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节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年代婊】重生后又娇媚勾人(nph 插足)、《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少府家令哼了一声,“罢了,此事老夫会慎重考虑。只要陛下首肯,少府会抽出一笔资金专款专用,让居者有其房。”
“老祖宗真是在世菩萨。千万小民都会记得老祖宗的功绩,为老祖宗立生祠。”
“千万别搞这些虚的。”少府家令连连摆手,“老夫只求身后名。”
顾玖了然一笑,“晚辈知道了。定不会让老祖宗为难。”
少府家令并非真的不想老百姓为他立生祠,而是忌惮天子,怕天子多疑。
所以才说只求身后名。
顾玖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做犯忌讳的事情。
她起身,躬身一拜,“一切就拜托老祖宗。希望能尽快听到老祖宗的好消息。”
少府家令点点头,“你回去等消息吧。”
顾玖告辞离去。
等到少府开始放贷,就可以正式开展流民搬迁计划。
……
二壮亲自带着伙计到乡下收购家禽牲畜。
乡农们都很朴实,朴实到只认现银。
什么四海商行,管你多大的背景,多雄厚的财力,统统没用。
没现银,一只鸡也休想带走。
二壮也因此受了不少罪。
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亲自拿着现银去乡下收购家禽牲畜,为乡农们增加收入,可是乡农们并不感激,反而处处提防。
看他们的眼神,仿佛是看骗子。
当真金白银摆在乡农面前,乡农们依旧没减少警惕性。他们一把抓过银子,确定是真的,然后小心翼翼揣在怀里。
一次又一次,二壮带着伙计们,拿着现银十里八乡刷脸,刷了一个多月,才真正获得乡农们的信任。
这个时候,二壮告诉乡农们,他们可以将牲畜家禽,家里的米粮蔬菜水果拿到京城南城门外市集,找四海商行。
只要东西没问题,四海商行全都收,而且都是现银结算,绝不拖欠一文钱的货款。
看着乡农们浑浊的双眼,二壮不知道自己一个多月的努力能换来什么东西。
直到两天后的凌晨,天蒙蒙亮,太阳还没出来,商行的大门也没开。
然而商行门外已经是人声鼎沸。
伙计开门一看,好家伙。
乡农们赶着猪羊,挑着蔬果,打着火把连夜来到市集上,要将家里的多余的产出全部卖给四海商行。
得到消息赶来的二壮,看着热情的乡农,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信任,比做成一百万的生意还要兴奋。
因为他知道,这份信任太不容易了。
乡农们朴实是不错,朴实的同时又极度排外。
他们的产出,只卖给本乡本土认识的人。
即便知道价格被压得很低,也没人想过要去外面闯一闯,重新找个买家。
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乡土意识。
老人们口口相传,告诉他们,只有本乡本土的人才值得信任。外乡人都是坏人,都是骗子。
这样的情况,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在重复上演。
所谓“杀熟”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地域歧视不也有类似的原因吗。
叫乡农们主动挑着东西到京城来卖,不好意思,没有熟人,他们干不来。
但是二壮和伙计们做到了。
他们用顾玖教的办法,用现银和频繁刷脸,获取了乡农们的信任。
让这些山坳坳里面的乡农们,第一次鼓起勇气,走出那一亩三分地,来到天子脚下。
“谢谢!谢谢!”
二壮此刻只想说一声谢谢。
因为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他虽然不知道顾玖这么做的深意,但是此刻,激动的心情让他不后悔这一个多月的努力。
知道京城上百万人口每天吃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吗?
皇宫有皇庄专供。
大户人家,有自家的庄子供应。
平民百姓,吃的则是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甚至是四道贩子五道贩子贩来的。
这些二道贩子,三道贩子,通过本地人从乡下收购了家禽牲畜,蔬菜水果后,再运到京城贩卖。
京城居,大不易。
不仅仅是因为京城房价高,还因为京城物价高。
难道就没有当地乡农直接挑着自家的产出到京城贩卖吗?
有!
还有不少。
但是比起上百万人口的吃喝,本地自耕农所提供的农产品数量不值一提。
就像现代社会,去菜市场买菜,有几个是本地农民自产自销?
恐怕没有吧。
本地农民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十有九八也都是买给二道贩子。由二道贩子分销到各个农贸市场。
在现代那个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农副产品种植户都无法取代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更何况是在交通不便,通讯更是严重滞后的古代。
整个京城的农贸市场,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给垄断了。价格自然也是居高不下。
至少比起成本,京城的菜篮子价格是有点高的。
但是当乡农们主动挑着自家的蔬菜水果,赶着猪羊鸡鸭,来到位于南城门外集市上的四海商行的时候,京城的菜篮子格局终于有了改变。
四海商行直接从乡农们手中收购家禽牲畜,蔬菜水果。价格自然比二道贩子们给地价格高。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四海商行的农副产品直接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品质杀入市场。
一开始受惠的,只是住在附近的流民。
随着本地工匠口口宣传,京城的小家小户的主妇们,不辞辛劳,情愿多走几里路,提着篮子也来到城门外的集市。
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农副产品,随着一传十十传百,扎实的口碑效应,短短半个月,南城门外的集市,每天从早到晚,都被人给挤得水泄不通。
“优惠大促销,优惠大促销。五文钱,二十颗鸡蛋。”
“一文钱两捆大白菜,快来买啊。晚了就没了。”
“最后一千斤猪肉,需要的到这边来排队。”
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排新修的房屋,被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子给挤满了。
“不要挤,不要挤,都有啊!”
