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众人忙拜见了掌柜的,为首的伙计问张仲景:掌柜的可曾带了诏书和路引?
    张仲景点点头,打开包袱。
    众人皆跪下接了任命张仲景为掌柜的旨意。在核验过路引后,为首的伙计开始为张仲景一一介绍。铺子刚开起来,只收了做饭、施粥、账房先生、跑堂、并打扫的一些人,学徒还没有正式收起来,铺子里有四名布衣卫,主要是司管理的职位。
    学徒都已登记了近百人,掌柜未到,吾等不敢擅自主张,若是掌柜的方便,明日便唤他们前来挑选。
    张仲景点头:要从学徒里面选百名徒弟的话,那岂不是得有几百学徒,我们这能装得下这么多人吗?
    伙计们笑道:您还未看过咱们这铺子,这光外面,就有三间大屋,又是两层的。待走到里面,有一个十分宽敞的院落,还有正屋并厢房共十间,都是用来收治病人的。出了后门,走几十米,圣上还为我们新置下了两处住所。
    为首的布衣卫也说:掌柜的不必忧心,虽说是要选徒弟百名,但宁缺毋滥,这时间并未做限制。先生只管招那勤奋、有灵性的徒弟,明日挑学徒,那蠢笨的、年纪大不适合学医的,尽管刷去,不用着急。
    这施粥已是几日了?
    从开馆开始已是三日了,每日从天明开始,一直把两大锅粥施完为止。
    可是要继续下去?
    布衣卫回答:回禀掌柜的,是要一直下去。皇上怜悯百姓,这粮食每日从宫中直接送来,吾等只要熬制并分发给百姓即可。
    施粥的由来,最早是帝王致祭,以示兴农务本。后来在大荒的年岁,常有善人施粥,给流离失所的百姓果腹。也有大户人家喜得贵子或婚嫁的时候,大方施粥。像今岁没有大灾的普通年份,每日都施粥真是闻所未闻。
    张仲景叹道:皇上仁善,吾等必会谨遵皇命。当下安下神来,专心为医官筹划。
    却说恢复上朝的首日,以王允为代表的保守旧世家率先以上朝时辰发难,遭到驳斥后与以黄琬、吕布、陈宫为代表的新贵在朝堂上为恢复三公九卿制度和吕布及陈宫、田丰等人的提拔大吵一顿,最后以少年天子愤怒喊退朝离去而告终。朝堂上,支持恢复旧制的人众多,毕竟自从天子以五部一寺一院取代三公九卿后,旧臣们的势力遭到了大幅削减。
    如今相位也废除了,再也没有百官之首。
    王允、郑泰等人,已经完全不能插手以吕布、黄琬和皇甫嵩为代表的兵部事务中去。
    昭狱之事归陈宫管理的大理寺掌管,普通官员不得僭越。
    官员督查之事也归于骨干全部都由皇帝亲自从小吏提拔上去的监察院。监察院之首田丰,乃是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子弟。
    那田丰本是韩馥的幕僚,一直不得志,竟被天子暗地里派人去冀州接来,执掌新设立的监察院,百官俱是不服。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在他们被天子以排查董卓余孽为名软禁在宫中时进行的,当时消息不通。被放出来后,又因着劫后余生,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看董卓乱党的清算已揭过,众人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如今天子毕竟年少,注重仁义之名,并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回味着今日朝堂上大片的支持者都随他跪在地上请求皇上恢复三公九卿制,王允心中暗自得意。
    可惜武将那边都站在己方对面。皇甫嵩尚未回朝,有人动了拉拢他的心思。可惜,就算是回朝那也是一个唯皇上之命是从的榆木疙瘩。王允心中不满,思来想去,连忙命一派的人写信给名满天下的卢植及孔融,寻求支持。
    又和议郎郑泰、何颙等人商议,继续上书皇帝吕布系董卓义子,理当贬黜,陈宫、田丰、徐庶和刘备不过尔尔,如今被委以重任,皆不妥,还要皇上下令杀死董卓封的官员蔡邕。
    当日晚上又备了车马去见荀攸,准备拉拢荀家。
    荀彧、荀攸也是世家之后,出身豫州颍川。颍川富饶,地处中原腹地、消息灵通、文化气息浓厚,出了不少的才子。当地最显赫的当属颍川荀氏,乃是荀子的后代,多出仁德忠孝,清正廉明之才。
    但荀彧却闭门谢客,告知:吾等臣子,应尽心尽力为皇帝做事,君子之交淡如水,若有商讨之事,请来吏部寻我。
    第30章 朝堂之上
    袁绍乃是四世三公之后,年少就颇有名气。
    董卓在时,袁绍擅自担任冀州牧,且不肯受朝廷召唤回京。他的叔叔袁隗为了不受牵累,将其驱逐出袁家,而他不忠、不孝的行径则被刘协写在诏书上告示天下。
    即使如此,世家影响深远,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动。袁家名气响亮,冀州的名士大都归从于袁绍。
