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完结+番外_第449章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找到了源头, 皇上放松地笑起来, 朕的酒量不比你, 醉了口不择言也是正常的, 你怎就当真的呢?
皇上,酒后吐真言啊!李敛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双眼看似注视着地下, 实际上一直在观察皇上的每一个表情。
呸!皇上毫无帝皇姿态的呸了一口,朕三番四次不准你辞官,你这小子倒是一点脸面都不留给朕,一直坚持要走,朕生气了,说几句气话还不成吗?朕这区区气话, 你还会分辨不出不成!?算是侧面认错了。
说到这一步, 李敛虽然不是完全相信, 但脸上总算是和缓了几分。
不管是醉话, 还是气话, 臣自当谨言慎行,恪守人臣本分,方是君臣应有之意。
眼见李敛态度如此疏离,皇上不由得心中一痛,握着他的手,感触良多的道:你我不止君臣,更是良师益友,情同手足,关系绝非他人可媲。若说开始的时候是虚情假意,但都过了这么多年了,这感情早已非当日可比。
朕知道自从朕登基以来,疑心日盛,对你多有猜忌。说到这里,皇上轻叹了一口气。
在感情上,他真的是视李敛为子侄的。从李敛还小的时候,皇上就已经一直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作天作地,皮得活像孙猴子似的,每闯下什么大祸,自已就像老妈子似的去想方设法替这孙猴子收拾手尾,他容易吗?只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却是开始忌惮这孩子起来了。这孩子看似粗糙得跟牛继宗能够相比,但实际上素来心思敏感,恐怕这几年都看得出他的意思,所以行事越发的沉稳了。
皇上轻叹了一口气,拍拍李敛的手,是朕委屈你了。
皇上!这些年来臣仗着皇上和太上皇的恩宠,不知进退,让皇上难为了。李敛连忙出言把事情揽上身。
皇上见状,心里极是妥贴。
他摆摆手,归根究底都是朕蒙了心眼,委屈你了。
李敛的忠心程度即使放眼整个大周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再不知进退也不过是上次糊弄皇上自己身受重伤,请求静养和这次在皇上再三挽留下仍然坚持辞官而已。在皇上看来,这两次都是李敛想要避免功高盖主,为免皇上难为而主动寻借口退让,这不单止不是不知进退,反而是忠心耿耿,体贴上意之举。
听到皇上如此窝心的说话,李敛眼里一热,感动的道:皇上识拔臣,命臣组建天策府,又授臣天策大将军之高位,有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之权,掌全国军事,乃臣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与之相比,冠军侯也不算是什么了,毕竟如果没有实权和信任,冠军侯这个爵位都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名头罢了。
荣幸的是我李天玠。能得到你李静涯的尽心扶助。
两人双视一笑。
此时此刻,什么隔阂、嫌隙都一扫而空,不复存在。
今后我俩同心同德,永不相疑,也好谱写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你也别再说要在家养伤或者辞官离京这种混话了!
皇上!感动归感动,李敛却是理智在线,表示有异议。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说句犯上的话,臣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日后再立军功当是赏无可赏了。
皇上沉默,李敛这话老实不客气,并没有半点夸大之嫌。
论爵位,冠军侯虽然只是侯爵,于公、侯、伯、子、男中排行第二,但实际上较寻常的国公还要来得尊贵。而且,开国后大周历代君主一直致力于削减爵位,以免尾大不掉,因此,按照某种大家不能明言的潜规则,爵位最高也只晋到侯爵就算是顶头的了,可不会再有新的国公封赏。
论官职,李敛已经是正一品天策大将军,有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之权,掌全国军事,实至名归的军方第一人,已经是升无可升了。就算是文官之首保和殿大学士都没有他来得位高权重,威风八面。
这两样已经是封无可封、升无可升了,哪怕想要不赏赐李敛,转而像汉武帝封赏卫青三子一样,恩及他儿子李琏也是难题一个。这次剿灭、反攻七国联军的战役里,朝庭已经把李敛的赏赐恩及李琏了──下嫁长安公主。李琏暂时看上去虽然不如他父亲李敛一样惊才绝艳,但本身也是很有才干的,不是那种只靠父祖荣光出来耀武扬威的败家子。如果把李敛的赏赐全都堆到李琏身上,日后李琏立下大功,如他父亲一样赏无可赏届时又该如何?要知道李琏才不足双十之年,还有大把的时间呢!
