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134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如何在柯南世界成为海王nph、演技的正确运用(非1V1注意)、日日皆好(NPH)、草粉gl、记忆之场、麦元、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
“这两个。”宋阿南指了两个名字,啥也没说。
宋河和严卓也与这些人多少有点接触,两人参考了宋菽几人的意见,又圈了几个自己觉得好的,便定下了十人的名单。
作者有话要说:
要去新地图啦!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58章第五十八桶金
确定名单后又等了几天,严卓与宋菽商议多次,改了好几稿,将新作坊的设计图基本定了下来。正式施工后可能还需再改,所以严卓也得跟着去,宋菽去不了,到时只能叫宋河与他商量了。幸好此次新建的作坊都是相河村中已有的,宋河也算有经验,该有些什么功能都是心知肚明的。
恒州路远,为了能在入夜之前抵达,天不亮,宋河就带着队伍走了。宋菽和阿南送他们到村口,目送那一行人渐行渐远。
等作坊建起来,相河村的这些东西便也能顺利带到恒州城,那里人口众多,四通八达,不知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宋菽心里还有更大的蓝图,但在施展之前,还需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
回屋睡了个回笼觉,宋菽叫上三娘一起,去相河村里的几家作坊都瞧瞧。
馒头坊一如往常,宋菽有意识将一些拌馅揉面的手法交给村民们,现在大伙儿多能在自家做,只是每天做也不现实,所以馒头坊的生意一直很好。现在坊里也兼卖油条、葱油饼等物,比起一开始的馒头批发市场,现在的馒头坊更像是一间早餐店。
能花钱出来吃早餐,从某种程度讲,相河村这块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超普通村庄了。
馒头坊本来是和豆油坊共用一个院子的,现在豆油坊搬去了新地方,院中空出了两间屋子。宋菽开火锅店后常常不在村里,三娘和宋河也两头跑,剩下宋阿南管着那么多个作坊,馒头坊的事便渐渐交给了崔五娘。
崔五娘虽还没有管事的名头,但事情做得有模有样,她在其中一间屋子里放上了桌椅板凳,供来吃早餐的客人们使用。她还与宋菽建议,坊中的伙食那么好,不如中午晚上也拿来馒头坊这里对外卖,反正都是现成的,还能给坊中添些进项。
宋菽觉得不错,便交由她放手去做了。
另一间空出的屋子则做了仓库,馒头坊的面粉和其他食材到对方在此处,宋菽进去看了一眼,分门别类码放得非常整齐。
蚕丝被坊离馒头坊最近,宋菽到那里时,刚巧一床蚕丝被出货,有一小贩兴高采烈地等在院子里,刘阿婆把包好的被子给他时,还收回一根竹签。
“这是何物?”宋菽问,他久不来蚕丝被坊了。
刘阿婆忙跟他解释。原来是蚕丝被坊总是供不应求,那些个小贩人人喊着自己要货,这蚕丝被又不是馒头那样排个把时辰的队必能买到,少不得要等上一两天,所以她便自己做主做了些竹签子,上面刻了花样,竹签从中截断,把其中一半分给那些等货的小贩,等到被子出货,他们便拿着竹签子来堪合,按顺序领取。
“刘阿婆果然巧思。”宋菽赞道。
豆油坊搬去了地窖上头新建的那片作坊里,地方变大许多,原本只有一架楔式木榨变成了五架,工人也多了许多。旁边的啤酒坊也运作良好,三娘跟他说近日来买啤酒的人愈发多了,宋菽转了一圈,让木匠坊再赶制两个酿酒的大桶。
纸坊是这块最大的作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处理原料的,从山上砍下的毛竹直接运到这里,断青、削青、烤白、落塘、断料、浸坯后入鑊蒸煮五个日夜,出鑊后浸入清水塘,浸泡五至十五天后捞出,翻摊冲洗干净,捆扎送去另一边制作成纸。