伙计们嘶声裂肺,拿着铁皮喇叭,嗓子都快要吼哑了。
除了本地主妇们,一些手中有了点闲钱的流民妇人也加入了争抢中。
最初,流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京城最低廉的农产品。
等到本地妇人蜂拥而来,流民都是一脸懵逼。
我靠!京城本地人也用抢的。那我们也抢吧。
这两帮人,泾渭分明,却又挤在一起抢着同一块肉,同一板鸡蛋,或是同一只母鸡。
在这场轰轰烈烈地抢购大潮中,一家粮油铺子默默开业。
他们卖的不是精米,而是糙米,糙面,麦子,还有北方极为少见的玉米面。以及麦麸,米糠,菜油,不知多少道的酱油。
总之,都是一些低廉的农产品。
掌柜地站在门口,看着隔壁抢疯的场面,眉头紧皱。
大夫人叫他们到这边集市上开分店,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吧。
这些人一看就没钱,这边开分店能有什么赚头啊。
改天他要找机会和王府的管事说说,让管事给王妃娘娘进言,让大夫人别想一出是一出。
看吧,这都开门快一个时辰了,还没有一桩生意上门。
开业第一天就要挂零蛋,哼哼,他倒是要看看大夫人有什么脸面说自己做生意从未亏过。
主妇们经过一早上的奋斗,终于抢购到自己心仪农副产品。
她们提着篮子,艰难的从人群中钻出来。
头发乱了,衣服也乱了,这一切难掩她们脸上的满足之情。
她们跺跺脚,准备离开的时候,就看到隔壁的粮油铺子。
她们走了进去,比较了价格,然后果断决定买几斤回去。
粮油铺子开业,第一笔生意成交。
有了第一笔就有第二笔第三笔……
主妇们陆续进来,又陆续离去。
“老祖宗真是在世菩萨。千万小民都会记得老祖宗的功绩,为老祖宗立生祠。”
“千万别搞这些虚的。”少府家令连连摆手,“老夫只求身后名。”
顾玖了然一笑,“晚辈知道了。定不会让老祖宗为难。”
少府家令并非真的不想老百姓为他立生祠,而是忌惮天子,怕天子多疑。
所以才说只求身后名。
顾玖心知肚明,自然不会做犯忌讳的事情。
她起身,躬身一拜,“一切就拜托老祖宗。希望能尽快听到老祖宗的好消息。”
少府家令点点头,“你回去等消息吧。”
顾玖告辞离去。
等到少府开始放贷,就可以正式开展流民搬迁计划。
……
二壮亲自带着伙计到乡下收购家禽牲畜。
乡农们都很朴实,朴实到只认现银。
什么四海商行,管你多大的背景,多雄厚的财力,统统没用。
没现银,一只鸡也休想带走。
二壮也因此受了不少罪。
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亲自拿着现银去乡下收购家禽牲畜,为乡农们增加收入,可是乡农们并不感激,反而处处提防。
看他们的眼神,仿佛是看骗子。
当真金白银摆在乡农面前,乡农们依旧没减少警惕性。他们一把抓过银子,确定是真的,然后小心翼翼揣在怀里。
一次又一次,二壮带着伙计们,拿着现银十里八乡刷脸,刷了一个多月,才真正获得乡农们的信任。
这个时候,二壮告诉乡农们,他们可以将牲畜家禽,家里的米粮蔬菜水果拿到京城南城门外市集,找四海商行。
只要东西没问题,四海商行全都收,而且都是现银结算,绝不拖欠一文钱的货款。
看着乡农们浑浊的双眼,二壮不知道自己一个多月的努力能换来什么东西。
直到两天后的凌晨,天蒙蒙亮,太阳还没出来,商行的大门也没开。
然而商行门外已经是人声鼎沸。
伙计开门一看,好家伙。
乡农们赶着猪羊,挑着蔬果,打着火把连夜来到市集上,要将家里的多余的产出全部卖给四海商行。
得到消息赶来的二壮,看着热情的乡农,看着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信任,比做成一百万的生意还要兴奋。
因为他知道,这份信任太不容易了。
乡农们朴实是不错,朴实的同时又极度排外。
他们的产出,只卖给本乡本土认识的人。
即便知道价格被压得很低,也没人想过要去外面闯一闯,重新找个买家。
这是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乡土意识。
老人们口口相传,告诉他们,只有本乡本土的人才值得信任。外乡人都是坏人,都是骗子。
这样的情况,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也在重复上演。
所谓“杀熟”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地域歧视不也有类似的原因吗。
叫乡农们主动挑着东西到京城来卖,不好意思,没有熟人,他们干不来。
但是二壮和伙计们做到了。
他们用顾玖教的办法,用现银和频繁刷脸,获取了乡农们的信任。
让这些山坳坳里面的乡农们,第一次鼓起勇气,走出那一亩三分地,来到天子脚下。
“谢谢!谢谢!”
