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恶女训狗手册、《台风镜》(校园H)、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记忆之场、
见李格非也明白了韩琦的用意,韩邈笑道:“文叔可想好要怎么在报上刊文了吗?”
李格非沉思片刻,有些迟疑:“此事不好在刊首直言,写成话本故事,又难免失之轻佻。不如分批写点杂文,议论一二?”
韩邈却摇了摇头:“市井中人,哪个耐烦看杂文?若是分批写来,也不过是些不痛不痒的牢骚罢了。不妨寻些因役破家的案件,刊在市井新闻那栏。最好分为中户和下户两类,既能显出‘差役法’的恶处,也能点出‘募役法’的不足。物伤其类,必能让那些百姓更为了解新法的优劣。”
李格非一听就明白了,大喜赞道:“景声兄此法妙啊!不如再刊些相关的读者信函,如此一来,更显公允。”
现如今,他们要做的并非是支持哪边,而是就事论事,不偏不倚。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日新报》在混乱中存身,同时达成韩琦的指示。
韩邈微微一笑:“文叔此言不差。既然是韩相公吩咐,咱们也要尽一份力才行。”
※
“募役法”的颁布,不止是士林中争执不休,民间也是有人讨论。大多数人听闻要再交一份钱,就已经忙不迭的放声大骂。但也有些有识之士,乐见原本那些可以免役的人掏钱助役。
只是如今此法只有细则,寻常百姓哪里能弄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吵也是吵不出个所以然的。
但是很快,局面就生出了变化。《日新报》在转载了《京报》上关于“募役法”的总则之后,开始在新闻一版讲起了案件。有因为应役衙前,被官人坑害,破家后状告不得,阖家自戕的。也有原本就穷苦不堪,因役力太苦,死在任上的。更有不少滥征役力,导致民不聊生,弃田而走的。
这些可都是明晃晃的实证,看起来尤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报上还专门僻出了一栏,刊登来信。有些信粗鄙荒唐,讲些听来的乡人故事。亦有些大大方方计算“募役法”和“差役法”的差别,想要推断哪种更好。当然,也有更进一步谈起了“役力”的根本,和为何富户也要应役的道理。各种言论不一而足,着实让观者津津乐道。
这些他们能看懂啊!不但能看得懂,还能跟人探讨一番。因而每到报纸刊发那日,茶楼中都热闹非凡。
“我就说了,那‘募役法’是不成的!两税都交过了,应役也不是年年都有,为何还要再增一样免役钱?这怕不是朝中有奸佞,想要敛财害人!”
今天讲的案件,是贫户因为赋税太重不堪忍受,选择逃荒流窜,最后从贼的案子。有人看了,立刻感同身受,破口大骂起来。
“应役又不给你发钱,两年不能在家干活,这得亏多大一笔?我看交钱倒是省事了,雇些闲汉来做差役不就行了。”这显然是看了前天报纸的人。那篇讲的却是个中产之家,因为摊上了衙前的重役,最后家破的案子。最是能引起这些中户的共鸣。
“你们这些都是末节。咱们东京城的百姓,有几个家里有田的?往年从没服过徭役,凭什么现在要再收一份?”说这话的,一身锦衣,满面愠色,显然是个被新法牵累到的上户。
“凭什么不能收?”坐在外间,一身粗布麻衣的汉子叫唤起来,“你也不看看应役都是干什么的,还不是为官府办差?这衙门难不成是专给穷户开的?到头来还不是官人得了便宜!明明田赋官户都是要交的,凭什么就不用服役?”
“君子岂能劳身?”对方恨恨斥道。
“没让你劳身啊,掏钱不就行了!你看看那些手力,散从官,还不是为官老爷卖命的。卖命不说,还要破财,简直不当人子!”义愤填膺的声调,顿时高了起来,竟然引来了一片赞同之声。
当然,这些人里,也不免前几天还在吹捧“募役法”,过两日又破口大骂的。不过是随波逐流,没有个定念。自然是报上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然而不论百姓如何评断,《日新报》最大的好处,就是下至细民,上至天子都有翻阅。而这些言论会让无知小民犹疑不定,但是那些能看得懂的,就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了。
第162章
一大早来到衙署, 王安石先取了今日新出的《日新报》, 翻到了新闻一版。看过那则案件, 他默然良久,方才合上了报纸。
《日新报》此举,必然是受人指使的, 背后其人也不难猜。韩琦早已上书天子,直斥“募役法”害处,现今又多了个《日新报》从旁推波助澜。偏偏, 天子也是看报的, 更把《日新报》当做每日政务之余的消遣。他会看不到这些案件吗?王安石比旁人更清楚,天子心软无断, 极易动摇。若是因此坏了新法,其罪难恕!