“……原料这块唯独削青最需要技术,那里的人是阿南亲自挑的,其中一个叫陆清的很是仔细,做起事情来又快又好。”三娘与宋菽走进纸坊,因造纸步骤众多,有些在院里有些在院外,负责削青的陆清坐在一堆断好的竹子旁,把约两米长的青竹筒放在架子上,熟练地削去上面的青皮。
纸坊开张后宋菽就没有管过几天,这里的情况三娘和阿南更熟,要宋阿南一样样跟他说显然不可能,三娘便细细说与他听。他们说着说着,走进蒸煮竹料的烧鑊室,室内一角长短不一的木柴散乱地堆放着,大灶里燃着熊熊烈火。宋菽微微皱了下眉,这火似乎有些大了,虽不至于有什么问题,可这样柴火消耗得更快,长久下来也是浪费。要知道,作坊里的柴火那也是花钱请人去砍的。
“哟,东家来了,请坐请坐。”今天轮班管火的梁老三立刻看见了走进来的宋菽和三娘,连忙拖着自己的小马扎过来,要给宋菽坐。
宋菽摆摆手。
“梁老三,你这灶里的火是不是烧得太旺了?我上次不是和你说了,要徐徐得添柴,烧得再旺这竹料也是要蒸上五天五夜的,平白浪费了这么多。”三娘说,这话像是说过许多次了,连停顿都几乎没有。
“是是是,我这不是刚刚要去小解,所以就顺手先添了几把嘛,您就别计较这几根柴了。”梁老三说,又转头对宋菽道,“早前只远远见过东家,今日细看,您这面相果然与别人不同,是富贵之相啊,今后前程远大前程远大。”
“呵呵,托你吉言。这烧鑊一步很是重要,回头火小了,莫要忘了添柴才好。”宋菽道,他又回头跟三娘说,“阿姐饿了吧?咱们去食堂瞧瞧。”
从纸坊出来,没两步便到了食堂。
这食堂是所有宋家的作坊共用的,提供一日三餐,只要是宋家作坊的员工,包括一些打短工的,都能来这里吃。
一上午看了几家作坊的情况,宋菽基本心里有数了,低声与三娘交流着。
“……馒头坊提了崔五娘当管事便好,豆油坊还是由郭大哥管着,啤酒坊阿姐你怎么看?”
“卓四郎不错,还有……”三娘又说了几个人名,那几个宋菽刚才也见过,也觉得不错。
“纸坊我不打算再到恒州建,这东西不是吃食不赶日子,这里的纸坊也够大,直接运过去便是。”宋菽又说,“刚才你跟我说的几人都不错,可也看不出谁有当管事的潜力,这管事不仅要能干活,坊中的大小事情都要能拿主意才行。”
“也是,不如再观察几日?”三娘也拿不定主意。纸坊中除了那个梁老三,其他人都年纪偏小,干活倒不错,但要拿主意的话就不知表现如何了。
原本宋菽是想自己去恒州,最多带个宋阿南,其他家人还是留在村里的。
宋河和严卓也与这些人多少有点接触,两人参考了宋菽几人的意见,又圈了几个自己觉得好的,便定下了十人的名单。
作者有话要说:
要去新地图啦!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58章第五十八桶金
确定名单后又等了几天,严卓与宋菽商议多次,改了好几稿,将新作坊的设计图基本定了下来。正式施工后可能还需再改,所以严卓也得跟着去,宋菽去不了,到时只能叫宋河与他商量了。幸好此次新建的作坊都是相河村中已有的,宋河也算有经验,该有些什么功能都是心知肚明的。
恒州路远,为了能在入夜之前抵达,天不亮,宋河就带着队伍走了。宋菽和阿南送他们到村口,目送那一行人渐行渐远。
等作坊建起来,相河村的这些东西便也能顺利带到恒州城,那里人口众多,四通八达,不知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宋菽心里还有更大的蓝图,但在施展之前,还需一步步走好脚下的路。
回屋睡了个回笼觉,宋菽叫上三娘一起,去相河村里的几家作坊都瞧瞧。
馒头坊一如往常,宋菽有意识将一些拌馅揉面的手法交给村民们,现在大伙儿多能在自家做,只是每天做也不现实,所以馒头坊的生意一直很好。现在坊里也兼卖油条、葱油饼等物,比起一开始的馒头批发市场,现在的馒头坊更像是一间早餐店。
能花钱出来吃早餐,从某种程度讲,相河村这块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超普通村庄了。
馒头坊本来是和豆油坊共用一个院子的,现在豆油坊搬去了新地方,院中空出了两间屋子。宋菽开火锅店后常常不在村里,三娘和宋河也两头跑,剩下宋阿南管着那么多个作坊,馒头坊的事便渐渐交给了崔五娘。
