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记忆之场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缠枝(贵族学院文 np)小梨花(校园h1V1)长江绝恋(骨科NP)[秦时+天九]忘机(H)季节性症状(1v1)

    第617章 运气挺好
    虞贵妃有更惦记的事儿,而孙淼母妃袁贵嫔的反应平淡,她听完了就只点点头,什么话也不说。
    另一厢,孙宣的母妃陶昭仪小口嘬了一碗茶,眼神也渐渐锐利起来,吩咐道:“使人去外头转转。”
    这个外头,指的不是慈心宫外,而是宫外孙祈的府邸。
    孙祈前几年就在宫外开府了。
    既然慈心宫不好打听,不如就去孙祈那儿,总会有蛛丝马迹漏出来的。
    后宫女人们动作,而御书房里,圣上目光沉沉看着战报。
    肃宁伯的折子写得朴实,如何布兵、如何进攻,写得很是明白,他驻守裕门关,前线的将士们谁功高、谁勇猛,都一一言明,没有忽略自己的儿子,也不夸大其词。
    他放下折子,眯着眼睛靠着椅背,道:“运气真不错。”
    “可不是,”孙禛咧嘴笑了,“一冲喜,运势都好了,先前僵持许久,现如今大胜。”
    圣上睁开眼,看向孙禛,只笑不语。
    孙禛见状,没有再多言,低下头不吭声了。
    孙宣垂着眸子,道:“可惜叫那些狄人跑了,等他们准备好,一定会卷土重来。”
    “狄人狡诈,”孙祈道,“若能斩草除根,早就斩了,哪里还会数年征战,劳民伤财,苦了无数百姓。阿渊此次与肃宁伯、向大人联手,收复北境,已经不容易了。”
    几位皇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还各自寻了好话,夸了蒋慕渊一通。
    圣上听了会儿,道:“睿儿怎么不说话?”
    孙睿闻声,抬起头来,也没有迟疑,直直道:“儿臣在想七弟的话,确实运气挺好。”
    刚说那句话时,圣上态度未明,孙禛是有些忐忑的,听他胞兄赞同,不由就松了一口气,暗暗自喜。
    圣上摸着下颚,半晌突然就笑了起来:“打仗这事儿,运势太重要了,能得此胜,可见北狄失了天命。”
    北狄无天命,那便是顺德帝得天命。
    众皇子拱手恭贺父皇,弯下腰时,孙祈等人都在想一件事——父皇是真的喜欢孙睿。
    一样的话,从孙禛嘴里说出来,和孙睿说,就是不一样的。
    圣上挥退了几个儿子。
    皇子们在御书房外互相告辞,孙睿与孙禛一道去给虞贵妃问安。
    孙禛一路憋着,直到进了虞贵妃的宫室才放松下来,偏头问孙睿:“皇兄亦觉得我说得在理?我先前还当说错话了。”
    孙睿睨了他一眼,面上依旧淡淡的,等宫人去通传时,才道:“没说错。”
    孙禛得意了,待里头请了,兴高采烈去寻虞贵妃。
    孙睿落后几步,看着浑然不知内里意思的孙禛,目光沉沉。
    孙禛把运气归到“冲喜”之上,这是讨圣上欢心,而孙睿所谓的运气是“顾云康”。
    顾云康不止埋了顾致沅,让狄人提出的交换毫无意义,还混在鹤城之中,助将士火攻山口关,大破北狄,若没有这个人,蒋慕渊哪里能这么容易收复北境。
    而战场局势变化多端,拖到草原化雪,局面又不同了。
    运势,果真是战场上极其要紧的一环,这一仗,运势站在了蒋慕渊与顾家一边。
    北境大捷,当天就传遍了京城。
    如此好消息,顺天府恨不能敲锣打鼓地传递给百姓,不管战事多远、是否波及京城,只要有战争,百姓的心就不安定。
    捷报化作了及时雨,冲去了数月间笼在百姓心中的阴霾。
    宁国公府里,安阳长公主高兴极了。
    先前裕门关捎信回来,提了顾云锦先行回京,长公主算着儿媳妇抵达的日子,又得了战报,就盼着儿子早早班师回朝了。
    寿安亦是欢喜,兄嫂都不在,她先前生辰过得也缺了滋味,此刻也翘首企盼着。
    西林胡同里,林家长松了一口气,对门的顾家,单氏推开了小祠堂的门,凝着泪点了香。
    顾家将门,男女皆战,因而女眷亦入祠堂享香火供奉。
    给先人们磕了头,单氏转身与徐氏、吴氏道:“外头虽还没有提起来,但我们心里要有数,云宴太年轻了,又有那些传言,我们家恐怕不能像老将军战死时那般,靠着蒙荫接下将军印了。”
    镇北将军的名号,与公候伯等爵位不同,并非是朝廷封授的,而是边关驻军守将接下帅印,得将军名号。
    守蜀地的是镇南将军,守西境的是征西将军,军功不减,若无大错,自是数代传承。
    可一旦交出将军印,再想拿在手中,就太难了。
    不管圣上信还是不信,那些流言是存在的,而顾云宴的年纪与不够丰厚的军功,更是圣上撤了将军印最好的理由。
    顾家守了北境几十年,帅印丢在他们这一代手中,不管理由为何,都愧对列祖列宗。
    单氏看着那一排排的牌位,终是摇了摇头。
    家书上很多事情不能讲,但他们自家人心里是有决断的。
    单氏攥紧了拳头,咬牙道:“怎么就、就那么糊涂呢!”