放在一年前, 王安石此刻就已上奏天子,要封了这小报。可是现在, 他犹豫了,坐在桌前,迟迟无法提起笔来。这不是新法第一次受挫了。农田水利法原本的借贷手段未能施行, 保甲法最重要的以征兵替募兵, 被天子彻底摒弃。更别提由张载提出的将兵法了,就算他也觉得此法不差,但是终归是改了保甲法,方才颁行的。
自己殚思竭虑想出的东西,屡屡被人阻挠, 以王安石的脾性,又岂会不恼?然而这一步步的退让,天子的心意变化,却并未让新法付之东流。相反,那些新法还是颁行了,虽然跟自己的设想有些出入,却也算得上利国利民。
那他到底是胜是败?有时就连王安石自己也说不清楚。
也正因此,对于“募役法”,他是下了十足力气的。就连颁布细则,让官吏“议定”,也是以退为进的办法。他可以依靠此法,清除朝中那些对新法拒不从命之人,也能通过此法充盈国库,让地方州郡财政不至于举步维艰。“募役法”得利的终归是下面百姓,而那“免役宽剩钱”,不过是从中上之家取财的手段。他现在没法真正对豪富、官宦之家动手,但是那些家资不菲的兼并之家,还是能动上一动的。
若是能均贫富,想来下层百姓也有一条出路了。
然而想是这么想,真正面对报上的案件时,就连王安石也难免陷入了沉默。他是在地方做过官的,也亲眼见到过衙前之类的重役,是如何为祸乡里的。这也是他推行新法,一意要改动“差役法”的根本。
可是当这些“疾苦”变成了“人命”,带给人的感官就不同了。
《日新报》连续刊载了十期,每期都是一个涉及人命的案子。自戕的、暴毙的、落草的、弃家的、杀官的……十个案子,就闹出了二十七条人命。还有多少案子隐藏在其下,又有多少人因恶法而亡呢?
这是个连王安石都不愿去深想的事情。他比旁人更清楚,变法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引来极大的反弹和抵触。但是他的本意,是为了挤掉痈疽,破而后立。可若是他的新法也不完备呢?会不会同样成为恶法,让无数人因此破家丧命。
韩琦奏章上叱骂的“损下户而益上户”之言,如今简直锋芒在背。坐在书案前许久,王安石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提起了笔。
他曾对那人说过,有甚建言可以写信,谁料对方却把心中所想放在了报上。既然那人不写,他就要写一写,问上一问了。
※
韩邈没料到会再次收到王安石的信。然而通读过后,他略略松了口气。比起当年的书信,乃至亲见那一面,这位王相公的口吻明显软化了不少,虽说仍旧顽固,却不再咄咄逼人。
而他的问题,对于韩邈而言,也不算难答。刊登这样的案件,是在动摇人心,细民无智,哪有分辨的能力,并无多少益处。这些,韩邈都不反对。毕竟他能读到无数的来函,能让亲随打听市井言论。真正看透役法优劣的,百中无一。大多数不过是人云亦云,或者根据自家利益来判断新法好坏。
既然案件无用,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韩邈吁了口气,提笔写起了回信。法在人为,既然朝廷对那千千万官吏,并无强有力的约束手段。那么任何旨在“富国”的行为,都要成为害民之举。国可富,却不能在征敛之上。开山采矿,拘海晒盐,哪怕是汴水上的一座座水力作坊,都比征敛要靠得住。财富是要靠人得来的,不论是耕地的农夫,制造的百工,乃至贩卖货物的商贾。唯有让他们更快、更好的生产、发卖,方能生财,让更多人得以安居乐业。而朝堂最该做的,就是少给他们添麻烦。
当免则免,当减则减。贫户果腹都已艰难,还要纳税、应役,稍有天灾人祸就要家破。在他们身上敛财,又能炸出多少油水?多几头牛就是中户了?没有牛,如何增加田亩产量?可是朝廷竟然连牛、犁这等物事都要征税,谁还敢用心耕地?更勿论一个衙前重役都能压垮的中户,就别妄论“兼并之家”了。真正良田千顷,家资巨亿之辈,助役钱也只有区区三十贯。厚此薄彼,不过如此。
役法当然要改,但是不改视之为“富国之术”。朝廷核算免役钱,究竟多少,该有个定数。既然为天下计,何不多费些心思,细细思量一番呢?
韩邈下笔飞快,也不咬文嚼字,任一行行墨书落在纸上。他非士子,更无主政一方的经验。但是财政终归还是靠算的,若他一个商人都能算出不妥,朝廷诸公总该有更好的解决之法吧?
就连韩邈自己,也不知这封信能不能起到效用。但是等“募役法”颁行,总要花费些时间。只盼这小小推波助澜,能有些补益吧。
※
有纷争不断,也有暗潮汹涌,上至百官,下至黎庶,都不免为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忧心。但也有人丝毫不关心这些。
看着眼前刚刚装订好的稿纸,甄琼忍不住傻笑起来,对着赤燎子道:“师兄,这次应当可以刊印了吧?”
就算是甄琼,也为这薄薄一本费尽了心思。第一期的《造化论》,他一共写了三篇文章,分为总论、大气说、金石说。而赤燎子也写了两篇,一者是致病原理,一者是丹药辨证。
现在几经易稿,总算得来这么一版没有错漏,严谨广博的成稿,怎能不让甄琼高兴?
