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数日后,带着楚南怀师徒,李晔成功接到了岭南水师。当然,最先碰见的,还是对方队伍中探路的大修士。
有李晔给岭南水师的航线图,以及他的帝道之眼在,岭南水师想迷路都有些难,只要大方向不出错,还真走不到深海里去。
建立好航线,完成第一次任务后,沟通美洲的这部分岭南水师,就会更名,名称也是现成的,远东舰队。毕竟对于大唐而言,这是一条向遥远的东方航行的路线。
对于唐人来说,美洲就是远东地带了,意识到这一点,李晔也是自嘲一笑。在他的记忆力,远东可是指代亚洲东部的。
接下来的差事,李晔没有具体参与,让杨行密和楚南怀去商议后,理所应当的当其了甩手掌柜,只决定提纲挈领的部分。
剩下来的事不复杂,但是做起来会很忙,不过有原住民的可供驱使,修真资源的聚敛就会很快。在没有真人境实力的大修士后,这里的原住民只能成为劳力。
相比较于美洲广袤的天地,这里的原住民实在是太少了,南北大陆的人丁加起来,都没有三个长安城的人口多。
按照李晔的安排,远东舰队这次会留下一部分修士、将士,帮助楚南怀师徒控制原住民,初步实现地方稳定。
舰队第二次过来的时候,除了继续输送一部分将士,还会带来大量官员与擅长山川资源勘测的修士,在这里建立属于大唐的统治,到时候,各地的城池、道路都会陆续建设。
对原住民的驱使,李晔的策略也很简单,最初几年肯定不会客气,以铁血手腕为主。毕竟远东舰队的时间不多,必须快速运回大量资源,提升大唐国力,保证接下来的西域之战。
除此之外,这也是打熬原住民性子,为日后教化打基础的需要。
等过个三五年,原住民都老实了,乖乖听话了,唐军在这里就不会再轻易杀人。之后逐步给予原住民大唐户籍,让他们也享受到开发大陆带来的巨大福利,直到让他们彻底变成唐人。
与此同时,海河衙门也在加紧制造海船战舰,远东舰队的规模必须尽快得到扩大。
回到长安后,李晔也没太悠闲。
且不说大唐修真文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茫茫多需要批阅的奏折,草原、安东、镇东的事务都很多。
李振、崔克礼成天忙得晕头转向,已经开始奏请扩大三省六部,设立专门的官衙处理包括安东、镇东都护府在内的海外之事。
李晔对此自然同意,摊子大了就是这样,管理起来会很麻烦。
玛雅人就没这个顾虑,原住民一共就那么多人,还分散在各地各个城池,彼此互不统属,还互相敌视。
一个统治者就带着几千几万人生活,一座神庙就够管理了,能形成科学高效的军政体系,产生优秀的治国智慧、思想、军政文明才是怪事。
“张长安这小子看起来挺稳重的,怎么给自己惹了这么大一个麻烦?”李晔将手里的奏折放下,感觉有些啼笑皆非,便问站在殿中的李振。
李振也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一个对仕途有想法的年轻人,怎么都不可能拒绝兵部左侍郎家的亲事,“臣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折子上的事情,的确是发生了,张长安拒绝了家里安排的亲事,故而得罪了钱侍郎,今年的官评是中等。”
在河西的时候,李晔对张长安的观感不错,加上对方在怀戎之战中的表现,李晔对他还是抱有厚望的,没想到现在竟然闹出了这样的乌龙。
这份奏折是御史台呈上来的,本意是弹劾兵部左侍郎滥用职权,虽然没什么证据,但张长安的确是被打压了——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摆摆手,示意李振退下,李晔发动帝道之眼,观察了一阵张长安现在的情况。可惜帝道之眼只能看现在,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将来,故而也没甚么特别的发现。
“传令青衣衙门,去查查这份奏折上的事。”李晔叫来一名宦官,将折子递给对方,让他去传自己的旨意。
如果张长安真是在草原州办差不力,只能得个中等的官评也就罢了,倘若果真是被兵部左侍郎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让吏部同僚刻意打压张长安,李晔自然会惩治滥用职权之人。
不过张长安要是果真为了一个牧羊女,就放弃了大好前程,这种不考虑后果不思进取的行为,简直就是奋发进取的唐人中的异类,李晔一定会......很欣赏。
数日后,青衣衙门的调查有了结果,宋娇亲自来禀报。
“你还别说,张长安这小子有点血性,他硬是没瞧上钱侍郎的千金。这话是楚铮那小子亲口说的,当初在草原上训练新骑那半年,他刚好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经过。”
宋娇饶有兴致的说道,在现如今的大唐,她是除了岐王之外,为数不多几个在李晔面前,还能维持自己一贯风仪的存在。
“我调查了那个部落,很清楚格桑那丫头是喜欢张长安的,不过张长安对格桑虽然也不错,但一直不曾在夜晚进过对方的帐篷,按照牧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不过在张长安从安东都护府回来之后,情况有了明显不同,牧人们都说,现在经常看到两人出双入对。”
听完宋娇的陈述,李晔对事情便有了完整了解。要说张长安不喜欢格桑,那明显是瞎扯,如若不然,他必定不会拒绝亲事,只是可能他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罢了。
再加上一点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且才在怀戎立下奇功,难免意气勃发,这个关头不愿屈从权贵、靠女人换取进身之阶,笃信靠自己的实力也能拼出一片天,也是人之常情。
张长安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说不上对错,只能说是选择。
个人选择。
摧眉折腰事权贵,虽有利而不为,坚持自己的风骨,坚守自己的骄傲,虽无利而为之。
“在此之前,我觉得张长安这小子可以大用,天赋不错,性情坚韧,胆大心细,还有不俗的才干。未来的大唐,必然掌控天下,正需要他这样的人坐镇一方,独当一面,威服四夷。”
李晔说到这里,颇为欣慰、欣喜的笑了笑,“但是现在,我觉得张长安有做宰相的潜力。”
宋娇白了李晔一眼,“如此感情用事,不知权衡利弊,也能做宰相?”