至于什么金银珠宝、玉器古董、田庄府邸的只能算是添头,锦上添花之用,不能用作主要赏赐的,否则可是会让天下人都耻笑朝庭的。
位极人臣、赏无可赏,这种臣子皇帝不胡编乱造一个罪名,又或者干脆以莫须有砍了他和他全家,难道还要把自己的皇位都赏了下去吗!?
皇上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对自己和李敛都充满信心,一定不会发生这种惨剧的。
但这种事情不是皇上不想,就能不发生的,至少文官集团普遍会在一旁虎视眈眈,时刻希望能够拉李敛下马。
与前朝的重文轻武不同,如今的儒门,早已经不是当年炫酷狂拽屌炸天的无敌存在了,可以随意对武将、军事指手画脚,甚至动辄折辱、屈杀。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不好说李敛、李明珠、牛继宗揍了正二品以上的文官不会有事,就是冉封、林寒等人,只要不把人打死了,哪怕是往死里打都剩下一口气,大概都是不会有事的。
眼下大周主流意见是好男儿自当马上功名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可把文官集团恨得牙痒痒的,如果把李敛拉下马,那就能重重打击武将集团,少说也能间接提高文官的地位。。
在皇上想要表达他对李敛的信心前,李敛就先行阻止了他。
如今军中诸将正是快速累积经验的时间,臣的存在只会阻碍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敛若是逗留在京城任职,每有战事他就算不亲自领兵出征,但战略、大局等一应事项自然会尽操于他手。李明珠、牛继宗等人冲锋陷阵、阵前斩将是挺爽的,但一辈子都只能成一员身经百战的猛将,永远也成不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帅才。李敛就好像一座大山似的,死死压住他们不能露头。长久之下,当李敛百年之后,大周军中就会出现断层,届时又有何人可以支撑起来呢!
李敛欲要辞官离京,跟冯子芝去周游天下只是其中一个理由(主要的),他同时也是考虑到自己和李明珠、牛继宗等人的未来,才会作出这个决定。
皇上颤抖的问: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法子吗?
…有……
其实还有一个法子皇上和李敛都知道,但就是不说。
如果李敛像之前养伤的日子一般,终日留于庄子里,不出门半步,不见外客,不理军国朝政,非大周生死存亡之际不出。这样的话,既可保存李敛,又可让李明珠、牛继宗等人得到充分的历练,成为新的国之柱石。
皇上,酒后吐真言啊!李敛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双眼看似注视着地下, 实际上一直在观察皇上的每一个表情。
呸!皇上毫无帝皇姿态的呸了一口,朕三番四次不准你辞官,你这小子倒是一点脸面都不留给朕,一直坚持要走,朕生气了,说几句气话还不成吗?朕这区区气话, 你还会分辨不出不成!?算是侧面认错了。
说到这一步, 李敛虽然不是完全相信, 但脸上总算是和缓了几分。
不管是醉话, 还是气话, 臣自当谨言慎行,恪守人臣本分,方是君臣应有之意。
眼见李敛态度如此疏离,皇上不由得心中一痛,握着他的手,感触良多的道:你我不止君臣,更是良师益友,情同手足,关系绝非他人可媲。若说开始的时候是虚情假意,但都过了这么多年了,这感情早已非当日可比。
朕知道自从朕登基以来,疑心日盛,对你多有猜忌。说到这里,皇上轻叹了一口气。
在感情上,他真的是视李敛为子侄的。从李敛还小的时候,皇上就已经一直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作天作地,皮得活像孙猴子似的,每闯下什么大祸,自已就像老妈子似的去想方设法替这孙猴子收拾手尾,他容易吗?只是,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却是开始忌惮这孩子起来了。这孩子看似粗糙得跟牛继宗能够相比,但实际上素来心思敏感,恐怕这几年都看得出他的意思,所以行事越发的沉稳了。
皇上轻叹了一口气,拍拍李敛的手,是朕委屈你了。
皇上!这些年来臣仗着皇上和太上皇的恩宠,不知进退,让皇上难为了。李敛连忙出言把事情揽上身。
皇上见状,心里极是妥贴。
他摆摆手,归根究底都是朕蒙了心眼,委屈你了。
李敛的忠心程度即使放眼整个大周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再不知进退也不过是上次糊弄皇上自己身受重伤,请求静养和这次在皇上再三挽留下仍然坚持辞官而已。在皇上看来,这两次都是李敛想要避免功高盖主,为免皇上难为而主动寻借口退让,这不单止不是不知进退,反而是忠心耿耿,体贴上意之举。
听到皇上如此窝心的说话,李敛眼里一热,感动的道:皇上识拔臣,命臣组建天策府,又授臣天策大将军之高位,有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之权,掌全国军事,乃臣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与之相比,冠军侯也不算是什么了,毕竟如果没有实权和信任,冠军侯这个爵位都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名头罢了。
荣幸的是我李天玠。能得到你李静涯的尽心扶助。
两人双视一笑。
此时此刻,什么隔阂、嫌隙都一扫而空,不复存在。
今后我俩同心同德,永不相疑,也好谱写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你也别再说要在家养伤或者辞官离京这种混话了!