二壮此刻只想说一声谢谢。
因为这份信任太难得了。
他虽然不知道顾玖这么做的深意,但是此刻,激动的心情让他不后悔这一个多月的努力。
知道京城上百万人口每天吃的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吗?
皇宫有皇庄专供。
大户人家,有自家的庄子供应。
平民百姓,吃的则是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甚至是四道贩子五道贩子贩来的。
这些二道贩子,三道贩子,通过本地人从乡下收购了家禽牲畜,蔬菜水果后,再运到京城贩卖。
京城居,大不易。
不仅仅是因为京城房价高,还因为京城物价高。
难道就没有当地乡农直接挑着自家的产出到京城贩卖吗?
有!
还有不少。
但是比起上百万人口的吃喝,本地自耕农所提供的农产品数量不值一提。
就像现代社会,去菜市场买菜,有几个是本地农民自产自销?
恐怕没有吧。
本地农民种植出来的蔬菜水果,十有九八也都是买给二道贩子。由二道贩子分销到各个农贸市场。
在现代那个交通通讯如此发达的社会,农副产品种植户都无法取代二道贩子,三道贩子。
更何况是在交通不便,通讯更是严重滞后的古代。
整个京城的农贸市场,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给垄断了。价格自然也是居高不下。
至少比起成本,京城的菜篮子价格是有点高的。
但是当乡农们主动挑着自家的蔬菜水果,赶着猪羊鸡鸭,来到位于南城门外集市上的四海商行的时候,京城的菜篮子格局终于有了改变。
四海商行直接从乡农们手中收购家禽牲畜,蔬菜水果。价格自然比二道贩子们给地价格高。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四海商行的农副产品直接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品质杀入市场。
一开始受惠的,只是住在附近的流民。
随着本地工匠口口宣传,京城的小家小户的主妇们,不辞辛劳,情愿多走几里路,提着篮子也来到城门外的集市。
价格低廉,品质有保证农副产品,随着一传十十传百,扎实的口碑效应,短短半个月,南城门外的集市,每天从早到晚,都被人给挤得水泄不通。
“优惠大促销,优惠大促销。五文钱,二十颗鸡蛋。”
“一文钱两捆大白菜,快来买啊。晚了就没了。”
“最后一千斤猪肉,需要的到这边来排队。”
集市上,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排新修的房屋,被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子给挤满了。
“不要挤,不要挤,都有啊!”
伙计们嘶声裂肺,拿着铁皮喇叭,嗓子都快要吼哑了。
除了本地主妇们,一些手中有了点闲钱的流民妇人也加入了争抢中。
最初,流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京城最低廉的农产品。
等到本地妇人蜂拥而来,流民都是一脸懵逼。
我靠!京城本地人也用抢的。那我们也抢吧。
这两帮人,泾渭分明,却又挤在一起抢着同一块肉,同一板鸡蛋,或是同一只母鸡。
在这场轰轰烈烈地抢购大潮中,一家粮油铺子默默开业。
他们卖的不是精米,而是糙米,糙面,麦子,还有北方极为少见的玉米面。以及麦麸,米糠,菜油,不知多少道的酱油。
总之,都是一些低廉的农产品。
掌柜地站在门口,看着隔壁抢疯的场面,眉头紧皱。
大夫人叫他们到这边集市上开分店,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吧。
这些人一看就没钱,这边开分店能有什么赚头啊。
改天他要找机会和王府的管事说说,让管事给王妃娘娘进言,让大夫人别想一出是一出。
看吧,这都开门快一个时辰了,还没有一桩生意上门。
开业第一天就要挂零蛋,哼哼,他倒是要看看大夫人有什么脸面说自己做生意从未亏过。
主妇们经过一早上的奋斗,终于抢购到自己心仪农副产品。
她们提着篮子,艰难的从人群中钻出来。
头发乱了,衣服也乱了,这一切难掩她们脸上的满足之情。
她们跺跺脚,准备离开的时候,就看到隔壁的粮油铺子。
她们走了进去,比较了价格,然后果断决定买几斤回去。
粮油铺子开业,第一笔生意成交。
有了第一笔就有第二笔第三笔……
主妇们陆续进来,又陆续离去。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1523/61754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