    天子年少,即使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到冀州,朝廷斥责袁绍狼子野心的诏书流传开来、当地的士族根本不奉诏、依旧紧密地依附于袁绍身边。
    袁绍也不将诏书和刘协放在心上,听闻天子杀了董卓,暗地和亲信郭图说:怕是吕布杀了自己义父,唯恐天下人耻笑,才让那黄口小儿白占得了名声。
    但不久之后天子命公孙瓒伐冀州,袁绍便笑不出来了。
    公孙瓒有一支非常出名的精锐骑兵,名曰白马义从。这支军队常年在边疆和匈奴、乌桓等部落拼命,战斗力非比寻常,与并州狼骑、飞熊军齐名。
    袁绍坐立不安,与众幕僚相商对策。
    善于逢迎的郭图率先出主意道:先有董卓把持朝政,后有吕布祸乱朝堂。皇上年幼,为奸贼把持,竟坚持要将主公置于死地。如今主公退无可退,不如呼吁天下群雄,联络公孙瓒、幽州牧、豫州刺史等人共同杀入洛阳,迎救幼主。这样既能保全名声、护住冀州牧的地位、还能为今后做好打算。
    袁绍大喜,若真振臂一呼、诸侯响应,便可名正言顺积粮屯兵、将不响应号召的周边郡守杀了,纳了他们城池。
    还未等袁绍说话,一人已挺身而出,呵斥道:你这是陷主公于不义之中,天子再年幼,那也是大汉的主人,我等岂能生得二心?主公当务之急乃是上表天子,表明忠心,并还冀州牧予韩馥才是。
    袁绍变了脸色:沮授,你且退下。
    转而向另一位一身紫衣的秀美男子,和颜悦色问道:奉孝如何看?
    却说不出一日,王允见荀攸、去信卢植及北海太守孔融的密报就呈在了刘协桌上。
    布衣卫问:皇上,北海路艰遥远,是否需要?
    下手利落些,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刘协冷笑拍桌:好个王允,果真是个老狐狸。
    董卓势大的时候,就夹着尾巴做人,以求保住官位,皇上受了委屈也不敢出头,天天在背后暗搓搓盘算如何借刀杀人。
    演义里董卓死后,他根本不把刘协放在眼里,专注排除异己。明明董卓死后,刘协也是既得利益者,却一点权力都沾不到。又刚愎自大、不懂得审时度势,杀了只是为董卓之死叹息一声的名士蔡邕,使得董卓余党心寒,在贾诩的鼓动下拼得鱼死网破也要纠结残部杀回新都长安。
    自己没实力还想对董卓余党赶尽杀绝,最后造成长安失守,连皇帝都被掳掠了去,使得大汉葬送了最后一丝翻身的机会。
    早朝,果然又旧事重提。
    除了要恢复三公九卿,被刘协发配到毫无实权部门去的某个侍郎做出一派忠君爱国的样子,开始对刘协指手画脚了。上书《防微》,跪在地上痛心疾首地批评刘协在宫中炼丹、养鸽子、种植白叠子、雕刻、酿酒、造纸、以及分封了多个女官。
    也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利的郑泰则上书《论学》,主张废除洛阳门学,认为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瞧不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配得到教育,日后更是不能将这些人提拔为官员。
    刘协摩挲着茶杯,低头掩饰住心中的一丝不耐。这群人被单独幽闭在宫中时,装得跟鹌鹑似的。一旦放出来,没了生命之忧,仗着皇帝宣布清算完毕,便上蹿下跳、谋取权势。甚至有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儒家文化荼毒得太深,恨不得斥责皇帝不遵礼法,并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搏个青史留名的好名声。
    不过今日决定不走拂袖而去震怒路线,面对这些质疑,刘协笑得十分和气,抛出了一个问题:朕且问,若是恢复三公九卿,你们认为谁当做三公,谁当做丞相?
    礼部郑泰率先出列推举道:王允大人满腹经纶、刚正不阿,更曾招降十万黄巾军,立我大汉国威,如此文武兼备之人,当为丞相。
    刘协环顾朝堂,见十几个臣子连连点头,王允隐有得色。
    吕布立即嗤笑:十万黄巾军,那群乌合之众不是只有两三万人?对方敢号称十万,王大人也敢号称十万的军功啊?
    王允的面色有些涨红。
    臣认为不妥,王大人喜以莫须有之名给他人判罪,若为相国,恐怕有负众望。陈宫出声反对道:各位大人想必早已知晓,蔡邕大人因为董贼死得不成人形,曾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此乃人之常情。但就因为这声叹息,竟引得王大人大怒,将他扭送到了大理寺问罪。
    田丰则斩钉截铁道:按照律法,王大人根本就无权逮捕蔡邕大人。如此行事草率、不服律法,岂能服众?
    王允欲要开口辩驳,刘协则瞅准时机,凉凉地插话说:王爱卿在董卓在时隐忍久矣,死后恨不得生啖其肉,也是人之常情。说罢,转向另一位礼部侍郎钱大人,问道:不过,钱大人为何上书一定要置蔡邕为死地呢?
