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恩者急人难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在密闭的房间里利用蜡烛来实验一个炭炉的性能,是李洛阳在缺乏实验仪器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的土方法,当然还有后续的一系列实验,譬如用澄清的石灰水溶液,以及使用活的小鸡小兔等等。
这一系列的实验花掉了李洛阳和李老实四五天的功夫,其中也出现过问题,但最终都被两人克服了。
看着经过一天一夜仍旧活蹦乱跳的小鸡和小兔,李洛阳最终确定,这款被他命名为“老实炉一代”的产品定型成功。在确定了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后,李洛阳又将“零件批量标准化”的打造方式教给了李老实,让他一次性打造出五套炉子的零部件,最后来进行组装。
在目前只有手工打造的条件下,也只有炉子这种“傻大粗”类型的物件李洛阳才敢冒险,毕竟有些误差也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老实炉一代”样品最终被李洛阳安装在了自己的书房里,虽说他对李老实和他的联合产品很有信心,可毕竟是第一代样品,改动过的地方很多,形象不是太好,而且有些后续的想法也未能在样品上实现,基于李洛阳的书房基本上没有会客功能的情况下,将炉子安装在里面也没什么影响。
就连如今这个书房的“常客”吴欣怡,都觉得这个炉子很不错,哪怕在安装之前吴欣怡一直认为李洛阳是在“不务正业”——在她看来做练功之外的事情,那都是不务正业。
好在吴欣怡也知道李洛阳不是她,不能心无旁骛的练功,读书、赚钱这两件事是李洛阳必须要做的,除非吴欣怡愿意掏银子养着,但事实上吴欣怡也没有那份多余的银子,白云山吴家不是山大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云山吴家的日子其实也过的很紧巴。
“要过年了啊,今天这是第几个故事了?”
有了炉子之后,书房里明显暖和了许多,窗外今夜又是大雪飞舞,李洛阳在书房里却只需要穿着一件薄袄子,放在炉头上的茶壶在“嘶嘶”地叫着,一方面能够保持水温,另外一方面也是保证房间里的湿度,不至于因为火炉的原因导致过于干燥。
这些天第六期的《聊斋趣谈》已经正式刊印发行了,已经好几年没有穿过新衣的周麟竟然穿着一件簇新的皮袄子来找李洛阳,《聊斋趣谈》销量是一期好过一期,刚刚统计第五期的销量已经在第一期的基础上翻倍了,更让周麟感慨的是,如今市面上竟然出现了“高价回收”第一期《聊斋趣谈》的事情,看来《聊斋趣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志怪小说,它正在引起一些真正读书人的注意,因为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有“藏书”的爱好。
自从华夏人有了文字之后,“藏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藏富”,这也算是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周麟固然佩服李洛阳在写故事方面的能力,同时他更佩服李洛阳的商业头脑,事实上《聊斋趣谈》从第二期开始就出现了低劣的仿制品,正是因为李洛阳预见性的要求周麟在刊印时必须要加上一张精美的封面,这才让正品和仿制品之间的差距有若云泥,以至于盗版基本上很难销售出去。
每一期出售后,李洛阳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分红,到如今不尽李洛阳在赚钱,从账面上来说,入股的武成也赚钱了,当然距离他当初入股时拿出来的股本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照这势头下去,相信回本并不是问题。
至于说周麟,虽然当初他没有入股,面对《聊斋趣谈》销量的暴涨并没有收获大量的金钱,但是墨香书坊的名气是一日胜过一日,许多原本肯定不会找墨香书坊刊印的书籍也主动找上门来,以至于周麟不得不扩充他的工匠队伍,增添了新的设备,这才满足开工的条件。
对于周麟发自内心的感激,李洛阳坦然接受了,其实他也有很多现成的主意可以让墨香书坊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只不过暂时他还不想拿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忙,另外一方面,还是他实力不够。
得力于县主武成不遗余力的推广,如今《聊斋趣谈》不仅在府城里流行,就连大周朝几座最为繁华的都市里,也偶尔能看到零散的《聊斋趣谈》,甚至有文人利用《聊斋趣谈》里面的故事,写成剧本上台演出,又或者是让院子里的姑娘们谱成曲子传唱。
好在这个时代对于版权方面还是非常讲究的,商人或许还会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盗版,但凡是真正的读书人都不屑于这样做,不管是编成剧本还是谱成词曲,那些文人都不会忘记说明,故事改编自福州安宁李洛阳。
如此一来,“福州安宁李洛阳”的名字就不胫而走。
洛阳,林家别院,青宵阁。
“小姐小姐,这是最新一期的《聊斋趣谈》,终于到了。”
“哦,拿进来给我。”
林洛水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不过就是几个月的功夫,在林洛水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农家村妇一丝一毫的影子,她如今皮肤白皙如玉、眼眉如画,身上虽然穿着普通,但仍旧充满无法掩饰的贵气。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丫头兴冲冲的掀开暖帘子进来,寒冬腊月的,青宵阁早就已经烧起地龙,林家当然不会亏待林洛水,也不至于会去节约那点点木炭,只不过为了保温,烧了地龙的房间,总是要用厚厚的暖帘子隔起来。
虽说洛阳距离安宁县距离不近,不过对于有钱之人来说,距离那都不是问题,只要他们高兴,完全可以玩个“八百里”加急这种限时专送,况且一本薄薄的《聊斋趣谈》对于往来两地传播消息的人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顺手而为之。
虽说相对于洛阳城中那些书局,墨香书坊精心制作的《聊斋趣谈》仍旧显得有些粗造滥制,但这对于林洛水来说并不重要,她在意的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出自谁的手。
这本如今在洛阳城上流社会流行起来的志怪小话本,出自她儿子之手!