李晔摇摇头,正色道:“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坚持原则,也是坚守本心。大唐有才的大修士不少,像杨行密那样的,更是能够独领一军,在未知之地开疆拓土的雄才。但在我眼中,杨行密可以战功赫赫,却绝对不能做宰相。”
“杨行密都不能做宰相?”宋娇诧异的张圆了殷红嘴唇。
“不错。他虽然也有坚持,但处事毕竟过于圆滑,算计心也太重。
“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外圆内方之人。圆滑得久了、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心智。乱世之中,杨行密或许可以成为一方诸侯,但绝对不可能一统天下;治世之中,他或许能做寻常国家的宰相,但绝对做不了未来的大唐的宰相。”
李晔罕见的面容肃穆,“一个真正的雄国,需要有原则的帝王,也需要有坚持的宰相。这世间的事,不是都能用来权衡利弊的,有些时候,利大而不为,有些事情,赔本也要去做。”
宋娇皱了皱妖媚的长眉,似有所悟。
李晔跟她说起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西汉覆亡后,北匈奴占据西域,东汉永平十六年,大汉再度向西域用兵,驱逐北匈奴,永平十七年,重设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为戊已校尉。次年,不甘失败的北匈奴发兵两万来攻,围耿恭部数百人于孤城。
双方喋血鏖战,从春至秋,汉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北匈奴竟然始终无法攻克城池。
当时汉明帝驾崩,汉章帝继位,朝廷一时无法支援,等到国政稍稍平稳,已经快要冬日。司空认为劳师远征,千里奔驰,救援这么点人不划算、没必要,而且等到大军过去,耿恭所部说不定早死完了。
而且现在正是寒冬时节,大军出动,自己首先就会折损,到时候死伤千人,耗费大量粮秣军资,去救援几百人,完全是舍小就大,还是从长计议,日后另找时间,准备好了再出兵西域得好。
而更多汉臣认为,耿恭必须救,且要立马去救。
于是汉军就去救了。
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共出动七千将士,于寒冬腊月,顶风冒雪,在西北戈壁荒漠中行军,去救援两千多里外,数十名生死未知的同袍。
路途中冻死多少人,没有记载。
次年正月,七千汉军将士抵达柳中城,大败车师叛军,斩首级三千八百有余,俘三千余。
而这时,他们距离耿恭还有数百里,中间隔着白雪皑皑的天山。正月时节大雪纷飞,平地积雪数尺,有的地方甚至逾丈,而将士们千里疾行过来,又方经大战,实在是疲惫不堪。
耿恭部几十人,还需要去救吗?
汉军分出两千将士,去救了。
援军抵达时,疏勒城中的耿恭所部,只剩下二十六人。
之后便是回撤,一路被匈奴骑兵追击,且战且走,抵达玉门关时,二十六人只剩下十三人。
他们虽然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但得以生还长安。
这便是十三将士归玉门。
也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所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由来。
“若是杨行密为宰相,他或许会在来年气候适宜的时候,发兵找回场面,却绝对不会在寒冬腊月,派遣将士跨越千里去救援。但,张长安会。”
李晔沉声道,“这场救援,因为寒冬出兵,将士不知多死了多少,的确不划算。可我大唐,需要的就是会下达这种命令的宰相!”