赤燎子也是满面自得,捋着自己稀疏不少的胡须,颔首道:“这草稿都经过礼部审核,相公批阅了,自然能刊发于世。这两篇可是我毕生所学,也亏得师弟帮忙,方能成稿。”
甄琼连连点头:“师兄太客气了!这文稿的格式能定下,也有劳师兄费心了。若是没有师兄帮忙,我这头发还不知要掉多少呢?现在只等刊发。到时候肯定能引起轰动,成为传世名作啊!”
听着两位师长的自吹自擂,后面站着的明月红了眼眶,段玄霜则两眼无神,嘴角紧抿,饶是清风这样心思沉稳的,都不由在心底连叹了十几声气。他们三人这段时日又是补课,又是作文,写了不知多少稿,改了不知多少回。结果到最后,还是不入师长们的法眼。以不能拉低《造化论》的品格,被弃了个干净。
偏偏恩师又都说过,写不出合适的稿子,连出师都别想。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小命吗?《造化论》可是分期刊载的,就算数月一期,到时候他们也未必能写出可用的东西啊……
不过几个徒弟再怎么沮丧,也不耽误两位做师长的开心。互相吹捧过后,赤燎子就说起了实际问题:“那这《造化论》首刊要印多少呢?”
甄琼可是早有成算:“这个我早就问过我家韩大官人了。说是现在小报初发,基本都在一千的印量。要不咱们也印一千算了!”
赤燎子吸了口凉气:“会不会太多?咱们这报刊,毕竟页数太少,又是讲的造化大道。除了道门中人,怕也不会有多少人买。印的太多岂不麻烦?”
“麻烦啥啊,卖不完大不了留下做教案呗。咱们宝应观以后也是要收徒的嘛,多印点制版还能便宜点呢。”甄琼立刻大包大揽了下来。这可是他办的报,还准备刻板保存呢。若是不多印点,岂不更浪费了。
听甄琼这么说,赤燎子倒是点了点头:“如此也好。那这一本要卖几钱呢?咱们这小报的字数比《日新报》还少些,似乎不大好定价啊。”
一本册子只有五篇文章,合计还不到三十页,五十文都嫌贵了。但是太便宜了,总觉得又有些掉价,赤燎子心底也是拿不定主意。
甄琼可从没想过降价,立刻道:“怎么说也是咱们费力写出来的,卖个三百文也不为过吧?那《梦溪笔谈》可是每本卖五百文呢,不也卖的断货了?”
赤燎子脸一僵,人家《梦溪笔谈》一百多页呢,光是页数就不好比吧?然而思量片刻,他还是点了点头:“毕竟是宝应观刊印,由天子亲封的通玄先生执笔,又涉及造化大道,是不好卖的太便宜。三百文便三百文吧。”
反正道门中人都有钱,这么一份秘笈,不卖个几百文也说不过去。至于是亏是赚,他反倒不怎么操心。宝应观可是朝廷大观,每年经费都有几万贯呢,还缺这点钱吗?
听师兄这么说,甄琼立刻开心了起来:“若是赚了钱,也有师兄的份!”
说完他还不忘鼓励身后几个人:“瞧见没有,要是你们的文登了,也有润笔费的。以后要好好学习,多作文章啊!”
清风:“……”
明月:“qaq”
段玄霜:“???”
第163章
原本甄琼还打算跟沈括一样, 在《日新报》上发个招帖, 宣传一下自己的新刊呢。但是赤燎子坚决不同意, 说如此一来怕是有不少慕“雷霆真君”大名的信重,私下买去镇宅,岂不耽误推广造化大道?甄琼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人家沈括都用了笔名,是靠真才实学卖出的三千本,他怎么也不能仗着虚名卖书啊!
于是两人商议过后, 就把《造化论》放在了宝应观前院, 跟丹药、避雷针、酒精之类的物事放在一起卖。
这是此法甚是低调,但是通玄先生的名号, 在东京城实在太有名了。道观里卖的丹药,更是引来了不少道士的关注。突然冒出一本书, 虽然贵的有些离谱,名字又大吹法螺, 看起来不怎么靠谱,可仍有不少人上了心。偏偏这些人害怕书中有玄机,并不愿大张旗鼓, 让旁人知晓。结果一段时间内, 那些前来买酒精的小道童无不提起此书,买的时候还鬼鬼祟祟的,跟做贼一般。
这般刻意掩饰,倒还真起了点效果。整个东京城的道观几乎人手一本《造化论》了,这新书硬是在市井中毫无名气。甄琼等了好几天, 发现书就卖了二百来本,一点也没有售罄的意思,不免也有些失望。只好安慰自己,造化毕竟比格物要玄妙一些,自己写的文又那么的深邃明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懂吧?
