧盯着石咏,目不转睛。
石咏心头一惊, 终于明白了十三阿哥适才说的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康熙问他这话, 必是已经知道了他能够摹写。而十三阿哥早先那样说, 这个信息应当是十三阿哥告知康熙的。石咏一下子觉得芒刺在背, 极不舒服,虽然此刻十三阿哥低着头,安静地坐在阴影里, 可是石咏还是觉得暗中有一双眼睛, 始终在盯着自己。
石咏知道雍亲王府有粘杆处,康熙手头也有十三阿哥的人马, 甚至江南三大织造一直与皇家有往来密折禀报江南的种种动向。可是他自己的隐秘就这么暴露在康熙面前, 石咏仿佛自己被一盏明晃晃的灯照着,无所遁形。
“回, 回皇上的话……卑职年少时学书, 曾经练习过摹写。”石咏硬着头皮答道。
细想来, 知道他会摹写的人就那么几位:贾雨村是一个,他自然没有义务帮自己保守秘密,可是他曾经从贾雨村手里将顺天府那封匿名的举告信硬生生临摹了去, 贾雨村应当不会轻易外传才是;另一个知道的人是他的二叔石宏武, 但是石二叔这时候早已去西面戍边去了,也不像是轻易会透露他秘密的人。
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十三阿哥的手下在京中各处都安插有人手,自己当初那点小动作早已落在十三阿哥的眼里, 只是对方始终不说,一直等到需要用时,才将这点儿隐秘告诉了康熙皇帝。
“你的意思是,你只会摹写,但是却不会仿写?”
康熙皇帝此刻坐在灯下,右手轻轻地放在案上。石咏不敢抬头看他的面容,但他眼光扫去,只见康熙手上尽是一点一点的老人斑,除此之外,这只放在案上的右手,兀自不停地轻轻颤动。
石咏将心一横,决定将这一点咬死,道:“是,卑职只会蓦写,要卑职临碑临帖,都能临得很像,但是要卑职模仿他人字迹,是决计模仿不来的。”
若是他说他能仿写,那么如果康熙要他模仿自己的字迹,仿写奏折信件,甚至仿写……诏书,那他也真的替康熙皇帝去写?
“嗯!”康熙淡淡地应了一声。石咏依旧不敢抬头,但能感到康熙一对目光森然,坐在座上依旧打量自己。
“真的不会仿写?”康熙最后问了一遍。
石咏坚决地摇了摇头,他就算会也说是不会。都说伴君如伴虎,若是他当真因为写字这一手本事,掺合到什么皇家隐秘当中去,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不妥当,他冤不冤呐?
石咏这般坚决否认的同时,坐在阴影里的十三阿哥则缓缓地点了点头,似乎在帮石咏佐证——毕竟石咏此前唯一在人前显露他这一手本事,就是原样摹写了一份顺天府的匿名举告信,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仿写的才能。
“很好!”康熙似乎放了心,随口道:“替朕研墨!”
石咏一怔,搞了半天,不是要他写字,竟是要他侍候笔墨吗?
但不管如何,石咏面前就放着文房四宝。康熙如此说,石咏也不敢违拗,当即将袖口一翻,伸手取了墨锭,在砚台中点上水,慢慢研出墨汁。在这过程之中,康熙的金帐中始终静悄悄的,石咏只能听见康熙与十三阿哥两人和自己的呼吸声。少时墨已研得,石咏无声无息地退下,束手站在一旁。
康熙似是很懊恼地嘟哝了一声:“你就这么怕朕?”
石咏心想:不是怕你这人,实在是怕你强迫我做什么我不想做的事。
“摹写便摹写吧!”康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石咏说,“你既说不会,朕也不想勉强。但是这几天必须撑过去,等过几天回到承德见着张廷玉,朕便也不用操这份心了……”
石咏闻言心头大震:野史上一直传说张廷玉于康熙末年时实际是康熙皇帝的代笔,替他亲笔批了无数折子,亲手写就无数诏书,甚至有人说康熙的传位诏书是否真由康熙皇帝亲手所写,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眼下康熙的反应来看,当是此言非虚。
正想着,康熙已经将一本折子翻到其中一页,推到石咏面前。
石咏赫然见到上面四个大字:“朕知道了”。
石咏眨眨眼,明白过来,康熙皇帝是要他摹写这四个字,略抬起头,只见康熙微微偏头,努努嘴,示意石咏将他惯用的御笔提起来。他忍不住犹豫了片刻,伸手提笔,双眼紧紧地盯着这四个字,一面比划打量康熙的笔法,一面在心中暗暗地想:他应该抖出真本事,教康熙知道他能分毫不差地摹写出康熙的字迹么?