这就是强汉雄风,是大汉之所以是强汉的原因,宋娇心悦臣服,躬身行礼:“臣明白了。”
有李晔给岭南水师的航线图,以及他的帝道之眼在,岭南水师想迷路都有些难,只要大方向不出错,还真走不到深海里去。
建立好航线,完成第一次任务后,沟通美洲的这部分岭南水师,就会更名,名称也是现成的,远东舰队。毕竟对于大唐而言,这是一条向遥远的东方航行的路线。
对于唐人来说,美洲就是远东地带了,意识到这一点,李晔也是自嘲一笑。在他的记忆力,远东可是指代亚洲东部的。
接下来的差事,李晔没有具体参与,让杨行密和楚南怀去商议后,理所应当的当其了甩手掌柜,只决定提纲挈领的部分。
剩下来的事不复杂,但是做起来会很忙,不过有原住民的可供驱使,修真资源的聚敛就会很快。在没有真人境实力的大修士后,这里的原住民只能成为劳力。
相比较于美洲广袤的天地,这里的原住民实在是太少了,南北大陆的人丁加起来,都没有三个长安城的人口多。
按照李晔的安排,远东舰队这次会留下一部分修士、将士,帮助楚南怀师徒控制原住民,初步实现地方稳定。
舰队第二次过来的时候,除了继续输送一部分将士,还会带来大量官员与擅长山川资源勘测的修士,在这里建立属于大唐的统治,到时候,各地的城池、道路都会陆续建设。
对原住民的驱使,李晔的策略也很简单,最初几年肯定不会客气,以铁血手腕为主。毕竟远东舰队的时间不多,必须快速运回大量资源,提升大唐国力,保证接下来的西域之战。
除此之外,这也是打熬原住民性子,为日后教化打基础的需要。
等过个三五年,原住民都老实了,乖乖听话了,唐军在这里就不会再轻易杀人。之后逐步给予原住民大唐户籍,让他们也享受到开发大陆带来的巨大福利,直到让他们彻底变成唐人。
与此同时,海河衙门也在加紧制造海船战舰,远东舰队的规模必须尽快得到扩大。
回到长安后,李晔也没太悠闲。
且不说大唐修真文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茫茫多需要批阅的奏折,草原、安东、镇东的事务都很多。
李振、崔克礼成天忙得晕头转向,已经开始奏请扩大三省六部,设立专门的官衙处理包括安东、镇东都护府在内的海外之事。
李晔对此自然同意,摊子大了就是这样,管理起来会很麻烦。
玛雅人就没这个顾虑,原住民一共就那么多人,还分散在各地各个城池,彼此互不统属,还互相敌视。
一个统治者就带着几千几万人生活,一座神庙就够管理了,能形成科学高效的军政体系,产生优秀的治国智慧、思想、军政文明才是怪事。
“张长安这小子看起来挺稳重的,怎么给自己惹了这么大一个麻烦?”李晔将手里的奏折放下,感觉有些啼笑皆非,便问站在殿中的李振。
李振也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一个对仕途有想法的年轻人,怎么都不可能拒绝兵部左侍郎家的亲事,“臣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折子上的事情,的确是发生了,张长安拒绝了家里安排的亲事,故而得罪了钱侍郎,今年的官评是中等。”
在河西的时候,李晔对张长安的观感不错,加上对方在怀戎之战中的表现,李晔对他还是抱有厚望的,没想到现在竟然闹出了这样的乌龙。
这份奏折是御史台呈上来的,本意是弹劾兵部左侍郎滥用职权,虽然没什么证据,但张长安的确是被打压了——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摆摆手,示意李振退下,李晔发动帝道之眼,观察了一阵张长安现在的情况。可惜帝道之眼只能看现在,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将来,故而也没甚么特别的发现。
“传令青衣衙门,去查查这份奏折上的事。”李晔叫来一名宦官,将折子递给对方,让他去传自己的旨意。
如果张长安真是在草原州办差不力,只能得个中等的官评也就罢了,倘若果真是被兵部左侍郎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让吏部同僚刻意打压张长安,李晔自然会惩治滥用职权之人。
不过张长安要是果真为了一个牧羊女,就放弃了大好前程,这种不考虑后果不思进取的行为,简直就是奋发进取的唐人中的异类,李晔一定会......很欣赏。
数日后,青衣衙门的调查有了结果,宋娇亲自来禀报。
“你还别说,张长安这小子有点血性,他硬是没瞧上钱侍郎的千金。这话是楚铮那小子亲口说的,当初在草原上训练新骑那半年,他刚好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经过。”
宋娇饶有兴致的说道,在现如今的大唐,她是除了岐王之外,为数不多几个在李晔面前,还能维持自己一贯风仪的存在。
“我调查了那个部落,很清楚格桑那丫头是喜欢张长安的,不过张长安对格桑虽然也不错,但一直不曾在夜晚进过对方的帐篷,按照牧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不过在张长安从安东都护府回来之后,情况有了明显不同,牧人们都说,现在经常看到两人出双入对。”
听完宋娇的陈述,李晔对事情便有了完整了解。要说张长安不喜欢格桑,那明显是瞎扯,如若不然,他必定不会拒绝亲事,只是可能他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罢了。
再加上一点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且才在怀戎立下奇功,难免意气勃发,这个关头不愿屈从权贵、靠女人换取进身之阶,笃信靠自己的实力也能拼出一片天,也是人之常情。
张长安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说不上对错,只能说是选择。
个人选择。
摧眉折腰事权贵,虽有利而不为,坚持自己的风骨,坚守自己的骄傲,虽无利而为之。
“在此之前,我觉得张长安这小子可以大用,天赋不错,性情坚韧,胆大心细,还有不俗的才干。未来的大唐,必然掌控天下,正需要他这样的人坐镇一方,独当一面,威服四夷。”
李晔说到这里,颇为欣慰、欣喜的笑了笑,“但是现在,我觉得张长安有做宰相的潜力。”
宋娇白了李晔一眼,“如此感情用事,不知权衡利弊,也能做宰相?”