谁料甄琼刚刚放下此事,正准备重新投入炼丹大业,《造化论》突然就名声大噪了起来。
倒不是他那三篇文引来了追捧,而是赤燎子所作的“病原说”一篇引来了非议。宝应观是卖护心丹和酒精的,故而前来买药的医者也很是不少。有几个也发现了《造化论》,好奇之下买回家参详,结果就被赤燎子的文章激怒了。
这篇“病原说”没有采用医经中的言论,更不遵循阴阳五行或是天人相应的道理,而是以显微镜发现的细蛊为基础,阐述了对于各类疾病的认识。
细蛊致病,最近已经被东京城里的百姓接受。喝水要烧开,饭前要洗手,接生更是两者兼具,半点不能马虎。就连一些人受了外伤,都开始涂抹酒精,避免伤口溃烂。但是把所有疾病都归罪于细蛊,却是从来都没有的。
更要命的是,赤燎子那篇稀奇古怪的文里,还配了不少插图,绘制出了他见过的各种细蛊,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之余,却又有些可信。不过如今寻到的细蛊种类并不算多,赤燎子也在文中直言,其他疾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并非是跟细蛊无关,而是可能太小,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罢了。
这言论可太惊世骇俗了。若是治病皆因蛊而起,那以形补形算什么?调节阴阳又算什么?所有治病皆成了攻伐之道,没有君臣佐使,没有五运六气,简直连医家根本都要动了。见到这等“邪说”的医者,又怎能不怒?
可问题是,赤燎子不是大夫,而是个道士。因此动怒的诸位医者也只能口诛笔伐,直斥其人妄谈病理,却连针对酒精和宝应观的丹药都不敢。毕竟这些是真能救人的,若是扯进来,反倒显得自己医术不精,一派胡言了。
赤燎子多大年纪了,哪会理会这些。而他一直不开口辩驳,就有人忍不住对那《造化论》生出了兴趣,买来一观。
这一看不打紧,饱学之士尽皆目瞪口呆。那通玄先生未免也太不讲究了吧?谈经论道,说起道法的只占极少,连阴阳之变都不怎么涉及,倒是大谈什么“万物此消彼长,总量不变”之类的言论。还举了许多的例子,画了用玻璃皿演示的图样。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冰变水,水变气,气凝水,水复成冰的道理。书上言,万事万物都能变成气,气又生成了万事万物,从这点引出了大气说。
如今谁不知道碳气害人的道理?但是详细阐明元气、碳气、惰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的,却从来没有。更别提植株吸碳气,人畜吸元气,如此循环往复,才能生息不绝的道理了。当然,这也用了不少例证,有数字有描述还有绘图,不但看起来一目了然,若是有兴趣还能在家照葫芦画瓢的重复实验起来。
至于最后的金石论,就没有前面两篇那么引人入胜了。但是“金属可置换,性烈者更易析出”的说法,还是让一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黄白术”就是这个道理啊!那些骗财的道士只是蒙蔽世人罢了!
不过同样,这些东西都跟丹经所言大相径庭,那些喜爱炼丹的士人,难免生出困惑,只盼着哪个金丹门庭出面,驳斥一二。可是不知是畏惧“雷霆真君”的大名,还是文中所言确实有些道理,东京城内的道门全都安安静静,没一个跳出来“直言”的。
倒是因为《造化论》结尾写了可以投稿,使得宝应观前立着的信箱都被塞满了。真正的道士来投稿的不多,全是一群热衷丹术的士子们胡乱寄信,看得人烦不胜烦。
“这连明月的文都不如,也敢拿来投稿?!”随便翻了两篇,甄琼就怒了。说好的影响道门呢?说好的可以掌控丹道呢?这种狗屁玩意,不是浪费他的时间吗?
赤燎子倒是十分心大,劝道:“你写那些都是造化一派的总纲,太过深奥。真正的金丹门庭还要潜心琢磨一段时间,才敢提出异见。之后几期,恐怕还是只有咱们的文稿能用。”
“那也不能让他们寄这些垃圾啊!”甄琼简直想要一把火把这堆玩意全都烧了。他看起来很闲吗?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回去睡觉呢!
赤燎子咳了一声,倒是给出了个主意:“这些文虽说多是瓦砾,但也要防着其中混有遗珠。既然玄霜他们也要作文,不如把信都交给他们,先让他们拣选一番。既能磨练眼力,又能学学作文之道。等瞧见可用得了,再呈给咱们过目。”
段玄霜:“……”
不是,恩师,我也不闲啊!这信每天都有十几份,就算他跟清风明月不吃不睡也看不过来吧?
甄琼可没在意徒弟和师侄面上的土色,极为干脆的点了点头,旋即又恨恨道:“其实让我说,就要派一个道童守在信箱前,每投一封信交个三百文。若是不用,这三百文就不退了,若是录用了,再给他稿费补偿。如此一来,没事找事的闲人也就散了!”
这未免也太市侩了吧?赤燎子哑然失笑:“咱们办报主要是为了跟同道交流,倒不好如此施为。将来造化派是否能引领金丹一门,可是都靠此报了,还是大度些吧。”
甄琼听到这话,才算作罢。好在也没有往死里折腾徒弟们,专门又让韩邈从报馆里寻了个审稿的,先把那些不是说道法的剔除,再给门下弟子们审核。结果不止是清风、明月、段玄霜这三个入门弟子,就连新招来的烧火童子们也都跟着审起了稿。这些人可不会嫌弃活儿多,还都欣喜异常。于是清风看他们的眼神里,也不免多出了丝同情。丢掉别人的文稿是快活,等到将来你自己写时,就该悔不当初了。
当然,除了这些闲人以外,还有人对《造化论》这个新刊生出了兴趣。
李格非沉思片刻,有些迟疑:“此事不好在刊首直言,写成话本故事,又难免失之轻佻。不如分批写点杂文,议论一二?”