崔五娘虽还没有管事的名头,但事情做得有模有样,她在其中一间屋子里放上了桌椅板凳,供来吃早餐的客人们使用。她还与宋菽建议,坊中的伙食那么好,不如中午晚上也拿来馒头坊这里对外卖,反正都是现成的,还能给坊中添些进项。
宋菽觉得不错,便交由她放手去做了。
另一间空出的屋子则做了仓库,馒头坊的面粉和其他食材到对方在此处,宋菽进去看了一眼,分门别类码放得非常整齐。
蚕丝被坊离馒头坊最近,宋菽到那里时,刚巧一床蚕丝被出货,有一小贩兴高采烈地等在院子里,刘阿婆把包好的被子给他时,还收回一根竹签。
“这是何物?”宋菽问,他久不来蚕丝被坊了。
刘阿婆忙跟他解释。原来是蚕丝被坊总是供不应求,那些个小贩人人喊着自己要货,这蚕丝被又不是馒头那样排个把时辰的队必能买到,少不得要等上一两天,所以她便自己做主做了些竹签子,上面刻了花样,竹签从中截断,把其中一半分给那些等货的小贩,等到被子出货,他们便拿着竹签子来堪合,按顺序领取。
“刘阿婆果然巧思。”宋菽赞道。
豆油坊搬去了地窖上头新建的那片作坊里,地方变大许多,原本只有一架楔式木榨变成了五架,工人也多了许多。旁边的啤酒坊也运作良好,三娘跟他说近日来买啤酒的人愈发多了,宋菽转了一圈,让木匠坊再赶制两个酿酒的大桶。
纸坊是这块最大的作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处理原料的,从山上砍下的毛竹直接运到这里,断青、削青、烤白、落塘、断料、浸坯后入鑊蒸煮五个日夜,出鑊后浸入清水塘,浸泡五至十五天后捞出,翻摊冲洗干净,捆扎送去另一边制作成纸。
“……原料这块唯独削青最需要技术,那里的人是阿南亲自挑的,其中一个叫陆清的很是仔细,做起事情来又快又好。”三娘与宋菽走进纸坊,因造纸步骤众多,有些在院里有些在院外,负责削青的陆清坐在一堆断好的竹子旁,把约两米长的青竹筒放在架子上,熟练地削去上面的青皮。
纸坊开张后宋菽就没有管过几天,这里的情况三娘和阿南更熟,要宋阿南一样样跟他说显然不可能,三娘便细细说与他听。他们说着说着,走进蒸煮竹料的烧鑊室,室内一角长短不一的木柴散乱地堆放着,大灶里燃着熊熊烈火。宋菽微微皱了下眉,这火似乎有些大了,虽不至于有什么问题,可这样柴火消耗得更快,长久下来也是浪费。要知道,作坊里的柴火那也是花钱请人去砍的。
“哟,东家来了,请坐请坐。”今天轮班管火的梁老三立刻看见了走进来的宋菽和三娘,连忙拖着自己的小马扎过来,要给宋菽坐。
宋菽摆摆手。
“梁老三,你这灶里的火是不是烧得太旺了?我上次不是和你说了,要徐徐得添柴,烧得再旺这竹料也是要蒸上五天五夜的,平白浪费了这么多。”三娘说,这话像是说过许多次了,连停顿都几乎没有。
“是是是,我这不是刚刚要去小解,所以就顺手先添了几把嘛,您就别计较这几根柴了。”梁老三说,又转头对宋菽道,“早前只远远见过东家,今日细看,您这面相果然与别人不同,是富贵之相啊,今后前程远大前程远大。”
“呵呵,托你吉言。这烧鑊一步很是重要,回头火小了,莫要忘了添柴才好。”宋菽道,他又回头跟三娘说,“阿姐饿了吧?咱们去食堂瞧瞧。”
从纸坊出来,没两步便到了食堂。
这食堂是所有宋家的作坊共用的,提供一日三餐,只要是宋家作坊的员工,包括一些打短工的,都能来这里吃。
一上午看了几家作坊的情况,宋菽基本心里有数了,低声与三娘交流着。
“……馒头坊提了崔五娘当管事便好,豆油坊还是由郭大哥管着,啤酒坊阿姐你怎么看?”
“卓四郎不错,还有……”三娘又说了几个人名,那几个宋菽刚才也见过,也觉得不错。
“纸坊我不打算再到恒州建,这东西不是吃食不赶日子,这里的纸坊也够大,直接运过去便是。”宋菽又说,“刚才你跟我说的几人都不错,可也看不出谁有当管事的潜力,这管事不仅要能干活,坊中的大小事情都要能拿主意才行。”
“也是,不如再观察几日?”三娘也拿不定主意。纸坊中除了那个梁老三,其他人都年纪偏小,干活倒不错,但要拿主意的话就不知表现如何了。
原本宋菽是想自己去恒州,最多带个宋阿南,其他家人还是留在村里的。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3987/66887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