李晔摇摇头,正色道:“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坚持原则,也是坚守本心。大唐有才的大修士不少,像杨行密那样的,更是能够独领一军,在未知之地开疆拓土的雄才。但在我眼中,杨行密可以战功赫赫,却绝对不能做宰相。”
“杨行密都不能做宰相?”宋娇诧异的张圆了殷红嘴唇。
“不错。他虽然也有坚持,但处事毕竟过于圆滑,算计心也太重。
“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外圆内方之人。圆滑得久了、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心智。乱世之中,杨行密或许可以成为一方诸侯,但绝对不可能一统天下;治世之中,他或许能做寻常国家的宰相,但绝对做不了未来的大唐的宰相。”
李晔罕见的面容肃穆,“一个真正的雄国,需要有原则的帝王,也需要有坚持的宰相。这世间的事,不是都能用来权衡利弊的,有些时候,利大而不为,有些事情,赔本也要去做。”
宋娇皱了皱妖媚的长眉,似有所悟。
李晔跟她说起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
西汉覆亡后,北匈奴占据西域,东汉永平十六年,大汉再度向西域用兵,驱逐北匈奴,永平十七年,重设西域都护府,任命耿恭为戊已校尉。次年,不甘失败的北匈奴发兵两万来攻,围耿恭部数百人于孤城。
双方喋血鏖战,从春至秋,汉军虽然伤亡惨重,但北匈奴竟然始终无法攻克城池。
当时汉明帝驾崩,汉章帝继位,朝廷一时无法支援,等到国政稍稍平稳,已经快要冬日。司空认为劳师远征,千里奔驰,救援这么点人不划算、没必要,而且等到大军过去,耿恭所部说不定早死完了。
而且现在正是寒冬时节,大军出动,自己首先就会折损,到时候死伤千人,耗费大量粮秣军资,去救援几百人,完全是舍小就大,还是从长计议,日后另找时间,准备好了再出兵西域得好。
而更多汉臣认为,耿恭必须救,且要立马去救。
于是汉军就去救了。
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共出动七千将士,于寒冬腊月,顶风冒雪,在西北戈壁荒漠中行军,去救援两千多里外,数十名生死未知的同袍。
路途中冻死多少人,没有记载。
次年正月,七千汉军将士抵达柳中城,大败车师叛军,斩首级三千八百有余,俘三千余。
而这时,他们距离耿恭还有数百里,中间隔着白雪皑皑的天山。正月时节大雪纷飞,平地积雪数尺,有的地方甚至逾丈,而将士们千里疾行过来,又方经大战,实在是疲惫不堪。
耿恭部几十人,还需要去救吗?
汉军分出两千将士,去救了。
援军抵达时,疏勒城中的耿恭所部,只剩下二十六人。
之后便是回撤,一路被匈奴骑兵追击,且战且走,抵达玉门关时,二十六人只剩下十三人。
他们虽然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但得以生还长安。
这便是十三将士归玉门。
也是岳飞在满江红中所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由来。
“若是杨行密为宰相,他或许会在来年气候适宜的时候,发兵找回场面,却绝对不会在寒冬腊月,派遣将士跨越千里去救援。但,张长安会。”
李晔沉声道,“这场救援,因为寒冬出兵,将士不知多死了多少,的确不划算。可我大唐,需要的就是会下达这种命令的宰相!”
这就是强汉雄风,是大汉之所以是强汉的原因,宋娇心悦臣服,躬身行礼:“臣明白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0429/88053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