韩邈却摇了摇头:“市井中人,哪个耐烦看杂文?若是分批写来,也不过是些不痛不痒的牢骚罢了。不妨寻些因役破家的案件,刊在市井新闻那栏。最好分为中户和下户两类,既能显出‘差役法’的恶处,也能点出‘募役法’的不足。物伤其类,必能让那些百姓更为了解新法的优劣。”
李格非一听就明白了,大喜赞道:“景声兄此法妙啊!不如再刊些相关的读者信函,如此一来,更显公允。”
现如今,他们要做的并非是支持哪边,而是就事论事,不偏不倚。也唯有如此,才能让《日新报》在混乱中存身,同时达成韩琦的指示。
韩邈微微一笑:“文叔此言不差。既然是韩相公吩咐,咱们也要尽一份力才行。”
※
“募役法”的颁布,不止是士林中争执不休,民间也是有人讨论。大多数人听闻要再交一份钱,就已经忙不迭的放声大骂。但也有些有识之士,乐见原本那些可以免役的人掏钱助役。
只是如今此法只有细则,寻常百姓哪里能弄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吵也是吵不出个所以然的。
但是很快,局面就生出了变化。《日新报》在转载了《京报》上关于“募役法”的总则之后,开始在新闻一版讲起了案件。有因为应役衙前,被官人坑害,破家后状告不得,阖家自戕的。也有原本就穷苦不堪,因役力太苦,死在任上的。更有不少滥征役力,导致民不聊生,弃田而走的。
这些可都是明晃晃的实证,看起来尤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报上还专门僻出了一栏,刊登来信。有些信粗鄙荒唐,讲些听来的乡人故事。亦有些大大方方计算“募役法”和“差役法”的差别,想要推断哪种更好。当然,也有更进一步谈起了“役力”的根本,和为何富户也要应役的道理。各种言论不一而足,着实让观者津津乐道。
这些他们能看懂啊!不但能看得懂,还能跟人探讨一番。因而每到报纸刊发那日,茶楼中都热闹非凡。
“我就说了,那‘募役法’是不成的!两税都交过了,应役也不是年年都有,为何还要再增一样免役钱?这怕不是朝中有奸佞,想要敛财害人!”
今天讲的案件,是贫户因为赋税太重不堪忍受,选择逃荒流窜,最后从贼的案子。有人看了,立刻感同身受,破口大骂起来。
“应役又不给你发钱,两年不能在家干活,这得亏多大一笔?我看交钱倒是省事了,雇些闲汉来做差役不就行了。”这显然是看了前天报纸的人。那篇讲的却是个中产之家,因为摊上了衙前的重役,最后家破的案子。最是能引起这些中户的共鸣。
“你们这些都是末节。咱们东京城的百姓,有几个家里有田的?往年从没服过徭役,凭什么现在要再收一份?”说这话的,一身锦衣,满面愠色,显然是个被新法牵累到的上户。
“凭什么不能收?”坐在外间,一身粗布麻衣的汉子叫唤起来,“你也不看看应役都是干什么的,还不是为官府办差?这衙门难不成是专给穷户开的?到头来还不是官人得了便宜!明明田赋官户都是要交的,凭什么就不用服役?”
“君子岂能劳身?”对方恨恨斥道。
“没让你劳身啊,掏钱不就行了!你看看那些手力,散从官,还不是为官老爷卖命的。卖命不说,还要破财,简直不当人子!”义愤填膺的声调,顿时高了起来,竟然引来了一片赞同之声。
当然,这些人里,也不免前几天还在吹捧“募役法”,过两日又破口大骂的。不过是随波逐流,没有个定念。自然是报上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然而不论百姓如何评断,《日新报》最大的好处,就是下至细民,上至天子都有翻阅。而这些言论会让无知小民犹疑不定,但是那些能看得懂的,就难免有些坐立不安了。
第162章
一大早来到衙署, 王安石先取了今日新出的《日新报》, 翻到了新闻一版。看过那则案件, 他默然良久,方才合上了报纸。
《日新报》此举,必然是受人指使的, 背后其人也不难猜。韩琦早已上书天子,直斥“募役法”害处,现今又多了个《日新报》从旁推波助澜。偏偏, 天子也是看报的, 更把《日新报》当做每日政务之余的消遣。他会看不到这些案件吗?王安石比旁人更清楚,天子心软无断, 极易动摇。若是因此坏了新法,其罪难恕!