一旁立着的十三阿哥,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石咏一凝神:他虽然会摹写,可是他从未借着这本事作奸犯科。再者他隐隐约约地明白,这件事是十三阿哥透露给康熙知道的,十三阿哥一向待他如子侄一般,他至少不想让十三阿哥失望,更不想让十三阿哥背上个欺君的帽子。于是他凝神细看康熙的字迹,右手已经虚握一笔,提在空中,似乎在模拟康熙用笔的力道与笔法。他全神贯注,便丝毫没有注意到康熙与十三阿哥交换了一个神色,康熙稍稍点了点头,十三阿哥则轻轻吐出一口气。
石咏细看良久,闭上眼,眼前的想象中,自己仿佛已经在笔走龙蛇。待他在心中模拟一遍,石咏眼一睁,提起御笔,蘸饱了墨汁,登时落笔:“朕知道了”四个字立刻跃然纸上。
康熙皇帝一伸左臂,将写了那四个字的字纸取了过来。对比之后,康熙微微点头,眼光却从字纸上端冲石咏扫了过来,寒声道:“大胆!”
“你可知这四个字里,有一个字是你本不应写的么?”
石咏当然知道,他下笔写那个“朕”字之前,心里已经隐隐约约地觉得不妥。“朕”这个字,自秦始皇以来就一直是皇帝的自称,他一介小吏,有什么资格亲笔写下这个字?然而此刻听了康熙的话,石咏心里拼命吐槽,要写也是你,不让写也是你,这个做皇帝的,怎么年纪越大就越麻烦呢?
他这时候少不得行礼请罪,但却灵机一动,忽然想起来:他这是摹写啊!
“回皇上的话,卑职这是摹写,在卑职眼中,只见其形,不辨其意!”石咏的意思,就当这四个字乃是个花样子,他一丝不苟地临摹下来,根本不在乎这花样子到底画了什么。
听见石咏如此答复,康熙的气登时顺了,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彼此点点头。十三阿哥便道:“儿臣去唤魏总管过来!”
康熙点了点头,十三阿哥便去将魏珠唤来。康熙道:“准备朱笔吧!”
原来,刚才那当真只是试试石咏的水准,康熙批折子一概都用朱笔,而朱笔一向都由魏珠准备,少时魏珠将朱笔准备妥当,还特地让石咏又试了试,康熙那边便有折子递了过来。
康熙伸出一只左手,将折子折到朱批的那一页,递给石咏:“朕知道了!”
石咏目不斜视,根本不看那折子上批了别的什么,接过来就写:“朕知道了!”
他刚刚写完,下一本折子又递了过来,石咏又写:“朕知道了!”
这本写完,却暂且没有新的奏折递过来,只见康熙捧着一本正在沉思。石咏看着康熙的侧影,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位已近古稀的老人,且今日又经过那样一番惊吓与病魔的侵袭……
弘历就在金帐后面,他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此刻应当是早就睡着了。石咏鼻端能够闻到药味,想是太医给康熙皇帝开了方,后面正由人煎着药——然而这位老人竟然依旧在捧着折子,在思考他的国家大事。
且不论康熙晚年是否昏庸,至少他依然勤政。
石咏想着想着,眼神中多少流露出几分钦佩。一时康熙思索已毕,掉过脸来,正对上石咏的双眼,康熙自己也微怔。这个年轻人的眼神他记得很清楚,早年间他在乾清宫修自鸣钟的时候,也来过这么一回,少年人不知轻重,这么大喇喇地直视圣躬,令康熙印象深刻。此刻他见到石咏眼中颇有关切之意,忍不住心中微暖,可是脸上却不显,见到石咏的眼神,他只轻轻咳嗽了一声,又将手中的折子递过去,道:“朕知道了!”
石咏一怔,只觉康熙语意双关,既是说他知道要保养龙体,又是让石咏继续批这四个字。石咏当下接过折子,丝毫未看什么内容,只继续批上那四个字。
然而康熙却全没有休息的意思,看过一本折子,飞快地甩给石咏:“朕躬安!”
石咏:这……
康熙忽然省过来,晓得石咏只会“摹写”,还未摹过“朕躬安”这三个字,当下又在昨日已经批过的奏折中挑了挑,找出一本,丢给石咏:“照这个去摹!”
石咏打开,见是一本请安折子,大抵就是臣子们在康熙面前刷一下存在感,问候一声:皇上,您安好吗?康熙便回一句:“朕躬安!”
石咏则只能兢兢业业地揣摩好一阵,先找了张纸,试了试,才觉得有了把握,取过来在那请安折子上写下“朕躬安”三个字。
康熙看了看,也觉得和自己亲手签的差不多,隔了一会儿,又递了一本过去,这本的答复甚至略去了中间一个字:“朕安!”
