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无题(2)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恶女训狗手册、《台风镜》(校园H)、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记忆之场、
官渡之战时,陈琳的伐曹檄文所说:‘细政苛惨,科防互设’,反映的是儒家豪族对曹操重法术的看法,好法术可以说是曹操鄙弃儒术的一种必然结果。
可见,以重刑罚为特色的社会治理虽然不过是曹操在汉末重建统一社会秩序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并被名士郭嘉看作是“治胜”之表现者,却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了很大程度上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此外,严格推行节俭可以说是曹操施政中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相冲突的又一行为。
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崇尚奢华生活,主张锦衣玉食、鼎食钟鸣和曼妙歌舞,因此在两汉特别是东汉,奢华生活几乎成为贵族社会普遍习俗。
而这种习俗到东汉后期是愈演愈烈,至于“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不解,务存节俭而奢侈不止”。
曹操执政后对此予以大力纠正,不但身行节约,还以崔琰、毛玠“典选举”,在官吏间普遍推行节俭之风,由此扭转奢华风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发展。
但曹操所为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重礼所崇尚的豪奢生活理念相违背,且在政策执行中又稍显矫枉过正,所以不但丞相掾和洽谏说:“……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而一些贵族士大夫也并没有完全依照执行,可见,曹操的节俭思想是为汉末儒学士大夫所排斥和反对的。
在他们眼里,曹操对节俭政策的严格推行无疑是反儒家思想的,因而曹丕执政后,曹操的那种严格节俭思想便在儒学世家大族施治思想里渐消解于无形。
总之,在承袭两汉社会思想下,汉末崛起的曹操一生政治作为中既表现出有源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理论和本身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对儒家文化思想的敬畏。
也有重建统一秩序、因时施政、建立曹氏政权政治需要方面所采取对儒家思想的某些叛逆举措,从而敬畏与叛逆成了曹操政治生涯里面对儒家文化思想存在的一种矛盾纠结心理。
历史上,曹操杀孔融,恐怕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吧,曹操给孔融安的罪名是不孝。
大汉以孝治天下,曹操给孔融安上这么一个罪名,想法不言而喻,儒家不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
曹操干出的事情根本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要是儒家,你应该把权利还给天子,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历史记载,孔融藐视圣人,有天,祢衡调侃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即回复一句“你是颜回复生。”
真的说巧,他们的话被郗虑听到了,郗虑本来就和孔融不对付,于是告到曹操处,于是成了其五大罪状之一。
孔融则被定为大逆不道,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孔融说过很多狂悖的话,其中“亲子无亲论”说最惊世骇俗。
他的原话是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翻译成现在白话文的意思说: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孔融的这番言论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社会那是不能接受的,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逆不道的悖论。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个借口罪名,曹操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即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这才是孔融之死的最根本原因。
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相当好,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
但没过多久曹操就“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
而孔融就和荀彧一样,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两人政治关系由此一拍两散。
孔融与曹操作对,真正触到曹操的逆鳞。
曹操要开王霸之基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的障碍,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头,阿党比周,拥刘贬曹,四方信服。
可见,以重刑罚为特色的社会治理虽然不过是曹操在汉末重建统一社会秩序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并被名士郭嘉看作是“治胜”之表现者,却不可避免地显示出了很大程度上对儒家思想的“叛逆。
此外,严格推行节俭可以说是曹操施政中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相冲突的又一行为。
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崇尚奢华生活,主张锦衣玉食、鼎食钟鸣和曼妙歌舞,因此在两汉特别是东汉,奢华生活几乎成为贵族社会普遍习俗。
而这种习俗到东汉后期是愈演愈烈,至于“诏书每下宽和而政急不解,务存节俭而奢侈不止”。
曹操执政后对此予以大力纠正,不但身行节约,还以崔琰、毛玠“典选举”,在官吏间普遍推行节俭之风,由此扭转奢华风习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发展。
但曹操所为与两汉以来的儒家思想重礼所崇尚的豪奢生活理念相违背,且在政策执行中又稍显矫枉过正,所以不但丞相掾和洽谏说:“……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而一些贵族士大夫也并没有完全依照执行,可见,曹操的节俭思想是为汉末儒学士大夫所排斥和反对的。
在他们眼里,曹操对节俭政策的严格推行无疑是反儒家思想的,因而曹丕执政后,曹操的那种严格节俭思想便在儒学世家大族施治思想里渐消解于无形。
总之,在承袭两汉社会思想下,汉末崛起的曹操一生政治作为中既表现出有源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理论和本身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对儒家文化思想的敬畏。
也有重建统一秩序、因时施政、建立曹氏政权政治需要方面所采取对儒家思想的某些叛逆举措,从而敬畏与叛逆成了曹操政治生涯里面对儒家文化思想存在的一种矛盾纠结心理。
历史上,曹操杀孔融,恐怕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吧,曹操给孔融安的罪名是不孝。
大汉以孝治天下,曹操给孔融安上这么一个罪名,想法不言而喻,儒家不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
曹操干出的事情根本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要是儒家,你应该把权利还给天子,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历史记载,孔融藐视圣人,有天,祢衡调侃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即回复一句“你是颜回复生。”
真的说巧,他们的话被郗虑听到了,郗虑本来就和孔融不对付,于是告到曹操处,于是成了其五大罪状之一。
孔融则被定为大逆不道,他自小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而忠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也有记载孔融十三岁丧父时哀悴过毁,要别人扶着才能起来,父老乡亲们都认为他孝顺得很。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孔融说过很多狂悖的话,其中“亲子无亲论”说最惊世骇俗。
他的原话是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翻译成现在白话文的意思说: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
孔融的这番言论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社会那是不能接受的,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大逆不道的悖论。
因此,不忠不孝只是曹操除掉孔融的一个借口罪名,曹操非杀孔融不可的根本原因,即两人政治目标的对立,这才是孔融之死的最根本原因。
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相当好,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政治立场。
但没过多久曹操就“挟天子以令天下”,想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
而孔融就和荀彧一样,始终是汉室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两人政治关系由此一拍两散。
孔融与曹操作对,真正触到曹操的逆鳞。
曹操要开王霸之基就必须扫除豪族政治的障碍,偏偏孔融不改名士派头,阿党比周,拥刘贬曹,四方信服。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2170/63371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