放在一年前, 王安石此刻就已上奏天子,要封了这小报。可是现在, 他犹豫了,坐在桌前,迟迟无法提起笔来。这不是新法第一次受挫了。农田水利法原本的借贷手段未能施行, 保甲法最重要的以征兵替募兵, 被天子彻底摒弃。更别提由张载提出的将兵法了,就算他也觉得此法不差,但是终归是改了保甲法,方才颁行的。
自己殚思竭虑想出的东西,屡屡被人阻挠, 以王安石的脾性,又岂会不恼?然而这一步步的退让,天子的心意变化,却并未让新法付之东流。相反,那些新法还是颁行了,虽然跟自己的设想有些出入,却也算得上利国利民。
那他到底是胜是败?有时就连王安石自己也说不清楚。
也正因此,对于“募役法”,他是下了十足力气的。就连颁布细则,让官吏“议定”,也是以退为进的办法。他可以依靠此法,清除朝中那些对新法拒不从命之人,也能通过此法充盈国库,让地方州郡财政不至于举步维艰。“募役法”得利的终归是下面百姓,而那“免役宽剩钱”,不过是从中上之家取财的手段。他现在没法真正对豪富、官宦之家动手,但是那些家资不菲的兼并之家,还是能动上一动的。
若是能均贫富,想来下层百姓也有一条出路了。
然而想是这么想,真正面对报上的案件时,就连王安石也难免陷入了沉默。他是在地方做过官的,也亲眼见到过衙前之类的重役,是如何为祸乡里的。这也是他推行新法,一意要改动“差役法”的根本。
可是当这些“疾苦”变成了“人命”,带给人的感官就不同了。
《日新报》连续刊载了十期,每期都是一个涉及人命的案子。自戕的、暴毙的、落草的、弃家的、杀官的……十个案子,就闹出了二十七条人命。还有多少案子隐藏在其下,又有多少人因恶法而亡呢?
这是个连王安石都不愿去深想的事情。他比旁人更清楚,变法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引来极大的反弹和抵触。但是他的本意,是为了挤掉痈疽,破而后立。可若是他的新法也不完备呢?会不会同样成为恶法,让无数人因此破家丧命。
韩琦奏章上叱骂的“损下户而益上户”之言,如今简直锋芒在背。坐在书案前许久,王安石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提起了笔。
他曾对那人说过,有甚建言可以写信,谁料对方却把心中所想放在了报上。既然那人不写,他就要写一写,问上一问了。
※
韩邈没料到会再次收到王安石的信。然而通读过后,他略略松了口气。比起当年的书信,乃至亲见那一面,这位王相公的口吻明显软化了不少,虽说仍旧顽固,却不再咄咄逼人。
而他的问题,对于韩邈而言,也不算难答。刊登这样的案件,是在动摇人心,细民无智,哪有分辨的能力,并无多少益处。这些,韩邈都不反对。毕竟他能读到无数的来函,能让亲随打听市井言论。真正看透役法优劣的,百中无一。大多数不过是人云亦云,或者根据自家利益来判断新法好坏。
既然案件无用,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韩邈吁了口气,提笔写起了回信。法在人为,既然朝廷对那千千万官吏,并无强有力的约束手段。那么任何旨在“富国”的行为,都要成为害民之举。国可富,却不能在征敛之上。开山采矿,拘海晒盐,哪怕是汴水上的一座座水力作坊,都比征敛要靠得住。财富是要靠人得来的,不论是耕地的农夫,制造的百工,乃至贩卖货物的商贾。唯有让他们更快、更好的生产、发卖,方能生财,让更多人得以安居乐业。而朝堂最该做的,就是少给他们添麻烦。
当免则免,当减则减。贫户果腹都已艰难,还要纳税、应役,稍有天灾人祸就要家破。在他们身上敛财,又能炸出多少油水?多几头牛就是中户了?没有牛,如何增加田亩产量?可是朝廷竟然连牛、犁这等物事都要征税,谁还敢用心耕地?更勿论一个衙前重役都能压垮的中户,就别妄论“兼并之家”了。真正良田千顷,家资巨亿之辈,助役钱也只有区区三十贯。厚此薄彼,不过如此。
役法当然要改,但是不改视之为“富国之术”。朝廷核算免役钱,究竟多少,该有个定数。既然为天下计,何不多费些心思,细细思量一番呢?
韩邈下笔飞快,也不咬文嚼字,任一行行墨书落在纸上。他非士子,更无主政一方的经验。但是财政终归还是靠算的,若他一个商人都能算出不妥,朝廷诸公总该有更好的解决之法吧?
就连韩邈自己,也不知这封信能不能起到效用。但是等“募役法”颁行,总要花费些时间。只盼这小小推波助澜,能有些补益吧。
※
有纷争不断,也有暗潮汹涌,上至百官,下至黎庶,都不免为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忧心。但也有人丝毫不关心这些。
看着眼前刚刚装订好的稿纸,甄琼忍不住傻笑起来,对着赤燎子道:“师兄,这次应当可以刊印了吧?”
就算是甄琼,也为这薄薄一本费尽了心思。第一期的《造化论》,他一共写了三篇文章,分为总论、大气说、金石说。而赤燎子也写了两篇,一者是致病原理,一者是丹药辨证。
现在几经易稿,总算得来这么一版没有错漏,严谨广博的成稿,怎能不让甄琼高兴?
赤燎子也是满面自得,捋着自己稀疏不少的胡须,颔首道:“这草稿都经过礼部审核,相公批阅了,自然能刊发于世。这两篇可是我毕生所学,也亏得师弟帮忙,方能成稿。”
甄琼连连点头:“师兄太客气了!这文稿的格式能定下,也有劳师兄费心了。若是没有师兄帮忙,我这头发还不知要掉多少呢?现在只等刊发。到时候肯定能引起轰动,成为传世名作啊!”