石咏摇头,表示不行:他只能摹写,不能仿写,虽然从“朕躬安”到“朕安”中间只差了一个字,可是毕竟写字人都有中间连笔的习惯,不能简简单单抹掉中间一个字就算了。于是康熙只得又费劲寻了一本“朕安”的奏折给石咏做样子摹写。
一晚上,石咏大约帮着批了几十本“朕知道了”和“朕躬安”、“朕安”。待到夜深了,康熙才将需要处理的折子一一处理完,放石咏与十三阿哥出了皇帝金帐。
“茂行,我……”回到自己的营帐跟前,十三阿哥满怀歉意,对石咏说。
石咏却直接拦住了对方的话头,道:“姑父,我这边没事的,如今天色已晚,也请您多顾念身体,我这边不便久留,这就告辞了。”说着,他对十三阿哥长长一揖,转身便走,语气里多少还是流露出几分不领情。不是他不能体谅十三阿哥的苦衷,但是他至少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极不喜欢这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感觉,他更加无法接受,出面操办此事的,竟然是他一向当亲长般对待的十三阿哥。
回到自己的营帐里,石咏帐中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煤油灯此刻依旧亮着。石咏走过去,盯着那盏灯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伸手旋灭了灯,倒在榻上,无情无绪,闭上眼,心想:他终究是来到了三百年前的古代。
待石咏再睁眼,营帐的布帘已经透进了些许清光,天已是大亮了。外头十六阿哥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道:“茂行,茂行!别懒了,这都日上三竿了,怎么还睡着?”
石咏匆匆披衣起身,胡乱用凉水擦了一把脸,总算是清醒了些,听见十六阿哥在外头说:“快收拾收拾跟爷走,皇上说要问你通商的事,命你将直接搬到金帐旁边去。”
这康熙皇帝,在科尔沁的时候不问通商的事儿,反倒是到了这里开始问起来了,明显是个借口。但是石咏便有些尴尬,毕竟康熙皇帝的金帐附近,要么是随扈宫人的居所,要么是诚亲王等皇子皇孙的住所,夹了他一个在中间,着实不伦不类。
“对了,十三哥说是身子骨不大好,好像是腿疾又犯了。你这个做人侄女婿的,回头记着好生去探视探视,去太医那里张罗一点药物来!”十六阿哥不忘了指点石咏。
石咏心头一震,昨夜他向十三阿哥告辞的时候,心中确实是有些怨怼,但是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一位也有不小的苦衷?听着十六阿哥这么说,石咏已经等不得了,拔脚便走,一溜烟已经去了十三阿哥的营帐,竟似忘了十六阿哥。这位被他抛在身后,哎了两声,见石咏头也不回,立时忍不住嘟哝道:“这可见真是亲姑丈了!”
石咏正如十六阿哥所言,三步并作两步,已经来到了十三阿哥的营帐跟前,等不得侍卫去通秉,他一揭营帐的帘幕,已经大步迈了进去。只见十三阿哥脸色灰败,坐在榻旁,裤腿高高挽起,露出一对又红又肿的膝盖。他的随侍小厮手中正拿着一瓶药酒,准备为十三阿哥上药。
石咏一伸手,就对那小厮说:“我来吧!”
十三阿哥声音沙哑,低声道:“茂行,你……”
石咏没吱声,手再度向那小厮一伸,那小厮见他如此气势,话都没敢说就直接将药瓶塞到了石咏手里。石咏在营帐里又看了看,转头找了个小杌子,往十三阿哥跟前一坐,接过用来擦药酒的棉布,凝神往棉布上倒了一点儿药酒,小心翼翼地沾在十三阿哥的膝盖上。
他心知定是十三阿哥昨夜在康熙处,站立的时间过久,导致腿疾复发。石咏难免自责,他怎么就没想过为十三阿哥求一句情,让这一位早点去休息呢?康熙固然是勤政,这都险些半身不遂了,晚间唯一惦记着的竟还是批折子;而十三阿哥也是硬气,明明身子骨不妥当,偏也死撑着,就是不愿向康熙提出早退。这一对父子啊……
十三阿哥一挥手,命那小厮到帐外去守着,当下低声道:“茂行,昨日的事……是我对不住你!”他一面说着,一面闭上眼,脸上肌肉偶尔抽动,似乎在竭力忍受病痛。
“您多歇着些,不用向我解释什么!”石咏不觉心里竟有些微恼,恼自己。
他觉得昨夜自己恼得有些没道理,这是三百年前的时空,这里既有粘杆处的存在,也有三大织造上的密折,君权无时无刻不笼罩着着这世上所有的人,十三阿哥身在其中,这本就是他的职责,所作所为也是应有之义,自己又有什么权利怪责?