这一系列的实验花掉了李洛阳和李老实四五天的功夫,其中也出现过问题,但最终都被两人克服了。
看着经过一天一夜仍旧活蹦乱跳的小鸡和小兔,李洛阳最终确定,这款被他命名为“老实炉一代”的产品定型成功。在确定了每一个部件的尺寸后,李洛阳又将“零件批量标准化”的打造方式教给了李老实,让他一次性打造出五套炉子的零部件,最后来进行组装。
在目前只有手工打造的条件下,也只有炉子这种“傻大粗”类型的物件李洛阳才敢冒险,毕竟有些误差也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老实炉一代”样品最终被李洛阳安装在了自己的书房里,虽说他对李老实和他的联合产品很有信心,可毕竟是第一代样品,改动过的地方很多,形象不是太好,而且有些后续的想法也未能在样品上实现,基于李洛阳的书房基本上没有会客功能的情况下,将炉子安装在里面也没什么影响。
就连如今这个书房的“常客”吴欣怡,都觉得这个炉子很不错,哪怕在安装之前吴欣怡一直认为李洛阳是在“不务正业”——在她看来做练功之外的事情,那都是不务正业。
好在吴欣怡也知道李洛阳不是她,不能心无旁骛的练功,读书、赚钱这两件事是李洛阳必须要做的,除非吴欣怡愿意掏银子养着,但事实上吴欣怡也没有那份多余的银子,白云山吴家不是山大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白云山吴家的日子其实也过的很紧巴。
“要过年了啊,今天这是第几个故事了?”
有了炉子之后,书房里明显暖和了许多,窗外今夜又是大雪飞舞,李洛阳在书房里却只需要穿着一件薄袄子,放在炉头上的茶壶在“嘶嘶”地叫着,一方面能够保持水温,另外一方面也是保证房间里的湿度,不至于因为火炉的原因导致过于干燥。
这些天第六期的《聊斋趣谈》已经正式刊印发行了,已经好几年没有穿过新衣的周麟竟然穿着一件簇新的皮袄子来找李洛阳,《聊斋趣谈》销量是一期好过一期,刚刚统计第五期的销量已经在第一期的基础上翻倍了,更让周麟感慨的是,如今市面上竟然出现了“高价回收”第一期《聊斋趣谈》的事情,看来《聊斋趣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志怪小说,它正在引起一些真正读书人的注意,因为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才会有“藏书”的爱好。
自从华夏人有了文字之后,“藏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藏富”,这也算是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周麟固然佩服李洛阳在写故事方面的能力,同时他更佩服李洛阳的商业头脑,事实上《聊斋趣谈》从第二期开始就出现了低劣的仿制品,正是因为李洛阳预见性的要求周麟在刊印时必须要加上一张精美的封面,这才让正品和仿制品之间的差距有若云泥,以至于盗版基本上很难销售出去。
每一期出售后,李洛阳都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分红,到如今不尽李洛阳在赚钱,从账面上来说,入股的武成也赚钱了,当然距离他当初入股时拿出来的股本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照这势头下去,相信回本并不是问题。
至于说周麟,虽然当初他没有入股,面对《聊斋趣谈》销量的暴涨并没有收获大量的金钱,但是墨香书坊的名气是一日胜过一日,许多原本肯定不会找墨香书坊刊印的书籍也主动找上门来,以至于周麟不得不扩充他的工匠队伍,增添了新的设备,这才满足开工的条件。
对于周麟发自内心的感激,李洛阳坦然接受了,其实他也有很多现成的主意可以让墨香书坊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质量,只不过暂时他还不想拿出来,一方面是因为忙,另外一方面,还是他实力不够。
得力于县主武成不遗余力的推广,如今《聊斋趣谈》不仅在府城里流行,就连大周朝几座最为繁华的都市里,也偶尔能看到零散的《聊斋趣谈》,甚至有文人利用《聊斋趣谈》里面的故事,写成剧本上台演出,又或者是让院子里的姑娘们谱成曲子传唱。
好在这个时代对于版权方面还是非常讲究的,商人或许还会为了赚钱而昧着良心盗版,但凡是真正的读书人都不屑于这样做,不管是编成剧本还是谱成词曲,那些文人都不会忘记说明,故事改编自福州安宁李洛阳。
如此一来,“福州安宁李洛阳”的名字就不胫而走。
洛阳,林家别院,青宵阁。
“小姐小姐,这是最新一期的《聊斋趣谈》,终于到了。”
“哦,拿进来给我。”
林洛水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不过就是几个月的功夫,在林洛水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农家村妇一丝一毫的影子,她如今皮肤白皙如玉、眼眉如画,身上虽然穿着普通,但仍旧充满无法掩饰的贵气。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丫头兴冲冲的掀开暖帘子进来,寒冬腊月的,青宵阁早就已经烧起地龙,林家当然不会亏待林洛水,也不至于会去节约那点点木炭,只不过为了保温,烧了地龙的房间,总是要用厚厚的暖帘子隔起来。
虽说洛阳距离安宁县距离不近,不过对于有钱之人来说,距离那都不是问题,只要他们高兴,完全可以玩个“八百里”加急这种限时专送,况且一本薄薄的《聊斋趣谈》对于往来两地传播消息的人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顺手而为之。
虽说相对于洛阳城中那些书局,墨香书坊精心制作的《聊斋趣谈》仍旧显得有些粗造滥制,但这对于林洛水来说并不重要,她在意的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出自谁的手。
这本如今在洛阳城上流社会流行起来的志怪小话本,出自她儿子之手!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41344/92973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