听着两位师长的自吹自擂,后面站着的明月红了眼眶,段玄霜则两眼无神,嘴角紧抿,饶是清风这样心思沉稳的,都不由在心底连叹了十几声气。他们三人这段时日又是补课,又是作文,写了不知多少稿,改了不知多少回。结果到最后,还是不入师长们的法眼。以不能拉低《造化论》的品格,被弃了个干净。
偏偏恩师又都说过,写不出合适的稿子,连出师都别想。这不是要了他们的小命吗?《造化论》可是分期刊载的,就算数月一期,到时候他们也未必能写出可用的东西啊……
不过几个徒弟再怎么沮丧,也不耽误两位做师长的开心。互相吹捧过后,赤燎子就说起了实际问题:“那这《造化论》首刊要印多少呢?”
甄琼可是早有成算:“这个我早就问过我家韩大官人了。说是现在小报初发,基本都在一千的印量。要不咱们也印一千算了!”
赤燎子吸了口凉气:“会不会太多?咱们这报刊,毕竟页数太少,又是讲的造化大道。除了道门中人,怕也不会有多少人买。印的太多岂不麻烦?”
“麻烦啥啊,卖不完大不了留下做教案呗。咱们宝应观以后也是要收徒的嘛,多印点制版还能便宜点呢。”甄琼立刻大包大揽了下来。这可是他办的报,还准备刻板保存呢。若是不多印点,岂不更浪费了。
听甄琼这么说,赤燎子倒是点了点头:“如此也好。那这一本要卖几钱呢?咱们这小报的字数比《日新报》还少些,似乎不大好定价啊。”
一本册子只有五篇文章,合计还不到三十页,五十文都嫌贵了。但是太便宜了,总觉得又有些掉价,赤燎子心底也是拿不定主意。
甄琼可从没想过降价,立刻道:“怎么说也是咱们费力写出来的,卖个三百文也不为过吧?那《梦溪笔谈》可是每本卖五百文呢,不也卖的断货了?”
赤燎子脸一僵,人家《梦溪笔谈》一百多页呢,光是页数就不好比吧?然而思量片刻,他还是点了点头:“毕竟是宝应观刊印,由天子亲封的通玄先生执笔,又涉及造化大道,是不好卖的太便宜。三百文便三百文吧。”
反正道门中人都有钱,这么一份秘笈,不卖个几百文也说不过去。至于是亏是赚,他反倒不怎么操心。宝应观可是朝廷大观,每年经费都有几万贯呢,还缺这点钱吗?
听师兄这么说,甄琼立刻开心了起来:“若是赚了钱,也有师兄的份!”
说完他还不忘鼓励身后几个人:“瞧见没有,要是你们的文登了,也有润笔费的。以后要好好学习,多作文章啊!”
清风:“……”
明月:“qaq”
段玄霜:“???”
第163章
原本甄琼还打算跟沈括一样, 在《日新报》上发个招帖, 宣传一下自己的新刊呢。但是赤燎子坚决不同意, 说如此一来怕是有不少慕“雷霆真君”大名的信重,私下买去镇宅,岂不耽误推广造化大道?甄琼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人家沈括都用了笔名,是靠真才实学卖出的三千本,他怎么也不能仗着虚名卖书啊!
于是两人商议过后, 就把《造化论》放在了宝应观前院, 跟丹药、避雷针、酒精之类的物事放在一起卖。
这是此法甚是低调,但是通玄先生的名号, 在东京城实在太有名了。道观里卖的丹药,更是引来了不少道士的关注。突然冒出一本书, 虽然贵的有些离谱,名字又大吹法螺, 看起来不怎么靠谱,可仍有不少人上了心。偏偏这些人害怕书中有玄机,并不愿大张旗鼓, 让旁人知晓。结果一段时间内, 那些前来买酒精的小道童无不提起此书,买的时候还鬼鬼祟祟的,跟做贼一般。
这般刻意掩饰,倒还真起了点效果。整个东京城的道观几乎人手一本《造化论》了,这新书硬是在市井中毫无名气。甄琼等了好几天, 发现书就卖了二百来本,一点也没有售罄的意思,不免也有些失望。只好安慰自己,造化毕竟比格物要玄妙一些,自己写的文又那么的深邃明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懂吧?