“只是这件事,您做来,何尝不是……”石咏费劲地斟酌,在想这话究竟应该如何表达,犹豫了片刻,才终于直白地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您在暗中为皇上做的这些事,难道就没有想过可能会损及自身么?”
他昨晚在榻上想了一宿,他终于明白了康熙交到十三阿哥手中的虎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权力。但任何权力都是双刃剑,十三阿哥掌握着这样一股力量,难道康熙就不会疑心十三阿哥可能暗中掣肘?既是如此,以康熙的心性,又怎么可能没有安排反制十三阿哥的措施?
石咏此刻有些不敢想,他一旦记起远在承德的妻儿,背后便一阵一阵地发寒。
“你放心,茂行!如英她们一定会安好。”十三阿哥终于从疼痛中缓过来些,低声对石咏说:“非常时候,这种事情,始终得有人去做!”
低声说出这话的时候,十三阿哥双目低垂,神态安详,可是在石咏看来,他面上却始终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
第327章
上过药酒, 十三阿哥面上痛楚之色减轻,双目低垂, 默默坐在暗影之中。
起先石咏难免为他觉得可惜, 当初曾是那样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子, 如今病体孱弱, 犹要暗中帮康熙料理那许许多多见不得光的事,简直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 且更加摧残这一位的心志。然而听了十三阿哥自述心曲, 说“总有人要去做”,石咏对这一位又有改观, 原本只觉得这位是死气沉沉地缩在暗处, 如今却觉这位是一枚明珠,即便蒙尘, 依旧是明珠。
“茂行, 今日我不在, 你自……小心些!”十三阿哥嘱咐石咏。
石咏应下,向这位道别,又暗中将随驾太医请过来, 请教一番十三阿哥的病情, 晓得蒙药当中有几样是对症的,探春当日所赠的礼物里正好有,石咏当即一点儿不剩地全取了出来,奉给太医, 命其为十三阿哥治疗。
他自己还得忙搬营帐的事儿——在众目睽睽之下,搬到了康熙的天子金帐左近,与十六阿哥比邻而居。旁人只听说是皇帝要过问商贸之事,因此召见石咏,但是他一个外臣,只是晓得些商贸琐事而已,竟得康熙如此厚待,颇令人意外。只有蒙古王公们听说了石咏的身份之后,对石咏兴趣大增,纷纷使人奉上礼物打点,卓礼克图亲王与世子额尔德木图更是止不住地套近乎,这也是石咏始料未及的。
然而在康熙那里,他却又吃了挂落,原因不外乎业务能力低下。
康熙取了他以前批的满文折子出来给石咏“摹写”,石咏这辈子还未摹写过满文,正费劲研究这些文字,忽听康熙在一旁冷森森地问:“朕写的这是什么?”
石咏老实巴交地躬身,答道:“回皇上的话,卑职不认得!”
康熙皇帝登时挂下一张脸,道:“朕记得你是内务府造办处笔帖式出身?”
石咏心想:完蛋,老底都被人翻透了。不过他既然被点来御前,又怎么可能不被人将履历一一问遍?
当下石咏硬着头皮答道:“是!但是卑职不通满文。”
康熙冷哼了一声,道:“蒙文呢?”
“也不识!”
“都不识,又做得什么笔帖式?”笔帖式原本就是负责翻译满蒙汉文字的翻译文职人员。康熙听说石咏是个外语盲,登时觉得痛心疾首,八旗下的子弟竟然不识满蒙文字,而且还顶着笔帖式的名头混进来当差,这位当皇帝的当真是气到了。
石咏赶紧提醒这位老皇帝,身体要紧,不要气坏了身子:“皇上请息怒,龙体要紧!”
康熙记起医嘱,吐了一口气,总算放缓了口气,淡淡地问:“算了,朕不与你计较。你早年失怙,没有机会进官学读书,小小年纪,便出来当差奉养寡母,朕要是再挑你的毛病,就显得是朕的不是了。”他话头一转,问:“满文……也能摹写不?”
石咏点点头。他就是有这么一手本事,就当那文字是图画,他只是临摹一幅图画而已,甭管什么文字,他都能依样画葫芦,摹写下来——文物研究人员发现三代青铜器、甚至发现殷商甲骨文时,上面的文字很大机会都是不识得的,但照样通过拓印、摹写等手段先将文字复制出来,再慢慢研究。所以他也有这么一手本是,能在完全不认识这文字的前提下,空手摹写,复制文字,这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石咏揣摩一阵,摹写了一份给康熙皇帝看过,康熙皇帝见果然是摹写得一点儿不错,宛若自己亲笔。他点点头,问:“你可知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康熙面前,灯火幽暗,只余十三阿哥与石咏两人。康熙眼神略有些浑浊,抬眼盯着石咏看了片刻,终于问:“听说你能摹写旁人的字迹?”