    既然皇上开口问话,王允只得把辩驳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被点到名的钱侍郎忙道:蔡邕为董卓所召,短短时日,就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机要职,后来更是封高阳乡侯,明显就是董卓党派,焉能不杀?
    此言差矣,董卓只是因为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详装广纳贤才。当时蔡邕推辞不受,朕记得还是董卓那贼派兵将他押送回京的。刘协道:自从封官,蔡邕一言一行,无功也无过,既然朕说过董贼余党已清算完毕,便不会再追究。
    皇上此言大善,君子一言当驷马难追。荀攸立即支持道:若是如钱大人所言追查蔡邕,乃是无中生有,满城官员听闻都会心神惶惶。
    王允却不依不饶:皇上,既那蔡邕尸位素餐,又怎可为高阳乡侯一职?当时冲动之下已经得罪蔡邕了,本以为禀告皇上会严惩蔡邕,谁料到皇上居然有重用蔡邕之意,如此一来,王允也不得不奋力将蔡邕踩到泥地里。
    没料到,刘协轻易松了口:可,那便罢去蔡邕侯爵并官职,命其即刻搬离侯府。
    王允松了一口气。
    刘协又浅笑问:众位爱卿,认为谁可当三公之职?
    曾经做过三公的人,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及买官的崔烈尽数被下狱,朝堂上最有名望的当属王允和卢植。
    王允方才已被驳了面子,于是便有一王姓侍郎建议:卢植大才,乃国之栋梁,当位列三公。
    第31章 洛阳食堂
    卢植性情刚毅、不畏强权,以文官出身历任九江、庐江太守。且是海内知名的大儒,门生众多,的确堪当三公。
    对于群臣的建议,刘协并不着急。
    董卓死后,刘协给了卢植两道诏书。一道是重回朝廷,任户部尚书,行使管理官吏大权,一道则是担任洛阳门学忌酒,统领洛阳门学。
    洛阳门学博士、讲师都无官职,只有统领门学的忌酒是官职,品阶也不低,乃是正四品,佚比千石,有进宫面圣、参与早朝的权利。但作为门学的忌酒,背后有数千的学子,是相当忌讳站队的。这一点,刘协早已和卢植点明,若为忌酒,则早朝时不议政。
    卢植接受了洛阳门学忌酒的诏书,自此不来上朝。
    田丰刚直,又是负责吏治考核、监督的监察院之首,也不管卢植的名气多大,毫不留情反驳道:诚然,卢忌酒品德高尚、学富五车。但可有功绩?平叛无功、治理九江、庐江郡能力平平。此等学者大儒只适合做门学的忌酒,皇上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实乃大善。
    刘协问:卢忌酒何在?
    一名监察使回答道:回禀陛下,卢忌酒告假了。最近事务繁忙、忌酒年事又已高,身体承受不住,便告了长假。
    王允闻言皱眉,显然一个年老多病的人是不合适作为三公的。
    众位爱卿,既然无合适之人担任,且三公九卿制时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说明此制已不适当今之世。朕意已决,既无要事,那便退朝罢。说罢,刘协也不理跪在地上的几位大臣,径直走了。
    吕布也跟了上去,愤愤不平道:我看这群人就是在密谋结党,那王允老儿,明显就是为首的那个,当杀鸡儆猴才是。
    刘协耐心解释说:王允出身的王氏家族乃是河东郡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司州颇有影响。有名气的读书人轻易杀不得,杀了他们更要煽动读书人对我们口诛笔伐。
    作为少年天子,若是被扣上乱杀忠臣的帽子,名声尽失便朝廷不稳。当然读书人也不是杀不得的,曹操得势后不照样杀了孔融、杨修,还逼死了荀彧,毕竟那时地位稳固,已不怕口诛笔伐和失去人心了。
    留着他们,朝廷上不得太平,会继续起挑唆之意。
    暂时不碍事,我们自岿然不动。刘协道:若是得空,下午同我去见蔡邕吧。
    吕布先去了兵部。
    兵部依旧是熙熙攘攘的,后院里不乏人公文看久了,就站起来活动筋骨,在院子里角抵。
    吕布看得兴起,也加入了进去。他是天生神力,不一会儿,众人便一哄而散,整理好衣衫逃开:散了散了、打不过将军,处理公文去也
    吕布不得兴儿,只得回殿内看公文。高顺领着那天抢来的小兵,正在给文件分类,重要的、需要吕布批复的都单独拿出来堆好。自己能审批的则堆在另一沓,若是吕布闲了,也会拿起来抽查。
    吕布在丁原帐中时就为军中主簿,处理这些倒也不费神。今日无事,便把高顺批复的一沓都重新看了一遍。高顺做事果然仔细,无一处疏漏。刚放下笔,便听得三声响亮的钟声。
    吕布道:唔,午饭时辰了。
    高顺问:将军,今日是去食堂吃还是命人带回来?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0935/60467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