谁料甄琼刚刚放下此事,正准备重新投入炼丹大业,《造化论》突然就名声大噪了起来。
倒不是他那三篇文引来了追捧,而是赤燎子所作的“病原说”一篇引来了非议。宝应观是卖护心丹和酒精的,故而前来买药的医者也很是不少。有几个也发现了《造化论》,好奇之下买回家参详,结果就被赤燎子的文章激怒了。
这篇“病原说”没有采用医经中的言论,更不遵循阴阳五行或是天人相应的道理,而是以显微镜发现的细蛊为基础,阐述了对于各类疾病的认识。
细蛊致病,最近已经被东京城里的百姓接受。喝水要烧开,饭前要洗手,接生更是两者兼具,半点不能马虎。就连一些人受了外伤,都开始涂抹酒精,避免伤口溃烂。但是把所有疾病都归罪于细蛊,却是从来都没有的。
更要命的是,赤燎子那篇稀奇古怪的文里,还配了不少插图,绘制出了他见过的各种细蛊,看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之余,却又有些可信。不过如今寻到的细蛊种类并不算多,赤燎子也在文中直言,其他疾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并非是跟细蛊无关,而是可能太小,显微镜也观察不到罢了。
这言论可太惊世骇俗了。若是治病皆因蛊而起,那以形补形算什么?调节阴阳又算什么?所有治病皆成了攻伐之道,没有君臣佐使,没有五运六气,简直连医家根本都要动了。见到这等“邪说”的医者,又怎能不怒?
可问题是,赤燎子不是大夫,而是个道士。因此动怒的诸位医者也只能口诛笔伐,直斥其人妄谈病理,却连针对酒精和宝应观的丹药都不敢。毕竟这些是真能救人的,若是扯进来,反倒显得自己医术不精,一派胡言了。
赤燎子多大年纪了,哪会理会这些。而他一直不开口辩驳,就有人忍不住对那《造化论》生出了兴趣,买来一观。
这一看不打紧,饱学之士尽皆目瞪口呆。那通玄先生未免也太不讲究了吧?谈经论道,说起道法的只占极少,连阴阳之变都不怎么涉及,倒是大谈什么“万物此消彼长,总量不变”之类的言论。还举了许多的例子,画了用玻璃皿演示的图样。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冰变水,水变气,气凝水,水复成冰的道理。书上言,万事万物都能变成气,气又生成了万事万物,从这点引出了大气说。
如今谁不知道碳气害人的道理?但是详细阐明元气、碳气、惰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的,却从来没有。更别提植株吸碳气,人畜吸元气,如此循环往复,才能生息不绝的道理了。当然,这也用了不少例证,有数字有描述还有绘图,不但看起来一目了然,若是有兴趣还能在家照葫芦画瓢的重复实验起来。
至于最后的金石论,就没有前面两篇那么引人入胜了。但是“金属可置换,性烈者更易析出”的说法,还是让一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黄白术”就是这个道理啊!那些骗财的道士只是蒙蔽世人罢了!
不过同样,这些东西都跟丹经所言大相径庭,那些喜爱炼丹的士人,难免生出困惑,只盼着哪个金丹门庭出面,驳斥一二。可是不知是畏惧“雷霆真君”的大名,还是文中所言确实有些道理,东京城内的道门全都安安静静,没一个跳出来“直言”的。
倒是因为《造化论》结尾写了可以投稿,使得宝应观前立着的信箱都被塞满了。真正的道士来投稿的不多,全是一群热衷丹术的士子们胡乱寄信,看得人烦不胜烦。
“这连明月的文都不如,也敢拿来投稿?!”随便翻了两篇,甄琼就怒了。说好的影响道门呢?说好的可以掌控丹道呢?这种狗屁玩意,不是浪费他的时间吗?
赤燎子倒是十分心大,劝道:“你写那些都是造化一派的总纲,太过深奥。真正的金丹门庭还要潜心琢磨一段时间,才敢提出异见。之后几期,恐怕还是只有咱们的文稿能用。”
“那也不能让他们寄这些垃圾啊!”甄琼简直想要一把火把这堆玩意全都烧了。他看起来很闲吗?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回去睡觉呢!
赤燎子咳了一声,倒是给出了个主意:“这些文虽说多是瓦砾,但也要防着其中混有遗珠。既然玄霜他们也要作文,不如把信都交给他们,先让他们拣选一番。既能磨练眼力,又能学学作文之道。等瞧见可用得了,再呈给咱们过目。”
段玄霜:“……”
不是,恩师,我也不闲啊!这信每天都有十几份,就算他跟清风明月不吃不睡也看不过来吧?
甄琼可没在意徒弟和师侄面上的土色,极为干脆的点了点头,旋即又恨恨道:“其实让我说,就要派一个道童守在信箱前,每投一封信交个三百文。若是不用,这三百文就不退了,若是录用了,再给他稿费补偿。如此一来,没事找事的闲人也就散了!”
这未免也太市侩了吧?赤燎子哑然失笑:“咱们办报主要是为了跟同道交流,倒不好如此施为。将来造化派是否能引领金丹一门,可是都靠此报了,还是大度些吧。”
甄琼听到这话,才算作罢。好在也没有往死里折腾徒弟们,专门又让韩邈从报馆里寻了个审稿的,先把那些不是说道法的剔除,再给门下弟子们审核。结果不止是清风、明月、段玄霜这三个入门弟子,就连新招来的烧火童子们也都跟着审起了稿。这些人可不会嫌弃活儿多,还都欣喜异常。于是清风看他们的眼神里,也不免多出了丝同情。丢掉别人的文稿是快活,等到将来你自己写时,就该悔不当初了。
当然,除了这些闲人以外,还有人对《造化论》这个新刊生出了兴趣。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0909/60415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