第326章
康熙问了石咏一句, 接着便紧紧盯着石咏,目不转睛。
石咏心头一惊, 终于明白了十三阿哥适才说的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康熙问他这话, 必是已经知道了他能够摹写。而十三阿哥早先那样说, 这个信息应当是十三阿哥告知康熙的。石咏一下子觉得芒刺在背, 极不舒服,虽然此刻十三阿哥低着头,安静地坐在阴影里, 可是石咏还是觉得暗中有一双眼睛, 始终在盯着自己。
石咏知道雍亲王府有粘杆处,康熙手头也有十三阿哥的人马, 甚至江南三大织造一直与皇家有往来密折禀报江南的种种动向。可是他自己的隐秘就这么暴露在康熙面前, 石咏仿佛自己被一盏明晃晃的灯照着,无所遁形。
“回, 回皇上的话……卑职年少时学书, 曾经练习过摹写。”石咏硬着头皮答道。
细想来, 知道他会摹写的人就那么几位:贾雨村是一个,他自然没有义务帮自己保守秘密,可是他曾经从贾雨村手里将顺天府那封匿名的举告信硬生生临摹了去, 贾雨村应当不会轻易外传才是;另一个知道的人是他的二叔石宏武, 但是石二叔这时候早已去西面戍边去了,也不像是轻易会透露他秘密的人。
那么,唯一的可能便是十三阿哥的手下在京中各处都安插有人手,自己当初那点小动作早已落在十三阿哥的眼里, 只是对方始终不说,一直等到需要用时,才将这点儿隐秘告诉了康熙皇帝。
“你的意思是,你只会摹写,但是却不会仿写?”
康熙皇帝此刻坐在灯下,右手轻轻地放在案上。石咏不敢抬头看他的面容,但他眼光扫去,只见康熙手上尽是一点一点的老人斑,除此之外,这只放在案上的右手,兀自不停地轻轻颤动。
石咏将心一横,决定将这一点咬死,道:“是,卑职只会蓦写,要卑职临碑临帖,都能临得很像,但是要卑职模仿他人字迹,是决计模仿不来的。”
若是他说他能仿写,那么如果康熙要他模仿自己的字迹,仿写奏折信件,甚至仿写……诏书,那他也真的替康熙皇帝去写?
“嗯!”康熙淡淡地应了一声。石咏依旧不敢抬头,但能感到康熙一对目光森然,坐在座上依旧打量自己。
“真的不会仿写?”康熙最后问了一遍。
石咏坚决地摇了摇头,他就算会也说是不会。都说伴君如伴虎,若是他当真因为写字这一手本事,掺合到什么皇家隐秘当中去,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不妥当,他冤不冤呐?
石咏这般坚决否认的同时,坐在阴影里的十三阿哥则缓缓地点了点头,似乎在帮石咏佐证——毕竟石咏此前唯一在人前显露他这一手本事,就是原样摹写了一份顺天府的匿名举告信,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仿写的才能。
“很好!”康熙似乎放了心,随口道:“替朕研墨!”
石咏一怔,搞了半天,不是要他写字,竟是要他侍候笔墨吗?
但不管如何,石咏面前就放着文房四宝。康熙如此说,石咏也不敢违拗,当即将袖口一翻,伸手取了墨锭,在砚台中点上水,慢慢研出墨汁。在这过程之中,康熙的金帐中始终静悄悄的,石咏只能听见康熙与十三阿哥两人和自己的呼吸声。少时墨已研得,石咏无声无息地退下,束手站在一旁。
康熙似是很懊恼地嘟哝了一声:“你就这么怕朕?”
石咏心想:不是怕你这人,实在是怕你强迫我做什么我不想做的事。
“摹写便摹写吧!”康熙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石咏说,“你既说不会,朕也不想勉强。但是这几天必须撑过去,等过几天回到承德见着张廷玉,朕便也不用操这份心了……”
石咏闻言心头大震:野史上一直传说张廷玉于康熙末年时实际是康熙皇帝的代笔,替他亲笔批了无数折子,亲手写就无数诏书,甚至有人说康熙的传位诏书是否真由康熙皇帝亲手所写,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眼下康熙的反应来看,当是此言非虚。
正想着,康熙已经将一本折子翻到其中一页,推到石咏面前。
石咏赫然见到上面四个大字:“朕知道了”。
石咏眨眨眼,明白过来,康熙皇帝是要他摹写这四个字,略抬起头,只见康熙微微偏头,努努嘴,示意石咏将他惯用的御笔提起来。他忍不住犹豫了片刻,伸手提笔,双眼紧紧地盯着这四个字,一面比划打量康熙的笔法,一面在心中暗暗地想:他应该抖出真本事,教康熙知道他能分毫不差地摹写出康熙的字迹么?
