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朕的大秦要亡了! > 朕的大秦要亡了! 第67节

朕的大秦要亡了! 第67节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奉君天上客(短篇合集)永远也会化雾(1v1)位面风俗店经营指南小梨花(校园h1V1)恶女训狗手册《台风镜》(校园H)剑修来自合欢宗(高h np)记忆之场

    萧何听了皇帝这话,非但不喜,反倒是心中一颤。
    他实在是被皇帝的“好消息”或者“为了你好”给弄怕了。
    上一次皇帝跟他说“朕这是为了你好”的时候,他还以为全族人都要死在沛县了。
    现在皇帝又对他说“有一则好消息”,萧何膀胱一紧,险些尿了。
    “陛下?”萧何战战兢兢留下来。
    该不会是“你全族人都死光了,你可以安心了”这种好消息?
    难道是他此前与刘邦通信,犯了陛下的忌讳?
    胡亥哪里知道他给萧何造成了这么大的心理阴影,笑道:“你的族人平安往咸阳来了。”
    萧何于忐忑不安中听到这么一句,一愣,道:“这……”他窥着皇帝神色,道:“托赖陛下恩泽。”
    胡亥很高兴,走下来舒展着筋骨,调侃道:“不是你的沛公送来的,是朕的蒙小将军把刘邦打了个落花流水,占领了沛县,应朕诏令,这才把你族人送归咸阳。”
    萧何听了来龙去脉,才有了真实感,心中一松,道:“这真是……真是……”
    他喜悦于族人平安,却又莫名惋惜于刘邦之败。
    刘邦集团,就像是萧何参股了的创业公司,如果能上市,他就发达了。
    而在朝廷做少府,更像是在国企做高管,做到死,也不是他的基业。
    当然萧何此时并没有预期刘邦能做皇帝,所以觉得能在咸阳做少府,已经是此生荣耀的顶点了。
    “朕告诉你这则好消息,”胡亥盯着下面垂手而立的萧何,声音转淡,“是叫你安心。”
    “安心为朕办事儿。”
    萧何心中一凛。
    胡亥又道:“从前你家人受制于人,你不免受牵累,有别的想法。”
    “这些朕既往不咎。”
    “等你家人都来了咸阳,你可要收收心。否则,天下之大,朕难道就寻不出第二个萧少府吗?”
    言下之意,若萧何再有二心,便是一个死字。
    萧何跪地,颤声道:“小臣绝不敢有异心。从今往后,一定勤勤恳恳为朝廷办事。”
    胡亥笑道:“你敢有异心吗?”似是玩笑话,“从今往后,你的族人可是在朕掌心里了。”
    萧何额头冷汗涔出。
    “下去。”
    “喏。”
    萧何一时也不知自己心中,到底是盼着族人来咸阳,还是不要来咸阳。
    最好是半路他们自己逃了……
    胡亥等人走了,摸着下巴想了想,那张苍可以给小团子做数学老师啊!
    虽然有点大材小用,从学识上来讲,有点像是叫博士生教一年级的小孩。
    但是从身份上来说,皇帝的儿子,那还不是想要多好的老师就要多好的老师?
    所谓再苦不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胡亥拍板决定了,就让张苍教小团子算术启蒙。
    既然配了数学老师,也别差着语文的了。
    胡亥一时也想不出特别有名的饱学之士,先把叔孙通拎过来充个数。
    叔孙通有个好处,那就是在与女子、小孩相处之时,如鱼得水。
    小团子这么个稍微带点自闭的安全感缺乏小孩,连他亲爹都下口咬,却愿意安安静静听叔孙通讲文史。
    于是小团子的启蒙老师就配齐了,博士叔孙通、少府属官张苍。
    叔孙通这段日子以来,颇有些情绪低沉。
    满宫莺莺燕燕散了个干干净净,皇帝没啥感觉,他反倒伤春悲秋、害了相思病。
    腊月尾,连佳人刘萤都走了。
    叔孙通只觉,人生在世,还有什么趣味?
    直到皇帝下了封他做皇子启蒙老师的诏书,叔孙通才算是活过来。
    从接到消息开始,叔孙通嘴就咧着没合上过。
    皇帝至今只有一个孩子。
    他能做这个孩子的启蒙老师,那是多大的荣耀!搞不好,他就是未来的帝师!
    叔孙通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新君对自己称“老师”的场景。
    帝师,那是多么超然的地位!到时候连皇帝都要给他低头,更何况文武百官!谁还敢提他被“先帝”打屁股的陈年旧事?谁还敢叫他的绰号“孙子”?