    裕门关下,蒋慕渊与肃宁伯、向威等人商议着北境重建之事。
    他们回到裕门关有几日了,那日大捷之后,留下人手驻守在山口关与鹤城,又重新排兵布阵,便退回关内。
    商议了一下午,所有人都很疲惫,肃宁伯却还是留了蒋慕渊下棋。
    肃宁伯的棋艺并不高超,他此刻的心思也不在这上头,下得极其随意,眼看着一片疆土要落于蒋慕渊的白子之中,他干脆中盘认负,把手中黑子扔回了棋篓之中。
    “伯爷还要再下一盘吗?”蒋慕渊一面收拾棋面,一面不疾不徐问道。
    “不下了,不是小公爷的对手,”肃宁伯摆了摆手,他的性子原也存不住事儿,耐到了此刻差不多是极限了,便直接问道,“小公爷当真不打算回京?”
    “不回去,”蒋慕渊笑了笑,“其中缘由,我不细说,伯爷也知道。”
    “你这是铁了心要给岳家谋战功了,”肃宁伯饮了一口茶,“既如此,为何不替顾云康多请战功?不提他孤身赴北狄?你若想打进草原深处,一旦我班师回朝,北境兵力势必不足,靠留下来的人手,不好打。”
    第618章 理由
    依肃宁伯之见,山口关一战,顾云康完全可以居首功。
    虽然顾云康并未亲身参与到火袭、攻关之中,但他护住了顾致沅的遗体,他阻拦大军入鹤城避免了中北狄“请君入瓮”之计,他辨明山口关粮草储藏之处,带领众人寻到了最适合火攻的地点。
    没有顾云康,断断没有如今之大胜。
    蒋慕渊想替顾家累功绩,这一切原本都值得在请功的折子上大书特书的。
    可事实上,战报上写得很简略。
    肃宁伯亲手所写,洋洋洒洒一堆名字,顾云康的功绩被融在其中,朝廷知道这么一回事儿,却不够夺目,也不显眼。
    而瞒下了顾云康奔赴北狄,朝廷不知道后续还有那等硬仗,势必撤走兵力。
    这些事儿,让肃宁伯疑惑极了。
    按说,顾家就是顾家,那几兄弟感情都好,在事关将军印的时候,蒋慕渊总不至于还在考虑不让二房出身的顾云康越过长房子弟吧……
    没的那般本末倒置。
    蒋慕渊敛眉,道:“正是因为不好打,才越发谨慎和迟疑。
    顾家需要这战功,突袭北狄大帐势在必行,可没有人知道我那三舅哥何时能摸清北狄部落状况、又何时能回来。
    我若以此为由,拖着大军留在北境,这不合适。
    国库紧张,军需耗不起。
    万一他这一去出了状况,半年一年没有回来,传到京中,顾家得的不是功绩、而是骂名了。”
    肃宁伯认真听了,摸着下颚上的胡渣,缓缓点了点头。
    蒋慕渊见他听进去了,又道:“这儿无外人,我也再与伯爷多几句嘴。
    先前传言顾家替安苏汗养儿子,我们知道是混账话,可架不住嘴巴长在别人脸上。
    谁也说不上那所谓的儿子是哪一个,可一旦传出我三舅哥去了北狄,指不定就往他的血脉上猜呢。
    人回来了、将来打赢了,那也就罢了。
    万一失了踪影,或是突袭未成,就会被编排得越发不像话了。
    再者,传言是从北狄出来的,我三舅哥万一落在狄人手中,他们反过头再泼脏水,说他投了狄人、说他卖了北地,御书房里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来保岳家。
    圣上即便信我,一封又一封的弹劾折子又不能当没有。”
    肃宁伯皱紧眉头。
    蒋慕渊与程晋之交好,论辈分,肃宁伯厚颜当一声“世伯”,但地位上截然不同。
    这几句话,的确是极其信任才会说的了。
    说起来,当真出了状况,圣上必然偏向亲外甥,可正是舅甥关系在里头,君臣进退才越发讲究。
    蒋慕渊于公于私、都不能对顾家视而不见,但顾云康真的被群起弹劾之时,他不可能拿什么项上人头与顾家多少多少性命去保顾云康绝不会投敌。
    这种“逼迫”之事,别的臣子能做,亲外甥做不了。
    理顺了这些,肃宁伯对蒋慕渊更是欣赏,这个年纪就能如此缜密,也难怪成为年轻一辈之中最突出的存在。
    “小公爷放心,”肃宁伯坐直了身子,郑重道,“我也不会透露这事情。”
    蒋慕渊道了谢,起身出了营帐,抬起头看了眼天色。
    斜阳刺目,他不禁眯了眯眼睛,便收回了目光。
    刚刚的那一番说辞,蒋慕渊也不是骗肃宁伯的,那些理由都站得住脚,但最重要的一点,蒋慕渊没有说。
    他提防孙睿。
    虽然不知道孙睿做许多事情的缘由,也不清楚对方能不能把手伸到北境、甚至伸到草原上,但既然疑心了,此事要紧,小心些也无错。
    蒋慕渊站在大帐前,正好遇上了程晋之。
    </div>
    </div>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3439/66054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