一旁立着的十三阿哥,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石咏一凝神:他虽然会摹写,可是他从未借着这本事作奸犯科。再者他隐隐约约地明白,这件事是十三阿哥透露给康熙知道的,十三阿哥一向待他如子侄一般,他至少不想让十三阿哥失望,更不想让十三阿哥背上个欺君的帽子。于是他凝神细看康熙的字迹,右手已经虚握一笔,提在空中,似乎在模拟康熙用笔的力道与笔法。他全神贯注,便丝毫没有注意到康熙与十三阿哥交换了一个神色,康熙稍稍点了点头,十三阿哥则轻轻吐出一口气。
石咏细看良久,闭上眼,眼前的想象中,自己仿佛已经在笔走龙蛇。待他在心中模拟一遍,石咏眼一睁,提起御笔,蘸饱了墨汁,登时落笔:“朕知道了”四个字立刻跃然纸上。
康熙皇帝一伸左臂,将写了那四个字的字纸取了过来。对比之后,康熙微微点头,眼光却从字纸上端冲石咏扫了过来,寒声道:“大胆!”
“你可知这四个字里,有一个字是你本不应写的么?”
石咏当然知道,他下笔写那个“朕”字之前,心里已经隐隐约约地觉得不妥。“朕”这个字,自秦始皇以来就一直是皇帝的自称,他一介小吏,有什么资格亲笔写下这个字?然而此刻听了康熙的话,石咏心里拼命吐槽,要写也是你,不让写也是你,这个做皇帝的,怎么年纪越大就越麻烦呢?
他这时候少不得行礼请罪,但却灵机一动,忽然想起来:他这是摹写啊!
“回皇上的话,卑职这是摹写,在卑职眼中,只见其形,不辨其意!”石咏的意思,就当这四个字乃是个花样子,他一丝不苟地临摹下来,根本不在乎这花样子到底画了什么。
听见石咏如此答复,康熙的气登时顺了,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彼此点点头。十三阿哥便道:“儿臣去唤魏总管过来!”
康熙点了点头,十三阿哥便去将魏珠唤来。康熙道:“准备朱笔吧!”
原来,刚才那当真只是试试石咏的水准,康熙批折子一概都用朱笔,而朱笔一向都由魏珠准备,少时魏珠将朱笔准备妥当,还特地让石咏又试了试,康熙那边便有折子递了过来。
康熙伸出一只左手,将折子折到朱批的那一页,递给石咏:“朕知道了!”
石咏目不斜视,根本不看那折子上批了别的什么,接过来就写:“朕知道了!”
他刚刚写完,下一本折子又递了过来,石咏又写:“朕知道了!”
这本写完,却暂且没有新的奏折递过来,只见康熙捧着一本正在沉思。石咏看着康熙的侧影,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位已近古稀的老人,且今日又经过那样一番惊吓与病魔的侵袭……
弘历就在金帐后面,他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此刻应当是早就睡着了。石咏鼻端能够闻到药味,想是太医给康熙皇帝开了方,后面正由人煎着药——然而这位老人竟然依旧在捧着折子,在思考他的国家大事。
且不论康熙晚年是否昏庸,至少他依然勤政。
石咏想着想着,眼神中多少流露出几分钦佩。一时康熙思索已毕,掉过脸来,正对上石咏的双眼,康熙自己也微怔。这个年轻人的眼神他记得很清楚,早年间他在乾清宫修自鸣钟的时候,也来过这么一回,少年人不知轻重,这么大喇喇地直视圣躬,令康熙印象深刻。此刻他见到石咏眼中颇有关切之意,忍不住心中微暖,可是脸上却不显,见到石咏的眼神,他只轻轻咳嗽了一声,又将手中的折子递过去,道:“朕知道了!”
石咏一怔,只觉康熙语意双关,既是说他知道要保养龙体,又是让石咏继续批这四个字。石咏当下接过折子,丝毫未看什么内容,只继续批上那四个字。
然而康熙却全没有休息的意思,看过一本折子,飞快地甩给石咏:“朕躬安!”
石咏:这……
康熙忽然省过来,晓得石咏只会“摹写”,还未摹过“朕躬安”这三个字,当下又在昨日已经批过的奏折中挑了挑,找出一本,丢给石咏:“照这个去摹!”
石咏打开,见是一本请安折子,大抵就是臣子们在康熙面前刷一下存在感,问候一声:皇上,您安好吗?康熙便回一句:“朕躬安!”
石咏则只能兢兢业业地揣摩好一阵,先找了张纸,试了试,才觉得有了把握,取过来在那请安折子上写下“朕躬安”三个字。
康熙看了看,也觉得和自己亲手签的差不多,隔了一会儿,又递了一本过去,这本的答复甚至略去了中间一个字:“朕安!”