    爽啊!太爽了!叔孙通抖擞精神、约着张苍上任了。
    学生正主是小团子,还有个伴读蒙氏阿南。
    两只五岁的小娃娃,就这么一入学堂深似海,从此童年是路人了。
    胡亥却是安排完两小只,部属好内廷,留右丞相冯去疾镇守咸阳,便准备启程东巡了。
    此前“惊心动魄”的小微服,把他自己搞到咸阳狱中去了,虽然最后有惊无险,还捡了张苍回来,可是却叫胡亥意识到,他之前想要微服私访的念头是很不靠谱的。
    这还是在帝国中心的咸阳,不提敌对势力,不讲刺客暗杀,单是本朝的律令,就能治得他寸步难行。
    胡亥及时转换了方案。
    从前周朝有专门采集民间诗句的官员,每到春天,这些采诗官就会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把收集来的诗句汇总编著,谱曲后演奏给周天子听,作为对民情的了解。
    据传这就是《诗经》的由来。
    秦朝没有这等官员。
    但胡亥是皇帝,他说有,自然就有了。
    秦朝法律不许民众议论诗书,主要是不许民众以古讽今。
    于是胡亥从咸阳派出十支官员队伍,也不采集诗句了,改为采集民间风俗,名为采风郎。
    他自己也混在其中,以采风郎的身份,巡视天下。
    按照计划,帝王的銮驾会在晚于他三日,从咸阳沿驰道出发,由左丞相李斯陪伴,底下无人知晓车上是空的。
    而胡亥本人,则早已以采风郎的身份,走在前面。
    这时候,就要感谢先帝信奉方士之言,隐匿行踪,使得文武百官,都摸不透帝王所在,到胡亥也保留了这一传统。
    出行之前,李斯与胡亥商量,“这第一站,陛下您想先去哪里看看呢?”
    胡亥端详着秦朝堪舆图,道:“我朝立足之本,在关中沃野千里,朕出行,当先在关中仔细查访。”
    李斯与胡亥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同一处地方:郑国渠。
    郑国渠,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修渠人的名字就叫郑国。
    郑国原本是韩国人,作为间谍来到秦国,想要通过让秦国兴修水利的办法,削损秦国民力,减弱秦军战斗力。
    那是秦王政元年,嬴政只有十三岁,还是吕不韦当政。吕不韦商贾出身,有种天然的文化上的不自信,很愿意做能流传千古的事儿,比如使人作《吕氏春秋》,比如兴修渠道。
    郑国修渠过程中,做间谍的事情曝光了。
    事件曝光之时,嬴政刚刚亲政,被利益集团裹挟,不仅要杀郑国,还要驱逐在秦的六国之人。
    因为郑国一句话,先帝免了郑国死罪,并最终修成了郑国渠。
    郑国当时说,“我来修建郑国渠,不过为韩国续几年国运而已,却是为大秦立万世之功。”
    郑国没有吹牛。
    修成后的郑国渠,能灌溉关中四万顷田地,出产粮食可以供给秦国六十万大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
    胡亥出巡,怎能不去的帝国粮仓看看呢?
    第74章
    关中的重要性, 不只在粮仓这一点。
    国都咸阳地处在关中, 胡亥这皇帝要想坐稳, 一定得安抚好关中黔首。
    在他之前, 因为没跟国都百姓搞好关系, 而被群众逐出国都的君主也不是没有。
    西周的周厉王就开创了历史先河。周厉王为了改善朝廷财政收入,把京畿的山河湖泽都划为天子直接控制, 不许国都平民进入打猎开采;又派出秘密警察, 查到背后诽谤天子的平民就斩杀了, 使得人民道路以目——当时的大臣召公虎劝周厉王,还留下了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没过几年, 镐京老百姓受不了了,发动暴乱, 把周厉王给赶出了王宫。
    周厉王一直逃到彘,从此成为了流浪儿。
    说起来, 也是很棒棒了。
    如果说陈胜吴广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那周厉王被逐,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
    有周厉王之事在前,胡亥刚扑灭了第一次农民起义,可不想一时不查,再弄出个平民暴动来。
    说得难听点,万一到时候项羽率领各路诸侯杀入关中, 这些关中黔首就是胡亥的最后一道屏障。
    所以安抚关中民心, 给黔首发点“忠君爱国”的洗脑包, 是胡亥早就计划好的东巡第一站。
    对于关中,胡亥曾经有两点误解,一则在地理,一则在气候。
    第一点,不知道为什么,一说起关中之地,胡亥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黄土高坡来。
    其实关中从地理上来说,是由泾河、渭河、洛河及支流汇成的冲积平原,沃野千里。所谓的“八百里秦川”就是指的这里。
    南横秦岭,北依高山,东接崤山,西临陇山,冷兵器时代,国都士卒只要守好关隘,那么敌人便无法进入关中。
    以至于范雎会说“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而张良劝刘邦定都于此,更是理由充分,“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39307/82530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