皇上!感动归感动,李敛却是理智在线,表示有异议。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说句犯上的话,臣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日后再立军功当是赏无可赏了。
皇上沉默,李敛这话老实不客气,并没有半点夸大之嫌。
论爵位,冠军侯虽然只是侯爵,于公、侯、伯、子、男中排行第二,但实际上较寻常的国公还要来得尊贵。而且,开国后大周历代君主一直致力于削减爵位,以免尾大不掉,因此,按照某种大家不能明言的潜规则,爵位最高也只晋到侯爵就算是顶头的了,可不会再有新的国公封赏。
论官职,李敛已经是正一品天策大将军,有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之权,掌全国军事,实至名归的军方第一人,已经是升无可升了。就算是文官之首保和殿大学士都没有他来得位高权重,威风八面。
这两样已经是封无可封、升无可升了,哪怕想要不赏赐李敛,转而像汉武帝封赏卫青三子一样,恩及他儿子李琏也是难题一个。这次剿灭、反攻七国联军的战役里,朝庭已经把李敛的赏赐恩及李琏了──下嫁长安公主。李琏暂时看上去虽然不如他父亲李敛一样惊才绝艳,但本身也是很有才干的,不是那种只靠父祖荣光出来耀武扬威的败家子。如果把李敛的赏赐全都堆到李琏身上,日后李琏立下大功,如他父亲一样赏无可赏届时又该如何?要知道李琏才不足双十之年,还有大把的时间呢!
至于什么金银珠宝、玉器古董、田庄府邸的只能算是添头,锦上添花之用,不能用作主要赏赐的,否则可是会让天下人都耻笑朝庭的。
位极人臣、赏无可赏,这种臣子皇帝不胡编乱造一个罪名,又或者干脆以莫须有砍了他和他全家,难道还要把自己的皇位都赏了下去吗!?
皇上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对自己和李敛都充满信心,一定不会发生这种惨剧的。
但这种事情不是皇上不想,就能不发生的,至少文官集团普遍会在一旁虎视眈眈,时刻希望能够拉李敛下马。
与前朝的重文轻武不同,如今的儒门,早已经不是当年炫酷狂拽屌炸天的无敌存在了,可以随意对武将、军事指手画脚,甚至动辄折辱、屈杀。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不好说李敛、李明珠、牛继宗揍了正二品以上的文官不会有事,就是冉封、林寒等人,只要不把人打死了,哪怕是往死里打都剩下一口气,大概都是不会有事的。
眼下大周主流意见是好男儿自当马上功名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可把文官集团恨得牙痒痒的,如果把李敛拉下马,那就能重重打击武将集团,少说也能间接提高文官的地位。。
在皇上想要表达他对李敛的信心前,李敛就先行阻止了他。
如今军中诸将正是快速累积经验的时间,臣的存在只会阻碍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敛若是逗留在京城任职,每有战事他就算不亲自领兵出征,但战略、大局等一应事项自然会尽操于他手。李明珠、牛继宗等人冲锋陷阵、阵前斩将是挺爽的,但一辈子都只能成一员身经百战的猛将,永远也成不到一个可以统领全局的帅才。李敛就好像一座大山似的,死死压住他们不能露头。长久之下,当李敛百年之后,大周军中就会出现断层,届时又有何人可以支撑起来呢!
李敛欲要辞官离京,跟冯子芝去周游天下只是其中一个理由(主要的),他同时也是考虑到自己和李明珠、牛继宗等人的未来,才会作出这个决定。
皇上颤抖的问:难道就真的没有其他法子吗?
…有……
其实还有一个法子皇上和李敛都知道,但就是不说。
如果李敛像之前养伤的日子一般,终日留于庄子里,不出门半步,不见外客,不理军国朝政,非大周生死存亡之际不出。这样的话,既可保存李敛,又可让李明珠、牛继宗等人得到充分的历练,成为新的国之柱石。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5278/70422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