石咏摇头,表示不行:他只能摹写,不能仿写,虽然从“朕躬安”到“朕安”中间只差了一个字,可是毕竟写字人都有中间连笔的习惯,不能简简单单抹掉中间一个字就算了。于是康熙只得又费劲寻了一本“朕安”的奏折给石咏做样子摹写。
一晚上,石咏大约帮着批了几十本“朕知道了”和“朕躬安”、“朕安”。待到夜深了,康熙才将需要处理的折子一一处理完,放石咏与十三阿哥出了皇帝金帐。
“茂行,我……”回到自己的营帐跟前,十三阿哥满怀歉意,对石咏说。
石咏却直接拦住了对方的话头,道:“姑父,我这边没事的,如今天色已晚,也请您多顾念身体,我这边不便久留,这就告辞了。”说着,他对十三阿哥长长一揖,转身便走,语气里多少还是流露出几分不领情。不是他不能体谅十三阿哥的苦衷,但是他至少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他极不喜欢这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感觉,他更加无法接受,出面操办此事的,竟然是他一向当亲长般对待的十三阿哥。
回到自己的营帐里,石咏帐中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煤油灯此刻依旧亮着。石咏走过去,盯着那盏灯看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伸手旋灭了灯,倒在榻上,无情无绪,闭上眼,心想:他终究是来到了三百年前的古代。
待石咏再睁眼,营帐的布帘已经透进了些许清光,天已是大亮了。外头十六阿哥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道:“茂行,茂行!别懒了,这都日上三竿了,怎么还睡着?”
石咏匆匆披衣起身,胡乱用凉水擦了一把脸,总算是清醒了些,听见十六阿哥在外头说:“快收拾收拾跟爷走,皇上说要问你通商的事,命你将直接搬到金帐旁边去。”
这康熙皇帝,在科尔沁的时候不问通商的事儿,反倒是到了这里开始问起来了,明显是个借口。但是石咏便有些尴尬,毕竟康熙皇帝的金帐附近,要么是随扈宫人的居所,要么是诚亲王等皇子皇孙的住所,夹了他一个在中间,着实不伦不类。
“对了,十三哥说是身子骨不大好,好像是腿疾又犯了。你这个做人侄女婿的,回头记着好生去探视探视,去太医那里张罗一点药物来!”十六阿哥不忘了指点石咏。
石咏心头一震,昨夜他向十三阿哥告辞的时候,心中确实是有些怨怼,但是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一位也有不小的苦衷?听着十六阿哥这么说,石咏已经等不得了,拔脚便走,一溜烟已经去了十三阿哥的营帐,竟似忘了十六阿哥。这位被他抛在身后,哎了两声,见石咏头也不回,立时忍不住嘟哝道:“这可见真是亲姑丈了!”
石咏正如十六阿哥所言,三步并作两步,已经来到了十三阿哥的营帐跟前,等不得侍卫去通秉,他一揭营帐的帘幕,已经大步迈了进去。只见十三阿哥脸色灰败,坐在榻旁,裤腿高高挽起,露出一对又红又肿的膝盖。他的随侍小厮手中正拿着一瓶药酒,准备为十三阿哥上药。
石咏一伸手,就对那小厮说:“我来吧!”
十三阿哥声音沙哑,低声道:“茂行,你……”
石咏没吱声,手再度向那小厮一伸,那小厮见他如此气势,话都没敢说就直接将药瓶塞到了石咏手里。石咏在营帐里又看了看,转头找了个小杌子,往十三阿哥跟前一坐,接过用来擦药酒的棉布,凝神往棉布上倒了一点儿药酒,小心翼翼地沾在十三阿哥的膝盖上。
他心知定是十三阿哥昨夜在康熙处,站立的时间过久,导致腿疾复发。石咏难免自责,他怎么就没想过为十三阿哥求一句情,让这一位早点去休息呢?康熙固然是勤政,这都险些半身不遂了,晚间唯一惦记着的竟还是批折子;而十三阿哥也是硬气,明明身子骨不妥当,偏也死撑着,就是不愿向康熙提出早退。这一对父子啊……
十三阿哥一挥手,命那小厮到帐外去守着,当下低声道:“茂行,昨日的事……是我对不住你!”他一面说着,一面闭上眼,脸上肌肉偶尔抽动,似乎在竭力忍受病痛。
“您多歇着些,不用向我解释什么!”石咏不觉心里竟有些微恼,恼自己。
他觉得昨夜自己恼得有些没道理,这是三百年前的时空,这里既有粘杆处的存在,也有三大织造上的密折,君权无时无刻不笼罩着着这世上所有的人,十三阿哥身在其中,这本就是他的职责,所作所为也是应有之义,自己又有什么权利怪责?
“只是这件事,您做来,何尝不是……”石咏费劲地斟酌,在想这话究竟应该如何表达,犹豫了片刻,才终于直白地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您在暗中为皇上做的这些事,难道就没有想过可能会损及自身么?”
他昨晚在榻上想了一宿,他终于明白了康熙交到十三阿哥手中的虎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权力。但任何权力都是双刃剑,十三阿哥掌握着这样一股力量,难道康熙就不会疑心十三阿哥可能暗中掣肘?既是如此,以康熙的心性,又怎么可能没有安排反制十三阿哥的措施?
石咏此刻有些不敢想,他一旦记起远在承德的妻儿,背后便一阵一阵地发寒。
“你放心,茂行!如英她们一定会安好。”十三阿哥终于从疼痛中缓过来些,低声对石咏说:“非常时候,这种事情,始终得有人去做!”
低声说出这话的时候,十三阿哥双目低垂,神态安详,可是在石咏看来,他面上却始终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绝。
第327章
上过药酒, 十三阿哥面上痛楚之色减轻,双目低垂, 默默坐在暗影之中。
起先石咏难免为他觉得可惜, 当初曾是那样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子, 如今病体孱弱, 犹要暗中帮康熙料理那许许多多见不得光的事,简直是明珠暗投,大材小用, 且更加摧残这一位的心志。然而听了十三阿哥自述心曲, 说“总有人要去做”,石咏对这一位又有改观, 原本只觉得这位是死气沉沉地缩在暗处, 如今却觉这位是一枚明珠,即便蒙尘, 依旧是明珠。
“茂行, 今日我不在, 你自……小心些!”十三阿哥嘱咐石咏。
石咏应下,向这位道别,又暗中将随驾太医请过来, 请教一番十三阿哥的病情, 晓得蒙药当中有几样是对症的,探春当日所赠的礼物里正好有,石咏当即一点儿不剩地全取了出来,奉给太医, 命其为十三阿哥治疗。
他自己还得忙搬营帐的事儿——在众目睽睽之下,搬到了康熙的天子金帐左近,与十六阿哥比邻而居。旁人只听说是皇帝要过问商贸之事,因此召见石咏,但是他一个外臣,只是晓得些商贸琐事而已,竟得康熙如此厚待,颇令人意外。只有蒙古王公们听说了石咏的身份之后,对石咏兴趣大增,纷纷使人奉上礼物打点,卓礼克图亲王与世子额尔德木图更是止不住地套近乎,这也是石咏始料未及的。
然而在康熙那里,他却又吃了挂落,原因不外乎业务能力低下。
康熙取了他以前批的满文折子出来给石咏“摹写”,石咏这辈子还未摹写过满文,正费劲研究这些文字,忽听康熙在一旁冷森森地问:“朕写的这是什么?”
石咏老实巴交地躬身,答道:“回皇上的话,卑职不认得!”
康熙皇帝登时挂下一张脸,道:“朕记得你是内务府造办处笔帖式出身?”
石咏心想:完蛋,老底都被人翻透了。不过他既然被点来御前,又怎么可能不被人将履历一一问遍?
当下石咏硬着头皮答道:“是!但是卑职不通满文。”
康熙冷哼了一声,道:“蒙文呢?”
“也不识!”
“都不识,又做得什么笔帖式?”笔帖式原本就是负责翻译满蒙汉文字的翻译文职人员。康熙听说石咏是个外语盲,登时觉得痛心疾首,八旗下的子弟竟然不识满蒙文字,而且还顶着笔帖式的名头混进来当差,这位当皇帝的当真是气到了。
石咏赶紧提醒这位老皇帝,身体要紧,不要气坏了身子:“皇上请息怒,龙体要紧!”
康熙记起医嘱,吐了一口气,总算放缓了口气,淡淡地问:“算了,朕不与你计较。你早年失怙,没有机会进官学读书,小小年纪,便出来当差奉养寡母,朕要是再挑你的毛病,就显得是朕的不是了。”他话头一转,问:“满文……也能摹写不?”
石咏点点头。他就是有这么一手本事,就当那文字是图画,他只是临摹一幅图画而已,甭管什么文字,他都能依样画葫芦,摹写下来——文物研究人员发现三代青铜器、甚至发现殷商甲骨文时,上面的文字很大机会都是不识得的,但照样通过拓印、摹写等手段先将文字复制出来,再慢慢研究。所以他也有这么一手本是,能在完全不认识这文字的前提下,空手摹写,复制文字,这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石咏揣摩一阵,摹写了一份给康熙皇帝看过,康熙皇帝见果然是摹写得一点儿不错,宛若自己亲笔。他点点头,问:“你可知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29251/56573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